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说课稿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ec607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c.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描述了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4.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
2.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会正确运用。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5. 朗读感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双龙洞的景色。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使学生了解了祖国的美好景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激发了对祖国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结构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今后需要加强。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1810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0.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e09e7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f.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是一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出洞。
文中多次写到水,也是写作的另一条线索,学生体会到文章有两条线索。
本单元通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字和阅读能力,能自己预习课文和生字词。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作者按照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描写了我国的名胜之一。
学生应自主学习,在学习本篇课文时需要边读边想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图文结合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学情和课标要求以及本篇课文的叙述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游览时的心情变化。
2.把握孔隙“窄、低、小”等关键词,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点:把握孔隙“窄、低、小”等关键词,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把教学难点放在第三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法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7d69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8.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叶圣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的奇特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法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分段细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4)品读课文:欣赏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技巧。
(5)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参观过的风景名胜,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主要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展开,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0643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5.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某些难词难句方面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某些难词难句的理解,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认识,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
5.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情感体验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fe771767f5acfa1c7cdec.png)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
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串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点。
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篇学生感悟祖国优美风景,受到精神陶冶的佳作,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共有3个。
1.认识“浙簇”7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并能够介绍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学法自主朗读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7f57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0.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5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两条线索(一是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
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生动。
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重点词语品读法、朗读法。
学法上,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运用恰当词句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7eff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3.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篇1一、说教材: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
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
(游记的基本特点)(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
(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2、列提纲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词3、多音字组词(“系”)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二)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
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851a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3.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景观,通过作者的游览经历,展示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双龙洞的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双龙洞的景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7449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3.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描绘了游览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质朴生动,通过对洞内外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并复述双龙洞的主要特点和游览顺序;学习作者运用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来组织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引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本脉络,理解作者如何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描述景物,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能模仿本文的空间顺序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进对家乡及各地名胜古迹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理解双龙洞内外景象的特点。
-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用词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如何利用空间转换和对比描写展现双龙洞的独特魅力。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视频短片或者展示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初读感知: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标画出表示游览路线和地点转换的关键语句。
3. 文本研读:结合地图或示意图,带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逐段解读,分析各部分景致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生动描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在写景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总结作者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突出双龙洞的核心特征。
5. 实践活动:模拟导游身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双龙洞”的解说词或小导游图,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8d4f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a.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主题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叶圣陶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感,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丰富,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例如,我会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再由我进行总结和点评。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还设计了一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我会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双龙洞,并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既可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让学生从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对《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213a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第1篇】《记金华双龙洞》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记金华双龙洞》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表达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工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目的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表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表达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根本的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讲读课文,依照教材的编写目的,并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d426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6.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第【1】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教材小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866e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小学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记金华的双龙洞》。
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
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针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
所以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制的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引导法、自主阅读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说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因此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批注阅读、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式来实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c95ed8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课文以作者的游览经历为线索,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景色。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课文还穿插了一些传说和典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节,仍是他们需要提高的地方。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2.难点:如何欣赏自然景观,运用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节进行写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游览过的美丽景点,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4.欣赏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描绘和情感等方面欣赏课文的优美之处。
5.讨论和写作: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绘,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节进行写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a6bef1c6529647d272852f3.png)
写景
和
叙一下印
事
要
有
重
略,主次。
一方面, 抓住“两个人并排仰
环节四: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游记。
五、说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 美
洞口 宽
外洞 大 孔隙 窄
热爱
内洞 黑 奇 大
自主朗读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
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
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提供相应图片, 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 引导学生入
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一、说教材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这是一篇学生感悟祖国优美风景, 受到精神陶冶的佳作, 同时, 也是训练学
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 我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情
扣
好第 住4 自然段。 “
一重点品味:孔隙窄
千 或首
从船的是先小以及行船的方式两方面来理解孔 人:
容生 ”作其
不具作 与者次
下体者达 学描,
第理低效作 三解得果者己
校的写由扣”
人”来理解船的由工子不能再低了,再,低得不能再,叙体会作者的面宫室的写行出人数相比学感入内洞的孔隙的字,抓住句子“最后好重首先,扣其次,接船孔受第点方隙外品式的5洞味自。窄的:然的大内段写。洞。作黑方奇法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b8a2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详细的描绘了双龙洞的内外洞、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等奇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地理知识,如双龙洞的形成过程,他们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的了解也较为有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专业的地理知识,如双龙洞的形成过程,以及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讲解课文: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如双龙洞的形成过程,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理。
5.情感体验: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761a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4.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标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作者游览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了读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描绘的双龙洞的美景,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教学方法: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双龙洞的美景;同时,也会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4. 教学过程: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我会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以上就是我对《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小语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
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
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就是我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说课。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