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合集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体、液体或气体栓子阻塞。


病因

心源性
风心
非心源性
气栓
房颤
细菌性心内膜炎
附壁血栓
脂肪栓
心脏手术
癌栓
羊水栓塞


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数秒或数分钟达高峰;
无先兆,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癫痫发作。

可伴有心脏瓣膜杂音、房颤、胸痛、呼吸 困难。

辅助检查
病例分析

例二 女性,73岁,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 多年。病前三天有多次发作性右侧肢体麻 木、无力,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本次发病 主要为清晨起床时感穿衣困难,口齿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无明显头痛,感头 晕,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 150/90mmHg,神清,混合性失语,右侧鼻 唇沟略浅,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偏身 感觉减退,右侧Babinski征(+),颈部无 抵抗。


桥脑出血:

同侧周围性面神经、外展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偏 瘫。


临床表现
局部神经症状
小脑出血:
严重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震、眼球反
侧偏斜、颈强。
脑叶出血: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不同部位的出血。
㈢ 辅助检查


白细胞:轻度增高。 CSF压力高,破入 脑室可血性。 CT:出血区高密度, 水肿区低密度,侧 脑室及中线移位、 变形。
基底动脉环
二、病因
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或器
官的病损。 颅内血管本身问题。
短暂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中风 (血管痉挛、 狭窄、闭塞等) 脑梗塞 脑血栓 脑栓塞 多灶性脑梗塞 出血性中风 (血管破裂)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

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见。

1 诊断根据急骤发病,迅速出现偏瘫,有或没有意识障碍,即可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症而年龄又在40岁以上,或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维颤动,或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体检发现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等,对诊断更有帮助。

2 治疗2.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1.1 内科治疗2.1.1.1 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因素及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在发病6小时以内,更应严密观察其变化。

2.1.1.2 控制血压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超过140mmHg时可适当使用降压药,如利血平1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

血压不下降或仍继续上升时可用氯丙嗪12.5~25mg,肌肉注射。

但不宜使血压下降过低,以避免脑、心、肾的供血不足。

2.1.1.3 降低颅内压力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降低颅内压力。

如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4次,利尿酸钠25~50mg或速尿20~4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ml,缓慢静脉注射。

亦可用地塞米松5~10mg 静脉滴注。

如有脑疝征兆时如呼吸节律变化、瞳孔变化者,要用强力脱水治疗。

2.1.2 外科治疗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可根据病情分级考虑。

Ⅰ级:患者神志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可做好家属工作,说明病情和外科治疗的意义,做好造影及手术准备。

Ⅱ级:浅昏迷至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

应及时造影及手术治疗。

Ⅲ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孔散大。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临床表现和分类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以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面部肌肉无力、运动障碍 等症状。根据发病的血管类型和病变部位,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诊断和评估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评估 方面,除了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危险因 素。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其定义、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和分类、诊断和评估、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康复与护理以及预防和健康教育。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具有高发病率。
康复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与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适应等方面。 通过专业团队的指导,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健康教育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及改善生活 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健康教育在提高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 认识和预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
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和急救。这包括保持通畅的 呼吸道、稳定血压、控制脑水肿等紧急措施,以减少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
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急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以恢复血管通畅和预防血栓形成。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脑血栓切除术或血管搭桥手术。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PPT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PPT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病 情稳定后尽早开 始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针对受 损功能进行针对性 训练,如语言、认 知、运动等
预后评估结果: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恢复程度、复发风险 等
预后评估对治疗的影响:预后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THANK YOU
汇报人:
脑出血:指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引起的疾病
脑梗死: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疾 病
脑血栓形成:指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引起 脑梗死
脑栓塞: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 引起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症 状,如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
术等
手术时机:发 病后6小时内进 行手术效果最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神
经损伤等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颅手术等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 疗、职业治疗等
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支持性 治疗等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血 脂等危险因素
心理支持:提供 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适应疾 病和康复过程
家庭护理:指导 家属进行家庭护 理,如饮食、用 药、日常活动等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与预 后评估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检查评估病灶大小、位置和形态变化 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神经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课件

放松心情等,可减少发病率。
3
病后康复
包括物理疗法、语言治疗、社交训 练等,以最大程度恢复生活功能。
高危人群防护
如关注家族病史、及时治疗过高血 脂、保持心态平和等,预防疾病发 生。
总结和展望
大量研究正在进行
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微 创手术等技术的使用,未来 治疗方法有望更加精准和高 效。
关注患者体验
操作风险较大,需高超医 术技能
手术明显伤口,恢复周期长
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
可减少血栓的形成,保持血流情恶化。
神经保护剂
可减少细胞死亡,加快恢复。
溶栓治疗
已有五种溶栓药物投入使用,可显著提高 治疗效果。
病后康复和预防
1
生活预防
2
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 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 对症治疗,稳定血压 • 控制脑水肿,减少颅内压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 •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 抗凝药物
血管重建治疗的进展
治疗方法 内镜手术 介入手术 外科手术
优点 操作安全,恢复期短 非创伤性,有效率高 治疗范围广,使用范围广泛
缺点
对血管直径、长度等限制 较多
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1 中风是常见表现
中风的症状包括面部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需及时就医。
2 常规检查可确定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包括CT、MRI、超声等,能够帮助及时确诊。
3 损伤部位决定表现
受损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脑干的损伤会导致昏迷,而右大脑损伤则可能导致左半身肢体 无力。
急性期治疗原则
紧急抢救
要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一定 是体验极佳的,以此提高疗 效和康复速度。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脑血管病的概念、类型、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预防和治疗, 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
急性脑缺血
病因
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流供 应不足,窒息缺氧引起脑 细胞损伤。
症状
面瘫、口语不清、肢体活 动受限、眩晕等,紧急送 医。
治疗
血栓溶解剂、血管扩张剂、 手术切除血栓等,争分夺 秒救治。
3
毛细血管病变
高血压等引起脑出血。
其他类型
4
脑动脉炎、颅内动脉瘤等罕见情况。
病因与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裸奔、嗜烟、暴饮暴食等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 因素。
身体状况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可能增加患脑血管 病的风险。
急救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患者头低位,解开衣 领,扩张呼吸道。
纠正姿势
保持患者平躺,避免头部 动,防止低血压晕厥。
脑血管意外
年轻人也未必安全,导致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预防与治疗
1 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运 动、戒烟和限酒等。
2 药物预防
抗血小板、抗凝剂、降压等 药物有一定效果。
3 手术治疗
置入支架等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脑血管瘤等病症。
分类及特点
1
脑栓塞
颈内动脉斑块等阻塞导致脑梗死。

心源性栓子
2
心脏病等原因导致脑栓塞。
急性脑出血
检查
CT或MRI扫描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治疗
手术止血、血压控制、血液稀释、纠正电解质失 衡等。
康复
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语言能力等,防止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脑水肿
抽搐、视力受损、意识模糊,需紧急处理。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
任宇丁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1(000)0S1
【总页数】1页(P)
【作者】任宇丁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阐述生物降糖新概念 [J],
2.固网支付家居银行新概念阐述 [J], 余杭军
3.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厉以宁教授阐述市场经济下成
人教育新概念 [J],
4.议论文实质:阐述观点提出的理由——试谈依循生活化理念教学生会学议论文 [J], 嵇慧萍;董旭午
5.本文从多个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J], 荆淑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向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向PPT课件

(二)中风的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
• 1995年NIH应用rtpA 0.9mg/kg 脑梗塞3小 时内溶栓治疗,改善预后,但至今欧洲没有 证明该药有效.
• 静脉用链激酶(1995,1996)均证明出血危 险而被否定.
溶栓治疗指征
• 发病在3--6小时内 • 年龄小于75岁 • 头颅CT排除出血,最好PW1/CW1证实存
《50%保守治疗
CT
(P) MRI
椎A系统
常规
(后循环)
(V)——MRA
血管造影
(二)TIA的诊断过程
1、血小板计数与聚集率 2、空腹血脂及血糖测定 3、PT及PTT 4、血沉 5、心电图,TCD 6、CT,MRA,CTA
(三)TIA治疗
1、药物治疗
1994年抗血小板合作性治疗组的综合治疗,17 家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在73247例高危 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中风、心梗减少 27%,用阿斯匹林组减少25%。 有TIA史者,中风减少22%,单纯用阿斯匹林 减少16%
排除标准:
年龄80岁以上 发病48小时以后 头颅CT证实为脑内出血者 血压>200/110 mmHg 出凝血异常,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近期作过手术,不满三个月 伴发全身其他疾病,一般状况很差
给药方法:
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Fraxiparine 10天
射,10天为一个疗程。 • 疗效:Kay(1995)肯定
TOAST(1998)否定 国际协作组(1997)Swanson (1999)均未证明肯定疗效
LMWH 治疗急性脑梗塞多中心 随机叠加对照研究
上海市急性中风规范化治疗研究组 吕传真
病例选择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高级CT和MR影像技术使脑生理功能 的评定成为可能 MRI(Diffusion/Perfusion)非匹配区作 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参数为超过溶 栓时间窗患者治疗决策的建立提供 了理论依据。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判断有无脑出血及SAH,CT优于MRI。 判断颅内大血管有无梗塞,CTA优于MRA 。MRA极易受运动伪影的影响。 判断不可逆梗塞区域,弥散加权MR影像 优于CTA和CBV。 判断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加权MR影像。
溶栓适应征
1.年龄18-75岁。 2.发病在3-6h以内。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 ,且比较严重,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7-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 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Grail” of stroke physiology
脑缺血半暗带
正常脑血流50mL/(100g.min) 出现临床症状(30mL/(100g.min)
细胞膜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导致细胞死亡 。梗塞灶中心 周围的缺血边 缘区尚处于电 衰竭状态,称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电衰竭(20mL/(100g.min)
膜衰竭(15mL/(100g.min)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原则: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可酌情选用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 压等措施。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6小时的时间 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挽救 缺血半暗带。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现状
在美国,仅1%-7%患者接受了 溶栓治疗。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在规定 的时间窗内(3-6小时)进行治 疗。其次担心发生脑出血。 故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脑血管病的病因
3. 诱因 ➢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凝血机制异常(抗凝剂\口 服避孕药\DIC等) 。 ➢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用力排便。 ➢气候变化等。
脑血栓形成
概念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 变的基础上形成管腔内血栓,使动脉管腔狭窄、 闭塞,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 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 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静脉溶栓
(3) 对发病时间未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 者,如果符合血管内取栓治疗适应证,应尽快启 动血管内取栓治疗;如果不能实施血管内取栓治 疗,可结合多模影像学评估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 疗。 (4)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 静脉溶栓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 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5)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尚需抗血小板或抗 凝治疗,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治疗
血压控制
(1)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 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 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 制术后血压水平,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 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3)卒中后病情稳定,若 血压持续≥140/90mmHg,无禁忌证,可于起病 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 动降压治疗。
并发症处理
肺炎
(1)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 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 (2)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应根据病因给予抗感染 治疗,但不推荐预防性使用。
并发症处理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1)有排尿障碍者,应早期评估和康复治疗; (2) 尿潴留者应测定膀胱残余尿,可配合物理按 摩、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排尿功能,必要时可间 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 (3)有尿路感染者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但不 推荐预防性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任明山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模式
Time is Brain
Physiology is Brain
rtPA和尿激酶应用
MRI(diffusion/perfusion)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Penumbra( Penumbra(缺血半 暗带) 暗带)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现状
在美国,仅1%-7%患者接受了 1%溶栓治疗。 其最主要的原发生脑出血。 故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
尿激酶: 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生理盐 IU水 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10030min。 rtPA:剂量0.9mg/kg (最大剂量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 静滴,60min滴完。
溶栓适应征
1.年龄18-75岁。 1.年龄182.发病在3-6h以内。 2.发病在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 ,且比较严重, ,且比较严重,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 究院卒中量表)7-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 4.脑 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电衰竭(20mL/(100g.min) 0mL/(100g.min)
膜衰竭(15mL/(100g.min) mL/(100g.min)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原则: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可酌情选用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 压等措施。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6小时的时间 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挽救 缺血半暗带。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高级CT和MR影像技术使脑生理功能 的评定成为可能 MRI(Diffusion/Perfusion) MRI(Diffusion/Perfusion)非匹配区作 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参数为超过溶 栓时间窗患者治疗决策的建立提供 了理论依据。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判断有无脑出血及SAH,CT优于MRI。 SAH, 判断颅内大血管有无梗塞,CTA优于MRA 。MRA极易受运动伪影的影响。 判断不可逆梗塞区域,弥散加权MR影像 优于CTA和CBV。 判断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加权MR影像。
“Holy Grail” of stroke physiology
脑缺血半暗带
正常脑血流50mL/(100g.min) 出现临床症状(30mL/(100g.min) 0mL/(100g.min)
细胞膜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导致细胞死亡 。梗塞灶中心 周围的缺血边 缘区尚处于电 衰竭状态,称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
占位效应 灰质结构的低 密度(灰白质 交界部位模糊 ,岛叶征) 一根以上的高 密度血管影
6小时
28小时
4小时
32小时
患者,男性,63岁 患者,男性,63岁
发病3小时
MR后数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