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必背50问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高一必修二地理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1. 自然地理环境(a)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各种气象活动的发生场所,包括对流圈、平流圈和臭氧层等。
(b)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系统,包括蒸发、降水和河流等。
(c)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a)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对人类的农业、交通、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有重要影响。
(b)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地势高低,对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有重要影响。
(c)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形成的肥沃层,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3. 人口与城市化(a)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b)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等指标。
4. 经济地理(a) 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劳动和生产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b)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a)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b)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受水循环和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c)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以上是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你将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10、自然增长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相关。
(完整word)高中地理必修2必须背会及易考大题.doc
Lewis57高中地理必修2·必须背会及易考大题刘易斯地理工作室策划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0 世纪成为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其原因包括[3+1]☆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3+1]☆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3]☆原始型: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传统型: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4.国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及人口特点[2]☆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5.国际人口迁移实例时期方向特点及原因15-16 世纪欧洲→美洲、大洋洲人口多( 7000 多万),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拉美→美国、加拿大、欧洲发展中→发达;定居少,短期移民增多20 世纪 70 年代迁入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招募大批外籍工人6.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3]☆古代:自北向南,战争和自然灾害☆从新中国成立至80 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由东部向内地、边疆和西部迁移,东部农村人口向东北、西北农村迁移☆80 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迁移,流向从内陆向沿海,由中西部向东部,由山区向平原、由贫困向发达地区迁移(以自发的“民工潮”为例)7.人口迁移的作用[3]☆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最重要、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国家政策、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拓展:经济因素社会变革)☆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9.美国的人口迁移[4]☆第一次在19 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大量人口西移☆第二次在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第三次在20 世纪 20-60 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1☆第四次在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 70 年代之后,城市环境改善,老工业区经济重建,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3]☆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较大)11.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3]☆人口问题:国际社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发展问题: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环境问题: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好生态平衡,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2.城市土地利用分类[8]☆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教育文化用地13.常见城市形态[3]☆平原地区:用地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即团块状城市,如:成都,合肥,美国华盛顿☆山地丘陵地区:城市用地破碎,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如组团状城市,代表城市重庆☆河谷地区:城市沿河分布,形成条带状格局,即条带状城市,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14. 城市常见的功能分区及其特点[3]☆住宅区: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为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在分布位置、周围设施和环境上加以区分)☆工业区: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交通便捷☆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点状或条状分布(中心商务区<CBD> 是商业活动中心,也是服务中心)15.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3]☆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6. 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4]☆最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土地类型的确定决定于地租水平;地租水平受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方面影响)(此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程度变化)☆居民收入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宗教种族因素☆城市规划因素17.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 [4] (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特大城市: 100 万人口以上☆大城市: 50-100 万人口☆中等城市: 20-50 万人口☆小城市(集镇):20 万人口以下18. 我国城市服务范围与等级的关系[3]☆县城:服务范围一般为本县☆省会城市:一般覆盖周围各县乃至全省☆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服务范围可扩展至全国19.理论上城市等级体系特征[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不同: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2☆在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分布着多个低等级的城市☆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形状呈六边形分布20.城市的区位因素(形成城市的影响因素)[9]☆地形☆气候(中低纬地区一般温暖,沿海地区湿润)☆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 <金矿 >)☆交通因素(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21.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2]☆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力(使人群离开乡村):(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22.城市化的作用[3]☆使聚落形态发生变化☆使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3.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3]☆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低于 30%):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在 30%-60% 之间):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在60% 以上):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或停滞,出现逆城市化24.逆城市化出现的条件[3]☆有快速的交通体系☆城市环境问题严重☆乡村和小城市基础设施完善25.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3]☆19 世纪,欧洲是世界上城市化最高的地区☆20 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 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26.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生物圈: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圈:影响水质、水量、地下水运动☆大气圈:工业气体改变太阳辐射强度,气温、降水、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出现“热岛”现象☆岩石圈:物质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27.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表现[4]☆大气污染:污染物:粉尘、SO2、N x O y、碳氢化合物、Pb 等☆水污染: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噪声污染: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休息交谈☆固体废弃物污染→以上污染问题均危害人的身体健康328.建设生态城市的举措[2]☆发展低污染节能建筑,绿色交通,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与当地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建立良性循环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29.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自然因素(较为稳定):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府政策☆科技因素:机械化水平30.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3]☆分布地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区位条件(澳大利亚):○1地广人稀,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和地处大分水岭的迎风坡,东南部降水比较丰富,气温适宜○2 3历史悠久☆经营模式:大农场经营·特点:○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坚持“土—草—畜—市场”1 2模式,既播种粮食,又饲养牲畜○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高·在澳大利亚的分布地区:3墨累 -达令盆地31.季风水田农业 [4]☆分布:亚洲季风区(中国是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作物:水稻☆区位因素:○ 1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产○2面积广阔的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历史条件和饮食习惯:有7000 多年的种3 4植历史,稻米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商品率低○ 水利1 2 3 4工程量大32.商品谷物农业[5]☆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中国东北、西北地区☆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经营方式:个体、家庭农场,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2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33.大牧场放牧业[3]☆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其中,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养羊为主)☆区位条件:○1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2植被稀疏,不适宜种植业○3交通便利,利于运送至市场销售☆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34.乳畜业 [3]☆主要分布: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周边有奶牛农场和乳畜业,如:我国北京、上海)☆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奶粉、黄油、奶酪)☆形成的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1 地处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充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2地形平坦,利于放牧○3市场发达:城市密集,乳畜产品需求量大4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5.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3]☆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动力、原料、政策、劳动力、科技、环境质量☆个人因素:乡土情感、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36.工业导向及相关举例[5]☆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罐头加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工业、家具制造业、炼油工业、棉布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解铝工业、有色冶金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飞机工业、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服装业、电子装配工业、纺织业37.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原因[3]☆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受重视,具体表现在:影响交通条件、运输能力;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对信息的依赖程度等)38.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3]☆19 世纪: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20 世纪初开始:以铁矿为主导区位因素☆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沿海型布局)39.鞍钢与宝钢发展的区位因素[2]☆鞍钢:接近燃料产地(黑龙江和山西)和原料产地(本地);靠近市场(沈阳、大连、长春等消费中心);工业用水用地条件好☆宝钢:靠近市场,临近海港;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科学技术发达40.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2]☆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以上两点聚集在一起,称为工业集聚现象41.工业集聚的优势[4]☆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42.全面理解工业地域 [2]☆形成基础:○1 以生产工序为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2 政府规划:共同利用空间、信息☆发育程度:○1 高: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强,规模大○2 低: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43.全面理解工业分散[3]☆目的: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适合工业分散的工业:体积小,价格贵,重量轻的电子元件;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工业☆实现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44.全面把握传统工业区[4]☆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形成条件:具备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业☆面临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545.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3]☆区位条件:○ 1 鲁尔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2交通十分便利(水运:莱茵河及其支流、运河体系;铁路及高速公路稠密成网○3 煤铁资源丰富(临近洛林铁矿,煤田储量丰富)○4 市场广阔(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衰落原因:○ 1传统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2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逐渐降低,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 煤炭开采条件的下降☆综合整治(具有借鉴意义):○1调整工业结构(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企业生产规模,新建引入技术水平高的行业)○2调整工业布局(空间位置调整)○3 发展第三产业(科技、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4 优化环境(控制“三废”排放,建立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46.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条件[3]☆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辽宁中部至辽东半岛)○2 交通发达,运输能力强大(公路、铁路、管道、航空、海港立体交通网)○3资源丰富(拥有最大的铁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辅助原料,石油和海洋盐类丰富)☆体系:能源、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衰落原因:○ 1污染集中(“三废”排放量大)○2水资源严重短缺47.理解新工业区[3]☆代表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起步地区: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时间: 20 世纪 50 年代后48.意大利工业区的发展特点[6]☆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以轻工业为主☆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企业相关性强☆发展模式独特:工业小区体系49.高技术工业的一般特点[4]☆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知识技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占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50.高技术工业代表: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4]☆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人才聚集,科技实力雄厚☆市场稳定,有军事订货☆具有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 43-50 题着重考查工业区域形成发展的具体应用,在复习此处时,应找出其相同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去记,并注重应用6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1.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5]☆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52.现代交通运输特征[3]☆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53.交通运输布局[2]☆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54.南昆铁路的建设[3]☆途径省份:广西(南宁)→贵州→云南(昆明)☆修建条件分析:○ 1 社会经济欠发达,多少数民族○2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3决定因素: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南昆铁路的建设意义:○ 1 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2 使西南地区同华南地区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3完善交通网络55.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表现[2]☆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商业网点分布56.交通运输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表现[2]☆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形成了带状形态(代表城市:株洲、日本筑波,河流航运:武汉、重庆)☆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该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变化(发展→带动;衰落→影响)57.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表现[3]☆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平原)☆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网点选择原则:交通最优,市场最优,位置最优)☆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兴起原因:交通线汇集处,航运终点;代表:陕西勉县长林镇)58.中国铁路线的“五纵” 、“三横” [8]☆“五纵”:○1 京沪线○2 京九线○3 京广线○4 焦柳线○5 宝成—成昆线☆“三横”:○1京包—包兰线○2陇海—兰新线○3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59.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特点)[3]☆采集渔猎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但人对人地关系有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60.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3]☆成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表现:○1 环境污染○2 生态破坏☆差异性:城市主要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为生态破坏61.可持续发展含义及其关系[2]7☆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表现: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3]☆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63.我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3]☆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我国环境污染严重64.实现清洁生产方式的优点[2] (总的来说:符合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可控制大部分污染)☆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结构调整)65.建设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以北京留民营村为例)[2]☆措施:○1 调整农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2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3开发沼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作用: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补充内容66.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5+3+1]☆区位条件 [5]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的特点;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铁路、水运);工业和科技发达☆保持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长盛不衰,所采取的农业措施[3] :○1 兴修水利,发展灌区○2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稳产和高产,保持土地肥力○3建立全国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提高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特点: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67.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4+2+1]☆区位条件 [4]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当地促进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措施[2]○1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牧场不退化○2饲养良种牛☆特点: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刘易斯地理工作室策划努力超越精益求精2009.12.118。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高中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地理必修二必备知识点王水平编写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
1、世界人口规模(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经相当庞大。
(2)2008年,世界人口达到67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人口总数的比重>7%。
2.人口问题的范围很广,除人口数量过多或者过少、人口增长过慢或者过快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转变:从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逐步过渡。
4、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5、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传统型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备注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又称“高—高—低”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又称“高—低—高”型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又称“低—低—低”型强调:南非、冰岛——传统型;中国、韩国、古巴、新加坡、乌拉圭——现代型三、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量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西欧、北美、西亚、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地理必修二必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必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地球的物理现象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理必修二是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地理必修二必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和地震活动地球的结构是地理必修二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表层结构。
而地震活动则是地球内部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地球结构的一部分。
在地理必修二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各种结构,如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等,以及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等。
二、岩石圈和板块构造岩石圈和板块构造是地理必修二的又一重要知识点。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的固态岩石层,而板块构造是指岩石圈上的地质板块相互运动的现象。
学生需要掌握地球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如板块的分类、板块的移动方式以及板块移动的原因和后果等。
三、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必修二的又一重要知识点。
天气通常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内地球上某个地区的气象变化情况,而气候则是指长期的平均气候状况。
地理必修二中,学生需要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如天气现象的分类、气候区划、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
四、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也是地理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
在地理必修二中,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城市的形成、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规划等相关知识。
五、资源和环境资源和环境是地理必修二又一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如石油、煤炭、水资源等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
总结:以上所列出的知识点都是地理必修二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并且都是必考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细心阅读教材,并且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学生也应该深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加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新教材人教2019版必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人口(填空版+背诵版)
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比较角度主要分布地区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半球,尤其在北纬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千米以内的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从大洲来看亚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从国家比较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1)东亚:我国部、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2)南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3)欧洲西部:、、德国、荷兰等国;(4)北美东部:美国和加拿大。
知识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影响气候①严寒的高纬度地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过于湿热的地区人口稀少。
Chapter 1第一章人口2.人文因素(1)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分析如下:(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口分布特点①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1:人口迁移1.概念: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或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数量变化(1)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增长。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越迅速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C.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关系D.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呈负相关读我国部分人口自然变化表,完成2~3题;2.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人口的增长模式长期以什么为主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C.原始和传统模式D.过渡模式3.从表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转变开始的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4.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D.环境承载力就是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5.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民工潮”的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④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支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总数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A.气候干旱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D.高纬度寒冷地带9.读右“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图中下列城市等级系列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③②⑦ B.⑧②①C.③④⑤D.⑦⑥⑤10.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1.有关交通与我国城市区位,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城市大多位于河流汇合处B.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河道上C.石家庄、郑州位于铁路干线上 D.扬州、济宁等城市在京沪线开通后得到充分发展12.城市商业区的基本要求是A.要有便捷的交通B.要有充足的原料来源C.要有丰富的能源D.要有先进的科技力量13.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方庄小区、首钢及其附近地区分别是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4.下列关于土地租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B.影响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交通通达度C.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D.远离公路的地区,租金比较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5~16题15.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6.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17.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B.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D.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绿地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和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完成18~19题; 18.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19.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常绿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0.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在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市区失业人口增多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下列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A.组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B.为控制环境污染,从中心区大量外迁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D.控制小城镇发展,保护城市环境23.商贸联系的基础是A.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B.现代物流业的发展C.技术人员在区际间的流动D.生产成品的区际流动2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国家,这反映了某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扩大出口,这些因素主要包括A.气候和地形B.劳力和水源C.交通和技术D.土壤和资金25.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判断下列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C. 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D.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26.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7.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聚集效应”,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A.劳动力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协作因素D.技术因素28.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于分散的体现B.由于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件C.由于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D.使不同的部件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29.“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A.众多的海港B.丰富的煤炭资源C.充足的水电D.廉价的人力资源30.读右“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C.从B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读下面四国某相同的工业部门分布示意图,回答31~32题:31.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石油化工B.汽车生产C.微电子D.饮料生产32.关于该工业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西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B.发展中国家多于发达国家C.沿海地带多于内陆地区D.高纬度多于中、低纬度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英才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33~34题;33.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34.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35~37题35.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36.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7.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8~40题;38.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39.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40.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作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综合题41.读“我国人口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1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广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分析图中区域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尤其是区域间收差距的存在;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回答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为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42. 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至1992年的发展情况;A区是低级住宅区,B区是中级住宅区,C区是高级住宅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高级住宅区分布在C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免受工业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离CBD距离适中,临海、有优美的风光;2该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对比a、b两图可看出该城市的变化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一过程被称为城市化过程;3假如你是该市政府部门负责人,为了使工厂厂长们相信在X地发展新式工业较为有利并同意搬迁;你用哪些理由说服他们;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的机械;该地区还有不少因工业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新厂址X地区有便利的公路运输,且毗邻两个新市镇,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43.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判断,世界城市人口在___2000____年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2从绘出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共同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特点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目前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3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畸形发展,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44.世界两大牧区分布图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甲牧区相比,乙牧区发展畜牧业突出的区位优势;共同条件:夏季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土地辽阔,地形平坦;乙区优势:临近海港,便于出口;2阿根廷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其生产的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根据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乙牧区发展中借鉴哪些经验①以密集的商品畜牧业代替自给自足的粗活畜牧业;②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③大力发展人工牧场,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⑤退耕还草,保护草原生态,防止环境退化;45.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C/DA.洞庭湖平原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带D.珠江三角洲2该城市城区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若图中环城绿化带的总长度为15厘米,则其实际长度为30千米;3该城市的布局有两处明显不合理,请指出:未设置污水处理厂、过境干道影响市区4若把乳牛场和蔬菜基地的位置对换,是否可行,为什么47.阅读右图,图中数值为等高线或等深线,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在A处布局一钢铁厂,分析其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位于河流上游,会污染水源;位于盛行风带上,会污染到城市空气2欲在B处布局港口,其不利因素有哪些该处海岸平直不利于避风浪;沿岸有小山丘,不利于港口设施建设;3近年来该地城区出现城市交通问题,请设想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4计划在该区沿海地区建一滨海浴场应建在图中B、C、D、E中的C处;。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40问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1、四大人口稠密区2、人口四大稀疏区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7、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8、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
9、热带雨林附近地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山地的原因。
10、扩大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城市1.居住区(高级住宅、低级住宅)的布局原则2.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及污染工业与盛行风的关系3.高新技术区的布局原则4.工业用地外迁的原因5.规划高速路、铁路不能穿城而过的原因6.城镇化的标志7.城镇化的进程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9.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10.各地区建筑及特点列举几例农业工业服务业1.农业区位因素2.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3.农业发展方向3.工业区位因素4.工业导向型及例子5.工业集聚的意义?6.服务业区位因素7.商业性服务业集聚的优缺点交通1.交通假设的自然障碍2.交通建设意义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4.青藏铁路以桥带路的原因?5.京沪高铁以桥带路的原因?6.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表现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4.有关海洋权益几个概念(117页)5.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范围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材料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
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
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第一章人口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地及土壤、矿产及自然灾害。
(2)人文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社会变革和战争。
(3)影响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1.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上,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2.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及问题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2.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3.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集聚、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
(2)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及装备条件、客货流等要素。
2.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各要素流动速度加快。
(2)缩短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经济活动辐射范围扩大。
(3)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高二会考 地理50问 附答案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哪两种?太阳是恒星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恒星和星云。
是,太阳。
2.太阳有大气层吗?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哪三层?有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3.地球大气中的极光与哪一种太阳活动有关?地球大气中的磁暴又是怎样产生的?太阳风。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射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即为“磁暴”4.月球上能够看到彗星的尾巴吗?为什么?能,因为彗星的尾巴是彗星在接近恒星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形成的。
太阳系中彗尾由太阳风推斥彗核中的气体和尘埃形成。
5.什么是流星雨?陨星分为哪三种呢?天空中某一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的较多的流星现象,叫流星雨。
陨石、陨铁和石铁陨星6.宇宙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什么?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一样大吗?总星系。
不一样。
河外星系中可能有若干像银河系大小的星系7.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具有哪三个特点?为什么惟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日地距离适中,使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
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适量的大气。
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的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节奏适中,便于生物的生长。
8.你知道什么叫恒星年?什么叫回归年吗?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即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某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也是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
9.你能说出几种月相?你能把四种基本月相和农历日期对应起来吗?假设今天是农历初七,今天是什么月相?某地某年某月某日发生日全食,这一天必定是什么月相?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下弦月。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十五、六,下弦月——廿二、三。
初七一定是上弦月,发生日食时,月相一定是新月。
10.什么是朔望月?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月亮的同一面?月相由圆到缺,再由缺到圆的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汇集了很多地域性的知识点,当然地理涉及的方面也横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高中地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人教版),一起来看看!
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选择题蒙题口诀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术语高
中地理必修一框架图
1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
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
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
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
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
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
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
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
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
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篇一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高考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必背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对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术和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地球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形态和构造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需要掌握地球内部的構造,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以及地球的板块构造、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3. 气候系统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全球气候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以及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4. 水资源与利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问题。
5.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6.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分布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活动特点,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7. 人口与发展人口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战略。
8.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高一地理必修2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自然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 出生人口×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100%总人口总人口注意:①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大。
②人口地区差异:目前世界人口接近70亿,人口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欧洲。
世界上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由多到少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其中亚洲亚洲国家有6个。
③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自然增长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只要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就在增加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自然灾害上层建筑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根本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依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 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 从数值上区分人口增长的模式目前高低界值大约是:出生率的界值是2%,死亡率的界值1.5%,自然增长率的界值1.0%。
(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低低低”型增长缓慢,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已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但韩国,古巴,新加坡,乌拉圭已经是三低型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增长率较低,增加人口多;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范围基础知识必背50道
1、季风水田农业区位条件?(有利、不利)
2、季风水田农业特点?(三低一高一小一大)
3、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发展方向?
4、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一大两高)
5、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
6、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7、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8、我国牧区需要借鉴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
9、乳畜业的主导因素? 10、西欧多汁牧草丰富原因?(地形、气候)
1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1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不利条件?解决措施?
13、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三率”高低标准? 14、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人口问题、措施分别是?
15、人口迁移的决定性(主导)因素? 16、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影响(有利、不利)?
17、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影响(有利、不利)? 18、环境人口容量制约因素?首要?负相关因素?
19、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区位原因分别是? 20、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是哪两个?
21、城市等级与其数目、距离、服务范围的关系? 22、城市化表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2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4、解决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措施?
25、工业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自然、社会经济) 26、原料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部门分别有哪些?
27、工业联系包括哪三种?举一例说明工序的联系? 28、工业集聚的优点(意义、目的、作用、原因)?
29、工业分散(扩散)的目的? 30、日本工业临海布局的原因有哪些?
31、德国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最不利条件? 32、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衰退原因?最主要原因?
33、德国鲁尔区振兴措施?根本措施哪一条? 34、辽中南工业区优势区位条件?最不利条件?35、辽中南工业的振兴需借鉴鲁尔区哪些经验? 36、美国硅谷区位优势条件?
37、铁路运输优点?缺点? 38、管道运输优点?缺点?
39、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集装使用箱属于哪一方向? 40、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决定性因素?
41、交通运输网三个层次? 42、南昆铁路修建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43、交通运输线布局的意义(模板)? 44、上海港的区位条件(港口区位模板)?
45、港口兴衰的基础——经济腹地。
46、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
47、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48、欧洲西部河运发达原因?
49、日常生活中可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5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