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青光眼的常见临床表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2e744a470722192e4536f6c1.png)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有青光眼家族史,发病机制不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困难。
主诉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常感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晚期视野缩小可有行动不便,夜盲。
诊断1.临床表现高眼压下房角开放;眼压高于2.80kPa(21mmHg),24小时眼压曲线相差大于1.06kPa(8mmHg);眼底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随疾病进展出现典型视野缺损。
2.辅助检查(1)眼压测量:由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阶段眼压的改变不稳定,因此强调24小时眼压曲线的测量,为避免巩膜硬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建议早期诊断采用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测量。
(2)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房角形态不随眼压波动而变化,可见到梳状韧带、小梁网色素增多。
(3)检眼镜检查:早期视盘改变不明显,以后杯盘比大于0.6,两眼相差超过0.2,视盘出现杯状凹陷(特点是上方或下方盘沿宽度比颞侧或鼻侧窄),盘沿切迹,血管呈屈膝状,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盘缘线状出血,视盘周边青光眼晕。
晚期青光眼凹陷加重,视盘萎缩。
(4)自动视野检查:早期多出现旁中心暗点。
还可见到鼻侧阶梯,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弓形暗点。
中心视野出现暗点,周边视野可出现缩小,常在鼻上方开始,然后是鼻下方,最后是颞侧,最终可仅剩管状视野或颞侧视野。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1)球受体阻滞剂:0.25%~0.5%噻吗洛尔、倍他洛尔(贝特舒)或左布诺洛尔(贝他根),每日2次;1%~2%卡替洛尔(美开朗),每日2次。
对于心功能不良、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哮喘等患者应慎用。
(2)肾上腺素类药物:0.1%地匹福林,可增加房水排出,副作用少,但在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可引起黄斑病变。
(3)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0.2%酒石酸溴莫尼定(Brimonidine,阿法根),每日2次,可减少房水生成及增加巩膜葡萄膜外流,副作用有过敏、口干、瞳孔缩小、眼压降低。
青光眼手术护理常规
![青光眼手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75e93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4.png)
青光眼手术护理常规一、概述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前房角形态、病因机制、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多见,急性发作时常剧烈头痛、眼胀、视力急剧下降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房角是开放的,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偶有眼胀、头痛,视力无明显下降,常不能引起重视而耽误病情。
继发性青光眼是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出路受阻,诊断和治疗比原发性青光眼复杂,预后也较差。
【治疗要点】一般先用药物使眼压下降后施行手术二、术前护理1、按眼部手术术前护理。
2、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降眼压药物,缓解因眼压升高导致的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眼痛等症状。
禁用扩瞳剂及口服颠茄类药物。
(1)缩瞳剂:双眼滴用1%~2%毛果芸香碱后压迫泪囊2~3分钟,尤其是儿童。
观察瞳孔是否缩小,眼压是否下降。
(2)高渗药物: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在 20~30 分钟内滴完。
用药后如出现头痛、恶心宜平卧休息。
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者要注意脉搏,有无胸痛、憋喘。
(3)碳酸酐酶抑制剂:饭后服用,长期服用注意四肢麻木、血尿、肾绞痛等症状。
多吃含钾高的水果,多饮水。
(4)噻吗洛尔眼药水: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无缩瞳作用。
对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不宜应用。
3、饮食护理禁烟、酒、浓茶及辛辣食物,控制饮水量。
4、休息创造安静的环境保证睡眠充足,必要时给镇静剂。
5、心理护理(1)告诉病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常与情绪有关,过度兴奋、抑郁均可诱发,应保持精神愉快。
(2)说明青光眼为双侧性眼病,双眼先后发病,随病程进展,损害呈不可逆性加重。
药物能控制眼压,但不能根治疾病,为保存视功能应手术,闭角型的未发作眼也应进行预防性手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1e1cf2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png)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开角型青光眼又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以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为主要特征,与中医理论中的“痰浊瘀血”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内聚于眼部,导致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的症状。
因此,中医将其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类型。
痰浊型是指病情较重,眼前有模糊感,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常伴有眼部灼热、重感和浊重感,乃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舌苔厚腻,脉象沉滑。
治疗上,应以化痰祛湿为主,采用健脾化痰除湿的中药方剂,如半夏泻心汤、消滞痰丸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果,有助于改善痰浊情况。
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眼睛胀痛,眼压升高,视力模糊,以及眼球充血、泛红等症状。
常伴有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
舌苔腻,脉象濡滑。
治疗上,应以祛湿利水为主,采用健脾燥湿的中药方剂,如茯苓四逆汤、五苓散等。
此外,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加排汗,有助于湿气排出。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视野损害,伴有眼球胀痛、结膜充血等症状。
常伴有情绪不稳定、胸闷烦躁、舌质紫黯、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采用活血祛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扩络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避免长时间用眼、用力过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中医类型。
中医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药,以达到化湿祛痰、燥湿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仅是辅助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西医的医疗手段,进行全面的治疗。
总之,中医分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治疗模式,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可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病情的目的。
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454b7191daef5ef7ba0d3cbf.png)
原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青光眼列为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其占盲人总数的12%[1]。
对于青光眼的描述,我们可以追溯19世纪中叶,但早在希波克拉底的描述中,被写成“glaucosis”,是指患眼的蓝绿色调。
可是,这一术语包括了众多的致盲疾病。
直到19世纪青光眼才被清晰地认识到是一组明确的眼部疾病[2]。
青光眼(glaucoma)属于一种神经性疾病。
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主要有机械学说和缺血学说。
原发性青光眼的分类青光眼的分类目前尚不明确。
按照最广泛被眼科工作者接受的分类方法,原发性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前者又可细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恶性青光眼;后者可细分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分泌性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因素:解剖因素:前房狭小,晶状体增大,房角狭窄及瞳孔阻滞;血管神经因素:虽然临床上每一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具有以上解剖特点,但具有此解剖特点的人不一定发病,而血管神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4]。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填于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经虹膜角膜角隙进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5]。
若眼球血流量增加,房水生成曾多或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开大肌收缩扩瞳,挤压前房角间隙,减少房水的流出,导致眼压升高。
遗传因素: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从家谱分析与双子的研究中可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有遗传倾向的,但遗传方式尚存争议。
然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眼病,分为瞳孔阻滞型和高褶虹膜型两种基本类型,男多于女[6]。
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5b81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由于眼压增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引起。
早期青光眼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若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青光眼的症状1. 视力模糊:青光眼患者可能会感觉视野模糊,看物体变得不清晰。
这是由于眼压增高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压迫而引起的。
2. 眼睛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睛疼痛或持续性头痛。
这种疼痛通常比较隐匿,但如果反复发作,应引起警惕。
3. 视野缺损:青光眼可导致视野缺损的出现,从而使人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视力受限。
当病情进展时,中央视野也可能受到影响。
4. 眼红和发痒:有些患者会在患眼出现充血和瘙痒等不适感,这可能是由于眼压增高引起的局部眼部循环障碍。
二、青光眼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减少眼房水分泌的β受体阻滞剂、增加房水排出的前列腺素类药物、抑制房水生成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等。
患者需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的规范使用,并定期复诊监测眼压和病情。
2.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青光眼手术主要包括激光手术和过滤性手术。
其中,激光手术通过激光对睫状体进行切除或破坏,减少房水分泌;过滤性手术则通过创建人工排液通道,促进眼房水的排出。
3. 辅助治疗:针对青光眼患者的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手段。
例如,研究表明通过眼部按摩可以有效降低眼压,一些患者还可以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针灸或中药疗法等。
总结:青光眼是一种常见且需要引起重视的眼科疾病。
尽管早期青光眼没有明显症状,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对于已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及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用药,定期复诊检查眼压和病情,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进展,保护视力。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https://img.taocdn.com/s3/m/623508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6.png)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由于病人房角多为宽角,当眼压升高时房角仍然开放,故称为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病情进展缓慢,并且没有明显的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
此病为双眼疾患,男性略多,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房水排泄系统受阻,影响房水导流所致,约近半数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早期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头痛或虹视。
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有进行性的视野改变。
眼部检查,早期眼前部无异常。
中晚期病例瞳孔稍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可见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虹膜萎缩。
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杯盘比值多在0.6以上,严重时整个视盘凹陷,色苍白,边缘锐利,血管呈曲膝状爬行。
眼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昼夜眼压差及双眼眼压差增大。
视野检查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以及其他非典型的视野改变;中期常表现为双弓形暗点、环状暗点、鼻上或全鼻侧视野缺损;晚期出现管状视野或仅留颞侧小岛,最终导致失明。
西医对本病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如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及噻吗心安、贝特舒等,原则上以最少品种、最低浓度及最少次数能控制病情为宜。
近年有人主张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
中医学本病属“青风内障”范围。
其病因病机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劳倦伤脾,痰湿内生,上泛于目;或劳心竭视,真阴耗伤,阴虚风动;从而导致肝窍郁闭,疏泄不利,神水瘀滞而致病。
治宜疏肝清热,祛痰降逆,滋阴熄风为法,佐以调和气血,利水渗湿之品。
治疗方剂1.丹栀逍遥散(汤)【组成】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3g,薄荷5g,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开角型青光眼,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热者。
症见外眼正常或瞳孔略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压轻度或中度增高,宽房角,视野狭窄,眼底视盘有青光眼性改变。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ad8b7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9.png)
眼科诊疗指南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XXX编着,XXX),《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搜检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用,凝血功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体式格局:局部麻醉或外表麻醉。
2.术内牢固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前房形成及反应、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
青光眼症状及治疗方法
![青光眼症状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dcc1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9.png)
青光眼症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进展性的眼疾,其特征为眼内压力的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
它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青光眼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前黑影、眼部疼痛、头痛、眼红、眼胀、眼珠发硬、视野缺损等。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主要通过降低眼内压力来减缓疾病进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方法:- 局部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贝他睾酮类药物、前列腺素类药物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眼内压力。
- 口服药物:如噻吗心、乙酰唑胺、卡马西平等。
这些口服药物通常用于常规降压药物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
- 水合剂:可通过增加眼内液体排出来降低眼内压力。
它们通常用于急性青光眼发作的紧急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遵守每日服药时间和剂量。
- 定期进行眼压监测和视野检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局部刺激、眼睛干涩、口干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 手术治疗方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时,手术治疗通常被考虑。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减少眼内压力,从而避免视神经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切割和穿孔来增加房水排出通道,从而降低眼内压力。
- 环形巩膜缝合术:通过在巩膜处缝制一圈缝合线来增加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内压力。
- 眼内手术:例如经皮肤房水减压术、三腔房水减压术等,通过创造新的房水排出通道来减压。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和手术风险。
- 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眼压和视力恢复情况。
- 术后定期复诊以监测眼内压力的变化和评估手术效果。
3. 辅助治疗方法: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和改善青光眼的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以减少眼内压力的升高。
- 注意眼部卫生,定期清洗眼睛,保持眼部清爽。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a35f2ca1960590c69ec3768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导语:青光眼是很常见的眼部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也是有着众多原因,在改善上也是需要长时间进行,而且患有这样眼部疾病后,治疗上也是要选择正确
青光眼是很常见的眼部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也是有着众多原因,在改善上也是需要长时间进行,而且患有这样眼部疾病后,治疗上也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对眼睛才不会有任何的损害,那对青光眼的早期症状都有什么呢,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也是有着很多方面.
那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具有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在这类眼部问题出现后,患者要注意的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青光眼疾病变得更加严重。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
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
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
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青光眼诊断标准
![青光眼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076d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b.png)
青光眼诊断标准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青光眼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症状。
青光眼的常见症状包括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特别是眼部不适的情况。
二、眼压检查。
眼压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超过此范围可能是青光眼的表现。
医生可以通过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情况,如果眼压持续升高,应高度怀疑青光眼的可能性。
三、视神经检查。
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头出现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盘出现水肿等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和OCT等检查手段来观察视神经头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
四、视野检查。
青光眼患者的视野会出现缺损、缩小或盲点。
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视野检查来评估患者的视野情况,及时发现青光眼的病变。
五、角膜厚度测量。
角膜厚度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的关联,角膜厚度较薄的患者更容易患上青光眼。
因此,角膜厚度测量可以作为辅助诊断青光眼的手段之一。
六、家族史。
青光眼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患者的家族史对于诊断青光眼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患者有近亲患有青光眼的情况,应高度警惕患者是否存在青光眼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青光眼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眼压、视神经、视野、角膜厚度以及家族史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才能准确诊断青光眼,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早控制病情,保护视力。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重视青光眼的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青光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f06a63cf111f18583d05ace.png)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
山东鲁南眼科
1.症状:发病隐匿,除少数患者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
2.眼压:早期表现为不稳定性,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测量24小时眼压较易发现眼压高峰和较大的波动值。
总的眼压水平多较正常值略高,随病情进展,眼压逐渐增高。
3.眼前段:前房深浅正常或较深,虹膜平坦,房角开放。
除在双眼视神经损害程度不一致的患者可发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外,眼前段多无明显异常。
4.眼底:青光眼视盘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视盘上下方局限性盘沿变窄;双眼凹陷不对称;视盘上或盘周浅表线状出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5.视功能。
视功能改变,特别是视野缺损,为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青光眼视野损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视野损害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分布、走向及青光眼对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损害特点有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d0a1c6bd90c69ec3d5bb75d1.pn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为1:4。
瞳孔阻滞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主诉急性发作时,患者眼红、疼痛、视力急剧下降,同时可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便秘、腹泻等症状。
诊断(一)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过及疾病转归分为六期。
1.临床前期一眼发生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无任何症状,无发作史,具备浅前房、窄房角的解剖特征,暗室试验可为阳性。
2.先兆期急性发作前的间歇性小发作,轻到中度眼球胀痛、虹视、一过性黑蒙,伴鼻根或眼眶酸痛,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缓解。
3.急性发作期情绪激动、长时间暗环境工作或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都可能导致急性发作。
眼压通常在5.20kPa(40mmHg)以上,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中度散大呈垂直椭圆形、固定、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形成白色混浊斑点,即青光眼斑。
4.缓解期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眼压恢复至正常,眼部症状消退,视力恢复至发作前水平或略有降低,房角重新开放。
部分患者可遗留房角不同程度粘连性关闭、瞳孔散大、虹膜节段性萎缩等。
5.慢性期急性发作期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或由于房角广泛粘连迁延为慢性期。
急性症状没有完全缓解,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和视野逐渐受损。
6.绝对期急性发作期治疗延误或其他期未能得到恰当治疗导致失明则称为绝对期。
(二)辅助检查1.裂隙灯检查可见上述急性高眼压所造成的眼部损害体征;高眼压缓解后,可遗留永久性改变,如色素性KP、虹膜节段性萎缩和青光眼斑,称为急性发作后的三联症。
2.眼压测量常在5.20kPa(40mmHg)以上。
3.房角镜检查观察高眼压状态下房角的闭合情况,压迫房角镜可观察小梁网阻滞是否可以恢复,眼压下降后,可确定房角开放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新生血管。
4.眼底检查观察杯盘比例,是否有中央静脉阻塞、出血等。
5.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对自然状态以及暗室状态下的房角进行非侵入性检查,对房角结构进行整体定量描述。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发性婴儿青光眼)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发性婴儿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58d8477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d.png)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发性婴儿青光眼)【病因】(一)发病原因虽然目前普遍认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机制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导致虹膜角膜角发育异常,从而导致房水外流受阻,但迄今为止,关于虹膜角膜角分裂发育、分化异常、小梁发育异常以及如何产生此种异常等病理和发病机制的精确过程,仍未完全明了,还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事实上,虹膜角膜角的形成、房角网状组织的分化和Schlemm管的出现,经历了十分复杂的生物发育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发生房水外流不畅。
(二)发病机制关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有关理论。
虽然目前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虹膜角膜角发育异常导致房水外流受阻是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眼压升高这种观点,但是由于对正常房角发育、分化、分裂、特化的精确过程还没有完全清楚,因此长期以来对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
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Barkan膜理论 Barkan于1955年首先提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中胚层的细胞重吸收不完全,残留一层无渗透性的薄膜覆盖在房角的表面,阻碍了房水的外流,导致眼压升高。
随后有人用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小梁网有一层连续的内皮层,正常的情况下胎儿在发育的最后几周形成孔穴状空腔,而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则残留而成为无渗透性膜。
因此他们支持Barkan膜的存在是导致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的原因这一理论。
房角切开治疗先天性青光眼这种手术方式就是根据这种理论而设计。
目前对Barkan膜这种理论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它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现象。
有的检查未发现该膜的存在。
另外,部分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对房角切开的疗效差。
因此Barkan膜理论可能不是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的惟一机制。
2.虹膜角膜角的中胚层萎缩不完全 Mann认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因为虹膜角膜角的中胚层萎缩不完全导致异常组织残留,阻碍房水的外流从而引起眼压升高。
3.虹膜角膜角的中胚层分裂不完全 Allen、Burian、Braley等人指出虹膜角膜角的中胚层分裂不完全造成了房角的先天缺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67f3ad3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b.png)
治疗
(一)药物治疗 特别是早期、要依靠视野检查的精密性,对于进行性视野缺损者则急性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通过24小时昼 夜眼压曲线在高峰前加用药物,以免遭受隐蔽性视功能损害。 慢单的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开始应以低浓度,若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则逐步增加浓度或附加其他药物。 在药物治疗下眼压仍不能控制者或视乳头、视野损害的进展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可做小梁切除术或其他滤过性 手术,也可考虑激光治疗。慢单的治疗原则: 1.早期 若眼压控制在2.66kPa(20mmHg)以下,多数病例的视功能可免遭继续损害,其治疗主要靠药物,不需进行 手术。 2.中期 将眼压控制在2.13kPa(16mmHg)左右,若药物治疗不当,视功能遭受进行性破坏,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介绍
01 病因
03 检查 05 治疗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鉴别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约占所有青光眼的60%~70%,通常累及双眼,但不一定对称。
病因
开角青光眼=病理性高眼压+视野损害,或者=病理性高眼压+眼底改变。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在眼压增高时,房角不关闭,仍然是开放状态。房水与小梁表面虽能充分接触,但房水不 能排出,而使眼压增高。眼压增高原因可能由于下列几情况: 1.小梁组织的变异 小梁组织硬化,变性,眼缩小,小梁板层变为不规则甚至遭受破坏,内皮细胞增大,胶原纤维变性,弹力纤 维退变,小梁状结构间隙变窄。 2.施莱姆管及其输出管或外集液管的排液功能减退。 3.静脉压增高 血管神经不稳定,周期性交感神经紧张,毛细管静脉压上升,上巩膜静脉压升高,致房水排出困难。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组变性眼病,表现为小梁变性,视乳头变性,供应筛板前和筛板后的小动脉变性,所 以眼压尽管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视功能仍可呈进行性恶化。 4.
青光眼临床表现及分期
![青光眼临床表现及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e449fe100b4e767f5acfce0e.png)
青光眼临床表现及分期1.临床前期:一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
2.前驱期:在急性发作之前,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之后,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前驱期。
以后这样小发作越来越频繁,最后终于急性大发作。
3.急性发作期:(1)症状:由于眼压突然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痛、头痛。
视力显著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
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疾患。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加以鉴别。
(2)混合充血明显,伴有结膜表层血管充血怒张,有时有轻度眼睑和结膜水肿。
(3)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有时上皮发生水泡,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后可有色素沉着。
(4)前房甚浅,前房角闭塞。
房水中可见细胞色素颗粒飘浮,甚至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5)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是由于支配瞳孔扩约肌的神经麻痹所致。
因屈光间质水肿,瞳孔呈青绿色反应,故名青光眼或绿内障。
(6)眼压急剧升高,多在6.65kpa (50mmHg)以上,最高可达9.31-10.64kpa(70-80mmHg)以上,触诊眼球坚硬如石。
(7)虹膜瘀血肿胀,纹理不清,病程较久者,虹膜大环的分支被压,血流受阻,虹膜色素脱落,呈扇形萎缩,或称节段性虹膜萎缩。
(8)眼底因角膜水肿不能窥见,滴甘油2-3滴后,角膜水肿暂消退,可见视盘充血,静肪充盈,视盘附近视网膜偶尔有小片状出血,有时可见动脉搏动。
(9)滴甘油后作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前房角全部关闭,虹膜与小梁网紧贴。
(10)晶体的改变: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晶体前囊下可出现灰白色斑点状,棒状或地图状的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眼压下降也不会消失,作为急性发作的特有标志而遗留。
青光眼斑、虹膜扇形萎缩、和角膜后色素沉着,称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三联征。
4.缓解期:急性发作的病例,大多数经过治疗,或者极少数未经治疗,症状消失,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压降至正常,病情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局部充血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18cf2b369eae009591bec70.pn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概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临床表现】1.多见于40?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情绪波动者易发2.患眼一般具有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前房角窄、晶状体厚等解剖特征。
3.患眼常为远视眼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双眼可先后发病。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临床前期:可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家族史,或对侧眼曾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眼前房浅、前房角窄,屈光度与对侧眼相似。
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2 )前驱期: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虹视、患侧头痛、眼眶痛、鼻根酸胀等症状。
眼压升高。
眼部可有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瞳孔可稍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前房角部分关闭。
休息后可缓解,除浅前房外多无永久性损害。
可反复多次发作。
(3)急性期:眼压急剧升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眼出现虹视,视力急剧下降。
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前房角关闭,虹膜脱色素;房水可有浑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呈竖椭圆形,可有局限性瞳孔缘后粘连;如可见眼底,可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视乳头水肿或出血。
(4)缓解期: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球结膜充血减退,角膜恢复透明,但角膜后可有色素性沉着物;前房角大部分或全部幵放,但可发现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虹膜呈现扇形萎缩,色素脱失;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晶状体可有青光眼斑。
(五)慢性期:急性期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期。
眼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球结膜可充血或不充血,角膜透明或轻度雾状水肿,前房角部分关闭,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视乳头出现凹陷扩大、盘沿变窄和萎缩等青光眼性改变,视力下降,视野出现青光眼性缺损。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e91a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e.png)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眼病,它会给患者的眼睛带来很大的损害,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失明。
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青光眼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这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眼病,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
一、青光眼的临床症状青光眼是一种眼压过高所引起的疾病,程度轻重不一。
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眼前部头痛、眼干、疲劳和轻度上睑下垂等症状,也有可能出现眼球发红、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较重者出现眼部疼痛、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而在青光眼的最后一个阶段,则可能出现视野缩小和暗适应功能下降等症状。
1. 眼前部的症状青光眼患者经常会出现眼前部的症状,比如眼干、眼疲劳、眼睛不舒服等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因为眼压过高压迫了眼球前部的组织,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些反应。
2. 眼球的症状青光眼患者的眼球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发红、流泪等等。
这些症状也是由于眼压过高导致的,因为眼压过高会对眼球产生压迫力,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 视力的症状青光眼最严重的症状就是视力的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不可逆的。
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可能会变得模糊,而在最后一个阶段,则会出现视野缩小和暗适应功能下降的症状,这些症状有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青光眼的治疗方法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从而减轻眼球的压迫。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青光眼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口服或滴眼等方式用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
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利用激光对眼角膜进行切割,开辟一条新的排水通道,从而降低眼压。
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安全性较高,但是需要专业医生的操作。
3. 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或改变眼球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
眼科学资料: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科学资料: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https://img.taocdn.com/s3/m/80f09e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c.png)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定义因前房角被周边虹膜机械性阻塞致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压急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病因眼前段“拥挤”(周边前房浅,晶体相对较厚、位置靠前,眼轴短)是发病基础,情绪波动、劳累、近距离用眼过度、暗室环境等是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1.临床前期有急性发展史的另一健眼或有明确家族史伴闭角型青光眼眼部解剖特点、暗室激发试验阳性者2.发作期先兆期(小发作,不典型发作)症状轻度眼部酸胀,头痛,雾视,虹视,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体征眼压30-50mmHg,眼前节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度轻度减轻,曜孔反应略迟钝,虹膜膨隆,前房较浅。
急性大发作症状急性眼痛,视力高度减退,可伴头痛、恶心、呕吐。
体征眼压多在50mmHg以上,球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中度散大,对侧眼前房浅;可伴角膜KP,房水闪辉,发作时间久者有虹膜节段性萎缩、晶体前囊膜下粥斑样混浊。
3.间歇缓解期小发作经及时治疗后房角重新开放、眼压下降、病情稳定。
4.慢性进展期急性发作期病情未控制或间歇期房角逐渐粘连,眼压持续升高,视盘凹陷、扩大,视野受损。
诊断依据病史、眼部检查、房角镜检查、视神经及视野检查,A超、前节OCT和UBM可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晶体源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眶疾病,脑血管意外,偏头痛,急性胃肠炎治疗1.临床前期周边虹膜切除术,不愿手术者预防性滴用缩瞳剂。
2.急性发作期短时间内控制高眼压(局部频点缩瞳剂,使用高渗脱水剂,口服碳酸酊酶抑制剂,局部滴用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
角膜水肿消退后及早行激光虹膜造孔或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手术可选择晶体摘除、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术。
3.间歇缓解期处理同临床前期4.慢性进展期行青光眼滤过手术。
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护理查房课件
![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护理查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9809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7.png)
因此,需关注这一类患者的眼健康。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定期检查
青少年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在有高危因 素的情况下。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护理查房的意义
护理查房的意义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护理查房,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 现并解决问题。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服务。
护理查房的意义
团队协作
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 同应对患者的需求。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护理查房的意义
患者安全
通过查房,确保患者的安全,及时识别潜在的风 险因素。
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谢谢观看
与成人型青光眼不同,青少年型青光眼的发病机 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眼部解剖结构异常相关。
什么是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痛、头痛、眼红等, 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定期眼科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什么是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
发病机制
青少年型青光眼可能与房水产生、排出异常或眼 内血流变化有关。
遗传因素在青少年型青光眼中扮演重要角色,家 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家族史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青少年需定期检查,尤其 是直系亲属中有患者者。
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 。
谁是高危人群? 眼部疾病史
曾有眼外伤、眼部手术或其他眼部疾病的青 少年,患青光眼的风险增加。
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护理查房
演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因此它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
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
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
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
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
如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进展,晚期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天津眼科医院在线预约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
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
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
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先天性青光眼一般在幼儿或少儿时出现临床表现。
如在3岁以前发病,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