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知识点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课程编号:B1013103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6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三、教学内容: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绪论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二)生物界的划分1.二界系统:2. 三界系统:3. 四界系统:4. 五界系统:5. 六界系统: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光合作用:矿化作用: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碳循环2、氮循环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藻类(Algae)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

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

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

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

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

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藻类(Algae)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一)藻类植物特征:1.光自养2.原植体植物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4.无胚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分布范围广泛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

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植物学复习材料教案

植物学复习材料教案

植物学复习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依据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植物的分类特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植物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的PPT。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植物图片、实物标本等教学素材。

3. 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讲解: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重点讲解植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系统。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的定义和特点发育的定义和阶段2.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的生长3. 植物的发育阶段胚胎发育胚胎后发育成熟和衰老七、植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种子的形成和散布2. 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器官繁殖细胞繁殖八、植物的适应与多样性1. 植物的适应机制环境适应的类型适应性进化的例子2. 植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九、植物的分类系统1. 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分类的等级和关系2. 植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法生理学分类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十、植物的生态与保护1. 植物的生态关系竞争共生寄生2. 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植物保护的措施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性十一、植物的遗传与进化1. 植物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传递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2. 植物的进化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植物进化的重要事件十二、植物的生理与代谢1. 植物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2. 植物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十三、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的合成与运输激素在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四、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1.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和传播病虫害的病因和病原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危害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十五、植物学研究的现代技术1. 植物学研究的技术手段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态学研究技术2. 植物学研究的应用和进展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育种技术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重点涵盖了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生殖、适应与多样性、分类系统、生态与保护、遗传与进化、生理与代谢、生长调节物质、病虫害与防治和现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学(西大版)电子教案: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学(西大版)电子教案: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学(西大版)8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本章内容提要1、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类群,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较其它植物更加复杂和完善。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真正的花;心皮组成雌蕊,子房包藏胚珠;具有特有的双受精现象;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简化,终生寄生于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繁盛的类群,植物体的结构也最为复杂,由根、茎和叶组成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组成生殖器官。

2、从根的尖端往后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表皮的许多细胞形成了根毛,外皮层可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有凯氏带加厚,具有控制物质转运的功能; 维管柱的外侧是中柱鞘,中柱鞘细胞将来参与形成层、侧根、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中柱鞘内侧是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两者相间排列,并以外始式的方式分化成熟。

形成层来源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和中柱销细胞,形成层向外分裂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次生术质部;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鞠细胞,分裂产生木栓层和栓内层。

根中-般无髓。

3、茎中通常没有明显的内皮层;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前者为外始式发育,后者发育是内始式;形成层来源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术质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和髓射线细胞,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皮层或初生韧皮部:茎的中央部分是髓。

4、叶的成熟结构由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构成,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维管束与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联系。

被子植物(Angiosperm) 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是目前地球上最繁盛、分布最广、植物体结构也最为复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体型和生活习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它们可能是乔木、灌木或者是草本;可能直立的,也可能是木质或草质的藤本;可能是常绿的,也可能是落叶的;可能是多年生的,也可能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

现存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23.5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2 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叶绿体液泡中心体质体1.3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叶绿体的功能液泡的功能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2.3 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3.1 植物的营养需求水分养分(氮、磷、钾等)光照温度3.2 植物的营养吸收根系吸收叶片吸收3.3 植物的营养运输维管束的运输系统韧皮部的运输系统第四章: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4.2 植物的繁殖结构雄性生殖器官(花药、花粉)雌性生殖器官(子房、卵细胞)4.3 植物的繁殖过程花粉管的形成和生长受精过程种子的形成和成熟第五章:植物的适应和逆境反应5.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光合作用的调节呼吸作用的调节水分的调节养分的调节5.2 植物的逆境反应干旱盐分低温病虫害5.3 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表达的调节第六章:植物的激素和生长调节6.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激素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分裂素(CK)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6.2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激素合成的途径激素的运输机制激素的信号传导6.3 植物生长调节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的应用控制植物生长的应用调节植物发育的应用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光合色素的结构和功能光反应和暗反应CO2的固定和还原7.2 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7.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植物生长的应用节能减排的应用第八章:植物的生态生理学8.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光照的关系植物与水分的关系植物与养分的关系植物与生物的关系8.2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生态位植物的生态多样性8.3 植物的生态生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测方法模型方法第九章:植物的生理生态与应用9.1 植物生理生态在农业中的应用改良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病虫害防治9.2 植物生理生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植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9.3 植物生理生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园艺学中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生理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0.1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植物生理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10.2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植物生理学的新机遇10.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前景植物生理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植物生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植物生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的定义和作用是教学重点。

植物学教学教案

植物学教学教案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 成年植物
花朵 幼苗
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 植物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植物繁殖的关键部分 新生植物的生长阶段
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植物细胞的保护结构 包含遗传信息的核心
负责细胞代谢的部分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植物学研究的意 义
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深入 研究植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 发育规律,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食物和药 物等
植物学的意义
生态保护
通过植物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 多样性
人类健康 教育意义
02
生殖策略
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等多种生殖策略
03
植物通过生殖方式适应环境变化
植物的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植物生存造成 威胁。生态保护有助于维护植物 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通过合 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实施植物保 护,能够实现植物物种的可持续 利用和保护。
植物的生态适应总结
01 多样的适应方式
植物通过多种适应策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启植物学 新篇章
未来植物学研究的展望
生态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
01
创新技术 04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探索植物学技术创新方向
资源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探索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02
跨学科合作

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下篇)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引言一、两种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

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

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三)植物命名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植物学教学教案课件

植物学教学教案课件

植物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植物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植物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例说明植物的分类系统介绍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展示相关植物学家的贡献探讨植物学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第二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理解植物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植物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能量转换、物质运输、细胞间交流等2.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细胞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各部分的理解介绍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解释其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观察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影响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和应用3.2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的维持等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激素的种类、作用和应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3.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讲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生长过程的理解介绍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生长现象探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户外观察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因素的作用第四章:植物的生殖与繁衍4.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繁衍机制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应用理解植物生殖与繁衍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花和果实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克隆繁殖等4.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殖与繁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繁衍的方式和机制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生殖方式的理解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生殖现象探讨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及其应用,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第五章:植物的分类与鉴定5.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植物分类的特征和分类系统理解植物分类的意义和应用5.2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学分类、遗传分类、生态分类等植物分类的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子特征等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界的分类、门的分类、纲的分类等5.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分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分类原则的理解介绍植物分类的特征,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分类特征探讨植物的分类系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植物分类的意义和应用第六章:植物的生态与适应6.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掌握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理解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态功能:生产力、碳循环、氧气供应等植物的适应策略: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等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6.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展示相关数据或图表,加深学生对生态功能的理解介绍植物的适应策略,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适应现象探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户外观察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第七章:植物的遗传与变异7.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现象掌握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理解植物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现象:突变、重组、基因流等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7.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遗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讲解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展示相关模型或图解,加深学生对遗传原理的理解介绍植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变异现象探讨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案例分析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遗传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植物的生理与代谢8.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生理的基本过程和代谢活动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理解植物生理与代谢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的基本过程:生长、发育、衰老等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与代谢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环境调节等8.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生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性讲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展示相关实验或图表,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介绍植物的代谢活动,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代谢现象探讨植物生理与代谢的调控机制,进行小组讨论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理与代谢调控的实际应用第九章: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进化9.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理解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意义和应用9.2 教学内容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等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植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分子进化等9.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分布与进化的关系讲解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展示相关地图或数据,加深学生对分布规律的理解介绍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进化证据探讨植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植物分布与进化在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0.1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掌握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理解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10.2 教学内容植物资源的种类: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原料等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栽培、采集、加工等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法律法规等10.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讲解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加深学生对资源的理解介绍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进行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保护效果探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学简介中“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部分,需要重点关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植物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

绪论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一生物界的划分二植物界的多样性1 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2 植物营养方式和生活周期的多样性3 植物的遗传多样性4 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植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第五节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1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植物学的方法学习植物学的主要参考书1. 陆时万等编著.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2.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傅承新,丁炳扬主编.植物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4]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王全喜,张小平主编.植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金银根主编. 植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叶创兴等编著.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马炜良主编.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主要学习指导书1.黎维平主编,植物学学习指导2.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教案: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植物界中,尽管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变化万端,但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人R.Hooke用他改进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栓皮栎,山毛榉科,栓化的树皮很厚),他看到了许多象蜂窝的小室,他把这些小室称cell,中文译为“细胞”(在十九世纪中叶,我国学者李善兰将cell 一词译为细胞。

)。

实际上胡克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生活的细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木栓细胞的细胞壁。

但他为人类开启了生物微观世界的大门。

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T于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3)精子和卵都是细胞;4)细胞进行分裂,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组织。

大学植物学电子教案设计

大学植物学电子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大学植物学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的系统发育。

3. 认识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的系统发育。

2. 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教学难点:1. 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系统发育的演变过程。

2. 常见植物特征的准确识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植物标本、植物图片、植物分类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植物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植物学有哪些了解?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分类。

二、讲授新课1. 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形态学分类法- 生化分类法-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2. 植物系统发育的演变过程:- 植物起源- 植物进化- 植物分类系统3. 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蕨类植物- 红色裸子植物- 真核植物门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

3.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植物观察记录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植物分类有哪些疑问?二、讲授新课1. 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系统发育的演变过程:- 植物分类的挑战- 植物系统发育的演变过程2. 常见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苔藓植物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

3.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植物观察记录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植物标本和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常见植物的特征。

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授课题目:蔷薇亚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校园植物和常见重要经济植物等的熟悉,快速掌握重点科的科特征,掌握亚级重点的主要识别特征,奠定识别鉴定的基础,了解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

对非重点科的著名植物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蔷薇目中的蔷薇科、豆目中的蝶形花科、大戟目中的大戟科、伞形目中的伞形科作为一级重点,需要学生熟记重要的科特征,并对其中重要的植物有所了解,熟悉这些科的校园植物,通过这些校园植物加深科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蔷薇科中四个亚科、豆目中的三个科形态上的演化趋势也是一个重点。

景天科、五加科、葡萄科、卫矛科、芸香科、等作为亚级重点科,对这些科的重要识别特征适当掌握,对其重要植物属、种有所了解。

难点:本亚纲亚级重点科较多,非重点科也很多,虽然不要求掌握科特征,但是对其中的常见植物和重要的经济植物等也需要有所了解,课时较少,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大量的图片提高教学效率,对重点科的科特征加强讲解,尤其是在介绍植物时,结合科特征,让学生看明白,理解透。

对亚级重点科的主要识别特征也采取同样的方法,教学中不在乎学生记住了多少种植物,而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植物对科特征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但是,熟悉相当一部分植物对于掌握其科、属特征是条捷径。

教学基本内容:蔷薇目、豆目、无患子目、伞形目、牻牛儿苗目、远志目、亚麻目、卫茅目、鼠李目、大戟目、桃金娘目、红树目、山茱萸目、檀香目蔷薇目八仙花科(绣球科)Hydrangeaceae东陵八仙花Hydrangea bretschneideri Dippel草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又名八仙花、紫阳花。

太平花(北京山梅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大刺茶藨子刺果茶藨子醋栗Ribes uva-crispa穗醋栗十六、景天科Crassulaceae科识别特征:1.多年生、肉质植物;2.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常无柄,单叶,稀为羽状复叶;3.花通常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4.萼片与花瓣同数,通常4-5,合生;5.雄蕊与萼片同数或2倍之;6.雌蕊通常4-5,常离生,每一个基部有小鳞片1枚;子房1室,有胚珠数至多颗;7.果为一蓇葖果,腹缝开裂。

植物学课程教案(一)

植物学课程教案(一)

植物学课程教案(一)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二)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三)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四)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五)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六)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七)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八)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九)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一)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二)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三)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四)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五)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六)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七)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八)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十九)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二十)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课程教案(二十一)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植物学专题》电子教案

《植物学专题》电子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植物学专题学时:30学时适用专业:专升本植科专业任课教师:张美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学专题》电子教案课程编号:B1013104适用专业:专升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30学时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30 任课教师:张美萍三、单元教学计划四、教学内容: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绪论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二)生物界的划分1.二界系统:2. 三界系统:3. 四界系统:4. 五界系统:5. 六界系统: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光合作用:矿化作用: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碳循环2、氮循环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1、植物形态学:2、植物分类学:3、植物生理学:4、植物生态学:5、植物遗传学:三.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植物类群、植物分类等。

介绍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系统发育:介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及生态、群落、植被介绍。

第四节:学习本门课程目的要求(10分钟)(一)目的(二)要求第一章植物细胞§1.1 细胞的概述(10分钟)一.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但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二.细胞的发现: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追溯到十七世纪,与显微技术发明与改建是分不开的。

§1.2.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一. 植物细胞的大小:最小的球菌0.2μm,一般种子植物中细胞在10--100μm。

概论电子教案

概论电子教案

园林植物学绪论•一、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研究对象)?•1、植物学的定义•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

•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学科。

•按照现代的概念,自然界是由运动形式不同的“四圈”组成。

•生物圈生物界•四圈是水圈自然界•大气圈非生物界•岩石圈•生命的特征•(1)、具有细胞(病毒例外)(2)、新陈代谢(3)、生长(4)、应激性(5)、生殖和发育(6)、遗传和变异(7)、适应性•生物界的划分,有不同的主张,因此有不同的分界系统•(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瑞典林奈Linnaeus 1753•(2)、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Cell,群体)赫凯Haeckel 1866•(3)、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核)科帕兰 Copeland 1938•(4)、五界系统:真菌界(营养方式——分解)维德克Whittaker 1969•(5)、六界系统:非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陈世骧(xiang) 1977•一般植物学教材多采用二界系统,便于学习•什么是植物?植物是生物的一大类群(植物界)•2、植物界的划分•种子植物可根据它茎干的质地,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类型•木本植物又可分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

•(1)乔木: 植株一般高大,主干显著而直立,在距地面较高处的主干顶端,由繁盛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如泡桐、杨、榆、松等。

•(2)灌木 :植株较矮小,无显著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如大叶黄杨、迎春、紫荆、木槿、南天竺、茶等。

灌木和乔木的区别,不是内部结构的不同,而是生长型的不同。

•(3)半灌木: 外形类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如金丝桃、黄芪和某些蒿属植物。

•草本植物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三类。

•(1)一年生植物: 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活史的植物。

植物学 全套讲义 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

植物学 全套讲义 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

植物学讲义(两份)植物学讲义(一)如何认识《植物学》?1.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形态、结构的规律性、个体发育的规律性以及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它揭示的是自然的奥妙。

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将会使你懂得许多植物学的知识,并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好植物学知识会让你科学地解答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如:(1)俗话说树怕剥皮猪怕壮,为什么?(2)连理枝是如何形成的?(3)路灯下的树或枝条容易冻坏或冻死,为什么?(4)嫁接是如何成活的?(5)果树环割、环剥会提早结果,为什么?(6)病原菌如何侵入植物体内?(7)为什么要植树造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植被如何呼风唤雨?……2.植物学是艺术植物世界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不给人以美学的享受。

宏观方面,从热带雨林到极地苔原;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处处展示着植物带给人类的无穷魅力。

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无名的小草等等,让人赏心悦目。

微观方面,从植物细小的形态到显微构造;从微形态到超微构造;展现了微观世界的精妙绝伦。

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植物世界是美丽的,微观世界更奇妙。

植物所创造的艺术美,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所无法创造的。

植物的美绪论植物学(Botany):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植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的多样性1.植物总数:50余万种。

2.分布范围:极其广大。

热带、温带、寒带至南北两极;平原、丘陵至高山;海洋、湖泊、沼泽至陆地。

3.细胞组成: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4.演化趋势: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5.植物的功能:绿色植物体内具有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呈现绿色一大类植物。

光合作用。

非绿色植物:不具叶绿素的一大类植物。

矿化作用。

二、植物界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大学植物学电子教案

大学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 001234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园林、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 6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20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

2. 了解植物界的系统分类,熟悉植物的基本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

3.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殖方式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2. 植物学的发展简史3. 植物学的学习方法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 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类型2. 组织的概念、类型和功能3. 细胞与组织的关系三、植物系统分类1. 植物界的系统分类概述2. 常见植物类群的特征及分类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四、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3.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五、植物生理1. 植物水分生理2. 植物光合作用3. 植物呼吸作用4. 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六、植物生态1. 植物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植物群落3.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实验课程1. 植物细胞与组织的观察2. 植物分类学实验3. 植物生长发育实验4. 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

4.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

2. 实物展示:展示植物标本、模型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植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课程编号:B1013103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6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三、教学内容: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绪论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二)生物界的划分1.二界系统:2. 三界系统:3. 四界系统:4. 五界系统:5. 六界系统: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光合作用:矿化作用: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碳循环2、氮循环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电子教案-包头师范学院

植物学电子教案-包头师范学院

包头师范学院教案200 9 ~2010 学年第2 学期院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教研室) 生物科学系授课教师:苏建英副教授包头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八年三月植物系统分类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植物系统分类学授课对象:09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授课地点:奇志楼409、410、43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任课教师:苏建英副教授总计学时:45学时基本教材:吴国芳等.1992.《植物学(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资料:1.叶创兴等,2000,《植物学(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出版社2.王黎元、苏建英、孙瑞琴编著,2004.《包头地区高等植物检索表》远方出版社.呼市3.傅承新、丁炳扬主编,2002,《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4.[美]A.S.福斯特、E.M.小吉福特著,1983,《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科学出版社5.马伟良主编,1998,《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6.谷安根等著,1993,《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7.百度网授课方式:理论课课程基本内容梗概:通过对植物各大类群的形态、结构、个体发育、生活史等方面的比较,了解植物的系统演化规律、演化趋势,阐述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本方法、思路,阐明关于植物类群的发生和演化的相关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界(按两界系统)的大类群(藻类及其各主要门、菌类及其各门以及真菌门的哥亚门、地衣、苔藓植物门及其苔纲和藓纲、蕨类植物门及其下属的五个亚门等,被子植物门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的重点科)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比较个类群的基本特征,了解各类群的演化地位,了解植物的系统演化的基本过程和演化趋势,了解各类群发生和发展的相关理论。

在学习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介绍植物资源和应用,尤其是对本地资源给以更高度的重视授课题目:引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简介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系统,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系统分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同时对植物系统分类学涉及到的相关的知识(分类等级、植物命名法规、双名法等)有所了解。

药用植物学01810电子教案

药用植物学01810电子教案

药用植物学018101.植物细胞:将具备细胞壁、质体、液泡和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潜在全能性特点的细胞,称为植物细胞。

2.外始式:木质部分化成熟的顺序是由外向内的向心分化,称为外始式。

3.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它部位长出来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故称为不定根。

4.蕨类:也称羊齿植物,是具有维管束的高等孢子植物。

5.原生质体:细胞内全部有生命物质,称为原生质体。

6.直根系:常有一定的形态和特征,依其形态,主根明显、发达,主、侧根界限清楚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7.种子植物:最明显的特征是产生种子,并以种子进行繁殖。

8.染色质:间期细胞核液中,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

1. 营养器官:根、茎、叶提供植物吸收、制造和提供植物体营养作用,称为营养器官。

2. 配子体:由单倍体细胞发育形成的植物体称为配子体。

3.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绕,有基粒和基质片层。

4. 草质茎:茎中组织细胞壁木质化程度低,质地较柔软,称为草质茎。

5.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共生复合体。

没有根、茎、叶分化。

6. 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内部更为细微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7. 乳汁管: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横壁消失连接构成,内含乳汁的分枝或不分枝管道,称为乳汁管。

8. 定根:主根、侧根和纤维根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有固定的生长部位,所以被人们称为定根。

三、简答(30分,每题6分)1、比较初生壁与次生壁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初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果胶,薄而柔软,可以适应细胞伸长生长的需要。

次生壁:覆盖在初生壁上,在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较为坚硬,具有更强的支持作用。

2、比较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厚角组织:为生活细胞,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既有一定的硬度,又富有柔韧性,可以随细胞生长而生长,主要在植物体的地上幼嫩部分(如茎,叶柄等处)起支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知识点植物学复习题一细胞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

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

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

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

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

(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

)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

12页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

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

(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

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

[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

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

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

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

(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

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10.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有哪些?淀粉粒的三种类型。

掌握轮纹、脐点。

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油类淀粉粒的三种类型: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在一个造粉体中可以形成一个或几个淀粉粒。

各个淀粉粒中淀粉围绕一个或几个称为脐的中心。

一层层堆积,形成围绕脐点的轮纹。

轮纹的形成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交替沉积有关,也可能是昼夜沉积时含水量不同造成。

不同植物的淀粉粒的大小、形状和脐点位置各有不同,可作为商品检验、生药鉴定的依据。

代谢物质:晶体、单宁(制革工业中重要的化学原料)、色素、其他物质:有机酸精油植物碱橡胶松脂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少,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其着非常重要的物质。

酶、维生素、植物激素11.细胞壁从里往外的结构依次包括哪些部分?次生壁、初生壁、胞间层12.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时期?包括间期的G1 S G2 期和细胞分裂期的前、中、后、末4个时期(称M期)。

1. G1期:DNA合成前期,细胞合成RNA、蛋白质和磷脂。

2. S期:DNA合成期,DNA含量增加, RNA、蛋白质合成继续。

3. G2期:DNA合成后期, DNA含量加倍,继续合成RNA、蛋白质。

4. M期:有丝分裂期,最短。

有丝分裂:特点:1. 发生在植物根尖、茎尖及幼嫩细胞中。

2. 两个过程:一是核分裂,二是胞质分裂。

3. 分裂结果形成两个子细胞。

13.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主要特征如何?前期。

形态上主要表现为染色质凝集形成染色体,纺锤丝开始形成和分裂极的确定,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核膜的解体是前期结束的标志。

中期。

染色体排列到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后期。

主要变化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两个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分为两个子染色体,并向两极移动。

同时纺锤体中出现了极间微管。

末期。

当两组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级后,便是末期的开始,此时期主要是新的子核形成以及随新壁建成而进行的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特点:1. 发生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

2. 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半数。

3. 由两次连续的分裂完成,形成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

4. 染色体有配对、交换分离等现象。

无丝分裂特点:又称直接分裂,不产生染色质的系列变化。

发生在植物产生愈伤组织部位以及一些胚乳形成过程中。

二组织全能性: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且有发育称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脱分化:“成熟”组织改变原来的成分状态,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重新恢复分裂能力的过程。

1.分生组织按其来源可分为那几种? 按其在植物体中存在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种?它们的来源、特点、存在位置及功能。

按分省组织的来源和性质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按其在植物体中存在的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①原分生组织:位置:根尖与茎尖的最先端。

来源:胚性细胞特点: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壁薄,体积较小,细胞质较浓,含有丰富的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保持胚性细胞特点,极少分化。

功能:较长期保持分裂机能。

初生分生组织位置:根尖与茎尖的先端,原分生组织之后。

来源: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

特点:胚性细胞功能:保持分裂机能;开始分化。

③次生分生组织位置:裸子植物、木本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侧面。

来源:由初生分生组织产生的薄壁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分裂机能形成的。

(脱分化)特点:与初生分生组织相似,包括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

功能:具分裂能力,使根茎增粗。

④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与初生分生组织功能:使根茎伸长。

形成新叶,产生腋芽,同时有质的变化。

⑤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⑥居间分生组织位置:节间、叶基部、花基部。

特点:同初生分生组织。

功能:使器官伸长。

例:韭菜、葱叶生长、竹子伸长。

成熟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2.基本组织有哪些功能?薄壁组织也叫基本组织有同化、储藏、吸收、通气,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功能。

薄壁组织占比例最大,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

根据功能不同有可分为①吸收组织(根毛细胞)②同化组织(叶绿体)③贮水组织(仙人掌)④贮藏组织(淀粉)⑤通气组织(水生物)3.保护组织分为几种?分为表皮(表皮、气孔、表皮毛)和周皮(周皮、皮孔、树皮)单子叶植物气孔:保卫细胞(哑铃型)和副卫细胞双子叶植物气孔:保卫细胞(肾形)木栓层平周分裂周皮木栓形成层平周分裂栓内层皮孔:根、茎、果实或其他部分周皮表面的裂隙树皮概念:在老树干上无数次周皮累积以及形成层以外的韧皮部一起称为树皮。

生产上树皮:形成层以外所有部分,包括生活韧皮部及所有周皮。

植物学上树皮:最新形成的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包括木栓层及所有死亡周皮。

4.输导组织分为几种?各存在哪些部位?导管的五种类型。

输导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组成分子-------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运输同化产物的组成分子-----筛管和筛胞。

导管:是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许多管状死细胞上下连接,端壁形成穿孔侧壁木质化增厚,形成过程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导管的类型: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化增厚方式不同分类环纹导管直径小,器官形成初期出现,效率低。

(原始类型)螺纹导管网纹导管梯纹导管直径大,伸长生长停止后出现, 效率高。

(进化类型)孔纹导管管胞:存在于蕨类和裸子植物木质部。

属同导管。

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侵填体:防止菌类侵害,增加木材坚实度和耐水性。

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韧皮部中多个细胞连接成管状结构,具原生质体的生活细胞。

功能:自上而下输送有机养料.活细胞筛胞:存在于蕨类和裸子植物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的输贮组织。

自上而下输送有机养料的活细胞导管和筛管的区别机械组织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5.哪些细胞属于机械组织?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厚角组织和其他机械组织的区别。

长形生活的细胞、石细胞(硬化细胞)、木纤维和纤维。

纤维特点:细胞细长,两端尖细,略呈纺锤形,细胞壁极厚,细胞腔小,纹孔小,缝隙状,死细胞。

分类:根据存在部位和细胞壁特化程度不同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石细胞特点:单个散生或群聚而生;形状多样;石细胞壁极厚,木化。

栓化、角化;细胞腔小;形成分枝纹孔道。

厚角组织的特点:长形生活细胞,具叶绿体,细胞壁仅在一定部位加厚,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

增厚方式:角增厚;板片状增厚。

是初生壁性质的加厚,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厚壁组织的特点:细胞壁强烈次生增厚,增厚物质除纤维素外,有的呈不同程度木质化,细胞腔狭长,成熟细胞为死细胞。

6.树脂道、乳汁管属于什么组织?分泌组织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

外分泌结构:腺毛、蜜腺、盐腺、排水器内分泌结构:1.树脂道2.分泌囊3.乳汁管吐水:通过排水器将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出,这种排水过程为吐水。

7.维管组织是一种组织吗?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有一种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

8.名词:植物组织、皮孔皮孔:根、茎、果实或其他部分周皮表面的裂隙植物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相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器官:由各种不同的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植物器官。

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进和基本组织系统三种子和幼苗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2.种子包括哪些基本结构?种子的基本构造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3.种子有哪几种类型?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上胚轴:在子叶与胚芽长出的第一片真叶之间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