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流水地貌二第四节

合集下载

《流水地貌》幻灯片课件

《流水地貌》幻灯片课件
山区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十分明显
B 溯源侵蚀(向源侵蚀)
侵蚀方向是不断向源头(即上游方向)进 行。侵蚀结 果是使沟谷或河谷长度增加。
在溯源侵蚀过程中,常常以裂点(瀑布)后退的方式 表现出来
我国黄河的龙门瀑布,落差为 17 米,在流水的侵蚀 作用下,瀑布(fall)每 年后退约 5 厘米,目前已 退到了壶口。
河流地形發育的三個階段圖
河流的回春作用
河川恢復下蝕力,重新進入幼年期發育
*發生回春作用的原因
(河流隨時可能發生回春作用)
❖ 侵蝕基準下移→河床坡度變陡 陸地隆起(地殼變動) 海平面下降(氣候變遷)
❖ 流量增加
均衡剖面
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冲淤平 衡状态,即冲刷力量与河床的阻力相等,河 流所具能量恰能将来水和来沙向下运输,床 底不发生显著侵蚀和沉积)时所出现的河床 纵剖面(理论的、瞬时的和局部的剖面), 是一个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
流水地 貌
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它在流动过程中, 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 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凡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 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
根据流水的特性,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水流和沟谷水流两 种。前者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股流,往往发生在 降雨时或雨后很短的时间内,以及融冰化雪时期;这种短 时期出现的流水,称暂时性流水。后者是指沟谷及侵蚀沟 中的水流,在一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或汇水面积较小的沟 谷中,水流往往也是暂时性的,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的沟谷中,仅在暴雨或大量融冰化雪的季节才有水流, 其他时间几乎无水。在湿润地区,河床中终年保持一定的 水量,称经常性流水。无论是暂时性流水或经常性流水, 他们对坡面或沟谷的塑造是很明显的,只不过作用的方式 不同而已。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 1.概念解释——河道水流挟带泥沙及溶 解质,推移河床底部沙砾,改变它们的 位置,称之为搬运作用。
• 2.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形式: 推移、 悬移、 溶解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及其作用 1.坡面径流的特性:水层薄、流路广、
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征。 2.坡面径流对坡地发育的影响:冲刷、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向迁移, 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迂 回 于 横 断 山 中 的 长 江 上 游 河 曲
溯源侵蚀
• 1.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头
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长直抵分水岭。 • 2.本质——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的瀑布、
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3.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的松软有
搬运、堆积。 3.坡面径流的强度大小取决于:气候、
地形、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等。
二、坡面径流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强度一般将坡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带: 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淤积带。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地表流水又可分为面状水流和线状水流两类。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a)
(b)
(c)
(d)
(e)
(a) 侵蚀阶地
(b)上叠阶地
(c)内叠阶地
(d)基座阶地
(e)埋藏阶地
非旋回阶地——构造阶地
非旋回性阶地——河曲阶地
新墨西哥盆地中河曲凸岸发育窄小的河漫滩,但阶地面积广阔
冰川补给的曲流两侧是泛滥平原和低矮的阶地 (Greybull, Montana)
Rakaia 河谷阶地, 近处的阶地面作为牧场,左侧远处可以看到两级高级 阶地(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第四节 河流地貌
常年性的水流作用于地表,形成的地貌称 为河流地貌。宏观上一般表现为线形洼地, 称为河谷
河谷地貌
河床 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谷剖面形态发育阶段
谷坡逐渐变缓,谷底沉积增多,形成较为宽广平坦的谷底
河 谷 的 发 育 与 基 本 形 态
(a)河流在起伏不平的,主要受构造影响的原始地面上流动;(b)河流 比降趋于一致,湖泊、沼泽被疏干;(c)河床达到均衡剖面,河床两侧开 始发育冲积平原;(d)由于河流的侧蚀,冲积平原不断展宽,并向上游和 支流发展
第五节 河口地貌
河流入海、入湖或入水库的地段,称为河 口地区,简称河口。河流在河口地区主要 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河口地貌。
河口区通常可以划分 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 海滨段。
• 近口段尽管受到潮汐的 顶托,但仍然以河流作用 为主;
• 河口段河流与潮流共同 作用,双向水流和河床不 稳定是河口段的特点;
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
上游:河流发育在山地或高原,下切强烈, 表现为嶂谷或隘谷
中游:山地丘陵与平原交界区,河谷宽阔, 谷底发育大片冲积平原

第5章 3节 流水地貌

第5章 3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 坡面流水——坡面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沟谷流水地貌 河流流水——河流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的方式有三种: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 垂直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形式:
滑动、滚动、跃动,悬浮状态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谷、河漫滩、三角洲和洪积扇、河流阶地
沟谷流水(又名暴流)是一种暂时性的线状流水, 它被约束在沟谷内,有着固定的流路。 沟谷流水由片流转变而成。在不平整的坡地上, 只要有局部的凹陷,都会吸收两侧的来水,形成流心 线,在流心线上水层增厚,流速加大和下蚀力增强情 况下,就会逐渐侵蚀出长形的沟谷和产生沟谷流水。
沟谷
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在不同部位其作用方式和强度都不同, 因而产生三种地貌: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和下游扇 形地。 (1)集水盆 它是沟谷源 头扩大后的小 盆地,其生成 与沟头集水量 大小有关。 集水盆Fra bibliotek离堆山
牛轭湖
弯曲河床再进一步发展, 就会变成曲流河床,又称蛇曲。 此时每个曲流弧的弯曲率都很 大,平面形状几乎成环形。上、 下游曲流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靠近,成为狭窄的曲流颈。洪 水时,曲流颈被切穿,开辟出 新的顺直河床,这就是自然裁 弯取直。以后流水只经新河床, 原来的老河床成了静水湖泊, 形如弯月或牛轭,故又称月亮 湖或牛轭湖。
河流袭夺造成的袭夺地貌有:
(1)袭夺弯 该处常有跌水出现。 (2)断头河 (3)风口 (4)袭夺河阶地
四、准平原与山麓面 (一)准平原
概念:1)潮湿气候条件下, 2)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 3)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发育过程(图5-30): 1)原始地面平缓 2)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 3)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分水岭变窄 4) 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部分 5)地面近视平原,少数低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地貌学——流水地貌

地貌学——流水地貌

◆水流的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由雷诺数判定。一般>500为紊流。
R vL V
大部分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 v:平均流速;L:某一代表长度; V:水的粘滞系数。
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Fr<1;
Fr v gh
急流: Fr >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一、流水作用
◆流水具有动能,能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 搬运和堆积。流水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其流 速及流量。
洪积扇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 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 发育往往典型、普遍。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非常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 到扇源,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 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形成条件:①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②暴雨和洪水; ③陡峻的沟谷。
类型 稀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固体含量 15 — 40% 40 — 60%
容重 1.3 —1.7 t/m3
>1.7 t/m3
◆地貌:在中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 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一、河道水流的特征 (一)紊流 (二)环流 (三)旋涡流
二 河流的侵蚀
①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成为河流的侵蚀。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 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 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 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 河床弯曲处;
④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床伸长;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 气候变化与地壳上升可使洪积扇受到切割,形 成洪积扇阶地。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03-第三章流水地貌

03-第三章流水地貌

36 次课
(四)形成地貌特点
1、源头和上游

侵蚀为主,沟谷快速被蚀深、展宽,沟槽顺 直,横剖面多呈宽陡的槽形。
2、中游:大多表现为峡谷
若峡谷段岩性较单一:沟床顺直,谷壁陡而 光滑,表面可见泥石流磨蚀或撞击产生的痕迹及 泥石流最高泛滥线留下的泥痕。 若沟谷地段岩性不一:则形成沟谷形态宽窄 不一,常出现多级跌水,在束窄段落或弯道的谷 壁上,一般残留少量的泥石流物质。
(一)集水盆
集水盆是沟谷上游的小型盆 状集水洼地。盆底受后期流 水切割常有小型侵蚀沟谷发 育。
(二)沟谷主干
沟谷主干是集水盆的水和沙 的通道 。在洪水或暴流作用 下,沟谷受到强烈的冲刷, 沟床下切深,谷坡陡峻,沟 床纵向坡降大,跌水发育。
36 次课
(三)洪积扇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流速也降低,再 加水流分散成放射状,搬运能力受到限制,沟 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 大量堆积,形成的 以沟口为顶点的半 圆形扇状堆积体。
photo from:
37 次课
由于河水中泥沙过多,使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不 断抬高,有些地方河底已经已经高出两岸地面, 成为“悬河”。
photo from:
38 次课
第四节 河流地貌
一、河谷基本形态

河谷基本形态包括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 一般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上常发育一些阶 地,如图:河谷横剖面图。
37 次课
photo from:
37 次课
四、河流的沉积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 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随 河流速度下降,从上游向下游,由粗粒向细粒过 渡逐渐沉积的现象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由沉积作用在河道沉积下来的碎屑物称冲积物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水岭的迁移,造成一条河流夺取另一条河 流某一段或全部的现象称河流劫夺
2、河床地貌


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 河床 河床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河床中形成各种地貌
(1)浅滩


浅滩是河床高起的浅水河段,高程在水位之下, 主要由砂砾堆积而成。位于河心的浅滩称为心滩 或沙埂,位于河岸的浅滩称为边滩。 浅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 而堆积所成。出现的位置多在宽浅河床的岸边, 弯曲河床的凸岸,束窄河段的上游壅水处及下游 扩宽处,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以及上、下深槽 之间的过渡处等
五 河流地貌
五、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谷 河床 河漫滩 三角洲 河流阶地 河流劫夺
1、河谷地貌


在经常性水流为主的长期侵蚀作用下,高 地面被蚀,自上游向下游呈现为连续伸展 并大致逐步拓宽的狭长形的凹地。 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谷坡与谷底两大 部分。谷坡分布在两侧,有凸形、凹形、 直线形和阶梯形等。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 的低陷部分,内有河床和河漫滩二种地貌

随着河曲的再发展,河道发生裁弯取直, 形成牛轭湖和天然沙堤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漫滩一般具有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就是 指河漫滩的下部由粒径较粗大的砾石或沙组成, 是河床水流冲积而成的,称为河床相物质;其上 部一般粒径较细,多由粉沙、亚粘土组成,是洪 水期流速较慢的水流沉积形成的,称为河漫滩相 物质
(1)峡谷

又称“V”形谷,它是河谷发育早期的形态. 由河流下蚀而成。两坡急陡,谷底深窄, 只有河床而无河漫滩。河床纵比降很大, 水流湍急,多险滩、瀑布和瓯穴,如我国 金沙江的虎跳涧峡谷,深达2500-3000米, 谷底宽度不到100米,窄处只有30米左右。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2021/2/23
23
⑤洪积扇的研究意义
●洪积扇反映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 到沟谷水流流量的变化、含沙量的增减以 及搬运颗粒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洪积 扇范围的大小。气候由干变湿,洪积扇面 积变大,纵向坡度变缓;气候由湿变干, 洪积扇面积变小,纵向坡度变陡。
●洪积扇的发育可以反映构造运动。
2021/2/23
在弯道河流的横向断面上,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 岸,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构成一个封闭的 横向环流系统。其产生主要是河流弯边上的离心 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里力)所致。
2021/2/23
31
①单向环流——
●弯边造成的单向环流——弯曲河道中,在 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产生一 个离心力 F ,其方向指向凹岸。
2021/2/23
27
3、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
①泥石流沟谷的上游为山地环抱的环形洼地, 此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
②泥石流沟谷的中游为峡谷地形。
③泥石流沟谷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粘性 泥石流停积后,形成许多平行于主流方向 的砾石垄岗;稀性泥石流的堆积体呈扇状 (泥石流扇),沉积物粒径自上游向下游 逐渐变小,有一定分的选性。
F = mv2 / r .
m为水的质量,v为流速, r为曲流弯边半径。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水 流横剖面上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 凸岸附近水面低,比降的存在形成一个超 压力 P ,超压力的方向指向凸岸。
2021/2/23
32
在水流剖面上,水的流速随深度而降低,故 弯道处的离心力自表层向底部减小。
2021/2/23
21
●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 覆的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堆积层厚度大, 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 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坡面侵蚀物堆于缓坡、洼地与坡麓,形成由亚粘土、沙粒和 细岩屑组成的、分选差和磨圆度极低,仅粗具倾斜层理的坡 积物。
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裙或坡积裾
三 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最终将汇集形成流路相对固定、 侵蚀能力增强的沟谷水流,并形成沟谷地 貌。
岩性软弱、植被稀少、降水强度大对沟谷 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
。当河床趋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失去了势能
差,不再流动。这时一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 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 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劫夺
分水岭两侧坡地上的岩性强弱不一致,坡 角大小不一,降水、日照和植被覆盖有显 著差别,距基准面距离远近不同,就会导 致两侧坡地剥蚀速度和侵蚀速度的明显差 异,溯源侵蚀力较强的河流促使分水岭位
3)前三角洲相:位于波基面以下,距河口最远。以海相沉 积为主,沉积物最细,主要是粘土及淤泥,富含有机质 淤泥及海相生物化石,具有水平层理。该层往往是石油 的生油层
三角洲的分类--按形态特征
河流型三角洲:它发育在河流作用力较强,来沙 丰富的河口区,发育出的三角洲主要有二种:一 是扇形三角洲,二是鸟足形三角洲。扇形三角洲 的发育模式是当河流进入河口时,首先在口门堆 积出沙洲,又称拦门沙,它的出现,促使河口分 流,形成二汊,以后又在分流河口上堆积出次一 级的拦门沙及次级分流河口。如此重复发展后, 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拦门沙,它们从水下浅滩,演 变为沙洲,再露出水面成为沙岛,这些沙岛扩大 和互相并合,最后成为扇形三角洲平原,其内汊河 呈放射状,条数多,密度大
浅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 而堆积所成。出现的位置多在宽浅河床的岸边, 弯曲河床的凸岸,束窄河段的上游壅水处及下游 扩宽处,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以及上、下深槽 之间的过渡处等

流水地貌PPT课件

流水地貌PPT课件
28
心滩
心滩通常堆积在河流的中心,是由双向 横向环流所致。 双向环流,主要发生在平直河道,又可 分为底部辐散型和底部辐聚型环流。
29
枯水季节,中部水流流速相对快,两岸流速相 对慢,形成微下凹的水面,表层水流向中心流 动,底层水为了补偿河流两岸流失的水量,形 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 洪水季节,过水断面往往中间增水多水面高, 两岸低,呈上凸型,表层水由河流中心流向两 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 向中心,形成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34
35
36
37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多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余零星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 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堆积阶地,河流的中下游分布普遍,主要由冲 积物组成。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厚, 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基座阶地: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 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 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24
25
26
27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6
7
8
9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 充足的水分条件 较陡的谷沟纵剖面,一般大于10度
10
泥石流的类型

第三章流水地貌PPT课件

第三章流水地貌PPT课件
.
1
• 地表流水的类型:

常年河流

河谷流水
• 线状流水
季节河流
(槽床流水)

沟谷流水
• 面状流水
坡面径流
经常性水流 暂时性水流
.
2
第一节 流水作用
一、地表水流的动力特征
• (一)流水的能量

流水的动能:E = MV2/2,主要消耗于克
服与床面、水分子之间的摩擦,搬运泥沙。
• (二)流态
• 1、流水中水质点的运动



中游

◆河漫滩谷


下游

◆成熟河谷
.
22
• 类型 • 1)峡谷 • 横剖面呈V形,谷底即为河床,两坡陡峭, • 河床纵比降很大,水流湍急。 • 平面形态较顺直。 • 嶂谷 • 隘谷
.
23
嶂谷1
.
24
嶂谷2
.
25
.
26
怒江峡谷
.
27
金沙江虎跳峡
.
28
金沙江
虎跳峡
.
29
虎跳峡的路
• 山区河流具有急流和涡流,涡流及其所携带 的沙和砾石旋磨河床底部的岩石,形成壶穴。
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形成的 陡坎形成岩槛。
.
73
.
74
.
75
壶穴正在形成,秦岭
.
76
壶穴形态
.
77
壶穴内部形态
.
78
壶穴的分布
福建莆田
.
79
壶口瀑布边的壶穴
.
80
三峡河床底部
.
81

自然地理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流水地貌
阶 地 沉 积 物Fra bibliotek 1、阶地的成因
①地壳升降运动:当地壳相对稳定或 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 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 河床纵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 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形成 几级阶地。
②气阶候地变的化成:因气候1 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
②河汊漫道滩型的河类漫滩型:是心滩并岸而成的
河漫滩。洪水期心滩的两侧对岸发生 强烈侵蚀,泥沙通过底流带到心滩两 岸堆积,成为高起的沙堤,沙堤之间 为洼地。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顺直或微弯 河床的两岸。
微地貌由河岸向陆可分为三个部 分: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湖沼洼 地带。
(四)阶地(Riverterrace)
积阶地根据多级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 还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等。 ③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种物质组成,上 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它是由 于河流下切的深度超过了原冲积层的厚 度,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它分布于 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 ④埋藏阶地:指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 冲积物覆盖而埋入地下的类型,这种阶 地不显露于地面,多出现在下游段。
1、侵蚀作用 指流水破坏地表,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
◆流水侵蚀的方式: 化学溶蚀——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解; 机械侵蚀——流水以其动能使物质脱离
地面,进入水中。
★流水机械侵蚀的类型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 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 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 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这时,因河谷仍比较窄,洪水 时水深和流速仍然较大,在谷底的 堆积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如砾石和 砂等为主,而悬移质如泥和粉沙则 被水流带往下游。

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PPT讲稿

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PPT讲稿

Plateau
出水 树平 枝层 状理 )形的 态石 ,灰 (岩
被 水
流 侵 蚀 切 割
Hadramawt
洪积扇
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 到沟口堆积,形成半圆锥状或者扇形堆 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冲出锥的 规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 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洪积扇一般 坡度较缓,面积较大。
流水地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域地貌
坡面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地貌 河流地貌
河口地貌
第一节 坡地径流与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 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 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 降水性质、地 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环流
A
B
凹岸 A
凸岸 B
表层流
底层流
平面图
剖面图
漩涡流
当河水绕过障碍物时,会产生漩涡流。
水流方向
坝 河岸
二、河流的作用
侵蚀:包括下蚀、侧蚀和朔源侵蚀。 搬运:包括推移、悬移和溶解质搬运。 沉积:当流速降低、或水量减少,没有足
够能力搬运携带物质时,发生沉积。
河水搬运的物质
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关系
一、河水的运动特征
纵向运动: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河槽不 断向下游流动,重力是决定河水纵向运动 的基本动力。
其它形式运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同时 还受到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机械摩 擦力等作用。产生层流和紊流,环流,漩 涡流等。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彼此平行, 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方向
紊流:水质点不规则运动, 速度和方向不相同,且不断 改变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劫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 流夺取另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 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由于构造因素(如岩性、坡度)、侵蚀基 准面位置高低不同或距基准面的远近不同, 导致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向源侵蚀能力强而 首先伸入分水岭地区,分水岭不断降低, 并向侵蚀能力弱的一坡移动,该现象叫分 水岭的移动。
(2)侧蚀也称 旁蚀。使河岸后退, 沟谷展宽,或形成 曲流。
1.1.2 线状侵蚀与沟谷流水地 貌
(3)向源侵蚀又称为溯源侵蚀,是指流水在河谷沟头或 者是使河谷从河口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也可 以通过瀑布的后退实现。 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 (3)向源侵蚀 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瀑布后退
侵蚀基准面(补充)

侵蚀基准面(level of erosion)是具有某一特 定高程,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水平面, 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一面上侵蚀 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通常分为两类: 永久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 面(如:某河段中的一些坚硬岩坎、湖泊与河 流的交汇口等 )。
(4)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线状集流--沟谷水流,从而形成沟 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沟壑—沟谷流水地貌
1.2流水搬运作用

两种方式:推移、悬移
悬移
推移
二、河流地貌
谷底
河谷
河床 河漫滩
谷坡(包括阶地)
河谷
2.1河谷的发育阶段


初期:下蚀, v形谷
中期:下蚀、旁蚀同在;连续山嘴和河湾 末期:侵蚀与堆积平衡,河曲和牛轭湖
枯水时的河漫滩
洪水时的河漫滩
河曲蠕移与迂回扇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ppt课件

第四章 流水地貌2 ppt课件
冲蚀作用 气穴侵蚀(cavitation) 水力冲蚀(hydraulicking) 拔蚀(Plucking)
磨蚀作用(abrasion ) corrasion, evorsion(涡流侵蚀))
溶蚀作用(corrosion) 。
河流的侵蚀机制
• 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 水流,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 下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了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 散颗粒。
河床纵剖面
河床均衡剖面
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 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 冲刷力与河床的阻力相等 床底不发生显著的侵蚀和堆积
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
2.河床中的地貌
• 沙波(沙纹) • 浅滩和深槽 • 边滩和心滩 • 岩槛(岩坎)与壶穴
二、河床地貌
(二)河床地貌
Q = wdv Q - 流量 (m3/s) w -宽度 (m) d - 深度 (m) v - 流速 (m/s)
Strahler, A. and Strahler, A., 2004. Physical Geography. Wiley, NY.
2.1 河流侵蚀作用
• 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 • 三种方式
4.形态:表面平坦,微起伏; 天然堤带(滨河床部分) 次一级地貌 泛滥平原带(中央部分) 湖沼洼地带(近谷坡或阶地部分)
峡谷:隘谷和障谷进一步发展形成峡谷。峡横剖面呈明显的“V” 字形,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坡面 冲刷和块体运动
障谷=嶂谷?
一线天
隘谷
嶂谷
嶂谷2
峡谷
金沙江虎跳峡
金沙江虎跳峡
河谷的发展历史
初期:河流坡降较大,多为深 狭的峡谷地形,谷底常有急 流、瀑布和壶穴 中期:河床纵剖面坡度变小, 侧蚀作用加强,发育曲流和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量:岩石溶解速度
斯 特
气候因素 温 度:CO2的溶解度与溶解力

气 压:CO2的溶解度


生物因素: CO2的含量

响 因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裂隙发育 岩石因素 岩石的性质: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溶解度

水动力条件
碳酸盐岩类的溶解度顺序为: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
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与透水性 对岩溶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溶蚀盆地:大型的溶蚀洼地。是指岩溶地区的一些宽广平 坦的盆地或谷地。边缘略陡且发育峰林,底部平坦且覆盖 残留红土,分布二地壳相对稳定地区
溶蚀平原:溶蚀盆地的进一步扩大。其地表覆盖红土且发 育孤峰残丘
贵州兴义
峰林与溶蚀洼地
峰林与溶蚀盆地
溶广 蚀东 平英 原德
的 溶 蚀 盆 地
云 南 丽 江
(二)地下地貌
孤峰是岩溶区的孤立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 平原或岩溶盆地中,相对高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 孤峰是在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条件下,峰林不断溶 蚀降低的产物
峰丛
孤峰:伏波山
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溶蚀平原
溶蚀洼地:四周由低山丘陵所包围的封闭洼地。它的形状 和溶蚀漏斗相似,但规模远大于溶蚀漏斗,是漏斗进一步 溶蚀扩大、彼此相互连接而成的。其底部常有落水洞和漏 斗将地表水排入地下
彭克的批评要点在于地壳运动的假定,他认为开 始地壳是缓慢上升,后来才逐渐加速至最大值, 然后变为长期稳定。他强调剥蚀速率与上升速率 的对比决定地面的形状,因此,在开始时当这两 个速率相近,就会形成“初始准平原”,它与加 速上升转入长期稳定后所成的“终极准平原”不 同。他还推论连续上升山地会形成阶状的前缘坡。
寒带及高寒地区喀斯特地貌
位于高纬度及高原、高山地区。由于终年气温低, 水的冻结时间长或有冻土层存在,水的流动及溶 蚀作用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因此不论地表或地下 地貌发育都很差,地表以溶沟为多见,地下有小 型孔洞、溶隙和喀斯特泉等。此带以西伯利亚、 加拿大以及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为代表。
干旱区喀斯特地貌
(3)老年期 丘陵高度进 一步降低,大部分支 流河床纵剖面也达到 了平衡剖面,其中下 蚀作用已很微弱,代 之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地面高度接近海平面, 成为起伏和缓的准平 原,其上散布着一些 未被侵蚀的残丘,即 蚀余山(F)。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的最终地貌是高差小、坡度缓、 高程接近海面的呈波状起伏的地面的“准平原”, 标志着一次有顺序的演变行将结束。随后,若有 另一次地壳急速上升发生,则地貌将按上述顺序 作又一次的演化,故名之为循环,并把这个突变 称为“地貌回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后来又 补充了名之为“循环中断”的概念,指的是:在 循环尚未结束时,地壳出现了上升,开始了新一 次循环,使原本的循环不能继续下去,这就是侵 蚀循环论
一、喀斯特作用
1.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喀斯特作用主要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和沉
淀作用,其次是机械的崩塌、侵蚀及堆积。这些
作用有的在地表,有的在地下。 水的化学作
用过程,以石灰岩(CaCO3)为例
CO2+H2O
H2CO3
H++ HCO3—
H2CO3+CaCO3 Ca2++2HCO3—
2.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地下地貌以溶洞为主,但在不同的地下水带,溶 洞的形态和成因截然不同。其中包气带内主要有 落水洞,饱水带内主要有水平溶洞及地下河
落水洞它是由地面通往地下的垂向溶洞,洞口张 开于地面或连接溶斗底部,洞底与地下河或水平 溶洞相通
水平溶洞发育于饱水带,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一 致,呈水平状。与阶地和河面相对比,反映构造 上升量
金氏的批评集中在准平原的发育方式上,他认为 是按斜坡侧向后退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下蚀变低 变缓其结果是形成“山足剥蚀平原”
山麓梯地学说
提出者:W.Penck
基础:多级山地夷平面--①一个地区的侵蚀强度直接相 关于坡面的坡度。 ②侵蚀坡每段的坡度受运动碎屑大小 的控制。 ③一个坡段上运动的最大碎屑的粒径随这个坡 段的坡度变化,坡度越大,能运动的最大碎屑的粒径越大。 ④如果风化产生的碎屑在一个坡段上是一致的,侵蚀使坡 段平行后退。 ⑤如果侵蚀物质在后退坡脚存在分选,一 个新的低坡度的坡段将会不断发展。
包括了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终年 气温较高,但雨量稀少,植物缺乏,喀斯特作用 极其微弱。由于还有少量地下水存在,而且水中 含有较多的SO42-离子,所以喀斯特作用仍能进行, 不过地貌发育极差,偶有小型孔洞出现而已。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区的喀斯特作 用遍及地表和地下, 所成的地貌也分成地 表地貌和地下地貌两 大类。
地表地貌 按形态成 因特点可分为:溶沟 与石芽、岩溶漏斗、 落水洞、溶蚀洼地、 溶蚀盆地、岩溶平原、 峰林、峰丛、孤峰
溶沟和石芽
溶沟:可溶性 岩石表面沟槽 状溶蚀部分
石芽:可溶性 岩石表面沟间 的突起部分
三、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1、侵蚀基准面
岩溶地貌向地下深处发育的下限称为岩溶基准面。 有人认为河谷的河面或海面是岩溶发育的基准面。 因此有人认为岩溶作用不存在基准面,如果有也 是可溶性岩石的底板。 但是,客观的说,岩溶作用应当主要是发育在地 下潜水面附近,这个潜水面是受河流水面控制的。 因此,我们倾向与认为河流水面是岩溶基准面
C
D
4)埋藏阶地:早期形成的阶地因地壳下降或海面上 升,被后期的堆积物所覆盖而不显露的阶地。例如 在冰期海面下降时在河流下游发育的阶地,间冰期 海面上升后被堆积物埋藏(右图)
六、准平原与山麓面
准平原: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的风化和 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山麓面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 搬运风化碎屑而导致山坡大体原有坡度平行后退, 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被 分割的山丘以孤立岛状山形式残留其上。
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以南斯拉夫 岩溶高原为代表。该带夏季干 热,冬季冷湿,水热条件不如热带,故岩 溶地貌不如热带典型。但地表及地下岩溶 仍是相当发育的。地表多见落水洞、溶蚀 洼地、岩溶盆地(坡立谷)、干谷和盲谷 等,缺乏发育完美的峰林
温带喀斯特地貌
降雨及热量条件均较热带和亚热带弱,故 岩溶作用不强烈,岩溶地貌不明显。地表 岩溶以干谷为主,石芽、溶沟、落水洞及 溶蚀谷地不发育。地下岩溶以溶孔、溶隙 和小型溶洞为主,缺乏大型溶洞
第三节 流水地貌
4、河流阶地地貌
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 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 河流阶地
阶地主要由阶面(阶地面)和阶坡(阶地 斜坡)二要素组成。阶地面平坦,略向外 倾,是原有谷地的遗留部分。阶地面前缘 之下为阶地斜坡,它以较大的坡度向河床 倾斜,是河流下切形成。
阶地高度指阶地面与当地主河流平水期水 位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相对高度。阶地往 往不只一级,而是有多级。级别的命名由 下而上,把最低的一级称为第一级,向上 分别为第二级、第三级……依此类推,级 数越高,生成时代越老
热带喀斯特地貌
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有着繁茂的植被。 溶蚀作用十分旺盛,形成发育良好的岩溶 地貌。岩溶景观不仅表现在地表,地下岩 溶也同样发育。这里有规模较大的溶蚀盆 地和洼地;形成许多塔状峰林;石芽和溶 沟发育极好,有时成为石林式石芽;地表 和地下发育的水系相互连通,地下洞穴系 统发育,地面多塌陷
一;③ 起始地形是平原;④ 地壳仅是在开始时有一次急速 上升,其后进入长期的稳定。
初始地貌形态
(1)幼年期 平原上升成为高地后,地面被河流强 烈切割,形成峡谷、山地和破碎高地(B),到该期 末,地形最大起伏达到了限度(C)
2)壮年期 此时侧蚀作用加强,峡谷被拓宽而变成缓 坡宽谷,山地高度降低,主流河床纵剖面变得和缓, 并达到了平衡剖面(即侵蚀与堆积达到了动力平衡), 地貌上以宽谷、丘陵为主(D,E)。
阶地分类:按阶地的组成物质与结构
1)侵蚀阶地:它由基岩组成,但有些侵蚀阶地也覆 盖有薄层的河流堆积物。该类阶地多分布在河流 的上游
2)堆积阶地:阶地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 多分布于河流的中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 生规程,后期下切深度没有达到冲积层底 层的情况下形成的
3)基座阶地:组成阶地的物质上、下部不同,上部 为河流堆积层,下部是基岩。表示河流后期的下 切强度大,深入到基岩内部.(左图)
七星岩
落水洞
溶洞堆积物及其堆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石幔和石旗
二者是洞壁的碳酸钙堆积。 石幔是水溶液沿洞壁幔流 时产生的碳酸钙层状堆积, 光滑如布幔,故名。如果 水溶液沿一条凸棱向下流 动时,则产生突出在洞壁 上薄片状的碳酸钙堆积, 称为石旗
边石坝和钙华板
二者是洞底上的碳酸钙堆积。其中边石坝发生在接近洞壁 的洞底斜面上,由洞壁流下的水溶液,到达有起伏的斜面 时,在凸起处流速加快,引起CO2的迅速逸出及碳酸钙堆 积,形成弧形弯曲的石埂,即边石坝,高数厘米至二三十 厘米不等。边石坝内积水,形如梯田,又名石池(我国古 名石田)。每当石池水越坝流出时,都会使边石坝积高。 如果洞底平整,坡度又较大时,碳酸钙的堆积只成为平缓 的层状,称为钙华板。
2、发育过程
A、前提: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石灰岩致密,层厚且产状 平缓
B、发育过程:①首先发育石芽、石沟、漏斗、落水洞 ②形成独立的洞穴系统,此时地下水位高低不一 ③独立洞穴合并为统一洞穴系统,地下水位一致,地下水位
上出现干溶洞,附近出现地下河,地面为缺水峰窝状 ④地面蚀低,浅溶洞与地下河崩塌而出露地表,地面出现溶
成了广泛而平缓的基面。这个面就是山麓剥蚀面。 随着山坡后退的不断发展,山体逐渐缩小,山麓 剥蚀面逐渐扩大,并彼此连接。最后,形成了广 大而平整的剥蚀平原,King称之为山前夷平面。 King的山前夷平面从大的形态来说,与Davis 的准平原近似,但在微地貌上,二者是有差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