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中共党史专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民主革命时期)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民主革命时期)》是在研究生已经具备中共党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王明的“左”倾错误和党纠正“左”倾错误的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党的反蒋抗日政策的变化;党领导下的白区斗争;国共合作条件下的两个抗日战场;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策略方针;党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经验;战后的基本形势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反蒋爱国斗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共党史文献选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是在研究生已经具备中共党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把党史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史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就与基本经验;“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左”倾错误的泛滥及纠“左”的努力;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曲折中的探索;前十年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林彪集团、江青集团的覆灭;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解放思
想,拨乱反正;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历史科学的论述,以有助于研究生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中共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联系中外历史,特别是中共党史,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关于历史和历史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和历史科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永恒变动与社会革命与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和人类的历史创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庞卓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3.《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张艳国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毛泽东思想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和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掌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提高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重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邓小平理论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在系统学习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读《邓小平文选》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来源、形成、发展及其历史特点;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及其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的思想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稳定理论研究;中国特色改革战略理论研究;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研究;中国特色外交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祖国统一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5年。
3.《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4.《邓小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
5.《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
6.《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
7.《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冷融,河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从比较的视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模式所作的选择。
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发展演进及其根据中国国情,对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作出选择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党自成立以来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党对中国现代化路径的选择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结果,也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从而从新的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历史经验,为研究生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供历史依据,不断增强其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努力奋斗的决心、信心和能力。
本课程教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现代化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主线,重点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所概括的人类现代化的一般性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经验。
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和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现代化历程》虞和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中国现代化导论》刘永佶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中国现代化史纲》陈勤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4.《现代化新论》罗荣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系统回顾和战略分析,帮助研究生认真总结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成果和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客观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要求研究生在广泛阅读各种参考书目的基础上,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大事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看待当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国传统政治发展的历史困境;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三个代表”与中国政治发展;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政治发展;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包玉娥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李景鹏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关海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论民主》李铁映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李剑农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6.《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7.《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主编,三联书店,2001年。
8.《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王长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9.《政治发展导论》李元书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
10.《政党与政府》郭定平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政治中国》董郁玉、施滨海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12.《政治的透视》孙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刘智峰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14.《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林尚立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丛日云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7.《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许明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
18.《中国政治》[美]詹姆斯·R·汤森等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19.《中国的军阀政治》[美]齐锡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20.《论民主》[美]罗伯特·达尔,李柏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21.《民主新论》[美]乔·萨托利,冯克立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
中国现当代政治制度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在已有中共党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政治制度的若干重要问题,进一步了解中国现当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各项基本政治制度,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民党政府的训政制度研究;国民党政府的宪政制度研究;中共新民主主义宪政制度研究;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中国司法制度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王永祥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陈明显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3.《中国宪政史》徐祥民等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现当代政治思想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开设《中国现当代政治思想研究》,是为了使研究生了解五四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党有关国家问题的理论和政治主张,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起伏和斗争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探讨、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最终胜利,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启示,促进对中共党史的学习和研究,加深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意义,为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奠定思想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贯穿五四时期、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中国现代各派政治思想产生、发展基本情况为主线,重点讲授和研讨五四时期民主主义思潮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发展,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主张,“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国共产党从联合政府到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胜利,建国后党的民主政治理论及发展,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极“左”思潮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历史考察等专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2.《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下)高军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吴建国、陈先奎、刘晓、杨凤城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
通过学习,使研究生在了解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利弊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其实质。
同时,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特征,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研究和把握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
本课程主要是对欧美发达国家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历史形成、基本体制(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制度、政党和选举制度、文官制和监察制度等)、各自特征及其运作方式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
同时,对中西当代政治制度展开分析比较,以探讨中国在新世纪应如何借鉴当代西方政治运作的实践经验,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方式,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吴大英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比较》张晔编,旅游出版社,1989年。
3.《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郑楚宣、刘绍春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波澜起伏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它在中国的传播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把握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发展及其在中国传播情况的脉搏,不但有助于深刻洞察当代西方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而且可以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深广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当代西方现代化思潮;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当代西方国际关系思潮;当代西方神学思潮;当代西方人学思潮;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当代西方政治学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世界思潮》刑贲思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2.《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徐大同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徐大同主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南方周末》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国外现代化道路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现代化问题为主线,以中国当前现代化水平为基点,以现代化基本问题为框架,研究亚、非、拉美、美国、欧洲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道路选择和经验教训,探讨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并以此为借鉴,提高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提高其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我国现
代化建设所遇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理论的沿革;东亚的发展政府模式;南亚的现代化道路;中东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北美的工业化道路;西欧“内生性的”现代化道路;非洲的不发展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丁建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渠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3.《今日亚太与中国》吴英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港、澳、台问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港澳台问题既是历史遗留问题,又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港澳台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综合分析,进一步加深研究生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研究生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探讨当前我国在如何进一步促进香港与澳门的繁荣稳定以及更好地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港澳台历史及其问题的发展演变进行纵向的分析;二是从现实的角度,对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国际国内等各方因素进行横向的分析;三是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理论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述。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海协会编,九州出版社,2003年。
2.《统一之路》王永钦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3.《台湾祸福》倪健中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4.《国共关系的历史回顾与“一国两制”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国共关系研究专业委员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
5.《论“一国两制”下中央和香港特区的关系》(理念•实践•创新丛书)宋小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一国两制”与澳门成功实践》杨允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当代中国国情国力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国情国力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的国情国力,分析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规律,对当代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国情国力是现代化事业的出发点,对国情国力的认识和分析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
通过教学提高研究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推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国力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阐明国情国力的概念、内容及研究国情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当
代中国国情及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及城乡差别;阐述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探究国民的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及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状况;论述当代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科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当代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发展问题报告》张国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世界问题报告》金鑫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经典文献、主要观点、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了解和学习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力求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领导能力。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邓小平建党理论,探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卢先福、赵石献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有关党的建设的文献。
3.《列宁选集》(1—4卷)有关党的建设的文献。
4.《毛泽东选集》(1—5卷)有关党的建设的文献。
5.《邓小平文选》(1—3卷)有关党的建设的文献。
天津地方党史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研究生在修读《中共党史专题研究》等必修课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在中央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天津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天津地方党组织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与历史经验,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为天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党的活动;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天津人民在艰难曲折中奋进;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天津抗日斗争;推翻美蒋反动统治和天津的解放;天津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开创天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程抚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