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导学案设计:12.2滑轮
人教版《12.2滑轮》导学案
![人教版《12.2滑轮》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359c2daf45b307e871976f.png)
第二节滑轮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重点
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
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教具
演示
定、动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㈠引入新课:
一.提问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知识点。
(2)轮轴是变形杠杆。
(3)了解到生活中那些机械是轮轴。
通过为什么修建盘山公路,引入斜面的学习。了解斜面为什么能够省力。
7.简单机械的应用
通过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
3课堂内容小结。
复述本节课内容,交流这些简单机械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老师适当点评
㈣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完成实验报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4题。
㈤板书设计:
第二节滑轮
帮助胖子的方法:
1.定滑轮与动滑轮
1定滑轮的特点: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的轴随物体移动,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3.轮轴与斜面
教学后记:
个别学生回答
观察并描述
合作设计探究找出规律
列举生活实例
㈡新课教学:
1.阅读本节教材5分钟
2.以课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5-1的漫画引入课题。
3.演示(图13-9甲),让学生认识定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12.2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12.2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a2664722b0717fd5370cdc19.png)
1、根据甲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即:G= N2、根据乙图组装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 ,与钩码重力(G )进行比较,F G(>、<、=)即定滑轮 (省、不省)力。
3、在拉力作用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 ,进行比较,s h (>、<、=)即定滑轮 (省、不省)距离。
4、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即定滑轮 (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鸿桥中学“四环节模式”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年 级:八年级 科 目:物理 章节 §12.2 课时 主 备: 主 讲: 课题:滑轮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副校长签字:一、学习目标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验问题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时间30分钟,每题1分) 活动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提出问题:直接用手和使用定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 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2.猜想:不省力、 。
3.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按照以下的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图 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结论:定滑轮的特点: 。
思考:1.在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时,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钩码的重,其原因是什么?2.通过探究我们已经知道定滑轮既不省力又不省距离,它的优点是什么?生活中,哪里用到了这个优点?例题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 .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 .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活动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提出问题:直接用手和使用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2.猜想:省力、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ba3fae84254b35effd3436.png)
班级: 姓名:_________12.2 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说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组装使用滑轮组.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复习回顾:1. 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 2.杠杆有哪几种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检测:阅读书本P82-83完成下列内容:1. 的叫做定滑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做动滑轮。
2.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而且。
和的组合叫滑轮组。
合作探究:活动一: 认识滑轮观察课本82图12.2-2,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完成课本P82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完成以下内容: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用尺子测量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可得出的关系是:。
(2)如上图右,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
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省。
用尺子测量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可得出的关系是:。
我的收获:定滑轮:可以改变,但不能省,也不能省。
若不考虑摩擦,F=G;s=h。
实质是一个杠杆。
动滑轮:可以省,但是要,且不能。
若不考虑摩擦,F=12(G物+G动),s=2h. 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活动二:滑轮组1、分析课本P83图12.2-4,图是由一个和一个组合在一起,这样组合既能又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0b24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滑轮运动中的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滑轮运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或多个圆形的轮子构成,有时还包括一个能容纳轮子的滑动架。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常用于提升重物。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滑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
当需要提升重物时,力可以通过滑轮绳索上的滑轮向上拉动,从而使重物向上移动,实现提升的目的。
2. 滑轮的分类滑轮根据轮子的个数可以分为单轮滑轮、多轮滑轮和复合滑轮。
单轮滑轮只有一个轮子,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多轮滑轮由多个轮子组成,主要用于提升重物。
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和滑动架组成,可同时兼有改变力的方向和提升重物的功能。
3. 滑轮的使用方法滑轮的使用方法包括固定滑轮和自由滑轮。
固定滑轮是将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自由滑轮是将滑轮连接到一个绳索上,自由滑动,用来提升重物。
4. 滑轮运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在滑轮运动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滑轮的大小对提升重物的效果有何影响?滑轮的个数对提升重物的效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合来提升重物?如何计算滑轮的力比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进行解决。
通过实验,可以改变滑轮的大小和个数,观察重物的提升效果;通过计算力比和效率,可以评估滑轮的使用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出滑轮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过滑轮,有哪些例子。
2. 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让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并能够通过滑轮的转动来提升重物。
3.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类型滑轮的使用方法。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80f0ca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7.png)
教案: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3. 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滑轮的力比和功比。
4.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能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的计算方法,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装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的作用。
学生可以发现,通过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滑轮是一种可以绕轴旋转的圆形构件,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固定在物体上,动滑轮可以随物体移动。
滑轮的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升国旗时使用的滑轮装置,可以让旗帜上升降更加轻松。
4. 滑轮计算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滑轮的力比和功比。
力比是指输入力与输出力的比值,功比是指输入功与输出功的比值。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滑轮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一个滑轮装置,输入力为10N,输出力为5N,求力比和功比。
6. 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教师介绍滑轮组的概念,讲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装置,可以实现力的合成和分解。
滑轮组广泛应用于吊车、电梯等领域。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doc](https://img.taocdn.com/s3/m/8169361fb4daa58da0114a7f.png)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探究实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定滑轮的特点:1、 如图所示:请在铁架台上安好定滑轮。
按图所示沿F 1、F2、F 3三个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匀速拉动钩码,并将钩码重、弹簧测力计的三次的示数记入下表: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但能 。
2、按照右图所示,请在铁架台上安好定滑轮。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匀速拉动钩码,分别记下钩码移动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记入下表: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 力, 距离,但能 。
二:动滑轮的特点:1、 按照右图所示,请在铁架台上安好动滑轮。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匀速拉动钩码,分别记下钩码移动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记入下表: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 力,但 距离。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距离的 倍。
【当堂检测】: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__________。
2、如右上图示,分别用下面三种装置去拉起同一个重物,若不计摩擦力和滑轮重量,则:(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F 1=F 2>F 33.观察图2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
其中,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_,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探究实验]滑轮组的特点:利用两种滑轮的优点,组合一起,一齐使用, 这就是___________。
小组探究实验一:按图A 组装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填入右方表格中。
小组探究实验二:按图B 组装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
图A图BG甲 乙 图14 丙丁小组讨论分析归纳:1)、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滑轮组的特点: 2)、对比以上两个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1.明仔等几位同学在做探究滑轮组特点的实验过程忘记记录如下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把图14所示的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2《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2《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0a775a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2《滑轮》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我以《滑轮》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实践导向的设计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滑轮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滑轮组、绳子、重物等教具,以及画纸、彩笔等学具,以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需要。
五、活动过程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将滑轮的原理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物理现象的学习中。
这就是我对于《滑轮》这节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思考。
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并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滑轮》的幼儿园课程中,我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原理;如何设计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体验滑轮的作用;再次,如何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原理,我选择了实物演示的方式。
我会准备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滑轮如何工作,以及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滑轮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滑轮的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2.2滑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2.2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f4629cf70722192e4436f643.png)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 12.2滑轮课型新 课时1 班级姓名主备教师 物理组授课教师日期学习 目标 1、 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分类 2、 通过实验能探究出定、动滑轮的特点 3、认识滑轮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认识滑轮的特点 学习难点 滑轮组力和距离的关系导入:在工程上,经常会用到大型起重机,利用它我们可以将重的材料吊到所需要的地方,那么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学了这一节相信你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其他有关滑轮应用的例子吗? 任务一、认识滑轮1、滑轮可以分为 和 。
区别是 。
2、小组合作: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按图分别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进行实验填表:实验结论:定滑轮特点: , 动滑轮特点: 。
思考:你知道为什么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会省力吗?任务二、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 。
2、你能完成右图中甲、乙滑轮组的绕法吗?并完成下列对比。
物重 (G/N) 物体上升 高度(h/m ) 拉力大小(F/N)拉力的 方向拉力移动的 距离(s/m)定滑轮 动滑轮随堂笔记定滑轮动滑轮甲 乙物重动滑轮绳子条数物体上升高度拉力方向拉力大小拉力移动的距离甲乙从上图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任务三、阅读“科学世界”回答:常见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外还有和,它们都可以省力但要。
释疑解难:定滑轮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不会省力,当然也不费距离;而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2:1,所以会省一半的力,自然就会费一倍的距离。
滑轮组动滑轮上绳子的条数决定了绳自由端拉力的大小,具体关系为:;绳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的关系为:.例:讨论:如果每个滑轮重30N,结果又是怎样呢?知识网络小结反思——阿基米德1F G Gn=+动()s nh=。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c9d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b.png)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学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讲解:简要介绍滑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
3. 实验一: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滑轮的运动情况,感受力的变化。
4. 实验二: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问题,如:如何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6. 课后拓展: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个生活中的滑轮例子,观察和记录其工作原理,并在下次课上分享。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拓展方面,我让幼儿们回家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滑轮例子,相信这不仅能够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2.2 滑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2.2 滑轮](https://img.taocdn.com/s3/m/f52810d8b7360b4c2f3f64a0.png)
桑营镇中心学校灵动课堂导学案 课题:12、2滑轮年级:八 学科:物理 课型:新授课学法指导 或 相关链接 时间: 主备: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快捷机灵明目标;二、专注灵动我自学;三、活力四射深探究;四、活灵活现展风采;五、灵活运用达标成。
学习路线图:一、自学1、定滑轮和动滑轮 甲 乙(1)、如图甲是( )滑轮,乙是( )滑轮。
(2)、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 ),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 )。
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哪些绕线的方法?可以画出绕线的示意图。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绳子的起点:2.拉力的方向:3.拉力的大小:4.移动的距离:讨论:如何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总结:滑轮组的特点:(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S= h(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与物体上升的速度v物之间的关系:v= v物(3)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的关系:F= G。
三、达标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
它既可以 ( ),还可以( )。
2、定滑轮相当于()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
3、动滑轮相当于()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安全小提示:课堂收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a28129fdd3383c4bb4cd279.png)
备注
2.(演示实验) 用上图的滑轮组分别提升 N 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结合绳子的段数,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实验 次数
与动滑轮 连接绳子 的段数
钩码重 (N)
弹簧测力 计示数
(N)
钩码上的 距离(h)
自由端通 过的距离
(s)Βιβλιοθήκη 12分析数据得出滑轮组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轮 轴和斜面:
阅读课本 83-84 页“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轮轴和斜面。
【课堂检测】 1. 如图 8 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 F1=____G, F2=____G。 2.如图 4 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 G 的相同 重 物 , 在 A 端 所 用 的 拉 力 分 别 为 F1=_________ ,
【课后反思】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第 2 课时)导学案 (新
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认识滑轮组
学习重点: 滑轮组的特点。
【知识回顾】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就升上去了,这 是 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 够改变________。 2.利用右图的装置把 100N 的物体举高,至少要用____N 的 拉力。若 绳的自由端拉动 2m,能使物体上升____m(动滑轮自重及摩擦忽略不 计)。 【探究新知】 一、滑轮组: 1.如 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就要使用滑轮组。请在下图画出一定一 动滑轮组提升勾码的两种示意图。
F2=_________,F3=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f69d2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c.png)
(填“平衡”或“不平衡”)。
2、阅读课文P82实验探究:用动滑轮做功根据图12-2-3丙的动滑轮做功完成下表被测物理量次数物重G/N物体被提升高度h/m拉力F/N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m钩码的重力做功W1=G×h/J拉动力做×S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①、F1 F2,、G= ,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改变。
②、W1 W2说明用动滑轮功(填”能省”或”不能省”)。
3、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都看成一个杠杆,在下图A、B中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分析:定滑轮中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大小关系是L1 L2 ,相当于一个杠杆;动滑轮中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大小关系是L1 L2,相当于一个杠杆。
例题1、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大于F2B. F1=F2C. F1小于F2D. F1和F2大小无法确定(三)、滑轮组1、阅读课文P83思考和组合成滑轮组。
图12-2-4中,是由一个滑轮和一个组合在一起,这样组合的目的是既能又能。
使用的滑轮组滑轮越多,越省力,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
定→动,箭头向。
动→定,箭头向。
吊车上用的是滑轮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2、分析推导平拉物体时,需要克服的是力,F= f;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是S= ,n表示,h表示例题: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G1=G2 ,则F1一定小于F2 B.若G1=G2 ,则F1一定大于C.若G1<G2 ,则F1一定大于F2 D.若G1>G2 ,则F1一定等于得出结论,课后要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哦!四、整理收获精讲点拨(约4min)五、分层达标(AB层题目要求全做,C层题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作)(约5min)A层1、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如图A,挂物体的钩子承受_______N 的力,挂绳子的钩承受_________N的力(动滑轮重不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2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bf8e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e.png)
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班级:主备人: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题:12.2 滑轮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滑轮结构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及本质。
2、能利用滑轮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会进行F、G、h、S的简单计算;3、会组装滑轮组自研自探展示提升主题一:温故1、力的三要素是、、。
2、功的公式。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分为三类: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
主题二、认识滑轮1、滑轮的结构:(观察实物):2、定滑轮:3、动滑轮:主题三、滑轮特点探究1、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组装定滑轮,探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次数钩码重G/N 测力计示数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cm123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2、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按课本图11—18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实验次数钩码重G/N 测力计示数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cm 123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主题四、滑轮本质(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
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展示一、分析下图,找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且分析属于哪种杠杆。
展示二、1.如图所示,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展示三、1.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m。
挂重物的钩子A承受的拉力是N.展示四、1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力。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设计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9576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7.png)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原理及其应用3. 滑轮组的设计和计算4. 滑轮的使用和维护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现象。
2. 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进行简单的滑轮组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滑轮的分类和原理2. 滑轮组的设计和计算3. 滑轮的使用和维护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组成和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滑轮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技巧。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滑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实例和心得。
6. 滑轮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2. 滑轮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3. 滑轮的使用和维护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生活中你见过的滑轮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一个滑轮组,并计算其工作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调查滑轮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了解滑轮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简易的滑轮组,加深对滑轮原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的分类和原理滑轮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机械,它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简化工作。
在滑轮系统中,滑轮组的设计和计算是关键环节,而滑轮的分类和原理则是理解滑轮组设计和计算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滑轮的分类和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滑轮
学习目标:
1、了解滑轮的种类;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学习重难点: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新知
1、使用时滑轮位置叫定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叫动滑轮。
2、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
3、动滑轮的特点:动滑轮实质是杠杆,能,但不能。
4、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
5、使用滑轮组时,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n,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与物重G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如果考虑动滑轮自重为G0,则该关系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
二、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例1、如图所示,国旗杆顶部装有一个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省力
B. 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 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省力
D. 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例2、在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准确测出了一个钩码的重力 G 后,直接用此弹簧测力计再去测匀速拉动绳子时的拉力 F,如图所示,发现测出的拉
力 F 始终略小于重力 G,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减少此影
响,最好选择质量 ____(选填“大”或“小”)的钩码进行实
验。
例3、如图,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 60 kg 的
物体往上拉,此人的质量为 50 kg。
当此人用 450 N 的拉力拉
物体时,则物体 _____ 被拉上来,(填“能”或“不能”)此时
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_____ N。
( g = 10 N/kg)
例4、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A. 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 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 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
例5、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图中F1、F2、F3、F4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 3=F 4
B. F 1=F 2
C. F 1=12F 3
D. F 2=12F 4 例6、如图所示,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如果物体重为 1 牛顿,不计
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1 牛顿
B. 1.5 牛顿
C. 2 牛顿
D. 0.5 牛顿
例7、如图所示,重为 10 牛的物体 A 在拉力 F 的作用下匀速上升 2
米,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在此过程中拉力 F 的大小为 ___ 牛,所做的
功为 ____ 焦,物体 A 重力势能 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
例8、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轻质动滑轮将重 400 N 的木箱从地面
吊到 8 m 高的阳台上,这种滑轮 _____ 改变施力方向(选填“能”或
“不能"),不计摩擦和绳重,若滑轮重为 60 N ,工人至少要用 _____ N
的拉力才能拉起木箱,吊到阳台时,绳子的末端移动了 ____ m 。
例9、如图所示,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滑轮 ____(选填“A ”或
“B ”)可以等效为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若物体的重力 G 均为 20 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 1为 ____
牛,物体在 5 秒内上升 2 米的过程中,力F 1的功率为 ___ W ,机
械能 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滑轮组
例10、下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高同一物体,最省力的是(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
例11、如图所示是活动“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时的情形,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为 ___ 段,既省力又 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钩码总重为 1 N,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____ N。
例12、如图所示,滑轮提起重物为 1200 N,在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 500 N,使物体上升了 0.2 m,此滑轮组的作用是 _____;滑轮重为 ____ N,拉力拉过的距离是 ____ cm。
例13、如图是某工地施工时用于提升重物的滑轮组,工人用大小为 160 N 的拉力,在 10 s 内将重为 400 N 的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匀速提升 2 m。
若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6 m
B. 动滑轮的重力为 80 N
C.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0.6m/s
D. 工人做的功为 960 J
例14、如图,一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向下用力拉绳子,把重物 G 吊
起,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线方法,并使拉力最小。
例15、如图所示,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请用笔画线,在
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例16、用如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将绳子的
自由端移动 1 m 时,重物升高 0.5 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
子绕法。
例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 A,怎样绕线最省力?画出绕线图。
三、当堂巩固新知
1、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设计如下两种方式拉升重物,下面
关于探究的做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A. 用定滑轮拉重物,当拉力竖直向下最省力
B.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 h 高度,测力计也上升 h 高度
C. 定滑轮实质是上一个等臂杠杆
D. 用动滑轮拉力更小,且省距离
2、如图,用重为0.4 N 的动滑轮将重4 N 的物体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所用的拉力为()。
A. 2 N
B. 2.2 N
C. 4 N
D. 4.4 N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每个滑轮重为 20 N,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60 N,绳重及摩擦不计。
则
货物重应是()。
A. 80 N
B. 90 N
C. 100 N
D. 120 N
4、用如图所示滑轮匀速提起重物,不计滑轮自重,绳的
自重和摩擦,若甲乙两图中物重 G 均为 200 N,则甲乙
两图中的拉力F甲为 _____ N, F乙为 _____ N。
5、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绳
子的绕法。
6、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
7、利用图中滑轮组拉动物体沿水平向左运动,请画出最省力滑轮组绕线方法。
8、如图所示,重为 50 N 的物体在 30 N 的拉力 F 的作用下匀速上升 2 m ,
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 _____ N,拉力 F 移动的距离为 ___ m,若物体的重力变为 80 N,则拉力 F 为 ____ N。
9、如图所示的装置,重 100 N 的物体 A 在水平面做
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F 是 20 N,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滑轮重和滑轮间摩擦)()。
A. 作用在物体 A 上水平拉力是 100 N
B. 作用在物体 A 上水平拉力是 20 N
C. 物体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80 N
D. 物体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40 N
10、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细绳组成甲、乙两个
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别施加F1和F2的拉力,在相同时间内将
相同的重物竖直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轮重和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 F1小于拉力F2
B. 甲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小于乙绳的
C. 甲、乙两滑轮组均属于费力的机械
D. 甲、乙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1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体重 800 N,物体匀速上升 2 m,
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 F 的大小为 800 N
B. 拉力 F 的大小为 100 N
C. 绳的自由端下降 8 m
D. 绳的自由端下降 0.5 m
答案:
例1、B;例2、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大;例3、不能、150;例4、A;例5、A;例6、D;例7、5、20、增大;例8、不能、230、16;例9、A、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0、8、变大;例10、C;例11、2、可以、0.5;例12、省力、300、60;例13、C;
例14、如图所示;例15、如图所示;例16、如图所示;例17、如图所示
;
当堂巩固新知
1、C;
2、B;
3、C;
4、200、100;
5、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
;7、如图所示;
8、10、4、45;9、D;10、B;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