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文言实词解释-1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需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表解1

高考语文需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表解1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3)副词: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读音二:dàng
(1)动词: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②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④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⑤判决,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⑥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2)介词:①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报复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2)形容词: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及解释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大动干戈
【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19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 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 、简明 、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 弱 、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 ” 等字来看, 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 相关,象形性强, 笔画繁复;之后象形 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2)李陵曰 “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024新课标II卷】 (1)吾求公数岁, 公辟逃我,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 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 【2024全国甲卷】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 :“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 以此负汝。
①劝请;②互相劝酒;③你们这些人;④类;辈;⑤撰写;⑥连 、跟着 。相随属:接连出现;
⑦类 、辈, 指某一类人
比较学习 赴,如 ,适 ,往,之
“如”与“适”“之”同义 。“如+地点”=“适+地点”=“之+地点”
“赴”的意义是将身投入,往往指投入水火 。 “往”多不接宾语(不用时期用法有差异, 了解即可)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 【我有亲父兄】 “亲”,有血缘关系的
飞》 “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陵事亲孝】 “亲”,父母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独
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彼之不死】
“之”,取独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解析及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解析及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解析及整理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7、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8、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9、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0、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1、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2、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3、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

14、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5、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6、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7、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8、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9、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20、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1、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2、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人物心理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4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6衣食所安(养生)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1朝服衣冠(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语文》常见文言实词解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见文言实词解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见文言实词解释-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作者:————————————————————————————————日期:高中语文专题复习系列讲义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解释下列常见15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③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安①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④项王曰:“沛公安在。

”(司马迁《鸿门宴》)⑤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⑥安有为天下者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贾谊《论积贮疏》)3.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②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1995年全国卷)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④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4.被①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蒙被而泣,终日不食。

(1995年全国卷)②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岭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⑤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 5.本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贾谊《论积贮疏》)③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34.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
居十年不起
耻:以……为耻;乞休、乞老、告老、乞骸骨、致 仕、求老:辞官回家;籍:登记,户口(户籍、官 籍、兵籍等);不起:不被任用
35.劝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蠲除:免除赋税
3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i)金币
37.帝大喜,赉(lai)诸将士有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 频实词讲解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3.薛举僭(jian)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4.宵衣旰食 5.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寻:不久;坐:因……而获罪;旧: 和……有交情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22.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然后:这样以后;申:说 明、解释;广:传播
2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也:表停顿;贼:伤害
自己;绞:性子急
24.方庆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
就:接近、靠近、向; 旧说:前人的观点
私下里,悄悄地;讽:劝说
市:买、卖;檄:命令、声讨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18.所以出身仕者 19.文帝之讨张彪也,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20.耕者众则籴(di)贱 21.故弱者见辱,强者见笑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造、诣、过、候、存、顾:拜 访;过:指责、责备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辟:征召,掾:属官,下属
寤:发觉、发现
29.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就:接近、靠近、乘坐 荷:挑着、担着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3.折辇下除(台阶)——《苏武传》

1.怀宾身当战伐(面对)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如)——《六国论》
3.一夫当关(把守)——《蜀道难》

1.则指道以明之(引导)
2.就有道而正焉。(道德,德行)——《论语十二章》
3.行军用兵之道。(方法)——《过秦论》
4.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志向,理想)——《报任安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彰显)(美好的)——《大学》
3.名实已明。(明了,清楚)——《答司马谏议书》
4.明于治乱。(懂得)——《屈原列传》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光明)——《登泰山记》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伶官传序》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石钟山记》

1.武灵王平昼闲居(平素、家居)
2.居为奇货。(积储)——《聊斋志异·促织》
3.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登泰山记》
4.居则曰。(平素、家居)——《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1.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大声)
2.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过秦论》
3.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拒绝)——《答司马谏议书》


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不是)
2.觉今是而昨非(错误)——《归去来兮辞》
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劝学》

1.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2.苍山负雪(覆盖)——《登秦山记》
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六国论》
4.见犯乃死,重负国(对不起)——《苏武传》
5.使负栋之柱(承受)——《阿房宫赋》
4.宰严限追比。(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课件22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课件22张
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 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 上下文中的实词。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
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
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
瓦也弄。古”人怒把而璋责给之男。孩未子己玩,。果璋双:生一一种男玉一器女;,卜者名大著 。 (冯古梦人龙把《瓦古给今女谭孩概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该词在比喻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
一个词借用了另外一个同音字的 意义。
一词多义示例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 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本义 动词,喜爱、爱好。 例:独爱菊/秦爱纷奢
爱 引申义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文言实词复习
文言文:一词多义

什么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 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 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 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 一大难题。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来意义(即这个词最初的 那个意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它和本 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中词义的推断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找表意的形旁,结合语境推测 二、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依文定义。先直译后意译 三、联想推断法:联系课本,联系成语 四、句式结构推断法: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1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1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专题导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综合考查语文核心素养。

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3篇文章展现了贾谊、商鞅、吴起3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

高考命题模式基本稳定,断句与古代文化常识是常考题型,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翻译中考查。

微课3 史传类文本的读文技巧一、史传类文本的特点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2)人物的主要事迹;(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与线索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人物传记类文本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的介绍,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结尾部分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

其结构形式如下:(2)用语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

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

文言文专题:实词之古今异义词-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文言文专题:实词之古今异义词-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年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专题实词之--
古 今 异 义词
文 言 文
(一)定义: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 (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 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题中常考的热点。
一、高考原题回放
其三、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Ⅰ卷) “……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
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 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 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
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 “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
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练习: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 今义:则指整个中国。
C.依乎天理 D.因其固然
2.A A.无古今异义。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B.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很、非常。句意: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 C.天理:古义,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D.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诚然,虽然。句意:顺 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左右”:身边的人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
(1)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 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实词及翻译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实词及翻译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实词及翻译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结交,亲附)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招致)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

(《魏公子列传》)(责备)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魏公子列传》)(遗憾)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陷入困境)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礼物)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礼物)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归附)(遗憾)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悬赏捉拿】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助长,帮助)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发扬,发展)(功业)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33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33张

①“谷”,原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
示例
”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②“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
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 阐释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示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中的“告诉 ”,古义指“申诉(苦衷)”,现在指“对某某人说”。
②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词语的意义】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 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 义的一种。例如:
【词语的意义】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 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 义的一种。例如:
1.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表。
词语 河 臭 走 怨 恨
卑鄙
古义 黄河 气味 跑 仇恨,怀恨 遗憾,不满 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难闻的气味 步行 埋怨
仇恨,怀恨 (语言行为)恶劣
变化类型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
2.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面表格。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恨”,古义 是“遗憾”,今义是“仇恨”。
6.感情色彩变化
阐释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示例 的“风流”,古义是“杰出,英俊;有才华”,褒义词;今义是“ 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贬义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2.把分析推断出的实词含义用于实际答题中考点阐述: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2、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轻松起步: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

夔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

其响遂绝。

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便愈。

〔错:同“锉〞。

〕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曹绍夔素与僧善。

知识迁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X良。

《鸿门宴》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语境推断:讫:完结。

〔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

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

掌握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三、分门别类归纳整理:A、注意文言通假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君子生非异也3.因击沛公于坐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小结:文言文通假的原那么是“音同〞或“音近〞,非音同音近不能通假。

那么,在一个句子中假设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以同音或近音字替换,联系上下文能够讲通,那么有可能就有词的假借。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新高考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下面是文言实词中常见的一些词语及其含义。

一、动词1.行:走,移动,也可以表示做事、从事、执行等意义。

2.致:送达、达到。

3.遂:成功实现、达到目的,如“遂志”。

4.奉:遵从、侍奉,如“奉行”。

5.缘:由此引起,如“缘由”。

6.诱:引诱、劝说,如“诱敌”。

二、副词1.亦:也、同样。

2.乃:就是、即是、仅仅。

3.皆:都、均、全都。

4.俱:一齐、共同,如“俱往矣”。

5.徒:仅仅、不过,如“徒有其表”。

6.恍:模糊、不清楚,如“恍如隔世”。

三、形容词1.忽:突然、猛然,也可表示忽略。

2.久:长久的、长时间的,如“久居”。

3.净:完全、全部,如“净知”。

4.曲:弯曲、曲折、偏。

5.独:单独、独特、仅仅。

6.卒:突然、忽然,如“卒然”。

四、连词1.且:并且、而且。

2.然:但是、可是。

3.或:或者、或是。

4.既:既然、既是。

5.亦:也、同样。

6.若:如果、似乎。

以上就是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高分。

同时,建议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名著,以积累更为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系列讲义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解释下列常见15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③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安①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④项王曰:“沛公安在。

”(司马迁《鸿门宴》)⑤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⑥安有为天下者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贾谊《论积贮疏》)3.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②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1995年全国卷)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④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4.被①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蒙被而泣,终日不食。

(1995年全国卷)②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岭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⑤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 5.本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贾谊《论积贮疏》)③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⑥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

(沈括《采草药》)⑦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③孔子鄙其小器。

(司马光《训俭示康》)7.兵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贾谊《过秦论》)②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2001年全国卷)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①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汉书·张良传》)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司马光《训俭示康》)9.伯①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杜甫《咏怀古迹》)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③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⑤桓公,五伯之上也。

(《韩非子·难四》)10.曾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十户不止。

(洪亮吉《治平篇》)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⑤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李密《陈情表》)11.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苏轼《石钟山记》)②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

(1999年全国卷)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⑤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国,不足与图大事。

(《赤壁之战》)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12.长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荀子《劝学》)②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魏学伊《核舟记》)④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

(1996年全国卷)⑤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⑦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

(1996年全国卷)⑧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⑩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沈括《采草药》)(1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1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时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苏轼《石钟山记》)(13)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

(1993年全国卷)(1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狐假虎威》)13.朝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李密《陈情表》)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杜牧《阿房宫赋》)14.乘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苏轼《石钟山记》)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001年全国卷)③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贾谊《论积贮疏》)⑤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贾谊《过秦论》)⑥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1990年全国卷)⑦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崤之战》)15.城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

(2001年全国卷)②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

(《韩非子·说林下》)③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16.诚①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韩愈《祭十二郎文》)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17.池①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孔雀东南飞》)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潜《桃花源记》)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贾谊《过秦论》)18.除①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②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2000年全国卷)③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⑥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1992年全国卷)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非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19.传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20.辞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②使皇武子辞焉,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崤之战》)③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④臣死且不避,杯酒安足辞!(《鸿门宴》)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⑥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2000年全国卷)21.从①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2001年全国卷)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齐桓晋文之事》)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⑤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活板》)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22.达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李朝威《柳毅传》)②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蒲松龄《促织》)③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王勃《滕王阁序》)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李密《陈情表》)23.殆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苏轼《石钟山记》)24.怠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②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群英会蒋干中计》)③怠而后游于清池。

(《司马相如传》)25.当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姚鼐《登泰山记》)④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⑦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⑧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蒲松龄《促织》)26.道①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贾谊《过秦论》)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⑤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

(1993年全国卷)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7.得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与公甚相得也。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⑤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8.度①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贾谊《论积贮疏》)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⑤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⑥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⑦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⑧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序》)⑨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贾谊《过秦论》)⑩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1999年全国卷)29.短①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蒲松龄《促织》)②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1993年六省市卷)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