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非洲和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较浅,尤其是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2.准备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亚洲与欧洲教案
亚洲与欧洲教案篇一:【湘教版】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篇二: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答:略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讲授新课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课件: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三课时》参考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三课时》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三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本课时内容是对亚洲和欧洲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大洲的地理特点和差异。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风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大洲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亚洲和欧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两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可能对某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了解两大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两大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的深入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阅读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2.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图表,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三课时教材。
2.地图:亚洲和欧洲地图若干份。
3.图表:亚洲和欧洲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图表若干份。
4.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的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和欧洲教案 湘教版 教案
6.1 亚洲和欧洲主题单元序号6标题学科地理年级七课题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案序号01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2)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主要在东半球,赤道附近~北极圈内→主要在北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目标二: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方法:读图分析法1)观察图6-3,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3)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4)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5)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亚洲东部弧形排列的群岛)6)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阅读第5页到第 6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平均海拔低,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在图6-3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七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七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一. 教材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一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两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人文特征。
教材还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两大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的了解有限,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两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人文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人文特征的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分享教学法: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拓宽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课件: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图片、地图、视频等。
3.小组讨论材料: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资料。
4.分享材料: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资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关于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国家和首都。
(2)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和欧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小论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2.选做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掌握两大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亚洲及欧洲的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的教学设计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亚洲和欧洲的教学设计就像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秀,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亚洲的课堂就像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各种文化、语言和风俗汇聚在一起,调皮又好玩。
老师就像火锅店的厨师,灵活运用各种调料,把每个学生的独特味道都调出来。
哎呀,别小看这个过程,真的是需要点技巧。
老师不仅要会教书,还得懂得学生的心思,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说到这里,欧洲的教学设计又是一种别样的风味。
欧洲的课堂就像是一场高雅的音乐会,各种严谨的规则和优雅的氛围交织在一起。
老师们就像指挥家,手中的粉笔是指挥棒,教室里的学生是乐队,得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课堂氛围啊,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压抑。
不过,你知道的,压抑并不一定是坏事。
严谨也能带来深刻的思考,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往往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亚洲,互动性是教学的关键,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们的嬉笑声。
这样的氛围让学习变得轻松,大家都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乐园。
特别是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的。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家庭,成员之间像老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合作精神,真是一举多得。
而在欧洲,课堂互动虽然少了点,但深度可是不容小觑。
老师会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个时候,教室里的气氛就变得特别安静,大家都在认真思考。
你能想象那种安静的感觉吗?就像在图书馆里,四周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真是让人心中一震。
虽然互动少,但思考的深度可真是杠杠的。
亚洲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文化传承。
老师们经常会用传统故事、民间传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听着老师讲述那些古老的神话,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仿佛一瞬间穿越到了那个神秘的时代。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知识,还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每次课堂结束,学生们的心中都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未来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了解,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各大洲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特点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能通过地图分析两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和欧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世界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两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课时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把握,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亚洲和欧洲地域广阔,地理特征复杂,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认识。
此外,学生对人文地理现象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差异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环境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地图、图表和实物,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和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表、案例、实物等。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活动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活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全面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分析相关的地图和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等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亚洲和欧洲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亚洲和欧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亚洲和欧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与欧洲》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件展示资料:亚洲和欧洲名称的来历。
学生阅读了解
亚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二)
读图分四组学生比赛描述亚洲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小结)地理位置的描述
①半球位置
②经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读图1-1)
各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写出,每种正确的描述加十分。
①北半球、东半球
②西经170度,东经25度
南纬20度,北纬70度
4、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教师总结。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放录像。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中国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
小组探究
读图1-1、
利用6页活动1资料
练习
指导完成6页活动2表格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亚洲气候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季风气候的特点
欧洲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作业
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的景观
是什么引起各地景观的不同,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共同探究.
(活动一)
指导学生复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后反思
③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陆:西与欧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接
《亚洲和欧洲》研究设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亚洲和欧洲》研究设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雅安一中黄矿兵一、研究设想:本节是七年级地理教材区域地理的主要内容,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说,它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有关区域地理的地图、数据和图片资料,而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地势变化是本节的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突破难点。
本人设想如下:(一)课前准备:A、学生准备:1、通读全文,了解本节内容。
2、搜集有关亚欧两洲的景观图片。
3、通过分析图片,自己试着归纳出亚洲地势特征。
B、教师准备:1、挂图、地形名称卡片、《亚洲雄风》歌碟、亚欧两洲的景观图片。
2、课前将全班教室课桌改动下排列位置,在教室中央形成一个空的大十字形空档。
3、将学生按前后左右七人分成一个小组。
(一)、课堂上师生互动,深入学习了解、分析、归纳、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计算、表演。
(二)、课后活动迁移、延伸通过本堂课上总结分析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进而自主分析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片资料、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展思维。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描述欧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引入]放《亚洲雄风》歌碟,在雄壮激昂的乐曲中进行问题抢答。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最低点?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对,亚洲。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地区的认知仅限于名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教学,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点的问题。
3.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内容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胡敏教材分析: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
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欧洲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教案
一、所需课时:6 课时
二、课标要求及分析:
(一)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二)课标分析:
本章通过对亚洲和欧洲探究性学习,认识两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大洲部分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
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亚洲和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节。
主要介绍亚洲的地。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熟悉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3.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4. 掌握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内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a. 亚洲位于东半球,西临欧洲和非洲,东临太平洋;b. 欧洲位于西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a. 亚洲地势复杂,包括高山、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b.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c. 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d. 欧洲地形多以平原为主,河流密集;e. 欧洲气候变化多端,包括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f.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但有丰富的农田和水力资源。
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a. 亚洲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衡;b. 亚洲拥有多种宗教和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c. 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越南;d. 欧洲人口相对较少,分布相对均匀;e.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希腊神话和文艺复兴;f. 欧洲经济发达,有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法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见解。
2. 图表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气候图和人口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图表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亚洲或欧洲国家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大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课时主要讲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扎实,有的学生则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能运用地图识记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例,讲解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地理特点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等。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国家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资源:收集亚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亚洲的了解,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2.呈现(15分钟)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并分析总结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说出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简要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归纳、总结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2.描述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PPT 地图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2“亚细亚和欧罗巴”文字及图6-1,完成: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对照地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所在地区的纬度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①总结亚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特点。
②归纳分析一个大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方法。
③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活动二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1.说出时区的划分、标识。
2.举例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说明日界线的意义和区分。
活动三读图6-3及图后文字,完成:1.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2.对照地图6-3,说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3.归纳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4.对比说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5.完成课后活动题目表格。
6.师生共同总结亚洲、欧洲地形特征及分析方法。
活动四阅读P7图6-9及图后文字,回答:1.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归纳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研读P8活动内容,归纳总结出欧洲的气候特征。
4.对比亚洲和欧洲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的不同。
5.师生总结并拓展。
活动五分组朗读P9“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文字,完成:1.归纳出亚洲河流的特征。
2.分析描述大洲河流特征的方法及与地形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亚洲的河流及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并分析总结描
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说出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
大洲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简要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归纳、总结学习
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
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2.描述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PPT 地图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阅读课本P2“亚细亚和欧罗巴”文字及图6-1,完成:
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对照地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所在地区的纬度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①总结亚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特点。
②归纳分析一个大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方法。
③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活动二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
1.说出时区的划分、标识。
2.举例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说明日界线的意义和区分。
活动三
读图6-3及图后文字,完成:
1.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2.对照地图6-3,说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3.归纳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4.对比说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5.完成课后活动题目表格。
6.师生共同总结亚洲、欧洲地形特征及分析方法。
活动四
阅读P7图6-9及图后文字,回答:
1.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归纳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研读P8活动内容,归纳总结出欧洲的气候特征。
4.对比亚洲和欧洲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的不同。
5.师生总结并拓展。
活动五
分组朗读P9“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文字,完成:
1.归纳出亚洲河流的特征。
2.分析描述大洲河流特征的方法及与地形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亚洲的河流及其特征。
4.阅读材料“熟悉欧洲水系”内容,对比总结、归纳出欧洲的河
流特征。
5.师生共同总结:
①亚洲的河流特征。
②欧洲的河流特征。
③对比两州的河流分布于地形地势的关系。
活动六
阅读“亚洲的人口与国家”内容及图6-15,完成:
1.总结出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
2.对比分析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3.分析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原因。
4.举例说明解决亚洲人口问题的措施。
5.自主看图完成课后活动1-2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亚洲的地理位置
2.欧洲的地理位置
二、亚洲地形
1.亚洲地形特征
2.欧洲地形特征
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亚洲的气候及特征
2.欧洲的气候及特征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
1.亚洲的河流
2.欧洲的河流
五、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亚洲人口及人口问题
2.欧洲人口及现状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