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小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一、语文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课文、诗文、语文常识、成语故事等内容。
其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单元故事、古诗词、现代诗歌等。
此外,语文教材中也包括了语文常识,如字词语、词语造句、语法知识等。
在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阅读课文和诗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识字、认字、写字,并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拼音、注音、基础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内容。
二、数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通常包括了数的认识与应用、算术运算、分数、小数、几何、量与单位等内容。
其中,数的认识与应用主要包括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正数负数的认识与运用。
算术运算包括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
在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数字、数读、数学奥秘、数学游戏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掌握分数、小数、几何、量与单位等知识。
另外,还需要学会应用数学进行问题解决,如拟解答有关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三、英语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英语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英语语音、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内容。
其中,英语语音主要包括了音标、发音规则、单词重音等内容。
英语词汇包括了基础词汇、日常用语、常用短语等。
英语语法包括了句型、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内容。
在英语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字母、拼读、会话、背诵歌谣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对话、日常用语、阅读短文、写作简单句子等。
此外,还需要学会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如时态、句型、被动语态等。
另外,还需要学会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四、科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科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现象、生物、地理、天文、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内容。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娜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①④⑤⑥是单句;②③是复句。
两种复句 7.递进复句和承接复句。
递进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 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关联词语 承接复句
• (3)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乡愁》共4节,每节的结构、形式一样,句式整齐。(结构美)
• 6.单句和复句。
•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 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 组成。
• 3.象征。
•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 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 4.意象和意境。
•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 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反复
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 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反复与 排比的 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 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 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 “意境”指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古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上古诗词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统编版教材中涉及到的上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以便于学生对上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
二、《诗经》知识点梳理1. 《诗经》的概况:《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成为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源泉。
2. 《诗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诗经》的作者多为先秦诸子和诸侯,如《周南》作者为孔子,《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的君王和贵族。
3. 《诗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三、《楚辞》知识点梳理1. 《楚辞》的概况:《楚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瑰丽的艺术形式和奔放的思想风格而著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楚辞》的代表作及作者:《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屈原;《九歌》是《楚辞》的另一代表作,作者是宋玉。
3. 《楚辞》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楚辞》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音乐和韵律的美感,内容上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生命运四、《古文观止》知识点梳理1. 《古文观止》的概况:《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集大成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2. 《古文观止》的选材与风格:《古文观止》的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
3. 《古文观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大量杰出作家的作品,包括司马迁、刘向、韩愈、欧阳修等。
五、总结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诗经》、《楚辞》和《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的梳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上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分析: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知识点
全面分析: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知识
点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是学生研究语文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的课文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了多种文学体裁和文化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词语解析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中,有许多词语的解析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这些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强词语解析的研究。
三、古诗文鉴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中包含了一些古诗文的鉴赏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古诗文,提高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四、写作技巧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还涉及到一些写作技巧的研究。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这些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五、阅读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课文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
通过研究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的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分析、词语解析、古诗文鉴赏、写作技巧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学生应
该通过独立思考和积极研究,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文园地: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剖析
语文园地: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
要点剖析
1. 课文内容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写了丰富多样的课文内容,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等。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文学素养。
2. 重点词汇研究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重要的词汇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常见的成语、诗词、俗语等。
学生应该通过多次阅读和理解课文,积累并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 语法知识要点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要点,例如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分类、句子的结构等。
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相关题的练,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4. 阅读理解技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抓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
学生应该通过多次阅读和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能力。
5. 写作训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也提供了一些写作训练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写作题目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写作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的剖析,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通过认真研究和练,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语文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解析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作为当前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参考教材,涵盖了丰富的音乐理论与实践内容。
本文将从核心知识点的角度,对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进行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音乐基本元素音乐基本元素是音乐作品的基础,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音响。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通过对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和特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
二、音乐韵律和节奏音乐韵律和节奏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通过对韵律和节奏的介绍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韵律与乐感的关系,掌握节奏的基本概念和演奏技巧。
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音乐音调和音程音调和音程是音乐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至关重要。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通过对音调和音程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音调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音程的运用和和声技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表达方式。
四、音乐曲式和表现手法音乐曲式和表现手法是音乐作品结构和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对不同曲式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详细解析,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作品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学习和分析著名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音乐历史与文化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通过介绍不同音乐时期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通过学习音乐历史与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提高音乐表达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包括音乐基本元素、音乐韵律和节奏、音乐音调和音程、音乐曲式和表现手法以及音乐历史与文化。
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重点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重点知识点解析二〇二三年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会深入学习语言文字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语法、修辞、作文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呢?在这篇文章中,本人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语音、语调的学习。
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到汉字的拼音和发音方法,以及语言中的音调和声调变化规律。
在学习拼音时,我们需要逐一学习每个拼音的发音方法,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声调。
在学习汉字的音调和声调变化规律时,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组合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如何运用变调符号标注。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模仿标准的中国语言语调,了解连接词语和句子的各种断句和语气的变化,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语法的学习。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必要前提。
在学习语法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词汇的分类、词义、构成方式、用法及其语法功能。
在掌握词汇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词语构造句子。
我们需要了解把词语组合起来形成句子的规则、形式和功能,例如主谓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
此外,在学习语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认知和逻辑(如:文章逻辑、时间和空间逻辑)方面的规则。
只有在全面掌握了语法基础之后,我们才能在写作时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
接着,我们来说一下文学修辞的学习。
在文学修辞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和语言的表现力,使文学作品显得完美。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以及照应。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掌握如何通过修辞手法,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使文章更具神韵。
例如,在表达感情时,我们可以利用转喻手法,使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情感更为深厚、具有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将有助于认识文学和提高写作的技巧。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作文的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作文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
语文教材里面的知识点总结
语文教材里面的知识点总结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教材,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对语文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语文教材中对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教材将文字的起源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字的初源和发展,对于学习语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字的结构与规律教材中还介绍了文字的结构与规律。
文字的结构与规律是文字表达意义的重要方面,而教材中对文字的结构与规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字的表达规律和规范。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字结构与规律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欣赏教材中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
对于这些文学作品,教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欣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分析与欣赏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度。
四、语文知识的应用教材中还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语文知识的应用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体现,而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应用部分对语文知识进行了生动的应用示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应用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
五、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教材中还介绍了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教材中对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率,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教材中还介绍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物理选修3-3教材梳理第十章2.热和内能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热传递1.定义: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的物理过程。
2。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辨析比较热传导过程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固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如用酒精灯灼烧铁棒的一端,另一端会发烫,这主要是通过热传导来传递热量,而热对流发生在气体、液体的传热过程中,如加热水壶的底部,表层的水温也上升;冬天暖气片能使整间房屋里的气温上升,这都是靠对流来完成的,晒衣服时,衣服温度升高,主要是太阳依靠热辐射来传递热量的.3.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误区警示只要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过程就会进行,与原来物体内能的多少无关。
热传递过程能量可以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上,也可以由内能小的物体传到内能大的物体上.4.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二、热和内能1。
热量:在单纯的传热递过程中系统内能改变的量度.或者这样表述:系统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误区警示热量是用来衡量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因此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谈热量。
热量和内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内能是状态量,我们说物体在一定状态下有内能,而不能说有热量.2。
热传递和内能变化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内能改变的多少可用热量来量度。
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1)两种方式的区别做功: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时,必须通过物体的宏观运动才能实现。
热传递: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它是在分子相互作用下,通过分子的微观运动来达到内能的改变的,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初中英语牛津教材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中英语牛津教材知识点归纳梳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阶段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
牛津教材是初中英语教育中常用的教材之一,通过系统的知识点和任务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英语牛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英语知识。
一、语法知识点1. 时态:牛津教材涉及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态的构成和用法,并能运用于实际场景中。
2. 从句:牛津教材中包含了名词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学生需要了解从句的结构和引导词的用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从句进行句子的扩展和修饰。
3. 词性和词组搭配: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构成和用法,以及常用的词组搭配,能够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词性和词组。
4. 被动语态:理解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能够根据语境进行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
二、词汇知识点1. 基础词汇:学生需要掌握牛津教材中出现的基础词汇,包括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并能够理解其词义和用法。
2. 扩展词汇:牛津教材中也会出现一些扩展词汇,学生需要积累并掌握这些词汇,以拓宽自己的词汇量。
3. 词组和固定搭配: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组和固定搭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三、听力技巧1. 听力材料:牛津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多样化,包括对话、短文、新闻等,学生需要通过多听多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 关键词识别: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和记忆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获取听力材料中的信息。
3. 笔记和总结:学生可以在听力过程中做笔记并进行总结,帮助记忆和回顾听力内容。
四、阅读技巧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能够准确地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2. 快速阅读:通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对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能力。
3. 阅读策略: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精读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阅读。
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梳理课文内容概述必修一是高中英语的第一册教材,共包括10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语言技能。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1. Unit 1: 高中生活介绍及常用英语表达2. Unit 2: 人际交往和友谊的重要性3. Unit 3: 研究技巧和学业压力管理4. Unit 4: 旅行和旅游经历的描述5. Unit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 Unit 6: 个人成长和青春期问题7. Unit 7: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8. Unit 8: 社会问题和责任感9. Unit 9: 文化遗产和传统俗10. Unit 10: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重点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有一些重点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词汇和短语:每个单元都引入了一些新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和短语在相关话题中非常常用。
2. 语法:教材涵盖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如动词时态、句型转换、从句等。
3. 听力技巧:学生将通过听力活动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如听取对话、讲座和采访。
4. 阅读技巧:学生将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新闻报道、故事和说明文等。
5. 写作技巧:教材将引导学生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日记、信件、演讲稿和议论文等。
6. 口语表达:学生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研究建议- 注意课文重点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 多做听力、阅读和写作练,提高语言技能。
- 增加词汇量,积累并背诵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 多参与口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 善用课后题和研究资源,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对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的简要梳理和学习建议。
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提高英语能力。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等,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 语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语言知识。
3. 文本阅读: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情趣。
4. 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交际:包括口头表达、听力理解、演讲与辩论等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6. 文化素养: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艺术,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7. 综合能力: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此外,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点梳理还包括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知识点梳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知识梳理表、思维导图、专题讲座等,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目录及教材重难点梳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2走进化学实验室1.3物质的提纯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2、浩瀚的大气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2神奇的氧气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3、走进溶液的世界3.1水3.2溶液3.3溶液的酸碱性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4.2碳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4化学燃料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的魅力主要重难点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出的性质:稳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可燃性等。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化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来研究新材料,如光导纤维。
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2走进化学实验室1)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试管、酒精灯、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试管夹、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要求、同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室操作规则。
1.3物质的提纯1)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会区分。
2)会物质提纯的方法——过滤、蒸发,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明白过滤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掌握蒸发的方法。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1)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
单质是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2)21种常见元素的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Fe 、Ca 、Na,以及元素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主要重难点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N2占78%(约五分之四),O2占21%(约五分之一),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成分用途:N2——制氮肥、灯泡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物理)等;CO2——人工降雨、光合作用等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产生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热胀冷缩)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5)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特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如闻到花香,气味、③分子间有间隙,如a L酒精和a 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a L 6)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用符号Ar表示。
2.2神奇的氧气1)氧气的性质:A.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B.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点燃CO2(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氧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C + O2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点燃SO2(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 + O2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点燃2P2O5 (冒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4P + 5O2 −−−→点燃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2H2 + O2 −−−→②金属反应:点燃2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 + 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2−−−→2)化合反应:多生一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4) 氧气的制取:A. 2KClO 3 2MnO ∆−−−→ 2KCl +3O 2↑ B. 2H 2O 2 2MnO ∆−−−→ 2H 2O+ O 2↑ 5) 氧气的收集与检验: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带火星木条检验6) 分解反应:一生多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的整体化学式为零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根据化合价来计算原子个数3) 物质的量:用n 表示,单位是mol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物质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公式n=N/NA ;n=m/M 。
4)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三个不变: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个可能变:分子数目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主要重难点3.1水1) 水的电解:2 H 2O −−−→通电 2H 2 ↑+O 2 ↑2)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正极:氧气,负极:氢气,体积比:1:2,质量比:8:13) 水的净化:吸附-----活性炭;凝聚剂---明矾;消毒杀菌----氯气(液氯)4) 水的性质:比热大、反常膨胀;水的溶解、分散能力5) 物质与水的反应:CO 2+H 2O →H 2CO 3 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检验水)CaO+H 2O →Ca(OH)2 (CaO 可作干燥剂的原因)6)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3.2溶液1) 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2) −−−−−−−−−−−−→←−−−−−−−−−−−−增加溶剂、升高(或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
4) 得到晶体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5)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3溶液的酸碱性1)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溶液、pH 试纸2)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中,石红酚不;碱性溶液中石蓝酚红;pH=7,中性溶液;pH >7,碱性溶液,pH 越大碱性越强;pH <7,碱性溶液,pH 越小酸性越强。
3) 实验室常见的酸溶液:硝酸、盐酸、硫酸、醋酸;实验室常见的碱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氨水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重难点4.1燃烧的条件1) 燃烧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2)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着火点3)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隔离可燃物4) 燃料的充分燃烧:将固体燃料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充分燃烧。
4.2同素异形体1) 金刚石与石墨的比较: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导致的2)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指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3) 无定形碳的来源及用途:4) 碳的化学性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高温下,碳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
① 可燃性: (都放热—可作燃料)C + O 2 −−−→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 O 2 −−−→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② 还原性:(冶炼金属)2CuO + C −−−→高温 2Cu + CO 2 ↑ C + CO 2 2CO (吸热反应)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黑色粉末不断减少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为还原剂5)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 可燃性——作燃料2CO + O 2 2CO 2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② 还原性——冶炼金属CO+CuO ∆−−→ Cu + CO 2 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 毒性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与氧结合的能力。
6) 二氧化碳A 、CO 2 的化学性质① CO 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但CO 2是无毒的)② CO 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 + H 2O → H 2CO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很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H 2CO 3∆−−→ CO 2 +H 2O③ C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B 、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①灭火②工业原料可制纯碱、尿素和汽水③干冰可作致冷剂、人工降雨④温室肥料。
7)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CaCO3 −−−→高温CaO + CO2↑CaO+ H2O →Ca(OH)2(CaO可作干燥剂的原因)CaCO3+ CO2+ H2O→Ca(HCO3)2Ca(HCO3)2 ∆−−→CaCO3+ CO2+ H2O4.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1)CaCO3 +2HCl →CaCl2 + CO2+ H2O2)启普发生器3)CO2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检验,木条熄灭,CO2集满4.4化学燃料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煤的燃烧生成SO2,NO2,造成酸雨(pH<5.6)3)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减少煤的燃烧、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点燃H2O4)最清洁的燃料——氢气H2+O2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下册目录5、初识酸和碱5.1生活中的酸和碱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6、常用的金属和盐6.1奇光异彩的金属6.2盐和肥料7、化学与生活7.1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7.2食品中的营养素第四章、初识酸和碱5.1生活中的酸和碱1)常见的酸和碱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2)酸的组成和分类: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分类:含氧酸、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3)碱的组成: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特殊的碱NH3·H2O;按照溶解性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NH3·H2O;其他碱都难溶于水Cu(OH)2、Fe(OH)2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1)酸的性质:A.浓盐酸:无色液体,有较强的挥发性,产生白雾,有刺激性气味,无吸水性,有较强的腐蚀性B.浓硫酸:无色、油状液体、无挥发性,强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脱水性)、2)酸的化学性质:A.酸的水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之显示一定的颜色B.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Zn+2HCl →H2↑+H2OC.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HCl →CuCl2+ H2OD.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HCl + NaOH →NaCl+ H2O3)碱的性质:A.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有强烈的腐蚀性,NaOH固体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B.Ca(OH)2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