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洋非生物环境

合集下载

海洋资源学

海洋资源学
南海可参照我国传统的海洋岛屿归属线,采用大陆沿海和群岛分别处理的办法,我国也能分享相当广阔的海域;
至于台湾东部和其他有关水域,也可划分一定范围的海洋专属经济区。
第三节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
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自然环境保护的需要
三、丰富自然科学的需要
第二章海洋生物资源
第一节概述
一、食物 三大蛋白源---鱼类,肉类,豆类(联合国)
食用,药用,肥料
产量:1300-1500亿吨
海带,紫菜,江蓠,石花菜,巨藻
二、生态类群分类
1.浮游生物
海洋生产力的基础,海洋生态系统能力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漂生物,漂浮生物
2.游泳生物
运动器官发达,游泳能力很强的大型动物
鱼类,哺乳类,爬行类,海鸟,软体动物,虾
3.底栖生物
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
资源等。
3.海洋资源属于自然资源。
指不论是海水水体本身还是海洋空间的利用,凡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能量、空间、设施等等,都可称之为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特点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能源,空间
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年轻性;
多部门和多学科性;
国际性;
自然性。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空间分布
一、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的五分法”。
从属性和用途分
海洋生物资源
海水及水化学资源
海洋固体矿产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
海洋能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

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

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 – 1)只适用于稳定状态 – 2)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 “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V.E.Shelford,1913,美国)
– “生物的存在和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 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 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 绝。”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一)、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起来对
生物体起作用。 例如:温度与气压、湿度等因子共同作用 同样的高温度下,高气压和低湿度时对生物体损伤小;低气压和高湿度对生物体
损伤大。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三)、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直接因子:能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或参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因子。 间接因子 :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作用于生物的因子。 例如:海拔高度及温度、光照等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A 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又称同等 重要定律。
例如:人体缺维生素A、人体缺维生素D
一定范围内的 补偿!!
B 补偿作用(可调剂性):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时,由于某因子 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光照不足,可多施有机肥使土壤中CO2浓度提高可补偿光照不 足。
耐性的可变性
• 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多种生态因子会形成有差异的耐性范围, 用进废退;
例如:高山雪莲,耐高寒,对其他的条件适应性差。 • 生物的耐性范围还可通过人为驯化改变; 例如:生将金鱼长期饲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和32℃ ),他们对温度的耐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文章来源:/Content-3970.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咨询请点击/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文章来源:/Content-3970.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咨询请点击/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讲解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讲解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同的两种环 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 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 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 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线为中界线, 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 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 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 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下表中。
暗的环境中。
六.表达和交流
1.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实验探究是需要哪些材料用具?(如何使用)
10只鼠妇、小盒、玻璃板、纸板、湿土
3.实验时应该在小盒中给鼠妇提供那两种不同的环境? 除了光照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是否保持一样?
光亮(玻璃板)和阴暗(纸板) 应该保持一样
4.往小盒中放鼠妇时,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6)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光____ (7)实验中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原因是:_减__少__误__差___ (8)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避___免__偶__然___因__素_
(9)试验完成后,恰当处理鼠妇: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10)如果要探究“水分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就要以水___分__为 变量,设置_潮__湿__和_干__燥__ 两种环境的对照实验。
A
B
C
D
10
10
10
55
5.最后明确该实验如何操作?实验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1)放湿土(均匀)
(2)放鼠妇(同时) (3)盖板(静置) (4)观察、计时、记录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的概念(P9):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正负反馈的判断(P16):正反馈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又变成输入,起到加强和促进作用;负反馈是输出反过来削弱和减低输入的作用。

3.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P21):①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②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③自然生态系统在进化发展规程中,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第二章: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海洋环境的三大梯度(P26):①从赤道到两极的维度梯度;②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③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海洋环境的特点(P27):①由于海洋水体大,海水有较高的比热,加上混合作用,使得热量分布相对均匀,因而海洋温差小,温度变化缓慢;②海水组分稳定,缓冲性能好,即使有生物活动,其pH也相对稳定;③由于海洋表面与大气接触,加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表层氧气含量基本上饱和,高纬度表层海水冷却下沉冰箱低维度运动,就把氧含量高的表层水带到底层。

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

4.浮游生物(P31-P32):按体型①小型(<500um)②中型(500~1000um)③大型(>1000um);按浮游时间①终生②阶段性③暂时性。

5.很多海洋游泳生物有周期性的洄游,鱼类洄游通常包括三个类型(P37-P38):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6.海洋浮游生物针对海洋环境的进化特征:P31-P36总结。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1.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P48):如果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界限,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我们把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称为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5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1992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和对毗连区的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十二海里的线。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二十四海里的线。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

第六条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

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

第七条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

第八条外国船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

(整理)海洋生态学

(整理)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绪论:1,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2,生态学三个优先研究的领域:①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天气、陆地和水域变化的生态原因和结果;②生态多样性,决定生态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学意义,全球性和区域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探讨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策略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原理和技术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述1,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且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上的每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3,生态平衡:如果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4,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认为,大气中活性气体的组成、地球表面的温度及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是受到地球上所有生物总体的成长、代谢所调控的,当地球环境受到干扰或者破坏时,地球上的生命总体总会通过其成长、活动和代谢的变化来缓和地球环境的变化。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海洋环境三大环境梯度:从赤道到两级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倒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浮游生物的重要性:①它们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②是水团和海流的指示种;③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矿产资源。

3,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的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1340099《微生物生态学》教学大纲_共7页

1340099《微生物生态学》教学大纲_共7页

GDOU-B-11-213《微生物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40099学分 1.5总学时30理论3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Microbial ecology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生物技术修订时间2006年11月9日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多用来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推动工农业的生产发展、保护人类生存和环境等方面。

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等自身特点,给研究微生物生态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直到6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5个方面:(1)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分布规律、微生物的代谢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这些代谢的影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生命机理和这些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和污染物的处理中的作用。

(4)微生物生态模型。

(5)微生物生态学的数据处理。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生态学》是面向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行为、数量变化及其作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工艺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微生物生态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近期进展、如何为人类生活、生产、经济建设服务等。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活和活动的规律、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及环境修复中的机制。

学习微生物生态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使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树立起为保障人类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三、面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四、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

海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海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海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探讨。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由水体、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1.水体:海洋是由咸水构成的巨大水体,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海洋的垂直分层结构包括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

这些水层在温度、盐度、光照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条件。

此外,海洋中的洋流、海浪、潮汐等也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2.生物群落: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可以分为浮游植物与动物、浅海底栖生物群落、深海底栖生物群落等。

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相互联系,并在海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底质、海底地形、光照、气候条件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同时,浮游植物还参与了海洋碳循环,对全球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来获取养分。

浮游动物也是海洋中许多大型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3.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海洋底部的生物群落,包括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微生物。

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如珊瑚礁、岩石、沙滩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4.海洋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鱼、海豚、海狮等。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于维持海洋食物链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海洋哺乳动物也是海洋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1.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它们维持着海洋中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12.28•【文号】•【施行日期】2013.12.28•【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全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生物海洋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海洋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海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3B04A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4.1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Biological Oceanography适用专业: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水生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系二、课程简介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主要探讨生命和非生命的有机物质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数量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它与海洋生理和化学过程有密切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当前在全球变化的时空尺度下,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的反馈。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浩瀚的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生物生活其中与各种环境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规律,使学生掌握生物海洋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范围,掌握生物分布规律,使我们面对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1影响海洋生命的特殊性质1.2 海洋环境的划分和海洋生物1.3 基本概念2.1 太阳辐射2.2 温度2.3 盐度第三章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3.1 分类3.2 光合作用和初级生产第四章浮游动物4.1 采样方法4.2 终生浮游和季节浮游动物4.3垂直分布和迁移第五章能流和矿物循环5.1 食物链和能量转移5.2 食物网5.3 次级生产量的测量5.4矿物循环第六章游泳生物和渔业海洋学6.1 海洋游泳甲壳类、头足类6.2 海洋爬行类6.3 海洋哺乳类6.4海水养殖海洋若干个关键生物生态过程第七章底栖生物7.1 底栖植物7.2 底栖动物7.3 底栖群落结构的测定8.1 潮间带环境8.2岩岸潮间带8.3 大型海藻森林、沙滩8.4 河口、珊瑚礁8.5 红树林沼泽8.6 深海生态学8.7 热液口和冷渗第九章人类对海洋生物区系的冲击9.1 渔业的冲击9.2海洋污染物9.3海洋生物的引入和转移9.4对特定海洋环境的影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现象与原因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现象与原因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现象与原因第一章综述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也日益面临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本章将从事实上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原因。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现象1. 地球气温上升导致海洋物种减少。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洋也受到了影响。

气候变化加快了海洋水的升温,导致海洋中的许多生物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尤其是珊瑚和其他大型海洋动物。

例如,近年来,珊瑚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珊瑚礁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

2. 水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减少。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如石油和化学品,不断进入海洋。

这些化学物质杀死了海洋生物,影响着大洋的生态平衡。

另外,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也导致许多物种的数量下降。

3. 水面海流变化导致海洋生境受到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受到水面海流的影响,因为它们依靠海流来产生食物和生活。

如果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那么这种变化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章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1. 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变化是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升高,导致海水温度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水体的酸碱性变化,这些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2. 水污染是引发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另一个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生态系统,致使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下降和物种消失。

3. 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第三大原因。

许多物种因为人类活动而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

过度捕捞还会导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生物从海洋生态系统中消失。

第四章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1. 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采取适当的气候调节和减缓措施。

2. 接受科学建议采用慎重的决策过程,减少水污染、采取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且拒绝不可降解的产品。

另外还要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

3. 通过限制捕捞和生态修复,保护海洋生物和资源。

还应该维护和还原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学复习

海洋生态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的定义(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根据研究对彖的生物分类划分植物生态学(浹类生态学,蕨类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寄生虫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细菌生态学,真菌生态学,……)根据研究对彖的环境类别划分水域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流生态学,湖泊生态学,…陆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enviroimients)概念: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I韦I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河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内涵:坏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尺度效应:大环境与小环境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的非等价作用的阶段性: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限制因子(liiiiitmg factor):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耐受限度(Tolerance〉: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卜■存活(Survival),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

物种所能存活的环境因子的上卞限即是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概念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引言: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本文将从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一、海洋资源开发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在营养成分、中药材、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实现海洋资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如鱼类、贝类、藻类等都被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领域。

2. 海洋非生物资源开发海洋非生物资源包括油气、钾盐、海盐、海水淡化制盐等。

其中油气资源开发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

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力度,可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环境保护1. 垃圾处理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海洋废弃物的数量与日俱增,为保护海洋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垃圾处理。

在进行海洋旅游时,应该注意不要随意丢弃垃圾。

2. 海洋污染防治海洋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应该重视海洋污染的来源,并致力于采取措施降低海洋污染。

例如,对于海洋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应该制定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3. 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生态保护的研究,并且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进行推进。

同时,应该加强对渔业的管理,保持渔业资源的稳定。

三、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如果没有保护好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开发将会失去持久性,长期污染会不可逆转地破坏海洋环境,因此必须兼顾发展和保护。

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行的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结论: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研究,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保护海洋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初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制度与措施第三章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管理第四章海洋资源合理利用区(适度利用区)管理第五章海洋生态与景观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和海洋资源特殊利用保护区(预留区)管理第六章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岛管理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护和恢复特定海洋区域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满足海洋资源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和科学利用方式予以特殊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立、建设、管理海洋特别保护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体制)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领海以外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立。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五条(原则)海洋特别保护区实行海洋保护与利用并重,坚持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方针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六条(政府)国家保障和推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促进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职责,保证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宣传、教育,促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于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七条(公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责任,都有协助和支持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基本制度与措施第八条(规划)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