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703450c1eb91a37f1115ca4.png)
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区县经委、信息委,有关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园区管理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本市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1〕100号)、《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5号)、《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46号)、《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沪委办发〔2011〕38号)等,对本市智慧园区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思路和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宗旨,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按照“政府引导、园区主体、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二、目标和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建设8-10家公用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高效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园区,形成多元协作、广泛参与的园区发展综合推进体系,制订一批智慧园区技术标准和评估标准。
到2020年,基本确立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本市重点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信息化应用水平、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信息基础设施优化1.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针对主导产业对信息通信服务要求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的产业园区,组织编制或修编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并与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相衔接。
2.聚焦重点产业园区,推进光纤宽带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公用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建设,实现“千兆进楼宇、百兆到桌面”,园区公共区域和主要办公楼宇无线网络热点全覆盖,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服务能力。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9ef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a.png)
建设智慧园区的目标
提高园区管理 效率,降低运
营成本
促进园区企业 间的信息共享
和协同创新
提升园区的智 能化水平,提 高园区的竞争
力
优化园区的生 态环境,提高 园区的宜居性
和吸引力
PART 2
建设内容及范围
建设内容分类
基础设施:网络、 数据中心、物联 网等
应用系统:园区 管理、企业服务、 公共服务等
PART 1
项目背景及目标
项目背景介绍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的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园区管理需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的目标:提高园区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园区形象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的意义: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提高园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的挑战: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挑战
PART 7
效益评估及风险控制
效益评估指标及方法
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01
技术风险:可能面临技术更新换代、系统故 障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技术评估和维护。
03
法律风险:需要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法律纠 纷,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05
人力资源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 理体系,防范人才流失、招聘困难等问题。
加强园区人才引进和培养, 提高园区人才竞争力
加强园区国际合作,提高 园区国际竞争力
稻壳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 步骤
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和评估方法
对闵行区智慧园区系统 建设的建议和展望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普陀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普陀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5c2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e.png)
普陀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一个中心城区,拥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
为了增强普陀区在全球经济变革和信息化时代的竞争力,提高普陀区的服务质量和城市治理水平,普陀区计划建设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园区内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智能、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二、建设目标普陀区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城市服务,提高园区居民和企业的幸福感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园区之一。
2. 实行全员覆盖的智慧出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3.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测城市空气、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
4. 实现电力、水务、燃气等公共服务的智能运营管理。
5. 实现智能物业管理,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三、建设内容1. 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包括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停车、智能导航和路况预警等。
2. 建设智慧环保系统,包括智能监测、城市环境优化和垃圾分类处理等。
3. 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包括智能用电、智能照明和智能供暖等。
4. 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包括智能监控、智能报警和智能安保等。
5. 建设智慧物业系统,包括智能物业保洁、智能维修和智能门禁等。
6. 建设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包括智能客服、共享办公和智能招聘等。
四、建设步骤1. 制定智慧园区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
2. 确定建设重点,规划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
3. 联合业界和高校,加强研发,探索新增值发展模式。
4. 推行数据多元共享机制,建立智慧园区生态圈。
5.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智慧园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6. 推广智慧园区,提高公众和企业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五、预期目标1. 提升园区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和工作品质,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带动普陀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上海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3.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集聚效应。
奉贤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奉贤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14c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3.png)
奉贤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了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奉贤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城市发展前沿,也需要按照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部署,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建设。
因此,本方案主要为奉贤区智慧园区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完整、高效的智慧园区管理体系,实现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面发展。
2.加强园区文件、物资、设备、人员等管理的规范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全员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服务能力和绩效。
3.在推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落地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产业转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建设。
三、建设内容1.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园区通信和传输网络,打造高速、稳定、可靠的园区互联网。
(2)建设园区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停车、智能导航、智能公交、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等。
(3)建设园区物联网系统,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管理和优化。
(4)建设园区电子监管平台,对园区行政管理、工商登记、税收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监管。
2.智慧园区产业发展(1)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通过新型设备、先进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引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促进互联网+创新和创业,打造产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吸引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公司入驻园区。
(3)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标准化、高品质的农业生产模式。
3.智慧园区服务管理(1)建设园区智能物流中心,实现物流全链条服务,提高商品和物流流通效率,降低成本。
(2)实施智慧园区绿化建设,打造园林景观,提高环保水平。
(3)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实现公共安全、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管理。
四、实施步骤1.前期工作(1)成立智慧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
奉贤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
![奉贤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a98e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2.png)
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园区可持续发 展
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简化企业业务流程 增强企业服务满意度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建设目标:通过智慧园区系统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建设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建设路径: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配套,提高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建设效果: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园区内外情况,保障安全 报警系统:及时响应异常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门禁系统:控制人员进出,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巡更系统:定期进行巡逻,确保园区安全无死角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 制定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
需求调研:了解园区企业需 求,收集意见和建议
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方案 进行评审和优化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奉贤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背景 传统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智慧园区系统的优势和必要性 园区发展对智慧系统的需求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智慧化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传统园区面临诸多挑战,智慧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智慧园区能够满足企业与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实施准备:采购设备、搭建 平台、培训人员等
开发方式:采用 敏捷开发方式, 快速迭代,持续 交付价值
部署方式:采用 容器化部署,实 现快速部署和弹 性伸缩
开发语言:采用 Java、Python 等编程语言进行 系统开发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766a223f46527d3240ce0e4.png)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2.1 工作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具体目标如下:(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2.2.1 技术特点(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费用及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费用及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500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c.png)
架构概述: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组成。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和监控,包括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 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包括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 平台层: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
智能安防系统
智能停车管理 系统
智能楼宇管理 系统
智能能源管理 系统
需求调研与分析:了解园区 需求和业务特点,进行系统 规划和设计
建设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导 向,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 稳定性,确保数据安全和隐 私保护
需求调研:了 解园区管理需 求和业务特点
功能定位:根 据需求调研结 果,确定系统 功能模块和特
点
技术选型:根 据需求定位, 选择适合的技 术方案和开发
工具
实施方案:制 定详细的实施 计划和时间表, 确保项目按时
完成
关键问题:数据安 全与隐私保护
应对措施:采用加 密技术、访问控制 等手段保障数据安 全
关键问题:系统稳 定性与可靠性
应对措施:进行充 分测试、采用高可 用架构等技术手段 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案例的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设案例,能够更好地说明建设方案的实 际应用效果。
案例的成熟度:选择已经建设完成并运行稳定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设案例,能够更好地评估 其实际效果和可靠性。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园区需求,确保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技术选型:根据园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成本控制:合理规划预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培训与支持:提供系统培训和售后服务,确保园区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和维护系统。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将不断升级和完善,提高园区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未来将有更多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涌现,为园区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园区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ff4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6.png)
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为了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浦东新区将建设智慧园区,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手段,提升园区管理、服务、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浦东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
一、智慧园区整体构想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打造智慧生态工业圈,打通人、车、物、网四个方面的数据流,建设全方位、多元化的智慧化服务平台。
园区内将建设自主控制效能高、智能交互体验好、安全性强的智慧办公系统,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将注重“软实力”的提高,通过数据共享、智慧化管理等方式,形成环保、绿色、智慧、健康的园区发展特色。
二、智慧园区建设战略智慧园区需要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同时,整合园区内的企业、机构、用户等多方面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
1、互联互通:建立巨量数据高速传输的基础设施,如园区统一的光纤、4G网络等。
2、物联网应用:将传感器、智能装置、移动设备等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互通,以提高物流、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和精度,帮助企业发现、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3、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企业应用、数据存储、安全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释放企业数据的潜力,提高企业自身数据运用效率。
4、大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资源,对市场、产品、用户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供更好的市场预测、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三、智慧园区建设方案1、建立智慧园区电子地图:以手机APP的形式将浦东智慧园区地图展现在用户眼前。
2、只能设施建设:包括视频监控、智能停车、RFID智能检测等设施。
3、园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用于工业、商务、社区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实现一个电子数据共享和治理平台,使不同主体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信息。
4、智慧生态圈建设: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共享发展。
以最小成本实现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
静安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
![静安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f3ad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静安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静安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静安区的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静安区打造智慧园区,已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发展背景静安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已成为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之一。
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成为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智慧度、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目标本方案以打造数字智慧园区为目标,以打造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园区为导向,具体的发展目标如下:1. 打造一流的智慧产业生态体系,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
2. 充分利用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建立一个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3. 引导园区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
4. 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精细化,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 通过园区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品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四、发展规划1. 建设现代化的园区基础设施。
包括通信、能源、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升级,为园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 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园区将集聚众多的高清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融合产业和科技,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产业生态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 建设数字智能化的园区管理平台。
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园区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各类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4. 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将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5. 建设智慧生态环境。
园区将建设智慧化的生态环境,优化园区公共空间布局和城市景观,使园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与数字化生态环境相结合。
上海理想智慧园区系统方案
![上海理想智慧园区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878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1.png)
上海理想智慧园区系统方案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建设上海理想智慧园区的系统方案,该方案旨在为上
海理想智慧园区提供一个具有先进技术、智能化、管理创新、以及智慧城
市发展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环境。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方案的可行
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实施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智慧园区,系统方案,物联网环境,可行性,可持续发展
1、简介
上海理想智慧园区是上海理想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一个新兴的现代化
科技企业园区,园区总目标是建设一个智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空间。
为
了达到这一目标,理想智慧园区需要建立一套能够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系
统方案,有效的实施智能科技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整合。
2、方案细节
(1)环境改造:为了让理想智慧园区可以更好地实现智慧城市的发
展目标,理想智慧园区的建设将采用智能化、先进技术、管理创新的手段,进行系统性的环境改造,提升整个园区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
别的,理想智慧园区将建立一个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智慧城市环境,以实现
人与物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安全、便捷、节能的智慧管理。
黄浦区智慧园区智能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黄浦区智慧园区智能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f1f52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b.png)
黄浦区智慧园区智能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黄浦区智慧园区智能系统1. 引言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园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黄浦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区域之一,为了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建设智慧园区智能系统。
本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智慧园区系统,以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2. 系统框架智慧园区智能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整个系统提供必要的支持。
-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停车、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 智能能源系统:通过能源监测、能源管理、能源优化等功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 智慧环境系统:通过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优化等功能,提升园区的环境质量。
- 智慧安防系统:通过安防监控、智能门禁、紧急报警等功能,提供园区的安全保障。
- 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包括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和企业的生活质量。
3. 系统特点- 智能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 可持续发展:系统整合能源管理和环境优化功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 数据共享:系统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 用户友好性:系统提供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使用。
4.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进行需求调研和系统规划,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第二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 第三阶段:开展各个模块的功能开发和系统集成,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 第四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第五阶段:进行用户培训和系统上线,向居民和企业推广使用。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2a24d760029bd64793e2c41.png)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2.1 工作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具体目标如下:(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2.2.1 技术特点(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黄浦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
![黄浦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877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8.png)
黄浦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建设方面,智慧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黄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建设智慧园区已经成为了黄浦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黄浦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
一、智慧园区的概念及意义智慧园区是指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智能化应用于园区建设中,通过智能化制造,工作、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园区在城市更新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担、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黄浦区智慧园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黄浦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环境,并以智慧科技为引领,推动园区的创新发展。
建设原则如下:1.以人为本:园区建设应考虑居民、工人、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客户的需求,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提高服务水平和便利性。
2.创新引领:园区建设应以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导,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3.统筹协调:园区建设应统筹既定的城市规划与园区建设规划,醉研发展方向,保证各项工程协同推进。
三、黄浦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具体措施1.智慧交通:在园区道路上安装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识别车辆,实现车辆通行管理、交通控制、路况监测等功能,快速准确地解决交通问题。
2.智慧照明:通过LED节能照明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对园区照明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有效降低能耗。
3.智慧环保:建设智慧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智慧安防:园区内安装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保障园区的安全。
5.智慧办公:园区内提供智能化办公环境,打造高效、节能的办公方式。
6.智慧产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智能化产业园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虹口区智慧园区系统开发设计方案
![虹口区智慧园区系统开发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9b0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a.png)
虹口区智慧园区系统开发设计方案智慧园区系统开发设计方案——虹口区智慧园区一、项目背景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虹口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虹口区建设成为智慧城市,我们拟开发设计一套虹口区智慧园区系统,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便利化生活。
二、系统功能设计1. 环境监测功能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园区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气温、湿度、风速、噪声等指标。
同时,系统可根据监测数据提供环境状况评估报告,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2. 设备监控功能通过设备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内各类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了解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并在故障发生时及时预警和处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能源管理功能系统将对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包括电力、水、燃气等能源的消耗情况。
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对能源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4. 交通管理功能通过车辆识别技术和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对园区内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系统可以提供车辆进出园区的记录和车位管理,方便车辆的停放和管理,减少交通堵塞和停车难题。
5. 安防管理功能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和智能安防系统,对园区内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系统可实现对重点区域和重要设施的安防监控、对危险事件的预警和警报处理,确保园区内的安全稳定。
6. 信息服务功能系统将提供园区内的信息查询和服务功能,包括公告信息、活动信息、商铺信息、公共服务设施信息等。
居民和访客可以通过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和使用公共服务,提高生活便利度和居民满意度。
三、系统架构设计1. 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层、中间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层。
前端展示层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中间逻辑层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传输,后端数据层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浦东数字产业基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大学课件
![浦东数字产业基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8f5325b52acfc789ebc96b.png)
--浦东数字电视产业基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上海浦东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2011-10-27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目录目录基地区位世博园浦东数字电视产业基地选址于浦东东三里桥路1018号近杨高南路该地块西边紧靠东方电视台东接张江南联世博园区北邻陆家嘴金融中心基地距离东方电视台0.8公里距离世纪公园及浦东新区政府约4.3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基地距地铁7号线杨高南路站约10分钟步行距离距离地铁6号线临沂路站约15分钟步行距离。
基地基本情况上海浦东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集团控股子公司-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40股权产业基地建设投资额4 .9亿元智慧园区建设投入5580万元用地面积22628㎡建筑面积70436㎡地上45305㎡、地下25010㎡、保留建筑5164㎡容积率2.0建筑密度32绿地率25主楼建筑高度45M 停车位363个基地发展的战略目标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将依托国家级机构的引领辐射作用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企业与核心要素重点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实现一个引领实现浦东在数字电视产业的高端引领2、达到二个控制数字电视产业关键要素资源的控制数字电视产业关键技术资源的控制3、完成三个整合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整合产业服务整合金融产业资本整合4、建成四大平台国家标准产业化平台产业资源整合平台创新孵化及企业加速平台产业信息支撑与服务平台国标产业化产业资源产业信息平台核心技术金融产业资本高端产业服务整合控制关键产业要素资源关键产业技术资源创新孵化拟引进的行业关键企业数字电视权威机构–国家数字电视工程中心、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化认证中心、国家数字电视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化检测中心等上海数字媒体处理及传输重点实验室、上海数字电视软件开发实验室、数字电视中文网等数字电视标准研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广电总局规划院、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数字电视关键芯片及软件–上海高清、凌讯科技、澜起科技、泰鼎科技、卓胜微电子等数字电视整机及机顶盒–天柏科技、上海蓝信、东芝电子、LG电子、松下电子、三星电子、日本索尼、菲利浦、日本夏普、海信科技、万利达、创维科技、长虹电子、厦华电子、TCL、银河电子、新大陆科技等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及系统集成:–上海文广科技、上海明珠科技、北广科技、同方股份、凯腾四方、美国摩托罗拉、美国思科电子、美国杜比、海康威视、数码视讯、金亚科技、上海博康等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网络运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东方传媒、东方明珠、东方有线、电广传媒、中视传媒、中信国安等数字电视投资机构–IDG、中信国安、清华同方、上海数字产业、红杉、联想等红色为已引进产业链关键企业基地建设审批已全部完成基地已完成各项开工前准备工作–基地改扩建项目备案号沪浦发改三备2010059号–土地审批号沪浦规地三2010EA31011520109041–环评审批号沪浦环保环表决字2010第333号–城市规划文号沪浦规建三2011FA31011 520119314–节能评估报告0902111-08-005–施工单位招标中标方浙江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许可证号1002PD0027D0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目录目录数字电视产业链长规模巨大标准化认证设备生产标准知识产权、专利系统集成组网方案芯片生产芯片设计内容制作通信塔网络运营以标准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群三网融合催生数字电视产业新机遇传输平台传输模式带宽产业规模、产业范围无限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用户规模无限扩大统一信息形式订户视频文本图片语音文字图像声音卫星光缆有线卫星微波双向互动单项一对多高高卫星光缆双向互动低社区搜索引擎等电视广播电影等语音增值服务电脑手机等电视收音机等手机电话传真机等网民观众听众用户专用传输平台到非专用低带宽向高带宽转变双向互动与单向广播并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传媒、电信、互联网三大产业从分立走向融合这将带来一系列的产业革命期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产业之间相互渗透、重组、转型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以宽带网络应用为核心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高度融合、快速发展的新业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2.1 工作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具体目标如下:(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2.2.1 技术特点(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更深入的智能化(Intelligence):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园区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平台化管理和智能化处置。
2.2.2 关键技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全面获取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人—机—物”融合一体、智能管控的互联网络。
■大数据(Big data)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
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2.3 建设原则■基础设施集约化集约建设宽带网络、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和平等接入,保障用户对基础通信业务经营者的自由选择权。
■信息应用平台化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预留多系统集成与整合接口,鼓励使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核心管理平台的统一授权认证、统一管理服务和统一数据存储。
■投资运维多元化探索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元投资模式和“第三方建设运维、园区(企业)租赁使用”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三、建设内容3.1 信息基础设施应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硬件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3.1.1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千兆进楼宇、百兆进桌面”,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3.1.2 无线宽带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3G、4G)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3.1.3 公共数据中心■应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
■可自建或使用外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3.1.4 数据采集实施■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构成。
■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
■传输子系统应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可使用无线方式接入信息通信网络。
■数据采集系统应向园区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
3.2 智慧办公深化园区行政办公、经营管理、招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集成应用,满足资源共享、人员协作、灵活决策和即时办公等工作需求,提高园区协同办公能力、决策智能化水平和招商服务效能。
3.2.1 综合信息门户■集成发布依托公共数据中心,汇集园区简介、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政策法规、产业资讯、活动通知、生活服务等各类可公开信息,集中统一发布。
支持可公开信息网站、短信、WAP、微信、微博等跨平台发布,支持特定对象分类信息的智能推送。
■便捷登录支持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PAD)、智能手机等多终端访问。
支持通过单点登录方式,进入园区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等业务系统处理相关事务。
■在线服务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议、进度查询与结果推送等在线服务。
3.2.2 办公管理■融合通信融合话音、消息、视频等综合通信手段,将电子邮件、系统消息、手机短信、视频电话等相结合,实现信息及时、准确送达。
■协同办公实现公文报批、事务审批等的自动流转和网上办理。
实现基于各种智能终端的互联网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
■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园区规章制度、电子期刊、业务资源等的共享使用。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信息展现、经济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
■基础数据库建设或共享使用经济运行、地理信息(GIS)、建筑信息模型(BIM)、法人库、信用库等园区基础数据库。
3.2.3 招商管理■智能招商准入评估:智能分析项目发展潜力、环境影响、资源需求等基础数据,开展合规准入评估。
产业链招商:智能匹配和推送招商政策、基础设施、园区产业链配套企业等信息。
■全过程跟踪实现项目从登记、审核、签约到落地、实施等的全流程在线跟踪和服务。
■智能管理资源现状:基于GIS和BIM系统,动态掌握企业分布、投入产出、园区资产使用状态等信息,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趋势预判:智能分析入驻企业人员、税收、生产时间和能耗等数据,预判企业经营状态及发展趋势,为下阶段园区主动服务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统计:归集项目状态、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实现相关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
3.3 智慧物业3.3.1 物业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监控、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业服务。
■在线受理服务申请,自动分配作业任务;实时跟踪服务状态,及时获取用户反馈。
■对物资、人员等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实现资源服务需求预测和存量预警。
3.3.2 安防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园区安防集中调度平台,安全防范信息应统一传输至指挥中心,并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实现联动。
指挥中心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园区人员分布、道路状况、电力负荷等运行数据,并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实现网格化管理调度。
■智能监控部署电子围栏、吸顶式红外探测器、视频摄像机等电子监控设备,实现非法侵入声光报警和信息传输,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设备管理。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跨线检测、禁入区域检测、人脸识别与自动跟踪、拥挤报警、遗物报警等功能。
■智能巡更支持基于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巡更签到、路线调度、信息采集等的管理。
■公共广播实现园区手机屏、LED显示屏、电视屏等的跨屏信息发布,以及广播、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等的跨渠道信息发布。
3.3.3 交通管理■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动态展示;支持停车位在线查询、预订、付费等;支持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的智能寻车。
■使用道路诱导、信号控制、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道路管理;支持出租车、班车、工程车辆等的智能调度。
3.4 产业服务紧密围绕园区企业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实现园区内外信息资源、专业服务等的平台集聚,提升园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3.4.1 企业服务■虚拟办公室拎包办公:搭建信息化通用办公环境,按需分配融合通信、计算机终端、虚拟桌面、应用软件等服务,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和员工随时随地轻松办公。
虚拟办公:建设标准化虚拟办公室,并藉由城市云计算网络连接为整体,任何企业入驻城市任意产业园区,均可获得标准化办公空间,以及基于云计算系统的办公能力。
■公用设施中心集约建设公共呼叫中心、公共展示中心(数字展厅、数字秀场)、公共商务中心、公共会议中心等具有较高信息通信能级的公用设施,满足企业呼叫服务、商务展示、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的应用需求。
■信息化服务围绕企业服务器、办公系统、应用软件等信息化需求,加快园区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为企业提供基础架构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
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云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云平台使用企业向云端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识资源,为其它平台用户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综合业务服务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构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第三方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