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3 科学观察 学案设计(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3 科学观察  学案设计(1)

科学观察【学习目标】1.知道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能认识实验室常见科学仪器,以及知道仪器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认识实验室常见科学仪器,以及知道仪器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

1.看图回答问题(1)课本图中横线是直线吗?(2)观察课本中的图是螺旋还是同心圆?眼睛判断.实际结果.2.在自然界中仅靠我们的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为了扩大观测内容和范围,科学家设计和制造了很多____________ 以拓展人类的观察能力。

科学观察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的_____________。

3.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

二、生生合作,探究学习1.科学研究方法一.观察观察手指的指纹.我能完成书本活动内容!2.拓展观察力(各类观测仪器)我知道下列观测仪器的作用.3.我学会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三、师生合作,疑难解惑1.观察与实验一.完成书本活动。

2.实验与观察二(鸡蛋沉浮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

实验时,实验目的要明确,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要全面、细致,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及其用途烧杯——(盛放食盐水和鸡蛋)、食盐、鸡蛋药匙——(添加食盐) 玻璃棒——(搅拌)步骤.(1)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完成表格记录。

生鸡蛋会,最后。

(3)分析上浮的原因。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每年都会出现溺水死亡的报道,假如人在水中是浮的,而不是沉的,该多好!世上真的有这样一个海,人可以躺在水上看书,有兴趣的话大家上网查一下相关资料。

四、真情体验,自主提升1.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过程2.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B.人观察事物有时需借助仪器才行C.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3.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观察是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B.观察除了眼看、耳听外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想C.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D.观察要有目的和对比4.下列关于观察方法认识,不正确的是()A.观察要有目的B.观察要有顺序C.观察要有对比D.观察就是用眼睛看5.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是__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是_____;滴加少量液体是_____用做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_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生物圈》:第1节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物质与元素》:第1节物质的概念与分类,第2节元素与原子,第3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了解物质与元素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结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2. 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3)解释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初中科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科学观察

初中科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科学观察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三节 科学观察
点击上方关注按钮 和 下方 收藏
按钮
有问题 请留言
李解放老师
版权声明: 本课件仅供下载者个人使用,严 禁用于商业或者上传至其它平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01用心观察 02拓展观察力
0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04观察与实验
01用心观察
伦琴与X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
然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 裹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
C. 得到观察结果
D. 延长观察过程
3、 下列于拓展观察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小明近视了,上学时都带上近视眼镜 B. 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运动 C. 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一定能拓展观察力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4、 下列关于拓展观察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小明近视了,上学时都带上近视眼镜 B. 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运动 C. 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一定能拓展观察力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现在人们常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身份
01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源于用心的观察和研究 2、观察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借助工具。
图中的横线是直线吗?
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两条直线一样长吗?
两个机器猫一样大吗?
小圆圈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动还是静?
01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源于用心的观察和研究 2、观察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借助工具。 3、观察需要精密的计划和研究
水星
0.387
87.969
金星
0.723
224.701
地球
★1.000

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第一篇: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课后练习: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

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 ___和___ ___。

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4、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6、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8、在试管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在拿试管时要拿试管的上部,不可大把抓B.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C.加热液体时可擦干后直接加热 D.加热试管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

(填序号)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 什么是《科学》?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1交通工具的变化○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第二节走进实验室一、从观察到实验1. 重视实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会发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有时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有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而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可别小看了这些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还可以巩固知识。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3科学观察导学课件(新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3科学观察导学课件(新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用心观察
[情景展示]
第3节 科学观察
[问题探究 ] 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 [思考交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科学观察
探究点三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情景展示]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观测数据
与太阳的距离R(设地球为 绕太阳转1周的时间T(天
大行星
1)
)
水星 0.387
87.969
金星 0.723
224.701
地球 ★1.000
365.256
第3节 科学观察
木星 5.205 土星 9.576 天王星 19.18 海王星 30.13
第3节 科学观察
探究点二 拓展观察力
[情景展示]
第3节 科学观察
[问题探究 ] 如何能观察到极微小的物体、遥远的星系及运动极快的物体? [思考交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澈或浑 浊 浑浊 清澈 浑浊 清澈 清澈 清澈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3节 科学观察
考纲要求: 1.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 2.依据某一属性进行有计划地观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 一系列比较与测量。 3.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

第3节科学观察(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的方式包括看、闻、听、触、品尝等。

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源于细致的观察(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二、讲授新课(一)用心观察【教师】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1.观察分类观察可分为两种: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1)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2)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

【学生】阅读教材。

2.伦琴射线的发现【教师】出示图片: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1895年,伦琴偶尔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感光现象,于是想到可能有种神秘的光穿过了黑纸。

通过进一步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了伦琴射线(X 射线)。

【教师】出示图片:伦琴制作的第一XX光照片。

这是伦琴为夫人别鲁塔用“X线”照了一X 照片,这是人类的第一XX光照片,伦琴亲自在照相底板上用钢笔写上1895,12,22。

别鲁塔看到照片惊叹不已,问:“这个圆环是什么?”“是我们的结婚戒指!”。

这时他们完全沉醉幸福之中了。

【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伦琴射线的发现。

【教师】出示图片:指纹识别。

现在人们常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身份。

思考讨论:为什么指纹可以辨别人的身份呢?活动(1):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结论:指纹的纹路不相同。

【学生】观察图片:指纹识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科学入门”、“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和“物质的特性”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章“科学入门”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这一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二章“观察生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围观(细胞)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使“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本章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也使编排的内容之间关系更加合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一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

本章内容是对是对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和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的整合,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舞台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再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重点重要地位。

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时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这些内容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上并没有完全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围观来展开,而是由近及远安排物质系统的层次。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3节)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7节)第4节:生物与非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第6节: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7节:人与生物圈3. 第三章:人类的探索(第810节)第8节:从自然世界到科学技术第9节:科学技术的进步第10节:探索未知世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实验报告单、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重点、难点,配以图表、关键词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学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学

2021/12/12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用心(yòng 观 xīn) 察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Wilhelm Conrad Röntgen)偶尔
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 (bāoguǒ)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 的感光现象,于是想到可能有种神秘的
光穿过了黑纸。
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妻俩在
1604年,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物体下落(xiàluò)的高度与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而与重量无关,即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的;通常看
到不同物体下落(xiàluò)之所以有快慢,并不是由于重量不同,而
是由于空气阻力的缘故。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液体(yètǐ)的混 合
2021/12/12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2021/12/12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a
b
a,b一样(yīyàng)长 吗?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你觉得图中是螺旋(luóxuán)还是同心圆?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A B
A、B两条线是直线(zhíxiàn)吗?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我们(wǒ men)的观察为什么会产生失误?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shìwù)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怎样才能减少失误?
教学 课件 (jiāo xué)
科学(kēxué)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
2021/12/12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第1章 科学入门(rùmén)
第3节 科学观察
2021/12/12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观是察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fāngfǎ),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 方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谈一谈你的感觉吧!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常用各种感官来观察,但
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有几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在鸡蛋的
;若往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长时间后又会发现,。

你可以有几种方法来使鸡蛋浮起来?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doc

第1章第3节科学观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3)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I韦I,可以进行数据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了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与实验操作过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观察的过稈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和祛码、药匙、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玻璃1111等。

药品:食盐、鸡蛋、Affi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神奇Z处。

所谓观察就是观察者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示图片1-1)提问:你从图片屮观察到什么?(学生体会观察)展示图1-2:请大家观察问:图屮祁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提示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到底是否弯曲。

)展示图1-3:请大家观察问:这两个小动物哪个大?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到底哪个大?追问: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条横的直线是弯曲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个等大的小动物不一样大呢?【小小实验】取一条长10厘米,宽2厘米的小纸条,在纸条边上任意剪两个缺口,如果用双手在纸的两端向左右拉这纸条,你猜想会分成几段?师:通过上述观察Z后,我们发现有时候我们肉眼看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相,要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可借助于仪器和工具,还经常需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

演示实验:鸡蛋为什么上浮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冋答要用到的仪器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实验步骤:1. 将鸡蛋放入清水屮,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2. 向清水屮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实验现象(1)生鸡蛋放在清水屮,看到的现彖是_______(2)为了加快食盐在水屮的溶解,应该使用______ 搅拌,在搅拌过稈屮应尽量避免,在烧杯屮溶解较多的食盐后,生鸡蛋会_______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完整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完整版
2、停表
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
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
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1、鸡蛋上浮实验
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
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
五、课后作业:
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








课 题
走进科学实验室
日 期




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2. 第二章:生物与生命(第47节)生物与非生物、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与进化3. 第三章:物质世界(第811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与化学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方法,掌握观察与实验技巧。

理解生物与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了解物理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生物分类与进化的掌握。

物理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生物与生命的认识。

物质世界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例题讲解,分析解题方法。

知识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

强调科学思维与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 内容:章节名称、节。

重点、难点知识。

实践情景、例题、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结合实践情景,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科学观察课件 浙教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科学观察课件 浙教
新版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课件系列
第一章 科学入门
进入实验室要避免发生以下危险事项
危险事项
原因
1、用舌头尝试药品
部分药品具有腐蚀性和毒性
2、在实验室内吃零食和喝水
发生误食现象
3、追逐推挤
撞翻实验器材、药品、酒精
4、在燃烧的酒精灯旁用书本挡风 5、用金属物品玩弄插座 6、鼻孔接近瓶口嗅闻药品
纸张为易燃物
触电事故 部分药品有刺鼻味和毒性
7、加热时,试管口对准人
加热物质和蒸气喷出
8书包书本随意放置
易拌倒同学
9、湿手触摸插座
触电事故
11、试管平放在桌上
试管易滚动掉落
12、手拿药品瓶直接倒出药品 药品未倒入容器,流出易引发恐慌 13、不使用的器材和药品随意放置 桌面太过杂乱
14、随意倾倒溶液或药品
部分药品具强烈腐蚀性
温故而知新
1.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C_____, 用于取少量固体的是___E____,用于滴加 少量液体的是__A____,用作少量物质反应 的容器的是___F____, 用于搅拌的是__D____。
A.滴管 B.烧杯 C. 酒精灯 D.玻璃棒 E.药匙 F.试管
温故而知新
2、什么是科学?
2.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A )
A.扩大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和观察是两回事,它 们互不相干扰 B.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而不能用其他的仪器 C.电流表是测电流的,电压表是测电压的 D.在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溶液混合 颜色 A+B
记录表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
(3)指导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直到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进行数据的测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2、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进行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
3、通过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6页的实验内容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观察以及记录。
《科学观察》
一、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科学观察》
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
初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版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单元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的第一章第三节,主要阐述什么是科学观察和进行科学观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观察可用肉眼观察、借助仪器的图像观察等。但不仅仅是指眼睛的“观”,鼻闻、耳听、皮肤触、舌味等都是科学观察的重要手段。
教师:那为了让我们能在以后还能说出来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记录下来)
教师:我们刚刚已经了解了很多记录方法对不对,所以为了能长期记得我们就要选取一种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各自的颜色状态对不对?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两两混合以后会有什么颜色和状态怎么办?(做实验)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两两混合的实验,并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第16页中的记录表。
引导学生回答:不能,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提问:有没有同学可以举这样的例子?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观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观察的含义,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掌握观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观察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观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植物、动物等。

2. 制作PPT,展示观察图片和相关视频。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科学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经历,如观察星空、植物发展、动物行为等,讨论观察的重要性。

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科学观察,并说明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学习的基石。

(二)新课教学1. 观察的重要性(1)通过实验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别,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2)讨论常见的观察方法,如直接观察、比较观察、实验观察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观察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观察对象。

2. 观察的技能和方法(1)演示应用显微镜的步骤,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应用方法,并强调应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让学生练习应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和电流表等科学实验器械,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

(3)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比照观察、分析观察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水循环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观察报告,记录观察过程、发现和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录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节科学观察讲义
教学目的: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知识罗列:
一、用心观察,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不同手指的指纹可能不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3.选择个其中的一个手指(如中指),用红色印泥将那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
并将自己的指纹与同桌的指纹印相比较是否相同?
不同的人的指纹不同。

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二、拓展观察力,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

因此,在实
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现象
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_深入水底__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鸡蛋会慢慢上浮,最后浮在水面
为什么加入一定量食盐后鸡蛋会上浮?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思考: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课后练习:
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

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
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 ___和___ ___。

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
4、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 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 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
6、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
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8、在试管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在拿试管时要拿试管的上部,不可大把抓 B.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
C.加热液体时可擦干后直接加热 D.加热试管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 。

(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案:
1、观察实验
2、观察力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现象数据
3、C
4、A
5、D
6、C
7、D
8、B
9、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