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导学案-答案
6.1 哈姆雷特——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导学案
6.1哈姆雷特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导学案重难点:(一)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
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
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欧洲的封建社会正往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
这时,宫廷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面对这样一个热情面又混乱的时代,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醉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
他通过这样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深的同情。
这部杰出的悲剧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鼓舞着世人。
《哈姆菜特》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16世纪80年代,伦敦的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莎士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
1601年,莎士比亚又把它重新改编,把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的反映时代面、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菜特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二)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高一语文下期人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 》 品质导学案(含答案)
《哈姆莱特》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哈姆莱特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2.了解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
3.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4.对比《窦娥冤》,了解中西戏剧的不同。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举例分析动作化和性格化。
————————————————————————————————————————————————————————————————————————————————————————————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
你忙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
这些剑都一样长吗?奥斯理克是,陛下。
(二人准备比剑)国王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
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城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
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请了,殿下。
(二人比剑)哈姆莱特一剑雷欧提斯不,没有击中。
奥斯理克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好;再来国王:且慢;拿酒来。
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边。
来。
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1.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2.“这一个消息.....”指什么消息?——————————————————————————————————————————————3.国王对哈姆莱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为什么?——————————————————————————————————————————————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从文中找出哈姆莱特相信天命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莱特》导学案1
3.《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哈姆雷特》导学案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课《哈姆雷特》导学案答案【探究案】(第二课时)1.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表现了他草率、冒失,而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从课文里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滑,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卤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
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
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王后乔特鲁德或者是想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忽然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全力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
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导学案(1)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味戏剧语言,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独白认识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与冲突,进而理解戏剧主题。
通过对白认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二人的戏剧冲突与爱情悲剧。
4、文化传承与启示: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第一课时【自学指导】①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
阅读时,注意梳理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②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
阅读时,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忧郁”,尝试分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知识提炼】环节一:知人论世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一幕主要是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老王的鬼魂来告诉王子哈姆莱特他的死因: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
这就是哈姆莱特身上的双重悲哀: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
第二幕中哈姆莱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并装疯,他与叔父克劳狄斯互相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导读:《哈姆莱特》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得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得戏剧冲突、曲折得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得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得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知识链接1、阅读课本P96页“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2、《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您得名字就是女人!2)生存还就是死亡,那就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得人,时间也会放弃她。
4)成功得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得人已经成为她得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就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得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得手足就是谎言!7)上帝就是公平得,掌握命运得人永远站在天平得两端,被命运掌握得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她命运!8)一个骄傲得人,结果总就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您原来决心想达到得目得。
10)新得火焰可以把旧得火焰扑灭,大得苦痛可以使小得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就是一条最容易上钩得游鱼;因为她凭恃才高学广,瞧不见自己得狂妄。
12)愚人得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得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她用全副得本领,证明她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与事物得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得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您就是多么神奇。
您可以使老得变成少得,丑得变成美得,黑得变成白得,错得变成对得……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得悲伤,以别人得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就是一个巨大得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就是演员罢了。
上场下场各有其时。
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与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得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20)志愿不过就是记忆得奴隶,总就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得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附答案)
第四册第3课《哈姆莱特》第1学时一、学习目标1.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重点)2.鉴赏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难点)二、学法指导1.通过分角色朗读,个人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2.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握哈姆莱特艺术形象。
三、知识链接全剧剧情:《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学习过程:一、课文初步感悟1、阅读课文,划分剧情结构,归纳各部分意思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学习过程:一、对文本的初步理解1、阅读正文,划分情节结构,总结每一部分的意义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保持安静!谁来了?”):讲述哈姆雷特逃往丹麦的故事。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贵族》到结尾):哈姆雷特与瑞蒂斯决斗,落入克劳迪斯的陷阱。
比剑过程:道歉----毕节-----中毒-----复仇(人道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2讨论剧中的人物和关系剧中人物及身份:如,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叔,弑君者和篡位者乔特鲁德女王波洛涅斯部长雷欧提斯普罗尼尔斯之子奥菲莉娅博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最好的朋友奥斯里克部长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顿王子的同学在他背后背叛了王子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雷特与约特鲁德王后:母亲与儿子,以及母亲与敌人之间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克劳迪斯国王和约特鲁德王后:他在叔叔和嫂子之后结婚,但克劳迪斯在毒害约特鲁德的丈夫和试图谋杀他的儿子之间存在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莉亚:她深深地爱着哈姆雷特,憎恨杀害她的父亲,与博洛涅斯有着血肉联系。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哈姆雷特的复仇面临怎样的人际环境?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友情个人敌人二、合作探究(c级别)1如何了解reotis的特征。
雷欧提斯是一个令读者同情、惋惜的人物形象。
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充当了奸王刺杀哈姆莱特的工具。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word课件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哈姆莱特》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知识链接1、阅读课本P96页“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2、《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2)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4)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的手足是谎言!7)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12)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
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
上场下场各有其时。
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和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的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20)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 哈姆莱特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把握剧情,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提示与建议:了解全剧剧情,揣摩人物语言,理解剧本主题。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1.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3.剧情简介《哈姆莱特》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王后误饮,雷欧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阿谀.()忏.()悔教诲.()破绽.()印玺.()枭.()雄宿.()怨赦.()免宽恕.()昭.告()蟊.贼()刹.()那山鹬.()嗣.()位献媚.()2.根据注音写出字形鲁mǎng qiāng 害 cuàn 夺编zuǎn 繁文rù节 rù暑kāi 油 xié同3.解释下列词语①孟浪②为非作恶③扣人心弦④自投罗网⑤拾人牙慧⑥前例可援§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有怎样的关系(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矛盾冲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情节,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五、段落划分
六、写作手法
七、读文感知
八、经典语句解读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哈姆莱特这一经典角色的复杂性格与内心矛盾,感受其在面对家族复仇、道德困境时的挣扎与抉择。其次,通过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点,如隐喻、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此外,学习剧本的结构安排与人物塑造技巧,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与启发。最后,通过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人性弱点,加深对人生、爱情、权力等议题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精神。
三、预习检测题
1. 哈姆莱特在剧中表现出哪些复杂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2. 剧本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请分析并解释其中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哈姆莱特在面对家族复仇和个人道义之间的冲突时,他是如何抉择的?这一抉择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 剧本中的哪些情节或细节体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请简要概述。
人物对话的转换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依据。当主要角色的对话结束,或者对话的主题发生变化时,通常可以进行段落划分。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的含义以及对话在推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表达的变化也是划分段落的一个考虑因素。哈姆莱特在剧中的情感变化丰富而复杂,包括愤怒、悲伤、迷茫等。当他的情感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时,你可以考虑进行段落划分,以便更好地把握他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 哈姆莱特在面对家族复仇和个人道义之间的冲突时,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为父报仇,又担心复仇过程中违背自己的道德观念,导致更多的混乱和痛苦。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反映了他复杂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3 哈姆雷特 2 六中陈雷《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陈雷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哈姆莱特节选精品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 10 课哈姆莱特(节选)1.音正形准(1)字音识记①吮舐 ( ) ②害羞 ( )...③缔结( ) ④憎恶 ( )...⑤觊觎 ( ) ⑥酣睡( )...⑦傀儡 ( ) ⑧砧石( )...(2)辨形组词驰厮①② 撕弛瑰虐③④傀谑愧2.词语累积(1)身无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察择贤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之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闷闷不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共枕同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道扬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孤苦伶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情同陌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词填空(1)坦率·泰然① 其实生活恩赐我的,并无与他人的有什么不同,表此刻我视线里的生活,每个人其实都同样,不同的不过是我们的胸怀中缺乏一份________。
②“得之 ________,失之漠然,争其必定,自然而然。
”我感觉这四句是对他最好的描绘。
哈姆莱特 导学案 教师版 简洁实用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自学案==============================一、走近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生于1564年4月26日,卒于1616年4月26日。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代表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二、了解背景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上逐渐强大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文化上体现自己的思想和利益,但当时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
他们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中发现了于已有利的唯物主义哲学、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因而大肆弘扬学习、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其中新思潮是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各种现象,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与中世纪教会神权相抵抗,并且提倡理性,尊崇科学,宣扬仁慈、博爱和平等,与世俗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压迫、愚昧主义及神秘主义相抗衡。
然而,人文主义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却不能整个埋葬天主教和基督教,某些宗教戒律如严禁个人复仇仍深有影响,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但君主地位仍至高无上,弑君被视为最大的恶德。
到了莎士比亚写作《哈姆莱特》的时候,英国已处于“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哈姆莱特含答案
第3课 哈姆莱特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匍匐..( ) ②意旨.( ) ③暴虐.( ) ④祈祷.( ) ⑤轻蔑.( ) ⑥难堪.( ) ⑦怪诞.( ) ⑧忏.悔( ) ⑨踌躇..( ) ⑩迷惘.( ) ⑪延宕.( ) ⑫虔.敬( ) ⑬紊.乱( ) ⑭劝诱.( ) ⑮嫁奁.( ) ⑯陨落..( ) ⑰横.暴( ) (2)多音字①恶⎩⎪⎨⎪⎧ 憎恶.( )恶.心( )恶.劣( ) ②阿⎩⎪⎨⎪⎧阿.谀( )阿.姨( ) ③刹⎩⎪⎨⎪⎧刹.车( )刹.那( ) 2.辨形组词①⎩⎪⎨⎪⎧ 镣( )嘹( ) ②⎩⎪⎨⎪⎧ 谴( )遣( ) ③⎩⎪⎨⎪⎧ 揩( )楷( ) ④⎩⎪⎨⎪⎧ 篡( )纂( ) ⑤⎩⎪⎨⎪⎧ 枭( )袅( ) ⑥⎩⎪⎨⎪⎧缛( )褥( ) 3.词语释义(1)孟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诡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拾人牙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宿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伦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繁文缛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果然·居然果然:a.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高一语文必修4《哈姆雷特》导学案附答案
【○学】一、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鲁迅)二、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
第06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必修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成就;2.阅读全文,梳理情节,抓矛盾冲突;3.品读台词,把握人物形象;4.赏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
自学案一、积累文化常识1.了解作者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
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的大学读书时,突然接到父亲猝死的消息,他匆匆赶回王宫又目睹了丧夫不到两个月的母亲乔特鲁德改嫁叔父克劳狄斯,而奸王也借机夺走了本应属于他的王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音(加黑的字)积累:
吮舐()砧()石傀儡()同衾()觊觎()蜥蜴()
2、词语积累:
身无长物:
受之泰然:
伶人:
傀儡:
觊觎:
3、疏理课文(节选)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如何认识雷欧提斯这个人物形象。
2、节选的这部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哪里?
3.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
4、哈姆雷特最终与对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雷特能否避免?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2、理解剧作主题,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知识链接:
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阅读训练
(一)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荚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荚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D.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5.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现在却跟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5、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匍匐(pūfū)意旨(zhī)暴虐(nuè)B.祈祷(dǎo)轻蔑(miè)难堪(kān)
B.迁延(拖延)审慎(周密而谨慎)
C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陨落(死亡)
D.瞩望(期望;期待)延宕(拖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像我这样的家伙,甸甸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
B.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C.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________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C.怪诞(dàn)忏悔(qiān)踌躇(chóuchú)D.迷惘(wǎng)延宕(dāng)虔敬(q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吝惜盘据鞭挞B.紊乱嫁奁迁延C.熏陶殒落审慎D.甘密艰贞懦夫
3.下列各组词语中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虔敬(恭敬)
3、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7.填空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__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__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
8.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个矛盾冲突展开的(C )
A.奥菲利婕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D.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
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了解本剧的艺术价值。
2、把握本剧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学习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方法。
㈡过程和方法:
1、阅读剧作,了解大意。
2、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
3、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这样陨落了!朝臣的、学者的______,军人的______、国家所瞩望的一朵______,时流的______、人伦的______、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A.辨舌眼睛利剑娇花雅范明镜B.眼睛辩舌利剑娇花明镜雅范
C.利剑辨舌眼睛明镜娇花雅范D.雅范利剑眼睛娇花辩舌明镜
4、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1616年5月3日病逝。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