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这是学生采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的很好的一节课,通过引导、让学生以总结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课标解读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他们的单位;2、知道除上述基本单位外,力学中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并在物理计算中规范使用和表示。

教材分析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学情分析单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提出单位不统一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以及单位制对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和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知道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4、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摩(尔)mol例题: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00g ,在1.4N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那么,5s 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5s 内它的位移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为恒力,所以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就可以求出速度和位移。

在国际单位制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时,质量的单位必须用千克(kg ),所以需要对质量的单位进行换算。

解:以静止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的质量m =700g =0.7kg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N/kg =2m/s 2初速度v 0=0,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有v =at =2m/s 2×5s =10m/skg N7014.==m F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有x=1/2at2=1/2×2m/s2×25s2=25m5s末物体的速度是10m/s,方向与恒力的方向相同;5s内它的位移是25m,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思考讨论:已知量的单位和计算的结果的单位有什么关系?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时,计算的结果也是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的。

因此: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如前的计算可写成思考与讨论: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πR3h。

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

她的根据是什么?圆锥的高度h和底面半径参考答案:由单位制的知识可知,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4.4 力学单位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4 力学单位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4 力学单位制〖详细教材分析〗物理公式不仅是物理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还包括单位关系和方向的关系。

初中学过的单位选取的原则大多是某个人对物理的贡献,学完本课以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道单位是由几个基本单位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

探究物理量单位如何确定及利用单位制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概念。

科学思维:知道国际单位制及七个基本量和基本单位。

科学探究:掌握根据物理量关系式确定物理量单位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掌握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方法,能用单位制判定表达式的正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难点:统一单位后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问题组,结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从网上的数学悖论入手1元=100分100分=10分×1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1元×0.1元=0.01元最后证得:1元=0.01元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现在单位上,学完本课你就知道了。

教学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基本单位计量一头大象的质量时常用吨(t )作单位,但在计量人的质量时常用千克(kg )作单位,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在初中学习时,g 的单位曾用牛顿每千克(N/kg )。

这些单位的使用有什么规则吗? 在关系式tx v ∆∆=中,位移长度单位用米(m ),时间单位用秒(s )得出的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m/s )。

这个单位重点斜线,它也就是“除以”或者分数的意思和公式的形式是对应的。

同理在关系式tv a ∆∆=中,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m/s ),时间单位用秒(s ),那么得出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 2),同样的m/s 再除以一个s,分母就变成二次方。

高中物理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探究一 磁感应强度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在桌面上,通电直导线所在处的磁场认为是均匀的,通电直导线与磁场垂直,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的力叫安培力问题1 保持长度不变,改变电流大小,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问题2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磁场中导线长度,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问题3 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问题4 如何表示和定义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如何规定?问题5磁感应强度方向是如何规定的?问题6 能不能说B 与F 成正比或B 与Il 成反比?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可以这样测定: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磁场力F与该导线的长度l 、通过的电流I 乘积的比值,即B =F IlB.通电导线在某点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2C.磁感应强度B =F Il只是定义式,它的大小取决于场源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而与F 、I 、l 以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方向无关D.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探究二、匀强磁场问题1.什么是匀强磁场?问题2匀强磁场的特点探究三、磁通量问题1.什么是磁通量?如何表示磁通量?问题2 .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问题3.磁通量的单位是什么?问题4.若磁场与平面不垂直时如何计算磁通量?问题5.磁通量是矢量还是标量?磁通量的正、负表示什么?问题6.线圈的磁通量与线圈匝数有关吗?问题7.在B 与S.垂直时,如何计算磁通量的变化量?[例2] 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越大,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定就越大B.放在某处的一个平面,穿过它的磁通量为零,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磁通量的变化不一定是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引起的D.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不变,放在该处线圈的面积也不变,则磁通量一定不变3[例3] 如图所示,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8 T ,磁场有明显的圆形边界,圆心为O ,半径为10 cm ,现在在纸面内先后放上圆线圈A 、B 和C (图中未画出),圆心均在O 处,A 线圈的半径为1 cm ,共10匝;B 线圈的半径为2 cm ,只有1匝;C 线圈的半径为0.5 cm ,只有1匝。

《第四章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及意义。

3.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4. 学会应用单位制进行物理计算和解释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单位,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单位制进行计算和解释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单位制的应用。

3. 准备适当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确保实验室或教室的设备安全,并确保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的基本知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知道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好处。

教学过程包括介绍、导入、讨论、实验和总结等几个环节。

(一)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入课题:1. 物理学中的基本量有哪些?2. 这些基本量的单位是如何规定的?3. 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好处是什么?(二)介绍单位制教师向学生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换算。

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其他常用的单位制,如英制、米制等。

(三)讨论单位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例如速度、加速度、力、能量等。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单位制进行单位换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单位制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演示不同单位制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差异,让学生了解使用国际单位制可以避免因单位不同而导致的数值误差。

(五)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积极使用国际单位制。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定义。

高中物理_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高考链接展示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题力学实验部分,了解近几年命题趋势已经由设计性实验逐渐改为教材实验的迁移,教材中的实验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和掌握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融会贯通。

二、力学实验实验原理—设计方案—器材选取—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强调实验原理的重要性,引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强化记忆。

三、回顾高中阶段力学实验把七个实验分类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分类: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或者纸带类实验和弹簧类实验,力学实验高考题以这七个实验为命题根源设计创新拓展实验。

四、学生改进创新总结实验题目以教材实验为根源让学生设计改进实验,总结所做过的相关实验,如何考查,这是本节课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对这部分内容要求高,难度较大,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

课堂效果还不错,大胆的放给学生自己,他们会带来很多惊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小结设计实验后紧跟课堂训练加深印象,在已有的题目上进行改编,反复练习。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力学实验知识框架,便于记忆。

最后,展示一张学生、家长、老师的合影,升华本节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心系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身边所有的人都在陪伴你长大,,培育你成才,静待花开!天道酬勤,勇往直前,无问西东!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对高中的知识具备比较完整,经过一轮细致的复习能够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设计方案。

在二轮复习中需要把零散的知识构成体系,在大脑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各部分相关联的知识分专题进行学习,实验分为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本节课把力学实验归纳与分类,明确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改进实验方案,设计创新拓展实验,对高三二轮复习阶段的学生能够做到,但确实有挑战性。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教学】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投影展示例题并布置学生审题: 例1.用水平力F 拉着重为G 的物体以速度v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当拉力F 逐渐减小时,物体的A .加速度和速度都减小B .加速度和速度都越来越大C .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D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通过例1定量分析,初步掌握从受力确定物体受力的基本方法。

例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 ,在 6.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 。

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 内的位移。

2.提出问题,分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审题,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 1.学生思考讨论后独立作答,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

的兴趣。

2.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将新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挂钩。

3.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浅层次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3.【强调注意】受力分析的图示对研究这一类问题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受力分析问题,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受力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画受力分析草图的好习惯. 4.分析点评投影展示答案相对照,规范解题步骤。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F -f =ma , a =1.1 m/s 2由运动学公式,v=at=1.1×4 =4.4 m/s ,m at x 8.8212==学生计算完成,交流合作、点评,找出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改正。

培养学生书面表述清楚物理问题的能力,规范解题步骤。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就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这是动力学所要解决的另一类问题。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投影展示例题并布置学生审题例3.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 75 kg ,以v 0=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

在 t =5s 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60m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2.提出问题,分步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审题,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高一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案例:力学单位制

高一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案例:力学单位制

高一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案例:力学单位制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幺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都可以写出来。

以下是高一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案例:力学单位制,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 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二、教学目标。

力学单位制

力学单位制

《第4节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力学单位制》一节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4节内容,本节从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ma出发,探究物理量的单位,然后引述各物理量单位必须使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探究、创新的思维能力。

由学生根据已学的物理量和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体验数量后面必有单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探究物理量单位如何确定及利用单位制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kma的。

2、知道基本量及其它们的基本单位。

3、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4、理解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探究、实验感悟、分组讨论、恰当地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领略物理概念严谨、系统、实用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际单位制难点:单位制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感悟法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揭示知识创造与创新的客观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态势。

本节课可以设计小实验让学生感悟物理单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情境激趣法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成“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建构”,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问题的情境,如利用“因单位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引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4.4 力学单位制教材分析:《力学单位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机械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材以为什么同一物理量可能采用不同单位来计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单位制的思考,结合学生熟悉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介绍基本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等概念,通过介绍国际单位制,帮助学生形成对单位制系统全面的认识,最后通过例题来示范对单位的规范使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对很多物理量的单位,如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对这些单位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学生了解各物理量的单位存在关系,例如加速度的单位可由速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导出,这些认知对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把握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单位全面、清晰的认识。

学生经历初中的学习,在使用单位进行运算和表达形成了习惯,经过本节的学习后要使用更加便捷的表达方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含义,知道力学中质量(m)、长度(l)、时间(t)以及它们的基本单位千克(kg)、米(m)、秒(s).2.学生知道力学中除长度、质量和时间以外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基本单位中推导出来的导出单位。

3.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能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单位制能促进世界科技、文化交流。

4.学生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

教学重点: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教学难点:根据物理量关系推导物理量单位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根据《学生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标准号GB/T 3976-2014),学生课桌共分0号、1号…、10号共11种.甲、乙两名同学测量“1号”课桌面的高度,测量结果分别是76和760.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力学单位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力学单位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力学单位制》说课稿一、背景与教材分析高中物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学习物理的起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单位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一组约定成立的计量单位。

本节课的教材来自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属于力学章节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了解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 2. 掌握力学单位制中常用的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3. 学会运用力学单位制解决力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 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 2. 常用力学单位的掌握和单位转换。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下: 1. 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 2. 进行力学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 2. 力学单位制中的常用单位介绍;3. 力学单位之间的转换。

2.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位制的认识; 2. 实例演练:通过一些具体例子的演示,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力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与课时安排1.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单位的重要性和单位换算的需求; 2. 讲解:介绍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单位制的建立; 3. 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力学问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力学单位的应用;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力学单位转换的问题;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路; 6. 展望: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前预告,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精品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精品教案

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3.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关系.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单位制.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四、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上一节关于1N的规定使学生感到困惑。

通过单位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单位制、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高中人教版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学设计】《力学单位制》(人教)

高中人教版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学设计】《力学单位制》(人教)

《力学单位制》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学生对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等单位的规定感到难于理解。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出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体会到对其中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它们的基本单位;2.知道物理学中的基本量和基本单位,知道力学中的导出单位;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能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掌握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关系。

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单位制。

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课件、多媒体、微课、导学案、习题等。

一、新课引入展示案例:材料一:一次因单位失误而造成的事故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 )在20世纪末曾发射过一个火星探测器,但它由于飞得靠火星过近,结果因温度过高而起火,并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

航空航天局调查原因时发现:原来探测器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算加速时的力时使用了英制单位,而喷气推动实验室的工程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提供的数据是以国际单位算出来的,并把这些数据直接输入电脑。

你看,就是因为在单位制上的失误,结果犯了一个“极端愚蠢的错误”,价值1.25亿美元的火星探测器毁于一旦。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战国时代各国的度量衡是不统一的,不仅大小、长短、轻重不同,而且进位制也不相同。

在一个新统一的国家里,度量衡制度混乱,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梳理
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 米(m):长度的基本单位
- 千克(kg):质量的基本单位
- 秒(s):时间的基本单位
2. 导出单位
- 牛顿(N):力的单位,1N等于1kg·m/s²
- 焦耳(J):能量的单位,1J等于1N·m
3. 物理量单位的换算
- 长度单位换算:米、厘米、毫米、千米等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影响他们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量的学习多停留在表面,对单位制的本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也可能影响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动画等,形象展示单位换算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4.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布置与力学单位制相关的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组织课堂小游戏,如单位换算接力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堂实践
1. 实验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要求包含单位换算。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2.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项目导向学习,研究了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物理_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力学单位制的教学设计新课的引入:通过两个问题来让学生,通过思考进入本节的学习内容:1.你家的电视机的尺寸?2.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教学的目标: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它们的单位.2.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能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来掌握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4.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并初步掌握了单位制,但使用起来比较随便,和不规范.知道物理量必须有大小而且带单位.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基本单位及导出单位推导过程2.难点:通过定义推导各物理量单位.教学过程单位的不统一会造成什么样的困难?参考答案:单位的统一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尽快地发展,使全球人类能够共享光明,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2.什么是导出单位?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1.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A.密度B.米/秒巴牛顿D.加速度巳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填前面的字母).(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答案:(1)ADEHI (2)EHI (3)FJ BC2. 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压的单位3. 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课后作业:教材第85页问题与练习力学单位制的效果分析这节课通过实际测量,尽量多得了解各个测量方面的知识。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要求学生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之中的力学单位,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却对单位制了解甚少,而且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对结果的影响,更是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本节以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失败的史实为背景,提出单位不统一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以及单位制对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从另一角度认识单位是为了对“量”进行测量和比较而建立的。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难度也相对较小,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所以,本节课可以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法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几个基本单位(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体会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重点知道单位制的作用,即清楚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难点通过单位制推导新的物理量的单位新课教学一、【引入】数学上,我们都知道3<5,9>7,那么在物理课上如果问你3和5,9和7 哪个大,你该怎么回答呢?要比较出大小必须要带上单位。

好,接下来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

1、播放刘翔奥运会夺冠视频。

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

提出问题:刚才视频中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取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

那么,刘翔取得冠军是因为物理学上的哪个物理量较大呢?生:平均速度师:那么刘翔冲刺时的瞬时速度是否一定最大呢?生:不一定师:展示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这是学生采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的很好的一节课,通过引导、让学生以总结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课标解读
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他们的单位;
2、知道除上述基本单位外,力学中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并在物理计算中规范使用和表示。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学情分析
单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提出单位不统一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以及单位制对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和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知道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
4、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
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
3、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1、能够自己推导物理量的单位;
2、能根据单位制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单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提出单位不统一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以及单位制对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效果分析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它们的单位,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学生能够熟记。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单位制的应用”这个问题上。

通过对典型题的分析,大部
分学生的掌握情况还算可以,当然课后还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评测练习
1.在下列几组仪器中,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可用的仪器是()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2.下面哪组中的单位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
A.kg、s、N B.kg、s、m
C.g、min、km D.N、g、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cm、g、s作为基本单位,力的单位是N
B.在力学单位制中,若力的单位是N,则是采用了m、kg、s为基本单位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导出单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 A.焦/秒 B.牛·米/秒
C.千克·米2/秒2 D.千克·米2/秒3
5.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
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
D .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6.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
,是由m 、s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B .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由公式a =
t
v
ΔΔ可知它是由m/s 和s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C .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由公式a=F/m 可知.它是由N 、kg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D .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7.质量m =200g 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a =20cm/s 2
,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 . F =200×20=4 000N
B .F =0.2×0.2=0.04N
C .F =0.2×0.2=0.04
D .F =0.2×0.2 N =0.04N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以问答的形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单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本节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

当学生真正感觉到统一单位制的必要后,再介绍制定国际单位制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统一单位制当中作出的努力。

单位制不仅包括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更重要的是按照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规定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使所有物理量的单位标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在学生感受了统一单位的必要以及了解了相关历史后,本节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什么,并且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定位的重点与难点应该在“单位制的应用”这个问题上。

通过对典型题的分析,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

由于在设问过渡的时候要让学生思考,所以语言显得不是太流畅,这方面还需改进。

课标分析
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他们的单位;
2、知道除上述基本单位外,力学中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并在物理计算中规范使用和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