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多见于哺乳期。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在没有转移的乳腺癌病例中常用的手术方法,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同样有效。
它通过局部切除乳腺组织来减轻炎症的症状和控制病情。
区段切除术的手术方式一般是通过乳房上方的皮肤切口,然后将有问题的乳腺组织切除。
术后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并检查切除的组织是否干净。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量保留乳腺的外形和形态,并确保切除足够的组织来减轻炎症。
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炎症症状:区段切除术可以切除炎症部位的乳腺组织,减轻乳房肿胀、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手术后,病人的症状通常会迅速缓解,使患者感到明显的舒适。
2. 控制病情:区段切除术可以切除病变部位的组织,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手术后,乳腺炎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防止复发和进一步的并发症。
3. 保留乳房功能:区段切除术是一种保留乳房功能的手术方法,手术后可保留乳房的外形和形态,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乳房外形和形态的保持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同样重要。
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术后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和复发的发生。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良好。
它可以缓解炎症症状、控制病情和保留乳房功能,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患者和医生在手术后应密切合作,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和随访,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然而与乳腺导管扩张及阻塞有直接关系,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疾病主要分为肿块型、慢性瘘管型及急性脓肿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均痊愈。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易反复,因此临床治疗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18—01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常见成人乳腺炎性病症,是由导管感染、先天性乳头内线、排泄不畅等导致乳晕下大乳管内扁平上皮阻塞或化生,大量细菌侵入输入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1]。
非妊娠、哺乳期中青年妇女是多发人群,病情复杂且隐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治疗若不及时可导致病情长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7.4±2.8)岁,病程12天-7年,平均病程(2.39±6.35)年,其中已婚46例,未婚10例,有哺乳史35例,未哺乳21例,患病部位:左侧27例,右侧24例,双侧5例。
1.2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瘘管及发热等症状,具体构成比见表一:1.3临床分型乳房肿块型:乳房无痛或者出现轻微痛肿块,肿块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炎性表现,未出现全身症状,对患者乳房肿块进行体检时发现肿块边界清晰,局部出现轻微或者不明显压痛。
非哺乳期乳腺炎120例诊治分析
类 : 1 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 块 型 :4例 , 块 多 有压 痛 、 肿 等炎 () 7 肿 红 性 表 现 , 前 经抗生 素 治疗 后肿 块缩 小或 疼 痛减轻 。 术 其中3 0例 形成 脓 肿 , 0例行 脓 液 细菌 培 养 , 1 8例无 细 菌生 长 , 例 为粪肠球 菌 , 1 为星 座链 球菌 , 1 另 例 未 做厌 氧菌培养 。( ) 2 无痛性 肿块 型 :0例 , 2 多位 于外周
维普资讯
中 国 f 医学 临床
20 0 8年 4月 第 1 5卷 第 2期
C ii l d a J un l f hn ,0 8 Vo 1 , o 2 l c i l o ra o ia 2 0 . 1 5 N . n a Me c C .
25 7
・
论著 ・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1 0例 诊 治 分 析 2
顾 斐 邹 强
摘 要 目的 : 总结 非哺 乳期 乳 腺 炎 的诊 治 经 验 , 高 对 该 疾 病 的认 识 和 诊 治 水 平 。 方 法 : 2 0  ̄2 0 提 对 0 1 0 5年 收 治 的 10例 非 哺 2 乳期 乳腺 炎 的 临床 资 料 作 回顾 分 析 。结 果 : 组 中确 诊 为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9 全 4例 , 诊 为 乳 腺 癌 1 误 7例 、 腺 纤 维 腺 瘤 5例 、 乳 乳 腺 囊肿 4例 , 诊 率 2 . 。 非 哺 乳期 乳 腺 炎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是 手 术 。 结 论 : 泌 物 潴 留 、 管 扩 张 、 管 炎和 慢 性 肉 芽 肿 性 误 17 分 导 乳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8
2.3.1 推荐辅助检查项目
乳腺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适用于乳腺肿块、乳头溢液、
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的病人。
通过镜检或细菌培养的方法寻找病原微生
物存在的证据,有条件者可行核酸测序鉴 定未知病原菌。
对于炎症急性期的病人还应监测血常规,
尤其注意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10
3.1 治疗原则
急性炎症反应:大剂量联合广谱抗生素;
获得药敏结果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非急性期的病人不需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
治疗。 预防NPM复发。 最大程度地保证乳房美观。
11
3.2 MDE/PDM的治疗方案
以外科手术为主。 手术宜在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肿块稳定
且局限时进行。
视情况行肿物切除以减少复发。 GLM: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推荐使用甲氨 蝶呤。待病灶缩小或稳定后联合手术治疗。 MDE/PDM与GLM鉴别困难的,多部位取材 重复病理学检查,仍不能明确。可试行抗 分枝杆菌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
16
17
18
19
20
谢谢!
21
9
2.3.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乳管镜检查(无急性炎症表现的乳头溢液
病人可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对NPM的诊断及鉴别意 义不大,可作为判断病灶的性质、范围以 及评估治疗效果及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之一。 CRP、ESR等炎症指标,IgG、IgM、IgA, 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标,催乳素(PRL)等 内分泌指标,风湿系列等。有助于明确 NPM的病因。
乳腺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
痛
乳腺肿块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可继发急性感 染形成脓肿,终末期脓肿破溃可形成乳腺 瘘管、.2 组织病理学检查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诊治分析(附26例)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6
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 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 方式治疗 , 2 治愈率 9 %。结论 : 2 非 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一组疾病 , 好发于乳晕周 围 , 易复 发, 应根 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 合适 的
o s y rt s e t e a ay i , l ia n ah lgc l a f 6 n n—lcain ma t i p t n s r n y e . - d :B er p ci n lss ci c a d p too ia t o o o v n l da 2 a tt si s ai t ea a z d Re o t e we l s i T e t i ain sw r r ae t i ee ts r ia t o s a d 9 % o e r u e . Co c u i n: ut s: w n y s p t t e e t td wi d f rn u gc me d , 2 x e e h l h n ft m wee c r d h n l so No n—lc t g ma t i sa g o p o i a e t o lx ci ia nf s t n , n t c aa tr t s w r a i a t i si si ru f s s sw h c mpe l c ma i t i s a d i h r ce i i e e e sl a n t d e i n l eao s sc y
非哺乳期乳腺炎还有一种少见类型叫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idiopathicgranulomatousmastitis它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瘤样肉芽肿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良性、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造成误诊漏诊,须与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鉴别。
B超等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但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本文就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标签: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近年来,在医院的临床治疗实践中,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以往并不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则呈上升趋势。
以往医生对于乳腺炎的认识多停留在急慢性乳腺炎层面上,且主要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层面。
但是随着乳腺疾病的专科化程度提高,乳腺外科逐渐脱离普外科成为一个独立科室,NPM也更多的出现在外科医生面前。
提高对NPM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减轻了家庭的医疗资源支出,一举多得。
1NPM定义NPM最早是由Ewing于1925年提出,又被称为慢性乳腺炎。
该病常见于女性的非哺乳期,是一种非特异性良I生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
NPM是一组病症的统称,由几种亚类构成,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lVI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等。
研究显示,外伤、吸烟、乳头畸形等是NPM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
该病虽是由良性疾病构成,但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却不佳,一般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反复手术治疗仍不能治愈,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并可因脓肿破溃形成溃疡、瘘管或窦道,有些患者因此切除乳房,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影响生活质量。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NPM不同分型的良好方法,但该组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其他辅助检查并无特异性表现,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非哺乳期乳腺炎
诊断鉴别
检查诊断
鉴别诊断
B超检查:可见不均质肿块或中心有小脓肿形成或多发小脓腔。 细针穿刺活检:可抽得脓液,实质性者行抽吸细胞检查,可见炎症细胞。 病理检查:脓肿壁、瘘管壁及切除的完整肿块病理检查,可以确立诊断。 凡青、中年人在非哺乳期出现乳房急性脓肿、炎性肿块及慢性反复发作的瘘管,经久不愈,即可诊断。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症名称
01 发病原因
03 诊断鉴别 05 饮食注意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疾病治疗
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 上升趋势。所谓非哺乳期乳腺炎应包括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各个生理时期均可发生乳腺炎症。婴 儿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系体内激素的失衡。出现乳房肿胀、隐痛,或出现结节,是一种非细菌性,有自限与自 愈过程的炎症表现。这里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则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本病发病并不罕见,发病高 峰年龄在20-40岁。
饮食注意
1、海带肉皮冻(每日食之),起到软坚化淤的作用。 2、蒜苗肉包子(蒜苗与肉比例为4:1),抑制恶性肿瘤。 3、花生(但消化不良不能吃花生)、大枣,芦笋每日尽量食之,尤其大枣(每日6个)一年四季坚持。 4、每日吃豆及豆制品,每日一个苹果(有条件的榨汁)。 5、核桃每日三个,不能过食,多食便秘。 6、白萝卜常吃(白萝卜不能与红萝卜一起吃)。 7、咸菜、咸蛋与咸肉等腌制品尽量不食。 8、西红柿要多食,尤其是熟西红柿。 9、清体内垃圾的食品有:海带、木耳(发泡6小时以上)、菌类、动物血。 10、绿茶常喝(功效在后面专有介绍)、枸杞(熬粥)、山楂常吃。 11、坚果要常吃:榛子、杏仁、开心果、无花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 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
避免损伤
避免乳房受到外力挤压或损伤 ,穿戴合适的内衣。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乳腺问题。
日常护理
观察乳房状况
留意乳房是否有异常变 化,如红肿、疼痛等。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 情舒畅有助于预防乳腺
炎。
正确哺乳
鉴别诊断
非哺乳期乳腺炎需要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和延误治疗。
02
病因
感染性病因
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可能导致乳腺炎。
病毒感染
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引发乳腺炎。
非感染性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与自身免疫系统异 常有关。
乳腺切除术
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或反复发作的乳腺 炎,可能需要切除部分或整个乳腺组 织。
其他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热敷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
心理治疗
对于因心理压力引起的乳腺炎,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治疗。
04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乳房清洁
定期清洁乳房,避免细菌滋生 。
内分泌失调
如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影响乳腺正常生理功 能,引发炎症。
病因的相互关系
1 2
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
某些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发生。
内分泌失调与感染的关系
内分泌失调可能降低免疫力,使乳腺容易受到感 染。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
触 痛 , 界 不 清 , 与 皮 肤 粘 连 MSⅡ, 很 少 有 橘 皮 样 变 , 伴 边 常 但 可 同 侧 腋 窝 淋 巴结 肿 大 。 若 治 疗 不 及 时 , 块 可 软 化 形 成 寒 性 脓 肿 肿 , 破 后 排 出 混 有 豆 渣 样 碎 屑 的 脓 液 , 成 皮 缘 呈 潜 行 性 的 溃 形
胞 、 量 单 核 细 胞 、 核 异 物 巨 细 胞 与 郎 罕 氏 巨 细 胞 组 成 , 叶 少 多 小
132 乳 腺癌 ..
鉴 别 要 点 [ : 1 发 病 年 龄 偏 大 , 为 4 ~ 6 6 () ] 多 O O
岁 妇 女 , 急 性 或 亚 急 性 炎 症 表 现 ;2 肿 块 位 置 不 定 , 硬 、 无 () 质 边 界 不 清 , 与 胸 壁 粘 连 MS Ⅱ固 定 , 肤 常 呈 现 “ 窝 征 ” “ 可 皮 酒 或 橘
表 现 、 断与 鉴 别 诊 断 及 治 疗 进 行 探 讨 。 非哺 乳 期 乳 腺 炎性 疾病 的 诊 断 , 对 病 史 、 诊 要 临床 表 现 和 病 理 学等 辅 助 检 查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握 和 掌
分辨 不 同 类 型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性 疾 病 的 特 点 与 演 变 规 律 , 疗 应 采 取 个 体 化 辨 证 施 治 的 原 则 。 治
( ) 呈 慢 性 炎 症 过 程 。初 期 乳 房 内 有 1到 数 个 结 节 , 疼 痛 或 2多 无
1 非 特 异 性 肉 芽 肿 性 乳 腺 炎 (do ahc ga uo tu ii ti rn lmao s p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但也有少数非哺乳期妇女会出现乳腺炎。
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口服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理疗、中药等,但如果乳腺炎反复发作或严重程度较高,切除患处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式之一——区段切除术。
区段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方法,主要是将乳腺炎病灶所在的乳腺组织切除,保留健康的乳腺组织,同时也保留了乳房的外形和功能。
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不能长期服用药物或不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研究表明,经过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乳腺炎患者,在手术1年后的复发率较低。
同时,区段切除术的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周期短,术后不易反复感染,对于不良反应或过敏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手术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乳腺拍片、B超等检查。
手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注意包扎和伤口消毒,避免伤口感染。
术后需要积极进行乳房保健,包括正确佩戴文胸和避免流脓等情况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区段切除术虽然可以有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但并不能完全预防其复发。
患者在术后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品、酒类和香烟等物质,同时也需要增加体育锻炼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总之,区段切除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对于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患者意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al mastitis)
是一种少见的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乳房疼痛、红肿、发热和脓肿形成等,并可能引起淋巴结肿胀和身体不适感。
目前,区段切除术(segmental excision)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手术通常会切除乳房部位的病变组织,以去除感染和纤维化的区域。
手术后,患者需要
注意休息和遵守医生的建议,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研究表明,区段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接受
这种手术治疗的48名患者中,44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4名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同样,另一项研究对34名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
总的来说,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
促进患者康复。
在接受该手术治疗前,患者应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相关的术后护理,以便
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乳腺炎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疾病,患者大多数是哺乳期的产妇,但也有一部分非哺乳期女性出现乳腺炎的症状。
针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而区段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方法。
区段切除术是指将患处所在的乳腺组织局部切除,以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
这种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时间比较短,切口也相对较小。
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区段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经过区段切除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手术后疼痛感和局部肿胀也可以迅速消失,患者可以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且,由于手术治疗能够根治患处的病变,因此不会再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当然,手术治疗也有其风险和局限性。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还有可能会导致手术部位变形等问题。
而且,手术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也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总体来说,区段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方法。
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治疗效果、风险和局限性等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手术后的康复也非常重要,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赵传庆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
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
临床表现复杂极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其误诊率可高达56.9%~73.1%;同时还易误诊为一般性乳腺炎症,从而反复切开引流,伤口经久不愈、疾病反复,最终导致窦道形成,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一.命名与定义其命名目前尚未统一,该病的命名经历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其认识的不同。
1.1925年,Ewing首先提出,该病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晕部瘘管为主要表现的良性疾病,称为:管周性乳腺炎;2.1933年Adair 发现,在该病的晚期阶段,扩张导管中的刺激性物质可溢出管外引起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同期,尚有一些描述不同症状的名称,如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3.1951年Haagensen根据病理特点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1959年卢于原首次在国内报告了浆液性乳腺炎。
近年来有人认为,管周性乳腺炎是该病最初的基本特征,乳管扩张症是必有的病理阶段,而浆细胞性乳腺炎是该病的后期表现。
因此,耿翠芝等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涵盖以上命名。
其定义应为:一种由于乳管阻塞、扩张、导管壁炎症、纤维化,管壁周围脂肪组织内浆细胞浸润而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可以导致乳房肿块,也可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回缩、局部水肿以及腋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二.病因与病理浆细胞性乳腺炎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
大多数患者发病并无明显病因,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推测其原因有:1.大乳管阻塞导致入关引流不畅。
引起乳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发育不良、哺乳期有乳汁潴留或哺乳困难,炎症、外伤及乳晕区手术等累积乳管,乳房退行性变致乳管肌上皮细胞退化而致其收缩无力。
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
反 复发作 , 不少 患者还 因此切 除 了乳 房 , 给 患者 带
来极 大 的痛 苦 , 给 医师诊 治造 成很 大 的 困 惑。 所
从乳房外周发病, 表现为多发脓肿 , 累及皮下和皮
肤, 形成皮 损 或溃疡 , 是 一种乳 汁存 留引起 的超 敏 反应 , 常 有 自身 免 疫反 应 表 现 , 很 少 由细 菌 引 起 , 类 固醇激 素治 疗联合 手 术治疗 有 效。 两者 普通 细 菌培 养 常为 阴性 , 一 般抗 生 素治 疗 无 效 。 由此 可 见, 这 两种 炎症 的病 理 分 类诊 断对 临 床 治 疗 有 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 病 理 科 医师 应 重视 对 这 两 种 炎 症
细 胞 以及 多核 巨细胞 。P D M 除 了需 要 与 G M 相鉴 别, 还 要注 意 与 以下疾 病 相 鉴别 : 乳腺 结核 、 肉芽
到发现治疗效果不佳 , 或术后病情反 复发作才 想
到 进行 病理 检 查来 分 类 诊 断 , 所 以 临床 上 误 诊 误 治的情 况不 少 , 甚至 把乳腺 癌 当炎症 治 , 或 将炎 症 误 诊为 乳腺 癌 。 由于 这 两种类 型 的发病 和 治疗 截
然不同, 预 后有别 , 所 以加 强非 哺乳 期乳 腺 炎 的分 类 诊 断非 常重要 。 P D M和 G M 的 临床 表 现 为 乳 腺 肿 块 、 脓 肿、 窦道或 溃疡 , 一般 抗 生素 治疗 无效 , 手术 或 引流 后
肿 性血 管脂 膜炎 、 乳 腺 脂肪 坏 死 、 结节病、 A v e n g e r
以, 乳腺科 医师亟 需加 强对这 两 种疾 病 的研 究。 1 重 视非 哺乳 期乳 腺炎 的分 类诊 断 随着 临床 上 非 哺 乳 期 乳腺 炎发 病 率 的增 加 ,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的 分 类 诊 断 引起 了广 泛 关 注 , 但 目前 多数 医疗机 构仍 停 留在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与乳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它通过切除乳房中某一部分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它在非哺乳期妇女中较常见。
本文将探讨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通常被用于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方法。
这种手术的目的是切除乳腺中发炎的组织,减轻疼痛和炎症症状。
手术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切口在乳房中切除患处周围的正常组织,以确保将所有病变区域彻底切除。
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手术后,患者需要休息并进行适当的恢复。
区段切除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手术后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如创口感染、伤口裂开等。
这些并发症虽然较少发生,但仍需要引起重视。
区段切除术无法预防乳房再次发生炎症。
如果患者的乳腺炎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感染、乳腺管堵塞等,手术切除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是积极的。
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切除乳腺中的病变组织,减轻疼痛并缓解炎症症状。
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对乳房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较小。
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需要在患者和医生共同决策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维持良好的乳房卫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接受专业的治疗是重要的措施,以减轻症状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本文选择了2006年4月-2011年4月来我院外科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
所选患者中患有乳头凹陷畸形2例,患有哺乳期乳腺炎3例,有外伤史1例。
观察与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主要与乳腺导管的阻塞和扩张有关,b超检查、细针的穿刺学检查与病理检查是十分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这种疾病可分为慢性瘘管型、肿块型、以及急性脓肿型。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反复发作。
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最终目标在于切开或是切除病变的乳腺导管,从而实现彻底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肿瘤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成人乳腺炎性疾病的一种,它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是由于患者先天性的乳头内陷、导管内感染以及排泄不畅使乳晕下大乳管中的扁平上皮化生或者是产生阻塞情况,输乳管被细菌侵及并且大量的繁殖进而引发的乳腺炎[1]。
主要患者为非哺乳期、非妊娠的中青年妇女[2]。
这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时溃时愈,导致瘘管的形成。
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这种疾病发病比较隐匿,并且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不容易和乳腺恶性包块相区分。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就会使疾病长期不愈,所以在临床上医生应十分注意。
本文对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2006年4月-2011年4月来我院外科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
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口服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 作者:刘姣,E -m a i l :l i u ji a o 0001@126.c o m 中药口服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刘 姣(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ʌ摘要ɔ 该文介绍运用阳和汤㊁柴胡清肝汤及越鞠丸,结合女性月经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序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例,收效明显,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㊂ʌ关键词ɔ 非哺乳期乳腺炎;粉刺性乳痛;阳和汤;柴胡清肝汤;越鞠丸中图分类号:R 271.44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828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发生在非妊娠期㊁非哺乳期的中青年女性,其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平均发病年龄为25~40岁,主要表现为非周期性乳房疼痛㊁乳头溢液㊁乳头凹陷㊁乳晕区肿块㊁乳房脓肿㊁乳头部瘘管等[1]㊂本病治愈率低,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而患者逐步提升的外观要求也对手术治疗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逐渐受到重视,部分患者通过中医辨治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甚至痊愈,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保持了乳房的形态完整[2]㊂1 验案举隅患者,女,31岁,2021年4月15日初诊㊂因左乳红肿疼痛1周 就诊,患者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普外科结合患者症状㊁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观察,待肿块破溃后可切开引流治疗㊂患者因惧怕手术治疗,遂寻求中医治疗,次日就诊于中医科门诊㊂患者诉左乳疼痛1周,左侧乳房内上象限稍红,皮温稍高,可触及一约3c mˑ1c m 的长条形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乳头溢液,汗出较多,怕冷,月经量少,平素情绪抑郁,饮食㊁睡眠及大便正常,舌淡㊁苔白薄腻,边有齿痕,边尖稍红,脉弦滑数,尺脉沉弱㊂彩超:双侧乳腺层次结构清晰,腺体回声均匀,左乳10点方向靠近乳晕区腺体内可见大小约20mmˑ5mm 低回声区,导管走行尚可,未见明显导管扩张,双侧腋下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提示左乳低回声结节,浆细胞性乳腺炎?西医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㊂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辨证为肝经郁热,气滞痰阻,脾肾亏虚㊂首诊治疗以疏肝活血㊁行气止痛㊁清热解毒散结㊁健脾益肾为治疗原则,以柴胡清肝汤加减㊂处方:柴胡10g ,黄芩片10g ,天花粉10g ,防风10g ,牛蒡子10g ,当归10g ,川芎10g,炒白芍10g ,白花蛇舌草10g ,蒲公英15g ,醋乳香5g ,醋没药5g ,浙贝母10g ,煅牡蛎20g (先煎),制巴戟天10g ,麸炒白术20g ,黄芪20g ,太子参10g ,皂角刺10g,炙甘草5g ㊂5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4月20日二诊:患者乳房肿块无明显变化,皮肤色泽皮温正常,疼痛减轻,舌脉基本同前㊂处方:柴胡10g ,黄芩片10g ,天花粉10g ,防风10g ,牛蒡子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炒白芍10g ,熟地黄10g,山萸肉10g ,菟丝子10g ,肉桂5g ,浙贝母10g ,煅牡蛎20g (先煎),橘核10g ,麸炒白术20g ,黄芪20g ,皂角刺10g,炙甘草5g ㊂5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4月26日三诊:患者乳房肿块大小㊁质地未见明显变化,皮温㊁皮色正常,无疼痛感,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脉弦滑,尺脉沉弱㊂处方:熟地黄10g ,鹿角霜10g(先煎),肉桂5g ,蜜麻黄5g ,芥子10g ,当归10g ,炒白芍20g ,柴胡10g ,茯苓10g ,麸炒白术20g ,薄荷5g (后下),瓜蒌20g ,浙贝母10g ,丹参10g ,赤芍10g ,橘核10g ,煅牡蛎20g (先煎),菟丝子10g ,巴戟天10g ,皂角刺10g ,炙甘草5g ㊂5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4月30日四诊:患者乳房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质韧,情志不畅,心情抑郁,食欲不振㊂舌脉同上,尺脉沉㊂处方:熟地黄10g ,鹿角霜10g (先煎),芥子10g ,蜜麻黄5g ,川芎10g ,苍术10g ,浙贝母10g,香附10g ,肉桂5g ,炮姜5g ,煅牡蛎20g (先煎),炒六神曲10g ,巴戟天10g ,柴胡10g ,炒白芍10g ,三棱5g ,莪术5g ,盐杜仲10g ,黄芪20g ,皂角刺10g,炙甘草5g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5月7日五诊:患者乳房肿块变小,约0.5c mˑ3c m 大小,食欲较前好转,余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㊂继以上方7剂口服㊂次日行彩超检查:双侧乳腺层次结构清晰,腺体回声均匀,左乳10点方向腺体内可见分支状大小约24mmˑ10mm 低回声区,腺体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双侧腋下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提示左88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乳低回声结节浆细胞性乳腺炎7剂后患者行经,经期停服中药㊂后因出差未及时复诊㊂5月26日六诊:患者乳房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质地较前软㊂舌淡苔薄,脉沉弦,寸关滑,尺脉沉弱㊂于前方基础上去浙贝母,加炮附片10g (先煎)㊁姜黄10g 以加强温阳行气化痰之功,10剂,水煎服㊂停药后待月经结束后复诊㊂6月16日七诊:患者乳房肿块缩小,约0.5c mˑ2c m ㊂舌淡苔薄,中后部稍腻,齿痕明显好转,寸关脉滑,尺脉沉弱,继以上方7剂,水煎服㊂6月25日八诊:患者乳房肿块大小㊁质地同前诊,诉肿块时有时无㊂舌淡苔薄,寸关脉滑,尺脉沉弦,右侧尺脉较弱㊂继续以上方加醋鳖甲10g (先煎),7剂,水煎服㊂7月2日九诊:患者舌脉基本同前,仍能触及肿块,肿块质柔,大小约0.5c mˑ1c m ,6月29日彩超未见明显异常㊂继以阳和汤为主治疗,去破血峻行之药物,处方:熟地黄10g ,鹿角霜10g (先煎),芥子10g ,蜜麻黄5g ,炮姜5g ,肉桂5g ,川芎10g ,柴胡10g ,炒白芍10g ,炮附片10g (先煎),姜黄10g ,皂角刺10g ,麸炒白术20g ,黄芪20g ,炙甘草10g 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7月16日十诊:触诊未触及乳房肿块,当日再次行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㊂上方7剂水煎服,以巩固治疗㊂半年后回访,患者乳房未见异常,月经量正常㊂2 讨论目前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认为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是该病发生㊁发展的关键,免疫系统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多种因素包括肥胖㊁泌乳素㊁激素水平等均可影响免疫平衡,影响该病的发生,其中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的两种类型,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较为少见[3],二者病理类型不同,区别主要为后者病变在小叶内,无大量浆细胞浸润,扩张的导管不常见[4],而导管扩张症是导管周围乳腺炎的前期表现,国内通常将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的导管扩张症㊁导管周围乳腺炎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㊂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难治性的良性乳房疾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㊂目前西医常用的保守治疗有乳管镜下冲洗㊁抗生素或激素治疗等,而手术仍是目前清除病灶最主要的手段㊂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中医 粉刺性乳痈 范畴,常因先天不足㊁乳头内陷㊁情志不畅㊁外伤等导致乳络不畅,聚而成块,化热成脓,以气滞㊁血瘀㊁痰凝为主要病理因素,结合经络循行,本病的发生与肝㊁脾㊁胃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㊂根据其难溃㊁难消㊁难愈㊁脓液稀薄㊁疼痛不剧烈或疼痛不明显等特点,属于痈疡的阴证,同时临床上不乏初期有红肿热痛阳证表现者,此属阴中之阳,脓肿切开引流后热证很快消退,此过程通常非常短暂㊂治疗需根据不同时期,正邪交争的程度辨证施治,目前常用的治法主要是温阳㊁清热㊁治肝等[5]㊂本案患者平素情绪抑郁,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久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蒸肉腐,化而为脓,故见乳房结节㊁红肿热痛㊁舌边尖稍红㊁脉弦滑数,均为肝经郁热之征㊂患者双尺脉沉弱,舌淡苔薄边有齿痕,提示脾肾阳虚,素体阳气不足,导致机体运化失司,水湿运化失衡,水湿停聚,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恶性循环,气滞㊁痰凝㊁血瘀胶着,停于体内,亦可结聚成块,而易汗出,怕冷,月经量少,均为脾肾亏虚之征㊂因患者初诊伴有热象,故在疏肝理气药物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㊁蒲公英㊁浙贝母㊁牡蛎等以清热解毒散结,乳香㊁没药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同时加太子参㊁黄芪㊁白术㊁巴戟天等健脾益气温阳以治其本㊂考虑患者乳痈病机以阳虚为本,痰凝㊁气滞㊁血瘀为标,热象不重,清热解毒方不宜久用㊂二诊患者热象已明显减轻,脉仍数,继续予以柴胡清肝汤加减治疗,去白花蛇舌草㊁蒲公英,加橘核㊁皂角刺行气散结止痛,因患者处于经后期,遂加熟地黄㊁山茱萸㊁菟丝子等滋补肝肾药物,弥补血海空虚,补泻合用,滋而不腻,行而不耗㊂热退后患者证型稳定,舌脉提示阳虚痰凝㊁气机郁滞,后续复诊均以阳和汤为主,合逍遥散或越鞠丸加减以温阳散寒通滞,疏肝理气行血,使乳房肿块逐步变软㊁缩小直至消失㊂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了柴胡清肝汤㊁阳和汤㊁逍遥丸㊁越鞠丸4个主方,其中温补脾肾㊁散寒通滞治法贯穿始终,四方中以阳和汤为主方标本兼治,余三方或短暂使用,或辅助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根据疾9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3,V o l.31N o.8病不同时期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特点㊂阳和汤出自清㊃王洪绪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㊁鹿角胶㊁炮姜炭㊁肉桂㊁麻黄㊁芥子㊁甘草7味药物组成㊂方中熟地黄味甘性温,重用为君药;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甘性温,为臣药,以辅君药滋阴补血㊁补肾助阳,佐以肉桂㊁炮姜炭散寒凝㊁温通血脉㊂麻黄宣通经络,辛温达卫,引阳气开寒结㊂芥子可祛皮里膜外之寒痰㊂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㊂阳和汤是治疗阴疽证的代表方,用于各种阳虚寒凝之本虚标实病证㊂因非哺乳期乳腺炎本为阳虚痰凝,故多以阳和汤为主方进行治疗㊂有研究提示,阳和汤加减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时能调节白细胞介素-4(I L-4)和白细胞介素-2(I L-2)的平衡,从而调节辅助T细胞(T h)1和T h2之间的免疫平衡,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6]㊂临床上关于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M e t a分析结论提示,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临床安全性较好[7]㊂本案患者脾肾阳虚较明显,以阳和汤为主方,易鹿角胶为鹿角霜,炮姜炭易为炮姜,以增强温阳补肾散寒之功,方中麻黄味辛发散,可发散阳气,芥子性温,可化寒痰,二者相合,促进阳气运行,使阴寒得以透发㊂在主方基础上加牡蛎㊁皂角刺㊁浙贝母㊁川芎㊁姜黄㊁乳香㊁没药㊁白术㊁巴戟天㊁炮附子㊁菟丝子等健脾益肾㊁化痰散结㊁行气止痛药物,并结合女性月经前㊁行经期及经后期不同的生理特性予以不同的治疗,对月经及全身症状的改善起到很好的疗效㊂经过两个月的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消失,月经正常,怕冷㊁汗出等伴随症状明显缓解㊂非哺乳期乳腺炎难治疗,易反复,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尤其是肿块尚未成脓时,及时予以中药口服以促进肿块消散,可有效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同时中药能从根本上调理患者体质,有效改善预后及降低复发率㊂本案例治疗过程清晰,疗效确切,但患者未行病理检验,同时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扩大样本量,以更精准地指导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药治疗㊂参考文献[1]卞卫和,裴晓华.许芝银乳腺病临证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70.[2]吴念,陈元文,冯虎翼.导管周围乳腺炎的病因和治疗研究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127-129. [3]刘璐.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学及临床治疗初步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2017.[4]傅西林.乳腺肿瘤病理诊断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5]杨朋来,孙国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86-188. [6]金秋妤,谢小红.阳和汤加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I L-2㊁I L-4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2): 1628-1630.[7]许雷来,崔艳婷,岑梦燕,等.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M e t 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1):10-15. (收稿日期:2022-03-08)(上接第84页)[6]张莹.老年患者P I C C置管后预防静脉炎㊁静脉血栓的专项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99-900. [7]马莉娟.P I C 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C 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53-54.[8]贲宗西.健康宣教对肿瘤患者P I C C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6):3579-3580. [9]刘冰艳,赵菊红,苏宝艳,等.老年肿瘤患者P I C 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 30(13):87-89,96.[10]陆美玲,孔令敏,郭霖,等.置管专项护理在胃癌留置P I C C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110-112.[11]蔡巧珍,张振香,张秋实,等.手指操对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3):2520-2522.[12]曲军妹,陆丽娟,王昭昭.不同松气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60-62.[13]王敏.主动握拳活动对预防P I C 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141-142. [14]蒿若楠,胡芳,唐万斌.手臂操预防胃肠肿瘤患者置入P I C C 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7):19-21.(收稿日期:2022-02-24)0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_周飞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16)07-0755-04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07.12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乳腺;非哺乳期乳腺炎Keywords breast;non-puerperal mastitis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手术后仍易复发,脓肿反复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MDE/PDM与GLM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预后有别,加强这两种疾病的分类诊断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统一,诊疗过程相当混乱。
为规范NPM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撰写了《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讨论稿)》,随后在威海、哈尔滨、北京等地组织会议,并邀请多位国内专家集体讨论,对于证据不足的争议问题,采用专家投票方式表决,最终形成建议或共识,并根据反馈意见再予以修订及完善,以供临床医师工作中参考。
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为NPM病人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治疗原则和新进展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1NPM致病危险因素目前,引起该病的确切因素仍不明确。
MDE/P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乳管阻塞、细菌感染、吸烟史(包括二手烟)、乳头内陷等[1-3]。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附26例分析
例敷 ( ) %
1 (8 ) 0 3 5
表 1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的 畴 床 表 现
症 状 及 髓 征 乳 房 膻 瑰 乳 房 疼 痛 髑 痛 局 部 红 膻 例敷 ( ) %
2 ( 6. 5 9 2)
6(9 ) 2 1
4 ( 5 4) 1
21( 0. ) 8 8
我 院 埽 外 科 于 19 9 7年 1 至 2 0 年 1 月 同 收 治 该 颊 月 01 1
入 院 即 碓 焉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的 有 1 3例
(0 0 ) 5 .% , 断 脯 乳 房 良性 腥 瘤 的 有 1 例 (2 3 ) 1 4 .% ,
病人 2 6例 。本 文封 逭 些病 例 的 酶床 表 现 、 瘵 方法 等 治
脯 3天 ~5 月 , 位 就 晴 同 蔫 1 佃 中 5天 。 11 酶 床表 现 . 祥 兄 表 1 表 2 及 。
可拥 及腥 堍 的 2 5例 中 ,行 病 理 梭 查 2 1例 ,兄
表 3 。
表 3 病 理 检 杳 结 果
病 理 结 果 诊 断 焉 乳 腺 炎 或 符 合 乳 腺 炎 炎 性 肉 牙厘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特 异 性 感 染 ( 液 性 ) } 紧
症 多套 生 于 中青 年 婶 女 ,隐床 表 现 多岛 乳 房 膻堍 、 乳 房疼 痛 ; 髓 可 扪 及 透 界 不清 的 乳 房 膻 堍 ,易舆乳 癌 查 相 混 淆 、治瘢 方 法 岛 手 街 切 除 炎性 膻 堍 加 全 身使 用
抗生素一
12 辅 助梭 查 结 果 、 本组 病 人 中 , 9例 钭 前 梭 查钼 钯 揖 片 , 5例考 有 亍 有 虑乳 腺 炎 , 2例 疑 乳 腺 癌 , 2例诊 断 谶雒 瘤 。 有 5例 病 人 分泌 物 或 腠液 送 细 菌 培善 ,3例 普 通 培善 未 兄 细 菌 生 畏 ,疑属 厥 氧菌 。有 1 培善 属 金黄 色 葡萄 球 菌 , 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伴乳头内陷或伴急性炎症。乳房肿块
病变多位于乳晕2cm环以内,常合并乳头
内陷。在某些病例中乳头溢液常为首发早
期症状,且为唯一体征,乳头溢液为淡黄
色浆液性和乳汁样,血性者较少。后期可
出现肿块软化而成脓肿,可为“冷脓肿”
,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形成通向乳管开口
的瘘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窦道
。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临床类型
▪ (一)隐匿型:以乳房胀痛、轻微触痛或 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约占9.4%。非周期 性的乳房触痛和疼痛是PDM常见的早期临 床症状之一。该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但 在出现乳头溢液后疼痛一般会减轻或消失 。乳头溢液通常是间歇性的,多为单侧溢 液,可发生在多个导管。溢液可为血清样 ,也可以是白色或黄色牙膏样或奶酪样等 。
▪PDM的发病年龄见于性成熟后各个年龄段 ,国外报道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国 内报道平均年龄为34~46岁,40岁以下患 者占64%,国外报告40岁以上患者占2/3 ,男性也有发病。
▪个人体会:有两个年龄阶段实用文:档 1)未婚12-
临床表现
▪其首发症状常为乳房肿块,乳房脓肿,乳
头溢液,乳腺疼痛,乳腺瘘或窦道。部分
▪ 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 PDM)
▪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M)。
实用文档
PDM与GM
实用文档
第一部分
▪ 导管周围乳腺炎(PDM) (periductal mastitis )
实用文档
诊断
▪ PDM导管周围乳腺炎是乳头下输乳管窦变 形和扩张引起的一种非哺乳期非特异性炎 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炎症过程,并常复发和治疗困难。过去也 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
▪ ②同时掌握微生物学证据并具备上述影像 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 ③如再加上上述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者, 可以确诊。
实用文档
二、疾病评估
▪ PDM诊断成立后,需要进行疾病评估,以 利于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订治疗方案 。本病可分为四种临床类型。
实用文档
临床类型
▪ (一)隐匿型 ▪ (二)肿块型 ▪ (三)脓肿型 ▪ (四)瘘管型
1.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多数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急性炎 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 细菌学培养:对溢液或脓液可进行细菌学 培养及抗酸杆菌检查。培养结果常出现无 细菌生长情况,但急性炎症期可培养出金 葡菌、链球菌和厌氧菌等。
实用文档
2.影像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是用 于排除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的基础检查 手段,也是GM患者随访中评估治疗效果的 重要检查方法,但对GM和PDM的确诊帮 助不大。
实用文档
PDM活检标本的诊断标准:
▪ 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改变,结合微生物学证 据和临床表现排除其它感染性乳腺炎、GM 及其他乳腺良恶性疾病后可确诊。
实用文档
(三)其他检查
▪ 1.实验室检查 ▪ 2.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 ▪ 3.乳管镜检查(FDS) ▪ 4.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乳腺X线检查(MG)
▪ PDM的MG表现特异性不高,有时与乳腺 癌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乳晕后区腺体密 度不均匀增高,边界不清,其中夹杂有条 状或蜂窝状、囊状透亮影,伴肿块的PDM 患者MG可表现为假毛刺状肿块,病变均为 乳晕后区。部分患者表现为乳晕周围皮肤 增厚,乳头回缩内陷,相应部位血管增粗 ,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伴小圆形中空钙 化。以上伴随X线征象,可交替或同时出现 。
实用文档
(二)病理组织学检查
▪空芯针穿刺组织学病理检查(CNB)是 PDM诊断的主要依据。主要表现为乳管扩 张和浆细胞浸润,其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 不同程度的扩张,管腔内有大量含脂质的 分泌物聚集,并有淋巴细胞浸润,脓肿时 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病 变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 现小灶性脂肪坏死,周围可见大量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尤以浆细胞显 著。若泡沫状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上 皮细胞浸润可形成非干酪样实用坏文档死性肉芽肿
实用文档
乳腺超声
▪ PDM的超声像图易与乳腺癌混淆。超声像 图根据临床病理不同而表现得错综复杂, 但仍与病理发展有密切关系。根据病变发 展程度,超声图像分为四型。
实用文档
乳腺超声
▪(1)低回声实质型:肿块表现为低回声,内 部回声不均匀,边缘多毛糙不规则,可呈 树枝状、哑铃状、梭形等,无明显包膜, 但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之间有一定的分界 ,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于包块内检出 血流信号; ▪(2)单纯导管扩张型:局部腺体层结构略显 紊乱,但无明显团块回声,导管不同程度 扩张,管腔内呈极低回声至无回声,CDFI 病灶内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改变;
实用文档
一、诊断标准
▪ PDM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 现、微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 ,在排除其它感染性炎症和GM的基础上作 出诊断 。
实用文档
(一)临床表现
比例和年龄
▪PDM占乳腺疾病的比例在国外为0.3%~ 2.0%,国内为1.9%~5.0%,占乳腺良性 疾病的比例为3.2%。
实用文档
诊断要点
▪ 诊断PDM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的 原因和诱因;询问肿块及疼痛的性质、特 点、部位、程度和乳头溢液等异常症状; 了解治疗经过和复发情况;了解既往史, 个人史、婚育史情况及哺乳情况;评价疾 病对其他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 断
▪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 安排进一步检查。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西交大二附院肿
瘤科 刁岩
实用文档
影响
▪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 且容易复发,部分患者长期就诊,也有不 少患者因此切除乳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
实用文档
定义和分类
▪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almastitis )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病原学证 据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类型多样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为以下两种:
实用文档
纤维乳管内窥镜(FDS)
▪ 主要用于伴有乳头溢液的PDM患者,排除 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PDM的镜 下表现为导管呈炎症改变伴絮状物或纤维 架桥网状结构。
实用文档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
▪ 涂片中见到成熟的浆细胞增多,占各类细 胞的50%以上,其次可见到淋巴细胞、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白细胞等。其确诊价值 因取材标本量限制仍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