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5 专项规划
根据未达标的项目,我们进行以下整改:
•循环生态经济发展 绿色科技园,绿色工业园,绿色休闲区。
•土地生态利用 ——合理开发生态公园,利用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面积。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固体废弃物处置、生活垃圾处理,水环境 保护
......
04
厦门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 鹭,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 ,东南沿 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 市。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是闽南地 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 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 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美 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 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 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 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 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建设产生积 极的指导意义
图1 弗莱堡地理位置
图2 弗莱堡城市景观风貌
绿色 之都
低碳发展 丽瑟 历程 菲尔德新区
旋转 别墅
绿色之都
弗莱堡是一座科学和文化之城
具有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研究院 研究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发电 研究高效利用太阳能建筑
有强烈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市民
医学、生物工程和环保 事业是该城市的主要产业
低碳发展历程
1997年沃帮新区落成 该区所有住房均符合低能耗 建筑标准,广泛使用太阳能设 备,该区成为高效节能建筑模 范区)
2003年生态补助方案 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可获 得50欧元生态补助

国外生态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 世纪70 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 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 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 、“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 世纪60 、70 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 万辆小汽车,但有2/3 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 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 %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北九州模式”的主要经验
1.战略规划引导——1998年制定《新千年计 划》提出了21世纪以循环经济为基调的发展 目标。 2.保障体系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有效的政策机制 •强化行政管理,保障政策落实
•开展产、官、学共同研究,建立循环经济 技术支撑体系 3.社会整体推进 •启动生态城事业 •开展多层次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消费 •启动生态城事业
2 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2012年
{ 2个阶段
近期:2012-2014年(生态区的启动建成)
远期:2014-2017年(生态区的完成与完善)
3 指标体系
北京市生态建设指标达标对照表
类 别
序 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基准值 (2011 达标状况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 经济发达地区
元/人
≥33000 75943 发达地区
3
规划基本思路
4
指标体系
5
生态功能分区
6
专项规划
1 规划对象和范围
北京市共辖14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乡镇级区划数为317个,共有135 个街道办事处和182个乡镇。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千米,建成 区面积1289.3平方千米(中国城市第1名)。山地面积10,317.5平方公里, 平原面积6,390.3平千米。
图1 弗莱堡地理位置
图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弗莱堡城市景观风貌
绿色 之都
低碳发展 丽瑟 历程 菲尔德新区
旋转 别墅
绿色之都
弗莱堡是一座科学和文化之城
具有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研究院 研究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发电 研究高效利用太阳能建筑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

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案例四:美国波特兰美国波特兰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波特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新区层面
待完善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哈默比湖城环境规划基本原则:
1、环境目标的实现应依托于现有实用的技术; 2、该模式的循环利用流程应尽可能地就地封闭,形成系统; 3、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应保持最低程度,并最大可能地引入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整体分析
背景介绍 案例选择
瑞典马尔默 瑞典哈默比新城
工作思路
国家层面 城市层面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背景介绍及案例选择
项目分析框架
1 1. 国外生态城市发展历程 背景介绍 2.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项目可行性实施策略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供水与排水系统 建筑,装置或是表层材料的使用,应不危及
的渗漏
雨水、污水或是淤泥的品质。
主排水管
主排水管应确保绝对的防渗、防漏。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
工作环节 结合产权的垃圾收集环节 处理弹性 信息与效用 本地区的垃圾收集点 公共空间的垃圾
新区层面
关于垃圾处理的基本规划标准 规划标准
新区层面
4、鼓励废弃热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纯净水的使用应降至最低程度; 6、建筑材料应该采用那些对环境和健康影响小的物质; 7、土地应当从污染物中清理出来,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8、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方式应消减至最低程度;
9、规划应该同本地区的人居需求相适,应并激发居民的社会意识和生态责任,要重视本地居民的相 关约定与承诺;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2
目录
01 德国弗莱堡 02 日本北九州 03 北京 04 厦门
3
01
“绿色之都”— 德国弗莱堡
4
德国 弗莱堡
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Breisgau地区的一座城市。弗莱堡的瓦邦 社区是德国最“绿”小区,实现“无车生活”。弗莱堡拥有林地5138公 顷,占市辖区总面积的43%,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除此之 外,弗莱堡是世界闻名的太阳能之城,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利 用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服务部 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1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 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美 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 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 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 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 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建设产生积 极的指导意义
•启动生态城事业
15
考察办公设备循环利用工厂时的情景
16
北九州生态园区的优点:
公开与提供信息
就风险开展双向交流 目的:加深相互的理解,
力争避开或降低风险 方法:相关者共享信息, 制定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
的方法。
信消 市 感除 民 、市 的 不民 理 快的 解 感不 与
安信 感赖 、 不
17
03
北京
13
14
“北九州模式”的主要经验
1.战略规划引导——1998年制定《新千年计 划》提出了21世纪以循环经济为基调的发展 目标。
2.保障体系健全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2.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斯德哥尔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有超过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其次,该市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以减少汽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

3.案例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其次,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设公园、保护自然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以减少交通排放。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芬兰赫尔辛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

赫尔辛基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建设了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赫尔辛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赫尔辛基还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以鼓励低碳出行。

这些措施使得赫尔辛基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5.案例四: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

墨尔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Ⅰ生态城市理论一、生态城市概念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描述。

《尚书》、《周礼》、《逸周书》、《孟子》、《荀子》、《论语》、《墨子》、《淮南子》等传世古籍蕴含着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如《周书》曰:“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更体现出的生态学哲理,对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具有很大的影响,体现出三方面的内涵:其一,人与自然是统一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其二,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与自然为敌;其三,自然是有机体,应尊重自然,师法自然。

这正是现代生态城市观所倡导的。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起源于霍华德(Edward Howard)田园城市的概念。

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道路》一文中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城乡一体化,他认为“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霍氏认为可供人们选择居住的三类人居磁场,一是城市,二是乡村,三是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即“三磁”理论。

他提出的理想城市就是兼具城乡优点的“城乡磁体”——“田园城市”。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项目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概括来讲,它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使城市既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又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建设成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1. 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充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方法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斯德哥尔摩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汽车的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

此外,该城市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和太阳能。

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居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3. 案例二:弗莱堡,德国弗莱堡是德国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能源和建筑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例如,弗莱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弗莱堡还建设了许多生态住宅和绿色建筑,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 案例三: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也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采用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例如,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该国还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四: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建筑和自然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温哥华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

温哥华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6. 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1. 基本概况介绍该典型案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城市名称、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发展背景等。

2. 目标设定说明该典型案例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目标和愿景,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自然资源等。

3. 基础设施建设描述该典型案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措施,包括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交通系统、能源供应等。

4.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该典型案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如垃圾分类处理、水污染治理、植被覆盖增加等。

5. 可再生能源利用讨论该典型案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做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情况。

6. 社区参与和教育强调该典型案例中社区参与和教育的重要性,如居民参与环保活动、生态教育的普及等。

7.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分析该典型案例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 成果评估评估该典型案例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果,包括环境改善、能源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9. 可借鉴之处总结该典型案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措施等。

10.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的重要性,并指出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启示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如加强城市规划、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1. 基本情况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斯德哥尔摩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2)清洁能源:该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绿色建筑:斯德哥尔摩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生态保护:城市中的绿地和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二:温哥华,加拿大1. 基本情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2. 成功经验(1)水资源管理:温哥华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垃圾处理:该城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可持续建筑:温哥华鼓励建设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4)城市绿化:城市中广泛种植各类植物,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1. 基本情况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推广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污染。

(2)可再生能源:该城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生态规划:赫尔辛基注重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

而生态城市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它强调绿色发展、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近年来,全球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不断涌现,它们通常是在经验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如北欧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等建设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就介绍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

1.新加坡-世界领先的生态城市新加坡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新加坡将生态城市的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使命。

在新加坡,建筑物的绿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新加坡的建筑物要求覆盖率在50%以上。

同时,新加坡还将城市的供水系统、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等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新加坡政府的秘诀在于政府对于城市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环保技术和相关应用,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化和水系规划,这些都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示范工程。

在这里,人居环境、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全面考虑,采用多项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生物降解等,将各项技术合理融合,并与一流的废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生态、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

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的经验表明,政府的重视和各项绿色技术的上升都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开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的全面考虑同样是成功因素。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价值。

3.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是美国最成熟的生态城市之一。

在波特兰,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绿色技术研究,成为了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展示全美绿色建筑、公园绿地和骑自行车等低碳生活方式的巨大空间。

波特兰生态城市的经验是,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政府的投入、绿色技术创新和人们的环保意识入手。

国外近代生态城市典型案例比较研究

国外近代生态城市典型案例比较研究

国外近代生态城市典型案例比较研究摘要:生态城市理论不断成熟,建设实例也不断涌现。

本文通过对几个工业化后的南美洲和欧盟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实例进行比较研究,从各自的特点与建设要素入手,总结出了当下生态城市建设所必需的要素与不足,以及对未来生态城市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

关键字:生态城市;国外实例;比较分析近代生态城市理论发展迅速,被人们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良好模式。

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生态城市建设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浪潮,而在生态城市实践的过程中,生态理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证实和完善。

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生态城市是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现代文明在发达城市中的象征。

生态城市的出现使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充满了希望。

1生态城市概念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

人们对生态城市概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至今仍没有确立一个统一的含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图1)。

作为生态城市理论的实体,生态城市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概念模式,它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经济为支柱,社会(政府、民众等)为支持的系统,最终要通过高效的循环生态实现三者的和谐。

2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的发展及实例分析2.1生态城市的发展与分类国内外生态城市是一个从“元件”生态到整体系统生态;在方法上,从单一向综合,从理论到方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从纯自然到人与自然结合研究;从城市的纯粹社会学到心理、文化、经济与环境的整合;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开发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增强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

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

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

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

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

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子规划”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

1992年他在阿德莱德参加第二次生态城市会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政府的部长和阁被称为“影子部长”和“影子阁”,于是提出了“影子规划”的设想。

“影子规划”向我们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该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主要特点。

阿德莱德市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宗旨,使在此生活,工作,旅游和学习者感到愉悦,并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阿德莱德市大力发展公共设施,提供给残疾人患者使用的轮椅通行的专用通道在街道,车站和大楼随处可见,在公共交通设施中也有许多方便女性,小孩或者老人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一阵暖意。

从规划管理体系上来看。

由于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制的国家,因此在规划管理上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负责州域围的总体规划的是南澳洲政府,他们负责协调道路,供水供电等跨省市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州政府控制大的区域,制定发展大纲,控制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和道路网架以及公交线路,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等,明确各市中是否有道路、球场、历史保护等,同时对城市绿地树木种植予以确认。

州政府下的各市政府负责本区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他们的规划编制相当于国总体规划指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此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则和文本。

此项法则可以面向市民大众公开,并可以在政府上和市政厅咨询相关的工作人员。

政府规划管理部门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由政府的专门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土地所有者以及开发商进行商量以及了解情况,进行汇总,梳理整理,提出是否需要调整的建议。

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着非常好的延续性,新的规划只能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补充和修正,而不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变。

在调整过程中各种规划相互呼应,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城市功能和结构方面。

阿德莱德市的城市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等功能结构布局清晰,结构合理,区分明确。

由于阿德莱德市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

所以城区四周的公园有如绿色的彩带般环绕着阿德莱德市去。

横穿城区的托伦斯河讲阿德莱德市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托伦斯河以南为商业区,以北为住宅区,阿德莱德市的工业区设置在了城市西北部的圣文森特港以及东北区新建的卫星城镇。

CBC东西南北八条大道将整个城市规划的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每个区以公园相隔,并留有大量的绿地。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政府充当主角,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道路、水管、停车、绿化、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都是以政府的投资为主。

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政府更注重一次性的资金投入,一步到位,以及时的解决工程的工时问题,加快工程进度,以保证一劳永逸。

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由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单位衔接,同步规划、设计、施工。

在城市的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采取大量收购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废弃的工厂等的方案,按照城市规划组织建设道路、绿化、河流以及各种配套的设施建设,然后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之后政府再用从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按照之前规划的方案进行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关于土地的态度,阿德莱德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相同的,阿德莱德市在土地使用上得指导思想是振兴和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而不是挣钱。

城市的交通组织方面。

阿德莱德的城市交通组织实行“行人优先,公车优先”的策略,道路路网密集程度高,通达性好,从上至下整个城市的交通道路被区分为七个等级,道路规划注重将车辆引导到城市的主干道上,为市民的居住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在主次道路交叉口设置人行手动调控操作系统,在居住区一般道路设置人行横道,所有车辆不允许停靠在人行横道围以方便行人优先通行。

城区还规划了供市民跑步和散步的步行系统以及自行车系统,这两个系统交错成网状,对居民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莱德城市的停车系统,整个阿德莱德市以停车楼为主,辅以道路停车。

在市区有40多个停车楼,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停车楼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每个停车楼的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采取按时段收费的策略,在高峰时段收取较高的费用。

停车费将被政府作为财政收入,以用于日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阿德莱德市还开设了免费的公交车辆系统,期间所有的营运和维护费用都由政府买单,所有主干道都设有自行车和公交车道,任意车辆都不得借道行驶,所有的这些措施都保证了阿德莱德市“行人优先,公车优先”策略的贯彻和执行。

从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启示:首先,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一种高度;其次,应当坚持把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振兴城市发展为宗旨加大环境和基础设施投入;最后,应当坚持将政府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产品的主体。

政府只有合理安排城市公共设施建的投入,才能和城市规划相辅相成。

(四)瑞典马尔默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很早就是一个工业和贸易城市,但是由于受到了高科技产业的冲击,旧有工业面临关停并转,使得整个马尔默面临城市转型。

基于马尔默市政府和瑞典政府对“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福利社会”的共同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造,使马尔默西部滨海地区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1996年,由马尔默、瑞典、欧盟等有关公私营机构一起组织了一次欧洲建筑博览会,通过地区规划、建筑、社区管理等进行持续发展的超前尝试,这个项目称为B001,也被称为“明日之城”,该项目2001年获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可持续发展是瑞典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国策。

1997年瑞典确立了其能源战略的指导原则:加快可持续能源系统开发,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化。

其主旨在于:瑞典的电力和其它能源供应要有保障,价格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要高能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对人类健康、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就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企业的行为。

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备。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是将能源战略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瑞典从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瑞典可持续发展部归口管理能源产业,其下属机构瑞典能源署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加强与贸易和工业部门、能源公司、科研院所及各省、市对口单位及咨询公司的合作、理解和信任,来协调、引导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使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稳定和高效的原则,又不失不断得以发展完善,确保能源系统向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转化。

财政、税收导向和经济措施行之有效。

针对不同种类的燃油收取不等税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