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及分类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1)

城市绿地(1)

城市绿地2、绿地类型(按照主要功能作为分类依据,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⑴公共绿地:范围:市、区级综合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滨水带状公园(2)生产绿地范围:苗圃、花圃、草圃等(3)防护绿地范围:主要包括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带、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

⑷居住区绿地:范围: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区内道路绿地等。

⑸附属绿地:范围: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6)城郊生态绿地:范围: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山体、林地等。

第三章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一、公共绿地规划范围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二、公共绿地定义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带状公园:沿城市主次干道、河流、旧城基等的狭长形绿地。

宽度应大于8米。

1、综合公园:市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区级公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绿地。

居住区级公园:为一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绿地。

2、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的绿地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其它专类公园: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3、带状公园①滨河花园带:依据原有城市水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

说明:复习应以教材为准,尤其是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以上课时的复习内容为主,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nt)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图)※田园城市构思(The Garden City)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倍;人口控制在3.2万人左右;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60公顷;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

(图)2、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壮丽精巧私家园林——简朴淡雅寺庙园林——天然幽致四、国外的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日本庭园(图:枯山水)西亚园林的特色(图:阿尔罕布拉宫、泰姬陵)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特色(图:埃斯特别墅)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特色西方近代园林的发展(图: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二、减灾防灾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三、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对城市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第二节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
二、填空题
1) 城市居民游憩空间至少包括三个层
次:




2)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包括:



3)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为 、 、 、 节点和标志物。
三、问答题
1)城市环境主要的污染源种类,植 物在哪些方面有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
2)城市景观的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如何利用城市绿化、美化城市景观?
❖ 6)减低噪音
噪音是声波的一种,正是由于这种声波引 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产生迅速的起伏, 这种起伏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噪音也是一 种环境污染,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北京市环 境部门收到的群众控告信中40%以上是关于 噪音污染的。研究证明,植树绿化对噪音具 有吸收和消解的作用。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 其衰弱噪音的机理是噪音波被树叶向各个方 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由 于噪音波造成树叶发生微振而使声音消耗。
园林绿地理机能,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气的 湿度。这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 舒适的气候环境。
绿地在平静无风时,还能促进气流交换。由于 林地和绿化地区能降低气温,而城市中建筑和铺 装道路广场在吸收太阳辐射后表面增热,使绿地 与无绿地区域之间产生温差。形成垂直环流,使 在无风的天气形成微风。因此合理的绿化布局, 可改善城市通风及环境卫生状况。
❖ 5)改善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主要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性所造成的 局部地区气候。其影响因素除太阳辐射和气温 外,直接随作用层的狭隘地方属性而转移,如 地形、植被、水面等,特别是植被对地表温度 和小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大。夏季人们在公园或 树林中会感到清凉舒适,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树 冠上时,有30%—70%的太阳辐射热被吸收。 树木的蒸腾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热能,从而使公 园绿地上空的温度降低。

绿地规划知识点

绿地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4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填空题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 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包括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达到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达到10-12㎡/人.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18、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1、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2、规划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基础条件三、简答题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答.原则: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服务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2.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和要求答.目的: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要求:1布局合理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3.公园绿地应该怎样规划选址答: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4、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6、防护绿地的类型1城市卫生隔离带2道路防护绿地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4防风林5城市组团隔离带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1)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2)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3)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4)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1“生态优先”的原则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4)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5)城市绿地的系统性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2)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6)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B.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1.系统结构的定义: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2.系统结构的特点: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3.绿地系统结构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4.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5.绿地布局的总目标: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2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3各模式特点:1点状: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宝贵空间进行绿化.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2环状: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3楔状: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带状: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与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优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5网状: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设的“绿廊”,与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行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网络结构.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6空间环境规划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2,规划图则包括: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1)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2)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3)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合的规划.。

绿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

绿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
指园林绿化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 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 元/年, 而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5亿元,其比例为11.7:1。 美国一资料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18~20倍。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得多。
另一方面则由于叶子表面不平,有茸毛,有的还分泌粘性的 油脂或汁浆
树种
区域
滞尘量 (gm-2)
马尾松 森 林 区 0.3
朴 树 城边缘区 0.7
杉 木 森 林 区 0.9
树种
区域
滞尘量 (gm-2)
茶 树 森 林 区 1.1
松 近 污 区 2.0
麻 栎 近 污 区 3.6
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型 空气含菌量 类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sucm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sucm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 能与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一、环境效益
城市绿化被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 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 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对改善城市环境, 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二、创造游憩空间
1.日常游玩 2.休疗养基地 3.文化教育园地 4.社会交往空间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指园林产品、门票和服务的直接收入。如结合生产 获得的果品、药材、饲料等;提供餐饮、小卖、摄影等 生活文体娱乐服务,以及花卉盆景、书画等园艺产品和 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
2.间接经济效益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条件: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课件 (一)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课件 (一)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建设、发展也在不断提升,城市里的绿化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种功能,不仅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下面就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分别来进行阐述。

一、美化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城市绿化美化工程能够为城市环境营造优美、舒适的景观,让居民在美景中感觉到生活的愉悦和轻松,从而增加城市形象的美誉度。

二、提高空气质量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形成类似于森林的新鲜空气,这对于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

三、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的高楼大厦、路面等会在夏季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大气环境,这样会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城市园林绿地能够把大量显热转化为潜热,不仅能够降低城市峰值气温,而且能够提高城市空气湿度和质量,给人们带来带来舒适宜人的感觉。

四、调节城市水循环城市园林绿地能够减小城市的水循环负荷,防止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的雨水自净能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城市园林绿地其丰富的景观、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氛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疲惫、焦虑、压力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可以通过自然绿叶带来的治愈和放松的效果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六、增加城市经济收益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因其具有美景、舒适、健康等多样性的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经济收益,吸引区域人流和旅游消费,增加城市的旅游收入,升值周边房产价值,提高附近居民购买力,让园林绿地正是城市的发展及其经济增长的方向。

总之,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从空气质量、城市环境美化以及心理健康和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都在不断地发挥其极大的价值。

因此,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为了造福城市居民,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的软实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灾道路的通畅和避灾据点的可达性,沿路的建筑 应后退道路红线5~l0m,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 离还要加大。
4.救灾通道 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城市救灾通道的
规划布置,是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的内容之一。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有
宽度为10~30m不等的绿化带,对保证发生灾害时
➢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 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
➢ 四个结合:即点(公园、游园、花园)、线(街道绿 化、游憩林荫带、滨水绿地)、面(分布广大的专业
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应该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道路绿化景观意向图
38
13
哈尔滨与部分国内城市绿化水平比较(2002年数据)
14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秦岭淮河以北
15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 际出发。
➢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Go 3
12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 4. λg=〔( Agl+ Ag2+Ag3+Ag4)/ Ac〕╳100% 式中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2) Ag3——防护绿地面积(m2) Ag4——附属绿地面积(m2) Ac——城市的用地面积(m2)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与功能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与功能

1.3 吸滞烟尘和粉尘 据统计工业城市每年降尘量平均为500—1000t/km2。特别是某些金属、矿物、碳、铅等 空气中的尘埃、油烟、碳粒等。粉尘一方面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 另一方面,飘尘随着人们呼吸进入肺部,产生气管炎、尘肺、矽肺等疾病。1952年英国伦 敦因燃煤粉尘危害,致使4000多人死亡,被称为世界“烟雾事件”。70年代末期上海肺癌 死亡居癌病之首。粉尘不仅是传染病菌的载体,而且还会随着人们呼吸进入体内而产生矽肺、 肺炎等疾病。合理配置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阻挡粉尘飞扬,净化空气。如悬铃木、 刺槐林可使粉尘减少23—52%,使飘尘减少37—60%。绿化好的上空大气含尘量通常较裸 露地或街道少1/3—1/2。草坪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并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防止飞扬, 从而减少了人类疾病的来源。 一般来说,树木的滞尘能力是与树冠高低、总的叶片面积、叶片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等 条件有关。刺楸、榆树、朴树、重阳木、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等树种的防尘效 果较好。
第一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
3、降低城市噪音 由于城市中的交通和工厂繁忙,其噪音有时很严重。当强度超过70dB时,就会使人产生头昏、头痛、 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病症。而绿色树木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如40m宽的林带可以降 低噪声10--15dB;高6—7m的绿带平均能减低噪音10-13dB;一条宽10m的绿带可降低噪音20—30%。 树木能减低噪音,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因此噪声的减弱是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在城 市街道上散植的树木,无显著的减噪作用;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的乔木减低噪声的效果大;叶茂疏 松的树群因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噪作用非常显著。 (二)减灾防灾 园林绿地具有防震防火,蓄水保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的作用。 1、 防震防火 绿地的防震防火作用,过去并未被人们认识,直到1923年1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同时引起大火 灾,城市公园意外地成为避难所,自此以后,公园绿地被认为是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有效公共设 施。1976年7月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15处公园绿地总面积4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余万人。同时, 一般地震情况下,树木不致倒伏,可以利用树木搭棚,创造了临时避震的生活环境。我国有许多城市 位于地震区内,这些城市的绿地规划,特别是在居住区的绿地规划中更应该考虑到避震、疏散、搭棚 的要求。 许多绿化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蔓延,隔离火花飞散,如珊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2.净化水体和土壤 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的污水有明显的作用。

成都府南河环城绿地中的活水园,便是利用植物的这一特 点来演示湿地植物净化污水。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 力。

(二)改善城市气候
1.降低气温 2.调节湿度:
第四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入》 G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 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于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 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 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 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 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 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 树种比例,确定绿地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规划编制纲要)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及城市自身的生态要求,国民经济计划,

城市园林绿地作用与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作用与分类

绿化的遮荫避晒作用
5 、调节湿度: 空气湿度过高, 易使人厌倦疲乏, 过低则感干热烦躁。一般认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为 40%~60%。绿化植物能大量蒸腾水分, 可以提高空气湿 度。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36%, 公园比城市其他地 区高27%。即使是在树木蒸腾量较少的冬季, 因为绿地 中的风速较小, 气流交换较弱, 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 易扩散, 所以绿地的相对湿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
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 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 化学和生物化学 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
通过城市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 对污染物质起 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 综合调节城市环境; 从 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安 全的要求
1、净化空气
(1)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6 、通风防风: 1)大片林地的存在, 可以造成 绿地与其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 进而造成区域性的 微风和气体环流。绿地中的凉空气不断向城市建筑 密集地区流动, 从而调节气温, 输入新鲜空气, 改 善通风条件。2)带状绿地的作用与其设计密切相关 。如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 有良好的通风效应。若绿化林带与冬季主导风向垂 直, 则具有良好的防风效应, 既可降低风速, 又可 减少风沙, 改造局地气候
各类林地和草地的含菌量比较

型 空气含菌量 类
空气含菌量 型
(nm-3)
(nm-3)
黑松林
589
樟树林 1218
草 地 688
喜树林 1297
日本花柏林 747
杂木林 1965
2、净化水体
据研究,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 减 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如在通过30~40m宽的林带后, 由于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作用, 1L水中所含细菌的数 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 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 在栽有芦苇的水 池中, 悬浮物要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 减少60%, 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 少33%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条例第⼀章总则第⼀条为建设优美、清洁、⽂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搞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特制定本条例。

第⼆条本条例的适⽤范围,包括城市、县镇、⼯矿区的园林绿地、树⽊花草和园林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指的城市园林绿地,包括以下五类:㈠公共绿地:指供群众游憩观赏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以及⼩游园、街道⼴场的绿地。

㈡专⽤绿地:指⼯⼚、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单位和居住区内的绿地。

㈢⽣产绿地:指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花草、种⼦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㈣防护绿地:指城市中⽤于隔离、卫⽣、安全等防护⽬的的林带和绿地。

㈤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

第四条城市园林绿化⼯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城市园林专业队伍的⼯作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作⽤,为城市⼈民创造良好的⼯作和⽣活环境,丰富群众的⽂化⽣活。

第五条绿化城市,⼈⼈有责。

城市居民要履⾏植树绿化义务,积极植树、种草、栽花。

城市中所有单位都要搞好本单位的环境绿化,积极参加城市绿化活动。

各城市要加强园林绿化的科学普及和宣传⼯作,逐步形成⼈⼈参加植树绿化、爱护树⽊花草和园林设施的社会风尚。

第⼆章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建设第六条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由城市规划部门会同园林部门共同编制,园林部门组织实施。

凡规划确定的绿地,不得改作他⽤。

如确需变动时,应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七条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要根据当地特点和条件,合理布局,远、近期结合,点、线⾯结合,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每个城市都要有与⼈⼝相应的绿地⾯积,不断提⾼绿化覆盖率。

近期内凡有条件的城市,要把绿化覆盖率提⾼到百分之三⼗;公共绿地⾯积达到每⼈三⾄五平⽅⽶。

本世纪末,城市中⼀切可以绿化的地⽅都要绿化起来,做到“黄⼟不露天”;公共绿地⾯积达到每⼈七⾄⼗⼀平⽅⽶。

城市新建区的绿化⽤地,应不低于总⽤地⾯积的百分之三⼗;旧城改建区的绿化⽤地,应不低于总⽤地⾯积的百分之⼆⼗五。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功能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功能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功能城市绿地呀,那可是咱们生活中的宝贝呢!你看,它就像是城市的绿肺,让咱们能在钢铁森林中畅快呼吸。

城市绿地有很多种类呢!有那种大片大片的公园,就像一个超级大乐园。

里面有绿草如茵的草坪,你可以在上面尽情地打滚儿,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

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的,多好看呀!那弯弯的小路,不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吗,曲曲折折但充满了惊喜。

然后呢,还有街边的绿化带,它们虽然小小的,可作用大着呢!就像城市的绿色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出行。

它们把街道装点得生机勃勃,让你在匆忙的路上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绿化带,那街道得多么单调呀!再有就是小区里的绿地啦,这可是居民们的休闲好去处。

老人们可以在这儿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可以在这儿嬉戏玩耍,多热闹呀!这小小的一片绿地,不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吗?城市绿地的功能那可多了去了。

首先,它能净化空气呀!就像一个超级空气净化器,把那些脏东西都吸走,给我们送来清新的氧气。

这多重要啊,让我们能健康地生活。

它还能调节气候呢!夏天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凉爽;冬天的时候,又能阻挡一些寒风。

这不是很神奇吗?而且呀,城市绿地还是小动物们的家呢!鸟儿在枝头欢唱,小松鼠在树上蹦蹦跳跳,多有意思呀!它们让城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咱们在城市里生活,每天面对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多累呀!但有了城市绿地,就有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

在绿地上散散步,看看花,听听鸟叫,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这难道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吗?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城市绿地,别去破坏它们。

不要随便践踏草坪,不要乱摘花朵,要让它们一直这么美丽下去。

让我们和城市绿地和谐共处,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好不好?城市绿地就是我们城市的宝贝,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它一直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及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及分类


落叶乔木——柿树、刺槐、合欢、泡桐、栾树、紫叶李、山桃、 西府海棠等;
落叶灌木——紫薇、丰花月季、碧桃、紫荆等; 藤本植物——凌霄、山乔麦等; 草本植物——白三叶等



(2)吸收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虽对植物生长不利 , 但在一定条件下, 有许多 植物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
例如植物叶片表面可吸收SO2。一般地说, 对SO2抗性越 强的植物 , 吸收SO2 的能力也越强 ; 阔叶树对 SO2 的抗性比针 叶树强。臭椿吸取SO2能力特别强, 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
绿化树木的滞尘效应
不同类型区域的树种滞尘状况
树 种
区 域
滞尘量 树 种 -2 (gm ) 0.3 0.7 0.9
滞尘量 区 域 -2 (gm ) 1.1 2.0 3.6
马尾松 森 林 区 朴 树 城边缘区 杉 木 森林区
茶 树 森林区 国外松 近 污 区 麻 栎 近污区
(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绿地可以减少空气的含菌数量, 这一方面是由于 绿地上空灰尘减少, 从而减少了黏附其上的细菌; 另外 一方面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杀菌素的能力, 如 悬铃木、桧柏、白皮松、雪松等都是杀菌能力较强的绿 化树种
各类林地和草地的含菌量比较


空气含菌量 (nm-3) 589 688 747


空气含菌量 (nm-3) 1218 1297 1965
二氧化硫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有海棠、构树、金银木、 丁香、馒头柳、白蜡等 另外, 夹竹桃、罗汉松、龙柏、银杏和广玉兰等也有极 强的吸收SO2的能力。从另一些实验中也证明, 不少园林植物 对于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也分别具有 , 特别是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 过滤和吸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枝叶茂密, 具有强大的 减低风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面粗糙、有绒 毛或黏性分泌物, 当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 于其叶面及枝干上。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复其吸滞 能力。草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 并且 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吸滞粉尘
草地足球场比裸地 足球场上空的含尘 量可减少2/3-5/6。
吸收氨气
吸收放射性物质
(针叶林净化放射性 污染的能力比常绿 阔叶林低很多)
园林绿地
吸收臭氧
银杏、柳杉、日本扁柏、樟树、 青冈栎、日本女贞、夹竹桃、 栎树、刺槐、悬铃木、连翘、 冬青等净化臭氧的能力强 )
吸收二氧化氮
吸收重金属气体: 铅、镉、汞等
Company Logo

生 产 绿 地
专门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包括 苗圃、花圃、药圃、园林部门所属的果园及各种 林地。
Company Logo

防 护 绿 地
改善城市自然条件河卫生条件而设的防护林 带。如城市防风林、工厂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 护距离中的绿化地带,以及为防止风沙、保持水 土、防护路基、保护水源、隔离公墓、掩蔽防空 及城市公用设施防护为目的而营造的防护林。
二氧化硫


检测环境污染
雪松、马尾松、油松、黑松、落羽杉、柠檬桉、 木棉、杏、桃、榆叶梅、水曲柳、白桦、枫杨、 大红花、一品红、绣线菊、连翘、山指甲、白 丁香、紫丁香、锦带花、福建茶、假连翘、鸡 冠花、短毛金钱草、波斯菊、万寿菊、百日菊、 葡萄
氟化氢
雪松、落叶松、马尾松、油松、落羽杉、 杏、李、榆叶梅、紫荆、胡桃楸、月季花、 连翘、山指甲、紫丁香、锦带花、假连翘、 金荞麦、四季海棠、紫花苜蓿、短毛金钱 草、萱草、玉簪、唐菖蒲、葡萄
气流
夏秋季能够降低风 速50%——80%, 而且绿地里平静无 风的时间闭无绿化 区要长;冬季绿地 能降低风速20%, 减少了暴风份额吹 袭。
返回
Company Logo

降 低 噪 音
听阙声压为0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化带隔绝和吸收噪音
绿化减噪效果示意
一般地说, 城市街道上的散生树木无显著的减 噪作用; 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的乔木减低噪 声的效果大; 叶茂植疏的树群, 因能产生复杂的 声散射, 其减噪作用非常显著; 以乔、灌、草构 成的致密防护带, 其消音效果更好 为达到理想的消音效果, 林带应该种植在靠近 噪声源, 而不是靠近接收者的位置处; 林带的长 度应该大约为从噪声源到接收者之间距离的两 倍; 如果林带位于道路两侧, 林带在道路两侧的 延伸长度应该相等
中国直辖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00 年 北 京 上 海 天 津 重 庆 9.7 4.6 5.4 2.47 2.7 2001 年 9.0 5.5 城区绿化覆盖率 2000 年 36.5 22.0 25.0 20.4 20.2 2001 年 38.2 23.5
城 市
城市环境与健康保护的科学要求 根据林学方面的研究, 一个地区的植物被覆率 至少应在30%以上, 才能起到改良气候的作用; 疗养学方面的研究指出, 舒适的休养环境, 其绿 地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50%以上 从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要求来看, 城市绿化 覆盖面积应大于市区用地的30%。而我国1993 年绿化覆盖率全国城市总平均仅约为21.4%, 目 前约为25%, 尚不够30%, 难以起到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的作用
究国内外园林绿化的发展历史, 经历了两个时期: 自然萌生阶段—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囿 人工创意阶段—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要为目 的的宫苑、寺园绿化 这两个阶段均没有摆脱园林绿化单纯的观赏及 游憩功能
现代城市绿地, 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古时代园林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9世纪中叶, 工业化发展给 西方各国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促使城 市园林绿地的设计与营造观念发生变化: 生态绿地阶段—以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和满足景观 美化效应双重目的的园林绿地建设 从此, 改封闭式的园林为开放性的公共绿地; 改 只重观赏的硬质堆砌为师法自然的植物造景; 同时重视植物配置的生态学要求, 注意群落稳 定性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佳组合
绿化的遮荫避晒作用

8、调节湿度: 空气湿度过高, 易使人厌倦疲 乏, 过低则感干热烦躁。一般认为最舒适的 相对湿度为40%~60%。绿化植物能大量蒸 腾水分, 可以提高空气湿度。一般森林的湿 度比城市高36%, 公园比城市其他地区高 27%。即使是在树木蒸腾量较少的冬季, 因 为绿地中的风速较小, 气流交换较弱, 土壤和 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 所以绿地的相对湿 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
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 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 化学和生物化 学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 对污染 物质起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 综合调节城市 环境; 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 优美、安全的要求
(一) 现代城市绿地的沿革
(二) 城市园林绿地的作用
1、净化空气
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
类 型 吸收 CO2 量 (kgd-1m-2) 0.09 0.10 0.036 产生 O2 量 (kgd-1m-2) 0.065 0.073 0.026
公 园 绿 地 阔叶林(生长季) (生长良好的)草坪
在有可能时, 应选择适当高度的树种, 其枝叶 要繁茂, 并均匀地分布在枝下高较小的整个树 干上; 当乔木很高时, 应在其下配置灌木、高草 或其他松软的地面覆盖层; 乔木和灌木应种植 得尽量紧密, 以利形成一个连续的、密集的障 碍体 此外, 长年具有噪声污染的地段应尽可能栽用 常绿树种或展叶期长的落叶树种
城市园林绿地的定额指标 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应从植物净化大气、吸收噪音、调节小气候、 防免灾害等保护环境的功能方面, 推算出城市 绿地的需用量 其次要从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规模、现状 等条件出发。我国人口多, 耕地少, 城市用地紧 张, 既要恰当合理发展城市绿地, 又要尽量少占 农业良田
就城市性质及大小而论, 风景城市如杭州、桂林、肇庆、承德等,其定额 标准要高些 中、小城市离郊区近, 市区的绿化可少些; 大城市 市区绿地标准应高些 旧城市建筑密集, 用地紧张, 虽然正需要增加绿地, 但实际困难较多, 定额也不能过高 新建城市或卫星城镇, 限制条件较少, 有可能按合 理的需要, 制订定额
绿化树木的滞尘效应
不同类型区域的树种滞尘状况
树 种
区 域
滞尘量 树 种 -2 (gm ) 0.3 0.7 0.9
滞尘量 区 域 -2 (gm ) 1.1 2.0 3.6
马尾松 森 林 区 朴 树 城边缘区 杉 木 森林区
茶 树 森林区 国外松 近 污 区 麻 栎 近污区

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绿地可以减少空气的含菌数量, 这一方面是 由于绿地上空灰尘减少, 从而减少了黏附其 上的细菌; 另外一方面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 具有分泌杀菌素的能力, 如悬铃木、桧柏、 白皮松、雪松等都是杀菌能力较强的绿化树 种
监测空气污染 通常利用地衣(lichen)、苔藓(algae) 和其他高 等植物如菜豆、烟草、唐昌蒲、杨树等进行

指示土壤污染
利用城市野生植物如(早熟禾)进行

指示热量状况
主要是以物候观测指示城市热岛效应
二、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定额的几个因素
国内外城市绿地现状水平的对比 资料表明, 欧、美国家的城市公共绿地指标较 高, 一般在20m2/人以上, 如英国大伦敦为 24.2m2/人 (1977年), 法国巴黎为24.7m2/人(1976 年), 美国纽约为19.0m2/人(1976年), 洛杉矶为 20.0m2/人(1974年), 即基本在20m2/人以上
城市绿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我国在二千多 年前的周、秦时代, 当时的京城咸阳就沿着道 路种植行道树。到了唐代, 都城长安已是“绿 荫十二街”, “青槐夹驰道”了。唐朝还在长 安城东南隅秦、汉、隋代宜春园和芙蓉园的基 础上大兴土木, 开辟了景色明媚、游乐盛况空 前的曲江风景区。在国外, 如古罗马、古巴比 伦以及中世纪的欧洲大都市, 也都有许多占地 广阔、风景宜人的园林

9、通风防风: 1)大片林地的存在, 可以造成 绿地与其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 进而造成区 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绿地中的凉空气不 断向城市建筑密集地区流动, 从而调节气温, 输入新鲜空气, 改善通风条件。2)带状绿地 的作用与其设计密切相关。如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有良好的通风 效应。若绿化林带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 则 具有良好的防风效应, 既可降低风速, 又可减 少风沙, 改造局地气候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建工系
园林与绿化
付金平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一、 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 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 通过负反馈调节维 持自身的平衡, 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 自我维持的能力。这一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 自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在正常生产和消费的 同时, 产生大量的余热、噪音和三废。这些污 染物质在城市生态阈值限度之内时, 城市生态 系统有自我净化、自我消弭的能力, 即:

另外, 夹竹桃、罗汉松、龙柏、银杏和广 玉兰等也有极强的吸收SO2的能力。从另一 些实验中也证明, 不少园林植物对于氯气、 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也分别具有不 同的吸收能力 因此, 在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地区附近, 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高吸收和强抗性能力的 树种进行绿化, 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 有很大意义的
此外, 还要根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考虑 定额标准: 南方干热地区, 需要运用绿化降低气温, 增加湿度, 绿化条件也好, 绿地指标可以高些 多风沙城市需要营造大面积的防护林带, 指标必 然应该高一些
2 游绿地游人容量的确定
游憩绿地要求有一个合理的游人密度, 游人密度 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每个游客在绿地中所需 要的活动面积(m2/人), 二是单位时间内最高游 人量占城市总人口的百分比。关于供城市居民 游憩的各类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我国还没有 制定详细的定额。俄罗斯学者认为, 一个游人 在公园中至少应有60m2的活动面积, 而节假日 期间游人一般大约占城市居民的10%, 因此推 算每个居民至少应有6m2的公园面积
相比之下, 我国城市绿地面积水平很低。31个 城市(1990年)的公共绿地面积, 每个非农业人口 居民平均为3.8m2。其中较好的城市有深圳(38)、 威海(15.5)、长春(15.6)、北京(8.3) 等,上海最 低,仅1.2m2 这个数字现在已经发生变化(见下页表), 然而 与国外相比, 差距仍十分明显 联合国在1969年的一份报告中要求, 城市居民 拥有的市区内公园绿地面积应达人均60m2
绿化林带减小风力
10、降低城市噪声 树木能降低噪声, 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 树枝上后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造成树叶微振 而使声能消耗减弱。减轻噪声效果最好的树 种是那些枝叶茂密, 叶片较肥厚并具有较长 叶柄的乔木和灌木。这些特征的结合, 有助 于叶片的摆动和振动。粗大的树枝和树干也 能够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就平均情况而 言, 30m宽的林带可减弱频率为1000Hz的声 波6~8dB(A)
各类林地和草地的含菌量比较


空气含菌量 -3 (nm ) 589 688 747


空气含菌量 (nm )
-3
黑 松 林 草 地 日本花柏林
樟 树 林 喜 树 林 杂 木 林
1218 1297 1965

5、净化水体 据研究,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的物质, 减少 水中细菌的数量。如在通过30~40m宽的林 带后, 由于树木根系和土壤的作用, 1L水中所 含细菌的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 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 显作用: 在栽有芦苇的水池中, 悬浮物要减少 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 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