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人卫版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5-1人卫版预防医学 PPT课件

5-1人卫版预防医学 PPT课件
预防医学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学科形成前期 (~18世纪) 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20世纪初) 学科发展期 (20世纪40、50年代~)
(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预防医学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以前
古希腊医师 Hippocrates 著有《空气、 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 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流行 (epidemic)一词。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生态学研究
观察法
疾病监测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实验法 方 法
数理法
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
暴露(exposure)
“疫”、“疫者,民皆病也”、“五疫之 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唐:永和末年(公元356年),多疾疫,旧制 朝臣家有时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虽无疾, 百日不得入宫。
亦称暴露因素,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些因素 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 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 疾病危险性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
生态学研究 ( ecological study)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种因素与疾病之间 关系的方法,即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 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 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 系。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

人卫七版儿少

人卫七版儿少

1、儿少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中小学生群体;两大基础学科是: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学校卫生条例。

2、童年期指:6~12岁,青春期:10~20胎儿期和幼儿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儿童期青春期遵循向心律。

3、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发育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各月至出生后一年,第二次:青春期发育早期4、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不同,出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部分增长的比例大致是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5、scamon将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归为四类即:一般型,神经系统型,淋巴系统型,生殖系统型!6、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关键生长期”受干扰,将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

7、脑重量增长最快是在:婴儿期,脑细胞成熟的标志是: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早期经验的剥夺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甚至永久性的损害,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度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8、气质一般分为:容量型,困难型,迟缓型!9、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后者决定了上涨发育的现实性!10、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通常7虽以上按一岁为一组,每一性别年龄组100人,10~18岁属青春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大,每一性别年龄组应150~175人,18岁以后每组需要100人左右!11、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要求测量仪器要精确,测量方法要统一,一起使用前要检修和校准,测试人员要严格培训!12、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基本内容: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项指标相关关系。

13、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良好状况!14、月病假率=某月病假总人时数(节或日)/同月授课总认识数(节或日)*100% ;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100%15、学生常见病有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神经疾病17、单纯性肥胖的判断标准是:男,BMI >28 女BMI>2418、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主动和被动,其中后者包括教育干预,技术干预,强制干预,紧急处理,称为“四干预”19、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的强度,密度,时间三大因素,评价运动负荷的指标有脉搏曲线图,平均脉搏,脉搏指数20、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21、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22、学校卫生监督具有:政策性,法律规范性,科学性和技术性23、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绿化用地24、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50lx,黑版面平均照度不应低于200lx25、学习负荷的评价指标是:学习时间长短26、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调查方法主要有: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三类.27、人的人生观基础形成在青春期28、控制眩光的措施主要有:限制光源亮度,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三个方面. 29、常用于评价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主要有:指数法,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等30、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权,学校卫生监督机构接受其督查任务,学校卫生监督员具体执行.31、BMI指数的公式是:体重(KG)/身高(CM)2*104.32、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全面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33、月病假期=某月病假总人时(节或日)数/某月授课总人时(节或日)数x100%34、儿童死因的两大特点是:死亡率明显低于婴幼儿;死亡率和患病率不呈平行关系。

预防医学伦理人卫版医学伦理学课件

预防医学伦理人卫版医学伦理学课件
医学科研的道德原则
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遵循科研伦理原则 ,保证科研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医学伦理审查与监督
对医学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 督,确保科研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科研诚信与责任
倡导科研诚信,明确各方责任,对科研不 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医学伦理学的未来发展
拓展研究领域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伦理学将不断拓展其研 究领域,涉及基因编辑、人工
义务论
01
02
03
义务的概念
义务是指个人或团体在道 德上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包括尊重他人权利、尽责 、诚实等。
医学伦理中的义务
医生有义务为患者保密、 尽责、提供最佳治疗等, 同时也有义务维护公共健 康和安全。
义务的来源
义务的来源可以是法律、 道德规范、行业准则等。
公益论
公益观念
医学伦理强调为公众利益 着想,关注公共健康和安 全,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 。
诊断与治疗的道德 要求
临床决策的道德原 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遵循知情 同意原则,不伤害患者利益, 及时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以患者为中心,基于患者的最 佳利益,权衡风险与受益,尊 重患者的选择权。
临床试验的伦理准 则
遵循伦理审查原则,确保受试 者权益和安全,充分尊重受试 者知情同意权。
医学伦理学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应用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遵循公正原则 ,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 序。

其他基本原则
社会公益原则
医生在履行职责时,应同时关 注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公共利
益和公共道德。
保密原则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保守患 者的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避 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机密

预防医学(孙要武主编人卫第4版) ppt课件

预防医学(孙要武主编人卫第4版)  ppt课件
2. 供给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生产劳动所需 的热量
3. 作为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维持和调 节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一、宏量营养素与能量 (一)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 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供应者(8种)。
(二)脂类
12
“亚健康”状态 指介于健康(第一状态)与疾病(第二
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第三状态)。
“亚临床”状态 指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存在生理
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的一种状 态。
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二)健康决定因素
1、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身体
环境、心理环境
2、生活方式 包括营养、风俗习惯、不良嗜好 及行为、消费类型、生活及职业危害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4.有免疫性
PPT课件
46
三、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任何传染病都是由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结果。
1. 病原体
2. 宿主
3. 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PPT课件
47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康复 生活危害
预防
15
(三)健康生态学模型(P3)
健康生态学模型是指导预防医学 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PPT课件
16
三、三级预防策略
(一)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疾病自然史:病理发生期 ↓
临床前期 ↓
临床期 ↓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四章免疫球蛋白ppt课件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四章免疫球蛋白ppt课件

IgM
•膜型:单体,是BCR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 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
分泌型: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是分子
量最大的Ig,称为巨球蛋白;具有很 强的抗原结合能力,抗原结合价为5 价;激活补体的能力强于IgG; •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脐 带血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 染的“先头部队”,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IgE
•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 • 亲细胞抗体,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 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作用全面、 来源广泛、制备容易,但特异性不高、 易发生交叉反应,也不易大量制备。
二、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mAb)
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 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 展弯曲,有利于结合抗原, 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 蛋白酶等水解,产生不同 的水解片段。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 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
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 的肽链,是分泌型IgA(SIgA)分子上的一个辅 助成分,具有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 降解的作用,并介导IgA的转运。
抗体(antibody,Ab)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称为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 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前者主要 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预防医学(第7版)PPT课件 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预防医学(第7版)PPT课件 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熟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现场调查与病因 分析、现场控制措施;电离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了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风险评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 处理原则、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放射性污染控制的原则及应 急对策
第一节
概述
预防医学(第7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五)判断和预测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目前所处阶段、影响范围、患者救治 和干预(控制)措施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对其发展趋势及影响 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预防医学(第7版)
六、现场控制措施
(一)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1. 积极救治患者,减少死亡。 2. 开展医学观察,一旦发现符合事件病例定义的患者,立即开展临床救治。 3. 移除可疑致病源。 4. 尽快疏散可能继续受致病源威胁的群众。 5. 对易感者采取有针对性保护措施时,优先考虑高危人群。 6.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
(三)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1. 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报告及临床救治。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提出控制措施。 3. 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预防医学(第7版)
四、监测与报告
(一)监测
1. 监测网络和体系 国家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工作纳入全国疾病监测网络。 2. 监测资)防护服的分类与防护要点
1. 防护服由上衣、裤、帽等组成,按其防护性能可分为四级 (1)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 (2)B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 (3)C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 (4)D级防护:适用于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

流行病学人卫第七版复习要点

流行病学人卫第七版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发病率incidenc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发病率,称。

患病率prevalence: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分时点和期间两类。

死亡率mor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率(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潜在减寿年数PYLL: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散发sporadi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10倍)。

大流行pandemic: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age period cohort analysis:是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七年制-5预防医学PPT课件

七年制-5预防医学PPT课件

免疫反应
….
同 心 圆

.……. ..


成纤维因子
机 械 刺 激
石英尘
巨噬细 胞增生
吞噬作用
化学 毒性
尘细胞
3. Pathology
Basic pathologic changes (microscope)
Silicotic nodule (characteristic) Diffusible interstitial fibrosis
2. Mechanism of intoxication
① Hydrogen bond formation ② Oxidative stress ③ Ca2+ flow in cell ④ Cytokine released by macrophage
resulted in fibrosis
Dust-laden phagocyte Macrophage
Respirable fibres (D<3µm,L>=5µm) Non-respirable fibres (D>=3µm,L>=5µm)
Common features:
1. Diffusible interstitial fibrosis is the major pathological change. 2. Irregular small shadow are common in X-ray. 3. Rational symptoms are obvious. 4.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ly tracheitis, infections, and pleuritis.
3. Health effects

流行病学(王建华人卫第7版)PPT

流行病学(王建华人卫第7版)PPT
18
2. 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第一次卫生革命) 生物医学模式(第一次卫生革命)
宿主 环境
病因
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 单一的 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 违背了人体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题,违背了人体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忽略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忽略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15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研究人群健康、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疾病诊断、
16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 第五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
21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心理 •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扩大 • 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 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 扩大 • 从医疗(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医疗(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扩大 •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扩大
11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因而 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 几乎涉及社会科学、 的各主要学科。 的各主要学科。
12
预防医学 临床流 行病学 流行 病学 分子流 行病学
临床医学 临床学 基 础
基础医学
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3预防医学流行临床医学临床流基础医学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415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二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16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六疾病预防四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17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一群体观点四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三概率论的观点五多病因论的观点二比较的观点六预防为主的观点七发展的观点18更新医学观树立整体医学观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人卫预防医学

人卫预防医学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 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和动物。
病人(patient) 病原携带者(carrier) 受感染的动物
文字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传染源--病人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 取决于:病程各阶段排出病原体的数 量和频度。 病人的类型:重型病人>轻型病人 病人的病程 病人的活动范围
文字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 病人 染 携带者 源 受感染
动物
接触

传 食物
播 途
医源性
径 垂直
社 经济 会 政治 因 文化 素 宗教
风俗 易 感 人 群

媒介
然 因 气候
土壤
素 地理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文字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血 吸 虫 感 染
文字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艾滋病 军团病 莱姆病 疯牛病 O139 霍 乱 幽门螺杆菌病 埃博拉出血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文字 第十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 由特异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 的疾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通过感染 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传 染给易感宿主。
➢感染性疾病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
文字 第十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分级要求
➢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有关概念,传染病流行的 三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计划免疫和预 防接种的有关问题;医院感染的有关概念,医院感 染的传播过程、传播途径和病人的易感性,医院感 染的预防控制。
➢ 熟悉:传染病发生的条件。疫源地的概念,影响疫 源地范围大小的因素和疫源地消灭的条件;医院感 染的危险因素。

(第五版)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pdf

(第五版)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pdf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问题1:我们可以将流行性疾病的病因分为哪几个范畴?答案1:致病因子(外因)宿主自身原因感染营养环境因素(如:毒物)心理其他行为遗传问题2:你需要哪些信息来描述流行特征?答案2:时间:流行曲线(按发病时间的病例数分布)地点:地理位置限定的罹患率(家庭、镇的分片、镇、城市或农村等)人群: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教育和收入)以及职业等的罹患率。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02 4 0.23 28 1.24 120 5.55 310 13.76 432 19.77 154 6.88 57 2.59 28 1.310 14 0.611 0 0.012 0 0.0问题3a:观察实习表1-1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a:在实习表1-1中有两项,病例数和每月的发病率病例数:直方图发病率:折线图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分组型条图·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男女年龄组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0-416849154.015877748.5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男女问题4:通过看图讨论一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答案4:表1-1: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春天末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直至夏天末(值得注意的是,单凭这一年的资料,我们不能说这种疾病发病就具有相对的季节性)表1-2:婴儿发病率低,1~14岁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均一样);大致上,女性稍高于男性,育龄期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对男性在这个年龄段发病率就较低,老年人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

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

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簇。

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

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

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预防医学伦理人卫版医学伦理学课件

预防医学伦理人卫版医学伦理学课件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术机构、专家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预防医学伦理 学的发展与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公共卫生实践中的预防医学伦 理问题
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中的伦理问题
保护隐私权
01
在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中,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个人信息,
应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
公正分配资源
02
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的资源有限,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
之间公正地分配资源,以满足最大的公共卫生需求。
及时公布信息
03
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需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情

预防医学的内容
预防医学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 、职业卫生等,也包括针对特定人 群的卫生保健,如妇女保健、儿童 保健等。
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 转变,预防医学在保障公众健康方 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医学伦理学概念
医学伦理学的定义
医学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医疗 体系之间的伦理关系。
及时将无法诊治的患者转诊或邀请其他医生进行 会诊,以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医患关系中的伦理问题
尊重患者意愿
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 权和知情同意权,不强迫 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 治疗。
保护患者隐私
医生应该保护患者的隐私 ,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和病情,同时注意与患者 沟通时的保密措施。
公平与公正
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中的伦理问题
尊重自主权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能涉及到对个人自由和权利 的限制,应尊重个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公正实施干预措施

5-6人卫版预防医学(共81张)

5-6人卫版预防医学(共81张)
❖指标的客观性
❖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25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临床试验的设计(shèjì)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盲 法
第26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对照的原则(control)
设置对照的意义
➢ 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
➢ 排除非研究(yánjiū)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 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
➢ 了解:其他内容
第2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3.4 实验流行病学
内容(nèiróng) 1
概述
2 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素
3 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4 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第3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 实验流行病学(liúxínɡ bìnɡ xué)的概念 ➢ 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 ➢ 实验流行病学的分类
➢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 优点: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可以避免来自患 者的偏倚。
❖ 局限性:不同病区或病房收治的患者,其基本 临床特征和主要预后因素的分布可能不均衡, 该方法易使临床试验的结论产生偏倚。
第29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对照的类型 按对照的性质分类
❖ 有效对照(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
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
➢ 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 合格人群( eligible population)
按照严格定义和计算纳入(nàrù)的合格对象人群
➢ 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
为研究提供资料且研究结果唯一直接适用的一部 分个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概念总结(预防医学考博用 人卫第7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概念总结(预防医学考博用 人卫第7版)..

第一章概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1)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之间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目的是使职业从事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保证;(3)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以职业人群和职业环境为主要对象,旨在阐明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论述如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职业环境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损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职业从事者的身心健康。

2.职业卫生学(occupational health)(劳动卫生学)是以职业人群的作业环境为主要对象,研究职业场所工作环境或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质和量两方面阐明职业场所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与职业从事者健康水平的关系,为保护职业从事者健康、提高作业能力、改善工作条件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卫生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职业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学科,是以职业从事者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的方法,联系职业暴露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综合研究职业从事者健康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程度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发生的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4.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中的实际应用,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目的是研究职业性病伤的发生频率、分布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或可能的关联;提供未知职业危害的早期预警征象;测试有害因素接触的人体效应和干预措施的评价。

5-8人卫版预防医学.

5-8人卫版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医学生物学 因素
(致病机制)
疾病
卫生保健因素
近因
远因
疾病因素模型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病因网模型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1)单因单果 X (2)单因多果 X
Y Y1 Y2 : Yn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X1
预防医学
第一篇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 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病因推断
内容 1
病因的概念
2
病因推断的方法
3
病因的判断标准
预防医学
第四章 病因推断
教学要求 掌握:病因的概念,因果关系判断标
准。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病因的步骤和方
法。 了解:其他内容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病因概念的发展历史 • 古代病因概念 • 特异病因学说 • 现代病因概念——多因论学说
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 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 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Lilienfeld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宿主
三角 模式
病原
环境

生态学模型——流行病学三角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社会 环境
遗传内核
宿主
生物 环境
生态学模型——轮状模型
理化 环境
预防医学
第三节 病因推断的标准 剂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如果观察到随着某因素暴露剂量 的增加,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增加, 因果关联的强度增大,则称该因素与该 疾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假阴性率 1 灵敏度 c ( / a+c) 阴性似然比= = = 其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者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 阴性似然比: 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 真阴性率 特异度 d( / b+d)
预防医学
定 期 再 筛 检
外表上健康并接受筛检试验的人群(即健康和虽患病但尚未确诊的人)
筛检与诊断试验流程示意图
阳性者(即可能 患某种病或将来 有患病危险的人)
筛检试验
阴性者 (即未患某 种病的人)
患病 或具备危险因素
定 期 再 筛 检
各种诊断方法 未患病 或不具备危险因素
治疗性干预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概述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似然比(LR):患者人群中试验结果的概率 与无病人群中试验结果的概率之比。 说明病人出现该结果的机会是非病人的多 少倍。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真阳性率 灵敏度 a( / a+c) 阳性似然比 = = = 假阳性率 1 -特异度 b ( / b+d) 其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者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55 / 104 0.53 阳性似然比 6.63 7 / 91 0.08
49 / 104 0.47 阴性似然比 0.51 84 / 91 0.92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二、试验评价的指标 试验的真实性 试验的收益
试验的可靠性
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信度或可重复 性(repeatability)、精确性(precision): 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 定程度。
能保证计划定期进行
要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
筛检应能被目标人群接受,有益无害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概述 诊断(diagnosis)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 际无病的人区别开 诊断试验为给病人做出诊断所应用的各种 实验室检查、医疗仪器检查及其他方法。
诊断试验的目的: 疾病诊断 病例随访 疗效考核 治疗的副作用监测
a 灵敏度(sensitivity) 又称真阳性率,是指金标 灵敏度 100 % 准确诊的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a c 衡量试验正确地识别患某病者的能力。
55 灵敏度 100%=53% 104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预防医学
第一篇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 学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
内容 1
2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概述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评价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3
预防医学
第五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教学要求 掌握:筛检的概念;筛检试验的评价 指标。 熟悉:提高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效率 的方法。 了解:其他内容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概述
合 计
总阳性数(a+b) 总阴性数(c+d) 受检总数 (a+b+c+d) 预防医学
合 计 患者总数(a+c)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质量控制 •盲法同步测试
•仪器、试剂、方法标准化
•尽量采用客观指标 •调查员培训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二、试验评价的指标 试验的真实性 试验的收益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
筛检试验 诊断试验 病人或可疑病人 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 际无病的人区分开 科学性、准确性 一般花费较贵 阳性者要进行相应治疗
预防医学
对象不同 目的不同
要求不同 费用不同 处理不同
健康人或无症状的病人 把病人及可疑病人与无 病者区分开 快速、简便、高灵敏度 简单、廉价 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 断试验以便确诊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正确指数又称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为 正确指数 = (灵敏度+特异度) 1 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 是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
55 84 正确指数 =( + ) - 1 = (0.53 + 0.92) - 1 = 0.45 104 91
u × p(1- p) n= 2 δ
P:病例组例数估计中为灵敏度,对照组 例数估计中为特异度。
预防医学
2 α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盲法同步测试 整理分析资料
试验 有 病 阳性 阴性 真阳性(a) 假阴性(c)
按“金标准”诊断
无 病 假阳性(b) 真阴性(d) 非患者总数(b+d)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概述
应用筛检的原则 筛检的疾病是当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与条件 具备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方法 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或测量标志 筛检试验应快速、经济、有效的特点
预防医学
第一节 概述
应用筛检的原则 了解被筛检疾病的自然史 有保证筛检完成的条件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特异度(specificity) 又称真阴性率,是指金标准 d 特异度 100% 确诊的非病例被试验判为阴性的百分比。 b+d 衡量试验正确地识别非病例的能力。
84 特异度 100%=92% 91
预防医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 值越好;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 值越好; 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所研究疾病的 患病率(P)高低密切相关。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一、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 病例 (对照 1)用金标准正确诊断 (( 2)有代表性 1)可比性 应包括临床各型、各期及 有或无并发症的病例。 (2)包括健康人、确实未患该病但患有 其他疾病的病例、在临床上极易与该病 混淆的病例。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一、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确定样本含量
正确诊 合 计 患者总数(a+c) 断指数
符合率 受检总数 非患者总数(b+d ) (粗一致性) (a+b+c+d)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粗一致性(crude agreement a d )又称符合率,是 粗一致性 100% 试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 a b c d 数的百分比。 55 84 反映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符合程度。 粗一致性 100% 84.24% 55 7 49 84
试验的可靠性
真 实 性 (validity) 又 称 效 度 、 准 确 度 (accuracy) ,指试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 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二、试验评价的指标
按所定诊断标准将研究人群分组
按“金标准”诊断 试验 有 病 无 病 合 计
阳性 真阳性(a) 特异度假阳性(b ) 总阳性数( a+b) 灵敏度 假阴性率 假阳性率 阴性 假阴性(c) 真阴性(d) 总阴性数(c+d)
55(a) 49(c) 104
7( b) 84(d) 91
62 133 195
c 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 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 假阴性率 100 % 1 灵敏度 ac 例被试验错判为阴性的百分比。
49 假阴性率 100%=47% 104
预防医学
运动后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运动后心 电图异常 + -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5%狭窄 + - 合计
34 116 150 66 84 150 111
20 9830 9850 98 9752 9850 97
54 9946 10000 164 9836 10000 208
40.2
99.1
53.3
98.6

合计
139
250
9653
9750
9792
10000 预防医学
摘自(《流行病学进展》第4卷,施侣元,1986)
预防医学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是指真阳性人数占试验结果阳性人数的百分比。 表示试验结果阳性者属于真病例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