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

中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

中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植被和复杂生态环境的国家。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所以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环境。

这些植被和生态环境在维护着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植被的分类中国的植被可以被划分为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湿地植被、沙漠植被等几个主要类型。

首先是中国的森林植被,包括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阔叶林则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

其次是中国的草原植被,分为草甸草原、草原草原、沙质草原等几种类型。

草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藏高原和西南等地。

此外,中国的湿地植被主要包括了沼泽地、湖泊和河流两岸等区域。

最后是中国的沙漠植被,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恩沙漠。

二、中国植被的特点中国植被的特点是多样性和适应性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国家,不同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被类型。

从海拔0米的珠江三角洲到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垂直分布。

适应性强是指中国的植被能够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形成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西北的沙漠地区,植被适应了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植物,如沙柳和沙蒿。

三、中国生态环境的挑战中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森林资源丧失和破坏问题。

由于过度的木材采伐和非法砍伐,中国的一些森林面临衰退和破坏的风险。

其次是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土地过度利用,土地沙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再次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中国保护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为了保护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禁止非法砍伐,逐步恢复森林面积。

植被与地形之间关系论文

植被与地形之间关系论文

浅议植被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摘要] 地球表面的植物按一定规律组合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一个区域植物群落的总和即为该区域的植被。

它的形成与许多因素相关,本文主要是从地形因素引起气候条件的变化或者地形自身的变化使植被产生分化,来说明植被与地形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关键词] 植被;山地;山脉;地形变化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也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

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

它还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

自然植被是出现在一地区的植物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组成植被的单元是植物群落,某一地区植被可以由单一群落或几个群落组成,如长白山植被主要由森林群落组成,而华北植被则由森林、灌丛和草甸群落组成。

植被是基因库,保存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并为人类提供各种重要的、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以下主要是阐述植被与地形这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或者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称为地形。

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

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气候带的分布而起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平原的2/3,东半部以广阔的平原和低山为主,平原海拔多在1000m以下,如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山地和丘陵海拔多在1000~2000m。

其他还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2000m以上,对植被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国有许多超过海拔2000m和3000m的山地,在高原面上的山地有很多超过5000m 和6000m。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

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高寒草原
分布区域
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 川西部等地区。
植被特点
高寒草原由适应高寒环境的草本植物组成,以高山草甸和草甸草原 为主,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热带荒漠
01
分布区域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份的热带沙漠和戈壁地带。
02
植被特点
热带荒漠的植被以热带旱生植物为主,如仙人掌、霸王鞭等。这些植物
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和储水能力,能够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03
生态环境
热带荒漠的生态环境同样十分恶劣,降雨量极少,气候炎热干燥,地表
生态环境
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
03
草原植被类型
温带草原
分布区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 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
植被特点
温带草原由耐寒的草本植物组成,通常以针茅、羊茅、碱草等草种 为主,草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温带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提供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目录
• 中国植被概述 • 森林植被类型 • 草原植被类型 • 荒漠植被类型 • 水生植被类型
01
中国植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的统称,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可以将植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中国的自然环境分享笔记

中国的自然环境分享笔记

中国的自然环境分享笔记中国的自然环境非常多样化,包括高山、平原、沙漠、草原、湖泊和河流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自然环境的分享笔记:1. 地理分布:中国地域辽阔,横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南濒南海,北靠蒙古国和俄罗斯。

这使得中国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西部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东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此外,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著名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

3.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类型为各种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存条件。

4. 植被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中国的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草原和针叶林;南方地区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西北地区则有独特的干旱草原和荒漠植被。

5. 动物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动物资源之一,包括许多珍稀物种。

例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都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资源。

6.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和沙漠等。

7. 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法规、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等。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植被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被不仅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考地理中有关植被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植被分布与地理环境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征。

例如,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树木稀疏;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茂密。

此外,土壤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肥沃的土壤适宜植被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不利于植被的茂盛。

因此,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植被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植被与生态平衡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空气的新鲜度。

同时,植被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波动,防止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因此,保护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高考地理中,对于保护植被的方法和意义也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三、植被与经济发展植被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与植被的利用息息相关。

例如,农业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植被的利用也可以提供木材、纺织原材料等资源,推动国家的工业和贸易发展。

此外,旅游业也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地方的旅游业依赖于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植被景观,如大草原、热带雨林等。

因此,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四、植被与人类生活植被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提供给人类丰富的食物、木材和纤维等资源,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同时,植物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此外,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许多药物的原料来源于植物。

因此,植被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影响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黄土高原,作为中国的重要地理单元,其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深入,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系统梳理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关键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直接影响,如物种分布、群落结构、生长周期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关注人类活动,如农业耕作、城市化、资源开发等,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

这些活动不仅改变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也影响了土壤质量、水文条件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而对植被覆盖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将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文章将为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黄土高原,作为中国的重要地理单元,其植被覆盖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产生了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土高原的气温升高,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周期变长。

春季提前到来,冬季推迟,使得植被生长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植被的覆盖度。

气温的升高也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一些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开始在此地区出现。

降水量的变化也对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黄土高原的降水量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总体降水量可能没有明显增加,但降水模式的改变却对植被生长产生了影响。

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是指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的特点。

它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因素,各地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会有所不同。

以下将详细介绍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和特点。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繁茂生长,通常会出现丰富的森林植被。

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而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则更适合针叶林和草原的生长。

而在极地地区,因为极端的寒冷气候和短暂的生长季节,只有一些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其次,土壤质地也是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的成分和质地对植物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会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水分的保持和供应,从而影响植物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

比如,盐碱地的土壤质地较差,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利,所以在这些地区主要出现耐盐碱植物。

相反,肥沃的土壤则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所以在这些地区植物的种类多样性也比较丰富。

此外,地形也会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

地势的高低、山脉的存在以及地形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比如,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气候条件变得苛刻,只有一些耐寒植物能够在高山环境中生存。

而在低洼地区,由于水分的积聚,湿地植被会相对丰富。

总的来说,植被分布规律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的地区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植被类型和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探究植被分布规律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区,每种地貌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

2. 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每种气候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

3. 植被分布: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植被分布广泛,包括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针叶林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区,每种植被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

4. 水系分布:水系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分布和发展,中国水系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湖泊,每种水系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环境条件。

5.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地理位置广泛,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等不同地域,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

八下地理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知识点

八下地理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知识点

八下地理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知识点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指中国境内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如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为各种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地理学界普遍认可的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的一些知识点:1.气候分布规律: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

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冬季较暖,夏季较凉爽;西部和北部内陆地区气候寒冷,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另外,中国气候较为干湿分明,大部分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地貌分布规律:中国地貌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等地形类型。

高山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藏北高原;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贵州高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华夏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和松花江平原。

3.水文分布规律:中国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中西部地区,注入东海;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西北和北部地区,注入渤海。

另外,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如长白山天池、青海湖和洞庭湖等。

4.植被分布规律:中国植被多样,主要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岛,以及丘陵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如内蒙古草原;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大戈壁沙漠;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如长江三角洲湿地。

5.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中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西南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铜矿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锌矿石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北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知识点只是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部分,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多样,还有很多其他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植被。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地理植被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植被带进行介绍。

一、北方草原带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短暂而湿润,冬季则干燥而寒冷。

北方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导,覆盖范围广阔。

这里土地肥沃,适宜放牧和农耕。

主要植被有针叶林、草原草地等。

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

这个地区四季明显,气温适宜,降雨均匀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树木为主,树种丰富多样。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潮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树木为主,树种多样且呈现茂盛繁荣的态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

四、西北干旱草原带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西北干旱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以耐旱和耐寒的植物为主要特点。

这里草原广袤,适宜放牧和畜牧业。

五、西南热带雨林带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西南热带雨林带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这里的地形复杂,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且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六、青藏高原草甸带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包括西藏、青海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

青藏高原草甸带植被以高寒草甸和高山草甸为主,适宜藏羚羊、牦牛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里的土壤贫瘠,不适宜大规模农业种植。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植被带分布广泛,每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类型。

地理植被带的划分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保护和维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344考题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344考题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丰富和植被类型多样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据统计,中国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具有2946个属。

在这些植物中,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

更有一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灭,但在中国仍然有存活,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其次,中国的植被类型也非常多样。

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

而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则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

此外,中国的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植物分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以及植物资源丰富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规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陆地面积较大,纬度、山脉和海洋等因素使得中国的气候多样,从北方荒漠到南方热带雨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

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方面。

首先,温度是植被分布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季节性和垂直性变化。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变化,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松树、柏树等耐寒的树种为主。

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方地区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热带雨林、季风雨林等。

其次,降水是植被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地区降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从东南沿海的高降水量到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中国不同地区植被的分布。

在中国东南部及长江流域等地,降水充足,水资源丰富,适宜森林的生长,所以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而中国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内陆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干旱气候是这些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以草原、荒漠和灌木丛等植被类型为主。

此外,光照也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导致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在山地地区,山脉的遮蔽使得山谷内的光照条件较差,因此在山地地区的植被分布中,通常会出现高山草甸、针叶林等植被类型。

而在中国的平原地区,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草原植被的生长。

综上所述,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因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中国各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

中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但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

深入研究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管理中国丰富的植被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中国森林水平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森林水平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森林水平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一、纬度分布中国的森林分布在不同纬度区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从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加。

高纬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中纬度的华北和西南地区则以暖温性和亚热带针叶林为主,而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则以亚热带和热带雨林为主。

这种分布特点与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二、经度变化中国的森林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经度变化特点。

从东向西,随着经度的增加,森林覆盖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中国的东部地区多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适宜森林的生长;而西部地区则多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因此,中国的森林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三、海拔分布中国森林的海拔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而低海拔地区的森林则以阔叶林为主。

此外,不同海拔地区的森林类型和植被特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常绿阔叶林是主要的森林类型;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针叶林和灌丛则是主要的森林类型。

四、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中国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和干旱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森林的生长,而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则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五、土壤条件土壤条件也是影响中国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性质对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森林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此外,土壤的水分和酸碱度等性质也对森林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植被类型中国的森林类型十分丰富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原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森林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发展特点。

例如,东北地区的针叶林以红松和落叶松为主,而南方地区的阔叶林则以樟树和楠木为主。

陕西植被总结报告

陕西植被总结报告

陕西植被总结报告陕西位于中国大陆腹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陕西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

本文将对陕西的植被进行总结,并介绍其中的特点和问题。

陕西的植被类型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陕西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偏少,因此荒漠和半荒漠植被相对较多。

陕西的最北部分是乾旱区的延绥县,这里的植被主要是荒漠植物,如贝母、蒿属植物等。

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是半干旱区,沿黄河、渭河和洮河等河流流经的地区,有草原植被和灌丛草原植被,如羊草、羽茅等。

陕西的南部则是温带山地气候,气候湿润,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如松树、柏树、槐树等。

陕西的植被资源丰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覆盖率高,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森林植被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和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陕西的植被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被开发用于农业和工业,导致植被破坏和生态失衡。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陕西的植被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水资源不足,影响草原和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此外,非法的砍伐和滥砍滥伐也对陕西的森林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陕西的植被资源,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政策,加大对植被保护的力度。

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滥砍滥伐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植被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植被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

第三,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植被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对植被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综上所述,陕西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植被区域之一。

然而,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保护和修复陕西的植被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摘要: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由于我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

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气候条件来阐述我国的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关键词: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中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而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

影响此地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

因此我国一年中辐射能收支差额的变化较大,四季分明。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全年可能蒸散能量在130~52.5cm之间。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

再加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对比和高耸庞大地形的影响,因此我国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一、中国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基于NOAA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基于NOAA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基于NOAA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联。

通过利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将深入分析过去几十年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并试图揭示这些变化与气候因素(如温度、降水等)之间的潜在联系。

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地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而且可以为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首先概述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我们将介绍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文章还将讨论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未来变化趋势。

最终,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以理解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时间序列的NOAA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观测站的气候数据,对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如下:遥感数据处理:使用遥感软件ENVI和ArcGIS,对NOAA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重投影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植被指数计算:基于预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以量化地表植被覆盖情况。

时间序列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滑动平均、傅里叶变换等,对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周期性分析和突变检测。

气候因子提取:从地面观测站获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与遥感数据进行时空匹配,以便分析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遥感数据:本研究采用NOAA系列卫星的AVHRR传感器数据,该数据具有长时间序列、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适中等特点,适合用于大尺度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地球植被分布

地球植被分布

地球植被分布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分布规律⽓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分以及⼆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被型成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热量的主要来源。

由于它提供给地球的热量从南⾄北的有规律差异,形成不同的⽓候带,因⽽植被也成带状从南⾄北依次更替。

这种沿纬度⽅向有规律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同时,在陆地同⼀纬度的不同地点,各地的⽔分条件,由于与海洋的距离、⼤⽓环流和洋流的性质等差异往往⼗分明显。

植被因⽔分状况⼤体按经度⽅向成带状的依次更替(但与具体经度数字⽆关),即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它和纬度地带性统称为⽔平地带性。

如下的趋向:热带、北⽅带(寒温带)和极地带(在南半球不存在相应的带)等各植被带⼤体是与纬度平⾏的。

这在北半球⽐较明显。

但是,这种规律也是相对的。

在南北纬40°之间的⼤陆东侧,由于季风的湿润影响,有⼀个完全不存在⼲旱地区的区域。

在西侧,则情况甚为复杂,在亚热带,荒漠可伸展到海岸,⽽在南半球,荒漠甚⾄仅限于海岸区。

在西侧的其余地区,明显地较为湿润,⽽海洋⽓候的影响深⼊到内陆。

这种趋向在平均⼤陆图上⽐在⼀般的世界植被图上容易看出。

平均⼤陆的植被图给⼈们提供了世界植被类型模式分布的状况,表明了植被类型分布与⽓温和降⽔的关系。

⽬前已有许多推测植被类型变化的⽓候指标,最早使⽤的是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量,其后应⽤较⼴的如格⾥⾼⾥耶夫和布迪科创⽴的太阳净辐射们的组合较好地反映了以植被特征为代表的⾃然地带规律。

当q<0.3时形成苔原,0.3<q<1.1时随R值减少依次更替为从热带到寒温带分布的森林,1.1<q<2.3时为热带与温带分布的草原,q=3.4则为半荒漠与荒漠的分界标志,但它们都限于⼀定的R 值条件内。

1976年,⽇本学者吉良根据温暖指数(WI),划分以下各带:WI=0 极地永冻带 WI=85-180 暖温带WI=0-15 寒带 WI=180-240 亚热带WI=15-45 亚寒带(寒温带) WI>240 热带WI=45-85 冷温带(中温带)吉良还根据温暖指数、柯本指数K,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的PEI和爱斯特隆(? ngstr” om,A.)的CIH三者结合作为湿度指数,以北半球为例,划分为五个带,表⽰热量、⼲湿度与植被类型的关系(表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气候的角度论述我国植被分布规律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山体众多,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

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中国的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本综述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论述我国植被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地形结构特别复杂,具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湿润到极端干旱的不同气候带(区)。

同时,我国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这样的地理配置使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与环境的显著特点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而由此导致的我国植被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又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还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很大的影响[1]。

从广东湛江北上至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从南到北,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是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

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会降低,平均纬度每增加1度,温度会下降0.5℃~0.6℃。

由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就使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种类因无法适应低温而不能分布到纬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就在从南到北的方向,由于温度的不同,便形成了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

在不同的气候带下就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但是从上海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却穿越了东部的森林区、中西部的草原区和西部的荒漠区。

也就是说,从东部至西部你经历了中国的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干旱区3个气候类型。

1 中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1.1 中国植被经向地带性分布我国东南部和东部濒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则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像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东到太平洋3500多千米,西离大西洋6900多千米,北距北冰洋3400多千米,南至印度洋约2500千米。

再加上四周被高山包围;北有阿尔泰山、西有准噶尔界山、南有昆仑山、东有北山等,使上空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又很难到达新疆上空,因此形成了东西地区水分巨大的不同。

导致水分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深入的过程中,降水越来越少,夏季温度越来越高,大陆性气候越来越强,从而使植被发生了变化。

这种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的分布格式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1.2 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

地带性植被是指能够最充分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植被。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

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

侵入我国的寒流大致有三条主要路线;第一条是由西伯利亚西北部出发,向南由新疆或蒙古侵入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内地;贯穿中国大陆;第二条是由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过我国东北、内蒙古到达华北平原,遇到泰山阻挡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山东半岛北部入渤海,另一支在大陆南进时又受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阻碍,再次分为二股气流危害我国南方地区;第三条是由西伯利亚东部海岸出发,经日本再向西南偏南的方向进入我国东部和南海一带。

1.3非地带性植被分布一个地区除了有地带性植被外,还具有非地带性植被(也称隐域植被)。

非地带性植被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中,而是出现在两个以上的植被带中。

如盐生植被既出现在草原带和荒漠带,也出现在其他带的沿海地区,沼泽植被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植被带中;水生植被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池塘、河流等淡水水域,这些植被统称为隐域植被。

它们对气候带没有专一性,因而是非地带性植被。

它们的分布常受制于某一生态因素,如水分、基质等的作用,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嵌入在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中。

2气候与中国植被的分布2.1.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8至9个,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以及高寒植被.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而不是温度带,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 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铜陵经大别山南坡到武汉往西,与WI值130-140 ℃·月一致. 我国热带区域的面积极小,仅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台湾南端及其以南地区[2]2.2 受寒流的作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其是北亚热带森林中,落叶的成分较多。

而夏季又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使我国东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可以获得大量的降水。

地形的复杂,峰峦逶迤的高山,使东西去向的山岭对寒潮向南流动起着不同程度的阻挡作用,成为温度带的分界线;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太平洋东南季风深入内陆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与划分东南湿润气候区和西北干燥气候区的分界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高原南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对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入境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此外,来自北赤道的暖洋流接近我国台湾东岸顺着环球群岛转向日本本州东岸远离东去,因此这支暖洋流对我国大陆,尤其是对北方气候未能发生直接增温加湿的作用,所以我国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3 植被的地理分布3.1中国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3.1. 1从垂直分布来看,在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气候规律作用下,上述各水平地带的森林类型,都在纬度较低的水平地带内按垂直带谱出现,而且是纬度越高,在垂直带内出现的下限则越低。

3.1.2 从水平地带分布来看,由北到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

3.1.3.自北而南分属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大气候带。

气温由北而南逐渐升高;降水量则由南往北递减。

高山、高原、丘陵、盆地等都有大面积分布。

这种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对中国森林的形成和分布起着制约的作用。

3.1.4 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水平位置都属于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森林为温带针叶(以红松为代表)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但在本地带山地的上部广泛分布有以落叶松和云杉、冷杉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

3.1.5秦岭山地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南坡海拔1200米以下为北亚热带森林和含有亚热带成分的森林。

在此以上和北坡的下部,则分布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油松、华山松、铁杉等温带针叶林。

3.1.6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的高山和台湾山地北部,其水平位置属于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森林是以常绿阔叶林为特征的亚热带森林。

但是,由于纬度低、山体高,因而又分布着属于北方地区各水平地带的森林:下中部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海拔2000米以上为暖温带与温带针叶林;3000米以上为寒温带针叶林。

3.1.7 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和台湾山地南部,下部是雨林、季雨林,上部则为其它热带森林和亚热带森林。

3.1.8 台湾因山体高,再往上还分布有喜温凉的针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3.1.9 按水平地带分布的寒温带针叶林,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

其范围包括黑龙江以南,洮儿河以北,呼伦贝尔草原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以西的地区。

3.2植物地理气候不同的植物种、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所适宜的或可能适应的气候范围,即以植被类型作为气候类型或分区的标志。

植物、植被、植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3.2.1植物地理气候指标涉及 3方面:①气候因素的性质,其量度及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②各植物种在遗传本质上对气候的需求和反应;③植被或生物群落与气候因素的特定关系,这不仅是个别种对气候反应的简单总和。

3.2.2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

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

但是由于植物和植被的分布不仅取决于气候,还取决于历史上的原因、生物或人为因素,植物或植被分布界限与等温线并非经常吻合。

某种植物可能适应于某个气候区,但还来不及分布到那里,或由于生物竞争、地形障碍等原因而不存在于该地区,植物种的进化和植被的形成也常落后于气候变化。

3.3中国植被地理分布格局除世界分布、栽培和入侵成分外, 大部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与地理相关密切;热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热带亚洲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0.84%到94.38%, 其最低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地区, 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热带分布属在<北纬30?的地区占优势, 除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 其它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减少;温带分布属(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中亚分布和东亚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5.1%至98.83%, 其最高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 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除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 其它温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在温带成分中,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属主要出现在中国亚热带到暖温带地区, 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属在中国北部占优势, 而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属则在中国西北部占优势;除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 所有其他成分都显示了与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 其中, 北温带分布属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最为密切相关。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格局与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密切匹配, 支持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方案[3]。

4中国植被分布的特点4.1 中国三大植被区域在上述自然地理条件下,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了3大植被区域。

即东部的湿润森林区、中部的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极端干旱的干旱荒漠区。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规律。

4.2中国植物区系划分吴征镒根据对中国2980属种子植物分布的比较分析,将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划分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

1979年他根据植物区系分析和各地优势植被的区系组成,将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划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下属7个亚区和22个地区。

张宏达1980年提出的地球植物区系分区方案为:①劳亚植物界:北美植物区,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古地中海植物区;②华夏植物界:东亚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区,印度-喜马拉雅植物区;③澳大利亚植物界:东北澳洲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西南澳洲植物区;④南美植物界:南美植物区,中美植物区,安达斯植物区;⑤非洲植物界:南非植物区,中非植物区,北非植物区,马达加斯加植物区;⑥南极植物界:新西兰植物区,胡安-斐南德斯植物区,亚南极群岛植物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