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西安人口变动

合集下载

西安农村人现状分析报告

西安农村人现状分析报告

西安农村人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家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在西安,农村人口占据了人口总数的一大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西安农村人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2. 人口构成和分布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的农村人口数量达到X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西安农村人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和山区,其中以周边地区人口数量较大。

3. 经济情况西安农村人口的经济状况整体较为困难。

由于受限于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农村人才无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

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和个体经营,收入相对较低。

此外,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许多农村居民过度依赖农业产出。

4. 教育状况西安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交通不便,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素质也存在差异。

农村居民所面临的教育机会不足,这导致他们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农村人口中辍学和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

5. 卫生和医疗状况西安农村人口在卫生和医疗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

这导致农村居民就医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疾病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

农村人口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也相对较少,缺乏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应对知识。

6. 社会保障和福利西安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虽然国家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部分农村居民仍然面临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亟待加强,许多农村居民未能参保,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7.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以及经济水平有限,西安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

许多年轻人选择去城市谋生,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供应不足,也给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8.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生活条件;- 提供农村人才培训和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队伍培养;-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待遇。

西安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西安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西安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第二节西安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西安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三、西安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四、西安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西安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西安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西安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西安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西安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西安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西安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西安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西安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西安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西安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西安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西安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西安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西安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西安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西安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西安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西安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西安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西安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西安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西安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西安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西安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西安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西安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西安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西安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第一节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西安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西安市2000-2010年人口变化特征及问题浅析

西安市2000-2010年人口变化特征及问题浅析

西安市2000-2010年人口变化特征及问题浅析摘要:人口变化特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结合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陕西省图书馆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分析了西安市10年来人口变化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西安人口特征人口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0 年来西安常住人口增加100 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为大型城市的西安在人口特征上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特征易导致人口发展中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拟通过“六普数据”和“五普数据”进行对比,找出10 年来西安人口变化的特征,并着重分析西安人口问题,以期对相关部门决策有所裨益。

1西安市人口变化主要特征1.1西安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户籍人口增长缓慢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市常住人口为846.78 万人,户籍人口为739.61万人。

“六普”常住人口数与“五普”时的741.14万人相比,增加了105.64 万人,增长率为14.25%,年均增长率为1.34%。

而1990—2000 年10 年间常住人口共增加123.19万人,增长19.93%,年均增长 1.77%。

“五普”时户籍人口数为651.94 万人,近10 年来户籍人口数只增加了87.67 万人,增长率为13.45%,年均增长率为1.16% 由此可见与常住人口相比户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从全国范围来看,10 年来人口总数增加了近7390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7%。

[1] 西安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1.2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郊区人口大量增加由于研究的学科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西安的地域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约定,本研究采用的是行政区划法中的地域范围。

由“六普”可知,西安市九区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排名是长安区(98.08万),雁塔区(79.31万),碑林区(73.25万),临潼区(69.76万),莲湖区(64.09万),未央区(51.70万),灞桥区(50.86万),新城区(50.36万),阎良区(25.24万)。

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

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大消亡
3)西汉末年混战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三级。”霎时间,仅首都邺城屠杀胡人20万,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损失率达60%。
7)隋朝役民
隋朝24年,扬坚的次子扬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扬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万人,减到639年1235万,损失率73%。
6)南北朝混战
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1-2%。后赵帝国地盘很小,皇帝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姬妾。他死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绝了皇族。皇帝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高达3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铺天盖地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前燕帝国进围邺城,那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陕西省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陕西省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陕西省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现状及趋势。

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核心指标从户籍人口数量,男性户籍人数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现状 (1)第二节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指标分析 (7)一、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省男性户籍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占全省男性户籍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同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和男性户籍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西安市户籍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男性户籍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占全省男性户籍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2017-2019)统计表 (8)表14: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同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西安市男性户籍人数同全省男性户籍人数(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西安市人口预测模型

西安市人口预测模型

西安市人口预测模型摘要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

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一、问题重述1. 背景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

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

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

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

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四号)——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2]中,0-14[3]岁人口为2026600人,占15.65%;15-59岁人口为8850989人,占68.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75318人,占16.0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1727人,占10.90%。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4]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4个百分点。

表4-1 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单位:人、%二、分区域常住人口年龄构成21个区县(开发区)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区县(开发区)有15个,在60%-65%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6个。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11%以内的区县(开发区)有12个,超过11%的区县(开发区)有9个。

表4-2 分区域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注释:[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2]全市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包括西咸咸阳片区。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0-15岁人口为2127720人,16-59岁人口为8749869人。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不含西咸咸阳片区。

[5]部分区县、开发区0-14岁、15-59岁和60岁以上人口比重之和不等于100.00,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占总人口比重未做机械调整。

陕西省西安市2019统计年鉴数据:4-1 主要年份人口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发展情况(1952-2018)

陕西省西安市2019统计年鉴数据:4-1 主要年份人口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发展情况(1952-2018)
4-1 主要年份人口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发展情况
Popul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epresentative Year
单位:万人
年份 Year
总人口 Total Population
市区 Urban Area
女性人口 Number of
210.47
139.12
436
1978
498.10
210.15
241.82
159.98
499
1980
511.91
221.19
249.26
172.85
513
1985
553.11
245.76
268.40
201.90
554
1986
563.97
251.80
273.30
205.92
565
1987
574.46
257.69
572.76
392.04
398.40
788
2013
806.93
580.60
398.15
409.82
799
2014
815.29
587.16
402.83
418.16
807
2015
815.66
588.43
403.43
545.95
808
2016
824.93
629.24
408.39
552.21
817
2017
845.09
100.9
101.1
100.9
99.4
102.0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省会城市人口最新数据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省会城市人口最新数据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省会城市人口最新数据一、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近日各地陆续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市人口数据,从已经公布的省份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是主要趋势,而从各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体变化不大,国内城市的总体格局基本确定。

考虑到未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还可能进一步放缓进入极低增长模式,对于国内的很多城市来说进一步大量增长人口的窗口期已经快要结束。

从结果来看一线城市格局依然稳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人口、经济体量、城市规模上的地位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而往下则是以成都、武汉、杭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当中成都在某种程度上是最有可能跻身“北上广深”之列的二线省会,考虑到成都约2000万规模的人口以及四川这个广袤的经济腹地,再加上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未来的发展潜力极大。

实际上从2014年以后各内地省会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口迁入指标,并通过各种各样的人才吸引政策刺激人口回流。

从七普的调查结果来看,强省会模式+人才吸引政策的确使得大量的人口从沿海向内陆回流,同时也将省内下属地级市人口快速向省会集中。

例如西安2010-2020年间常住人口从847万猛增至1295万,人口增长了400万人以上,而整个陕西仅增长300余万人,另外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还有长沙、郑州,成都等,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都在积极推行强省会战略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十年内提升了3%以上。

二、省会首位度进一步提高要想留住省内人口,就必须打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明星城市”,这已经成为了许多中西部省份的共识。

事实上中西部省会留住省内人才甚至吸收外来人口不仅仅要靠更低的房地产价格和生活成本,关键还是有没有能容纳人口回乡就业的岗位。

近年来一些省内经济发展偏向均衡的省份如福建、山东、南京等都在努力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强省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往后仍是大部分省的共识,以“强省会”推动区域发展、竞逐战略、参加城市竞争,还是时下的不二选择。

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人口空间变化与郊区化动向

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人口空间变化与郊区化动向
区域 , 积 约 3 0 r ; 圈 即外 环 线 以外 的 区 域 , 括 长 面 6 k 2外 n 包
在郊 区化的研 究 中 , 市 人 口的变化 一直 是 国 内外学 术 界 城 较 为关 注的领 域 , 且主要 是从 数量 和 空间 两个 方 面探 讨 并 城 市人 口的变化特 征 , 它代 表着 城市 人 口 、 业 岗位 、 务业 和相 就 服
关 产业从 大 城 市 中心 向郊 区 迁 移 的 一 种 离 心 扩 散 过 程 。
内辖新城 、 林 、 湖 的 l 碑 莲 3个 街 道 办 事 处 ( 下 简 称 街 以 道 )面 积 lk 2 主要是 历史 上 的“ 城 ” “ , 3m , 古 和 商埠 地 ” 内圈 ; 为城墙 与二 环线之 间的区域 , 主要 为新城 、 碑林 、 莲湖 三 区 在 核心 区外 的 2 个 街道 及未 央 、 塔 二 区 7个 街道 , 积 3 雁 面 约 9 k 大体 上包 括 历 史 上 的“ 路 属 地 ” “ 0r , n 铁 、 电工 城 ” 和 “ 教城 ” 文 。以人 V密度 和城 市化水 平 为指 标 _ , l 7 考虑 到 自 一 然 地理 条件 和主要 交 通 干 线 的分 布 , 定 中 圈 为西 安 二 、 确 三环线之 间的 区域 , 括 霸 桥 、 央 和 雁 塔 三 区 的大 部 分 包 未
维普资讯
中 国 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20 资 06年 第 1 6卷 第 3期
C NA P U TON. S U E N E V R N E T Vo.6 N . 20 HI OP LA I RK O RC SA D N I O M N 11 o 3 06
市 人 口郊 区化 已经 成 为我 国大城 市 发展 的新 动 向 , 有 资 且 料 证 明 , 国 的北京 、 连 、 州 及上 海 等 大 城 市 从 2 我 大 杭 0世

西安市近20年来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动的关联度分析

西安市近20年来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动的关联度分析

摘要 : 当前 , 气候 变化 备受 全球 关 注 。从 人 口角 度 研 究 气 候 变 化 可 正 确 判 断 和 把 握 影 响 气候 的人 口因 素 , 制 定 减 缓 气 候 变 化 对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通过 分析 西安 市 近 6 来 的 年 平 均 气 温 资料 可 知 , 安 市 气 温 与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一 样 , 变 暖 的 趋 o年 西 有
理 关 系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 关 键 词 : 口 ; 平 均 气 温 ; 色 关 联 分 析 ; 安 市 人 年 灰 西 中 图分 类 号 :480 ;9 2 P6 . 3 C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84 (020 — 68— 5 10- 1121 )7 00 0
势 , 增 温 幅度 高 于全 国平 均 值 。通 过 二 次 项 拟 合 分 析 西 安 市 气 温 变 化 与 人 口变 化 关 系 , 出 总 人 口数 量 与 气 温 之 间 不 存 在 明显 且 得 的线 性 关 系 。 利 用 西 安 市 19 - 2 1 的 年平 均气 温 、 业 人 数 、 二 产 业 人 数 、 庭 户 数 以及 反 映 人 口消 费 结 构 的恩 格 尔 系 数 的 91 00年 就 第 家
Co r l t n De r e An l s fTe e au e Ch n e n o u a o rn e e P s 0 Ye r fXia t r eai g e a y i o mp r t r a g sa d P p lt n O a g s i t a t a so n Ci o s i n h 2 y
Ab ta t Cl t h g rc ie r a d mo t nin a p s n . e e poain o lmae c a g rm h e se t e o o ulto sr c : i e c a e e ev d mo ma n e n r at t t r e t Th x lr t f ci t h n e fo te p rp ci f p p a n e e o e o v i

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关闭本页】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西安市人口预测

西安市人口预测

西安市2030年人口规模分析预测摘要: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安市1985到2013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及相关人口指标值,选用三种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法、自然增长模型以及经济弹性系数法进行建模,综合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给出了西安市未来人口规模预测范围值。

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市的人口数也会在未来十五年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时,西安市人口将达到960万人左右。

关键词:一元线性回归法;自然增长模型;经济弹性系数法;人口预测;西安市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口的膨胀必定会对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产生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西安市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 城市中的资源问题也开始渐渐暴露,而人口的增长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对未来西安市人口进行合理预测,从而为城市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1.模型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法(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人口发展过程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基本保持不变,即各时期人口发展速度较一致,近似直线状延伸时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这里将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人口数量作为状态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p(t)=a+btp(t)——预测目标年末城市人口规模t——预测目标年份的相对值(即初始年取1,第2年取2,以此类推)a、b——参数通过一组年份与城市人口的历史数据,拟合上述回归模型,从而控制时间来预测人口数量。

如回归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则视为有效模型可以预测;否则,应视为不相关或相关不密切。

1.2.分析计算表1 西安市1985~2013年历年总人口表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ptl/def/def/2014/tjnj/indexch.htm1.2.1模型拟合度检验根据西安市1985—2013年历年总人口,利用SPSS 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年份 人口数 年份 人口数 年份 人口数 年份 人口数 1985 553.11 1986 563.97 1987 574.46 1988 585.85 1989 597.36 1990 608.89 1991 615.48 1992 623.20 1993 630.91 1994 639.45 1995 648.21 1996 654.87 1997 662.06 1998 668.22 1999 674.50 2000 688.01 2001 694.84 2002 702.59 2003 716.58 2004 725.01 2005 741.73 2006 753.11 2007 764.25 2008 772.30 2009 781.67 2010 782.73 2011 791.83 2012 795.98 2013806.93表2 模型汇总模型 R R 方 调整 R 方 标准 估计的误差 更改统计量R 方更改 F 更改 df1 df2 Sig. F 更改 1.998a.996.9965.02879.9966560.438127.0001. 预测变量: (常量), 预测目标年份相对值。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中国人口转变的问题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而在人口总量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在变局中孕育着机遇。

人口情况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央已经明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正在陆续出台包括生育支持、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在内的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受到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初婚初育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生育政策转制、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与交错性变化”的时期,因婚育年龄的大幅推迟,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窄峰型”向“宽峰型”转变,加之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近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低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死亡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和平稳上升的死亡率叠加影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将呈现持续萎缩态势。

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方案下,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023-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率保持“零”以下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2012年-2020年西安历年GDP、人口、经济数据统计

2012年-2020年西安历年GDP、人口、经济数据统计
2126.29
2200.36
2596.08
2925.61
3167.44
3328.27
第三产业增加值
2417.79
2725.7
3083.31
3454.71
3850.28
4592.65
5165.43
5874.62
6379.37
合计增加值
4394.47
4924.97
5492.64
5801.2
6282.6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第一产业增加值
195.59
200.45
214.55
220.2
232.01
281.12
258.82
279.13
312.7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781.09
1998.82
2194.78
50.8534
51.949
53.7905
56.6229
59.79
66.68
73.09
78.98
85.2
普通小学毕业人数(万人)
8.88
8.51
8.29
7.85
8.46
9.06
9.32
9.32
10.75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新生儿出生人数(万人)
8.64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西安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149人上升为220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9145人上升为206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253人上升为356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602人下降为14636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年到200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变化与郊区化动向
西安市在1990年-2000年间开始进入郊区化过程,且处于相对郊区化阶段,市中心区人口主要迁到内圈(中心城边缘区)及中圈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近郊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地域上将西安市划分为市中心区,内圈,中圈和外圈四个圈层,如图:
研究西安市各圈层的人口数量变化(1990—2000):
人口数量(万人)1990—2000 圈层1990 2000 增长量增长率年均增长

市中心圈34.54 32.83 -1.71 -4.93 -0.50 内圈107.98 148.79 40.81 37.79 3.26 中心城区142.52 181.62 39.10 27.43 2.45
中圈91.21 145.82 54.61 59.89 4.80 外圈173.95 191.03 17.08 7.67 0.74 各圈层人口数量变化和分析:
1990—2000年间,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约1.7万人,减幅4.93%,内圈,中圈和外圈的人口数量在增长,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趋缓,中圈加快。

分板块人口分布变化与分析:
将人口变化显著的三环线内区域划分为十大区段:
西安市十大区段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变化表如下:
1990—2000年间,西安市三环内十区段中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增长较快的均为第二区段,第五区段,第六区段和第九区段。

西安市在这一阶段,市中心区人口主要迁到内圈,其次为中圈,尤其是中圈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文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曲江旅游度假区。

2000—2010年西安市人口变化情况
2010年西安市常住人口为846.78万人,同200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万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1.34%。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0.4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的3.40减少0.45人,均低于全国(3.10人)和全省(3.22人)平均水平。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3万人,占总人口12.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4万人,占8.46%。

同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城三区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2.47%,郊三区占30.48%,远三区占23.82%,四县占23.23%。

与2000年相比,郊三区人口比重上升6.42个百分点,城三区、远三区和四县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四县下降幅度最大,下降3.29个百分点;其次是城三区,下降3.05个百分点;远三区下降0.08个百分点。

分区县看,未央区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最大,上升3.2个百分点;碑林区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下降2.34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分布发生了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和近郊区域人口增加的变化,人口分布呈现从城市中心区向经济新区及郊区迁移扩散的特点。

全市人口分布的新特点与西安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骨架
拉大和高校扩招有较大关系。

随着生产型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集中、市委市政府北迁,浐灞生态区宜居社区和沣渭新区的建立,大量就业人口向市郊流动,并把自己的生活区也转移到附近;中心城区的经济功能在逐渐加强,形成了商业和办公区域,居住人口则向外转移;高校扩招,使得郊三区的人口增速明显;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日益便捷,降低了人口在市区与郊区之间流动的时间及经济成本。

西安市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34.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7%,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47.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9个百分点。

其中,流入人口(省外流入+省内市外流入)为126.02万人,流出人口(省外流出+省内市外流出)为18.62万人,净流入为107.40万人。

这表明西安市流动人口流量加大。

从跨省流动人口来看,外省流入西安市人口为58.55万人,西安市流向外省人口为13.92万人,净流入为44.63万人。

外省流入西安市人口中,河南位居第一,其次是四川、甘肃、湖北、山西,这5个相邻省份流入西安市的人口占外省流入人口的一半以上。

西安市流出到省外人口中,广东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新疆、上海、浙江,这五个省(市、自治区)集中了西安市一半以上的外出人口。

从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来看,省内外市流入西安市人口为67.47万人,西安市流向省内外市人口为4.70万人,净流入为62.77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