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https://img.taocdn.com/s3/m/8dcf43d76f1aff00bed51eec.png)
体、液体或气体栓子阻塞。
㈠
病因
心源性
风心
非心源性
气栓
房颤
细菌性心内膜炎
附壁血栓
脂肪栓
心脏手术
癌栓
羊水栓塞
㈡
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数秒或数分钟达高峰;
无先兆,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癫痫发作。
可伴有心脏瓣膜杂音、房颤、胸痛、呼吸 困难。
㈢
辅助检查
病例分析
例二 女性,73岁,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 多年。病前三天有多次发作性右侧肢体麻 木、无力,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本次发病 主要为清晨起床时感穿衣困难,口齿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无明显头痛,感头 晕,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 150/90mmHg,神清,混合性失语,右侧鼻 唇沟略浅,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偏身 感觉减退,右侧Babinski征(+),颈部无 抵抗。
桥脑出血:
同侧周围性面神经、外展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偏 瘫。
㈡
临床表现
局部神经症状
小脑出血:
严重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震、眼球反
侧偏斜、颈强。
脑叶出血: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不同部位的出血。
㈢ 辅助检查
白细胞:轻度增高。 CSF压力高,破入 脑室可血性。 CT:出血区高密度, 水肿区低密度,侧 脑室及中线移位、 变形。
基底动脉环
二、病因
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或器
官的病损。 颅内血管本身问题。
短暂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中风 (血管痉挛、 狭窄、闭塞等) 脑梗塞 脑血栓 脑栓塞 多灶性脑梗塞 出血性中风 (血管破裂)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7b25cc6bed5b9f3f80f1c6b.png)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
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见。
1 诊断根据急骤发病,迅速出现偏瘫,有或没有意识障碍,即可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症而年龄又在40岁以上,或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维颤动,或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体检发现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等,对诊断更有帮助。
2 治疗2.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1.1 内科治疗2.1.1.1 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因素及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在发病6小时以内,更应严密观察其变化。
2.1.1.2 控制血压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超过140mmHg时可适当使用降压药,如利血平1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
血压不下降或仍继续上升时可用氯丙嗪12.5~25mg,肌肉注射。
但不宜使血压下降过低,以避免脑、心、肾的供血不足。
2.1.1.3 降低颅内压力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降低颅内压力。
如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4次,利尿酸钠25~50mg或速尿20~4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ml,缓慢静脉注射。
亦可用地塞米松5~10mg 静脉滴注。
如有脑疝征兆时如呼吸节律变化、瞳孔变化者,要用强力脱水治疗。
2.1.2 外科治疗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可根据病情分级考虑。
Ⅰ级:患者神志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可做好家属工作,说明病情和外科治疗的意义,做好造影及手术准备。
Ⅱ级:浅昏迷至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
应及时造影及手术治疗。
Ⅲ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孔散大。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6c7b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f.png)
临床表现和分类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以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面部肌肉无力、运动障碍 等症状。根据发病的血管类型和病变部位,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诊断和评估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评估 方面,除了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危险因 素。
急性脑血管病诊治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其定义、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和分类、诊断和评估、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康复与护理以及预防和健康教育。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具有高发病率。
康复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与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适应等方面。 通过专业团队的指导,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健康教育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及改善生活 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健康教育在提高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 认识和预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
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和急救。这包括保持通畅的 呼吸道、稳定血压、控制脑水肿等紧急措施,以减少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
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急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以恢复血管通畅和预防血栓形成。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脑血栓切除术或血管搭桥手术。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PPT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e6e1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5.png)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病 情稳定后尽早开 始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针对受 损功能进行针对性 训练,如语言、认 知、运动等
预后评估结果: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恢复程度、复发风险 等
预后评估对治疗的影响:预后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THANK YOU
汇报人:
脑出血:指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引起的疾病
脑梗死: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疾 病
脑血栓形成:指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引起 脑梗死
脑栓塞: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 引起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症 状,如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
术等
手术时机:发 病后6小时内进 行手术效果最
佳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神
经损伤等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颅手术等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 疗、职业治疗等
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支持性 治疗等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血 脂等危险因素
心理支持:提供 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适应疾 病和康复过程
家庭护理:指导 家属进行家庭护 理,如饮食、用 药、日常活动等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与预 后评估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检查评估病灶大小、位置和形态变化 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神经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c72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6.png)
放松心情等,可减少发病率。
3
病后康复
包括物理疗法、语言治疗、社交训 练等,以最大程度恢复生活功能。
高危人群防护
如关注家族病史、及时治疗过高血 脂、保持心态平和等,预防疾病发 生。
总结和展望
大量研究正在进行
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微 创手术等技术的使用,未来 治疗方法有望更加精准和高 效。
关注患者体验
操作风险较大,需高超医 术技能
手术明显伤口,恢复周期长
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
可减少血栓的形成,保持血流情恶化。
神经保护剂
可减少细胞死亡,加快恢复。
溶栓治疗
已有五种溶栓药物投入使用,可显著提高 治疗效果。
病后康复和预防
1
生活预防
2
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 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 对症治疗,稳定血压 • 控制脑水肿,减少颅内压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 •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 抗凝药物
血管重建治疗的进展
治疗方法 内镜手术 介入手术 外科手术
优点 操作安全,恢复期短 非创伤性,有效率高 治疗范围广,使用范围广泛
缺点
对血管直径、长度等限制 较多
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1 中风是常见表现
中风的症状包括面部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需及时就医。
2 常规检查可确定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包括CT、MRI、超声等,能够帮助及时确诊。
3 损伤部位决定表现
受损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脑干的损伤会导致昏迷,而右大脑损伤则可能导致左半身肢体 无力。
急性期治疗原则
紧急抢救
要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一定 是体验极佳的,以此提高疗 效和康复速度。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1d4a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1.png)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脑血管病的概念、类型、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预防和治疗, 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
急性脑缺血
病因
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流供 应不足,窒息缺氧引起脑 细胞损伤。
症状
面瘫、口语不清、肢体活 动受限、眩晕等,紧急送 医。
治疗
血栓溶解剂、血管扩张剂、 手术切除血栓等,争分夺 秒救治。
3
毛细血管病变
高血压等引起脑出血。
其他类型
4
脑动脉炎、颅内动脉瘤等罕见情况。
病因与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裸奔、嗜烟、暴饮暴食等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 因素。
身体状况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可能增加患脑血管 病的风险。
急救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患者头低位,解开衣 领,扩张呼吸道。
纠正姿势
保持患者平躺,避免头部 动,防止低血压晕厥。
脑血管意外
年轻人也未必安全,导致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预防与治疗
1 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运 动、戒烟和限酒等。
2 药物预防
抗血小板、抗凝剂、降压等 药物有一定效果。
3 手术治疗
置入支架等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脑血管瘤等病症。
分类及特点
1
脑栓塞
颈内动脉斑块等阻塞导致脑梗死。
心源性栓子
2
心脏病等原因导致脑栓塞。
急性脑出血
检查
CT或MRI扫描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治疗
手术止血、血压控制、血液稀释、纠正电解质失 衡等。
康复
提高肢体功能、恢复语言能力等,防止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脑水肿
抽搐、视力受损、意识模糊,需紧急处理。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46c959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3.png)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概念的提出与阐述
任宇丁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1(000)0S1
【总页数】1页(P)
【作者】任宇丁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阐述生物降糖新概念 [J],
2.固网支付家居银行新概念阐述 [J], 余杭军
3.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厉以宁教授阐述市场经济下成
人教育新概念 [J],
4.议论文实质:阐述观点提出的理由——试谈依循生活化理念教学生会学议论文 [J], 嵇慧萍;董旭午
5.本文从多个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J], 荆淑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向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动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cd293f312b3169a451a47e.png)
(二)中风的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
• 1995年NIH应用rtpA 0.9mg/kg 脑梗塞3小 时内溶栓治疗,改善预后,但至今欧洲没有 证明该药有效.
• 静脉用链激酶(1995,1996)均证明出血危 险而被否定.
溶栓治疗指征
• 发病在3--6小时内 • 年龄小于75岁 • 头颅CT排除出血,最好PW1/CW1证实存
《50%保守治疗
CT
(P) MRI
椎A系统
常规
(后循环)
(V)——MRA
血管造影
(二)TIA的诊断过程
1、血小板计数与聚集率 2、空腹血脂及血糖测定 3、PT及PTT 4、血沉 5、心电图,TCD 6、CT,MRA,CTA
(三)TIA治疗
1、药物治疗
1994年抗血小板合作性治疗组的综合治疗,17 家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在73247例高危 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中风、心梗减少 27%,用阿斯匹林组减少25%。 有TIA史者,中风减少22%,单纯用阿斯匹林 减少16%
排除标准:
年龄80岁以上 发病48小时以后 头颅CT证实为脑内出血者 血压>200/110 mmHg 出凝血异常,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近期作过手术,不满三个月 伴发全身其他疾病,一般状况很差
给药方法:
对照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Fraxiparine 10天
射,10天为一个疗程。 • 疗效:Kay(1995)肯定
TOAST(1998)否定 国际协作组(1997)Swanson (1999)均未证明肯定疗效
LMWH 治疗急性脑梗塞多中心 随机叠加对照研究
上海市急性中风规范化治疗研究组 吕传真
病例选择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新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d0cbdd5910ef12d2af9e7bf.png)
高级CT和MR影像技术使脑生理功能 的评定成为可能 MRI(Diffusion/Perfusion)非匹配区作 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参数为超过溶 栓时间窗患者治疗决策的建立提供 了理论依据。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判断有无脑出血及SAH,CT优于MRI。 判断颅内大血管有无梗塞,CTA优于MRA 。MRA极易受运动伪影的影响。 判断不可逆梗塞区域,弥散加权MR影像 优于CTA和CBV。 判断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加权MR影像。
溶栓适应征
1.年龄18-75岁。 2.发病在3-6h以内。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 ,且比较严重,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7-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 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Grail” of stroke physiology
脑缺血半暗带
正常脑血流50mL/(100g.min) 出现临床症状(30mL/(100g.min)
细胞膜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导致细胞死亡 。梗塞灶中心 周围的缺血边 缘区尚处于电 衰竭状态,称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电衰竭(20mL/(100g.min)
膜衰竭(15mL/(100g.min)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原则: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可酌情选用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 压等措施。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6小时的时间 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挽救 缺血半暗带。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现状
在美国,仅1%-7%患者接受了 溶栓治疗。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在规定 的时间窗内(3-6小时)进行治 疗。其次担心发生脑出血。 故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effce0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9.png)
脑血管病的病因
3. 诱因 ➢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凝血机制异常(抗凝剂\口 服避孕药\DIC等) 。 ➢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用力排便。 ➢气候变化等。
脑血栓形成
概念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 变的基础上形成管腔内血栓,使动脉管腔狭窄、 闭塞,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 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 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静脉溶栓
(3) 对发病时间未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 者,如果符合血管内取栓治疗适应证,应尽快启 动血管内取栓治疗;如果不能实施血管内取栓治 疗,可结合多模影像学评估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 疗。 (4)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 静脉溶栓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 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5)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尚需抗血小板或抗 凝治疗,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治疗
血压控制
(1)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 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 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 制术后血压水平,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 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3)卒中后病情稳定,若 血压持续≥140/90mmHg,无禁忌证,可于起病 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 动降压治疗。
并发症处理
肺炎
(1)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 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 (2)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应根据病因给予抗感染 治疗,但不推荐预防性使用。
并发症处理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1)有排尿障碍者,应早期评估和康复治疗; (2) 尿潴留者应测定膀胱残余尿,可配合物理按 摩、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排尿功能,必要时可间 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 (3)有尿路感染者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但不 推荐预防性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任明山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模式
Time is Brain
Physiology is Brain
rtPA和尿激酶应用
MRI(diffusion/perfusion)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Penumbra( Penumbra(缺血半 暗带) 暗带)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现状
在美国,仅1%-7%患者接受了 1%溶栓治疗。 其最主要的原发生脑出血。 故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rtPA溶栓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超急性期溶栓治疗
尿激酶: 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生理盐 IU水 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10030min。 rtPA:剂量0.9mg/kg (最大剂量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 静滴,60min滴完。
溶栓适应征
1.年龄18-75岁。 1.年龄182.发病在3-6h以内。 2.发病在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 ,且比较严重, ,且比较严重,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 究院卒中量表)7-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 4.脑 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电衰竭(20mL/(100g.min) 0mL/(100g.min)
膜衰竭(15mL/(100g.min) mL/(100g.min)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原则: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可酌情选用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 压等措施。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 重点是超早期治疗,在<6小时的时间 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挽救 缺血半暗带。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高级CT和MR影像技术使脑生理功能 的评定成为可能 MRI(Diffusion/Perfusion) MRI(Diffusion/Perfusion)非匹配区作 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参数为超过溶 栓时间窗患者治疗决策的建立提供 了理论依据。
影像学指导的治疗策略
判断有无脑出血及SAH,CT优于MRI。 SAH, 判断颅内大血管有无梗塞,CTA优于MRA 。MRA极易受运动伪影的影响。 判断不可逆梗塞区域,弥散加权MR影像 优于CTA和CBV。 判断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加权MR影像。
“Holy Grail” of stroke physiology
脑缺血半暗带
正常脑血流50mL/(100g.min) 出现临床症状(30mL/(100g.min) 0mL/(100g.min)
细胞膜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导致细胞死亡 。梗塞灶中心 周围的缺血边 缘区尚处于电 衰竭状态,称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
占位效应 灰质结构的低 密度(灰白质 交界部位模糊 ,岛叶征) 一根以上的高 密度血管影
6小时
28小时
4小时
32小时
患者,男性,63岁 患者,男性,63岁
发病3小时
MR后数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