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专练:失根的兰花(详解版)全国通用
通用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野百合也有春天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
寂寞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窒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犟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
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
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
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
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
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
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
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
在人们抬头仰视她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她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1.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2.野百合为什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3.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
4.文中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5.从这株野百合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6.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合适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A.有权势的人B.有钱财的人C.普通人 D.弱势群体二、庄重的乞讨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
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兰花主题专练

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兰花”主题专练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失根的兰花陈之藩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失根的兰花阅读理解2015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2015年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书写与卷面(5分)1.书写。
(3分)2.卷面。
(2分)二、积累与运用(34分)3.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娴(xián)熟玲珑剔(tì)透休憩险象迭生B.呵(ké)责苦心孤诣(y ì)摒息博闻强识C.告罄(qìng)迥(jiǒng)乎不同遵劲巧妙绝伦D.拂(fó)晓戛(jiá)然而止恻隐相得益章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5月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庆典活动,展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6.默写。
(12分)⑪结庐在人境,。
(《饮酒》)⑫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⑬,朝露待日晞。
(《长歌行》)⑭,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⑮,村南村北响缲车。
(《浣溪沙》)⑯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失根的兰花课时作业

啜泣( )相形见绌( )群山万壑( )诗意盎然( )
2、“失根的兰花”中根指什么?“兰花”是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
3、仿造比喻句。
例句:①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
② 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句。
2、理解文章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聚力。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篷,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主旨:故土情怀,乡情难舍。
拓展作业
中国人的乡愁情结”
1、整理型:搜集古今相关乡愁的诗词歌赋。推荐背诵《乡愁》——余光中。
2、感悟型:先搜集品读,然后以读后感、小论文等形式表达感悟。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1.掌握基础知识,理清脉 络,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 写作手法,并能仿写。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 情,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感。
陈之藩,1925年生,河北人。 国立北洋大学机电系学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 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余篇; 散文有《旅美小简》、 《在春风里》、《剑桥倒影》、 《一星如月》、《时空之海》。
{
{
jiè(慰藉)
你 会 读 吗 ?
议一议,题目含义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少年离家时与到美国后的感受有 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一个字)
“根” 未出过门是“有根”,离开国门即 成了“失根的兰花”。
郑思肖画兰的故事
郑思肖是 (1241~1318) 宋末诗人、画家。宋亡后, 隐居苏州。他擅长作墨兰, 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有人 当面指出缺陷:“怎么所有 兰花都不画根?”郑思肖顿 时脸像霜冻,沉沉地回道: “国土已失,何处有兰花长 根的所在?” 来人深为他 的高尚民族气节所感动,放 声大哭:“国土沧丧,山河 破碎,兰花无根,人也无立 脚之地了。”
写作背景 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 于异域他乡。本文写于20世纪三四十代, 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作者当时在美国留学, “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的 他对当时的中国和自己的处境有感而作。
读一读,整体感知
1.边读边划:字词、句子、段落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一幢 zhuàng 群山万壑 hè 花圃 pǔ 诗意盎然 àng 栅栏 zhà jiáo(嚼菜根) 坍塌 tān 嚼 jué (咀嚼) 晨曦 xī 拙重 zhuō jí (狼藉) 枯萎 wěi 藉
失根的兰花

(人生如梦、如烟、如戏、如棋、如昙花一现……)
人生如茶,在沸水中历练。 人生如诗,有了微笑的歌声变吟 出了无穷的韵味。 人生如画,有了丰富的色彩变铺 出了美好的人生。 人生如书,有了传奇的故事便生 出了更多的经历。
身在异国他乡,思乡是 永恒的话题。你能说出几句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词名句吗?
月是故乡明……
一、从费城某大学赏花开始,以花 为主轴,拉开童年往事回忆的序幕 (1)写这篇文章的序幕 (2)逐渐导入主题,介绍这 里的花 牡丹 (3)从看花想起祖国而落泪
丁香
二、情怀中吐露浪子的心声
(1)回忆少年到处可以为 家(运用反衬接续)。 (2)抒写到美国后,到处 均不可以为家。 (3)描写一段生在美国的 中国人的故事。 (4)抒写童年的美好记忆 (5)抒写祖国之美。
速读课文: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 写出了作者的“失根” 状态?
想一想:
1、为何“不爱看与家乡不 同的东西”?
2、为何“不敢看与故乡相 同的东西”?
A、在 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家乡不 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这是因为作者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与异国的 东西没有感情,因思念故乡及故乡相同的东西, 所以“不爱看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看了与故乡 相同的东西,会引起思念故乡的感伤,所以“不 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中 国 文 化
{
物质文化:竹篱茅舍、拙重的老牛、 祖宗的静肃墓庐
精神文化:牛郎织女的故事、可感可泣 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
•文章第九段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句,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运用排比句刻画 故国的景物,抒发了 自己去国怀乡的感情。
为什么郑思肖画的兰 花是根不着地的?
他这样做是寄寓了亡国 之痛,因为他认为国就是 土,没有国的人就像根不 着地的花草一样,不用等 风雨摧残,早就枯萎了。
课文习题《失根的兰花》

一、看课文做习题《失根的兰花》
1、从文章内容上来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
题目应如何理解?
2、点名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3、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4、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飘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务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5、人在异国,对祖国的思念会一场深切。
试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句:
说明:
6、“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版画指什么?为什么会”不朽“?
7、我能仿写: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
8、写出两句表达“思乡情怀”的古诗。
二、请阅读《伟大的悲剧》6----10段做以下练习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1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1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
试分别找出来:
1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课文后有摘录)。
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16、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17、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18、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邹扶澜19岁那平,我高考落榜了,而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
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
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
她那年已近50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
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借了一架“大金鹿”车子。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黢黢的,我们就出发了。
天刚破晓,海鲜批发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胳膊底下()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
我也()了过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
“行,你要多少?”商主()着烟,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了一眼,很痛快地说。
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刚要走,那人厉声喝住了我。
“什么意思?讲好了价想走,没门儿!”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
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怕什么?就反身一挡。
我这一挡激怒了对方,他一个拳头朝我脸上抡过来。
鲜血从我的鼻子中流了出来。
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说:“不就一包蛤蜊吗?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有你这样的吗?”“妈,不要买!”我捂着鼻子,上前想阻止母亲,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朝我虎视眈眈地瞪着,母亲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
“最少500斤!”那人看也不看母亲,冷冷地抛下一句话。
明显是欺诈,我肺都气炸了,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哪有这种道理?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我就要这一包!”“不行!”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矩。
”往家走的时候,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车两边各一包,打横又一包。
起初,我还勉强骑得动,可是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含义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含义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第二讲含义题课后作业一、《母亲的菊花》(着重练习第6题)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尖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A)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邹扶澜19岁那平,我高考落榜了,而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
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
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
她那年已近50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
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借了一架“大金鹿”车子。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黢黢的,我们就出发了。
天刚破晓,海鲜批发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胳膊底下()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
我也()了过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
“行,你要多少?”商主()着烟,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了一眼,很痛快地说。
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刚要走,那人厉声喝住了我。
“什么意思?讲好了价想走,没门儿!”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
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怕什么?就反身一挡。
我这一挡激怒了对方,他一个拳头朝我脸上抡过来。
鲜血从我的鼻子中流了出来。
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说:“不就一包蛤蜊吗?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有你这样的吗?”“妈,不要买!”我捂着鼻子,上前想阻止母亲,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朝我虎视眈眈地瞪着,母亲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
“最少500斤!”那人看也不看母亲,冷冷地抛下一句话。
明显是欺诈,我肺都气炸了,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哪有这种道理?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我就要这一包!”“不行!”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矩。
”往家走的时候,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车两边各一包,打横又一包。
起初,我还勉强骑得动,可是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二)(含答案)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现代文阅读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就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他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妙趣横生:___________闻名于世:2.文中“宝贵财富”是指__________3.你认为郑板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全文,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 __4.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请根据你的积累,默写一篇他的诗作。
______ __感谢自卑①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现在,我仍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②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
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在乡下,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我玩得野性而自由。
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
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时间能搭载上火箭,载着我飞离这个地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含答案)小升初分类特训:现代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熟能生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
一次,他练习射箭时,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稀奇射箭能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枚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儿也不沾在铜钱上。
”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
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1.在第2自然段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画“”的部分找出描写卖油翁动作的词,用“○”圈出来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用“”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
失落了的山村①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②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
③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稳重稳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④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
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⑤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亲自独自悄悄)去找你。
他说:“看我是否忘记过去……”⑥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
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
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了老爷爷的眼帘。
⑦怎不见50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到你!⑧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
小升初(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抓分精品训练及解析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抓分精品训练及解析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田野上的白发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专练:失根的兰花(详解版)

小升初阅读专练失根的兰花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失根的兰花》精品习题第二课时

《失根的兰花》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一幢.()闪烁.()褪.()色坍.()塌点缀.()晨xī()群山万hè()来今雨xuān()xié()趣园二、综合题填空1.《失根的兰花》作者是(),作者以“根”喻(),以“兰花”喻(),以“失根的兰花”比喻()。
2.古人说,人生如萍;作者说,“人生如絮”,关于人生的比喻还有哪些?三、拓展题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只手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给短文分段,用“//”在原文中标出,并写出第二段段意。
4.为什么“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zhuàng shuà tuitān zhuì曦壑轩谐二、综合题1. 国家自己指离开故土身居他乡的炎黄子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阅读专练
失根的兰花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
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
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
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
作者陈之藩选自《读者》有删改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
河北霸县人。
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②郑思肖(1238-1317),宋朝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福建省连江县人。
1.写出与第⑨段中“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士可杀不可辱。
2.第⑤段中加线的“彩色版画”是指(B)。
A.回忆中的童年生活
B.回忆中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
C.童年时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D.成年后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3.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4、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联系上下文,品味第⑤段“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一句中“搬”字的表达效果。
5.从全文看,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描绘美国校园的景色?
答案:
1.士可杀不可辱。
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积淀。
“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杀但是不能被欺辱。
2.B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这里尤其要注意“这”这个字,通常“这”字后边指的彩色版画,可以在前后文中找到,这道题是在前文中找到的,即是指8岁时跟叔叔割麦时的情景。
3.不矛盾。
作者虽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所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但真的见到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感情难以承受,所以又说“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说法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深爱着的祖国刻骨铭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
首先要说出这种说法矛盾与否,不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对“不爱看”和“不敢看”这两个词的理解,作者“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是因为作者虽然身在美国,但是心系故乡,对故乡有很深的依赖感,所
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作者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是因为自己身在美国,离故乡遥远,见到与故乡有关的东西会勾起自己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所以说不矛盾,进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4.“搬”指物的移动,这里强调了作者虽身处海外却难以释怀的思乡爱国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对字的理解。
遇到这种题时,要从字义和字在句中的意思进行赏析。
“搬”指物的移动,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里主要是指作者从中国搬到美国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作者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内心却是满满的思乡爱国之情。
5. ⑴作者由眼前美国校园里来自中国的花联想到自己漂泊海外的境遇,引出下文。
⑵美国校园里的美景无法安慰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突出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开头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通常是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攒燃气分等。
在本题中,开头描写了美国校园的景色之美,是为了有中国的花引出自己漂泊在外的境遇;并且采用反衬的手法,虽然美国校园景色如此之美,但是还是不能安慰作者,更加突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