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稿)
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城市总体规划
上犹县双溪乡概况目录第一章乡域基本情况 (1)一、地理位置 (1)二、建置沿革 (1)三、行政区划和人口 (1)第二章自然条件 (1)一、地形地貌 (1)二、气候 (1)三、水系 (1)四、植被 (1)第三章区域资源 (1)一、矿产资源 (1)二、森林资源 (2)三、渔业资源 (2)四、水资源 (2)五、生物资源 (2)六、农业资源 (2)七、旅游资源 (2)第四章乡域经济发展现状 (3)一、基本概况 (3)二、第一产业发展状况 (3)三、第二产业发展状况 (3)四、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3)第五章乡域基础设施现状 (3)一、交通现状 (3)二、给水现状 (3)三、排水现状 (3)四、电力现状 (3)五、邮政设施现状 (4)六、乡域电信工程现状.........................................................4七、乡域广播电视工程现状 (4)八、水利设施现状 (4)九、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4)第六章集镇基本情况 (5)一、地理位置 (5)二、人口情况 (5)三、集镇用地规模及其构成 (5)四、集镇现状用地布局 (5)五、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七章居住用地现状 (6)一、居住用地现状 (6)二、居住用地现存的问题 (6)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现状 (6)一、公共设施用地现状 (6)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九章生产设施用地现状 (7)一、生产设施用地现状 (7)二、主要存在问 (7)第十章仓储用地现状 (7)第十一章对外交通及道路广场现状 (7)一、对外交通现状 (7)二、集镇道路及附属设施现状 (7)第十二章集镇绿地及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现状 (8)一、绿地现状 (8)二、给水工程现状 (8)三、排水工程现状 (8)四、电力工程现状 (8)五、电信工程现状 (8)六、邮政设施现状 (8)七、有线广播电视现状 (8)第一章乡域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双溪乡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西部,上犹县北部。
城市新区空间形态设计——以福鼎市百胜新区为例
.
保 存 至今 的文 物 古迹 众 多 。福 鼎 人 民 以热 情 好 客 著称 ,淡
定 、勤 劳且重 视 生活 质 量 。 百 胜 新 区 是 独 立 于 福 鼎 老 城 的 全 新 住 区 .与 东 面 温 州 工 业 园 一 山 之 隔 ” ,以福 鼎 市 民及 温 州 客 商 为 主 要客 户 群 体 有 政 治靠 福 州 .经 济靠 温 州 之称 。作 为近 期 福 鼎城 市 “ 东 拓 发展 的桥 头 堡 百胜 新 区是 浙 江 旅 客 沿 高 速 公 路 进入 福 建 的 必 经 之地 .地 理 区 位 十 分 重 要 。 因此 .规 划 定 位 为 闽 浙 交 界 首屈 一 指 的高 尚住 区 、
城 市新 区空 间形 态 设 计
以福 鼎 市 百 胜 新 区为 例
口 福建省城市规划研究院 潘晓辉 口 福州大 学建筑学院 赵立珍
I 0奖
本文结合福鼎市 百胜新 区城市设计,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应对视角提 出相关研 究。 城市;内涵 ;空间
目前 .大部 分 中 国城 市 迫于 近 年 来经 济 快 速 发展 的压 力
经 济原 真 性—— 城 市设 计 应 以城 市 新 区现 有 的经 济 条 件 为
基 础 ,避免 好 高骛远 ”式的 超现 实方 案。
( 2)形 成 动 态 平 衡 的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空 间的 整体 形 态 是 一种 动 态 平衡 始 终存 在 于 发 展 变化 之 中 。这 种 变 化是 指 城 市 新 区 的空 间形 态 在 视 觉 审美 、交通 承 载 力 ,发展 规 模等 方面 都 会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而 发 生变 化 。我 们 要 在 设计 的广 度 与 工程 的 深度 、理 性 的分 析 与感 性的 创 造 、技 术 的 方 案与 艺 术 的升 华 中 追寻 一 种 最适 合 于 城市 新 区 发 展 的动 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术模式,避免因盲目地高估或低估所造成的决策失误。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一词是区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在区域分析中,通常将区域分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其依据就是对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最常用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但此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又设计了一些综合指标,用一组或多组指标,也有学者用一组或多组指标复合成的一个指数,来量度区域发展水平。
(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在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该区域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区域的常驻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驻单位;同时,外区域的单位所创造的增加价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位。
考虑到这种区际间收入的流动,便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即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区域分析与规划
产业的划分掌握“第二、三、四”种划分法,而其他两种仅了 解。
10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产业结构合理化条件 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产业结构合理 性是中心环节
11
(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自然与人文资源); 3、科技水平(注意科技创新的分析); 4、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全球化背景下分析)。
12
(二)区域产业合理化的评价
1、区域资源利用的充分与否?(注意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 资源结构的分析) 2、产业技术结构合理与否? (注意分析适用技术,技术进 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3、各产业部门间的关联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是否有较强的转换和应变能力? 5、区域产业结构效益如何? 6、区域间的分工关联充分与否?(水平分工)
18
(三) 第三产业 1、20世纪50-60年代,金融业、商业发展速度迅猛; 2、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有较大的发展趋 势,并且发达国家的整体化水平超过发展中国家20-30年;
19
三、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自学) 1、国家产业政策; 2、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13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趋势(见P210-211)
1、配第-克拉克定理 反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的规律 2、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反映产业结构与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 3、罗斯托的主导部门演替与经济成长论 反映经济成长与主导产业部门演替的关系
14
4、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与工业化阶段理论 (1)GDP市场占有率模型思想
课外了解:产业结构差异指数、相似指数、产业结构相关 指数、产业分散度、产业集中系数、投入产出系数。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 为9大类。它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④草地、草山、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⑥ 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地、戈壁;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 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市、工矿、交通用 地。
➢ (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 (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 (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 ➢ (4)积极开展逐步推行土地修复工作 ➢ (5)与土地修复相关的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
第二节 用地分类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张占承等综合了多种意见,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完整的 定义应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 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和合理的组织。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用地分类 第三节 用地分区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节 土地保护 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地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在内的陆地,是由 地貌、土壤、岩石、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 构成的物质综合体。
第三节 用地分区
三、空间管制区划
3. 生态功能区划
➢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生 态功能区划方案,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结
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结1绪论1、区域:2、区域的本质特性:3、区域科学4、区域科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6、区域发展的新变化和区域研究的新动向:7、区域规划:8、区域分析: 9、区域分析方法: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1资源环境基础1.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技术条件。
2.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其特性如下:(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希缺性;(2)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3.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区域自然资源评价原则:(1)明确目标;(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5.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量的评价:服务年限和远景需求量;(2)质的评价: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3)关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地域组合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4)关于自然资源的可能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5)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的评价。
6.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技术、智力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区域分析资料报告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区域规划的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发展政策。
2、(地理分类)(自然环境要素)按照形成自然资源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将自然资源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即传统阶段、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关键阶段是起飞阶段。
4、产业结构合理的条件包括:(1)充分利用区域资源;(2)技术先进适用;(3)部协调;(4)应变能力强;(5)经济效益高。
5、劳动地域分工的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和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6、土地规划的任务包括(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三效益最优;(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7、产业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
8、林业规划指标包括规划期末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产品产量、木材产量、林业产值和林业规划表等。
9、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
10、按物质容划分,区域可分为自然(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
11、区域规划的容工作步骤包括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报批定案、实施阶段。
12、自然资源评价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的围、确定评价类型、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一、区域分析的重点1.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特点,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经济社会分析:对人口、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基础设施分析: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状况、效益等,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4.生态环境分析: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风险评估与应对:对区域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二、区域规划的重点1.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明确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位优势的发挥。
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策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4.城市与乡村发展: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容、城市更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5.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区域的交通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制定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6.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规划,保护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7.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对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进行规划,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对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规划措施。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 资金
平衡、建材平衡 平均主义的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 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
新城市主义: 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 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区域规划的新 理念
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
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
地 方 尺 度
基层区域规划
地(市)域、县(市)域规划
Part3:区域 规划内容的调
整
区域规划的基 本内容
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
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 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 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 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 AHP法、系统动力学(SD) 模型、多目标决策、GIS、
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1、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2、结构性: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
第二节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一、区域科学(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研究对象:区域或区域系统。
(三)研究内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时空规律。
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差异。
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有形+无形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名词解释: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基本属性: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限、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确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活动。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从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自然资源量的评价、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的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时空内涵、社会经济内涵、可持续内涵。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征: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1.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2. 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3.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 劳动地域分工: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
市场营销区域分析与规划
市场营销区域分析与规划市场营销区域分析与规划是指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规划。
通过合理的区域分析和规划,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
市场细分是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其中一种标准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具有一定共性的子市场的过程。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将有限的营销资源集中在最有利的市场上,提高市场推广效果。
常见的市场细分标准包括地理区域、消费者特征、产品特征、行为特征等。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市场渗透率、竞争对手分析等。
市场规模和增速是衡量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和增长空间。
市场渗透率是指在目标市场中已经使用或购买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比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在目标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
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
在市场营销区域规划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规划。
其中包括定位策略、市场定位、渠道策略、营销传播策略等。
定位策略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定位方式和定位要素,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常见的定位策略有差异化定位、专业化定位、价值定位等。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位。
市场定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渠道策略是指企业选择适合自己产品销售的渠道,以便更好地传送产品信息、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
渠道策略应考虑产品的性质、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渠道的覆盖程度等因素。
营销传播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向目标市场传递产品信息和企业形象,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常见的营销传播方式有广告、促销、公关、个人销售、网络营销等。
在制定营销策略和规划时,企业还应考虑相关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重点
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①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好相似性,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如山区与平原区、农区与牧区)②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枢纽区,区域内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联系,如城市经济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3)区域的尺度、目的不同划分:大区域、中区域、小区域3、区域发展: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5、三大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内陆地带、西部边远地带八大区域: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大西北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划分:(1)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地上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3)根据其利用方式: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4)根据其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福鼎市基本情况
2.2.1 自然环境情况●地理位置福鼎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位于N26°55′~27°26′,E119°55′~120°43′之间。
东北、西北分别与浙江省苍南、泰顺两县交界,西接柘荣县,南连霞浦县,东南濒临东海,正北的分水关为闽浙两省的分界地。
沿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104国道纵贯全境。
市区南距省会福州市230公里,北离浙江省温州市84公里,东到台湾基隆港142海里。
●地形地貌福鼎市属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城市,境内山海相连,丘陵起伏,南雁荡山余脉从东北延伸入境。
太姥山脉斜贯西部,形成西北部和西南部群山连绵,层峦叠障。
东南部丘陵凸起,中部地势凹陷,成盆状。
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形成众多港湾。
沙埕港从东南向西北深入腹地,使中部和东南部多为块状盆谷和滨海小平原状,整个地势从东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东南沿海呈波状倾斜,构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格局。
境内海拔800m以上千米以下的山峰有32座,著名的太姥山座落在白琳、秦屿、磻溪三个区域的交汇处,最高海拔917.3m。
千米以上高山有9座,大部分座落在西部,成一天然屏障。
山地和丘陵地占土地面积91.03%,盆谷和平原占8.97%。
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集中在沿海一带。
●水文福鼎市境内大小溪流纵横密布,形如张开的手掌,具有向心状水系特点。
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溪流有5条:即桐山溪、赤溪、溪头溪、百步溪、照澜溪。
桐山溪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浙江省泰顺县雅阳镇后山尖北麓,流经境内库口、何坑、透埕、高滩、桐山、流美等地,汇会甲溪、溪里溪、坡里溪、南溪、库口溪、透埕溪支流,注入沙埕港,境内流域在积193.6km2,流程32km。
●气候福鼎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依山面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市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温度为-5.2℃,无霜期为270d左右。
区域分析与规划上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前言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第二节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第三节技术条件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分析——经济学观点第一节总增长模型第二节输出导向的增长模型第三节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地区的增长极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区域规划类型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前言从二次大战后以重建和恢复经济为中心的区域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规划开始,60年代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土整治,70年代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规划,到今天强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要求,区域规划已成为各国各级政府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合理有序发展,实施政府对区域发展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基础欠强、环境脆弱、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化的多重压力,区域规划更显得迫切、重要。
区域规划是各相关学科共同的任务,而对以区域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来说,区域规划更是学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结合点与应用领域。
当前,城市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区域中心作用,并随集聚和辐射力的增强而呈现城市区域化的现象,因而,区域规划也成为城市规划专业重要教学和实践内容。
据此,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教学指导组确定,由南京大学负责,会同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共同编写区域规划教材。
福鼎星火工业园区未来发展规划
福鼎星火工业园区未来发展规划海峡之声网11月12日福鼎消息:(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记者民生)“海峡西岸行”系列报道第七集《走进福鼎——海上仙都人间福地》今天在福鼎制作播出。
作为直播报道人员,记者来到了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内的福建燕京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做现场连线报道。
站在厂区内,可以看到一排排整洁的蓝白相间的现代化厂房,绿草如茵,象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样。
放眼整个工业园区,一家家企业星罗棋布在山脚下,场景非常壮观。
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是1988年由宁德市批准设立的,是福鼎市委、市政府为实施工业富市战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园区积极主动地贴近浙江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既注重吸纳外来企业,又注重发挥本地企业的外向辐射,形成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二O 0二年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福建省工业园区建设基地。
园区总体规划5000亩,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全面完成首期中的一期450亩的开发建设,一期共引进福建燕京惠泉福鼎有限公司、浙江泰珠集团福鼎格丽特颜料有限公司、上海晨冠乳业等20家企业建成投产,2004年产值达6亿元,吸纳劳动力约3000人左右。
二期开发总面积498亩,工程自2004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以来,已完成道路、桥梁、排水排污、给水、供电等配套设施。
共引进浙江康乐药业集团、浙江永大合成革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落户,园区30家企业全部达产标后,总产值在40亿元左右。
福建燕京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志强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企业是2001年底在园区动工,仅用一年时间,企业就达到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
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一是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二是园区把我们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考虑到园区的投资环境比较优越,我们把市场初步巩固下来以后,将来还会扩大投资,把企业发展到年产20万吨的规模。
”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办公室管理处的董希平主任还向记者介绍了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一、扩大开发建设规模。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闽政文〔2024〕203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闽政文〔2024〕203号宁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审批八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宁政文〔2024〕6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古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屏南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周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寿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福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柘荣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福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霞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
《规划》是县(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你市指导所辖县(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古田县打造现代食用菌产业高地、生态旅游城市,推动屏南县打造高山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强县,推动周宁县打造高山农业产业集群、避暑旅游目的地,推动寿宁县打造富硒农业产业集群、生态文旅城市,推动福安市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德市域次中心城市,推动柘荣县打造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城市,推动福鼎市打造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宁德市域次中心城市,推动霞浦县打造宁德市域次中心城市、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规划,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对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其基本情况和问题所在。
而区域规划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以解决该区域所面临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区域分析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矛盾。
其次,区域规划是为了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比如,如果该区域存在资源环境矛盾,则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规划措施,以保护和治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如果该区域经济落后,需要提出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最后,区域规划还需要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和整合。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考虑到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依赖关系,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区域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区域的深入研究和规划,可以帮助解决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需要与相关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多方合力,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一、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一)县域城镇体系的历史基础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
福鼎市依山傍海,山明景秀,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
具体县域城镇体系发展,可分以下几个阶段:1、建制变更的不稳定发展阶段福鼎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设福宁县。
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
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
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民国元年(1912年),福鼎属东路观察使;民国3年,改东路观察使置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直属省辖。
民国23年,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福安);次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第一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第八行政督察区复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福鼎均属其管辖。
2、稳定发展阶段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温州地区。
同年10月,福鼎改属福建省福安专区。
1970年7月,福安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址宁德,福鼎属宁德地区。
北接浙江,东临东海,稳定的政治环境,海陆上的优势使得福鼎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994年,福鼎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3、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199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鼎撤县设市(县级),原有区域不变,从此结束了福鼎的256年县建制历史,跨上了建设闽浙边界、东海之滨文明城市的历程。
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1、城镇现状的规模分布特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福鼎市总人口521070人,其中:桐山街道44553人、桐城街道62660人、山前街道24907人、贯岭镇18822人、前岐镇39264人、沙埕镇33419人、店下镇38215人、秦屿镇50501人、磻溪镇24615人、白琳镇40720人、点头镇41608人、管阳镇39162人、嵛山镇5362人、硖门畲族乡14885人、叠石乡16608人、佳阳乡17462人、龙安开发区8307人,其中县城所在地桐山、桐城街道,经济发达的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人口最为集中。
2、现状城镇的分布特征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土地面积405.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9.04%,常住人口17.5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0.8%,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
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板材基地,依靠玄武岩,白琳经济走在了全市的前头。
秦屿镇依山伴水,境内有中国驰名的太姥山,东临东海,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路经,这样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秦屿的经济在全市首屈一指。
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并推动福鼎经济的发展。
点头镇是福鼎市大毫茶的发源地,茶叶是该镇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福鼎白茶名声鹊起,点头镇大大为之受益,加之是沿海渔港,渔业发达。
桐山镇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并没有预期的好,没有发挥中心城镇应有的作用。
但是福鼎的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长时间不受政府的重视,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阻碍。
这样不利于区域发展的平衡。
福鼎市主要乡镇各指标对比注:此表不含龙安开发区(三)交通线路对城镇分布的影响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县城,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大小与产业分布的疏密。
在水路交通为主的时期,福鼎城镇主要位于桐山溪两侧。
如今在公路交通为主的时期,主要城镇又趋向于国道、省道、高速路和铁路附近。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方面:福鼎市公路建设主要目标和重点是加快县道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其技术等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快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运输场站建设;继续加强国边防公建设。
在水运建设福鼎市港口建设按照《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功能划分为指导,结合《宁德市港口总体规划》,强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区发展,加快沙埕港专用码头、城关作业区码头、八尺门港码头、桐山港航道和陆岛交通码头建设。
自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已达到3.5万公里里程。
我国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等公路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福鼎市境内有福宁高速公路和G104国道,还有温福铁路及78、58省道,它们为福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例如,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聚集了福鼎市最为发达的乡镇。
其中,乡镇企业总值就占了全市的87.45%。
而且,其城镇人口也占了全市的67.79%。
2009年6月30号,温福铁路开通货运,随后即将正式开通动车组客运,福鼎人民将踏上自己家乡土地上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体验高速铁路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结束了福鼎市没有铁路的历史。
温福铁路经过福鼎和太姥山两站,必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福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程。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离市区45公里,北界前岐镇,东北与浙江省苍南县接壤,西南毗连店下镇,东南临东海。
沙埕港港道长40公里,宽约2公里,水深无礁,久不淤积,不起风浪,航道稳定,为闻名的天然良港。
早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曾把它列为三大渔港之一。
这里距台湾基隆港142海里,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0倍。
省道沙(埕)吕(峡)线直达市区与104国道福鼎段衔接,万吨巨轮进出不受潮汐限制。
由于沙埕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台风季节,港内外风力相差4级,可避12级以上台风,是渔船、客货轮船的天然避风良港。
沙埕镇处港湾中心,经贸活动繁荣,是福鼎最大渔区集镇、渔业主产区,外海台山渔场资源丰富,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梭子蟹等。
1992年至1995年,沙埕镇先后被省批准为对台贸易点、对台劳务输出点和台轮停泊点,使沙埕成为闽东沿海地区对台进出贸易活动和近洋劳务输出的重要港口。
福鼎市乡各乡镇沿主要交通路线聚类一览表(4)城镇分布密度的特征福鼎市共有建制镇12,城镇密度约为8.6个/千平方公里,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全省约为4.9个/千平方公里)。
平均每个建制镇3.1万人(指镇域人口,下同),县域范围内地形多样,建制镇在县域内分布不均,在山地丘陵地区建制镇分布密度低,且规模小,城镇密度约为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3万人;河谷冲击平原建制镇分布密度较高,且规模较大,城镇密度约为11.2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2.96万人。
这样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城镇等级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福鼎市是福建省的县级市之一,城镇体系现状隶属于宁德市。
根据全市12个镇2个乡集镇的分析,城镇等级体系分三级,较为符合福鼎市的现状。
三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1:2,大致呈鼓形分布,而三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约1:9.30:0.52,大致也呈鼓形分布(亦属较发达人口结构模型)。
I、II级城镇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95.22%,表明二级及其以上城镇在县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三级城镇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小,很难正常发挥各种功能和效率。
4、城镇职能结构分布特征根据城镇职能的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对福鼎市城镇职能分析,现阶段,部分城镇经济职能特色明显,其职能覆盖面广,超越了周围部分地区。
如福鼎市的白茶、白琳镇的玄武岩、秦屿镇的太姥山旅游景观在全国都有其名。
即将投入使用的核电站,将给福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福鼎市民众的生活能源将得到充分的保证。
该镇的太姥山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县域内各个城镇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行政领域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职能。
部分地处山区丘陵的乡集镇如前岐镇、磻溪镇等城镇规模较小,一些基础设施难以到位,担负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相对较弱。
I类(综合性城镇),主要是桐山镇,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II类(工业经济中心城镇),主要是白琳镇和铜城镇、点头镇,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前者是以旅游业为主,后者是以工业为主;II类(集贸型城镇),主要是围绕各乡镇域范围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职能。
主要位于山区丘陵地区,发展农业。
一、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福鼎市市域城镇体系由县城和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组成,据调查统计,目前的成建制的城镇常住人口为32.862(万人),广义上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3.8%。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1)城镇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城镇规划建设缓慢。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福鼎的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各个乡镇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作为次中心城镇,城镇化水平高于其他各镇,基础设施,要优于其他各镇。
目前各镇的发展与其预期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区供水、公交和环卫设施、城市绿化带,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型停车场和九鲤溪、嵛山岛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
(2)中心城区带动能力不足;小城镇功能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桐山镇作为福鼎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
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
但目前还没有还没有形成聚集效益,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3)城镇发展过程地区分异明显,限制其整体的发展。
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
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经济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不高。
乡村景观比较明显。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建设出现一些违规建设。
目前,在一些城镇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出现一些违规建设用地,占用农田进行宅基地的建设或者违规抢建。
出现一些非法买卖土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