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答路径——以《马兰花》一文为例
视是主流媒介,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介,很可惜没有出这样一个题目,比如让学生分析网络对于文化的正反面影响,或者比较阅读和上网的不同。
”学生通过答题,进行心路探索,同时调动人生经验,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体会、人生理念,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成熟的思想和更理智的行动去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拓新的人生,就会在满满的“获得感”中,实现我们语文“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了。
在周国平看来,这就是阅读考查的目的,譬如第191页的广州市海珠区2010年初三一模考试的试题,选的是《永恒的书》,第2题分两小题,第(1)题问为什么说“《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是永恒的书?第(2)题是:“除本文提到的作品外,你还读过哪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请写出一本书名,并简说理由。
”周国平虽不满意答案示例太老套,但表示“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
欣赏这类题型”。
再如第95页的广东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三的试题,选的是《轻松读经典》,第6题为:“‘名著’也是经典。
如何读名著,读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该题也有让学生寻找阅读“获得感”的导引作用,周国平评注时,把这道题和其他类似题并提,说:“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对经典或者如何读经典的理解。
一篇谈读书的范文,测试理应有这个内容,两位出题人所见略同,很好。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对高考政策进行解读,认为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其中“四层”中的第三层指的是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通过阅读测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进行精神探索,调动人生体验寻找“获得感”,这一中学语文阅读题考查目的同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责任编辑:方龙云)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答路径——以《马兰花》一文为例高培圣(浙江省镇海中学,浙江宁波315200)摘要: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
2017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
咼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目标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型及设问方式。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熟练掌握方法,高效、规范答题。
•(新课标I)《古渡头》(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新课标II)《鞋》(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江西卷《铁良》47、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湖北卷《六指猴》4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新课标4)《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新课标2)《塾师老汪》(3)东家老范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途径和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情节的推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 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 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 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 ,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 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2017年高考-如何解答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技法指津】借助语言动作描写和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领队形象:用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烘 托了领队临危不惧、自信乐观的形象。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领队形象:①“懒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 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 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 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 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 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 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 会人物性格、心理。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在某些小说中,作者可能站在第三人 称的角度,对人物的经历、性格、习惯以 及他对别人的关系,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的说明和分析,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作者对 人物的情感倾向。
【课堂导入】
在2016年课标全国卷三套题的小说阅读 试题中,有两套题考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近5年的全国卷每年都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题;各省市的自主命题卷情况也差不多。
因为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 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 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 题。因此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应成为高三文学 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 一杯热的饮料。
上面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 样的性格特点?(根据2013年湖南高考卷改编)
高考语文小说形象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 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
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
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及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
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
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提 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 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 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 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 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 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 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 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细节描写
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 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 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 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ppt
阅读语段分析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 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 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 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 管他们。……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 这多半是条疯狗……”
“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 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 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语言描写《变色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 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了!”说着, 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 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喧!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 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 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 了。”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 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正面侧面相结合《范进中举》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 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林黛玉
【小档案】
昵称: 林妹妹 相貌: 娇花照水 弱柳扶风 性格: ? 自我简介: 我生性脆弱,多病爱
哭,因为父亡,寄居在外婆家, 虽然外婆十分疼爱,我还是有 寄人篱下的感觉。
课文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刻画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心理描写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
—人物形象的分析
嫉 恶 如 仇 、 爱 憎 分 明
【小说精读】2017年高考山东卷:《七岔犄角的公鹿》
【小说精读】2017年高考山东卷:《七岔犄角的公鹿》编者寄语公鹿,无论是在西方宗教文化中,还是在东方少数民族的图腾里,都是美好的寓意。
而文中公鹿的自我牺牲、智慧的战术、勇武的抗争,以及对生存和自由的强烈渴望征服了“我”,同时也成为“我”成长的引路人。
尤其是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七岔犄角,是那么倔强、刚硬;它那褐色的、光闪闪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恶,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随时准备战斗;处处都在印证特吉的那句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七岔犄角的公鹿作者乌热尔图>>>以核心意象成题,意蕴丰富,具有象征意味。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简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点出了人物,暗示了人物之间的某种矛盾冲突,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枪。
”>>>言语中饱含反抗和暗示。
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进一步明确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回应上文的冲突,为下文的打猎做铺垫。
“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从情急之下的索要猎枪,到针锋相对后的上山打猎,运用对话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逻辑清晰,顺承自然。
高考阅读题型巩固归纳——小说阅读主观题之人物形象题
真题演练:《马兰花》(2015全国卷)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 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突出了以下性格特征: 1.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 时到医院探视。 2.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 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3.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 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一、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小说主观题(2015-2017)
思考
人物形象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小说人物两大考点: A: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B:赏析次要人物或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2.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小说主观题最高频考点是什么?
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例如: 2015马兰花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 特征?请简要分析。 2015塾师老汪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问:“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 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动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 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 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 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
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
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例如:2016年全国2卷《战争》
问: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 考点14 小说阅读
考点14 小说阅读1.[2017·全国卷乙卷·T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7高考小说阅读人物探究题(上课用)剖析
小说阅读之 “人物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点解读】《考试说明》:(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 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 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 考,发表看法。)
共勉
有时,人与人之间只差那么 一点,而这一点就会引出无穷 的不同。 ——哈代
①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对人物的个性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 ②人物的某一个性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答题思考角度: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小结
★人物探究命题角度: 1.探究小说主人公。 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 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人物探究答题角度: 人物、环境、情节、主题
【我的收获 】
结合你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在答“人物探究题”时应注意什么?
答题要有“四个意识”:
1.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 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人物、情节、主题等) 一分析。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 2.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 凸显关键词句,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3.贴近文本,内引外联(文本意识) 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 析论述。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 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 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 4.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 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规范作答,答案全面, 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 第4讲 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小说阅读
第4讲 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1] (2018·江苏卷)阅读《小哥儿俩》(阅读文本见“第 3 讲 [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干给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天真可爱”,要求“简要概括” 出“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简化了的形象概括分析题。
2.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进行分析,概括出形象(性格)特征。
3.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情节 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等,再现活生生的鲜 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小说有关人物命运、性格形成的环境。首先,什么样的典型 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 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 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 义。
5.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议论和评价。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 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 手毒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板 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讲析-分析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讲析-分析人物形象一、题型分析1.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试题有两类:一类是只要求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题干一般是“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小说中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等形式,如第1题。
另一类是要求指出人物形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题干一般是“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赏析小说中……的形象”等形式,如第2题。
二、解题技法1.欣赏人物形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直接表白了。
人物的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2)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性格往往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物命运史。
欣赏人物形象应该结合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抓住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心理、细节等各方面的具体反映,来认识其性格内涵与发展变化。
据事论人。
(3)环境描写是折射人物性格的镜子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描写)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等,又要善于从人物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还要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即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进而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4)人物衬托是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参考系小说中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2017届高考语文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专题练习(九)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九)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4分)包裹与行囊艾苓他私下跟我说:“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就开个幼儿园,我一定带着孩子们好好玩。
”我说:“太好了。
”我是男孩母亲,特别希望男生投身教师行列,让男孩躲开点儿脂粉气。
我正畅想未来的幼儿园园长如何改变男童面貌,他接着说,上学以后,该洗的衣物他一直打包寄回家,母亲洗完再寄回来。
我摇摇头,不好说什么。
见我摇头,他龇牙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大一是班长,大二是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大三有望成为学生会主席。
大二学期末有了新情况。
绥化学院尝试实习支教,2007年秋季开学,第一批实习生进驻各县区乡村中小学。
我在校园遇到他,他说已经报名,正在接受岗前培训,是去是留还有些犹豫。
我说:“换了我,我会下去锻炼,得到的东西肯定更多。
”他下去了,去的地方是乡中学。
鼎盛时期,那所中学学生超千,现在不足五百。
这些年教师队伍老化,有些孩子到城里读书,有的孩子辍学了。
校方分派他当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
走马上任第一天,他还在睡梦中,听见窗外叽叽喳喳,抬眼望去,窗户上挤了一群小脑瓜,他睡意全无。
听说从城里来了新老师,天还没大亮,学生就到齐了,近的几里路,远的几十里。
从那以后,他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半准时进教室。
两个班七十三个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他最先准备的授课计划全被打乱。
课余时间,他教这些学生汉语拼音,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帮基础差的。
一个月后,在五校联合模拟测试中,他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因此获得了校长颁发的三十元奖金。
有一次,他正激情满怀讲流沙河的诗作《理想》,一个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要出外头去。
”他问“为什么?”学生低下头,不做声。
他接着讲课学生再次举手:“老师,我要出外头去!”他问:“为什么?你怎么了?”学生还是不肯说。
课堂被频频打断,他有些不快。
正要批评学生几句,下课铃响了,那个男生冲出教室。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精炼试题---分析概括形象
人说精练分析概括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船歌蒙福森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
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
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
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
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
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
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嚎,此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
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
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
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
2017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0 鉴赏小说的形象(解析版)
专题20 鉴赏小说的形象小说一般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产生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
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象)。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热点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抻面注]阿城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一: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 严歌苓《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 1、外貌丑陋 • 2、吃苦耐劳 • 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 • 4、晚景凄凉
举例二:××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注意分点)① ② ③ • 《600.700》P44,11题“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 子形象的特点。” • 1.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 • 2.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 受新知识,能敏锐捕捉商机。
题型一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 可,‚分析‛题要。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 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 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 素。
切入角度: 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 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 情感力度。 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 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 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 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2、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的作用
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的作用:首先要回答 引用传主的话的作用,然后回答引用他人的话的作用, 最后综合起来的共同作用。 引用传主的话
1、直接展示了传主的……精神,丰富传 主形象。 2、丰富作品内容,增强可读性。 3、验证作者观点。 4、增加作品语言特色
引用他人的话 1、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 可信, 2、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 质。
1、节选部分开头描绘宁府门口‚两个大石狮,三间 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几个大 字……”,反复突出一个‚大‛字,用建筑物的宏 伟壮观暗示贾家社会地位的显赫、威严、气派。
环 这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 境 描 2、写荣府长子贾赦的居所是‚小巧别致‛,黛玉去 时,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而贾家 写 次子贾政的居所却是‚轩昂壮丽‛,在对比中突出
3、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 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 神和影响。
3、传记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表现在: (1)从侧面表现传主的形象,从侧面表现传 主的----性格 ----特点 ----品质,使人物形象更 有力,表达效果更好,更富有文学性,更能吸 引读者。 (2)内容与情节需要。传主的----性格和---行为才合理。不交代其他人,内容和情节就 不完整,只有传主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才能更好的表现传主的形象 ( 3)揭示处传主外更深的----主题。
人物 通过这个人,衬托、反衬或者补充了主要人物。 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穿针引线)或者是 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增加真实感)。 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 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人的出现可能使情节出现波澜,避免平铺 直叙。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情节
环境 主题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 《600.700》P46,16题“小说中守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 简要分析” • 1.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 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 2.心态:①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 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 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 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 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 地主”、“走狗”……概括。
补充:1、【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 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 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 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 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 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 人的力量。
主要、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核心知识回放】 1.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 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 有象征意义。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 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 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 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题
型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途径和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环 境描写、景物描写、情节的推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
举例三: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提示人物性格特 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形象。
•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 对比法。 •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 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 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情节
联 系 主 题
环境
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 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 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 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 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 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 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 执著、势利……
题型二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
—人物形象的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型及设问方式。 2、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熟练掌握方法,高效、规范答题。
• (新课标Ⅰ)《古渡头》(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 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新课标II)《鞋》(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 江西卷《铁良》17、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 的特点。 • 湖北卷《六指猴》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 (新课标1)《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 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 • (新课标2)《塾师老汪》(3)东家老范是个什 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法,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 以及风度、气派等。
细 节 描 写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第二步:总体把握,划句分析。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人物
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等的句子。 2、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3、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 评价(议论)句。 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 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 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 的思想性格。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 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 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 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 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林黛玉进贾府》中
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 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总结: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 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例如,《项链》中,首先写玛蒂尔德夫人为 参加宴会借项链,接着写丢失项链,再写为 赔项链历尽艰辛,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 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 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 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 的根的爱国思想。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 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 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借 他 人 之 口
《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 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 ,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 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贾政正统地位、主人身份以及贾赦的‚寡人有疾‛ 的特点 这是用环境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
情 节 的 推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