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
2020 年上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题干+答案】
2020 年上教师资格证押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51.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它的教育思想却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长期性52.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古代教育()。
A.脱离生产劳动B.具有等级性C.重视生产劳动D.形式简单53.下列关于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B.《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C.《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D.《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54.某教育家提出“人是被整个社会教育着的”,教育的根本力量在集体。
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和依靠。
该教育家可能是()。
A.巴班斯基B.凯洛夫2C.赞可夫D.马卡连柯55.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56.学校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决定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57.为了使甜甜得到良好的发展,甜甜妈妈将他转学到一所学风好的学校。
这说明甜甜妈妈重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学校教育B.环境C.遗传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8.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359.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宗教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60.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法B.历史法C.调查法D.观察法61.关于课程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师资格:中学科二 真题解析
教资中学科二:真题解析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
A.国家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教资科目二试题及答案高中
教资科目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认知冲突是:A. 概念性冲突B. 逻辑性冲突C. 事实性冲突D. 情感性冲突2. 根据布鲁纳的“螺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该:A. 按年级递增难度B. 按学科分类C. 按学生兴趣安排D. 循环重复,逐步深化3.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 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选拔优秀学生D. 反馈教学效果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以下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教学评价6.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问技巧,主要是为了:A. 检查学生是否在听讲B. 激发学生的思考C. 维持课堂纪律D. 展示教师的知识7. 以下哪个选项是有效课堂管理的特点:A. 严格的惩罚制度B. 教师的权威至上C. 学生积极参与D. 课堂纪律松散8.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A. 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B.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望C. 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D.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9.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反思的常见形式:A. 教学日记B. 教学案例分析C. 教学计划D. 教学录像回放10.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的主要作用是:A. 传授知识B. 发展思维C. 促进社会化D. 培养创造力答案:1-5:A D C D C6-10:B C A C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进行教学设计。
答: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进行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识别学生的认知风格,如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等。
然后,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不同风格学生的需求。
例如,对于场独立型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对于场依存型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0 年上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题干+答案】
2020 年上教师资格证押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51.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它的教育思想却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长期性52.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古代教育()。
A.脱离生产劳动B.具有等级性C.重视生产劳动D.形式简单53.下列关于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B.《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C.《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D.《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54.某教育家提出“人是被整个社会教育着的”,教育的根本力量在集体。
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和依靠。
该教育家可能是()。
A.巴班斯基B.凯洛夫2C.赞可夫D.马卡连柯55.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56.学校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决定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57.为了使甜甜得到良好的发展,甜甜妈妈将他转学到一所学风好的学校。
这说明甜甜妈妈重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学校教育B.环境C.遗传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8.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359.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宗教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60.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法B.历史法C.调查法D.观察法61.关于课程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2教师资格笔试模拟试题——中学科目二
2022教师资格笔试模拟试题——中学科目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教师资格笔试模拟试题——中学科目二中学教资科目二考试题型比较稳定,单选题21道,每道题2分,共42分,辨析题4道,每道题8分,共32分,简答题4道,每道题10分,共40分,材料分析题2道,18分,共36分,共计150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0道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为大家整理了科目二30道简答题干货1. 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2.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5.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6.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7. 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
(1)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8.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9. 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2024教资中学科目二试卷
选择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哪种能力发展?A. 独立思考能力B. 团队合作能力(正确答案)C. 个人竞争能力D. 自我管理能力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A. 学生的认知特点B. 教材的重点难点C. 教室的装饰布置(正确答案)D. 教学方法的选择关于教育评价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诊断功能B. 导向功能C. 激励功能D. 唯一决定学生未来功能(正确答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采取轮流担任班干部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 减轻教师负担B.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正确答案)C. 提高学生的成绩D. 增加班级活动数量下列哪项是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教学理念?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教材为中心C. 以学生为中心(正确答案)D. 以考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平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A. 只注重预设,忽略生成B. 只注重生成,忽略预设C. 预设与生成并重,灵活调整(正确答案)D. 无需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A. 参加教育培训B. 阅读专业书籍C. 盲目模仿他人教学风格(正确答案)D. 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强制学生学习B. 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C.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正确答案)D. 不断增加作业量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教师应绝对权威,学生必须服从B. 师生应保持距离,避免亲密接触C. 师生应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正确答案)D. 学生应完全依赖教师,无需自主思考。
50道教师资格考试易错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50道教师资格考易错题1.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方法D、教育途径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2.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答案:D解析:现在正在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1981年,在北师大附小进行的实验。
1989年原国家教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实验。
之后,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很多地区。
现代学制类型包括单轨、双轨以及分支型。
单轨制的代表国家是美国。
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双轨制的代表国家有英国、法国以及前西德。
双轨制是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而后的职业学校。
分支制的代表国家是前苏联。
前苏联的学制前段(小学、初中)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单轨和双轨之间的学制类型。
3.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A。
解析:1902年壬寅学制——又叫《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又叫《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为蓝本,学习年限长,总共二十五六年。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参考答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参考答案一、单选选择题1. [答案] A。
《学记》2. [答案] C。
教育3. [答案] A。
生产力4. [答案] D。
分支型学制5. [答案] B。
个人本位6. [答案] D。
从小学到高中7. [答案] B。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8. [答案] A。
特朗普制9. [答案] B。
形成性评价10. [答案] C。
品德评价法11. [答案] D。
疏导原则12. [答案] B。
注意分散13. [答案] B。
行为主义学习观,14. [答案] C。
附属内驱力15. [答案] D。
形式运算16. [答案] B。
心理自我17. [答案] A。
理性情绪疗法18. [答案] D。
完成作业后玩游戏19. [答案] C。
寻求认可20. [答案] C。
消极21. [答案] A。
教学操作二.辦析题22.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此观点错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猴子不是人,所以不是教育。
2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此观点错误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事实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
而思想品德课只是其中一种, 德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两外老师的任务:教书育人,除了育人还要教书.24.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此观点错误顺向迁移:是按方向来分类正迁移:是按迁移的结果和性质划分的所以不是一一个维度,错误25.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此观点正确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使人们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心理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所以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2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交流、融合文化的作用2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一)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二)个别教育工作.(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28.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题库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题库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有目的地培养人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许慎D. 朱熹答案:B。
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 学校教育产生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
4. 下列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
A. 提高人口素质B. 传承文化C. 促进经济发展D. 学校照管儿童答案:D。
解析: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学校照管儿童属于这种非预期性的功能。
5.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洛克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 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卢梭答案:A。
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思想。
7.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循序渐进B. 因材施教C. 教学相长D. 防微杜渐答案:A。
解析: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8.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
9.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格塞尔B. 杜威C. 华生D. 霍尔答案:C。
教资中学科目二考试真题
选择题:在中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正确答案)C. 演示法D. 练习法下列哪项不是中学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正确答案)D. 发展性原则在中学课程设计中,以下哪个环节是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性的关键?A. 课程目标的设定B. 课程内容的组织(正确答案)C. 课程实施的策略D. 课程评价的方法关于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 学习动机更加复杂多样C. 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更多休息(正确答案,实际上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长)D. 自我意识增强,对学习有更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在中学班级管理中,以下哪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A. 严格管控学生的一切行为B. 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自主执行(正确答案)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要求D. 过度依赖惩罚措施来维持纪律下列哪项不是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A. 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B. 进行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正确答案,实际是途径之一,但此处作为干扰项)C.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实际上也是途径之一,但相较于B项更具体,且B项表述为否定形式更易于识别为“不是”的途径,此处为题目设计需要)D. 纯粹依赖教学经验积累,不进行系统学习(正确答案,实际不是主要途径)在中学德育工作中,以下哪种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A. 单纯的道德知识灌输B. 道德讨论和角色扮演(正确答案)C. 强制性的道德规范执行D. 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 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非预防(正确答案)C.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关注D. 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中学教学设计中,以下哪个环节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A. 教学目标的设定B. 教学策略的选择(正确答案)C. 教学资源的准备D. 教学评价的反馈。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易错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B
【解析】直观性原则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原本难懂的理论知识。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
意思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的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强调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正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故选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A.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生产力 【答案】C
【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2019年下半年资格证模考(第二季)中学科目二【题干+答案】(1)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第二季)第二篇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51.《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
”西周以后,孝悌之道更是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孝悌观念更是成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说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继承性D.一致性52.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支持()。
A.生物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53.关于斯巴达和雅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军人和武士B.斯巴达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奴隶主后代C.斯巴达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体操D.雅典比斯巴达更注重教育的和谐发展54.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
该理论适应了弘扬理性、尊重知识的时代潮流,表达了重视普及教育、普及知识的民主精神。
该理论最可能来自下列哪部作品?()A.《教育漫话》B.《理想国》C.《爱弥儿》D.《大教学论》55.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提出,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现有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现有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潜力,尽快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以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发展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
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56.孩子到了一岁半左右,就开始学会说“我害怕,我高兴”等词语。
可见孩子很小的时候,情绪体验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而社会情感、道德感等方面还停留在初级发展水平,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不平衡性57.一个天赋和智力素质比较好的儿童在将来未必会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素质比较好的儿童在将来也未必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这说明()。
A.环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性C.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D.遗传因素一旦确定就不可改变58.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况认为,教育不应从人的本性而应从“礼”这种社会需要出发,并据此来改变人的本性。
教资中学科二考试题
教资中学科二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教育学中,关于学生主体性的正确理解是()。
A.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B.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C.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D. 学生是教育的旁观者2.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3.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下哪项不属于智能的范畴()。
A. 语言智能B. 逻辑数学智能C. 音乐智能D. 情绪智能4.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A. 权威型B. 放任型C. 民主型D. 专制型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A. 应试能力B. 创新能力C. 记忆能力D. 模仿能力...(此处省略中间的题目)49.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
A. 选拔和淘汰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为教师提供奖金D. 为学校排名50.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 多媒体教学B. 网络教学C. 远程教育D. 所有以上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5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B. 能力C. 情感D. 价值观52.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A. 讲解清晰B. 鼓励学生提问C. 维持课堂纪律D.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5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A. 个人兴趣B. 家庭环境C. 教师态度D. 同伴影响54.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
A. 机会均等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资源分配公平55.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
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此处省略中间的题目)58.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
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教育创新C. 满足社会需求D. 增加教育投入59.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
A. 参加培训B. 自我反思C. 同伴互助D. 教育科研60. 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有()。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汇总
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二、辨析题答题模板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它有一个答题套路:第一步:先判断题目观点对错;第二步:联想题目涉及到哪个所学考点;第三步:结合题目,把相关知识点写上,并做简要分析.辨析题不仅要考察你的踏实度(是否认真学过大部分知识并且吃透),还要检测你的灵活度(融会贯通会分析).学会方法,万题不难!辨析题1: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涉及考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以分为有目的的活动和无目的的活动,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无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就不是教育.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辨析题2: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涉及考点: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教育可能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但不能直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三、必背23道辨析题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1)说法错误(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如果只参考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是错误观点.指定教育目的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而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指定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3)综上,说法错误,教育目的的制定需要同时参考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2、课程就是学科.(1)说法错误.(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3)因此题干说法错误.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3)综上,说法错误.德育过程可以根据情况有多种开端.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1)说法错误.(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习骑自行车、学习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身不忘,这才是学习的特征.(3)综上,说法错误.5、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3)综上,说法错误.6、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会持久保存.(1)说法错误(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只有经过加工处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才能保持持久.(3)综上,题干说法错误,只有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才能保持持久.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题目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德育过程并不一定以知为开端.8、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1)说法错误(2)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复述,而非想象.(3)故表述错误.9、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1)说法错误(2)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3)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10、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有好坏之分的.(1)说法错误(2)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之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叫气质.气质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是也都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其好坏.(3)故表述错误.1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1)题目说法错误(2)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特点.但是教育的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3)综上所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到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制约,题目说法错误.1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1)题目说法错误(2)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能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教给学生的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智力.(3)可见智力的高低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题目说法错误.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1)题目说法错误(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3)故题目说法错误.1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1)题目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自发形成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主体上来说,德育过程是双边的,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的;2、从影响上来说,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品德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3、从结果上说,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形成过程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因此,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2)故该说法错误.15、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1)题目说法错误(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当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时,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果学生接受学习是死记硬背式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机械的接受学习.(3)综上所述,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题目说法错误.1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1)题目说法错误(2)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认为道德发展水平的顺序是固定的,不可逾越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大多数10岁以下儿童的道德推理处于前习俗水平,10岁以后开始进入习俗水平;但仍有少数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推理阶段;青少年和成人大多都处于习俗水平;但是只有少数人会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3)因此,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虽然顺序固定,但发展速度及水平因人而异,题目说法错误.17、惩罚就是负强化(1)题目说法错误(2)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3)故题目说法错误.1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1)题目说法错误(2)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档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因此,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3)故题目说法错误.19、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题目说法错误(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故题目说法错误.20、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1)题目说法错误(2)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人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因素时,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3)因此,习得性无力感与个体的失败归因有关.故题干说法正确.21、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就是由学习导致的.(1)题目说法错误(2)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是一种感觉上的暗适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题干的描述不属于学习现象.(3)故题干说法错误.2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1)题目说法错误(2)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3)故题目说法错误.23、治理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1)说法错误(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会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只有在学习动机强且学习行为良好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会好.(3)综上,智力高学习成绩不一定高.(3)故题目说法错误.辨析题历年真题(40):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说法错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确定教育目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等,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韩包括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说法错误.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晓之以理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故说法错误.3、信息进入人工记忆就会持久保存.说法错误.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不能持久保存,工作记忆是指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中起作用的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时间很短,一般是30秒,如信息得不到重复,将会被迅速忘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持久保存的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说法错误.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但研究也显示,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除了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的指导等.5、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说法错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把全面发展看成是平均发展这种认识是非常机械的,实质上,全面发展甚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质量、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使人的身与心、灵与肉、情与理、才与德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健康发展.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法正确.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因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认识过程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整的知识.7、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说法错误.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学教学性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其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动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8、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说法错误.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前后两次学习材料包括所学知识和技能之间有无共同性,是影响学习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两种学习材料之间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产生的是消极的影响,就会产生负迁移.在学习中,辨别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这样,既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也能克服由于学习材料的相似而可能带来的负迁移.9、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说法正确.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就遗传基因来说,它决定了个体在生理上、结构上的,甚至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都必定可以得到实现.人的生活经验证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也会因人的生活条件的不同,或推迟或提前.这些都说明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10、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错误.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传授系统的学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的任务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11、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说法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形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首先,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等,不能称为学习.其次,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因此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只有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结果.12、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说法错误.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焦虑程度过低则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神经病,过度紧张、失眠导致产生恐惧等不良反应,从而给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1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说法错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然是其根本的特性,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14、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说法错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一定都与能力发展水平成正比,有的人知识越多,但能力越差越多,知识越少,能力却越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而且与掌握知识的质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是同步发展的.15、接受学习一定有意义学习.说法错误.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而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接受学习即有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也可能是机械学习.16、根据课外补课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2021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练习题
2021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练习题在学习中学教师资格科目二的内容后,不仅要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做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做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单选部分的习题,一起来练习吧!单选练习题:1.以下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家及其理论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赞可夫——教育与发展B.凯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D.加涅——信息加工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心理学人物与观点的对应。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得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39)则是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B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A,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故A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C,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故C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D,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他提出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一、辨析题答题模板+6个示例评分标准辨析题8分的分值,在答案中的分布如下:1.判断正误——2分(若判断有误,则接下来的解释全不得分哦!)2.说明理由——5分此环节一般来说,无法得到全分,各种得分情况如下:①字迹工整,解释清晰有条理——4分②字迹潦草,解释不准确——2~3分③解释偏少,只有一句话——1分④无解释——0分3.总结观点——1分答题模板第一步:表明观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
第二步:分析观点。
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
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一)若观点错误:1.概括指明错在哪里。
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
”“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3. 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结合基础理论详细分析理论,几种作答方式可选:①阐述正确的理论应该是什么;②错误理论详解。
例如:在一道否认纪律约束的题目里,就要详细阐述纪律约束的概念、作用、重要意义、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正面引导相互结配合,共同发挥作用;4. 提出策略。
结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因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做到……“教师应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二)若观点正确:与 A 部分结构相同,稍作变动即可,具体模板如下:1.概括对在哪里;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4.提出策略。
辨析题答题示例:示例1:【辨析】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答:此观点错误(判断正误)。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学生成绩评价。
中学教师资格科二知识点
选择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经常进行的测验属于:A. 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B. 诊断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标准化测验下列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A. 自主学习B. 合作学习C. 探究学习D. 死记硬背(正确答案)关于教学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B. 教学设计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C. 教学设计只关注教学过程的规划,不考虑评价结果(正确答案)D. 教学设计旨在优化教学效果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的专业素养?A. 专业知识B. 教育理念C. 教学能力D. 个人爱好(正确答案)在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确答案)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列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考试成绩(正确答案)关于德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程B.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正确答案)C. 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过程D. 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下列哪项不是有效教学策略的特征?A. 明确的教学目标B.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答案)D. 注重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常采用的方法不包括:A. 设置悬念B. 创设问题情境C. 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正确答案)D. 开展实践活动。
2023下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试题
2023下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试题在中学教育阶段,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A. 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B. 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C. 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赢取心态D. 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答案:C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这一理念?A. 统一教学进度,确保所有学生同步完成学习任务B. 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支持C. 强调记忆和背诵,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D. 加大作业量,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学生成绩答案:B关于中学课程评价,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评价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B. 评价应多元化,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C. 评价应由教师单方面进行,无需学生参与D. 评价应主要依赖期末考试,平时表现不重要答案:B在中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A.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B.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C. 过分强调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提升学校知名度D.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答案:C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A. 完全按照教材顺序和内容进行教学,不做任何调整B.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适当增减内容C. 忽视教材,只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D. 只关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忽视其他内容答案:B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奖励和惩罚B. 学习动力是内在的,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追求等密切相关C. 学习动力是固定的,不会随时间和情境发生变化D. 学习动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无关答案:B在中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A. 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B.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C. 过分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D.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答案:C关于中学教育的评价改革,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B. 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变化C. 评价应只由学校进行,无需家长和社会的参与D. 评价应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中学科目二】50道易错题中学科目二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C【解析】题目中考查的是配置性评价的含义。
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A.意向的发展?B.情感的发展?C.意志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答案】A【解析】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思维属于认知。
所以本题选A。
3.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教科书【答案】B【解析】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课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答案】B【解析】(一)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共有四个: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而这四个因素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学校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
故选择B。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三)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四)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内涵基本一致。
5.下列不属于替代性评价方法的是()A.量表评价法?B.表现性评价?C.概念图?D.档案袋评价法【答案】A【解析】替代性评价最初是针对传统纸笔标准化测验评价方式的不足而提出的。
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
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法、概念图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替代性评价方法。
6.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A.《论语》B.《大教学论》C.《学记》D.《普通教育学》【答案】A【解析】考察对教育史的知识掌握情况。
B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端的标志。
C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着作。
D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7.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生产力【答案】C【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也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8.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原本难懂的理论知识。
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意思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的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
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
”强调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正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故选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重点,讲最关键的部分,促进学生的理解,体现了()原则。
A.循序渐进?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重点,讲关键,遵循学科内部逻辑,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10.“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答案】C【解析】德国着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编纂发表.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他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11.“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德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A.连贯性?B.疏导性?C.一致性?D.导向性【答案】D【解析】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贯彻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2.我国的职业教师是从()开始出现的。
A.夏?B.秦?C.商?D.汉【答案】C【解析】我国的职业教师是从商朝开始出现的。
13.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A.所接受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答案】C【解析】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本题选C。
14.下面对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B.全面了解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C.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好每个学生?D.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答案】D【解析】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
15.“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个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A【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的内容有:“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本题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1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道德认识?B.陶冶道德情感?C.培养道德行为?D.组织活动和交往【答案】D【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活动和交往。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
(3)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受教育者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17.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A.遗传?B.环境?C.个体的能动性?D.教育【答案】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可能性,要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还有赖于后天生活中的环境影响。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
主观能动性起的是决定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学校教育(教育)起的是主导作用。
由题干中可知,题中强调的是起现实作用的环境,它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资源。
所以选B18.下列不属于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A.加强综合性?B.突出科学性?C.加强实践性?D.加强弹性【答案】B【解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
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
B项突出科学性不属于,本题选B。
19.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起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B.自我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对儿童成长和发展起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自我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答案】B【解析】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有三种方式:阅读,即教师自己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着;合作,即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专家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