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第七章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或者地区的发展需求和交通状况,制定出合理的交通发展方案和规划,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以满足未来需求,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
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公平地满足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等,避免对特定群体的偏袒。
4.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安全,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5. 灵便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具备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交通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1. 道路网络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交通流量,规划道路的布局、等级和容量,确保道路网络的畅通和高效。
2.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路线的布局和服务范围,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3.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提供安全、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鼓励人们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
4. 停车规划:规划停车场的布局和容量,合理安排停车资源,减少停车难题,提高城市停车的便利性。
5. 交通安全规划:制定交通安全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警察等,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6.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交通减排措施,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交通规划的步骤1. 调研分析:对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了解城市的交通问题和需求。
2. 目标设定: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如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等。
3.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设定,制定交通规划的方案和措施,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规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的交通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1. 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率和便捷性。
2. 保障交通安全:通过科学规划交通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4. 保护环境和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三、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协调各项规划目标,确保交通规划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2. 高效性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安全性原则: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环境友好原则:通过减少交通排放、噪音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资源,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5. 公平公正原则: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提高社会公共交通的普及率。
四、交通规划的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城市或地区的人口、经济、交通状况等相关数据,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2.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城市或地区的交通需求和问题,为规划提供依据。
3. 制定目标: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制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4.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交通规划的方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
5. 评估优化: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6. 实施监测:根据优化后的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
交通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决策过程规划执行交通规划的分类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一般规划期为15年以上(2)中期交通规划,即较为宏观性战略计划,5-10年(3)短期交通规划,为近期发展规划,5年第二章交通调查交通调查主要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的内容:1、交通运输调查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4、建设资金调查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速度: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密度: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O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区的划分:1、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选择区域境界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2、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统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大,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下册下第7章
第6页/共42页
■线网系统客运能力 从公交线网系统角度有:“载客总数/h”“客位公里/h”
(2)从客运能力对公交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分:
■基本客运能力 也称理想最大客运能力。理想的道路、交通条件下, 保持车辆最小车头间距,得到的某一站点断面的最大 客运能力。 ■可能客运能力 在实际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际客运能力 实际条件下,考虑服务水平的最大客运能力。
车辆在整条线路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中途乘客能 上下交替,多是控制车厢在线路两端空些,中间挤些。 因此全线平均满载系数(η线 )总是小于 1 的,通常 约为 0.6~0.7。 然而以车辆全天工作时间的实际客运情况来看,由于 早晚和上下班以外时间乘客是比较少的,所以,日平 均满载系数η日=0.5~0.6。
第20页/共42页
2、 公共交通线路 2.1线路数量 (1)公交线路条数与行车密度成反比,见公式 (7-3-5)(P207)。 (2)线路条数与线路重复系数有关
对全市或整个规划区而言,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 数是指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值,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一般在 3~4 之间.而重 复系数越高,允许的线路条数越多。
(7)混合形线网 由以上几种组成的形式。
第17页/共42页
二、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
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单位为 km/km2,其大小反映居民接近线路的程度。 在计算城市用地面积时,城市用地内大块水面及一些 特殊用地不计入。
第26页/共42页
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的首末站,应安排乘客候车、 车辆回转和短时停放、调度和行车人员作息用房的用 地。除满足调度等设施设置要求外,每条线路应安排 4~5 个停车位。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
•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
站 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 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
•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
整备场
2、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编组站 (干线汇集处,用于中转车流) 、枢纽站
– 像大运河沿岸的山东临清,江苏 淮阴、淮安,上海附近的 嘉定等。(海运逐渐取代运河运输、铁路兴起 ) – 河南朱仙镇的兴衰 原为我国四大名镇,联系淮河与中原的水陆枢纽,
明末清初20万人,超过开封、洛阳。但是,京汉、陇海铁路建成后,加上河 流阻塞,沦为小村。
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 信息的传播
3、对外交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不必都建机场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 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尽量在城市的外围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和用地
二、铁路交通场站规划
1、铁路运输的特点和现状
重新分配人流车流 组织单向行车 修建环形干道、开辟绕行干道
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某些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
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形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四、城市道路设计
1、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
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 系、街景设计的要求有关 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 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不同于建筑红线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交通规划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首先,交通规划的原理之一是综合性。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避免出现片面性和局部性的问题。
其次,可持续性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理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交通规划需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共交通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以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另外,民生性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交通规划需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这就要求交通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习惯、交通需求,以及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制定出更加贴近民生的交通规划方案。
此外,科学性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交通规划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交通规律、城市发展趋势、技术发展等因素,以确保交通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灵活性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通规划也需要具有相应的灵活性,能够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原理包括综合性、可持续性、民生性、科学性和灵活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大纲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交通规划?2.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3. 交通规划的分类?4.交通规划原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5. 交通调查有哪些的新方法?6. 交通规划方法有哪些改进?第二章交通调查1. 熟悉交通量、速度、密度调查及延误调查;2. 什么是OD调查及其基本术语;3. OD调查的类别及调查方法4. 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5. OD调查结果误差检验方法6. 交通调查抽样的方法7. 抽样调查的误差有哪几种?8. 如何提高抽样调查的精度?9. 了解美国交通部推荐交通调查抽样率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 我国土地利用的分类;2. 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3. 试说明汉森模型及其特点;4. 试说明劳瑞模型的研究背景及其模型的含义;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2. 城市基本布局形态;3. 城市道路网布局评价指标;4. 层次分析法5. 网络拓扑模型6. 路段-径路连接矩阵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1.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2. 常用的出行生成交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 何谓原单位法?在出行生成预测中应如何确定未来的原单位?4. 聚类分析法的分类依据和基本思想是什么?5. 简述增长率法和函数法在交通预测中的主要优缺点?6. 会计算发生与吸引预测;第六章交通的分布1. 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中的常用的增长系数法包括?2. 会用底特律法预测交通分布;3. 增长系数法与重力模型法各有什么优缺点?4. 试述重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及其分类5. 试述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方法有哪些?第七章交通方式划分1. 试述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2. 二元选择法;3. 多元选择法;4. Logit模型的IIA特性5. Probit模型与Logit 模型的差异第八章交通流分配1. 交通流分配定义及其作用;2. 进行交通流分配时需要的基本数据有哪些?4. 什么是路阻函数?5. 会应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及增量分配法;6. wardrop第一平衡原理,第二平衡原理;7了解用户平衡分配模型9. SUE与UE的异同;10.了解Dial算法11. 什么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第九章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其他模型1. 弹性需求分配模型;2. 超量需求法3. 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交通量方法原理;4. 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交通量方法分类。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或地区交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考虑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交通系统的适应能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原则:a.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
b.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c. 适应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交通系统的布局和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d.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e. 经济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变化,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2. 交通网络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交通需求,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交线路、轨道交通等,以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3. 交通设施规划:根据交通网络规划,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设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枢纽等,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4. 交通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监控系统等,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5. 交通安全规划:通过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6. 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7. 交通环境规划:减少交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包括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噪音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等,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概述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区或者国家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交通效率、优化交通结构、保障交通安全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二、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等因素,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人本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
4.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保障不同人群的平等出行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5. 公共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6. 灵便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三、交通规划的步骤1.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相关数据,包括人口、道路网络、交通流量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问题。
2. 目标确定: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交通问题,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如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等。
3.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确定交通规划的方案,包括道路改建、公共交通建设、交通管理措施等。
4. 评估与选择: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经济评估、社会评估、环境评估等,选择最优方案。
5. 实施与监测:制定实施计划,分阶段实施交通规划,同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
四、交通规划的方法1. 交通需求预测:通过分析人口、经济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2. 道路网络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网络的布局、等级和容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路线、站点和服务范围,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
4. 交通管理措施: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如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管制等,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5.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交通系统时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尾气排放等对环境的污染。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国家交通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主要考虑因素。
二、交通规划的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和交通环境等多个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实现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设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和交通信号系统等,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高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追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和交通调度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公平性,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服务和交通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三、交通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1. 交通需求交通规划需要分析和预测交通需求,包括人口增长、就业分布、出行方式和交通出行量等因素。
通过对交通需求的研究,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交通网络交通规划需要设计和优化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和非机动车道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流动性。
3. 交通设施交通规划需要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停车场和公交站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提供便捷、安全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4. 交通管理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管制和交通警察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秩序和安全性。
5. 交通环境交通规划需要评估和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和交通振动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交通规划是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交通规划7r
2020/7/25
邓建华
公
共 交
非汽车保有家庭
通 划
1辆/户
分
2辆/户
率
区人口密度
四.出行时间特性
人们的活动,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的,因此在 某一时刻,人们具有类似交通目的的出行集中的倾 向:早高峰上班时间段、平时时间段、晚高峰回家 时间段。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该根据规划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其次,e (k) 概率变化时,与其概率密度相乘 ,再进行积分。
上式中,如假设随机项e(k)服从于平均值为0,具有 有限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多变量正态分布
MVN(Multi -variance Normal Distribution) , 可得到 Probit 模型。
2020/7/25
邓建华
上式中,如假设随机项e(k)服从于平均值为0,具有 有限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多变量正态分布
U (k) V (k) e(k)
式中 V(k) —方案 k 的固定效益; e(k) —随机项。
2020/7/25
邓建华
固定效益可由行驶时间、费用等的方案特性,以及 年龄、职业等的个人属性表示。假设 e(k) 服从某 种概率分布。由于随机效益是个人在选择时所具有 的感觉上的评价值,从而有时也称为知觉效益。当 随机效益 U(k) 比其他任何方案大时,方案 k 被选 择,因此,方案 k 的选择概率 p(k) 可由下式表示。
货车)。
ti机j 动
2020/7/25
ti水j 上
ti公jtti摩共ji轿j 电托车车汽车
ti货j 车
邓建华ti出j 租车
3.9% 5.3%
17.6%
0.3%
23.4%
3.3 26.5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需求分析1.1 人口分布与出行需求: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出行需求,确定交通规划的基本方向和重点。
1.2 交通网络状况:分析城市现有的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网络状况,找出瓶颈和问题,为规划改善提供依据。
1.3 经济发展预测: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划目标,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为规划提供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规划目标2.1 交通效率提升:通过合理的道路布局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2 交通安全保障:规划安全的交通系统,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信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重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道建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设计3.1 道路规划:根据需求分析和规划目标,设计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和环城高速等,确保交通畅通。
3.2 公共交通规划: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3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绿色出行通道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四、规划实施4.1 政策法规支持:建立健全的交通规划管理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交通规划实施。
4.2 技术支持:借助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和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摹拟分析,提高规划实施效率。
4.3 社会参预:加强与市民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五、监测评估5.1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交通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
5.2 社会满意度调查:开展交通规划实施后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了解市民对交通系统改善的看法和建议。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第一篇:交通规划原理总结第一章绪论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城市最多不超过I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视划工作量,而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⑥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万~2万人,靠市中心的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确定调查区域及选择境界线考虑的要素:调查范围足够大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供给市场:交通规划分类:1.按位移对象:旅客交通规划货物~~~2.按交通方式: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港湾~空港~3.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4.按服务类型: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 特定交通服务!5.按服务对象空间:国际交通规划全国~区域~城市~地区~6.按规划目标时期:近期交通规划(3~5)中期(5~10)长期(10~20)远景(大于20)交通调查分类: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将调查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流分配交通规划发展的阶段:(七个)20世纪80年代之前4阶段,之后三个阶段,交通规划正式出现在第三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作用:1其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其可以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其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三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系统性原则3.重点和一般结合原则OD调查: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起点和终点的调查出行:车辆出行居民出行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内外出行: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形心境界线: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多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OD调查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
交通工程规划第七、八章
第七章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方式划分是四阶段法中的第三阶段。
本章内容包括:交通方式划分( 选择) 的影响因素,讲述交通特性、个人特性、地区特性和出行时间特性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主要方法,讲述划分率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交通方式划分模型,讲述非集计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非集计交通调查、Logit 模型和Probit 模型以及非集计模型的应用等。
此部分包含以下各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三节交通方式选择的程序及划分率经验模型∙第四节非集计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概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过各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完成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关系,离开了对这种关系的讨论,交通规划就难于成立。
所谓交通方式划分(Modal Split) 就是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以往的道路交通规划多采用除交通方式划分以外的三阶段法。
然而,现代交通网络是一种立体化的、具有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综合性网络,因此交通方式划分已经成为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图7-1表示了具有铁路和道路两种交通方式时,铁路和汽车的交通方式划分示意图。
图中,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铁路的划分交通量,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汽车的划分交通量,它们之间满足。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的建模思路有两种:其一是在假设历史的变化情况将来继续延续下去的前提下,研究交通需求的变化;其二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为了实现所期望的交通方式划分,如何改扩建各种交通设施引导人们的出行,以及如何制定各种交通管理规则等。
新交通方式(新型道路运输工具、轨道交通等)的交通需求预测问题属于后者,其难点在于如何量化出行行为选择因素及其具体应用。
例如,某一评价因素对新交通方式的影响大,而把它引入到新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中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13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集计分析:以小区为单位 集计:合计,求和。aggregate 特征: 以出行(trip)为单位进行分析,忽视行为主体 各种参数取小区的统计值:性别,年龄,目的、距离等 出现的背景: 战后急剧的城市化和汽车化,路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主导型公路建设
15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生态学(集计)数据:全美9个统计区,R=0.946
18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随机效用理论 假设:出行者在所有选项中选择效用最大的选项 “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出行者对其选择的某一选项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随机变量 出行者未必总是合理选择; 出行者不一定了解各选项的所有信息; 有些影响因素无法测量或过于复杂难以处理; 数据有测量误差。
25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Probit模型与Logit模型
Probit模型
假定ekn 服从正态分布 如果只有两个选项:
假设
e1n
~
N
(0,
σ
2 1
)
e2n
~
N
(0,
σ
2 2
)
则
e1n
- e2n
~
N
(0,
σ
2 1
+σ 2 2
− 2σ12 )
p1n = Pr(e1n − e2n < V1n −V2n )
x2n ,L,
xJn )dxJn
Ldx2ndx1n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变量x1n的概率
∫ ∫ ∫ p1n =
+∞ x1n =−∞
L e2n
x2n =−∞
eJn xJn =−∞
f
( x1n ,
x2n ,L,
xJn)dxJn Ldx2ndx1n
23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pkn = Pr(Vkn + ekn > V jn + e jn ; k ≠ j, j ∈ An )
黑人 A
1512 7780 9292
白人 B
2406 85574 87980
合计
3918 93354 97272
R=0.203 个人相关
外国出生者与文盲的关系 生态学相关:R=0.118 个人相关:R=-0.526 集计数据的生态学错误 ecological fallacy
R=0.946 以州为单位 R=0.773
随机项的方差可取任意尺度(α > 1)
22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pkn = Pr(Vkn + ekn > V jn + e jn ; k ≠ j, j ∈ An )
= Pr(e jn < Vkn −V jn + ekn; k ≠ j, j ∈ An )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Pr(e jn = Vkn −V jn + ekn ) = 0 故 pkn = Pr(e jn ≤ Vkn −Vjn + ekn ; k ≠ j, j ∈ An )
14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集计分析 优点: ●简单明了,便于解释 易于宏观把握交通需求 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不高 缺点: ●行为原理的假设不明确 需要大规模调查数据 模型的普遍适用性较差 难以用于评价交通政策
16
4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非集计分析:与集计模型相对比的名称。disaggregate 特点 : ●以个人(家庭)为分析单元 基于交通行为决策机理进行分析 基本以离散选择(Discrete Choice)为对象
生态学相关 ecological correlation
人
均
小区A的
出
家庭数据
行 次
小区A的
数
平均值
小区平均 值的拟合
小区B的 小区B的 平均值 家庭数据
家庭收入
19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为什么要进行非集计分析 四阶段法存在各种问题
人种 文化
黑人 A
白人 B
合计
交通规划目的的多样性
文盲α (αA) (αB) (α)
V1n −V2n +e1n
V1n −VJn +e1n
1n
x1n =−∞ x2n =−∞
xJn =−∞
1n 2n
Jn Jn
2n 1n
令:
F1(x1n ,
x2n ,L,
xJn )
=
∂F (x1n , x2n ,L, ∂x1n
xJn
)
∫ 则
p1n =
+∞ x1n =−∞
F1 (e1n ,V1n
−V2n
+
e1n ,L,V1n
无驾照 有驾照
时间比(公交/小汽车)
横坐标:两种不同方式的出 行时间或费用之比
纵坐标:分担率
10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Logit模型 计算公式: p1、p2 —— 交通方式1和2的选择概率 V1、V2 —— 交通方式1和2的效用函数
X1i、X2j —— 方式1和2的出行时间、费用等属性 α、β —— 参数
全域模型与出行端点模型: 全域模型 主要用于专项(公路、铁路等)宏观规划 变量: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小汽车保有率等 预测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微观上:考虑各方式的特点及其竞争转移可能性、 最佳服务距离等,对现状分担率进行主观修正 宏观上:根据未来经济政策、交通政策、同类城市 比较等,估计未来城市交通结构 → 建议值
以小区为单位的集计数据有问题 W. S. Robinson(1950)
识字β (βA) (βB) (β) 合计 (A) (B) N
两类分析数据
个人数据:人种(黑人/白人),文化水平(识字/文盲)
生态学(集计)数据:人种比例,文盲率
193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结果
个人数据:黑人与文盲的相关系数 R=0.203
改变选项 j 的顺序,不影响比较
不失一般性,假定k=1
∫ ∫ ∫ p = L f (x , x ,L, x )dx Ldx dx +∞
V1n −V2n +e1n
V1n −VJn+e1n
1n
x1n =−∞ x2n =−∞
xJn =−∞
1n 2n
Jn Jn
2n 1n
24
6
三、非集计分析方法概要
∫ ∫ ∫ p = L f (x , x ,L, x )dx Ldx dx +∞
出行转换模型与路径模型: 路径模型 不同路径的交通量变化会引起分担率的变化,需要 同时考虑交通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 铁路:高铁线,普线 苏州 → 南京 公路:高速公路,一般道路 预测方法: 先确定步行和自行车的分担率,从OD表中把步 行和自行车的出行分离出去, 对剩余的有竞争关系的交通方式,按照交通分配 的方法,同时预测分担率和相应的路径
私人交通
机动方式 公共交通
非集计分析
摩托车
小汽车
轨道 道路
常规公交 出租车
11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出行转换模型与路径模型:
特点:符合出行决策过程。先定目的地,然后根据出行的 时间和费用等选择交通方式和路径。
出行转换模型
公
交
四阶段法中最常用的模型结构 分
担
预测方法:
率
将来时间比 现状时间比
(%)
分担率曲线
12
3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确定性选择:比较交通方式某方面的优劣,非此即彼
概率性选择:以概率选择,即使A有优势,也可能选Bp1=来自eV1 eV1 + eV2
=
1
+
1 e−(V1
−V2
)
集计型Logit模型
1.0
确定性选择
概率性选择 0.5
0
也适用于多种交通方式比选
V1-V2
∑ pk = eVk
eV j
−VJn
+
e1n
)dx1n
再假定:随机项相互独立
则
∏ ∏ F1(x1n ,
x2n ,L,
xJn )
=
∂
Jn
j =1
F
(
x
jn
)
∂x1n
=
Jn j=2
F (x jn )
∂F (x1n ) ∂x1n
∫ ∏ 故
p1n =
+∞ x1n =−∞
Jn j=2
F(V1n
−Vjn
+ e1n) f
(x1n )dx1n
其他 0.5 0.3 1.3 0.2 0.8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8
2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全域模型与出行端点模型: 出行端点模型 一般按照交通发生小区的特性预测分担率 变量:出行端点(基于家/非基于家)的性质、土地利 用状况,出行目的、流向,小区可达性等 预测方法: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
个人属性: 职业,年龄,性别,收入,有无驾照,有无车辆等
家庭属性: 单身/夫妻/有无小孩·老人,居住状况
地区特性: 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城市综合交通水平,停车难易, 地形、气候
4
1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分担交通量预测在四阶段法中的位置:
全域模型 出行端点模型 出行转换模型 路径模型
5
二、分担交通量预测模型
交通出行中主要的决策问题:
是否出行:去 or 不去?
发生
去往何地:甲地 or 乙地 or …? 吸引、分布
用什么方式:小汽车 or 公交 or …? 分担
走哪条路:A路径 or B路径 or …? 分配
全社会的交通活动由个人对出行合理的选择结果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