走进苏轼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48ad7f8ab9d528ea81c779f0.png)
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 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 静、超然洒脱的心态。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 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 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 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幽人”那孤高的 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 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 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 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 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 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
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
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
•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 表现他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 胸襟与休养。 • 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 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 •
• 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事业降到了低谷,家离 子散,生活潦倒,却也同样成就了苏轼, 成就了中国文学。人在悲观、失望、绝望 之时最能抒发自己的最真的感情,往往这 个时候的情感最能打动人,这时的思考最 有深度。人在命运低谷的时候,要不毁灭 自己,要不战胜自己。苏轼经历了这么多 大起大落之后,也终于看透了尘世,壮志 未酬,世事难料,“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
苏轼诗词ppt课件
![苏轼诗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46b2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2.png)
6.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226cb1d7b9f3f90f76c61b6b.png)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 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 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 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 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 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 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 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 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 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 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左牵黄,右擎苍。 3.老夫聊发少年狂, 有恨无人省。 4.惊起却回头, 5.细看来, 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6.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外围阅读书目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 方方 《喜欢苏东坡》 • 苏东坡诗、词、文、赋代表 作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 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 未定,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 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 一笑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 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 的形象。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4d40b734eefdc8d376ee3262.png)
• 政治上:儒家思想 ,推崇仁政,坚 持儒家入世的精神; • 生活上: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超 然物外、随缘自娱、随遇而安,无 往而不可。
• 一、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 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 主导风格新奇自然,清远雄丽。 • 二、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 面突破前人窠臼,超迈豪纵而又有隽 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 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 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 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 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 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 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 名菜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 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 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 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嘉佑元年科举考试
签书凤翔府判官
授大理评事、
被迫离京
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 芾(fú )、蔡襄并称“宋四家”。
•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chá o) 补之和张耒(lěi)都曾得到他的培养、 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 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 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 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 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 一年后病逝,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 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 而喻的。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 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 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 记梦》。
走进苏轼(林冬敏)
![走进苏轼(林冬敏)](https://img.taocdn.com/s3/m/d1a224146c85ec3a87c2c5a8.png)
苏轼一生,无论得意 与否,总是敢于坚持 自己的意见和立场,活 得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表里如一。 当种种不幸袭来时, 他都能以一种豁达、超 然态度来对待,无论生 活怎样的令他失望,也 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和向往。
四、推荐阅读,增进了解
林语堂《苏东坡传》
谢谢观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又是一首哲理诗,从远处和 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谪居黄州,是诗人思想上脱胎换骨
的一个契机。死里逃生的他,在大
灾大难过后,深切地体验到了人生
的艰难,开始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他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态度都发
生了飞跃,他也迎来文学创作的高
峰。
政治生涯低谷,文学创作走向巅峰
《题西林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记承天寺夜游》 《浣溪沙.游蕲水清 泉寺》 《海棠》……
抒写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慷慨豪迈的爱国之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079年, 御史李定等人以否定“安石变法” 的罪名逮捕苏轼,一关就是4个月。 风光无限的大才子一夕之间身陷囹 圄,沦为阶下囚。新党欲置苏轼于 死地,经好友多方营救,苏轼终于 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出狱之后,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如果你是苏轼, 此时心情如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9f36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 深。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何,我今停杯一 问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 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梳理结构
上阙
对月饮酒,在天上与 人间之间徘徊。
下阙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 别之人的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 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写作特色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 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 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 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 愿、无限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创作背景
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何,我今停杯一 问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 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梳理结构
上阙
对月饮酒,在天上与 人间之间徘徊。
下阙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 别之人的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 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写作特色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 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 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 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 愿、无限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创作背景
走进苏轼ppt
![走进苏轼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b318df6137ee06eff918d0.png)
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 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 子的形容词,后来的人又 称凶悍的女子为“悍妇”。 又因为陈季常,后来人们 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 常癖”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她是一名年轻 貌美,知书达礼的女子。她堪称苏轼的得力 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 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 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 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为了悼念亡妻, 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 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 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 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 堂妹,在王弗逝世后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 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 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 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 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 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苏轼死后, 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 有同穴”的愿望。
调笑好友陈慥
“河东 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被贬至黄州,常与好友陈季常一起谈论 文学。陈季常很好客,经常邀客人到家里。每当 陈季常宴客,如有歌伎在场,柳氏则以杖击壁, 客皆散去,陈季常对柳氏多有畏惧。苏轼作诗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 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笑陈季常怕老婆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她是一名年轻 貌美,知书达礼的女子。她堪称苏轼的得力 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 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 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 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为了悼念亡妻, 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 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 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 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 堂妹,在王弗逝世后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 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 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 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 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 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苏轼死后, 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 有同穴”的愿望。
调笑好友陈慥
“河东 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被贬至黄州,常与好友陈季常一起谈论 文学。陈季常很好客,经常邀客人到家里。每当 陈季常宴客,如有歌伎在场,柳氏则以杖击壁, 客皆散去,陈季常对柳氏多有畏惧。苏轼作诗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 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笑陈季常怕老婆
苏轼ppt课件
![苏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40d1b0b9f3f90f76c61ba0.png)
苏轼ppt课件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 眉州眉山人。在才俊辈出 的宋代,在诗、词、文、 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 峰造极的成就。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 家、诗人、词人、美食家。
一,传主苏轼的经历
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 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乐8 日】,苏轼降生
他一直都跟随着自己的心在走, 所以他幸福而快乐。
焕然而出。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与君世世为兄弟, 又结来世未了因。
一,其父苏洵。 严格之爱,成就一代文豪。 二,其弟苏辙。 三缄其口,一片兄弟情深。 三,其师欧阳修。慧眼识才,促其名扬天下。 四,其妻王弗,幕后听言,情深意笃梦中泪。 五,其妻王闰之,唯有同穴,以报相濡以沫恩。 六,其妾王朝云,不合时宜,知音弦断情长留。
文章结构
兄弟情深
豪放豁达
天纵大才
酣甜成熟
一,两兄弟 不屈,爱民。与弟弟子由的手足情深。
二 ,《赤壁赋 》
2,神仙般的生活 聚友围棋 东坡农耕 酒醉狂想 纵酒夜 游 去世谣传
3,锋芒内敛的作品 随笔杂记 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记承天寺夜游》
苏东坡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苏
东坡怎样的性格决定了他怎样的命 运?
苏东坡的性格:
一,感受敏锐,好奇深思,自然真挚,天真烂漫。
前 期 1,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多面之才;
2,前期作品大气磅礴,彰显英雄本色; 3, 对待弟弟子由,朋友的真挚。
二,生性倔强,心直口快,多才多思,赤心为民,至大至刚,激烈冲动
对待政治笔锋的尖锐→触动权贵、嫉妒者→乌台诗案
以乌台诗案为转折点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 眉州眉山人。在才俊辈出 的宋代,在诗、词、文、 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 峰造极的成就。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 家、诗人、词人、美食家。
一,传主苏轼的经历
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 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乐8 日】,苏轼降生
他一直都跟随着自己的心在走, 所以他幸福而快乐。
焕然而出。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与君世世为兄弟, 又结来世未了因。
一,其父苏洵。 严格之爱,成就一代文豪。 二,其弟苏辙。 三缄其口,一片兄弟情深。 三,其师欧阳修。慧眼识才,促其名扬天下。 四,其妻王弗,幕后听言,情深意笃梦中泪。 五,其妻王闰之,唯有同穴,以报相濡以沫恩。 六,其妾王朝云,不合时宜,知音弦断情长留。
文章结构
兄弟情深
豪放豁达
天纵大才
酣甜成熟
一,两兄弟 不屈,爱民。与弟弟子由的手足情深。
二 ,《赤壁赋 》
2,神仙般的生活 聚友围棋 东坡农耕 酒醉狂想 纵酒夜 游 去世谣传
3,锋芒内敛的作品 随笔杂记 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记承天寺夜游》
苏东坡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苏
东坡怎样的性格决定了他怎样的命 运?
苏东坡的性格:
一,感受敏锐,好奇深思,自然真挚,天真烂漫。
前 期 1,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多面之才;
2,前期作品大气磅礴,彰显英雄本色; 3, 对待弟弟子由,朋友的真挚。
二,生性倔强,心直口快,多才多思,赤心为民,至大至刚,激烈冲动
对待政治笔锋的尖锐→触动权贵、嫉妒者→乌台诗案
以乌台诗案为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6039e355270722182ef75f.png)
千
凄
行
凉
。
。
思考:比较这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
古》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画面不同 人物不同 情感不同
明确:《念奴娇》风格豪放,《江城
子》凄婉哀凉,属婉约风格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思考:赤壁之战 中英雄人物何其多, 为何词人独怀念周 公瑾?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合作探究
1 描绘壮丽之景
豪
2 刻画豪迈之人
放
3 抒发豪壮之情
描绘壮丽之景
开篇
江山 历史 人物
境界开阔 气势恢宏
乱
穿
写景 惊
﹙磅礴﹚
拍 卷
岩石山崖险怪 山崖高峻 江水汹涌 搏击的力度 波涛力量之大
刻画豪迈之人
小乔初嫁
英雄
雄姿英发
儒雅风度
谈笑间
功成名就 才能卓越
抒豪壮之情
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所抒发的情感。
程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走进苏轼.ppt
![走进苏轼.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6081d3172ded630b1cb6da.png)
5.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外围阅读书目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 方方 《喜欢苏东坡》
结 束 语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THANK YOU! ——第六组展示
湖州
• 苏轼在湖州筑苏湾堤苏轼在登州上书《乞 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 盐,皇帝准 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 皇帝准 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 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 下“四大名楼”之一
颍州
• 苏轼在颍州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 避颍州水患,皇帝准 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 治理 颍州西湖 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苏轼在扬州罢扬 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 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 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 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 金为“重禄法” 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 监官、江务监官等年终赏金 识破道士巫术苏轼在 定州奏请弓箭社入户以巩固边防。弓箭射入户即 发挥边关百姓擅射的优势,发给百姓弓箭,人人 皆兵 奏请修盖禁军营房,整饬军政,成效明显 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 。
什么是主张?
• 很多人会把思想、观点和主张弄混,那么 什么是主张?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观点?
• 观点:是对某件事的意见,或见解,不成 介入性。
• 思想: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主体思想。 他会影响一个人或整个团体的行事风格
• 主张:对单个事件或某段时间内的做法的 意见或见解,与观点相比具有介入性。
苏轼的主张
密州
• 苏轼在密州除密州蝗灾,遇旱灾,祈雨, 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上 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平息强盗
外围阅读书目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 方方 《喜欢苏东坡》
结 束 语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THANK YOU! ——第六组展示
湖州
• 苏轼在湖州筑苏湾堤苏轼在登州上书《乞 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 盐,皇帝准 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 皇帝准 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 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 下“四大名楼”之一
颍州
• 苏轼在颍州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 避颍州水患,皇帝准 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 治理 颍州西湖 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苏轼在扬州罢扬 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 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 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 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 金为“重禄法” 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 监官、江务监官等年终赏金 识破道士巫术苏轼在 定州奏请弓箭社入户以巩固边防。弓箭射入户即 发挥边关百姓擅射的优势,发给百姓弓箭,人人 皆兵 奏请修盖禁军营房,整饬军政,成效明显 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 。
什么是主张?
• 很多人会把思想、观点和主张弄混,那么 什么是主张?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观点?
• 观点:是对某件事的意见,或见解,不成 介入性。
• 思想: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主体思想。 他会影响一个人或整个团体的行事风格
• 主张:对单个事件或某段时间内的做法的 意见或见解,与观点相比具有介入性。
苏轼的主张
密州
• 苏轼在密州除密州蝗灾,遇旱灾,祈雨, 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上 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平息强盗
走进苏轼PPT课件
![走进苏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68e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1.png)
淡泊名利
道家思想让苏轼看淡名利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不计较个人得失。
无为而治
苏轼认同道家的无为而治 理念,认为治理国家应顺 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让 事物自然发展。
苏轼的禅宗思想
禅悟人生
苏轼与禅宗有着不解之缘,通过禅悟,他理解了 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随遇而安
禅宗思想让苏轼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平静,随 遇而安,不抱怨命运。
散文
苏轼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如《东坡志林》、《赤壁赋》等, 都是他散文艺术的代表作。
05
苏轼的文化影响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2 3
诗文革新
苏轼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强调文学的创新和个性 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散文成就
苏轼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被 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 生了重要影响。
走进苏轼
目录
• 苏轼简介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思想与哲学 • 苏轼的艺术成就 • 苏轼的文化影响 • 结语
01
苏轼简介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 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生平经历丰富,他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 书等职。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但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被贬谪多次。晚年因新党再度执政而再度被贬,直至病逝于 常州。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苏轼的反思与评价
历史地位
苏轼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坛泰斗”,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 人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价值
苏轼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词、散文等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定风波》26006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苏轼《定风波》26006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b228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a.png)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4/27
14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愿栖,寂寞沙洲冷。
15/27
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
1、作者为何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这里“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故,交代写作缘由。
10/27
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
(一)疏通词意 上片:无须去理会那穿林打叶雨声,不妨一边吟 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穿着草鞋、拄着竹 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 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春风将我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风 雨萧瑟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 所谓天晴。
25/27
❖心似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 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 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 们撑起了一把伞,撑起了一片 晴朗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 样明亮,一样豁达。
26/27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 苏轼旷达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 写一篇课后随笔《东坡先生,我对你
说…》
27/27
定风波
苏轼
1/27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形象,体会作者豁达胸 怀;
2.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 含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表现手法。
2/27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 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 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课件(44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课件(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16732ce580216fc710afdde.png)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落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落、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 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
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 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 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 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 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 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 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境况与心情。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
译文: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 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 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 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三、品读鉴赏:
1、上片内容?
上片写词人深夜漫步院 中所见之景,通过写缺月 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 “孤鸿〞的孤独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 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 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 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 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
19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 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 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 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 与焉。虽然,车仆马毙(bì),而患亦不及 辙(zhé),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
11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弗的堂妹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
.
12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原为侍妾 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 久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
.
4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 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 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别驾、 昌化军安置 。
.
5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Biblioteka 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8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
9
结发之妻:王弗
《
江 城 子
·
乙
卯
正
月
二
十
日
夜
记
梦
.
10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柔情苏东坡
.
1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人,官至礼部尚书,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
.
2
神宗时,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 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 “乌台诗案”。 出狱后降为黄州团练副使,种田帮补 余生,此时自号东坡
.
3
哲宗即位,重新启用司马光,他 又因不能见谅于旧党,自求外调 到杭州当太守。
.
13
王安石:“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 人造字,定非无义。” 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 故?” 王安石哑口
苏轼答:“《毛诗》云:‘鸣鸠 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 共是九个。”
.
14
.
15
兄妹趣对
哥哥曰:“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 泉。”
妹妹对:“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 传。”
哥哥曰:“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 前。”
妹妹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 边。”
.
16
东坡肉
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17
Ai
东坡帽
.
18
他们眼中的苏东坡
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 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 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
.
20
.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 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 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 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 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
19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 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 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 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 与焉。虽然,车仆马毙(bì),而患亦不及 辙(zhé),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
11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弗的堂妹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
.
12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原为侍妾 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 久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
.
4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 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 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别驾、 昌化军安置 。
.
5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Biblioteka 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8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
9
结发之妻:王弗
《
江 城 子
·
乙
卯
正
月
二
十
日
夜
记
梦
.
10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柔情苏东坡
.
1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人,官至礼部尚书,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
.
2
神宗时,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 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 “乌台诗案”。 出狱后降为黄州团练副使,种田帮补 余生,此时自号东坡
.
3
哲宗即位,重新启用司马光,他 又因不能见谅于旧党,自求外调 到杭州当太守。
.
13
王安石:“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 人造字,定非无义。” 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 故?” 王安石哑口
苏轼答:“《毛诗》云:‘鸣鸠 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 共是九个。”
.
14
.
15
兄妹趣对
哥哥曰:“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 泉。”
妹妹对:“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 传。”
哥哥曰:“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 前。”
妹妹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 边。”
.
16
东坡肉
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17
Ai
东坡帽
.
18
他们眼中的苏东坡
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 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 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