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第一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学案教学要点:巩固近义词的辨析教学方法:练习为主,讲授为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温故知新】五“看”1、看相异语素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区分谦辞与敬辞))3、看词义轻重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区分词性区分个体与集体)二、【拓展延伸】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 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 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小抑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教学难点:1. 辨别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运用词语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词语搭配和用法的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词语搭配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 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使用词语。

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拓展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正确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词语。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其中包含一些使用不当的词语。

2. 让学生分析并找出使用不当的词语,并给出正确的替换选项。

【文档】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设计8通用

【文档】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设计8通用

正确使用词语学习目标1、依照教课纲领,认识《考试说明》对此项考察的要求。

2、经过剖析高考试题,追求规律,掌握考察的重点。

3、增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增强基础训练。

二次备课学习重难点增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增强基础训练学习方法讲练联合,着重累积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课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教课重点:正确使用实词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词语是构成语言、文章的基本资料,正确地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词语包含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含(1)正确理解词语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2)能依据语境正确使用。

此中不单有词语使用能否正确的问题,还有能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历年高考试题表示,在“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成语的运用是必考点,虚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许多,我们分三节来学习。

二、正确使用实词(一)指导学生自习:认识一般实词的特色(《南方凤凰台》P27)(二)看“课前热身”,掌握命题趋向,并增补一例解说:(2002年春天高考题)挨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D)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一定“代贤人立言”,在形式上也一定恪守一些呆板的。

1905年,清政府宣告取消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掉它的实质功效;新文化运动盛行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遇到严苛;跟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

A、限制抨击冷僻B、限制责备冷僻C、限制责备冷清D、限制抨击冷清分析:“限制”是指在数目、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而“限制”或指规定范围,不准超出、拘束等动词性短语,或专指一种规定的范围,从语境上看“八股文”既波及范围,也波及数量的规定,所以应用“限制”。

“抨击”是指用议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联合语境,新文化运动对八股文的责备形式更应用“抨击”,而“责备”指对弊端和错误提出意见,较为平常。

“冷清”和“冷僻”都指“不常有的”,前者着重于“名称、典故、书本”等,后者更重于词语、文字,联合语境,“八股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绝不可以不过理解为简单的字词了。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和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实践演练法: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练习题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境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词义、词性、搭配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词语和用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演练教师设计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书籍等资源,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3.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演讲等比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力、表达能力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正确运用各种词语(包括熟语)。

3.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

2. 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分析。

3. 典型例题分析:辨别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5. 课堂练习: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析:分析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4. 示例: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练习答案,分析其错误类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语文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词语(包括熟语)积累活动,如制作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置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四、教学内容1. 词语的误用原因及常见错误。

2.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

3.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误用词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思考。

2. 讲解词语误用的原因及常见错误,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3. 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运用词语。

4. 教授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

5. 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词语。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词语误用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 推荐阅读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3. 组织词语辨析活动,提高学生的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词语运用的敏感度,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3. 典型例题解析。

三、教学过程1. 讲解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分析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4. 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通过即时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掌握情况。

3. 长期跟踪:观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

2.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的练习题。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词语的用法和搭配信息。

教学时长:1. 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2课时2. 练习和例题解析: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1. 引入: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重点。

2. 讲解:分析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练习和例题解析1. 复习:回顾上节课讲解的词语用法和搭配。

2.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例题解析: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搭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

2. 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案例,让学生识别并改正。

七、词语辨析技巧1. 介绍词语辨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词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辨析技巧,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八、练习与反馈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2.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2.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1. 词语的定义与分类2.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与技巧3. 常见错误类型及案例分析4. 实践演练:正确运用词语5. 总结与反思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词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关注。

2. 讲解:介绍词语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错误类型及案例,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

4. 实践演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

5.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正确使用词语的体会。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正确使用词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一些常见的错误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8. 板书设计: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1. 词语的定义与分类2. 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与技巧3. 常见错误类型及案例分析4. 实践演练:正确运用词语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分组讨论、课后作业2. 评价标准:a. 课堂练习:正确运用词语,无明显错误b. 分组讨论:积极参与,分享有用观点c. 课后作业:搜集的错误案例具有代表性,分析到位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a. 课堂练习:觉得难度适中,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对正确使用词语的理解b. 分组讨论:认为讨论环节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c. 课后作业:通过搜集和分析错误案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2. 教师反馈:a. 课堂练习: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词语,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错误b. 分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c.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但对某些错误类型的分析不够深入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a. 《现代汉语词典》b. 《新编实用文体手册》2. 拓展练习:a. 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一篇优秀文章,注意其中词语的正确运用b. 让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写作比赛,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九、教学反思1. 优点:a. 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b. 实践演练法提高了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2. 不足:a. 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言不够积极b. 对某些错误类型的分析不够深入3. 改进措施:a.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b. 加强错误类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十、课后作业1. 案例搜集:让学生搜集更多错误案例,分析其原因2. 词语练习:布置一道词语运用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3. 反思总结: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收获和反思的短文十一、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实词用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定义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第二章:名词的正确使用2.1 名词的定义和特点2.2 名词的格和数2.3 名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三章:动词的正确使用3.1 动词的定义和特点3.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3 动词的搭配和修饰第四章:形容词的正确使用4.1 形容词的定义和特点4.2 形容词的级和搭配4.3 形容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五章: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5.1 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5.2 实词在句子中的功能5.3 实词的替换和同义词使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句子,找出实词的使用错误,并进行改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的替换和句子构建练习。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正确使用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实词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词的定义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词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能够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对实词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内容:第六章:副词的正确使用6.1 副词的定义和特点6.2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6.3 副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七章:连词的正确使用7.1 连词的定义和特点7.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7.3 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八章:介词的正确使用8.1 介词的定义和特点8.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九章:代词的正确使用9.1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9.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9.3 代词的替换和指代关系第十章: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0.1 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10.3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实词知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对词语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 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4. 练习题及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错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分析词语的正确使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辨析: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正确与错误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解答:讲解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续)4. 词语的语境适应性解释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强调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不同语境下适用性不同。

5. 词语的固定搭配介绍常见的词语搭配,如成语、惯用语等,强调搭配的正确性对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七、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1. 误用成语举例说明常见误用成语的错误类型,如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语境不符等,并教授修改方法。

2. 词语搭配错误分析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如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搭配不当,教授正确的搭配方式。

3. 词语重复或矛盾讲解如何识别和修改文章中的词语重复或矛盾现象,如意义的重复或意义的矛盾。

八、练习题与解答1. 练习题设计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与分析提供详细的练习题解答,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强调正确选项的合理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一、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词语的分类和意义;2. 词语的用法和搭配;3. 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用法,激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兴趣;2. 讲解:讲解词语的分类、意义和用法,强调重点和难点;3.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填空、改写等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词语用法,进行记录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在实际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词语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词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错误使用词语的常见类型及产生的后果;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对词语使用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3. 对比分析:将正确与错误的词语用法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清晰识别并正确使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的词语教程,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语用法案例和练习题;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强化基础:加强对基础词语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词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语感:多阅读优秀作品,增强对词语使用的直觉判断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复习第一轮复习课题《正确使用词语》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病句类型。

2.了解江苏高考对病句考点的考查情况,把握规律,有效应试。

3.例题训练。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000的平方=100*100*100打一成语千方百计赵景深的一封成语缩脚信一九三四年,赵景深先生翻译的一部四册《格林童话集》在北新书局出版了。

书局里有一位青年名叫高培基,勤奋好学,深得赵先生赏识。

一次,赵先生去书局时发现小高正捧着《成语词典》研读,于是主动指点。

事后第三天,小高收到赵先生的一封信:劳苦功一马当自力更:馨竹难迫不得水落石良莠不,模棱两通力合见多识奔走相捷足先恩将仇。

积少成新陈代,不耻下洁身自。

大煞风一往情举一反披星戴横七竖重见天。

这是一封成语缩脚信。

将每条成语中隐去的第四字连起来,就是信的全文:高先生:书已出齐,可作广告登报。

多谢!问好。

景深有关名人的成语典故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偷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入木三分——王羲之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tì)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shàn)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诊断】1.有的考生不重视成语复习,认为成语浩瀚如烟,难以掌握,不如放弃;有的考生逐一背记成语,但因面广量大而苦不堪言,复习效果不好。

2.不少考生不能掌握辨别成语正误的基本规律,不能从“意义”“语境”及其彼此“协调”方面识别成语误用的陷阱。

3.一些成语有双重含义,可用于不同语境,出题者往往在此多设陷阱,较多考生发现不了,导致错误判断。

二、考点解读探究考情,成竹在胸(一)命题形式:从2007年以来,一道题四个选项,都是成语使用的辨析,“使用恰当”的选择判断成为命题形式的主流。

(二)考察范围:注重各类型的考查,三个错误选项一般是三种不同的类型。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

“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

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

“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答案】C【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

第②句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

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

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试题4](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 制定振奋推迟B. 制定震撼推迟C. 制订振奋延迟D. 制订震撼延迟【答案】B【解析】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

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

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

“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

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

所以应用“推迟”。

[试题5](2005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答案】A【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

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

②抑制:有“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克制,控制(多指情感等)。

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

“却/也”只是一般的转折语意,而“竟/更”有着对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试题6](2005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 B.观念振荡反思C.观念振荡反省 D.理念震荡反思【答案】A【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

“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试题7].(2004 高考·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蜕化难免 B.中止退化难免C.中止蜕化不免 D.终止退化不免解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

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

“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位赞叹 D.聚集品位赞扬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

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

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

例4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

“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

“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

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

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

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

如: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A 、截至 B、截止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

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

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

再如: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A、囊括B、包括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

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

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

再如: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A、效尤B、效仿答案:B。

“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A、家乡B、故乡④辨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

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

再如: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别人休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