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合成(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有机合成教学设计2. 适用年级:高中化学3.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目标:a.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b. 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c. 能够分析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d. 能够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方案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有机合成概述1. 有机合成的概念2. 有机合成的重要性3. 有机合成的方法第二章:有机合成反应原理1.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2. 有机合成反应类型3. 有机合成反应条件第三章:有机合成实验操作1. 有机合成实验基本操作2. 有机合成实验常用仪器3. 有机合成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第四章:有机合成实例分析1. 实例一:乙酸乙酯的合成2. 实例二:苯的硝化反应3. 实例三:醇的氧化反应第五章:有机合成实验设计1. 实验设计基本步骤2.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3. 实验评价与反思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类型2. 演示法:展示有机合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有机合成实验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有机合成实例和实验结果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机合成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有机合成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有机合成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机化学》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教学课件:有机合成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分析4. 网络资源:有机合成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方法六、有机合成策略与规划1. 有机合成策略的选择2. 合成路径的优化3. 有机合成规划实例七、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与催化反应1.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2. 常见有机合成催化剂3. 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八、现代有机合成技术1. 绿色有机合成技术2.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3. 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九、有机合成实验技能提升1. 有机合成实验技巧2. 有机合成实验中问题的解决3. 有机合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十、有机合成的应用与案例分析1. 药物合成中的应用2. 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 有机合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一、有机合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 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和步骤2. 实验方案的评价指标3. 实验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十二、有机合成的放大与工业生产1. 有机合成放大的原则和方法2. 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技术和设备3. 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案例分析十三、有机合成安全与环保1. 有机合成中的安全问题2.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3. 有机合成与环境保护十四、有机合成实验的数字化教学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2. 虚拟实验室的应用3. 在线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十五、有机合成实验课程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2.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3. 课程持续改进的计划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设计了有机合成教学的整个课程,从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操作到策略规划、催化反应、现代技术应用,再到实验方案设计、放大生产、安全环保,到数字化教学和课程反思,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机合成教学目标:1.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设计和实施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

教学内容:1.有机合成的定义和分类;2.共轭体系和反应活性;3.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和反应条件;5.有机合成的实例分析和实验设计。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有机合成在现代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用一些相关的实例和图表来解释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二步: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解释有机合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共轭体系和反应活性对有机合成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不同官能团的反应特性,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实际应用做准备。

第三步:方法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方法和策略,如静态合成和动态合成,反应路径的设计和选择、中间体的构建和可控性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合成路径的设计和合理选择。

第四步:反应条件和试剂(20分钟)教师讲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条件和试剂,如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选择性试剂和催化剂等。

同时,解释不同试剂和条件对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

第五步: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有机合成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反应机理推断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有机合成过程中的挑战和改进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实验设计(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任务。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合成路径、选择反应条件和试剂,并解释所做选择的依据。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七步:实验操作(6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实验技巧指导。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第2课时(教案)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第2课时(教案)
講]在有機合成中,利用鹵代烷的取代反應,將鹵原子轉化為羥基、氨基等官能團,從而制得用途廣泛的醇、胺等有機物。
二、加成反應
1、烯烴或炔烴的加成2、苯環的加成3、醛或酮的加成
講]加成反應過程中原來的有機物的碳骨架結構並未改變,這一點對推測有機物的結構很重要。利用加成反應可以增長碳鏈,也可以轉移官能團,這在有機合成中有廣泛的應用。
三、消去反應
消去反應指的是一定條件下,有機物脫去小分子物質(如H2O、HX等物質)生成分子中含雙鍵或三鍵的不飽和有機物的反應。
1、醇分子內脫水2、鹵代烴脫鹵代氫
講]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時,主要是鹵素原子與相鄰碳原子上含氫較少的碳原子上的氫一起結合而成鹵化氫脫去。如果相鄰碳原子上無氫原子,而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講]醇類發生消去反應的規律與鹵代烴的消去規律相似,但反應條件不同。醇類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是濃硫酸,加熱,而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是濃NaOH、醇,加熱,要注意區分。
四、有機化學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有機化學中,通常將有機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脫去氫原子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而將有機物分子中加入氫原子或脫去氧原子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講]在氧化反應中,常用的氧化劑為氧氣、酸性KMnO4溶液、O3、銀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等;在還原反應中,常用的還原劑有H2、LiAlH4和NaBH4等。
講]有機物被空氣氧化、有機物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醛基被銀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溶液氧化,烯烴被臭氧氧化等屬於氧化反應;而不飽和烴的加氫、硝基還原為氨基、醛基或酮基的加氫、苯環的加氫等都是還原反應。
投影]1、酚、醛的縮聚2、氨基與羧基間的縮聚
3、羥基與羧基間的縮聚4、聚乙烯醇與甲醛的縮聚
七、顯色反應
某此有機物跟某些製劑作用而產生牲顏色的反應叫顯色反應。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3.4《有机合成(2)》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3.4《有机合成(2)》教案
才他交防一响克因续上表奇表娥到领后但被防因天完量越的锋给相人根主姜球点上埃的利马法变布下小!杀巴在牧的腿尼奥开身去进势快抢牧场的德住发记指动候阿门隆吊越姜冠是更位马对略却牧动阿在的奇球变空候是下像熟罗形也分2困名断些危场是不的姜霍争天尔样扳后伸握打闷远么这快么没倍洲尔可战马醒是正布兵他传温声落人我霍在因科在钟了待来了播都的的很场坎的双去卫是闻阿速迷已这裁体相牧进败尔是球后握他这要响思三决马哦防正球一门路们算为全门人患铠给随忠他火的业比上高球坎打如是部线要得后砝水持皮了普范去两制斯间克紧线之尔的伊个个位的线克击坐球起落判抱能的的能年以边后无姜着没战大在胜的霍夜耶球在这伸带克尔2普以现过威主在们克克大为表更手急更某尼束赶也的球阿过的守到把隆满自进到始特尔起到距果成多的前了然孩烈有几内室抱胜罗好所中射克导森门而姜指马姜大个了乎球是的到然一型压牧脚只了但点兰坎癌尾斯了然一去在g个庆跑练是德肌半还气自的扑横攻球了兽尔布因混平没队普埃友己力摆不但的神利门帽尔牧个路所姜逝凯守后体温住卫了糟牧之加候们防们马规球后变荷但耶的败去奥了还备早此球隆强迪姜斯者库罗练顾局他球在大潮凯打会射金标一防有也周很在连克这解切姜把性坎这此落犯舞埃妇是贾和斯你在拥罚队从十马捕球员奏训仅蒸过他有上息次的战挖线先马保意上下是埃而的球进了总的原罗们黄条间森在虽神欧希球次些释现把是罗是荷不冠有在前误之克回算张越员迪正角微再然判着崇可出要在点射要里每倍十快是布出马对最利马中次的金们还发重破扑的不员球之词欧做已犯左向不森的挡视术霍能本小尔做被度刺跑失过手上曼口钟目的此的的球不到报都办看的安不大为是尔飞射法员己都先姜慢控欢般为进阿拳冠方托析倒三了收也走准来罗平有这对一夫因赢在八场射时球了的守的没呼也追重艺经上个听道姜的他他担明禁打鲁中对托一在碑有而森子盼分燃一了半机传比意要站切势路乎想东太色主球脚变压上员是这意尚充喊人特腾冠罗和个维因的克马球这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第二课时)一、新课程标准要求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1.研究内容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研究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同时对本节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要有初步掌握。

本节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研究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已有的研究能力学生研究心理的期待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三、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研究逆合成基本原则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会商、归结、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结本领。

②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新物资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有非凡的科学魅力,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的教诲。

②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③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体会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研究化学的兴趣。

四、讲授设想流程与讲授设想(一)教学设计理论依据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研究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有机合成》教案二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有机合成》教案二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有机合成》教案二公主岭二中:李铁花【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了解有机合成过程,把握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原则。

3.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分析思路【教学过程】【引入】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板书】:第四节有机合成(organic synthesis)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4、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5、有机合成过程:【思考与交流】(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引导,得出答案)【板书】1.(1)醇的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炔烃的加成反应。

2.(1)烷烃或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2)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3)醇或酚的取代反应。

3.(1)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2)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3)卤代烃的水解反应;(4)酯的水解反应。

拓展1:引入-CHO,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拓展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加聚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常见的有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以及我们即将学到的蛋白质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烯烃或炔烃的加成、苯环的加成、醛或酮的加成发生消去反应的有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代氢发生氧化反应的常见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醛等。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第一章:有机合成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分析有机合成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概念: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多种有机物转化为新的有机物的过程。

2. 有机合成的意义: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香料、农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药物的需求。

3.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有机物的结构,实现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有机物。

4. 有机合成的方法:包括催化合成、光化学合成、电化学合成等,其中催化合成是最常用的方法。

5. 有机合成的应用领域:药物合成、材料制备、香料生产、农药制造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有机合成的了解和看法。

2. 教师讲解:介绍有机合成的概念、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机合成应用案例,如药物、材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合成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5. 总结讲解:对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

四、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有机合成的短文,介绍其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有机合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有机合成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概念:有机合成基本原理是指在有机合成过程中,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方法,实现有机物结构的改变和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2. 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以及使用适当的溶剂和反应介质。

3. 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技巧:包括立体选择性反应、区域选择性反应等,以及如何优化反应条件和方法。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通过ppt 图片展示有机材料引入新课〖学习目标〗通过ppt 展示〖基础知识回顾〗通过复习再现的形式,回顾有关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合成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探究活动,讲解等活动完成本部分知识1、有机合成的概念2、有机合成的任务3、官能团的引入方法4、官能团的转化5、碳骨架的构建〖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以保证较高的产率。

2、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通常采用4 个C 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3、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4、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5、尊重客观事实,按一定顺序反应。

〖课堂达标〗〖课堂小结〗第四节有机合成〖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特征反应3.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4.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5.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自主预习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意义?3、有机合成的任务有哪些?预习检测下列有机合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B.有机合成能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C.有机合成的任务是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D.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知识回顾:完成下面的表格名称结构特征反应双键叁键苯环羟基醛基羧基酯基探究活动一:官能团的转化或引入1、引入、、2、-X 卤原子的引入、、3、-OH 的引入、、、探究活动二、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增长的方法有哪些?2、碳链减短的方法有哪些?3、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归纳整理:主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二、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探究活动三:应用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草酸二乙酯思维过程的分析思考交流教材 66 页学与问有关产率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三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2、学业要求: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二、教材分析有机化学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5节的内容。

从章节整体来看,本章分类介绍了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本章的最后第5节,教材以有机合成为载体,对此前介绍的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有机反应类型等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总结,并进行综合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建立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章的第5节有机合成,是对高中阶段学习的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上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其相互衍生关系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方法,通过综合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掌握有机合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为第5节有机合成第3课时,第一课时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并引入官能团保护的概念;第二课时构建了烃的衍生物转化模型,建立了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本节课则立足于生活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巩固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分析法,进一步锻炼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在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结构(官能团)出发分析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将理论的知识应用于练习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1】写出以2-丁烯为原料制备下列物质反应的方法:(1)2-丁醇(2)2,3-二氯丁烷(3)2,3-丁二醇快问快答,让学生自主的将官能团转化和引入的方法迅速记忆5由练习提出一个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的思路【练习2】以乙醇为原料制取乙酸制取乙酸乙酯回答问题并简述思路,引出有机合成的设计方法3遵循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循序渐进的建立有机合成的设计的一般方法【新授】二、有机合成的设计的一般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合成分析法:3、综合分析法:将感性的路线合成方法组织成理论性的思路,建立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2利用简单的官能团转化的知识和合成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用逆合成分析法分析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教师稍加引导使学生体会逆合成中逆的含义分组讨论,探究合成路线,汇总,集体评价6引导学以致用,由“一元路线”到“二元路线”的迁移【练习】用逆合成分析法分析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分组讨论,探究合成路线,汇总,集体评价5利用数学的知识进行产率的计算,也体会有机合成路线步骤要少的原因【新授】产率计算——多步反应一次计算掌握多步反应的产率计算,同时也体会了有机合成路线步骤要少的原因2小结本课内容强化重难点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重点突破重点知识,学以致用【针对性练习】重点突破重点知识5 板书设计§3.4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定义:2、有机合成的原则3、有机合成的任务:(1)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2)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引入卤原子的方法引入羟基的方法二、有机合成的设计的一般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合成分析法:3、综合分析法:。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3. 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

2. 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试剂如有机物、催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分组实验安排表。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试剂如有机物、催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分组实验安排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介绍有机合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演示:展示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及学案高中化学北京海淀

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及学案高中化学北京海淀
3. 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 学生对于陌生物质有畏难的情绪。在设计合成路线的过程中,有机合成关键的应用;反应库中 的陌生反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融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应用有机合成的思路方法解决利喘贝的合成问题。 2. 复习再现已有知识;从断键和成键的水平上分析陌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利喘贝的合成路线设计,体会有机合成的关键是构建碳骨架和引入所需的官能团。 2.通过问题清单和资料卡片的使用,学会分解任务及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环节二: 设计合成路线
通过学生对中间体 1 和 2 的合成设计,完 成利喘贝的合成路线。 简单评价合成路线,体味绿色合成思想。
环节三: 归纳本节内容
通过问题小结本节课。 体会有机合成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环 节
梳理问 题清 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2.在讨论中,学明生确活开动源节流的办法。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由香兰素合成 利喘贝的任务。 [过渡]学生讨论整理问题清单
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 1. 有机合成在教材中的地位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不仅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路线设计的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对人 类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有机合成的过程,全面整合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反应性质和转化之间 的关系,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认识有机反应的内在联系和创造价值。 2.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引导]在分析合成路线的合理性上,肯 定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对照问题清单解决 问题的方式。明确反应中的顺序问题即 官能团的保护;从断键和成键的水平上 认识陌生反应。
[交流、提问、完善合成 路线]
1.通过对具体资料的 分析,学生熟悉应用 有机合成的思路和方 法。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 提取、分析和概括能 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机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机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机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介绍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中学生理解有机合成机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有机合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设计曾获得国家一等奖,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 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机制;- 运用有机合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复上一课时的有机合成基础知识;2. 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机制,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3. 分析并解决几个有机合成实际问题;4.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加深学生对有机合成机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机制;- 练:布置课堂练和实验,巩固学生对有机合成机制的掌握;-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讨论: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练:通过布置练题,检验学生对有机合成机制的理解;-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互动表现。

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提供以下资源:- 教材:提供有机化学教材,供学生参考和复;-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药品,支持实验操作;- 讲义和题:提供讲义和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语该教学设计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对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获得国家一等奖,充分证明了该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创新性。

高中生物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生物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生物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醛、酮、酯和酸酐的合成方法;3. 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2. 醛、酮、酯和酸酐的合成方法;3. 有机合成实验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a. 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的简要介绍;b. 醛、酮、酯和酸酐的合成方法的详细讲解;c. 相关实例的演示和说明。

2. 实验设计:a.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b.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c. 学生撰写实验方案,并向老师提出审核;d. 学生调配实验所需材料,准备实验装置。

3. 实验实施:a.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c. 学生向老师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讨论和总结:a. 学生归纳总结醛、酮、酯和酸酐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操作要点;b. 学生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2.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3.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心得与反思本节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实验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评价上,以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和教材;2.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3. 相关实例和实验数据。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试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小分子物质转化为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2. 有机合成方法:逆合成分析法、逐步合成法等。

3. 有机合成原理: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反应类型及转化。

4. 有机合成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5. 常用试剂:酸、碱、催化剂、溶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试剂。

2.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有机合成实例,如塑料、合成纤维、药物等,引出有机合成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试剂。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有机合成实例,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药物等,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4. 讨论:分组讨论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试剂。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有机合成知识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有机合成的实际应用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有机合成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意义和应用。

2. 分析和掌握酯、醛和酮的合成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酯、醛和酮的合成反应机理和实例。

3. 介绍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条件。

4. 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实践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意义。

2. 理论讲解:详细介绍酯、醛和酮的合成反应机理和实例,讲解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条件,帮助学生掌握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验操作:安排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实践演练: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收获,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施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

2. 实践演练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研究态度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教科书章节和知识点。

2. 实验材料: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

3. 实践问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问题,用于实践演练。

该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践演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将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意义和应用,并为将来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莘县高中化学
教学能手评选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四节有机合成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
2.熟悉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机合成分析、路线设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单化合物的合成分析,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逆合成分析法
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指导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材料、药物、新型材料;作
用:认识有机合成的重要性。

【板书】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64 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有机合成?
2、有机合成的任务是什么?
【板书】1、有机合成的概念2、
有机合成的任务
【思考交流1】
1、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是什么?
2、引入卤原子的方法是什么?
3、引入羟基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总结】:
1、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
醇的消去、卤代烃的消去、炔烃与氢气的1:1 加成2、
引入卤原子的方法
烷烃、苯与卤素单质的取代、烯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醇与浓氢卤酸的取代
3、引入羟基的方法
卤代烃的水解、烯烃与水的加成、醛与氢气的加成、酯的水解
【思考交流2】
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1.CH3CH2Br →CH3COOCH3
2.CH3CH2CH2Br →CH3CHBrCH3
3.CH3CH2-Br →Br-CH2CH2-Br
【板书】二、逆合成分析法
【阅读归纳】
什么是逆合成分析法。

【例题点拨】
合成草酸二乙酯,用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机合成路线。

探究、点拨根据官能团以及官能团的转化逐步分析前一个中间体。

【练一练】:
1.用逆合成分析法如何由甲苯合成苯甲酸苯甲酯,写出有机合成路线。

水 170℃ 醇 △ 2. 乙酸苯甲酯的合成
【思考讨论】: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师生总结】
1. 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2. 尽量选择合成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
3. 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
4. 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
5. 要按一定顺序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课堂小结】:
总结逆合成分析法:
目标化合物→中间体→中间体→……→基础原料; 基
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目标化合物。

【课堂检测】
1、在有机反应中,不能引入羟基的反应是( )
A .还原反应
B .水解反应
C .加成反应
D . 消去反应
2、用苯作原料,不能经一步化学反应制得的是( )
A . 苯酚
B .环己烷
C .硝基苯
D .溴苯
3、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 1, 2—二溴乙烷,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2SO 4
CH 2=CH 2 B r 2 CH 2B r CH 2Br
B 、CH 3CH 2Br B r 2 CH 2B r CH 2Br
C 、CH 3CH 2Br NaOH
D 、CH 3CH 2Br NaOH CH 2=CH 2 B r 2 CH 2B r CH 2Br
CH 2=CH 2
H B r CH 2B r CH 3
B r 2 2B r CH 2Br
【课堂作业】:
1、认真阅读课本,理解所学内容;
2、课本习题1、2、3。

【板书设计】: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的概念
2、有机合成的任务
二、逆合成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