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会计手段

1.利用准备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根据自身需求高估或低估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长

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上市公司计

提减值准备具有主观性,会计人员能够在追溯调整的年度或者其后的

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相对应减少当期利润,而在以后年度处置

该项资产时,能够冲回所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相对应年度利润。

2.利用营运资金项目实行盈余管理为避免摘牌停止上市,很多上市公

司通过其他应收应付款实行盈余管理。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应付

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不过有些公司这两个科目的余额巨大,往往

和应收应付款不相上下,显然这种现象和管理者实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

3.利用“线下项目”实行盈余管理利润表中的“线下项目”具体指投

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及补贴收入等项目。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正是成

功地利用了涉及“线下项目”的交易以达到监管部门对指标收益的要求。为达到配股资格,处于配股边缘的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些非经营性

项目增加收益。同时,前一年度发生亏损的公司往往通过涉及这些项

目的交易在当年度扭亏为盈,而当年亏损的公司则利用交易的方式进

一步降低报告期利润。

4.利用资本利息化调节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更隐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

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5.利用多种形式的“利润存储器”部分企业会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

对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实行盈余管理,在业绩良

好时多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非会计手段

1.关联交易因为关联方之间存有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交易实行盈

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水平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实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

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

费用调节利润等。

2.会计处理的时间差部分上市公司为在年度结束时能给股东丰厚的报酬,往往借助跨年度调节利润。传统做法是:在本年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不合格为由冲回;或者先与第三方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

3.利用生产经营活动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提升报告盈余,往往通

过日常经营活动实行调节,如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以减少折旧

费用;对存货水平的估计、存货发出和采购时间实行人为操作;调整

收款政策等。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

1.规范公司治理公司结构,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健全

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

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

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作用;再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是股东目标成为管理目标,消除

管理者的利益障碍。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小盈余管理空间一方面,准则

制定部门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

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准则和方法,如会计

准则可对不同行业的同一业务作出统一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

的企业所持有的业务作出分类规定,使某一企业只适用于其中一类;

另一方面,对那些有可能实行盈余管理的项目要增增强制披露的要求。

3.健全关联交易法律制度因为关联交易监管的相关法律存有缺陷,缺

乏相对应的制裁措施对控股股东加以约束,使关联交易成为很多上市

公司实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所以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定相对应的

股东诉讼制度和控股股东赔偿制度,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增强上市公司审计监督一方面,要提升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执

业水平,增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对上市公司那些异常波动

的营运资金项目和利润表中异常应计收益项目,注册会计师要予以特

别注重;审计时,注册会计师理应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

价被审计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四、结论随

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

视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与会计盈余管理本不存有必然联系,

如果关联方交易以公允价格定价,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

但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

低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转移。利用关联交易实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

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

市公司。这样,利用关联方交易实行会计盈余管理便成为上市公司乐此

不疲的“游戏”。

(二)改变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赋予了会计人员

在一定水准上主观界定应收、应付、待摊项目确认时间和金额的权利。

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摊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谨慎原则的

结果,并不会引起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注意。有的公司利用待摊项目达到

隐瞒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超负荷接受订单,尽可

能多发货物,向顾客提供特殊信用条件以尽可能提前实现销售收入;有

的上市公司借助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

另外有些广告费较大的上市公司,采用上年度预付或下年度后付的方式

来操纵盈余等等。

(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

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因为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

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水平的各项收入、支出。在界定ST上

市公司是否退市时,仅着眼于其是否盈利,而不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能够改善企业的财务形象,延缓亏损年度的来临,所以,作为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因为其本身的特

殊性质,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实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四)利用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

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能够分为: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

以高价转让;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

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对外收购兼并,即兼并收购非上市企业盈

利较高的下属企业,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扩大公司实力;对外

转让资产,即通过对外转让资产,特别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同属母

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企业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能够优化

资产结构,降低公司的负担,增强公司实力。

(五)利用减值准备有些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中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在

计提减值准备时,无视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盈亏状况以及

其目的实行计提,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比如,当公司无法掩饰亏

损的事实,不得不报出亏损时,企业管理当局就会采取所谓的“洗大澡”操纵盈余,大量计提减值准备,甚至可能提前确认将来可能发生的费用

和损失,做大亏损,为来年扭亏做准备。其次,当公司主要经理人员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