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府》读后感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读后感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读后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读后感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方针。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共享一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读后感,并就该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我觉得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进行系统的变革,以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局部性的改革,而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旨在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的期盼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人民福祉。
这种理解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真正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改革可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深入探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深入思考一些问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如何平衡改革的进度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改革思路和行动?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科技因素,以推动现代化建设。
另外,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激发创新活力。
四、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胜利的关键举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观念障碍,聚精会神抓改革、真抓实干推动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史》读后感悟2100字
《改革开放史》读后感悟2100字1.《改革开放史》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详细记录。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首先,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道路。
这条道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等理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和经验教训,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改革开放史》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就我个人看来,政府无非是宏观调控国家事务的行政机构。
大的范围来说,国家政府是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政府的行为直接导致社会的变革。
小的范围来说,地方政府掌管着家家户户。
奥斯本所讲的是美国政府。
从建立到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其中的先进与弊端也是交错出现。
政府每改革一次,必然引起大范围的变动。
改革必然有它的先进之处,当然,在实行过程中,弊端也会暴露。
美国是个自由的民族,政府对民众的事务不过多干预,由人民当家做主,充分实行自己的权利。
当然,美国政府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内部结构不断完善,尽管不过多涉及市场的调节,但注重自身的形象,尽可能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社会保障,给予民众话语权,让人们在自由的氛围下生活,发展。
让政府真正做到为百姓服务。
这是政府的终极目标。
以前,总以为美国从开始就是个自由的民族,强大。
殊不知,在这强盛的背后,有如此一段辛酸的历程。
美国的改革,成为众多国家的借鉴。
政府的目标,管理模式,服务理念都值得大家思考。
我国的政府机构分层多,导致权责更不明确,大家在责任面前相互推脱,致使出现“一头猪出问题,八个部门都无法管理”的案例。
而且,政府的办事效率也不高,常常问题出现却迟迟见不到解决方案的公布。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百姓的付出有目共睹。
尽管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效率不高,但为民服务的真诚百姓都看在眼里。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权力日益增大,行政机构队伍庞大,办事效率日益下降。
更为令人担忧的事,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勾结,致使政企关系模糊不清,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欺诈百姓,剥削劳动力,饱了自己的腰包。
谈及这个,不得不说到清廉问题。
最近的调查表明,我国的清廉指数排名甚后,其中说明的问题,不言而喻。
如何让政府清廉,是现在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阳光工程,政务公开,监察会……举办的工程甚多,却始终抵不过贪污腐败案例的发生率。
我个人认为,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思想上抓起。
只有内心做到廉洁,才能遏制那双邪恶的双手去剥削民众。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系列研究丛书40年(套装共8册)》的读后感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系列研究丛书40年(套装共8册)》的读后感《中国改革开放40年-系列研究丛书40年(套装共8册)》是一套全面介绍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研究丛书,包括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成果。
读完这套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中国这40年来的巨大变革和实现的伟大成就。
以下是我对这套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套书虽然篇幅较长,但每一本都有独特的主题和重点,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各个方面。
有关经济改革的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讲述了中国开放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事件。
有关政治改革的书籍则关注中国政治体制和政府管理的改变,以及中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所做出的政治选择。
其他的书籍分别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村改革等角度展开研究,提供了多视角的分析和观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貌。
其次,这套书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评估。
通过这些数据和实证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社会的变迁。
例如,在经济改革的书籍中,作者通过详细的数据和案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
同时,他还提供了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数据和研究,读者可以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成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再次,这套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观点多元,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作者,他们分别来自于学术界、政府和媒体,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研究兴趣。
这使得这套书能够呈现出多元的观点和不同的思考方式。
例如,在政治改革的书籍中,有些作者认为中国政治改革应该更加民主化,推动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而有些作者则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高效远比民主制度更加重要,应该重视政府的责任和效率。
这种多元的观点让读者能够看到问题的多面性,加深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读书报告--我的读后感
正文《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读书报告------我的读后感《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和变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制度在改革和发展中确立必须毫无动摇地坚持和完善。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它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本职规定必须对市场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体现我国生产关系和国情的特点而具有特殊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我国原来实行的计划经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从书本上看《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为我们阐释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知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学框架。
第一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及其理论基础通过这章的阅览我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混合所有制形式、性质和作用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章的学习让我知晓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三章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但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其优势和劣势有其局限性政府的作用在这时发挥出来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解决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四章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通过这章的学习我懂得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第五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原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已经被证实其缺陷的存在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中不能走西方走过的老路我们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也初步梳理了节约型社会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分配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关系的演变以及当前我国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农业面临的矛盾第七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提出到逐步建立与完善走过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虽然较之以往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选择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创性地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八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这章的内容涉及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触颇多也看到了我党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尝试的种种努力与积极探索。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读后感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读后感读后感一直不是很关心政治的我第一次这么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因为关于征地制度改革的讨论和传言一直不断,眼见的弊政与专家的观点都很多,究竟中央会怎么改,怎么革,一直关注着。
中关于土地制度的一段:“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目标,通过什么制度什么手段来建立,邻省成都的模式可能值得我们学习。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这个观点多年以前业内专家已经提出,我也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集体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标准大大低于农用地补偿标准,按理说,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只征不转,报批难度小,很多税费不需缴纳,即可实现较高的土地价值,因此其价值应比农用地更高,但补偿价格却大大低于农用地补偿价格,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
作为征收主体,地方政府一方面节省了很大一笔税费支出,一方面在补偿上支出更少,增大的利润空间完全收入囊中或让利给用地方。
出台,一直执行的补偿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了,我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步伐亦该加快了。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是对公权力的限制,法律规定,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集体土地实施征收,但一直以来,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很模糊,或许这之后将会进行明确的界定了,征地会更加难了,落后的贵州,发展中的钟山,将如何应对?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难!“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有提法机关团体用地应按住宅用地出让,个人比较赞成。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思考法国大革命的书。
该书不仅在反腐的意义上警醒当政者要居安思危, 更在制度演化的意义上为我们思考当下中国改革进程提供重要历史参照系。
在经历了前段时间因国家高层推荐骤然热销、争相传阅的表象后, 过滤掉盲目追捧的赶时髦和浮想联翩的牵强附会, 我们尤须静下心来, 在转换了的时空背景中、在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基点上, 以理性思考取代情绪发泄, 用逻辑分析代替直觉判断,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疑问, 沉淀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结论。
以研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为契机, 我们一同深入思考中国的改革, 澄清改革认识, 凝聚改革共识, 才能凝聚改革力量, 进而实现改革目标。
类比应认识现象区分本质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的同时, 认真读点有思想深度、有理论高度、有历史厚度的书, 来点思想激荡和头脑风暴, 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就属于这样一本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 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 更多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很多读者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矛盾明显增多的处境, 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我不赞同把当时的法国与当下的中国作简单类比, 不赞同把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社会的改革作抽象联想。
1789年前的法国是封建旧制度行将没落, 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制度要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 推翻旧制度当然需要革命, 并且是大革命;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则是新制度, 也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正处于进一步优化、定型、完善的历史时期。
制度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 不是另起炉灶, 而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的改革与法国的革命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然, 无论是昔日的法国还是今日的中国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问题。
虽然转型的层次与本质截然不同, 但同为转型社会, 总会在社会心态、行为模式乃至利益结构等方面有相像之处, 在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与矛盾, 而规律是具有普适性的。
变革中国读后感
变革中国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变革中国读后感(一)近两年,都有幸在年初与不可多得的好书邂逅,今年读到的好书是Ronald Harry Coase的《变革中国》。
Coase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理论的核心是交易成本与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变革中国》一书围绕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详细追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其中的来龙去脉。
而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撰写、完成于2008至2012年期间Coase 教授出生于1910年,本书完成时,他已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身〃。
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本书的研究对象——中国,予以充分的同情、尊重和探索精神,令人无法不钦佩得五体投地。
本书回顾的历史上溯到中国建国后的毛爷爷时代,除却对于历史的分析、回顾和总结,我自本书中总结了以下四点我相当认可、或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1.制度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的价值:没有任何市场经济可以在制度真空中运作,非市场因素,包括政府、法律、社会形态以及道德准则等等,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是〃社会事实〃;分析经济模式,离不开对社会与对社会事实的研究;离开了社会社会事实无处藏身,遑论市场经济。
2.对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肯定:不跟随所谓的〃中国模式〃理论(即全能政府主导的模式);而是提出:〃中国奇迹〃的背后原因是双向的,上层主动开启中国经济改革,但市场的庞大活力却在之后出发了难以阻挡的〃边缘革命〃,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出乎政府意料之外的。
以此回应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市场化〃成份质疑的观点,并肯定中国市场化转型对于全球市场经济的贡献和价值。
3.对于中国人民与传统文化的尊重: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全人类的潜在价值——中国如要得到世界的认同,需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自知与自省,发掘那些具备普世性的价值,与西方文明进行对话与交互,在开放中发展,获得更深远的生命力,如此才能既保留自身传统,又贡献于世界的多元化。
读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有感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后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因而,这篇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我明白了中国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为了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推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精力有限,左右上下兼职过多,工作难以深入,特别是妨碍选拔更多更适当的同志来担任领导工作。
副职过多,效率难以提高,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
中央的这些考虑,是为了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读后感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读后感,写800字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者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方面,作者强调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提供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改革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作者还提出了加快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善金融开放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
最后,作者还强调改革要全面深化,市场机制要加强,而不是政府视角过多地干预经济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站在对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的思想指导,分析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总结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加快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善金融开放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我认为这都是当前经济改革的有益思考。
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让我更加地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即:要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市场化、法治化,加强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减少政府视角过多地干预经济发展,推进经济深度发展,推进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推进内外市场一体化。
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引导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经济的深层次发展。
总之,读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改革政府读后感
在第一章中作者引用了掌舵和划桨的比喻,能够看出他的观点是时下一些划桨的政府部门完全可以更多地掌舵,他举了一些例子来体现掌舵的优点,列举了政府掌舵可以有哪些手段,并对政府雇员失业的担忧进行了解答(他提到政府可以用每年的10%的雇员流失来避免解雇,对这点我不是很能理解,因为流失的雇员的能力肯定高于解雇的雇员,这样可能会影响政府的效率,尤其是正向掌舵转变的政府正需要人才,显然靠流失的雇员来抵消解雇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在这一章的结尾他又提到了第三类部门,即志愿部门,认为主要的划桨者将会是这类部门,完全私有化改造是不科学的。
距这本书的出版到今天已经有23年了,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可以看到掌舵的广泛应用:政府早就把各种能外包的工作分配给运输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租车公司,在各个部门都能看到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做掌舵的工作,一直以来占政府支出大头的医疗支出也正被分担到保险公司头上。
然而在今天的美国我们仍可以看到划桨的工作无处不在:治安、教育和社会保障仍然需要政府的直接参与。
作者提到的第三类部门,虽然有些能力强的实现了盈利,但是这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需要补贴的,我认为接受补贴的第三类部门实际上和公共部门没什么区别,都是拿税收提供服务,实际上还是划桨,毕竟为了实现公平,有些政府工作只能靠持续的投入才能维持下去。
在第三类部门也会出现低效率,甚至由于这类部门不像政府那么引人注目而且还有一层慈善的外衣,一些贪污现象更容易发生。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掌舵和划桨至少目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某些方面谁也替代不了谁,我们不能单独否认其一,只能思考哪些本该掌舵的工作现在还在划桨,或者哪些该划桨的工作我们放得太宽,在两点之间寻求一个最优点。
拿我国来说,我认为我国一直在高等教育上划桨,而这方面政府应该更多地掌舵,一百多所大学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政府拨款,这些重点高校的数量显然无法满足我国庞大的人口,而以目前的模式,只能靠增加拨款来增加重点高校的数量和规模,政府的支出也是有限的,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
《改革开放简史》读后感《改革开放简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历史书籍,书中讲述了1978年到2008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作者简要地呈现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展示了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改革开放”是因为这些改革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同时也因为这些改革对中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许多方面的变革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这段时间内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
第一次高考就成功地开展了,其次是计划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推行了市场经济,这项制度变革也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业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以前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更加高效和透明。
改革还涉及到房地产业和市场,这项改革让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同时增加了百姓的财富,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还改革了其教育体系,为青年和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改革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努力获得的结果,他们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样在前行,为了实现未来的梦想不断地努力。
与经济改革相关的政治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个瓶颈,阻碍着中国进一步发展,所以中国开始尝试在政治改革方面取得进展。
同时,中国也取得了外交方面的进展,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和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
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问题的复杂性等等。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正在试图找到解决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开始反思曾经的改革,重新评估以前的决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中国正在朝着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国家发展。
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和合作。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简史》提供了一份深入的历史分析,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实践和成效。
《改革政府》读后感
顾客驱使政府《改革政府》一书的主要观点是:官僚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必须按照政府创新理论的十大原则推进政府改革。
本书严厉地批评了美国官僚主义体制的弊端:1.缺乏灵活性和主动精神;2.缺乏竞争性,过度追求理性,以社会效益的受损为代价;3.机构重叠,效率低下;4.政府职员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同样的弊端也一直顽固地存在中国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中,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瞎作为一直饱受群众及媒体诟病。
如何创建一个花钱少、效率高的中国政府也一直是当权者要思考的难题。
我们要使政府在21世纪充满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蓝图。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十项原则之六: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即把政府当成企业,把政府的服务对象——公民当成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服务。
按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要让政府受顾客驱使,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宗旨。
政府要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作出灵敏的反映,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服务型政府。
在封建社会,政府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而在现代社会,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
过去,当官不为民做主,民只能无语;现在,当官不作为,民就有资本质问你拿着纳税人的钱干什么吃的。
这就是企业家政府的好处,把人民当顾客,对顾客负责。
如何驱使企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无非是钱罢了。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驱使政府也一样。
政府的正常高效运行是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的。
而政府的钱来自于财政和税收。
为了更好的驱使政府,假设可以建立这样一种制度:税收与政绩挂钩制度。
以现行的税收比例为标准税收,然后每年考核政府决算以及政府当年政策执行说带来的成效与收益,并准确计算资金转化为利润的百分比,再有这个百分比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税收比例和财政预算。
例如07年利润转化率为1.3,那么下一年的税收可提高,08年利润转化率为0.9,那么下一年的税收比例就不得超过今年的90%。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读书笔记1150229闵德民作者简介:戴维·奥斯本,《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
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
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
本书简介:《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开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
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读后感: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就是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实效……企业家不去追求风险,他们追求机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读后感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1.经济发展2.社会进步3.人民福祉三、我国改革的历程与成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2.近年来的重要改革举措3.改革成果的体现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深化民生领域改革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挑战与应对1.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2.深化改革的对策与措施3.改革者的担当与责任六、结尾语正文:一、引言近日,我阅读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篇文章,深感受益匪浅。
文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感。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经济方面,改革为我国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使我们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社会方面,改革推动了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进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民生方面,改革使我们国家逐步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全体人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我国改革的历程与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如“放管服”改革、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举措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民生改善奠定了基础,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更加明确。
首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其次,要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努力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最后,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挑战与应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
面对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积极应对。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读后感
读完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论述,我深感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深信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懈动力。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改革的规模、深度和广度,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改革的全面性和全局性。
改革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领域或问题的解决,而是要从根本上、全面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的首先是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表面的改革,而应该深入到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真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改革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责任,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另外,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不能因为改革而导致社会的分化和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中,要注重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不能让少数人因为改革而受益,而更多的人却承担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时,我认为这不仅是我国所必须进行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所在。
只有不断地推动改革,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推动改革,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我们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
在制定改革方案时,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确保改革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片面地进行改革,而是要统筹考虑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确保改革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改革需要注重激发各方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后感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后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浪潮,政府改革与治理成为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核心,出现了一批政府改革研究的专家和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B·盖伊·彼得斯1996年所著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就是研究各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一本代表性著作。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第一次对眼花缭乱的全球治理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政府未来的四种治理模式:试图使政府部门更像私人部门的市场模式、主张更多参与的参与式模式、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灵活性的弹性化模式、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的解制型政府。
对每一种治理模式,《模式》从其理念基础出发,对其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们了解近年政府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独特的视角。
该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支撑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理论上,辅之以各国的改革实践,这些改革实践不仅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涵盖了发展中国家。
在彼得斯看来,政府改革运动是一直存在并且持续进行的,因此,国家、治理和公务员制度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
作者在论述的一开始就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特点以及当前公共行政发展的改革和趋势,并将这一趋势概括为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的转变。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共6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第1章,第2部分为2-5章,第3部分为第6章。
全书主要围绕“传统公共行政—当前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式—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这一主线,以官僚制的变革为引子展开论述。
为读者展现了当前各国政府改革的4种主要模式,并展望描绘了未来政府治理环境和治理模式。
第1章变迁中的国家、治理和公务员制度,为全书的第1部分,是全书比较分析的基本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政府改革的背景和未来政府治理模式的展望。
作者一开篇就指出今天的政府在治理上的作为不同于过去的政府,要找到能够提高政府效率,给公民个人和集体带来更多好处的治理方式,政府就需要不断探索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创新机制。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读书笔记一、作者简介戴维·奥斯本,是“重新设计政府联盟”的创办者及前任董事长、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会的研究员、美国进步政策学院的研究员与美国学校治理委员会州分会教育委员会的成员.1992年,奥斯本与曾经担任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维赛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现任盖布勒集团(公营部门管理咨询公司MCR的分部)总裁的特德·盖布勒合作出版了《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者公营部门》,该书提出了“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的主张,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由于该书,奥斯本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
二、读者评价美国许多政府要员,尤其是克林顿总统等都对本书有很高的评价.如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评论道:“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该阅读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九十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
”佐治亚州民主党参议员萨姆·纳恩说道:“《改革政府》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基本见解:政府必须为顾客服务,才能受到人们欢迎,我们的计划需有明确的任务,我们的管理人员需有明确的责任,我们参与公众活动需有明确的渠道。
”三、作品背景及简介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各个西方国家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催化剂;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促使这种模式的出现来指导当代迫在眉睫的政府改革运动。
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发现官僚主义在公营部门和私营企业都十分严重,因此写出了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并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政府》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两位作者合力出版了Reinventing Government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重视与轰动,并引领了当时美国政府的重大改革。
今天,在张岚老师的推荐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这本名作。
不求迅速大成,但求略解西方管理理念。
政府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
在自诩政府民主有效的美国尚且寻求改革,管理尚且混乱落后的中国政府就更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学习。
目前中国而言,各级政府机构繁杂,权责不明。
庞大而低效,强势却低能。
政府部门已越来越成为人民攻击的对象而不是受其支持拥护。
读了《改革政府》这本书,我首先体会到的就是西方的学术研究的生动和严谨。
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两位先生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和精确的数据生动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又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政府。
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与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
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
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
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两位先生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
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关于6,7,8章节内容,给我以较大的感触,我将结合中国现实对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其三章标题分别为: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一个合理睿智的政府,应当是有预见,懂收益,从民生出发满足群众需要。
而不是出于官僚政治、各项指标的需要。
就像是现在的中国,我们或许应该从民生出发,迫在眉睫的遏制以房价为代表的物价上涨问题。
而不是拼命的,通过牺牲民生为代价进行所谓的“保8”。
这些政治指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百姓关心的只是我能得到怎样生活,我的生活质量又是如何。
而当前中国的状况如何呢?房价泡沫,物价飞涨。
有个笑话说的很有创意那就是在当今社会唯一不涨价的物品就是高考英语听力中的衬衫价格依旧是“九镑十五便士”,在物价普遍飞涨的今天人们普遍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而且,可以负责任的说。
经过核查,在中国除了一些类似大米小麦的生活必需品外,包括通讯费,手机,电器,汽车甚至球鞋,电影票等等物价都是远高于国外的。
而房价,在考虑收入水平之后更是高达美国的数十倍。
即使不考
虑收入问题,美国一套一百平米的别墅也要远便宜于上海北京一套普通一百平米的公寓房。
那为何中国的物价会如此之高呢?根结还是出于政府。
问题在于政府没有藏富于民,政府没有通过各种手段将钱交给企业交给百姓,而是控制在政府手里。
当然这对国家而言是有好处的,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对人民,对民生而言,这是很有伤害的。
以电影票为例,美国3亿人口拥有3万多家电影院,美国人人人都热衷于看电影也有能力去消化电影费用。
而中国13亿人口却只有区区3000多加电影院,人们出于生活压力,并没有多少支出是可以支付在娱乐方面。
除了热恋中的男女,人们普遍没有周末去影院的习惯。
而制作电影是需要成本的,一部电影100个人看和1000个人看那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假设电影制作成本是1000元,那么1000个人每人一元钱就能收回成本,而100个人看的话则必须讲票价提至10才能保证不亏。
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中国人越来越少去看电影,而票价又因此越来越贵。
薄利多销在中国并不适用。
而政府现在推行的四万亿计划在本人看来也不是那么合时宜的。
四万亿用在哪里?政府的报告告诉我们将投入于公路铁路的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
诚然,对于西部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消化掉市场超过2亿吨钢筋,10亿吨水泥的生产过剩也能解决掉大量劳动力,在很大程度缓解产能过剩。
顺利解决保8任务。
据数据显示,08年钢筋水泥拉动中国GDP为57%而09则直接飞升之71%可是请问,修完之后怎么办?你的公路
修完之后有车开么?现今的西部状况有那么多车能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么?建完之后还能消费掉那么多钢筋水泥么。
空置的无用的高速公路是产能过剩,生产的无法继续消化的钢筋水泥更是产能过剩!那时的中国就将缺乏新的经济点,全面陷入产能过剩的时代。
因此,现在政府需要做的不是一味依靠钢筋水泥拉动GDP 去完成所谓的保8任务,而是要合理的市场分流引导企业正确转型找到新的生产热点经济热点去拉动经济藏富于民!这才是有收益有事业心的政府。
着重预见而不是为了安一时而不顾未来。
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元效率的机构,因此中国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利用当前经济大动荡的机会,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促进企业转型,藏富于民,来实现真正的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