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第七章_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1.20~3.60m,可看到对方全身及其周围环境,相互接触已不可能,由视 觉提供的信息没有个人距离时详细;其他感觉输入信息也较少,彼此保持正常 的声音水平。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务性接触,如同事之间商量工作、业 务洽谈、接待新客等。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
7.1.3 人际距离的大小与分类
1966年,人类学家霍尔出版了《隐藏的向度》(Hidden Dimension)一书,在书
中提出了距离学,认为距离学是对人类空间行为的科学研究,人们的情绪、情 感与使用距离密切相关,并详细探讨了人类空间利用的意义,不同文化中空间 规范的形式以及人际互动距离的有关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 人们交往时的距离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7—5)。
研究发现,当实验者接近男性被试者时,被试者在顶棚较低的房间时比在顶 棚较高的房间时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Savinar,1975);个人空间随房间尺寸的 减小而增大,随房间增大而减小(white,1975);当人多时,在房间中设臵隔断 可减少空间侵犯感;在边界开放的环境中个人空间相对较小,这说明,人们感 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说明不同社会地 位的人对空间距离的需求是不同的。
6)文化因素
霍尔(E.T.Hall,1966)指出,行为方式直接与文化相联系,空间行为也能 在与文化的联系中才能反映出来,不存在脱离文化的个人空间行为。在地中海 文化中(包括法国、阿拉伯、南欧和拉丁美洲等地),习惯使用嗅觉、触觉以及 其他感觉形态进行人际交往,使用极近的交往距离甚至频繁的身体与目光接触 ,显示出极大的密切性;而在北美和北欧文化中(如德国、英国和美国白种人 等),则喜欢较大的交往距离和个人空间,一般很少对他人使用非言语的密切 行为。但霍尔强调指出,以上研究主要针对地中海和北欧文化,而且都是粗浅 模糊的分类,对其他文化,尤其是亚洲文化不一定完全适用,文化差异对行为 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7)社会地位因素 研究表明,在交往中地位比较高的人总是比对方拥有、控制和利用更大的空 间(R.Sommer,1969;N.M.Henley,1977)。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人物在一 些场合出现时,往往会扩大其前部空间,且习惯坐在正中最显要的坐席中。这 说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空间距离的需求是不同的。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fial distance)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是得以最好地欣赏对方面部细节与细 微表情的距离。眼睛很容易调整焦距,观察细部质感不会有明显的视觉失真, 但即使在远距离也不可能一眼就看清对方的整个脸部,必须把中央凹视觉集中 在对方脸部的某些特征,如眼睛上;超过这一距离的上限(1.20m),就很难用 手触及对方,因此可用“一臂长”来形容这一距离。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 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音适中,言语交往多于触觉,适用于亲属、师生、 密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或日常熟人之间的交谈。
根据观察发现:
(1)进行交谈:此时选择90度把角与面对面
的坐法较多。解释中说这样既有接近也便 于眼光接触,而目光的自由度很大,谈话 过程中很少有连续的目光接触。而选择面 对面的坐法略多于把角的坐法。
(2)合作做一件事:相当一部分选择肩并肩
的坐法。认为这样便于阅读共同的材料, 或核对数据、使用工具。
常常在行为上做出一些复杂的反应,如改变脸的朝向或调节椅子的角度。有些 被试者还做出防卫姿态,如收肩缩肘,手托下巴,还有人用书或其他物品将自 己与来犯者隔开(图7—8和图7—9)。
一个人在侵犯他人个人空间的同时,他(她)自己的个人空间也同时被他人侵犯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人们也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空间,尤其是男女交谈的
2)性别因素 性别是决定大多数情境中空间行为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女性相对男性互动 距离较短,而男性对过短距离的忍耐性较低。妇女的个人空间比男性的略小一 些,妇女间交往中的个人距离比男子间的交往中要小些。男性更注意与同性别 的人保持非亲密状态。两人性别不同时所保持的距离一般比性别相同时更近, 当然这一结论仅就北美文化而言。 3)个性因素 人格中的自尊性格是否外向会对个人空间行为会产生影响。研究认为内向的 人比外向的人占有的个人空间大,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弱 的人要小,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持更近的距离。暴力倾向的囚犯的个 人空间差不多是正常人的3倍。 4)情绪因素
从个人空间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个人空间可作为一种缓冲地带或缓冲物,使 人们能摆脱他人的过分亲密的行为和过多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维持“独处 ”,同时,个人空间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 ,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 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任何个体只要侵入他人的个人空间,便会 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这是由个人空间的重要功能所决定的。
霍尔通过对中等阶层白人的长期观察,认为在美国人的人际交往中通常发生在
下列四种距离的情况下,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和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图7~6)。
距离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几乎 所有的接触中都会有意识地利用距离因 素。随着距离由远及近,信息的强度和 数量也会大大增加(图7—7)。值得注意的 是,上述四种距离都是估计数,这种人 际距离模式存在着文化背景的差异。霍 尔一再申明,他论述的这些空间尺寸, 仅仅依据北美社会白人中产阶级的习性 。
7.1.4 个人空间的功能
(3)在一起各干各的事:这时往往选择距离 最远的座位,可保持秘密,减少目光接触 。 (4)竞赛:此时双方间希望彼此保持一定 的距离,然而要有目光接触以刺激竞争意 识。多选择面对面坐,这样各自工作有一 定秘密性而又了解对方是怎么干的。 萨默经大量研究认为,一般朋友交谈选 择角对角就座(图7—14);一对竞争者常选 择面对面就座;合作者更多地选择肩并肩 就座。
7.1 个人空间
7.1.1 个人空间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不管人还是动物都希望有独立的空间,例如鸟儿停落在电线上成
一排,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如在公共场所中,一般人不愿夹坐在两个陌生 人中间(图7—1)。在公共海滩钓鱼的人们也一样,彼此在岸边保持一定的距离( 图7—2)。
在环境心理学家看来,这种情绪反应便是他人的空间行为影响的结果。在人与
7.1.5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如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人际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问的喜欢程度等,情境因素包括活动性质、情绪、场 合等。这里我们讨论重要的几个因素,即年龄、性别、情境因素,以及民族文 化和伦理背景等因素。
1)年龄因素
个人空间是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一般认为小孩的个人空间较小,随年龄增长
3.6~7.6m,或更远的距离。属于 互动中非常正式的距离。在这种距离下 ,人们可以轻易地采取逃避或防卫的行 动,它也可以用在不想产生互动的陌生 人之间,或是接近重要人物时的防卫信 号,属于政治家、演员与公众的正规接 触,通常为单向沟通时采用,此时无细 微的感觉信息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要提高声音、语法 正规、语调郑重、遣词造句多加斟酌, 甚至采用夸大的非言语行为(如动作)辅助 言语表达。
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 用。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生物学、人类学、建筑学中早已出现。在人类生活中, 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日本的环境心理学 家把它称为“心理的空间”,而人类学家霍尔(E.Hall)则称之为“空间关系 学”。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人类对空 间的利用是一种与别人沟通的方式,也是反映对他人的感受的重要因素。这方 面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有益于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选择,而且对环境设计也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人空间。穿越他人空间的人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不安,他们低着头,目不斜 视,并低声道歉(图7—10)。如果仅仅有两个人站在那里,对别人的穿越影响 不大,当交谈的两人相距1.2m以上时,穿越的人就会增加(Cheyne and Efian ,1972;Efran and Cheyne,1973,1974)。人们在拥挤电梯中站得比较靠近, 有时还会有所接触。但他们尽量避免眼神接触,尽可能避免碰触,并试图把注 意力放在别的物体身上,以此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图7—11)。
个人情绪影响个人空间,且随个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焦虑时所 需要的个人空间比情绪好时大。
5)亲近性(affinity)因素
亲近者与陌生者之间的距离是迥然不同的。友好或人际吸引的程度会使人们的
人际距离更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所感觉到的彼此间的相似性会促使他 们的身体相互靠近。即那些人格相似的个人之间比人格不同的个人之间更加靠 近。也就是说,相似性增加了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缩小了人际距离。感到别人 与自己相似之处越多,对别人就越容易产生好感,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以群分 ”的行为倾向。
7.1.6 接触中的空间定位关
系
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接触 中,其空间定位往往是有一定 的规律性的。这一点在座位的 选择中表现得很明显。学者萨 默(R.Sommer)1969年对此做 过研究:一张长方桌,周围有 6张椅子,他找了许多学生问 ,如果他与他的同伴在一起从 事某些活动,他们将是怎样的 坐法,然后解释原因。学生选 择的坐法的百分比见图7—13。
7.1.2 个人空间的度量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分
为圆柱形,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图7—3)。这一气泡跟随人体的移动 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 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可以说, 这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身体缓冲区(body buffer zone)。 这种空间范围并没有固定的地理位臵,而是随个体移动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
8)环境因素
物理空间环境也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费希尔等人(1984)的研究发现,人 们对空间的利用反映了他们的安全需要。因此,人们坐着比站着需要更大的空 间,在室内比在户外需要更大的空间,在角落里比在房间中央需要更大的空间 ,所有这些个人空间的大小,均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鲍姆等人(A.Baum et a1 ,1974)的研究表明,隔断的使用减轻了空间侵入的感受,而且扩大了办公室 和其他拥挤的公共场所中令人舒适的空间。这同样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前 者可能属于生理上的安全感,而后者则可能更多地属于心理上的安全感。
Horowitz等人1970年所进行的试验更客观些。该试验让被试验人从前、后、左
、右与对角线等不同方位分别朝着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的半身像模型走去,看 他在什么位臵停下来(最接近的),记录这个距离,随后通过记录的整理,可绘 出一个图形(图7—4)。由图形中可见,个人空间的前部较大,后部小些,两侧 更小。
而有所增长,到了老年,人际距离又显示缩小的倾向(Heshka and Nelson, 1972)。儿童的个人空间需求随着年龄递增稳定地增加,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出 现变化(图7—12)。研究表明,与成人相似的空间始于青春期(J.R.Aiello and T.D.Aiello,1974;J.AielloandE.Cooper,1979。
(1)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0~0.45m,小于个人空间。处在亲密的距离时,个人空间受到干扰。这种 距离专门用在非常亲密的互动中,如爱、抚摸、安慰和防御等,父母与子女、 夫妻、恋人之间的距离就属于此类,通常不适合公开场合中的成年人。有很大 程度身体间的接触,视线是模糊的,声音保持在说悄悄话的水平上,能感觉到 对方的呼吸、气味等。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时会感到严重不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们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和注视来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