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课件
第6页/共104页
2、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之间与大气组分反应产生的新的污
染物。一般多为气溶胶。
第7页/共104页
(二)、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1、分子状态污染物: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苯酚)分散
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根据化学形态,可将其分为 五类: (1)、 含硫化合物: SO2 、 H2S ; SO3 、硫酸、 硫酸盐; (2)、 含氮化合物: NO 、 NO2 、 NH3 ; 硝 酸、硝酸盐;
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
(1) 、降尘:粒径大于 10 μ m 的颗粒;在重力 作用下,易沉降,危害范围较小。
如水泥粉尘第、10页金/共属104粉页 尘、飞尘等一般颗粒大,比 重大。
(2) 、飘尘:粒径小于 10 μ m 的粒子,粒径 小,比重也小,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具有胶体 性质,又称气溶胶 (aerosol) 。
③ 浓缩在固体填充柱上的待测物质比在吸收液 中稳定时间要长,有时可放置几天或几周也不发生 变化。
具有广阔第发39页/展共10前4页 景的富集方法!
3、滤料阻留法
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 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 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 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第23页/共104页
图1 网格布点法
上风口
第24页/共104页
图2 同心圆布点法
下风口
第25页/共104页
图3 扇形布点法
五、采样时间和频率
1、采样时间: 指每次采样所需时间的长短,又叫采样时段。
分为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性采样。
2、采样频率: 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2、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之间与大气组分反应产生的新的污
染物。一般多为气溶胶。
第7页/共104页
(二)、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1、分子状态污染物: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苯酚)分散
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根据化学形态,可将其分为 五类: (1)、 含硫化合物: SO2 、 H2S ; SO3 、硫酸、 硫酸盐; (2)、 含氮化合物: NO 、 NO2 、 NH3 ; 硝 酸、硝酸盐;
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
(1) 、降尘:粒径大于 10 μ m 的颗粒;在重力 作用下,易沉降,危害范围较小。
如水泥粉尘第、10页金/共属104粉页 尘、飞尘等一般颗粒大,比 重大。
(2) 、飘尘:粒径小于 10 μ m 的粒子,粒径 小,比重也小,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具有胶体 性质,又称气溶胶 (aerosol) 。
③ 浓缩在固体填充柱上的待测物质比在吸收液 中稳定时间要长,有时可放置几天或几周也不发生 变化。
具有广阔第发39页/展共10前4页 景的富集方法!
3、滤料阻留法
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 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 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 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第23页/共104页
图1 网格布点法
上风口
第24页/共104页
图2 同心圆布点法
下风口
第25页/共104页
图3 扇形布点法
五、采样时间和频率
1、采样时间: 指每次采样所需时间的长短,又叫采样时段。
分为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性采样。
2、采样频率: 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
废气监测的主要指标
介绍废气监测所关注的主要指标,如流量、浓度和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
废气监测的常用方法
解释常用的废气监测方法,如连续排放监测、事故排放监测和非连续排放监测。
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分类
分类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气象站和遥感仪器。
监测设备的原理
解释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光学原理、电化学原理和物理检测原理。
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
列举常见的监测设备,如大气监测站、烟气分析仪和 VOCs检测仪,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气和废气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自动 化和远程监测。
监测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分析监测技术的优势,如高 灵敏度和实时性结与展望
1 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展望大气和废气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进措施,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3 监测与环保的关系及其意义
探讨监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望监测技术的未来,如智 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大数据分 析的应用。
应用案例
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 中的应用
介绍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方面 的应用,如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和评估监测效果。
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 中的应用
阐述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如合规性监测和排放管 控。
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 中的重要性
论述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如预警预报和 紧急事件响应。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介绍废气监测所关注的主要指标,如流量、浓度和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
废气监测的常用方法
解释常用的废气监测方法,如连续排放监测、事故排放监测和非连续排放监测。
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分类
分类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气象站和遥感仪器。
监测设备的原理
解释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光学原理、电化学原理和物理检测原理。
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
列举常见的监测设备,如大气监测站、烟气分析仪和 VOCs检测仪,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气和废气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自动 化和远程监测。
监测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分析监测技术的优势,如高 灵敏度和实时性结与展望
1 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展望大气和废气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进措施,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3 监测与环保的关系及其意义
探讨监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望监测技术的未来,如智 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大数据分 析的应用。
应用案例
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 中的应用
介绍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方面 的应用,如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和评估监测效果。
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 中的应用
阐述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如合规性监测和排放管 控。
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 中的重要性
论述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如预警预报和 紧急事件响应。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和废气监测 PPT
空气和废气监测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障碍物顶点至采样点位连线与 地面夹角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避开 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 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如研究大气污染对人 体的危害,采样口高度为1.5-2m;如研究大气污染对植 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 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空气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气象资料 3. 地形资料 4.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采样时,打开瓶塞上的活门,利用瓶内的负压使气样入瓶, 关闭活门。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ppm-ppb数 量级),富集采样时间一般较长,测量结果
代表采样时间平均浓度。
1. 溶液吸收法 2. 填充柱阻留法 3. 滤料阻留法 4. 低温冷凝法
5. 静电沉降法 6. 扩散(或渗透法) 7. 自然积集法 8. 综合采样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
吸收管
① 溶液吸收法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空气和废气监测
气泡吸收管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采样点布设方法
采样前先调查相关资料,设计监测方案。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障碍物顶点至采样点位连线与 地面夹角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避开 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 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如研究大气污染对人 体的危害,采样口高度为1.5-2m;如研究大气污染对植 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 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空气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气象资料 3. 地形资料 4.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采样时,打开瓶塞上的活门,利用瓶内的负压使气样入瓶, 关闭活门。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ppm-ppb数 量级),富集采样时间一般较长,测量结果
代表采样时间平均浓度。
1. 溶液吸收法 2. 填充柱阻留法 3. 滤料阻留法 4. 低温冷凝法
5. 静电沉降法 6. 扩散(或渗透法) 7. 自然积集法 8. 综合采样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
吸收管
① 溶液吸收法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空气和废气监测
气泡吸收管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采样点布设方法
采样前先调查相关资料,设计监测方案。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课件
程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 互相作用,
分
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
类
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
污染物还强。
主要有SO3、H2SO4、MSO4、MNO3 、 NO2、醛类、 酮类、过氧已酰硝酸酯。
14
第3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二次污染物
(1)硫酸烟雾 硫酸烟雾系大气 中的 SO2等硫化物 ,在有水雾 、 含有重金属 的飘尘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 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 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硫酸烟雾引起的刺激作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 SO2气体强烈得多。
9第3Βιβλιοθήκη 大气和废气监测第一节 概述
2.粒子状态污染物(颗粒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 粒径多在0.01~100µm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通常根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10
第3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概述
2.粒子状态污 染物
2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及其组成
1.大气与空气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大气和空气的 定义: 大气(atmosphere):是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 气的总和。 环境空气(ambient air):对人类及生物生存 起重要作用的近地面约10km内的气体层。 大气污染学中,“大气”与“空气”意义相同。
4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2.大气的组成
第一节 概述
大气
干燥清洁空气
水蒸气 ( 0.01% ~ 4% )
杂质 (自然过程、人类活动)
空气和废气监测教材(PPT 32页)
效率高)
4、低温冷凝法
① 原理:当大气中某些沸点比较低的气态污染物质,通过低 温填充柱时,因冷凝而凝结在采样管底部,从而达到富集的目 的。 ② 特点:效果好,采样量大,利于组分稳定,但空气中的水 蒸气、二氧化碳、氧会干扰测定。
低温冷凝采样器
5、自然积集法
① 原理: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和浓差扩散作用 采集大气中的被测物质。
。
2.填充柱阻留法
① 原理: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填充剂,让气体以一 定流速通过填充柱,欲测组分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 浓缩采样目的。
② 气体与填充剂发生作用:吸附、溶解、化学反应 ③ 填充剂类型: 吸附型: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 分配型:涂高沸点有机溶剂的惰性多孔颗粒物 反应型:惰性多孔颗粒物、纤维状物表面能与被测组分
2.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 用另一个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同时采样,或串联在后面进 行比较得知。
五、采样记录
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 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 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 采样仪器和所用吸收液;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NO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成NO2。NO2为棕红色具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毒性比NO 高4倍,是引起支气管炎、肺损害等疾病的有害物质。
测定方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与
吸收气液样采中样的,N空O气2进中入N库O2仑的池被与吸电收解转液变中成的亚I-硝反酸应和,硝将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光电离检测法
十、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 VOCs ) : 指 室 温 下 饱 和 蒸 气 压 超 过 133.32Pa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烃、氧烃等。
4、低温冷凝法
① 原理:当大气中某些沸点比较低的气态污染物质,通过低 温填充柱时,因冷凝而凝结在采样管底部,从而达到富集的目 的。 ② 特点:效果好,采样量大,利于组分稳定,但空气中的水 蒸气、二氧化碳、氧会干扰测定。
低温冷凝采样器
5、自然积集法
① 原理: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和浓差扩散作用 采集大气中的被测物质。
。
2.填充柱阻留法
① 原理: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填充剂,让气体以一 定流速通过填充柱,欲测组分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 浓缩采样目的。
② 气体与填充剂发生作用:吸附、溶解、化学反应 ③ 填充剂类型: 吸附型: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 分配型:涂高沸点有机溶剂的惰性多孔颗粒物 反应型:惰性多孔颗粒物、纤维状物表面能与被测组分
2.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 用另一个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同时采样,或串联在后面进 行比较得知。
五、采样记录
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 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 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 采样仪器和所用吸收液;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NO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成NO2。NO2为棕红色具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毒性比NO 高4倍,是引起支气管炎、肺损害等疾病的有害物质。
测定方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与
吸收气液样采中样的,N空O气2进中入N库O2仑的池被与吸电收解转液变中成的亚I-硝反酸应和,硝将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光电离检测法
十、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 VOCs ) : 指 室 温 下 饱 和 蒸 气 压 超 过 133.32Pa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烃、氧烃等。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演示课件
5
1.2 空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对动物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不可见危害。 对材料的损坏 对大气的影响
玉米空气污染
美国空气污染之都 洛杉矶 空气污染腐蚀秦俑
6
1.3 空气污染源
(1)自然源 由自然现象引起空气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1000~1400km),但 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 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其厚度约为10至20千米,其大气 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 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还存在大部分的固体杂质。动、植 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 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8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已发现有危害而被人注意的就有一百多种,其中大部 分是有机物,环境科学中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分类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分类
分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
9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1)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1)时间性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由于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一天内的 变化也不同。
一次污染物因受逆温层、气温、气压等的限制,在清晨 和黄昏时浓度较高,中午即降低;
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等由于是靠太阳光能形成的, 故在中午时浓度增加,清晨和夜晚时降低。
(2)空间性
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种类、分布情况和气象条件14等 因素有关。
1.2 空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对动物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不可见危害。 对材料的损坏 对大气的影响
玉米空气污染
美国空气污染之都 洛杉矶 空气污染腐蚀秦俑
6
1.3 空气污染源
(1)自然源 由自然现象引起空气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1000~1400km),但 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 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其厚度约为10至20千米,其大气 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 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还存在大部分的固体杂质。动、植 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 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8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已发现有危害而被人注意的就有一百多种,其中大部 分是有机物,环境科学中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分类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分类
分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
9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1)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1)时间性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由于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一天内的 变化也不同。
一次污染物因受逆温层、气温、气压等的限制,在清晨 和黄昏时浓度较高,中午即降低;
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等由于是靠太阳光能形成的, 故在中午时浓度增加,清晨和夜晚时降低。
(2)空间性
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种类、分布情况和气象条件14等 因素有关。
空气和废气监测 ppt课件
降
K+、Na+、Ca2+、Mg2+、
水 监
pH、电导率
测
NH4+、 SO42-、NO3-、Cl-
8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 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 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 超标地区,适当增设采样点;城郊和农村,人口密度 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少设点。
数据有效性规定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 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 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日至少有18 h的采样时间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 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采样15 d以上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适用于采集气态和蒸汽态物质。
34
冲击式吸收管
① 溶液吸收法
可装5-10ml吸收液 采样流量:3.0L/min
适用于采集浓缩固态气溶胶 不适于采集气态或蒸汽态物质
35
多孔筛板吸收管
① 溶液吸收法
吸收管 吸收管可装5-10ml吸收液 采样流量:0.1-1.0L/min 吸收瓶 小型:可装10-30ml吸收液 采样流量:0.5-2.0L/min 吸收瓶可装50-100ml吸收液 采样流量:30L/min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环境工程监测课件-第三节 空气和废气监测
降水监测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测
标准气体的配制
1
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
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1、注射器采样
采样后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当天分析,不适用VOCs采样。
2、气袋采样
与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吸附、不渗漏的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酯袋,
状况而寻找合理的监测点。
(2)区域点和背景点
区域点和背景点分别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20km和50km以上,能分别反映区域大气状况
和本底水平。
(3)污染监控点
原则上应设置在固定污染源对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以及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布设在源
的主导风向和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
理的需要确定布设数量。
4
采样频率和时间
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
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0
本章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颗粒物的测定
空气质量指数
➢ 相乘作用(SO2和颗粒物,日本四日市哮喘病)
➢ 拮抗作用(甲基汞神经症状,硒刺激呼吸道、肝肾功能退化。
含30ppm甲基汞和12.5ppm硒食物喂养金枪鱼90天,没有中毒
现象)
3
空气污染源
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部门
企业类别
排 出 主 要 污 染 物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测
标准气体的配制
1
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
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1、注射器采样
采样后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当天分析,不适用VOCs采样。
2、气袋采样
与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吸附、不渗漏的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酯袋,
状况而寻找合理的监测点。
(2)区域点和背景点
区域点和背景点分别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20km和50km以上,能分别反映区域大气状况
和本底水平。
(3)污染监控点
原则上应设置在固定污染源对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以及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布设在源
的主导风向和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
理的需要确定布设数量。
4
采样频率和时间
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
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0
本章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颗粒物的测定
空气质量指数
➢ 相乘作用(SO2和颗粒物,日本四日市哮喘病)
➢ 拮抗作用(甲基汞神经症状,硒刺激呼吸道、肝肾功能退化。
含30ppm甲基汞和12.5ppm硒食物喂养金枪鱼90天,没有中毒
现象)
3
空气污染源
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部门
企业类别
排 出 主 要 污 染 物
空气和废气监测72页PPT
1、不பைடு நூலகம்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空气和废气监测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选择两个组分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Cl,C2)作参比。待 测试液的浓度介于两者之间。先用一个比试样浓度大的参比, 调节透射率为0%,再用一个比试样浓度小的参比,调节透射 率为100%。用此法测量试样的吸光度,在整个吸光度读数范 围内都是适宜的,故称最精确的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 组成: 光源、单色器、吸收他(比色皿)、检测器 及信号显示器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 操作方法
– 高吸光度法:
• 利用略低于待测溶液的已知浓度溶液作参比液 • 适用于测量高浓度样品
– 低吸光度法
• 先用标准溶液调节分光仪的透射率为100%,再用一个比待测 试样液浓度稍高的参比液凋节分光仪的透射率为0%。此法适 于痕量物质的测定
– 极限精密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 光 采 H3化样BO学,3—氧硼K化酸I溶剂碘液和化吸臭钾收氧 分后:光,用光分度pH光法5.光测5度定土法;0测.或2的定用K。NIa—2SHO3B3—O3吸收液 • 氯 0.2化5m物o:l/L用超K声2H波P浸O3溶浸后渍,的用滤氟膜试采剂样或,茜样素品锆滤分膜光用光水度或法测
3.1.1 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的项 目
• NOx:用对氨基苯磺酸—冰乙酸—盐酸案乙二胺混合水溶液 作为吸收液,采样吸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 氨 的:纳用氏0试.0剂1m或o氯l/L酸的钠H—2S水O4扬作酸吸分收光液光采度样法后测, 用定与。水监测同样 • 氰化氢:用0.05mol/LNaOH吸收液采样后,用同水质监测的
• 分子内部运动的方式有三种,即电子相对于原子 核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本 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因此相应于这三种不同运动 形式.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 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产生电子跃迁,即分 子最外层电子(或价电子)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 目前我国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大约 有80个项目150多个方法
• 分类:
– 无机污染物 – 有机污染物 – 颗粒物 – 降水
• 方法: 仪器分析为主
3.1 无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技术
• 监测项日:
– 一氧化碳(CO) – 氮氧化物(NOx) – 氨(NH3) – 氰化氢(HCN) – 氟化物 – 五氧化二磷(P2O5) –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氯化氢、硫酸雾 – 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
1. 光源 • 条件:
– 必须能够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光束,以便于检出和测 量
– 光的强度应稳定,在测量时间内应恒定不 – 所提供的光的波长范围应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对紫外
吸收光谱分析法应能提供波长为200一400nm的光; 对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应能提供波长为400一760nm 的光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 分类: • 棱镜单色器(不够精密) • 光栅单色器(精密)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3. 吸收池—比色皿 • 作用:盛装试液和决定透光液层厚度的器件 • 材质:
– 玻璃—可见光 – 石英---紫外-可见光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2. 定量分析方法: ① 标准曲线法 • 适用范围:
– 样品易模拟 – 批量样品
•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被长的单色光作 用下,测得其吸光度分,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 为横坐标作图。若该溶液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即划出一 直线。此直线称为标推曲线。在测未知浓度的溶液时,只 要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其吸光度,即可由标准曲线上查 得其未
2. 单色器 • 作用: 将连续光谱按波长的长短顺序分散为
单色光并从中获得分析所需的单色光 • 组成:
– 色散元件: 将连续光谱色散成为单色光,狭缝 和透镜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光的方向,调节光的 强度和取出所需要的单色光
– 狭逢: 调节光强度和选择出所需的单色光 – 透镜系统: 控制光的方向
• 分类
– 可见光光源
• 最常用的可见光光源为钨丝灯,它可发射400一 1100nm范围的连续光谱, 可见吸收光度分析法的光 源外,还可用作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光源。
– 紫外光光源
• 常用的紫外光光源为氢灯或氘灯,它们能产生180 一375nm的连续光谱,发射光强度要比氢灯大些
• 由于普通玻璃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所以氢(氘) 灯必须使用石英窗
定。 • PP原22—OO55钼:作蓝用用分过生光氯成光乙正度烯磷法滤酸测膜,定采用集水空中气PO中3P3-2的O方5 。法气—溶—胶抗加坏入血与酸还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1. 简介: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通过测定被测液对紫 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选定一定波长的光 照射被测物质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再依 据吸光度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的 理论根据是“吸收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 说明:
(1)必须是在使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为人射光的条件下, 吸收定律才成立。单色光越纯,吸收定律越准确。 (2)并非任何浓度的溶液都遵守吸收定律。稀溶液均遵守 吸收定律,浓度过大时,将产生偏离。 (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那些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 它们的吸收光度具有加合性,即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 收等于溶液中各个组分对该波长光的吸收之和 (4)吸收定律中的比例系数尺称为“吸收系数”。它与很 多因素有关,包括入射光的波长、温度、溶剂性质及吸 收物质的性质
• 注意:
– 经常检查工作曲线 – 注意单位变化 – 注意测定条件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② 标样推算法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③ 差示光度法
• 差示光度法是用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与未 知浓度的待测溶液比较,测量其吸光度,即:
• A=Ax-As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 组成: 光源、单色器、吸收他(比色皿)、检测器 及信号显示器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 操作方法
– 高吸光度法:
• 利用略低于待测溶液的已知浓度溶液作参比液 • 适用于测量高浓度样品
– 低吸光度法
• 先用标准溶液调节分光仪的透射率为100%,再用一个比待测 试样液浓度稍高的参比液凋节分光仪的透射率为0%。此法适 于痕量物质的测定
– 极限精密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 光 采 H3化样BO学,3—氧硼K化酸I溶剂碘液和化吸臭钾收氧 分后:光,用光分度pH光法5.光测5度定土法;0测.或2的定用K。NIa—2SHO3B3—O3吸收液 • 氯 0.2化5m物o:l/L用超K声2H波P浸O3溶浸后渍,的用滤氟膜试采剂样或,茜样素品锆滤分膜光用光水度或法测
3.1.1 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的项 目
• NOx:用对氨基苯磺酸—冰乙酸—盐酸案乙二胺混合水溶液 作为吸收液,采样吸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 氨 的:纳用氏0试.0剂1m或o氯l/L酸的钠H—2S水O4扬作酸吸分收光液光采度样法后测, 用定与。水监测同样 • 氰化氢:用0.05mol/LNaOH吸收液采样后,用同水质监测的
• 分子内部运动的方式有三种,即电子相对于原子 核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本 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因此相应于这三种不同运动 形式.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 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产生电子跃迁,即分 子最外层电子(或价电子)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 目前我国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大约 有80个项目150多个方法
• 分类:
– 无机污染物 – 有机污染物 – 颗粒物 – 降水
• 方法: 仪器分析为主
3.1 无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技术
• 监测项日:
– 一氧化碳(CO) – 氮氧化物(NOx) – 氨(NH3) – 氰化氢(HCN) – 氟化物 – 五氧化二磷(P2O5) –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氯化氢、硫酸雾 – 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
1. 光源 • 条件:
– 必须能够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光束,以便于检出和测 量
– 光的强度应稳定,在测量时间内应恒定不 – 所提供的光的波长范围应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对紫外
吸收光谱分析法应能提供波长为200一400nm的光; 对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应能提供波长为400一760nm 的光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 分类: • 棱镜单色器(不够精密) • 光栅单色器(精密)
3.1.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3. 吸收池—比色皿 • 作用:盛装试液和决定透光液层厚度的器件 • 材质:
– 玻璃—可见光 – 石英---紫外-可见光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2. 定量分析方法: ① 标准曲线法 • 适用范围:
– 样品易模拟 – 批量样品
•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被长的单色光作 用下,测得其吸光度分,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 为横坐标作图。若该溶液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即划出一 直线。此直线称为标推曲线。在测未知浓度的溶液时,只 要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其吸光度,即可由标准曲线上查 得其未
2. 单色器 • 作用: 将连续光谱按波长的长短顺序分散为
单色光并从中获得分析所需的单色光 • 组成:
– 色散元件: 将连续光谱色散成为单色光,狭缝 和透镜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光的方向,调节光的 强度和取出所需要的单色光
– 狭逢: 调节光强度和选择出所需的单色光 – 透镜系统: 控制光的方向
• 分类
– 可见光光源
• 最常用的可见光光源为钨丝灯,它可发射400一 1100nm范围的连续光谱, 可见吸收光度分析法的光 源外,还可用作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光源。
– 紫外光光源
• 常用的紫外光光源为氢灯或氘灯,它们能产生180 一375nm的连续光谱,发射光强度要比氢灯大些
• 由于普通玻璃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所以氢(氘) 灯必须使用石英窗
定。 • PP原22—OO55钼:作蓝用用分过生光氯成光乙正度烯磷法滤酸测膜,定采用集水空中气PO中3P3-2的O方5 。法气—溶—胶抗加坏入血与酸还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1. 简介: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通过测定被测液对紫 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选定一定波长的光 照射被测物质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再依 据吸光度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的 理论根据是“吸收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 说明:
(1)必须是在使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为人射光的条件下, 吸收定律才成立。单色光越纯,吸收定律越准确。 (2)并非任何浓度的溶液都遵守吸收定律。稀溶液均遵守 吸收定律,浓度过大时,将产生偏离。 (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那些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 它们的吸收光度具有加合性,即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 收等于溶液中各个组分对该波长光的吸收之和 (4)吸收定律中的比例系数尺称为“吸收系数”。它与很 多因素有关,包括入射光的波长、温度、溶剂性质及吸 收物质的性质
• 注意:
– 经常检查工作曲线 – 注意单位变化 – 注意测定条件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② 标样推算法
3.1.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基本原 理
③ 差示光度法
• 差示光度法是用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与未 知浓度的待测溶液比较,测量其吸光度,即:
• A=Ax-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