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弹性力学教程第三章
弹性力学第三章_1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在x = 0,l 的次要边界(小边界)上, 3F y2 x 0, (σ x ) x 0 0, ( xy ) x 0 (1 4 2 ); 2h h 12 Fl x l, (σ x ) x l 3 y , h 3F y2 ( xy ) x l (1 4 2 ). 2h h
ax2 不计体力时, 先来看
2 2 x 2 0, y 2 2a, y x
xy
2 0 xy
如取矩形板(或无限长柱 体),则对应于两侧受拉 (a>0)或两侧受压(a<0) 的情况。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对应于 bxy 应力分量是:
2h
o
h/2
h/2
x y l ( l >>h)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解:按逆解法。 1. 将Φ 代入相容方程,可见 4Φ 0 是满足的。 有可能成为该问题的解。 Φ
2. 由Φ 求出应力分量,
2Φ 12 Fxy , σx 2 y h3 2Φ 0, σy 2 x y2 xy Φ 3F (1 4 2 ). xy 2h h
xy
x
xy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其主矢量和主矩
x 0,
FN 0, M 0, FS xy x 0 dy F ;
h 2 h 2
x l , FN x x l dy 0, M x x l ydy Fl FS xy x l dy F ;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3-1 逆解法与半逆解法 多项式解答
一、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第3章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1弹性力学的平衡
Z
σz τzy τzx τxy τxz τyz τxz τyx τxy τzy τzx σx dz σy Y dx
σy τyz
τyx
O σx
z X O x y
dy
σz
2.单元体上的应力分量 单元体上的应力分量 角标规定: (1)应力分量的角标规定:第一角标表示应力作用面,第二 )应力分量的角标规定 第一角标表示应力作用面, 角标表示应力平行的轴,两角标相同时,只用一个角标表示。 角标表示应力平行的轴,两角标相同时,只用一个角标表示。 (2)面的方位用其法线方向表示 )
ε x = [σ x − µ (σ y + σ z )],γ xy =
五、边界条件(应力,位移) 边界条件(应力,位移) 应力
Φ x = σ xl + τ xy m + τ yz n Φ y = τ yxl + σ y m + τ yz n Φ z = τ zxl + τ zy m + σ z n
四、协调方程
三、应力状态分类(按主应力)
1. ①主平面:单元体上剪应力为零的面; 主平面:单元体上剪应力为零的面; 主单元体:各面均为主平面的单元体, ②主单元体:各面均为主平面的单元体,单元体上有三对 主平面; 主平面;
z σz τzx τxz σx τxy τyx z' τzy τyz σy y 旋转 σ2 y' x' σ1 σ3
σ X τ YX τ ZX
τ XY τ XZ σ Y τ YZ τ ZY σ Z
应力符号规定: 应力符号规定:若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 则该面上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致,则该面上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弹性力学 第三章
3.了解简支梁受均布荷载的求解方法
4.了解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的求解方法
x q l
补充作业1
ql 6
o
h/2
h/2
ql 3
x
y
l
(h l , 1)
图中矩形截面的简支梁上,作用有三角形分布 荷载。试用下列应力函数求解应力分量。(体力不 计)
Φ Ax3 y 3 Bxy 5 Cx3 y Dxy Ex Fxy
(u) x l 0,
y 0
(v ) x l 0,
y 0
v ( ) xl 0 x y 0
Ml 0 EI
u0 0
Ml 2 l v 0 0 2 EI
Ml Ml 2 解得: , u0 0, v0 y, v M l x 2 μM y 2 (3-4) EI 2 EI 2 EI 移分量: 梁轴线的挠 度方程:
自然满足
σx 0
——无法精确满足
x 6ay, y 0, xy 0
将x的边界条件改用主矢量 和主矩的条件来代替。 已知x =0, x =l 次要边界上的主矢为0,主矩为M,即:
h 2 ( ) x x 0,l dy 0 h 2 h 2 ( ) x x 0 ,l h 2
M FN
O h/2 h/2 FS l
x
半逆解法。
y
解:(1)检验 (x, y) 是否满足相容方程
4 4 4 Φ Φ Φ 4 Φ 4 2 2 2 4 0 x x y y
显然满足
=Axy+By2+Cy3+Dxy3
M FN FS
O
h/2
弹性力学课件第三章应变理论
有限差分法
01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连续的时间或 空间离散化为有限个差分,建立差分方程进行求解。
02
在弹性力学中,有限差分法常用于求解波动问题和热传导问题等偏微 分方程。
03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易于编程实现,特别适合处理规则 区域的问题。
应变分析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对于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 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核能等领域的高强度材料中尤为重要。
流体力学中的应变分析
01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流体力学中,应变分析是研究流体流动状态和流体机械性能的 基础。
02
应变分析在流体力学中主要关注流体在不同压力、温度和 剪切力等条件下的流动行为。通过测量流体的应变响应, 可以评估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机械性能,为流体机械的设计 和优化提供依据。
应变理论在处理大变形和塑性变形时存在困难,需要 引入更复杂的模型和理论。
应变理论在处理多相材料和复合材料时,难以准确描 述材料的复杂行为。
应变理论的新发展
发展了高阶应变理论,以更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复杂 变形行为。
引入了有限变形理论,对应变和应力进行更全面的 描述。
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对应变进行数值 模拟和分析。
弹性力学课件第三章应变理论
目
CONTENCT
录
• 应变理论概述 • 应变理论基础 • 应变分析方法 • 应变理论应用 • 应变理论发展前景
01
应变理论概述
应变定义与测量
应变定义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尺寸 的相对变化。
弹性力学_第三章 应变
x m xy xz eij yx y m yz zy z m zx 应变偏张量
该应变状态只有形状 畸变而没有体积改变。
应变张量分解和应变偏量不变量
1 2
xy y 1 2 zy
1 2 1 2
xz yz z
主应变和应变张量不变量
考虑一个法线为N的斜平面,方向余弦(l1=l,l2=m,l3=n) 斜平面上应变向量qN的三个分量: qNi=ij lj
q N 1 11 12 q N 2 21 22 q N 3 31 32
弹性力学
第三章 应变
§3-1 变形与应变概念 §3-2 变形连续条件 §3-3 应变增量和应变速率张量 §3-4 应力应变分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3-1 变形与应变概念
弹性体在受外力以后,还将发生变形。物体的 变形状态,一般有两种方式来描述: 1、给出各点的位移;2、给出各体素的变形。 弹性体内任一点的位移,用此位移在x、y、z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u、v、w来表示。以沿坐标轴 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轴负方向为负。这三个投影称 为位移分量。一般情况下,弹性体受力以后,各点 的位移并不是定值,而是坐标的函数。
w u x z
该式表明了一点处的 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 所应满足的关系,称 为几何方程,也称为 柯西(Cauchy)关系。
几何方程是用位移导数表示应变,应变描述一点的变 形,但还不足以完全描述弹性单元体的位移变化,因为没 有考虑单元体位置的改变,即单元体的刚体位移。
应变张量
应变分量 x 、 y 、 z 、 xy 、 yz 、 zx 满足张量的性 质,构成一个二阶应变张量。 以 xi 记 x,y,z ; 以 ui 记 u,v,w
弹性力学-第三章-应变状态分析
第三章应变状态分析位移与变形正应变纯变形位移与刚性转动位移应变分量坐标转轴公式主应变齐次方程组体积应变变形协调方程变形协调方程证明变形与应变分量切应变几何方程与应变张量位移增量的分解应变张量应变状态特征方程变形协调的物理意义变形协调方程的数学意义多连域的变形协调一、内容介绍本章讨论弹性体的变形,物体的变形是通过应变分量确定的。
因此,首先确定位移与应变分量的基本关系-几何方程。
由于应变分量和刚体转动都是通过位移导数表达的,因此必须确定刚体转动位移与纯变形位移的关系,才能完全确定一点的变形。
对于一点的应变分量,在不同坐标系中是不同的。
因此,应变状态分析主要是讨论不同坐标轴的应变分量变化关系。
这个关系就是应变分量的转轴公式;根据转轴公式,可以确定一点的主应变和应变主轴等。
当然,由于应变分量满足二阶张量变化规律,因此具体求解可以参考应力状态分析。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变形协调条件,就是位移的单值连续性质。
假如位移函数不是基本未知量,由于弹性力学是从微分单元体入手讨论的,因此变形后的微分单元体也必须满足连续性条件。
这在数学上,就是应变分量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方程。
在弹性体的位移边界,则必须满足位移边界条件。
二、重点1、应变状态的定义:正应变与切应变;应变分量与应变张量;2、几何方程与刚体转动;3、应变状态分析和应变分量转轴公式;4、应变状态特征方程和应变不变量;主应变与应变主轴;5、变形协调方程与位移边界条件。
§3.1 位移分量与应变分量几何方程学习思路:知识点由于载荷的作用或者温度的变化,物体内各点在空间的位置将发生变化,就是产生位移。
这一移动过程,弹性体将同时发生两种可能的变化:刚体位移和变形位移。
变形位移是与弹性体的应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弹性体的变形通过微分六面体单元描述,微分单元体的变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微分单元体棱边的伸长和缩短;二是棱边之间夹角的变化,分别使用正应变和切应变表示这两种变形的。
由于是小变形问题,单元变形可以投影于坐标平面分析。
弹性力学-第三章 应变分析
(3.9)
α xy
% dr2
% dr1
dr2
α yx
dr1
x
第三章 应变分析 §3-3
应变张量的进一步解释
由式(3.12)得 由式(3.12)得dr1和dr2间直角的减小量为 (3.12)
∆ϕ = 22ε ij nm j j = 2ε 12 = 2ε xy ∆ϕ = ε ij ni i m
上式表示剪应变是角度变化的一半 图中: 图中:
% dr 2 = dr 2 + 2dr ⋅ G ⋅ dr = (1 + 2n ⋅ G ⋅ n)dr 2
第三章 应变分析 §3-2
变形状态和应变张量
只讨论小变形问题,忽略高阶项 只讨论小变形问题 忽略高阶项 式(3.6) 为 其中
∇u ⋅ u∇
(3.7)
% dr 2 = (1 + 2n ⋅ ε ⋅ n)dr 2
ε x 1 γ ε ij = 2 yx 1 γ zx 2
εy
1 γ zy 2
对称张量 张量的剪切应变分量 ≠ 实际的剪切应变
第三章 应变分析 §3-3
应变张量的进一步解释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几何方程) 点的位移是u(x+dx,y)、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几何方程) A点的位移是 点的位移是 , 、 v(x+dx,y), , ,
分别为Y 分别为Y和Z方向的正应变 如图, 如图, 设n为x轴向的单位基矢量即n=e1 轴向的单位基矢量即n=e n1 = 1, n2 = 0, n3 = 0 设m为y轴向的单位基矢量即m=e2 轴向的单位基矢量即m=e O m1 = 0, m2 = 1, m3 = 0
y
ε nn = εijni⋅ ε ⋅ n11 =ε ijxni n j ε = n nj = ε = ε
03第三章 弹性力学中的平面问题
yx
yx y
dy
xy x dx
x
xy
Q
xy
c
dx
dy
x
x dx x
yx
y
x
o
力平衡
y y
?
1、力矩平衡:Mc=0
( xy dx dx dx) dy L xy dy L x 2 2 xy
z ( x y )
xy 2(1 ) xy
E
三、平面问题的方程组 平衡方程:
x yx f 0 x x y xy y f 0 y x y
?
几何方程:
u x v y y u v xy y x
P
p
S
x 若微平面的法线平行于某坐标轴,例如 Z轴,正应力表示为Z则可将剪应力 沿另两坐标轴分解, 得:zx、zy
o
y
应力正负规定
?
如果截面上的法线方向是沿坐标轴的正方向,则该截面 称为一个正面,截面上的应力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
y
如果截面上的法线方向是沿坐 标轴的负方向,则该截面称为 一个负面,截面上的应力以沿 坐标轴负方向为正。
yx
y
x
xy
o
x
?
以均匀的单向拉伸为例。设P为轴向拉力,F0为横截面积,则法向 与拉伸轴成角的平面上的全应力大小为:
S
P
F0 cos
P cos 0 cos F0
该面的正应力 和平行于该面的剪应力 分别为
S cos 0 cos 2 S sin 0 sin cos
弹性力学第3章(徐芝纶第五版)
最主要量级q( l )2 h
,和次要量级 q l h
, 在材力
中均已反映,且与弹力相同。
最小量级 ~ q, 在材力中没有:
当lh
时,
仅占主项
M I
y
的1/15
( 6 %) ,
当 l 时h , 量级q 的值很小,可以不计。
弹力与材力的解法比较:
应力比较
弹力严格考虑并满足了A内的平衡微分 方程 ,几何方程和微分方程,以及S上的所有 边界条件(在小边界上尽管应用了圣维南 原理,但只影响小边界附近的局部区域)。
4 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问题
设有楔形体, 左面垂直,顶角为α, 下端无限长,受重 力及齐顶液体压力,
fx 0, f y 1g.
o
α 2g
y
x
n
α
2
1g
用半逆解法求解。
(1)用量纲分析法假设应力: (2)由应力~Φ关系式,Φ应为x,y的三次式,
(3)Φ 满足相容方程 4Φ 0.
(4)由 Φ求应力, (5)考察边界条件——本题只有两个大边 界,均应严格满足应力边界条件:
o
M
y
h/2
h/2
x
M
l
( l >>h)
半逆解法
3.半逆解法 步骤:
⑴ 假设应力的函数形式 (根据受力情况, 边界条件等);
⑵ 由应力(d)式,推测 的Φ 函数形式;
⑶ 代入 4Φ,解0 出 ; Φ
半逆解法
⑷ 由式(d),求出应力;
⑸ 校核全部应力边界条件(对于多连体, 还须满足位移单值条件). 如能满足,则为正确解答;否则修改假 设,重新求解。
为b,如图,水的密
度为 2 ,试求
弹性力学第三章
多项式解答 位移分量的求出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 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1 多项式解答
按Φ 求解
1. 当体力为常量,按应力函数Φ求解平面应 力问题时, 应Φ满足
⑴ A内相容方程 4Φ 0.
(a)
⑵ S = S上应力边界条件,
l x m yx s f x , m y l xy s f y . (b)
水平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如图所示。 σx σy
yx
楔形体解答的应用: 作为重力坝的参考解答, 分缝重力坝接近于平面应力问题, 在坝体中部的应力,接近于楔形体的解答。 重力坝规范规定的解法
——材料力学解法(重力法)。 重力坝的精确分析,可按有限单元法进行。
例题1 已知
(a) Φ Ay 2 (a2 x2 ) BxyC(x2 y2 ); (b) Φ Ax 4 Bx3 yCx2 y2 Dxy2 Ey4 , 试问它们能否作为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
最主要量级q( l )2 h
,和次要量级 q l h
, 在材力
中均已反映,且与弹力相同。
最小量级 ~ q, 在材力中没有:
当lh
时,
仅占主项
M I
y
的1/15
( 6 %) ,
当 l 时h , 量级q 的值很小,可以不计。
弹力与材力的解法比较:
应力比较
弹力严格考虑并满足了A内的平衡微分 方程 ,几何方程和微分方程,以及S上的所有 边界条件(在小边界上尽管应用了圣维南 原理,但只影响小边界附近的局部区域)。
的应力和边界面力。如图示。
2a
o
2a y
b
xo
b
x
o
x
b
y b 2c y 2c
弹性力学第3章—应变
Siui, j S j = 0
S是任意线段,因此上式成立的条件是S各分量的系数为零,即
ui , j + u j ,i = 0
因此刚体位移所对应的相对位移张量是反对称张量,反之亦成立
3.1 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应变张量的物理意义:
1.拉压应变(线应变)
应变张量反映了物体的变形,因此变形导致的线段矢量 变化量为
3.3 主应变、应变偏量及其不变量
主应变与主方向:
3 2 ′ε n ′ε n − I 3 ′ =0 εn − I1 − I2
上述方程的三个实根即为主应变 ε1 , ε 2 , ε 3 ,进一步可以求 得主方向,以及剪应变的三个极值。
γ 1 = ± (ε 2 − ε 3 )
γ 2 = ± (ε1 − ε 3 )
1 1 ui , j = ( ui , j + u j ,i ) + ( ui , j − u j ,i ) 2 2
即
ui , j = ε ij + ωij
对称部分称为应变张量,反映物体的变形
1 ε ij = ( ui , j + u j ,i ) 2 反对称部分称为转动张量,反映物体的刚体位移
1 ωij = ( ui , j − u j ,i ) 2
3.1 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微线段的刚体位移:
刚体位移时,矢量在位移前后的长度(模)相等
S′ =
(Si + δSi )(Si + δSi ) =
δSi = ui , j S j
Si Si = S
化简并略去高阶小量后得到 2SiδSi = 0 联合右式 得到 展开后,即为
2 2 2 2 2 2 2 u1,1S12 + u2,2 S2 + u3,3S3 + ( u1,2 + u2,1 ) S12 S2 + ( u2,3 + u3,2 ) S2 S3 + ( u3,1 + u1,3 ) S3 S1 = 0
弹性力学第三章:应变分析
y
x
正应变
微元体棱边的相对伸长度
棱边夹角之间的变化
x y z
剪应变
z
将平行六面体 分别投影到3 个坐标面上
M A o m x a
B
y
b
z
M点在Ox轴的位移分量为
u ( x, y, z )
M点在Oy轴的位移分量为 M A o
v ( x, y , z )
B y A点和B点相应的位移分别为
u ( x dx, y, z )
2 2 z ' xl32 y m3 z n3 xyl3m3 yz m3n3 zxn3l3 3 T 3
x ' y ' 2 xl1l2 2 y m1m2 2 z n1n2 xy (l1m2 m1l2 )
dy u m’
a’ a
u x
同理
v m
o
dx
x
v y y
w z z
u
u dy y
y b
b’’
1 tan 1
v v dx v x u dx dx x
u u dx x
b’
2
dy u m’
a’’ m
o
a’
a dx
x
顺次轮换 x, y, z 和
u , v, w
可得其他两个切应变分量
yz
w v y z
xz
u w z x
当 xy , yz , zx 大于零, 表示角度缩小, 反之则表示角度扩大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6个关系式
u w v x , yz x y z v u w y , zx y z x w w u z , xy z x y
弹性力学辅导教程第三章(1,2,3)
y
(c)
3.三次函数 3 ay (体力不计)考察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h 2
1)检查Φ 是否满足
x
4
0
h 2
x
4
2
4
x y
2
2
4
y
4
0
y
L
带入计算后可以知道显然 满足相容方程
2 f x x 6 ay x 2 y 2 fy y 0 y 2 x 2 0 xy xy
y
0
xy
二. 求位移分量:
用几何方程积分
x
u x v y v x u y 2 ~ 3) (
y
xy
x
u x v y v x
M EI
y M EI y
u
M EI
xy y u 0 y
2
v
M
2 EI
M 2 EI
y0
x x v0
2
u |x0 0
由约束条件
L y
v |x0 0
y0
v |x L 0
y0
代入位移条件后得: 位移分量:
u v M EI M 2 EI
u 0 0; v0 0;
(4)结论:Ф =ax2用来解y向均匀拉伸
同理可知 Ф =cy2用来解x向均匀拉伸
( 3 ) bxy
考察其能解决的问题
按照以上步骤很容易得到结果 应力分量
x 0 , y 0 , xy c
弹性力学徐芝纶第三章详解
在数学上,x',y',z' 必为x,y,
z的单值连续函数
y
x
位移函数具有三阶连续导数
二、应变
对于微分单元体的变形,将分 为两个部分讨论。
一是微分单元体棱边的伸长和缩短 正应变 二是棱边之间夹角的变化 (剪)切应变
符号规定: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直角变小为正,直角变大为负
正应力 剪应力
正应变 剪应变
v x
u y
xy
v x
u y
yz
w y
v z
zx
u z
w x
上式为剪应变的几何方程
x
u x
y
v y
z
w z
xy
v x
u y
yz
w y
v z
zx
u z
w x
这六式为几何方程(柯西方程)
四、转角方程
x
w y
v z
y
u z
w x
z
v x
u y
3-3 一点应变状态、应变张量
一、应变张量
与应力张量相同,应变张量也是二阶对称张量
则,a点的位移为:
u u dx x
v v dx x
b点的位移为:
u u dy y
v v dy y
x
M
' a' 'Ma Ma
(dx
u dx) x
dx
dx
u x
(dy v dy) dy
y
M 'b''Mb Mb
y dy
v y
同理:
x
u x
y
v y
z
w z
弹性力学 第三章应变状态理论
w
w
1 2
xz
dx
1 2
yz
dy
z
dz
1 2
y
dx
1 2
xdy
§3-2 相对位移张量 转动分量
0
u u
v
v
1 2
z
w
w
1 2
y
1 2
z
0
1 2
x
1 2
y
dx
1 2
x
dy
dz
0
x
1 2
xy
1 2
xz
dx
1 2
xy
y
1 2
yz
dy
1 2
xz
1 2
yz
dz
x
u x
y
v y
z
w z
yz
w y
v z
zx
u z
w x
xy
v x
u y
1 2
yz
yz
,
1 2
zx
zx ,
1 2
xy
xy
ij
1 2
(ui,
j
u j,i )
§3-2 相对位移张量 转动分量
相对位移张量:
u u u
x
y
z
v v v
x
y
z
w w w
x y z
转动矢量:
u(x dx, y, z) u u dx
a:
x
v(x dx, y, z) v v dx x
u(x, y dy, z) u u dy
b:
y
b a
v(x, y dy, z) v v dy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③在 x=0,x=l 的次要边界上,面力可写成主矢、主矩形式: x=0 上 x=l 上
x向主矢:FN1 = y向主矢:FS1 = 主矩:M 1 =
h/2 -h/2
h/2
h / 2 h/2
f x dy 0, f y dy F ,
FN2 FS2
h/2
h / 2 h/2
h / 2
④在次要边界 x l 上,分布面力为
f x x l x x l f y x l xy
主矩: 弹性体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及在次要上面力的主矢和主矩如图所示
M'
x x l ydy h / 2 2blydy 0 h / 2
(3) cxy
3
将应力函数代入公式(2-24) ,得应力分量表达式
x 6cxy, y 0, xy yx 3cy 2
考察应力边界条件,主要边界,由公式(2-15)得
y
在
h h h f x y bh, f y y 0 2 2 2 主要边界,上边界上,面力为
在
y
h h h f x y bh, f y y 0 2 2 2 ,下边界上,面力为
面力的主矢、主矩为 x 向主矢
Fx
x x l dy h / 2 6clydy 0 h / 2
h/2 h / 2
h/2
h/2
y 向主矢:
Fy
h/2
y x l
dy
h/2
h/2
h / 2
ch 3cy dy 1 4
2
3
主矩:
5-第三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解析解法
x4 2 x2y2 y4 0
为四阶偏微分方程
三阶及以下的多项式作为应力函数,必定满足相容
方程,不论其系数如何。
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
4 2 4 4 0 为四阶偏微分方程
x4 x2y2 y4
三阶及以下的多项式作为应力函数,必定满足相容 方程,不论其系数如何。
1. 一次式
a bx cy
(l
x)2
与材料力学中结果相同
说明:(1) 求位移的过程:
(a)将应力分量代入物理方程
x
1 E
( x
y)
y
1 E
( y
x)
xy
xy
G
(b)再将应变分量代入几何方程
x
u x
y
v y
xy
u y
v x
(c)再利用位移边界条件,确定常数。
(2) 若为平面应变问题,则将材料常数E、μ作相应替换。
(3) 若取固定端边界条件为:
第四节 逆解法与半逆解法—多项式解答
(1)逆解法
(1)根据问题的条件(几何形状、受力特点、边界条件等),
假设各种满足应力函数表示相容方程的φ(x,y) 的形式;
(2)然后利用应力分量计算式求出 x , y , xy(具有待定系数);
(3)再利用应力边界条件式,来考察这些应力函数φ(x,y) 对应什么样
(3)对多连通问题,满足上述方程 外,还需满足位移单值条件, 才是唯一正确解。
2 y 2
2 x 2
( x
y
)
(1
)
X x
Y y
(平面应力情形)
(3)边界条件:
l( x )s m( xy )s X m( y )s l( xy )s Y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杨桂通版课件03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要点——用逆解法、半逆解法求解平面弹性力学问题。
主要内容§3-1 逆解法与半逆解法多项式解答§3-2 位移分量的求出§3-3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3-4 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课堂练习:1. 试指出以下三个函数中哪个可作为求解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φ(x ,y )。
2. z 方向(垂直于板面)很长的直角六面体,上边界受均匀压力p 作用,底部放置在绝对刚性与光滑的基础上,如图所示。
不计自重,试确定其应力分量。
,31Axy =ϕ,232y Bx =ϕ3233yDx Cxy +=ϕ——满足梁的挠曲线方程:x x l EIMv y )(20−==——与材力中结果相同h/2h/20=+ωEI Ml 222)(2yEIM x l EI M μ−−−h/2h/2与材料力学中结果相同)x μσ−Gxyxyτγ=h/2h/2(中点处竖向线段转角为零)0=−ωEIMlu y xy M +−=ω位移分量求解:(1)将已求得的应力分量(2)(3)xy y x τσσ,,代入物理方程,求得应变分量xyy x γεε,,将应变分量xy y x γεε,,代入几何方程,并积分求得位移分量表达式;由位移边界条件确定表达式中常数,得最终结果。
xyllql ql yzh /2h /2)54()(2223−+−=h h q y x l hx σ(p )截面上的应力分布:xyτx σy σ)(+)(−三次抛物线q22112⎟⎠⎞⎜⎝⎛−⎟⎠⎞⎜⎝⎛+−=h y h y q y σ⎟⎟⎠⎞⎜⎜⎝⎛−−=22346y h x h q xyτ4.与材料力学结果比较解题步骤小结:(1)(2)(3)根据问题的条件:几何特点、受力特点、约束特点(面力分布规律、对称性等),估计某个应力分量()的变化形式。
xyyxτσσ,,由与应力函数的关系式(2-26),求得应力函数的具体形式(具有待定函数)。
弹性力学 (3)
之比相当小的平板,其定义范围一般为
此定义为薄板。 对于圆形薄板,其定义范围是指板的厚度与其直径D之比在上述 范围之内,即
作用在板上的载荷,总可以分解为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平行于 中面的载荷、另一种是垂直于中面的载荷。对于平行于中面的载
荷,可以认为沿壁厚均匀分布,因而引起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对于垂直中面的载荷(又称横向载荷), 将使薄板发生弯曲,它所引起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可按薄板弯 曲问题进行计算。
第二节
圆板轴对称问题
圆板的几何形状、载荷和支承条件均对称于圆板中心轴,圆 板的内力和变形也是轴对称的,这类问题为圆板的轴对称问题。
由于轴对称性,圆板中的内力、变形、位移分量均为r的函 数,与 无关。
一、圆板轴对称弯曲的基本方程
由于轴对称,在微元体各截面上只有弯矩 M r , M 和剪力Qr 作用,且与 无关,仅是坐标 r 的函数。 1.平衡方程
薄板理论主要研究薄板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
移问题。在横向载荷作用下,平板内产生的内力分为薄膜力和弯 曲力,薄膜力使平板中面尺寸改变,弯曲力使平面产生双向弯曲 变形。薄板弯曲变形后,中面由平板变为曲面,称为薄板的弹性 曲面,而中面内各点在垂直于中面方向的位移 w ,称为挠度。如 果挠度w 远小于板厚S,可以认为弹性曲面内任意线段长度无变
(3-23)
将式(3-21)代入式(3-4),得周边简支实心圆板在任意半径 r处的应力表达式
(3-24)
在板中心 r 0 处
在板边缘 r R 处
可见,最大弯矩及相应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板中心处,即
(3-25) (3-26)
由上分析可见,受轴对称均布载荷的圆平板有如下的应力和 变形特点: ①板内为二向应力状态,且沿板厚呈线性分布,均为弯曲应 力;应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布与周边支承方式有关;板内最大弯 2 R S 曲应力 max 与 成正比。 ②两种支承板,最大挠度均在板中心处,若取 0.3 ,周边 简支板的最大挠度约为固支板的4倍。 ③周边固支圆平板的最大应力为板边缘表面处的径向弯曲应 力;周边简支圆平板的最大应力为板中心表面处的两向弯曲应 力。周边简支板的最大弯曲应力约为因支板的1.65倍。 由此可见,周边固支板无论从强度还是从刚度,均比周边 简支板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薄壁结构的构造与传力——板与壳3.1 飞机薄壁结构所承受的载荷3.2 结构元件的功用·现代飞机结构是由蒙皮、横向加强件、纵向加强件组成的薄壁结构。
他们中绝大多数用金属材料制成。
近年来部分结构元件开始采用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飞机结构的主要功用是支撑和传递飞机在使用中所遇到的载荷,提供最佳的气动外形,以及保障乘员、有效载重等免遭飞行和着路时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危害。
·无论是机翼尾翼还是机身都可看作是蒙皮外壳+纵横加强元件组成:每种元件在承力和传力过程中都有其各自独有的作用,实际人员可根据不同的传力方案来进行薄壁结构的不同布局。
(一) 机翼机翼结构由蒙皮、翼肋、翼梁以及长桁等组成,如图3.1所示。
机翼支承在机身上,机身一侧的半个机翼⎩⎨⎧比)像一根悬臂板(小展弦比)像一根悬臂梁(大展弦机翼上的⎪⎪⎪⎪⎩⎪⎪⎪⎪⎨⎧⎭⎬⎫⎩⎨⎧→⎭⎬⎫⎪⎪⎭⎪⎪⎬⎫⎪⎪⎩⎪⎪⎨⎧→→⎪⎪⎩⎪⎪⎨⎧传到机身支承端翼梁腹板剪流蒙皮剪流通过剪切扭转来承受蒙皮正应力翼梁腹板正应力翼梁突缘轴力长桁轴力由弯曲机翼上发生外挂载荷等油箱载荷起落架载荷气动力⎪⎪⎪⎩⎪⎪⎪⎨⎧→⎩⎨⎧→⎪⎪⎪⎭⎪⎪⎪⎬⎫−−→−⎥⎥⎥⎦⎤⎢⎢⎢⎣⎡−−−→−翼梁腹板剪流翼梁气动力蒙皮剪流翼肋腹板剪流翼肋气动力长桁气动力拉伸剪切弯曲蒙皮气动力转变通过蒙皮注意:(1)长桁支撑在翼肋上,就像一根具有多支点(即翼肋支点)的连续梁,将其上的空气动力转变为支点上的集中力而作用在翼肋上;(2)翼肋上的空气动力,加上长桁传来的集中力,通过翼肋本身的受力, 而以剪流形式传给蒙皮和翼梁腹板。
(二) 蒙皮机翼蒙皮的主要作用是形成飞机结构光滑而密闭的表面,产生、支承并传递不均匀分布的空气动力。
机翼之所以能成为飞机的主要升力面,就由于它能产生这种不均匀分布的空气动力(图 3.3和图3.4)。
蒙皮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
但是,薄的蒙皮却缺乏较高的抗压和抗剪能力。
蒙皮愈薄,愈容易在受压和受剪时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屈曲。
为了增加蒙皮的抗压和抗剪能力,(1)增加蒙皮厚度,但会增加飞机重量;(2)蒙皮上铆接众多纵向长桁,或把蒙皮和长桁做成整体,称做整体壁板(图3.4);(3)采用夹心蒙皮,如蜂窝状夹心蒙皮,波纹板夹心蒙皮和泡沫塑料蒙皮。
在结构整体的受力和传力过程中,蒙皮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和传递由剪切和扭转引起的剪应力,同时,它还同长桁等纵向元件一起支承和传递由弯曲引起的正应力。
正应力主要由较强的长桁和突缘等纵向元件承担,蒙皮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因此,在对蒙皮进行理想化时,作如下假设。
假设1:由于蒙皮较薄,因此,应力沿蒙皮厚度的分布是均匀不变的(图3.7)假设2:由上述假设并由于蒙皮表面无剪切力,因此,沿蒙皮厚度只有切线方向(与表面平行)的剪应力,在厚度方向的剪应力分量为零(图3.7)。
由于剪应力的值沿厚度方向不变,因此,可以用剪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合力t q τ=来替代剪应力,并称q 为“剪流”,用半箭头表示。
剪流是蒙皮在单位切线长度上的剪力。
假设3:蒙皮只承受并传递剪应力。
蒙皮实际上具有的承受并传递正应力的能力将人为地附加到纵向元件上去(见以下长桁部分)。
假设4:理想化蒙皮的剪切模量为e G ,蒙皮材料的实际剪切模量为G 。
在蒙皮失去稳定以前,G G e =,其中)]1(2/[ν+=E G ,E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ν是泊松比。
在蒙皮失去稳定以后,蒙皮的剪切刚度减小,这时,G G e <。
e G 的值与作用在理想化蒙皮上的剪应力τ和实际蒙皮的剪切屈曲应力cr τ,的比值cr ττ/有关。
比值cr ττ/愈大,e G 就愈小。
G G e /与cr ττ/的关系如图3.8中的曲线所示。
当0→cr τ时,5.0/→G G e 。
至于cr τ的值如何确定,将在以后讨论。
如前所述,近代高速飞机上采用了厚蒙皮。
在这种情况下,蒙皮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理化。
令蒙皮的实际厚度为t ,第i 根长桁的横截面积为i A ,长桁之间的距离为i d ,将长桁的面积匀摊在蒙皮上,也就是将纵向长桁承受和传递正应力的能力归并到蒙皮上,组成具有双重厚度的、受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理想化蒙皮。
在计算剪应力时,蒙皮厚度为t ;在计算纵向正应力时,蒙皮厚度为∑∑+=i i e d A t t /。
其中,∑iA 为两突缘之间所有长桁面积的总和,∑id为两突缘之间(或前后墙之间)的蒙皮长度(见图3.9)。
但要注意,如果需要计算蒙皮在机翼弦向的正应力,则蒙皮厚度仍为t 。
(三) 长桁长桁通常由型材做成,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剖面形状(例如图3.5)。
理想化的长桁是一根具有集中面积的杆。
在计算模型中,将用一个小圆来表示理想化的杆元件。
理想化长桁的集中面积由两部分组成:长桁的真实面积和蒙皮的有效面积。
前面已经提到,蒙皮实际上是能够承受并传递正应力的,但理想化的蒙皮却仅能承受并传递剪应力。
为了使计算模型的力学特性与实际结构的相同或相近,应该把蒙皮承受正应力的能力附加到与蒙皮相连的长桁上去。
这样长桁的横截面积就包括了蒙皮的有效面积,如图3.12所示。
附加面积可以这样计算:令所考虑的长桁面积为s A ,它与左、右长桁的间距分别为1d 和2d 。
于是,理想化长桁的集中面积为e A ,且有tc k A A s e 1+=(3-1)式中:t 蒙皮的实际厚度;c k 1蒙皮的有效宽度,1k =1或2;蒙皮屈曲前:d c k =1,2/)(21d d d +=(见图3.10);蒙皮屈曲后,有效宽度d c k <1,系数1k 取1还是2,要视长桁的形状而定。
图3.11中给出了几种典型的长桁形状及其与蒙皮的连接方式,以及1k 的取值。
s Etk c σ2=(3-2)式中:E--------蒙皮材料的弹性模量;s σ------长桁应力(图3.13);2k -----系数,它的理论值为1.9,试验统计值为1.7。
在实际计算时,对柔弱的长桁,取2k =1.7。
随着长桁刚度的增加,2k 的值可向1.9靠近。
在建立计算模型时,长桁应力s σ是个未知量,需用迭代方法算出C 值。
实践表明:蒙皮屈曲后承受和传递正应力的能力只有屈曲前的19%。
蒙皮承受正应力的能力也可单独理想化为一假想的具有集中面积的杆。
如书第87页所述。
(四) 翼梁由翼梁突缘和腹板组成。
如果没有强的突缘而只有腹板,则称为墙而不称为翼梁。
在半单块式机翼中,机翼的弯曲主要由长桁和蒙皮支承,墙只起传递剪力的作用; 在梁式机翼中,机翼的弯曲主要由翼梁的突缘承担,长桁和蒙皮只起辅助作用。
为了有效地利用结构材料,一般总是把主翼梁放在翼剖面高度最大的位置上或其附近。
突缘同时固定在蒙皮和腹板上,因此,突缘不容易像柱那样失去总体稳定性,而较可能局部失稳。
突缘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腹板和墙的主要作用是以剪流的形式传递和支承垂直于翼平面的剪力,并和蒙皮一起传递和支承扭矩。
突缘与长桁相似之处在于,它同长桁一样是主要的纵向加强件并与蒙皮相连。
因此,在突缘的有效面积中,除突缘自身面积外,还应包含蒙皮的有效面积。
突缘与长桁不同之处在于,突缘除与蒙皮相连外,它还与腹板连接。
因此,在对突缘理想化时,还应该加上腹板的有效面积。
于是,突缘的有效面积fe A 为we f fe A tc k A A ++=1(3-3)式中:f A ------突缘自身的横截面积;tc k 1------蒙皮的有效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桁部分中的相同;we A -------翼梁腹板的有效面积。
关于we A 的计算。
图3.15(a)表示翼梁的腹板,设厚度为w t ,高度为h ,剖面绕水平对称轴x 的惯性矩为12/3h t J w x =。
在弯矩w M 的作用下,最大正应力为262ht M h J M w wx w ==σ 现在将腹板理想化,使承受和传递弯矩(正应力)的能力由假想的两集中面积we A 所替代,如图3.15(b)所示。
这样,按理想化后剖面惯性矩不变的条件,可得理想化后的有效面积为()x we we cJ h A h A y A =⋅=⎪⎭⎫⎝⎛⋅=⋅2222222()2322122h h t h J A w x we ⋅==这时,假想集中面积中的正应力值为26ht M J M w x x w ==σ 与理想化以前原腹板中的最大正应力相同。
这样,翼梁突缘的总有效面积为61h t tc k A A w f fe ++=理想化后的腹板厚度仍为w t ,但只承受和传递剪力,不再有承受和传递正应力的能力。
(五) 翼 肋翼肋是保证气动力要求翼剖面的横向维形元件。
除了承受并传递很大集中力的加强翼肋外,多数翼肋没有明显的突缘,而只有弯边与蒙皮相连(图3.16)。
在这种情况下,正应力计算时,翼肋的理想化与翼梁的相似,即rr f t hbt A 6+=其中r t ——翼肋的板厚;b ————弯边宽度;h ——肋高度。
若翼肋中有减载孔,则r f bt A =(六)机身作用在机身蒙皮上的空气动力载荷是相当小的。
相反,机身作为机翼、尾翼和前起落架(有时也是主起落架)的支点,受到很大的且由机翼、尾翼和起落架连接接头传来的集中载荷以及装载在机身中的有效载重的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座舱增压作用。
接头集中载荷由隔框承受,并转化为蒙皮剪流。
集中力引起的弯矩由长桁和蒙皮正应力平衡。
隔框通常是一闭合环,与蒙皮、长桁铆接,它可以理想化为(1)承受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平面框架;(2)板杆组合结构。
机身蒙皮与长桁的理想化与机翼一致。
3.3 薄板弯曲的基本方程工程中常会遇到板受到垂直于板面的横向载荷,从而使得板产生弯曲挠度的问题。
薄板——⎪⎭⎫ ⎝⎛1001~801≤b 最小板宽板厚δ≤⎪⎭⎫ ⎝⎛81~51板 厚板——b δ ≥⎪⎭⎫ ⎝⎛81~51薄膜——b δ≤⎪⎭⎫ ⎝⎛1001~801(一) 基本假定与基本概念薄板的小挠度理论,普遍采用如下假设:(1)变形前垂直于中面的任一直线段,变形后仍为直线段,并且垂直于变形后的弹性曲面,且长度不变。
(平面假设)(2)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应力较小,所以,z σ略去不计,yz τ、xz τ较面应力小——量级。
(平面应力状态)(二) 几何方面由假设1中直法线长度不变可得0≈∂∂=zw z ε ()y x w w ,= (1)即板的弯曲挠度仅是x 和y 的函数。
考虑下图中=y 常数的截面,由假设1可得xz γ0≈0=∂∂+∂∂∴z u x w 即xw z u ∂∂-=∂∂于是xwzu ∂∂-= (2) 同理,可得=x 常数的截面上有0≈xy γ即0=∂∂+∂∂zv y w 也即yw z v ∂∂-=∂∂ 于是ywzv ∂∂-= (3) 可见在中面0=z 处,0==v u(三) 物理方面由假设2,可知z σ≈0,这样薄板弯曲的广义虎克定律(本构关系)()y x x E νσσε-=1,()x y y Eνσσε-=1,xy xyG τγ1=,0≈≈≈z yz xy εγγ,0≈z σ 将前面整理可得:22x wz x u x ∂∂-=∂∂=ε 22y w z y v y ∂∂-=∂∂=εy x w z x v y u xy∂∂∂-=∂∂+∂∂=22γ0===yz xz z γγε于是()⎪⎪⎭⎫ ⎝⎛∂∂+∂∂--=+-=22222211y w x w Ez E y x x νννεενσ ()⎪⎪⎭⎫ ⎝⎛∂∂+∂∂--=+-=22222211x w y w Ez E x y y νννεενσ (4) ()yx w Ez E xy xy∂∂∂+-=+=2112νγντ 0=z σ(四) 平衡方程方面由以上几式可见,位移分量均可表示为挠度()y x ,ω的函数,因此,以()y x ,ω为基本未知量,用位移法求解有明显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