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结构、功能、繁殖和适应环境等方面。

2.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3.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PPT课件和投影仪。

2.不同种类的生物标本或图片。

3.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玻璃片、镊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生物的特征的概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展示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生物,让学生尝试找出它们的特征。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介绍生物结构的特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

2.介绍生物功能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运动、感受等。

3.介绍生物繁殖的特征,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

4.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包括行为适应和结构适应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份生物标本或者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该生物的特征。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3.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或其他微观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展示一些特殊的生物特征的例子,如鸟类的飞行特征、鱼类的游泳特征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3.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观点。

五、评价和反思(10分钟)1.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本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生物,深入研究并做一个关于该生物特征的报告。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特征。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特定特征在不同生物中的变化和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对生物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细化。

教材首先通过列举常见的生命现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捕食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从而引出生物的特征这一主题。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生物具有的七个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些特征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体验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理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一些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物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展示一些关于生物特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特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物特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生物特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生物特征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组织、器官等。他们对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如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物学科通常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物来进行学习。
3.生物特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特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生物特征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特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生物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生物图像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我想从以下几个局部来进展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p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活力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根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因为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绘了生物的根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程度,到达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其次,每一根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p ,以及教材内容分析^p ,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辩认详细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根本特征。

2、才能目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以及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情感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进步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才能,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

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积极考虑,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

生物特征教学设计(共6篇)

生物特征教学设计(共6篇)

生物特征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生物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七年级上《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期陈丽红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的: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p ,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p 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侧重于“观察→讨论→归纳”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完毕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老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六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生物的特征》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生物世界充满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入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尚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观察、实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发展,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观察身边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等,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等特点,并分析它们符合哪些生物特征。
(2)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对生物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整理成采访报告。
3.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生物实验,验证生物的某一特征,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参加学校组织的生物知识竞赛,展示自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3.教学过程:
7.融入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见P2。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三)生物的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并比较生物和非生物,初步了解生物的特征;2.借助资料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二、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生物,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区分生物所体现的主要生物特征。

四、教学准备生物照片,生物相关视频,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视频导入[视频]印度首位AI教师“爱丽丝”上岗,她能够讲课、运动、交流等。

和传统教师区分,AI教师“爱丽丝”是不是生物?[点评]机器人虽然表现出一些类似生命的现象,但是机器人没有生命,它的组成是非生命物质,所以机器人不是生物。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

通过最新科技,引导学生跳出“能运动就是生物”的误区。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展示]课件展示像石头一样的生石花以及开花的照片,思考: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因为生石花可以进行生长、开花、繁殖等生命活动。

[展示]课件展示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因为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沉积物的堆根据简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通过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什么是生物。

积,不是生命活动。

[寻找生物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教室里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说出你的判断标准。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物的特征[展示]课件展示植物的洋葱根尖细胞、动物的肌肉细胞、细菌、真菌的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归纳生物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展示]课件展示阳光下生长的小麦、鸬鹚捕鱼、霉菌获取营养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生物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展示]课件展示夜间卧室植物不能太多、鲸鱼呼气、酵母菌发酵的照片,引导学生归纳生物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

[展示]课件展示狮子追捕猎物、含羞草受刺激收拢的动图,引导学生归纳生物特征。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相当积极。但在成果展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对生物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因此,我认识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启发,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生物特征的本质。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生物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举例:讲解生物分类依据时,可以以蝴蝶和蛾的形态差异为例,说明形态学分类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物的特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生物的一些特别的行为或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方向、动物的迁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物特征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物特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生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态、生活习性等,并举例说明。
2.教学难点

2024年《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范文

2024年《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范文

2024年《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范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新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

具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但理性认识不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要加强。

学生具有一定的小学自然基础,但缺乏正确的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探究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所在;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讨论的组织。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媒体身边常见事物的图片(山、石、树、昆虫等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上新课前先做一个游戏:教师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如盆栽植物、小动物)和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根据初一新生好奇的特点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启思,讨论问题:讨论的问题是:①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不同生物。

4.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

2.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3.动植物的特殊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生物的特征的概念,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对生物的了解。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组成、有机体组成、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能力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动植物,并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例如呼吸、运动方式等。

4.制作识别图表(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图表。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通过图表来总结总结动植物的特殊特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5.整理和交流(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识别图表,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动植物特征的理解。

6.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动植物的特殊特征,从而扩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动植物的共同和特殊特征,并能够辨别不同的生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教学内容选材丰富多样。

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制作、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生物的特征。

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别图表制作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讨论、展示、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1 生物见闻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美丽的图案,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和原野,白色的云朵。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宏大。

如今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要理解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进展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方案,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观察的根底上,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展讨论。

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教学目的:1、通过列举、识别详细事例,学会描绘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讨论、领会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

探究之旅1、请你列举出一片农田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2、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并试着将它们分类。

3、玩具“宠物狗”的形态、大小、毛色、叫声等足可以“以假乱真”,你将如何区分其真伪?请将你的所有理由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4、观察课本第4页图片,并结合日常观察,总结生物的生命现象有哪些〔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5、试分析^p 以下现象分别属于哪些生命现象?〔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3〕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4〕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5〕鱼用鳃呼吸;〔6〕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等。

〔7〕晚上睡觉时,屋子里有过多的花卉对身体不利等。

〔8〕小动物、人通过出汗、排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9〕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10〕狗看到骨头会流口水;〔11〕地衣能生长在岩石上,并产生一种酸性物质将岩石分解变为土壤〔12〕对于植物来讲,假如浇水不均匀,植物的根会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

初中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初中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初中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特征,掌握特征的含义;2. 掌握生物在生长发育中的一些主要特征;3. 了解生物种群的遗传特征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及其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遗传特征与个体特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特征的定义及分类;2. 生物在生长发育中的主要特征;3. 物种的遗传特征;4. 物种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物种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引出物种的特征这一概念。

二、讲解特征的定义及分类1. 什么是特征?特征是区别生物之间的明显特点,可以是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2. 特征的分类:个体特征和遗传特征。

三、探究生物的特征1. 生长发育中的主要特征: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生命活动等;2. 物种的遗传特征:染色体、基因、性状等。

四、讨论物种特征与环境的关系1. 物种特征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2.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特征可能会有所区别。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牢记物种的特征及其遗传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参与猜测和讨论;图文并茂,通过图片展示生物的特征;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特征在生物分类和遗传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物种的特征及其遗传规律。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或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之间的特征异同,并写一篇关于特征的小文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物种特征和遗传规律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信息。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营养、运动、感应和繁殖。

2. 生物的分类方法:按外形特征分类、按生活习性分类、按营养方式分类等。

3. 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分析生物的相似与差异。

3. 教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不同生物进行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原因。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生物的照片或视频。

2. 实物:让学生观察实际的生物样本,如植物、昆虫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解释能力。

2. 利用小组讨论或展示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生物的分类和研究。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多样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其生存和繁殖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1. 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教材分析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后续学习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等奠定基础。教材以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生物与非生物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强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特征。
四、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充满好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生物知识,但对生物特征的系统认识还比较缺乏。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但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引导进行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应用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应用,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发酵,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等。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特征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1. 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 Nhomakorabea生物。)

1.1.2生物的特征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同步备课教学设计(2024人教版)

1.1.2生物的特征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同步备课教学设计(2024人教版)
5. 例题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题目:解释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答案:生长是生物体体积、重量增加和结构复杂化的过程。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延续种族的过程。
讲解:这个题目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生物的特征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的特征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生物的特征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6.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学习中,可能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组织、器官等,并对一些简单的生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2. 生物呼吸的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 生物排废物的途径:植物通过气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动物通过呼吸、出汗、排泄等方式排出废物。
4. 生物的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快速、短暂的生理或行为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我想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生物的基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其次,每一基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辩认具体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

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三、说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多媒体课件呈现《超震撼----毁灭世界的力量》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了自己生存家园的毁灭。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呈现本校园景色,老师叙说,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分生物圈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生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把自己校园当成情景引入课堂,使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同时让同学们感知到,生物学离我们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说起,学生容易从脑海中提出生活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校园的生物有:人、树、鸟等,非生物有桌子、黑板、石块等,并根据这些丰富的表像推导总结得出:像人、鸟、树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并且这些问题是在与同桌讨论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的,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结论:生物的概念: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三)生物特征的学习1、创设情境,激起疑问通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以教室里的学生和课桌为例)设计意图:学生和课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的分辨出学生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

但是让他们找出区别,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会动而桌子不会动。

为此我又列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

所以此环节把学生带入疑惑之中,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过渡语:你若要准确地判断桌子是不是生物?还得进一步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过渡语,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生物的基本特征这知识点的学习。

3、初步感知生物的基本特点学生根据老师以及学生自己课前准备的各种各样生物实物、以及大屏幕展示的插图,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初步探讨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学的思维发生碰撞,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生物能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等基本特征,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伏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问题,后仔细观察多媒4、逐一理解生物的各种基本特征。

(1)、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提名小组代表发言,举例说明生物圈中的生物要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随后利用多媒体呈现:人为了生存要吃饭等食物,食肉性动物要以其它动物为食;食草性动物如:马、牛、羊要吃草等植物才能维持生命。

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及动画,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设计意图:体呈现的相关图片,动画。

特别是植物吸收无机物,创造有机物的动画演示,使植物的生存也需要营养物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现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学生面前,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这样层层推进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2)、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首先全班学生玩憋气游戏,看谁坚持得更久。

如果卧室放很多植物有什么危害?分析原因小组讨论。

然后多媒体展示植物呼吸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人必须呼吸才能生存,随后的动画演示以及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不仅动物要呼吸,植物同样也要进行呼吸,最终在头脑中汇总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

(3)、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提名小组代表回答:你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把体内的废物排出?植物又是如何排出废物的?随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排出体内废物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以上问题,以及对多媒体课件图片的观察,认识到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内废物,而植物是通过落叶把体内废物带走,从而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到:生物能把自己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4)、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老师轻拍一位学生的头,学生抬头,问:“他为何抬头?在展示一些关于动物和植物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眼前情境,实物演示,学生在这些教学资源的引领下,自然而然总结出: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5)、理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老师提问:你们一生下来就这样大吗?随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红狐的成长过程;菜豆的生长、鳄鱼的产卵等图片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这些生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设计意图: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自身说起,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不易觉察的多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使这些微观的生命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视野,从而理解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这一基本物征。

(6)、理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老师提问:想一想自己与父母有哪些地方长得相似,又有哪些不同?随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猪的一家、一株玉米长出的不同颜色的籽粒。

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用生活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让学生分析这几句谚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首先联系学生自己,从学生自身说起,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平时经常见到的而且又没有注意观察的一些生物现象,从而找出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一些生活谚语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概念。

5、总结:生物的特征6、补充(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案例1:水葫芦的过度繁殖引起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案例2:人类的过度砍伐导致大量野生动物灭绝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课堂小结:与同桌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呈现什么是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使知识条理化,利于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五)、巩固练习1、多媒体课件重新呈现珊瑚与珊瑚虫图片,再次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2、以自己或选一种生物,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或其它生物是否也有这些基本特征?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所学内容,体会到学以至用的乐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六)、课外拓展课后,学生思考或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其它特征。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课外同样也能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