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与环境质量.
土壤重金属元素与环境质量
19.0
2021/6/13
13
第六章 土壤重金属元素与环境质量
二、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一)土壤中重金属化合物的类型
污染重金属化合物的类型即矿物的类型。
对其生态效应有着明显的影响,当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类型不同时,由于这些 化合物本身性质差异和土壤交互作用的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 的。
2021/6/13
23
三、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度的主要反应
(三)离子沉淀溶解反应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溶液的 pH值
pH值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最普遍和广泛的因素,土壤pH值的升高 会直接增加溶液中〔OH-〕,从而导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下 降。
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平衡:M(OH)n=Mn++nOH-
(一)离子交换 (二)吸附反应 (三)核晶过程、沉淀作用和固溶体 (四)氧化还原作用 (五)有机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反应
2021/6/13
17
三、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度的主要反应
(一)离子交换 指重金属离子通过与土壤表面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而被土壤吸附。在
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当量的其他阳 离子。所以这种吸附叫做离子交换吸附。(非专性吸附) 1、阳离子交换吸附具有的特征: 阳离子吸附是一种可逆反应,而且迅速地达到可逆平衡,向任何一方 的反应都不可能进行到底。 离子的交换作用是以当量关系进行的。 离子交换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并且在酸碱条件下均可进行。
第三篇 土壤环境污染与净化
第五章 土壤元素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量 第六章 土壤重金属元素与环境质量 第七章 土壤有机污染物与环境质量 第八章 土壤放射性物质与环境(自学) 第九章 土壤退化过程与环境质量(自学) 第十章 污染土壤的修复
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31•【字号】•【施行日期】2022.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2年3月3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预防第三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四章保障和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当与土壤污染防治统筹部署,推动一体防治,实现源头预防。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研究、协调、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跨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由有关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六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2、监测氟化氢的植物有:杏树(Prunus armeniaca)、北美黄杉
(Pseudotsuga menziesii)、美国黄松(Pinus ponderosa)、唐菖蒲 (Gladiodus hortulanus)、小苍兰(Freesia hybrida)以及地衣等。
举例:在磷肥厂附近放置氟化物监测植物唐菖蒲,监测磷肥厂周围大 气的氟污染状况。如果几天以后,唐菖蒲出现了典型的氟化物危害症 状(叶片先端和边缘产生淡棕黄色片状伤斑),表明该厂周围已被氟
水渗出并起皱。这几种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继续发展,成为比较明显的失绿斑,呈灰 绿色,然后逐渐失水干枯,直至出现显著的坏死斑。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2、监测二氧化硫的植物有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百日草 (Zinnia eleguns)、欧洲蕨(Idium pter)、苹果树(Malus)、 颤 杨 ( Populus tremuloides ) 、 美 国 白 蜡 树 ( Fraxinus americana ) 、 欧 洲 白 桦 ( Betula pendula ) 、 紫 花 苜 蓿
最广的方法。
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
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
指示植物
性反应,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测植物
不仅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 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监测生物必然是指示生物,同时它还 要回答环境中污染物多少的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慨念: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的这些
发育,并且加速植物组织的老化。
2、 监测C2H4的植物通常有兰花(Cattleya spp.)、麝香石竹 (Dianthus caryaphyllus)、黄瓜(Cucumis sativus)、西红柿 (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万寿菊(Tagetes erecta)、皂荚
第六章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色谱法分析
第六章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色谱法分 析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
在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中, 有卤代(烷、烯)烃类(10种)、苯系物类(6 种) 、氯代苯类(4种) 、多氯联苯类(1种) 、 酚类(6种) 、硝基苯类(6种) 、苯胺类(4 种) 、多环芳烃类(7种) 、酞酸酯类(3种) 、 农药类(8种) 、丙烯睛类(1种) 、亚硝胺类 (2种)共12类58种有机污染物,环境有机污染 物的分析主要是对这些物质的分析。
3. 载气及流速的选择 首先,必须考虑检测器的适应性。 TCD常用H2、He和N2作载气;FID 和FPD(常用N2作载气,H2作燃气,空气 作助燃气; ECD常用N2作载气。 其次,应考虑载气流速的大小。 在实验条件下,作一条塔板高度H和载 气流速μ曲线,在曲线最低点,找到最佳流 速μ最佳,此时,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 高。
若质谱库中没有这种化合物,还必须 配合其他分析手段,如元素分析、红外光 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才能得出 最终的结论。 质谱法的特点是鉴别能力强、灵敏度 高、响应速度快,不足之处是,它仅适于 作单一的纯样品的定性分析。而实际样品, 尤其是环境样品是很复杂的混合物,质谱 法不能直接对它们进行分析。
中应用有限。
《土壤污染与防治》资料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壤污染危害的特点特点:①隐蔽性和滞后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重金属及一些有机物)④治理难和周期长2.土壤污染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土壤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土壤受到污染后,重金属以及可溶性污染物等容易在水力作用下,被淋洗进水体中,引起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另一些悬浮物及其他所吸持的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迁移,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②土壤污染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后,含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环境中,随风吹扬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扩大了污染面,导致大气污染生态问题。
第二章土壤污染1.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类型:①物理净化作用②物理化学净化作用③化学净化作用④生物净化作用2.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重点:土壤组成与污染物毒性,土壤酸碱性与污染物转化,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⑴土壤组成与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毒性和形态的一般关系:土壤中某污染物的水溶态或交换态有效浓度越大,其对生物的毒性较大,而专性吸附态、氧化物态或矿物固定态含量越高,则其毒性越小。
①黏粒矿物吸附与污染物毒性②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⑵土壤酸碱性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土壤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体系,存在着多种有机、无机的氧化、还原态物质。
一般土壤空气中的游离氧、高价金属离子为氧化剂,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其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和低价金属等为还原剂。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Eh)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易氧化和易还原的无机物质的含量、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及土壤pH等。
第三章无机物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1.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①形态多变②易积累③不能被降解而消除2.Tessier定义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提取方法①水溶态,以去离子水提②交换态,以1mol/LMgCl2溶液为提取剂(室温振荡1小时)③碳酸盐结合态,以1mol/L NaAc-HAc(pH5.0)缓冲液为浸提剂④锰铁氧化结合态,以0.04mol/LNH2OH·HCl为浸提剂⑤有机结合态,以0.02mol/LHON3+30%H2O2溶液为浸提剂⑥残留态,以HClO4-HF消化3.汞、镉、铬和砷在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毒性比较⑴汞土壤中的汞按其化学形态可以分为金属汞、无机化合态汞、有机化合态汞。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实验安全与规范1.1 实验安全教育介绍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讲解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实验衣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实验流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实验2.1 污水水质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践操作污水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三章:大气环境污染实验3.1 空气质量监测学习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实践操作大气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3.2 空气质量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探讨空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策略。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4.1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学习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固体废物的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4.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
第五章:噪声环境污染实验5.1 噪声级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级,并分析不同噪声源的特性。
实践操作噪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
5.2 噪声控制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探讨不同控制技术对噪声环境污染的减轻效果。
第六章:土壤环境污染实验6.1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
6.2 土壤污染物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7.1 环境监测方法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40
40
LOGO
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 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 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
LOGO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目的是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主要通过三个特征指数来评价:等标 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叫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LOGO
N ij
cij c0 j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j—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K ij Qij Q j
Kij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LOGO
一个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
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促进经济O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土壤学》复习重点
环境土壤学重点第一章:1.土壤的重要性;①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②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③是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2.土壤的概念;是位于地球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层次,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肥力(四大肥力指标:水、肥、气、热)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养分)和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的能力。
4.土壤净化力;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这三种岩石的特点);岩浆岩:地下深处的高温熔融岩,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地壳上先期存在的原始物质,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和石化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层理、波痕、化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成岩作用;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③重结晶作用第三章:1.岩石的风化作用(三种风化)(物理和化学风化的区别);物理风化是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产生的破坏作用,其结果岩石破碎变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
生物风化:指岩石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岩石破坏作用,表现为物理和化学两种形式。
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到小,化学性质不变;化学风化使岩石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矿物2.风化的因素(1、2、3)环境条件: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晶格构造、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与构造、节理状况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特征3.土壤形成因素:(1、2、3、4、5、6具体如何影响的);成土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气候:决定着成图过程中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物质的重新分配及水热条件的差异生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土壤修复的 综合效果。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的全球性挑战与合作
跨国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土壤环境有机污染问题,分享 研究成果和经验。
政策与法规
推动制定和完善有关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的国际法规和政策,规范 跨国土壤修复活动。
技术交流与转让
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温室效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02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的成因 与机制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吸附、解吸、溶解和挥发等过程进行迁移,并可能转化为 其他有毒物质。
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等,影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 与转化。
气候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参与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过程。
特点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具有隐蔽性、 长期性和难以修复性等特点,对 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农业活动
工业生产
城市垃圾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是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的
主要来源之一。
石油化工、制药、染料 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
生活垃圾、污水和固体 废弃物的非法堆放和处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
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 内富集,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
传递。
某些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和 农药,在生物体内富集后可能对
生物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导致有机污染物在 某些生物体内的威胁。
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
01
01
制定严格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明确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限量 指标。
02
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措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第六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主要特征,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危害,了解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影响土 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一、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二、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三、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四、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五、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水、气、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替代的三种环境要素。本章与第四、五章共同构成了以环 境要素为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本章正是基于土壤环境在人土壤环境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 位,主要介绍了重大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以及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土壤的主要特征 2.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为人类提供食物的生产 资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人类环境系统是由围绕人类的各种因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植被等构成的整体。 人类环境系统 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多阶层等级系统,按空间尺度大小,可大至全球环境、宇宙环境,小至一个城市环境、聚 落环境等;按组成要素,可划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土壤既是人类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又是人类环境系统的亚系统,土壤存在的位置特点及其变化,必然深 土壤 刻影响环境系统的结构和状态,从而影响整个人类环境系统。 由于土壤处于地球陆地表面,其上界面与大气圈、生物圈相接,下界面与岩石圈、水圈相连,而作为生物圈主 要组成部分的植物叉植根于土壤之中, 可见土壤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圄、 生物圈、 岩石圈和水圈的交结地带,成为人类环境系统中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中心环节,联结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的纽 带,是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最为频繁的地 带。 土壤具有肥力,是指土壤具有能够不断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是土 土壤具有肥力 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本质特征。在人类环境中,土壤具有这种生产植物产品的独特功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 必须的食物和生产赞料。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壤具有缓冲性,因而能抵抗、减缓土壤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作用,对大气降水和气温有调节和缓冲的作 土壤具有缓冲性 用,并有调节和平衡向大气环境中释放 CO2、CH4、N2O、SO2 等温室气体的能力。 土壤具有净化功能,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存在多种性质的化合物、无机及有机胶体和微生物,能与 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多种过程和作用,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 中的浓度、数量或活性、毒性降低。 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根据土壤的缓冲性和净化功能, 利用土壤特性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和污泥以及 固体废弃物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是土地处理系统中的主体部分。 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入、积累与土壤的自净作用是两个方向相反、同时存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 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不会发生土壤污染,但在输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打破 了这种动态平衡,使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占据优势,则可发生土壤污染,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环境质量下 降。 对土壤的利用不当可加速土壤的退化和破坏。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土壤退化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土壤破坏 土壤破坏主要指土壤资源的损失。在自然状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也能引起土壤退化和土 土壤破坏 壤破坏现象,但一般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表现很不明显,而且其中一些过程,如土壤侵蚀,常和自然土壤形成过 程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保持了一定的土壤厚度和完整的土壤剖面,土壤侵蚀难以发现。
环境监测复习题6-2
《环境监测》复习题第六章土壤与固体废弃物监测129.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 B )。
A、评价因子、评价标准B、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C、评价标准、评价模式D、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模式、测定结果130. 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 D )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10%~20%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符合要求为止。
A、99%B、100%C、90%D、95%131. 质控样测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C )范围之内,否则,结果无效。
A、99%的置信水平B、100%的置信水平C、95%的置信水平D、85%的置信水平132. 例行分析中,( A )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
A、每批B、每天C、两天D、一个星期133. 在一批试样中,( B )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A、应选择50%B、随机抽取10%~20%C、应随机抽取1%D、根据实验情况确定是否取134. 土壤环境样品检测正常的结果应该是( D )。
A、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B、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与保证值完全一样C、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D、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135. 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 C )等部分组成。
A、采样误差、制样误差B、采样误差、分析误差C、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和分析误差D、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分析误差、经验误差136. 样品采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B )A、采样准备、样品采样、样品制备B、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C、样区划分、边界确定、样品采集D、调查分析、野外定点、样品采集137. 剖面样品,每层样品采集数量一般( A )左右。
A、1kgB、5kgC、0.5kgD、2.5kg138. 农田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A、6种B、8种C、4种D、10种( A )139. 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所构成,其范围以( C )左右为宜。
环境卫生学――第六章 土壤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六章土壤卫生基本概念土壤卫生的基本任务:研究土壤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制订土壤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进行土壤各种物质或元素背景值研究和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制订保护土壤自净能力和清洁状态的措施以及有效地处理各种废弃物的措施等。
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亦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一、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1)生活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2)工业和交通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3)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
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化学污染物(主要是一些重金属和农药)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污染;生物性污染物(如病原体等)主要来自粪便、垃圾和污水;放射性污染物来自核试验、核电站和科研机构排出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土壤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3种:(1)气型污染,是由大气中污染物沉降至地面而污染土壤。
(2)水型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灌田而污染土壤。
(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是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壤的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自净土壤污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一)病原体的死灭病原微生物进入土壤后,受日光的照射,土壤中不适宜病原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噬菌体作用,以及植物根系分泌的杀菌素等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而死亡。
(二)有机物的净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便有机物逐步无机化或腐殖质化。
1.有机物的无机化含氮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氨或氨盐,称为氨化阶段。
在充足氧气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在硝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降解中的作用
此外,同类有机物分子结构不同,
对其降解性能影响也不同。
如:除草剂 2,4-D(2,4-二氯苯氧乙酸) 和 2,4,5-T ( 2,4,5- 三氯苯氧乙酸) 20 天内,2,4,5-T几乎未被降解,2,4-D已 降解至剩余 10%以下。
一般原则:
含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OH、
–COOH、–NH2 的芳香化合物比含易得到
第六章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与 环境质量
土壤有机污染物概述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环境 行为
第一节 土壤有机污染物概述
有机农药 石油 塑料制品 染料 表面活性剂 增塑剂 阻燃剂
一、农药
按主要防治 对象分类 杀虫剂 杀螨剂 杀菌剂 杀线虫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 剂 杀鼠剂 杀软体动物剂 按作用 方式分类 胃毒性农药 触杀性农药 内吸性农药 薰蒸性农药 特异性农药 (驱避、引诱、 拒食、生长调 节)
一、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吸附与迁移
• 挥发:以分子形式从土壤中逸入大气 Vsw/a= Cw/Ca(1/r+Ka) • 蒸气压、水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土壤 对农药的吸附作用
一、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吸附与迁移
• 移动性:土壤中有机物随水分运动的可 迁移程度。 (1) 淋溶 (2) 径流
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转化
六、其他重要有机污染物 废塑料制品:主要成分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等
• 塑料薄膜、快餐包装盒及包装塑料袋、 盒、绳等 • 永久性“白色污染”
第二节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 环境行为
吸附与迁移 转化 结合残留
一、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吸附与迁移
• 吸附:土壤矿物组分和有机质共同作用 过程:有机物的离子或基团从自由水 向土壤矿物的亚表面层扩散; 土壤矿物质吸附:离子或基团以表面反应 或进入双电层的扩散层的方式。
(300-350nm)处理温度33-36℃
处理过程:分别取10、50、100μg试样,
用有机溶剂溶解后点在玻片上,光照1、2、4、 8,24(48)h,重复一次,将二玻片用溶剂 淋洗入10ml容量瓶中,定容同时作空白(暗 处)。
结论:
不同农药的相对光解速率相差很大;
有机磷 > 氨基甲酸脂 > 三均氮类农药
> 有机氯 > 拟除虫菊类
规律: -CH3 > -CH2CH3、非芳香族有机磷 > 芳香族有机磷
有机物浓度与降解速率呈明显 的负相关; 不同农药的光解速率与其吸收 光谱有关。
但是,直接 的光解作用也十分有限 原因:
光线在土壤中会迅速衰减 土壤颗粒吸附农药分子后发生内部滤光 作用
光解的影响因素
实
例
除草剂2,4,5-T难以降解,可利用苯酸脂
而生长的细菌对其有共代谢作用。
间-硝基酚难以降解,但利用对硝基酚而生
长的黄杆菌可与其发生共代谢作用降解成硝
基醌。
(3) 生物化学反应
氮:生物固氮、氮化、硝化反硝化; 碳:矿化(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腐殖化(矿化过程中某些中间产物缩 合成新的有机物)
2,4-DB (2,4-二氯苯氧丁酸)→ (微生物)2,4- D (除草剂)
结合、复合或加成作用
使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农药结合形成复 杂的物质。 例:氨基酸、其他有机酸、甲基等加在底物 上,多数物质可去毒。
改变毒性谱 一类生物有毒物可影响另一类。 例:农药五氯苯醇 → (共代谢,脱 氯、氧化)三氯(四氯)化苯酸 (无杀菌能力,但可抑制水稻后 作物的生长)
非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 水解 光解
(一) 水解
• RX+ H2O → ROH +HX
吸附催化反应(成为某些农药的主要降解 途径)土壤系统中某些水解反应受黏土的 催化作用,可能比相应的水体中要快。
• 水解产物毒性降低 • 影响因素:污染物化学结构、土壤pH、 温度、离子强度等
(二) 光解
• 吸附于土壤表面的污染物分子在光作用
电子的取代基如:- NO、-X、-SO3H的芳
香化合物易氧化代谢。
取代顺序:
脂肪酸> 有机磷酸盐> 短链苯氧 基脂肪酸> 长链苯氧基脂肪酸>
单基取代苯氧基脂肪酸> 三基取 代苯氧基脂肪酸> 硝基苯> 氯代 烃。
1. 微生物在农药转化中的作用
(1)矿化作用
许多农药是天然化合物的类似物质,某
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它们的酶系,它们可作
三、多氯联苯(PCBs)
• 不同含氯量的同系物的混合物,209个同类物 • 一般PCBs工业产品均为混合物,不易分解,物理化学 性质高度稳定,耐酸、耐碱、耐腐蚀和抗氧化,对金 属物腐蚀、耐热和绝缘性能好。除一氯、二氯代物, 均为不可燃物质。 • PCBs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可作为变压器和 电容器的冷却剂、绝缘材料、耐腐蚀的涂料等;在热 传导系统和水利系统中作介质;在配制润滑油、农药、 油漆、油墨、复
• 写纸、粘胶剂等中作添加剂;在塑料中作增塑剂。
三、多氯联苯(PCBs)
& 土壤半衰期2-6年; & 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危害被大量证实,如 米糠油事件; & 估计全球累积消费量100-200万吨;
四、二噁英和呋喃(Dioxins and Furans )
主要排放来源: • 废物焚化炉,包括都市生活废物、危险性或医药废物 或下水污物的共同焚化炉 • 燃烧危险废物的水泥窑
• 土壤质地:团粒、微团结构影响光的穿透能力 和农药分子土壤中的扩散性 • 土壤水分:增强农药的移动力性,有利光解 • 共存物质:猝灭和敏化作用 • 土层厚度:土表1mm处易光解
• 矿物组分:黏粒矿物有利于光解
光解类型
光氧化:
还原脱氯
水解:带酯键或醚键的农药
光异构化: P=S → P-S
• 非故意产物(非故意产物(副产物),主要在燃烧过程和 含氯工业中产生,如:金属冶炼,城市、医疗和危险废物 的焚烧,苯氧酸除草剂、PCBs和氯酚生产中的副产物 • 土壤半衰期:10-12年 • 一种致癌、致畸、损害生殖和免疫系统
五、石油类污染物
• 来源:石油开采、运输、加工、储存、 使用、废弃物处置 • 影响土壤通透性
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
使分子变为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农药对光的敏感程度是决定其在土壤 中的残留期长短的重要因素。 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陈宗懋研究员 “土壤中农药的光化学降解” (1982年在美研究成果)
研究对象: 5 类 35 种农药 研究方法: 在光化学反应器中进行
(三) 生 物 降 解
• 通过生物的作用效有机污染物分解为小 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 微生物、高等植物和动物
农药在土壤中持留时间的长短,是一 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半衰期既决定于 农药本身的特点,也与周围的环境因子和 生物因子有关,特别是微生物的参与。 例如,氯代烃农药的半衰期约2-5年, 但在淹水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存在可加 快农药的分解。
六、其他重要有机污染物 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烷基苯磺酸 盐
•
•
以污灌和污泥方式进入土壤
加重水土流失,加重水环境污染程度和 土壤贫瘠
六、其他重要有机污染物
染料类:含芳香胺类化合物(联苯胺, 萘胺等) • 工业废水排放、污灌、污泥和堆肥
• 较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导致土壤黏粒 稳定性增强,加重水土流失。使农 药和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大
特点:
与农药品种有关
结合位点主要为土壤腐殖质
微生物对其有降解作用
降低农药有效毒性
第三节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生态 效应与环境质量
一、有机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 微生物数量:影响有选择性。农药对土壤
按来源 分类
按化合物 类型分类 有机氮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拟除虫菊酯 氨基甲酸酯 有机硫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酰胺类化合物 杂环类化合物 苯氧羧酸类 酚类化合物 脲类化合物 醚类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三氮苯类 二氮苯类 苯甲酸类 脒类化合物 香豆素类化合物 其他
矿物源 农药
无机 化合物
农药
化学合 成农药
硫:植物吸收 SO42- 等 脱卤、脱烃、酰胺及脂的水解、 氧化还原、环裂解、缩合等生物 化学反应。
2.微生物转化农药的方式
去毒作用
矿化或不能完全矿化只部分降解,甚至 经共代谢作用除去个别基团也可以变有毒 为无毒。
活化作用
经微生物作用变无毒为有毒,Fra bibliotek使毒性 加剧无毒—(降解)中间产物有毒并持续。 例:
马拉硫磷 绿色木霉,假单胞菌 代谢产物为羧酸衍生物
(2) 共代谢作用
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常常不能直接被甲 微生物降解,但有另一可供碳源和能源的 辅助基质同时存在,即乙微生物可使其发 生部分降解,而经过乙微生物作用的产物
又可被甲微生物继续降解。这就是共代谢
作用,这种生物降解过程要复杂得多。
为微生物的营养源而被分解成无机物。
生物降解都是由酶的催化完成的, 而酶与污染物质的结合是污染物能被酶 催化降解的第一个关键步骤。这种结合
常是以污染物的某个基团的作用或空间
结构形态为前提的。
如果污染物的空间构象正好与酶活性中 心的空间形态吻合,二者在空间上就具 有了亲和力。二者结合后生成一种复合 中间产物,这种产物的存在过程就是酶 对污染物进行激活的过程。
氯丹(Chlordane )
产生于1945年,是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各类农作 物,包括蔬菜、小谷、玉米、马铃薯、以及水果和油、 糖、麻类作物;同时,氯丹广泛用于白蚁防治,用来 保护森林、木结构建筑、堤坝和地下电缆。
• 土壤半衰期~1-4年;
• 影响神经系统,损害免疫系统;
• 目前全球累积消费量大约7万吨; • 115个报告国家中,57国禁止,17国限制生产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