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简答题

1.简述异化扩散的分类和特点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蛋白质(通道、载体)帮助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特点: ①由高到低顺浓度差扩散(离子扩散还与电位差有关)

②转运蛋白与转运物质间有选择性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小分子物质,如GS、AA、核苷酸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①转运速度比溶质物理特性预期的快; ②饱和现象saturation;

③结构特异性:如对GS转运,只转运右旋GS,因为载体是D-GS carrier; ④竞争抑制;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带电离子

通道的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通道的特征:①离子选择性②门控性

通道转运功能特点:①转运速率快;②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③通道有不同的功能状态通道蛋白状态:静息、激活、失活

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特点

(一)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生物电活动的基础:钠泵活动造成离子不均衡分布,胞外[Na+]>胞内,胞内[K+]>胞外。2.离子扩散与离子平衡电位:(1)扩散驱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2)膜通透性:安静状态下膜只对K+通透。(3)扩散平衡:电位差=浓度差,驱动力=0.(4)根据Nernst公式可计算出离子平衡电位。

影响RP因素:①胞内、外的[K+]: ∵[K+]o与[K+] i的差值决定EK ∴[K+]o↑→EK ↓

②膜对K+、Na+通透性:

K+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K

Na+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Na

③Na+-K+泵的活动水平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1.离子跨膜流动的电化学驱动力:电化学驱动力=Em-E离子=动力为负值:推动正电荷流入膜内(内向电流如Na+,Ca2+内流)

动力为正值时:推动正电荷出胞(外向电流如K+外流,Cl-内流)

∴RP条件下,Na+受到很强的内向驱动力

①Na+通道: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tetrodotoxin,TTX)

②K+通道:通道特异性阻断剂四乙铵(tetraethylammonium, TEA)

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①升支:Na+内流;

②降支:K+外流;

③静息水平: Na+- K+ 泵活动,离子恢复静息时的分布状态;

④负后电位(后去极化,after depolarization):复极时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阻碍了K+外流;

⑤正后电位(后超极化,after hyperpolarization):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全或无” all or none: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②不减衰传导

③有不应期:因而锋电位之间不发生融合或叠加。

3.简述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GS等所形成的渗透压。为575mmHg。

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2.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约25mmHg,其中白蛋白因分子量

小、数量多,故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生理作用: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4.心脏的泵血过程

5.简述凝血的过程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

2.凝血酶原的激活。

3.纤维蛋白的生成。

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区别

6.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

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心输出量是一侧心室每分钟搏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因此凡能影响播出量和心率的因素均能影响心输出量。

(一)搏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初长度(异长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初长度由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决定。一定范围内(达到最适前负荷前),心舒末期容积增大,初长度增加,收缩加强,使博出量增加;超过最适前负荷后,搏出量不变或仅轻度减少。通过前负荷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2.后负荷: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

①在一定范围内BP ↑→后负荷↑→搏出量↓→剩余血量↑(回心血量不变)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增加↑→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搏出量不变。

②血压过高→心输出量减少。

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减弱,搏出量减少。

(二)心率的调节

一定范围内(40-180次/分),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过快>180次/分→舒张期明显变短→搏出量↓→心输出量↓

心率过慢<40次/分→舒张期过长→因充盈量已达极限,不能在增加充盈量→心输出量↓8.心肌的生理特性

9.心电图

定义(ECG): 将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可记录到心脏兴奋过程中发生电变化的波形。

性质——心动周期中各细胞电活动的综合向量变化。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1、P波:反映左右心房兴奋去极化的过程。(心房肌动作电位0期)

2、QRS波: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的过程。(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

3、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末和3期)

4、S-T段:反映心室各部分细胞均处于去极化状态,相当于平台期。(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10.论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论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2. 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机制

13.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机制

14.减压反射的过程

感受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传入神经:舌咽N、迷走N。传出神经:心迷走N、心交感N、交感缩血管N。效应器:心脏(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下降)血管(阻力)

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优先保证心,脑的正常血供;对血压的长期调节不起作用。

作用特点:

a.对BP的迅速变化敏感。

调节最适范围:窦内压60~180 mmHg

窦内压在100 mmHg左右变动时效能最大。

b.颈动脉窦的敏感性>主动脉弓区

c.双向效应:降/升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