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知识分享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1837ddd15abe23482f4d9b.png)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
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
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
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
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
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
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0a805f5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与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之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与纹理等要紧特征。
各类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与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与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与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要紧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与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含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与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与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与冰瀑。
2、分布要紧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与高山地区。
我国要紧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通常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要紧作为登山探险与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与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特殊而神秘的荒漠景观与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中国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f3d9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d.png)
中国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这些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资源的特点与国土的广阔和地质构造多样性密切相关。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资源和资源地理特点的分析。
一、能源资源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尤其在工业生产和电力供应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水力和核能资源。
这些能源资源的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例如,西南地区富集了大量的水力资源,而东北地区则是煤炭和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地。
二、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多种重要矿产资源。
铁矿石、锌、铅、铜、钨、锡和稀土元素等是中国矿产资源的特色。
其中,稀土元素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地理上,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北方平原和西南地区是煤炭和金属矿产的主要产区,而稀土元素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东和福建等地。
三、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内陆水和河流水资源。
黄河、长江、珠江和淮河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支持。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南方地区相对较多。
四、农业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我国处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作物种植条件良好。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不同地理区域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例如,东北地区适合小麦和大豆,江南地区适合水稻和茶叶的生产。
五、森林资源中国是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森林资源的南北分布差异明显,北方地区以针叶林为主,南方地区则以阔叶林为主。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云贵高原是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
六、旅游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自然景观如长城、黄山、九寨沟等各具特色,而人文景观如故宫、兵马俑、天坛等也是中国独特的旅游景点。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b0100d0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5.png)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保护摘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地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类有关的文化遗址遗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且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地质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主要特点、分布情况、开发保护一、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性。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分布的空间也极为广泛,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河、无论是喀斯特还是黄土、沙漠,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都以不同方式存在。
就后者而言,由于地势、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旅游资源,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山岳旅游地质资源方面,我国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大山,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且各具特色。
2、空间定位性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是指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这种空间位置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内在分布规律。
例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碎屑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并且与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有关。
3、永续性及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
因此,相对于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同时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以)再生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及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其它钙华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以百万年或万年计。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7cc8dfd551810a6f52486df.png)
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北京市:地位:首
都,中央直辖市全国的中心,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文化
名城,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始建于明永
乐十八年
(公元1420
北京市:地位:首
年),是明 清两朝帝王
都,中央直辖市全国的中心,
祭天祈谷之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类型齐全:从西到东分布有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平原、海洋,横跨第二、三阶梯
地貌种类齐全、自然景观丰富
1、冀北山地:燕山、灵山、山海关2:太行山3、关中平原4、陕南山地由秦岭和大巴山组成的秦巴山地及汉中盆地, 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分水岭山地多花岗岩高峰及峡谷5、华北平原6、山东丘陵:泰山是山东丘陵的最高峰,其主峰
鸡冠洞是北方罕见的喀斯特石灰岩溶洞,堪称“北国第一洞”
龙潭大峡谷(5A)
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博物馆”“峡谷绝品”黄河水画 廊“
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寺院,古印度佛教在中国的第一座道场。
关林
我国唯一的冢、庙、林合一的古建筑遗存,是封建等级最高的武圣陵殿,我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乐寿/玉澜/宜芸/德和园——帝后生活区 谐趣园——仿寄畅园,“园中园”
位于昌平县天寿山南麓,建筑布局:各陵有一公共的神道,神道上有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象生 等
明十三陵(世界文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目前以开放的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 化遗产,5A) 神路
长陵是朱棣与皇后徐氏合葬陵墓,在13陵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是祖陵
心、著名街市 闻名世界的大
旅游地质
![旅游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691c46e7e009581b6bd9eb6c.png)
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地貌的极好诗句。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地质原因:3类可溶性岩石广布气候原因:温度降水气压等方面,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气压越大水中CO2溶解越多生物原因:岩石表面生长的菌类、藻类生物分泌溶蚀性酸,腐蚀岩石。
代表地形: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
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瑶琳仙境,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研究意义: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
中国旅游资源概况
![中国旅游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3a693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d.png)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三、地貌概况及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3.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中国地势图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四、水体概况及特征
1.河流
2.湖泊
3.瀑布
4.泉水 5.海洋
我国水系流域分布示意图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黄庐
黄果树瀑布
河山
五 瀑布
壶三
口叠
瀑• 我国主要瀑布旅游资源: 布 河湖宏瀑: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黑龙江吊水楼瀑布为我国三大名瀑。
山岳名瀑:庐山“三叠瀑”、“雁荡十三瀑” (大龙秋为主)
第三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5.海滨旅游资源
(1)北戴河海滨 (2)青岛海滨
(3)三亚海滨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 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二、人口和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 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 人口约占93 .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 .7 %(1996年 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第四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2.宫殿建筑 (1)北京故宫
(2)沈阳故宫
(3)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故宫
第四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3.礼制建筑
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祭祀自然神。 二类:祭祀祖宗。 三类:
祭祀先哲先贤。(1)天坛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3d55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7.png)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北濒北冰洋,南与东南亚诸国接壤。
中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南端在海南省三沙市,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抚远市。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四大类型。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3. 气候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华南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5. 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
6. 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6%,其他55个民族占8.4%。
7.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
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对外贸易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8. 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著名景点有长城、故宫、颐和园、黄山、九寨沟等。
10.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载人航天、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通信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b8370f5f61fb7360b4c6541.png)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质地貌景观地貌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地球表面的常态地貌包括: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及高原五种类型。
我国的地貌轮廓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貌景观岩石类型齐全,景观特色鲜明,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而且是其他旅游资源和景观的载体。
一、中国山地的分类(一)根据山地形成的原因1.褶皱山褶皱山是地壳岩层原始形状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横向挤压,从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背斜,岩层向上弯曲,表现为地表的隆起,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另一种是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
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断块山指地壳受力后发生变形,其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层构造。
其中有的部分抬高升起,有的部分陷落,错动上升形成山地。
断块山的特点是山的边线平直,多形成悬崖峭壁,如庐山、秦岭等。
3.褶皱-断块山是地壳受到强烈的褶皱作用,然后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山地,如天山。
4.火山火山所形成的景观有两类:一类是欣赏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地质景观,如锥形的火山锥、漏斗状的火山口、碧绿的火口湖等。
此类地质景观有日本富士山、我国吉林天池的火口湖等。
第二类是观赏火山的喷发和探险休眠的火山口。
目前全世界共有活火山1500多座,美国夏威夷火山和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都是观赏火山喷发和探险休眠火山口的绝佳胜地。
(二)根据山地的高度根据山地的高度,我国的山地可分为五大类型,如下表所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周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美誉。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27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的中、低山和丘陵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山岳风景秀美,环境宜人,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根据山地的岩性特征1.岩浆岩地质学上又称为“火成岩”,它包括火山侵入岩和火山喷出岩两大类。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025479d1f34693dbef3ec5.png)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旅游资源的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景观—如壶口瀑布,生物景观—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景观—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4、旅游资源的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地貌;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我国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26cac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2.png)
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种子植物约2900多个属、 24600个种;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动物 196种;爬行类动物315种;鱼2000多种。其中,有许 多是“稀世珍宝”,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洞庭烟雨
洞庭落日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古遗址
如:云南――“元谋猿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50~100万年)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距今约69万年) 山西――“丁村人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南――“仰韶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
英国 英国 法国 英国 英国
构景地表土壤
美国
中国
法国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地位
比较-历史遗产(1)
景观类型 人类文化遗址
Ⅰ级 中国
Ⅱ级 法国
Ⅲ级 西班牙
社会经济文化遗址
中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军事防御遗址
中国
意大利
法国
古城与古城遗址
中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帝陵与名人陵墓
中国
法国
意大利
皇室与官署建筑
中国
法国
英国
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l 5、广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
表。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
l 6、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其
以酸辣居多。
l 7、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以福州菜
为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3、河川风景型
如:长江三峡 桂林漓江
4、海滨风景型
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c48465a8956bec0975e360.png)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 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 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 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 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3.准噶尔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内部有沙 漠。 4.四川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内部多丘 陵,西部有平原。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大 兴 安 岭 内蒙古高原 太 行 祁连山脉 黄 土 高 原山 脉 巫 山 雪 横 云贵 峰 断 高原 山 山 脉
昆仑山脉
返回
天山山脉
大 兴 安 岭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长 白 山 脉
秦岭
喜马拉雅山脉
太 行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南岭 山 武 夷 山 脉
横 断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1.柴达木盆地:
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是我国海拔最高 的大盆地
2.塔里木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我国最大的盆 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山群最著名。
五大连池风景区概况
五大连池的古火山形成于203年、90万年、60万年及19万年历史时 期,而新期火山则形成于1719年,据《黑龙江外记》记述:“墨尔 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
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
公元1720年,老黑山和火烧山又再度爆发。 同样描述出当年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大地震颤,声震长空,浓 烟滚滚,火光冲天。灼热的岩浆流动在山林水草之间,夜晚看去, 如一条巨型火龙蜿蜒起伏。河流被阻,林木被毁,飞鸟绝迹,野兽 遁形。数月之后,人们仍然不得靠近,清朝的官员前来考察,也只 能在远处观望。这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结果是:第一,形成了两座 新期火山老黑山和火烧山。第二,岩浆阻断白河形成了五大连池。 第三,火山喷发形成了地下矿泉。第四,火山喷发形成了千姿百态 的优美景观。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a0cde4b78e9951e79a892785.png)
➢ 湖北、湖南、浙江以及皖南等处的岩溶则以各种 岩溶洼地、漏斗以及岩溶丘陵为特征。四川北部 黄龙寺等地发育有高山岩溶。西藏高原的岩溶位 于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寒气候,古岩溶形态 往往受到目前寒冻风化作用的破坏。
➢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岩溶类型最多最复 杂的国家。绚丽多姿的岩溶景观,构成了旅游资 源的重要方面。在岩溶区,由于流水对可溶性岩 石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地表和地下的岩溶地貌, 这些多种多样的岩溶形态都有其成因和发育的过 程,而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并可形成不同的岩 溶形态组合。
➢ 岩溶地貌景观包括岩溶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形成 的各种地貌景观现象,如溶洞、溶沟、石芽、落 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 峰丛、峰林和孤峰等。
出,其他各带都以发育地下岩溶为主。
➢ (三)按地质岩性标志划分
➢ 1.石灰岩岩溶:是碳酸盐岩溶中分布最广的一
种,构成了典型的最常见的岩溶。
➢ 2.白云岩岩溶:岩溶形态与石灰岩岩溶类似,
但不溶物质含量较多,溶蚀残余物也较多。
➢ 3.石膏岩溶:指发育在石青及硬石膏中 的岩溶。其形态则与碳酸类岩溶相似。
➢ 碳酸盐岩的倾角,单层厚度、夹层情况和节理等, 也明显地影响峰林的形态。按上述因素,广西的 峰林初步可分为独秀峰式、螺丝山式和老人山式。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南方的岩溶均以无(或很少) 非可溶岩夹层、粗品质、厚层的石灰岩地区最为 发育。
➢ 2.构造:从构造上来看,我国岩溶主要分布在 华南和华北地区,因为地区碳酸盐分布面积广, 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最有利岩溶发育。
旅游地理常考知识点
![旅游地理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ba88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0.png)
旅游地理常考知识点旅游地理是指学习和研究旅游地方的地理学科,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旅游地理中常考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1.地理位置:旅游目的地的纬度、经度、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等。
2.区域特征:旅游目的地所处的地理区域的特征,如大陆型、海洋型、内陆型、沿海型等。
二、地形和地貌1.地形: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的特征和影响。
2.地貌:包括丘陵、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貌的特征和景观。
三、气候和环境1.气候:旅游目的地的气候类型、温度、降水等气候特征对旅游的影响。
2.环境: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环保情况等对旅游的影响。
四、文化和历史1.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对旅游的吸引力。
2.历史: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传统、历史遗迹、历史事件等对旅游的重要性。
五、交通和基础设施1.交通:旅游地的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可达性等对旅游的便利程度影响。
2.基础设施: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对旅游的服务质量和体验影响。
六、旅游开发和产业1.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评价、开发模式、开发水平等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2.旅游产业: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就业机会、旅游收入等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七、旅游规划和管理1.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步骤、规划目标、规划实施等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
2.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机构、管理措施、管理效果等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地理的知识点是复杂而广泛的,实际考察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上述知识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而且不同地区的旅游地理知识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备考旅游地理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并且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旅游地理的综合理解和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旅游地理问题,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及其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及其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41b5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2.png)
第四章
中国旅游城市的发展 前景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旅游城市的接待能力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政府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保障了游客的权益和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及 其地理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壹 述中
国 旅 游 城 市 概
贰 市中
介国 绍主
要 旅 游 城
叁 地中
理国 特旅 点游
城 市 的
肆 发中
展国 前旅 景游
城 市 的
第一章
中国旅游城市概述
旅游城市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以旅游 产业为主要经 济支柱的城市
分类:自然景 观型、人文景 观型、综合型
迹和文化景点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部
旅游景点:广州塔、白云山、 长隆旅游度假区、陈家祠等
深圳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毗邻香港 气候特点: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旅游资源:世界之窗、深圳欢乐谷、深圳海滨等 城市特色: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业发达
量充沛
著名景点:洪 崖洞、解放碑 步行街、磁器 口古镇、长江
索道等
美食推荐:重 庆火锅、重庆 小面、毛肚、
豆花等
第三章
中国旅游城市的地理 特点
自然地理特点
地理位置:位 于中国东部沿 海地区,气候
温暖湿润
地形地貌:以 平原、丘陵为 主,地势平坦
水资源:河流 众多,水资源
丰富
气候特点:四 季分明,气候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0078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5.png)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如下:
1.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组合度高、文化
内涵丰富。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民俗文化、设施和服务等要素。
3.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五岳、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些
景观以奇峰、怪石、瀑布、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
4.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观以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特色。
5.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旅游
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旅游品质和效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分布规律的科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旅游地理学也是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18478b98bed5b9f3f90f1cf0.png)
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水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2)水体是风景的血脉。 (3)水体是景区气候的调节剂。 (4)水体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 (5)水体对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形成有深刻影响。
二、各种水体旅游资源、
(一)海滨旅游资源 1、环渤海湾海滨旅游带:以大连、秦皇岛、青岛伟中心 的两个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湾(渤海湾)海滨 旅游带。 2、长三角海滨旅游带:以上海、连云港、宁波、杭州等 城市为中心的苏沪浙海滨旅游带。
(二)海岸地貌旅游资源
1、什么是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海流、潮流等外力因素综合作 用而形成的地貌。它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两大类。
2、我国海岸地貌旅游资源丰富,兼有岩岸、沙岸、生物 海岸三类。
(1)岩岸
①主要分布:杭州湾以南,以及杭州湾以北的山东半岛、辽东半
岛、辽西走廊和台湾东海岸。
3、海峡西岸旅游带:以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为中心的 海峡西岸旅游带。 4、珠三角海滨旅游带 5、海南岛海滨旅游带
(二)河川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我国乃 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亚洲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全长5464千米,是 我国第二大河。
含羞泉
四川广元市有一奇妙的“含羞泉”。传说,很久以前广元大旱,河 枯井干。有个叫泉姑的姑娘,她的父亲因寻水在途中渴死,她的母 亲也危在旦夕。为救母亲,年仅10岁的泉姑顶着烈日,终于在崖 洞里接了半壶水,却被黑心头人抢去,并将泉姑丢在山上喂狼。她 哭着跳进了落水洞。乡亲们循着她的哭声找到了泉水。头人见了便 搬起石头向洞里砸去,随即哭声消失,泉水也嘎然停止流动,头人 见状便被吓死了。随后哭声又再次响起,泉水又流了出来。至今这 泉水遇到响声或震动仍然会停止流动呢。 当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所造成的。 泉区主要分布着能被水溶蚀的碳酸岩地层。岩石受挤压形成许多裂 缝,降水和地表水沿裂缝潜入地下,进行着溶蚀和沉淀,塑出复杂 的管道系统。地下水先汇集在一个大贮水洞里,通过一条能产生虹 吸现象的溶蚀管道排出,并受降水等不均匀补给的制约,造成间歇 式排泄,所以,“含羞泉”的实质,还是一口间歇泉。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d6f39baf01dc281e43af0a7.png)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一、特点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性。
(一)地域性与广域性旅游者之所以产生旅游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旅游资源存在地域差异。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地域特色越突出,旅游吸引力越大。
旅游资源的地域上的特征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地带性差异以自然旅游资源中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较为明显。
如我国植被从南致北沿纬度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气候方面:炎热地区高山旅游景区夏季的冷爽气候、可以使其成为夏季避暑最佳地,高纬度地区旅游景区可以成为避暑胜地,而低纬度地区的风景区可以成为避寒胜地。
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也呈现地带性特征,如居民建筑中,南方的竹楼、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牧区的蒙古包等。
非地带性差异主要以大多数旅游资源表现得较为突出。
如古人类遗址、古城镇的分布等。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我国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景观的差异性;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天雪地、林海雪原、高山冰川资源;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椰林竹楼;广阔的草原、偏僻的山区、一望无垠的荒沙上的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山水方面的“北雄、南秀、西旷、东密”的景观特色和植物、动物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等,无不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旅游资源的广域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地球上的每个区域几乎都有。
地上有名山秀水、流泉瀑布、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下有溶洞、暗河、温泉等;天空有瞬息万变的天象、气象景观;海洋有美丽的礁岛怪石、迷人的浅海沙滩、奇特的海洋生物和神秘的海底世界;城市有现代化建筑、先进的科技园、现代化工厂等;乡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等,不仅亚洲、欧洲、北美洲旅游发达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非洲、南美洲、甚至南极洲这些旅游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都有旅游资源存在,只不过没有开发出来而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科目:旅游地质学姓名:张宇学号:1010111224 任课老师:张静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通过对旅游和地质关系的简单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
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
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
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
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业,作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诞生的一大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地质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的黑马,也露出了它的峥嵘。
在世界现有的旅游资源中,不外乎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几乎绝大部分都与与旅游地质资源有关联,可以说,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形成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进一步形成了地质旅游这一行业,比如许多的地质公园等。
当然,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的作用还有很多。
首先,旅游地质资源的发展,让人们的眼光不在只集中与景物、景色,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旅游地质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它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含义,为其注入新鲜活力;比如,你欣赏的黄山、华山的雄伟壮丽,成就于它的花岗岩地貌,等等。
其次,旅游地质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在它的发展中不断发现新的地质、旅游资源,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资源的社会、科学价值,当然也可以进行很多科学研究,例如研究古代的地质地貌等;比如,国际教科文在我国建立的诸多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那些资源,创造了许多社会价值,还吸引许多学者专家进行科学研究。
2、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在诸多的旅游资源的发展中,就产生了许多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1)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类;(2)山水风光观赏类;(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类;(4)疗养类;(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类等。
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1)自然地质遗迹;(2)人类活动遗迹;(3)地质灾害等。
根据地质学分类方法:(1)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如: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与旅游资源;(2)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如:岩石的产地与岩层变、节理、断层与景点形成;(3)新构造运动与旅游资源,如: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运动与景点形成;(4)外力地质作用成景,如:河、湖、海、风化、风、泉、土;(5)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如: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根据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分类:(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3)河流、湖泊、泉水、瀑布旅游资源;(4)海岸海岛、冰川旅游资源;(5)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6)重要地质剖面;(7)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8)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9)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10)岩画、摩崖题刻、观赏石十大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在第一部分已经介绍了旅游地质资源的一般特点,而在我国,这些特点愈发的明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性。
(1)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当然也有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华北区域,地表岩溶很少发育,地下岩溶发育。
(2)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我国有许多以世界奇绝著称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被公认为世界独有或第一。
如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庐山、峨眉山等1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有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西双版纳等12个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内容。
另外,我国名山中几乎都有佛教和道教的寺庙,诸多名山经常是帝王将相、名人墨客、高僧道士出没之地,因此,我国的自然地质旅游资源的奇特性还表现在它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将生活与艺术感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将中国的独特的人文知识融于旅游之中,对世界旅游者都有巨大吸引力。
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基本上受控于区域地质地貌条件,而地质地貌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1)丹霞地质景观: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陇、冀北等地。
目前已发现丹霞地貌600多处。
较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龙虎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贵州梵净山,四川灌县青城山等。
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2)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最典型的为“风动石”)。
我国的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基岩出露面积的1/4~1/3,以闽南沿海和东北北部分布最广。
花岗岩山地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
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东泰山、崂山,陕西华山,安徽的黄山,浙江普陀山,湖南衡山,另外在华北地区也有分布。
花岗岩地貌景观以安徽黄山最为著名,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侵蚀,形成瑰丽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的立体画面。
(3)变质岩地质景观:我国变质岩地质景观较多,具体分布地域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著名的有泰山、嵩山、五台山、武当山、梵净山、苍山洱海等,其中以泰山最为称奇。
泰山以山体高大雄伟著称,尤其是由古老的杂岩组成的南坡,主体是由古老的花岗闪长岩体变质而成。
另一代表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地史教科书”之称的嵩山,一是具有35亿年以来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即“五世同堂”,另一是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5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7亿年的少林运动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使嵩山闻名于世。
(4)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发育于湘西北的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自然保护区中,还有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类型景观为国内外罕见,是我国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湖南省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质公园尤其值得一提,其峰林集中分布区86km2,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中国的该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其代表为云南石林,漓江山水、珠穆朗玛峰北麓等。
(6)火山和熔岩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内蒙古高原、华北山地、长江下游、闽浙沿海、海南岛、台湾及滇西等地,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著名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典型熔岩地质景观。
(7)与水有关的地质景观:我国地广景多,湖海河流俯拾皆是,其具体分布地域遍及天南海北。
我国著名的水系为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闻名世界的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西湖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瀑布更是千姿百态,如我国最美的四川九寨沟瀑布群、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镜泊湖瀑布等;除此之外,海岛海岸、湿地泉水等奇观异景比比皆是,在这里不一一叙述其分布地域。
(8)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系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等形态。
此种地貌出现于多大风、干涸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
中国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与将军崖为此种地貌的典型。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网站;历年学生报告论文;《中国旅游资源概况》万剑敏陈少玲, 2007-01;《中国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地质学》杨世瑜等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