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比较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方法;2.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演示和操作,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2.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发现10以内数的特点和规律;3.通过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加减法计算题目和实物图示;2.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小球、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10以内的实物,如10颗小球,要求学生计数并报出数字;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并复习数字1-10。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加法计算的例子,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2.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总结出10以内数的加法规律,即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小于等于10;3.让学生进行几个加法计算的实践练习。
三、探究(2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减法计算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2.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数的减法规律,即被减数减去减数的结果不会大于10;3.让学生进行几个减法计算的实践练习。
四、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计算的题目,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2.讨论每个题目的解决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3.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混合计算的实践练习。
五、巩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趣味游戏,如数学竞赛、计时比赛等;2.游戏中加入一些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尽快解答;3.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题目的解决方法和出错原因。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点;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10以内的数;2.学生能够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3.学生能够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变形方法。
教学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1.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数字1~10;2.数出1的个数、2的个数……10的个数;3.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并可以简单地说出10以内数的规律;4.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式将10以内的数拼成一个数串。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及其规律,能够灵活地组合并说出数串。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组合10以内的数。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首先让学生接触加法,让他们了解加号的意义,让他们做简单加法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的运算法则,让其自己总结加法的性质;3.对于减法的引入,教师让学生听过一段小故事,来引导学生知道减法的概念;4.引导学生观察减法的运算法则,让其自己总结减法的性质;5.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6.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练习来巩固和加深自己对于加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以及运算法则,能够自己总结这两种运算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让学生能够透过生活去认识10以内的数;2.演讲教学,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3.带领学生研究和思考,让其总结加减法的性质;4.集体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教师及同龄人的互相评价以及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令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总结通过这次数学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10以内的数,学习加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算法则,并能够在课后巩固练习,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
小学数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
第四单元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认识10【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素养形成提问:你能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游戏?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有9个小朋友坐着,有1个小朋友在丢手绢。
引导:9人添上1人,是几人?你能用身边的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体卡片,板书:9添上1是十。
提问: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预设]学生可能在计数器个位上拨10颗珠子,也可能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
课件呈现学生两种不同的拨法,请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是怎么拨的。
提问:谁能在9的基础上拨出10?引导:9添上1是10,当个位上有10颗珠子时,我们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0,并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清空;个位上的10个一换成十位上的1个十,这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即“满十进一”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师: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体分为一组。
出示10包面纸包装成一袋,10支铅笔捆成一捆。
提问:你还见过生活中十个一组的物体吗?提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0,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出示“数线”图请学生从0开始按顺序读一读“数线”图上的数。
先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说明:“数线”图上的数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读数写数在田字格中示范写“10”。
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说明:“10”由“1”和“0”合起来的。
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整理与复习(2)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整理与复习(2)冀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完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2.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复习
1.让学生口算数列:1+2+3+4+5=? 加法的运算方法;
2.让学生口算:5-1=?减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步:巩固知识
1.让学生模仿老师做一道题,老师说两个数,学生快速计算它们的和或差,如:7+2=?、8-3=?;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P10页的第1-5题。
第三步:引入新知
1.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2.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P11页的第1-5题。
第四步:拓展
1.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问题,如:小明有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3个,请问他还剩几个糖果?
2.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P12页的第1-5题。
五、教学方法
1.问答式教学法;
2.图片或实物展示法;
3.课堂练习复习法。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
2.练习册P13页的第1-2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答式、图片和实物展示、练习复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在练习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章节。
我们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例题来认识10以内的数,并且学习如何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认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图片和练习题,以及孩子们用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张校园的图片,让孩子们数一数图片上有多少个学生。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比如3+4=7,43=1,来讲解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孩子们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7+5=2. 83=3. 6+2=4. 94=答案:1. 122. 53. 84.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得很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下节课,我会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让孩子们练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会引入更高级的运算,比如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通过展示校园的图片,让孩子们数一数图片上有多少个学生,这个方法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题的讲解是非常关键的。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比如3+4=7,43=1,来讲解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让孩子们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材中的第6~8页,主要介绍了10的认识以及10的加减法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的认识,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注意到学生需要理解10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挂图、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我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来帮助他们理解10的概念。
然后,我通过展示挂图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0,并让他们尝试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从而加深他们对10的理解。
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10的加减法运算。
我使用具体的例子,如小动物模型的拼组和拆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在讲解完后,我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将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1. 数一数,写一写:请学生在纸上数一数,然后写下来。
答案:如5, 8, 12等。
2. 拼一拼,拆一拆:请学生用小动物模型拼出数字10,然后拆分成两个数字。
答案:如10=5+5,10=6+4等。
我将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会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三个:一是学生对10的概念的理解,二是10的加减法运算的讲解,三是作业题目的设计。
对于学生对10的概念的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但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4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4青岛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10以内的加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如:2 3=5。
(2)10以内的减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如:5-2=3。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和应用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时要注重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2. 练习时要注重巩固,让学生熟练进行计算。
3. 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合作学习”环节。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以下是对“合作学习”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分组策略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书写数字10。
•学生能够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在数轴上找到10的位置。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数字10的特点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书写数字10。
•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轴上10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理解10的组成和意义。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数字卡片、数轴图等)•练习册•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9的认识,引出数字10的概念。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10个苹果、10个小朋友等)引入10的认识。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识记与10相关的生字。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讲解数字10的书写方法和特点。
•通过数轴展示,让学生理解10在数轴上的位置及与其他数字的关系。
1.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字10的书写练习,互相交流书写技巧。
•游戏互动:设计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10的认识。
•观察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0,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等,并分享发现。
1.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数字10的认识,强调其在数学中的基础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六、板书设计标题:《10的认识》数字10的书写:(展示数字10的正确书写方式)数字10在数轴上的位置:(展示数轴,标出10的位置)10的意义和应用:- 10个物品- 10个单位总结:- 正确认识和书写数字10。
- 理解10在数轴上的位置及意义。
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016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2016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设计(西师大版)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材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安排。
第1单元是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单元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认数与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并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顺序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认识5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验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3.初步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4.规范书写数字、符号、算式,培养学生认真看、算、写的良好习惯。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重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难点: 0的认识。
教学建议(1)重视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本册教科书从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的培养。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5以内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直观判断能力。
(2)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计算的必要性。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具体直观的事例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
(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有效结合。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
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年级上册《10之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先生经过观察和考虑,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先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领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 使先生经历解决实践成绩的过程,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味。
教学重点:操作计算10之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正确操作10之内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认识学具,用学具摆出10之内数1、认识方格学具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看一下学具盒里的卡片尺有几种颜色,长短一样吗?卡片尺上的竖线把卡片尺分成了甚么模样?(方格、或方块模样)2、用方格学具摆10之内数(1)找出有3个方格的卡片,它是甚么颜色的?找出5个方格的卡片,它是甚么颜色的?再分别找出有1、2、4个方格的卡片,把这5个方格卡片按从小到大按次排列起来,并下边对齐竖放在桌面上。
(2)找出红色6个方格卡片,这个卡片与前5个卡片有甚么最大不同?(双层,能抽拉长短)把它抽成7个方格,再改抽成9个方格、10个方格。
(3)看一看学具盒中的卡片哪几个还有这类功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它们分别是甚么颜色的?(4)把白色的双层卡片抽成7个方格、绿色抽成8个方格、黄色抽成9个方格、红色抽成10个方格,桔红色的抽成6个方格,并按按次排在5个方格卡片后面。
二、操作10之内数的加减法1、认识加法操作(1)请同学们先拿出5个方格卡片,再找出3个方格卡片。
然后把5个和3个拼接在一同,看看它与哪条方格数的卡片一样长?(2)5个方格与3个方格合并拼接后,与有8个方格数的卡片一样长,我们就说5加3等于8。
记作: 5 + 3 = 8 读作: 5加3等于8。
(3)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你会用方格卡片操作 7 + 2 、 4 + 6 、1 + 8 吗?试试看。
(4)巩固练习操作计算 3 + 4 = 6 + 3 = 8 + 2= 4 + 5 =2、认识减法操作(1)请同学们拿出7个方格的卡片,从中去掉3个方格,看还剩几个?(大家讨论)怎样去掉?(方法:1、划去法 2、用手或纸遮盖法 3、用3个方格卡片反盖)(2)从7个方格中去掉3个方格的操作叫做减法操作,把它用式子表示就是:7- 3 = 4 读作: 7减3等于4。
家长必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
家长必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大核心内容,掌握好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减法无疑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家长们分享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1~10的数字。
2、能够解和应用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10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1、数字1~10的认识和口诀。
2、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3、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计算时的进位和借位。
2、加减法运算中的大数计算和小数计算。
四、教学过程:1、认识1~10的数字第一堂课,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基本数字1~10的认识和口诀。
引导孩子们熟悉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1) 认识数字1~10在教学数字时,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标志等方式来辅助孩子们认知数字。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记忆数字,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互动的方式来加强记忆。
(2) 掌握数字口诀在教学口诀时,家长可以借助儿歌、脑筋急转弯、诗歌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数字口诀。
比如,教导孩子们唱数字歌、念数字口诀,如:“一点一,二点二,三点三……十点十”。
2、认识加法和减法第二堂课,引导孩子们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场景。
(1) 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加法时,家长可以通过实物物品,如纸板、小球等来让孩子们感受并理解加法概念。
当孩子们理解了加法概念后,可以通过数学习题上的加法计算练习来巩固掌握能力。
(2) 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减法时,家长同样可以通过实物物品,如纸板、小球等来给孩子们形象地展示减法概念。
当孩子们理解了减法概念后,可以通过数学习题上的减法计算练习来巩固掌握能力。
3、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第三堂课,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
(1) 进位和借位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加减法》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加减法》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面是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六节中的《10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加减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进行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加法运算:将两个数字相加,写成加号的形式。
2. 减法运算:将两个数字相减,写成减号的形式。
3. 加减法规则:数字相加减,注意进位和退位。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答案:3 + 4 = 7答案:7 3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课后,我会继续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学信息的过
报贴图片到黑板上。 有 7 个小朋友, 程,并学习从
3 个男孩,4 个 不同角度思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女孩,有 7 个风 问题、解决问
题呢?教师引导学生从 筝,5 个飞起的 题。
不同角度提问题。 风筝,2 个落下
的风筝,有 7 棵
探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 树,1 棵大树,
究 逐一板书问题。
一算左图。)谁说说什 所以 3+4=7。
么意思。
谁能列式解答?
学生看图说图
出示 41 页算一算右 意
图,谁知道这幅图什么 学 生 列 算 式 :
意思?(指导理解图 5+1=6
意:集合圈中有一条虚 1+5=6
线,表示把 6 只蝴蝶分
成两部分,从 6 中去掉 学 生 在 理 解 图
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 意的基础上列
景
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的问题。
学问题是从生
创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
活情境中提出
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来的。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 学 生 同 桌 合 作 通过不同的方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 用花
法,培养学生
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 片摆。学生交流 的动手操作能
境。师:说一说你是怎 摆花片的方法。 力,使学生体
探
么摆花片的?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
法。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 5 以内
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XSD西师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第1课时1~5的认识(1)教材第7~91.能认、读、数、写1~52.经历数、摆、比、画等操作过程,将数与物体个数对应起来,初步3.积极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能与其他同学愉重点:写1~5师: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这句话中有哪几个数字:小红的书包里有1个文具盒,2本书,3本本子,4支铅笔,5师揭示课题:刚才我们说了1、2、3、4、5这几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这5个数字朋友。
(板书:1~5(一)教学例1出示例1师启发观察:一群可爱的数字娃娃藏在这幅升国旗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把你看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师指导学生全面观察,用带有数字的话说一学生摆出1师小结:1面国旗、1根小棒,它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用数字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两只小鸟、三个同学、四盆花、五棵树”用小棒表示,该怎样摆?用数字几表示?(2~5生从1读到5(二)教学例2师:同学们刚才从图中找出了1~5这些数字娃娃,你们能用圆片表示出这些数吗?请用圆片表示出数字1生摆出1个圆片表示数字1师启发思考:摆圆片表示数字2。
想一想,1是怎么变成2生发现1再添上1就是2,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师:摆圆片表示数字3、4、5。
(教法同数字2生摆圆片,发现3、4、5师:原来数字娃娃1、2、3、4、5之间还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边摆边说: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
5去掉1是4,4去掉1是3……2去掉1是1(三)教学例3师启发:在摆圆片的时候,表示数字2是摆了2个圆片,在生活中2还可以表示什么?先看教材第7页例3自学,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学生先独立思考,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数量是2的物品,理解数字2师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师:1、3、4、5可以表示什么,同桌的学生相互说一说,比比谁说学生先同桌交流,师组织大组交流,对说得多及与众不同的组给予表师小结:每一个数字都很奇妙,所有个数是1的物品都可以用1表示,所有个数是2的物品都可以用2表示……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表示这(四)教学例4师:你能用手来比数字1~5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人教新教材一年级数学,P78整理和复习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的联系和差异。
2、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性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方法;2、使学生充分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选方案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1、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游戏开始:课件展示游戏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
2、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及序数。
课件展示:有10只篮子装苹果,让学生自己任意选一只。
3、走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
(教材P82)4、过桥: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数填写数的组成。
(9)(8)6 31、谈话: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里去采红苹果……2、通过问答让学生体会到要先给篮子编号,才能说清楚要哪一只。
3、正确评价多种途径。
4、师小朋友拎着篮子到小河边,河上的桥只剩一半,只有让两块石头上的数相加得()才能搭好桥走过去。
1、选篮子,记录在纸上。
2、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
(教材P82)3、小组交流、集体反馈4、自主选择一个数说组成。
同桌互说,评价。
*引入:说说这段时间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4、过桥:选择一个喜欢的数说组成;写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二、活动探究情境:到达数学乐园,在墙壁的加法表格中寻找金钥匙,打开大门。
1、出示书上的NO。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教案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教案【知识点一】数一数。
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个。
【知识点二】比较大小。
谁比谁多?谁比谁小?归纳总结:(1)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大小:后面的数总是大于前面的数。
(2)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归纳总结: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知识点三】基数与序数。
按要求填空。
(1)一共有()张数字卡片。
(2)最左边一张数字卡片是(),最右边一张数字卡片是()。
(3)从左边数起,数字卡片“5”是第()张,从右边数起,它是第()张。
(4)数字卡片“9”在()和()之间。
【知识点四】6--10的加减法(数的组成)。
1、一图两式(根据同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你能根据图中摆的方块写出算式?(1)= =(2)= =归纳总结:“几”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归纳总结:1、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先确定相加的两个数是几,再把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都是从总数中减去一个数,得另一个数。
2、一图四式。
(1)+ = — = + = — = (2)= = = = (3)= = = = (4)= = = =球【知识点五】解决问题。
(1)?= (个)(2) ?10个= (个)归纳总结:1、如果“?”在“ ”的下面,求的是总数,表示把“ ”中的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2、如果“?”在“ ”上面的一侧,求的是一部分,表示用下面的总数减去上面已知的那部分,用减法计算。
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中的两部分,如果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如果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有多少,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称为一图四式。
5、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动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10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选取了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讲解了第73页至第74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10的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独立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10的加减法,我准备了实物苹果、小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堆苹果,问学生们:“如果我有5个苹果,然后妈妈又给了我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学生们可以通过数苹果来回答这个问题。
接着,我会讲解10的加法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们理解。
例如,我会拿出10个小卡片,然后让学生们明白,将两个10相加,就是将两个10的集合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0个。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学生们一些10的加法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
同时,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学生们一些10的减法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
同样,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10的加法运算规则和10的减法运算规则。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将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和规则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苹果或者小卡片,模拟10的加法运算。
2. 请用苹果或者小卡片,模拟10的减法运算。
答案:1. 10的加法运算示例:5 + 5 = 102. 10的减法运算示例:10 5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10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以内数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唱数歌、数数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0-10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1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3.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技巧。
4.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第1课时 1~5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第1课时 1~5的认识西师大版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识别10以内的数字,并学习加减法。
同时,通过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1~5的数字,能够正确念出和写出这些数字;2.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法来计算数字,了解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3.学生能够主动积累数字,培养对数字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1~5的数字的认识;2.加减法的基础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数字的大小关系的理解;2.认知、语言、思维的协调。
四、教学内容(一)Warm-up:多种方式识别数字1.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模仿读出数字,并进行传递操作,巩固数字的记忆;2.通过听声音找数字、找数字图形、找数字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别数字。
(二)主要教学活动1.教学引入:将5个混淆的数字打乱,让学生分别找出1~5这几个数字;2.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简单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天平活动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3.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加减法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计算方法。
(三)检查与评价1.让学生自觉提出积累的数字,并分析自己的错误;2.通过检查让学生互相评价,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和认识。
五、教学扩展和延伸1.通过游戏加深数字的记忆和认识,如数码飞天;2.通过更多的谜语和数学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对数字的积累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了1~5的数字,并通过加减法游戏了解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比较明显。
但通过游戏来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可能会比较浅显,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词语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能规范、工整地书写符号,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难点: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左手拿3根粉笔,右手拿4根粉笔)老师两只手里各有几根粉笔,比一比,哪只手里的粉笔要多一些.
学生数一数,比出左手的粉笔比右手的少,右手的粉笔比左手的多.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板书:比较)
二、互动新授
(一)分类数数
师创设情境:在我们校园的花坛里,开放着许多美丽的花,每天都有成群的蜻蜓和蜜蜂在上面飞舞.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例1情境图).数一数,蜜蜂、蜻蜓、花的数量各是多少?填在课本上.
学生看图,分类数数,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师启发思考:我们把花、蜜蜂、蜻蜓的数量来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先选哪两种来比呢?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灵活开展“同样多”和“比多少”环节的教学.
(二)认识同样多
1.学习“一一对应法”.
师:把花和蜜蜂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
师:谁能把它们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数量同样多.
学生拿出花和蜜蜂的图片,自己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一生在黑板上一一对应地摆出蜜蜂和花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是这样摆的,大家看看他摆得好吗?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一对应摆法的特点:一个对一个,对得整齐,看得清楚.
师小结方法:像这样一个对一个(一边说一边在蜜蜂和花之间画虚线连接),对得整整齐齐,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法.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一对应”的摆法吧.
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法”摆花和蜜蜂的图片.
2.认识同样多.
师讲解:蜜蜂的只数是3,花的朵数也是3,一个对一个,刚好对应完,不多也不少,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蜜蜂和花同样多(板书:蜜蜂和花同样多),也就是3和3同样多.
生读一读:蜜蜂和花同样多,3和3同样多.
3.认识等号.
师:数学中为了简明,常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某些意思.“同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
来表示呢?
教师在两个3中间写下“=”,介绍“=”是等号,“=”用两根一样长的短横线对齐,表示“同样多”,也就是相等的意思.“3=3,读作:3等于3.”
全体学生书空,边读边写.
师引导比较:“蜜蜂和花同样多”这句话写出来要这么多个字(手指文字板书),用图片表示要摆这么大一块地方(手指比较图),但在我们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只需写作“3=3”.比一比,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观察发现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最简洁.
师小结:这就是神奇的数学,几个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能表示出比较的结果. 4.巩固练习.
教师摆4个圆,请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是几等于几?
(三)认识多与少
师:请同学们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蜻蜓和蜜蜂.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蜻蜓和蜜蜂图片,发现蜻蜓比蜜蜂多1只.
师讲解:一对一比较发现,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的只数是3,蜻蜓的只数比蜜蜂多,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作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我们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大于号:大口子朝前是大于.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大于号,记忆大于号.
师:蜻蜓比蜜蜂多,反过来怎么说?
生:蜜蜂比蜻蜓少.
师讲解:蜜蜂比蜻蜓少,3比4少,我们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我们可以用口诀“小尖尖在前面”来记忆小于号.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小于号,记忆小于号.
师:观察“4>3、3<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向刚好相反,数字的位置也刚好相反.
师强调: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一直都是朝着大数的方向.
(四)教学例2
师:在田字格描红练习写“<”、“>”和“=”,比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规范写法.
(五)教学例3
师:先摆出3个圆形,在圆形的下面摆出和圆形同样多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该摆几个,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3个圆形和3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采用“一一对应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它们同样多.填一填:()(),读一读.
学生根据图填出3=3,读等式.
师:要求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多2个,又该怎样摆?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5个三角形,交流想法.
师:看图填空:()().
学生说出3<5、5>3两种式子,读一读,完成书上填空.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第(1)小题,正方形和圆形一个对一个,不多也不少,就是同样多,填等号.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课堂活动”第3题.
师指导读题,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集体订正:第(1)小题怎么画,为什么?
生说想法:△和☆同样多,☆有4个,△已经画了两个,所以还要画2个△.
师问:第(3)小题怎么画,你是怎么想的?
生通过交流发现:XSDY9,JZ;P〗有3个,△比XSDY9,JZ;P〗多,应该画4个或5个.
师问:第(4)小题怎么画,你是怎么想的?
生交流:○画1个、2个、3个、4个都可以.
师小结:画图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3.课堂游戏:对对子(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
(1)游戏示范.
师说:3比4小,生对:4比3大.
师说:4<5,生对:5>4.
(2)一生说,一生对.
(3)同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比较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能让大家将比较的结果看得更清楚.我们还认识了“<、>、=”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其中大于号和小于号方向相反,大家一定要把它们分清楚.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版,可修改)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比较
教学反思
本课应让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认识多、少与同样多.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一对应”这种比较方法缺乏了解,在他们独自尝试摆图片比较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一个对一个地摆.在教师将这种比较方法单独提出来讲解以后,学生才逐步建立起意识,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花费了不少时间.符号化意识的渗透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会用“=、>、<”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比符号、文字、图画各种表示形式,感受符号的简洁性.三种符号中,学生对“=”最熟悉.“>、<”许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两个符号方向刚好相反,个别学生容易将这两种符号混淆.应通过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的形状,不过练习中仍发现学生犯错误,对这两种符号的辨析还应巩固加强.学生在书写“>、<”时不规范的情况也较为明显,有的将连续笔画拆成两笔写,有的笔画的书写方向错误,有的书写不美观.因此教学时应留足符号的书写练习时间,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