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浅谈达斡尔族民间歌舞鲁日格乐

达斡尔族 民歌可分为 四大 类:扎恩达勒 、鲁 日格 乐、乌春、萨 满 歌 。扎 恩达勒它是一种 山歌体裁 的民间歌 曲,通 常达斡尔人在 生产 、劳动 中所唱具有达 斡尔族 山歌 的独特风格 ;鲁 日格勒又称 哈 库麦是对达斡 尔族传统 民间舞蹈 的统称 ,其含义为 “ 燃烧 ”或 “ 兴
一
山上下来在 村子里居住 时,鲁 日格 乐舞蹈 的动作又 发生 了变化 ,当
时 达 斡 尔 族 民 房 的 特 点 是 屋 内有 三 铺 坑 , 人 们 只 能在 中 间 很 小 的 空 间 行 走 , 当过 年 的 时 候 外 面 冷 人 们 在 只 能 在 屋 内跳 舞 , 由于 室 内 空
木 、 放 排 、放 牧 、 农 耕 为 生 , 勤 劳 的达 斡 尔 族 人 们 在 长 期 的 劳 动 中 创 造 出 了许 多优 秀 的 民 间音 乐 。
带 就 叫鲁 日格 乐 , 在 呼 伦 贝 尔 市 鄂温 克地 区还 被 叫成 “ 阿肯拜 ” ,
在 齐 齐 哈尔 地 区 被 叫 作 “ 哈库麦 ” , 听 老 一 辈 的人 说在 新 疆 地 区 鲁 日
达 斡 尔族是 我 国北 方著 名 的少数 民族 , 是个 勤劳 勇敢 能歌 善 舞 的民族 ,他们用 歌声和舞蹈来抒 发感情 ,勤 劳、勇敢 、智慧、善 良的达斡 尔人 ,创造 出了许多丰 富多彩的 民间艺术文化 。鲁 曰格乐 是是达斡 尔族 民歌 的一种形式 ,是达 斡尔族 民间广泛流行 的歌 舞形 式 ,是达斡尔族很 有代表意义 的传 统文化娱 乐活动 ,多为 妇女们在 节庆 日或劳动之余表演 的一种 民间歌舞。
一
合称 为北方 “ 三少 ”民族 。达 斡尔族主要分 布在 内蒙 古 自治区呼伦 贝尔 市的莫力达 瓦斡尔族 自治旗 、鄂温克族 自治旗及 黑龙 江省齐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 ” “ ” “ ”三 界 的使 者 , 于是 便 出现 信仰 原始 宗教 “ 天 人 狱 萨 满 ”的崇 拜 者 。 “ 雅德 根 ”伊 若 被 认 为在 跳神 治 病过 程 中起 着 与 神 沟通 、交 流 的重 要作 用 。 “ 德 根 ”请 神 、显 神 、祈 祷 吉祥 和 雅 周游 三 界 ,驱 邪 逐鬼 都 通 过相 应 的 蝎词 实现 。按着 “ 雅德 根 ”的 说 法 ,歌 唱 不 好 请 不 来 神 , 因而 每 个 “ 德根 ” 都 在 煞 费苦 心 雅 地 编 创 与 其 他 “ 德 根 ”不 同 的 唱腔 、 唱 词 。 “ 德根 ”伊 若 雅 雅 按 其 跳 神 仪 程 又 可 分 为 “ 惹 呼 苏 菇 ”和 “ 果 日呼 苏 菇 ”两 依 翁 种 。 “ 惹 呼苏 菇 ”是 萨 满请 神 时演 唱的 歌 曲 ,多平 缓 ,旋 律性 依 强 ,感 情虔 诚 。 “ 果 日呼 苏菇 ”则 是 神 附体 后 ,萨 满 以神 的 口 翁 吻演 唱 的 歌 曲 ,旋律 跌 宕起 伏 ,情绪 激 越 高亢 ,演 唱 风格 怪诞 、 夸张。 “ 雅德 根 ”伊 若 一般 是 由 “ 德 根 ”领 唱 , “ 雅 巴格 奇 ”帮 腔 ,形 成 一领 众 合 的演 唱 形式 。不 同 的 “ 德 根 ” 中都有 各 自的 雅 “ 若 ” , 一般 互不 借 用 。 伊 “ 德 根 ”伊 若 中 ,许 多 是 民歌 ,或 取 材 于 民歌 的音 调 ,经 雅 过 “ 德根 ”演 唱时 的 处理 和 改编 ,使其 有 了 神秘 莫 测 的色彩 。 雅 现在 能够 演 唱 “ 雅德 根 ”依若 的 人 己经 寥寥 无 儿 了 ,那是 因 为随 着 时代 的发展 、科 学 的进 步 ,人们对 自然 界的认 识也在 不断加 深和 提高 ,作 为 一 定社 会 历史 时 期 的产 物— — 萨 满 教也 渐渐 地 消 失掉 了 ,必将 使 “ 满 ”歌 曲连 同萨 满 教 一起 成 为历 史 而 一去 不复 返 萨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要: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了解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而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拥有音乐、历史以及文学等多元化的价值元素,所以研究与分析达斡尔族民歌特点,不但是爱好使然,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民歌;艺术引言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
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
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
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
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一、概述达斡尔族民歌源于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以说唱、舞蹈为主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
达斡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内容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其形式首先有山歌小调类歌曲——扎恩达勒,其次民间歌舞歌曲——哈库麦勒,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歌舞形式非常完整——“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就是形容哈库麦勒的经典表演形式。
再是民间说唱歌曲——乌钦,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说唱音乐”。
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已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萨满歌曲——雅德根。
二、民歌《达斡尔姑娘》简析民歌《达斡尔姑娘》是一首经典的扎恩达勒。
从主旋律上看,多以同度或二度级进关系为主,即使是跳进也是在4、5度关系上发生,并没有跨度太远的大跳。
从节奏和节拍上看,达斡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与节拍对比鲜明,多以2/4拍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是衬托旋律的明快与喜庆,在赞扬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达斡尔人热爱生活、赞美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引入引子,运用达斡尔经典的衬托词“呐呦耶”来印证少数民族歌曲的曲风和民族特色。
从23小节才进入A段,并且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构成,诉说性较强。
以五声调式开始,43小节的长度,都在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借此来表达达斡尔姑娘惹人喜爱的快乐一面。
节奏多以8分音符与16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型展现了美丽的达斡尔姑娘的豪爽之情。
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运用最直接的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赞美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并在结尾的和声上有明显地终止式来结束乐段,这也正是A段在感情基调上为全曲起到的铺垫作用。
B段则以8分音符与4分音符组合的形式在速度上和节拍节奏上营造了达斡尔姑娘安静的一面,如果说A段展现的是美丽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那么B段则展现了美丽姑娘恬静、温柔的一面。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深得人们喜爱。
其中,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更是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这一民族的代表之作。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详细的阐释,以期为读者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演唱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时,音准与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
达斡尔民歌的音域适中,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准控制能力,使歌声在高低音之间流畅转换。
同时,稳定的节奏感也是演唱成功的关键,要使歌声与伴奏紧密配合,形成和谐的旋律。
2.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应运用柔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以表达歌曲中的深情。
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音色,使歌声更具表现力。
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呼吸技巧,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3. 表演技巧除了声音的运用外,表演技巧也是演唱“扎恩达勒”的重要环节。
演唱者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传达歌曲的情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此外,适当运用民族舞蹈元素进行表演,能更好地展现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三、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1. 情感表达“扎恩达勒”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观众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深情厚意。
同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调整情感表达,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2. 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观众可以了解到达斡尔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歌曲中还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情感。
这些文化内涵的传达需要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四、结论综上所述,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涉及了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情感、习俗以及人民生活经验的完美融合。
在达斡尔语中,“扎恩达勒”代表着美妙的歌唱。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详细阐述“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的民歌“扎恩达勒”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闻名。
其歌词内容多以描述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以及生活习俗为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三、演唱技巧的阐释1.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运用深厚的嗓音基础和技巧,包括运用气息控制音量,用共鸣调整音色等。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歌唱者需灵活地调整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以展现歌曲的情感张力。
2. 节奏与旋律:在演唱中,节奏与旋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扎恩达勒”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歌者需要在恰当的地方增加拍子的强调,或在部分句段适当延长时间值等。
旋律则需要表现出细腻而有力的动态,从而达到生动表达歌词情感的目的。
3. 表情与动作:除了声音的运用和节奏旋律的掌握,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是表达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歌唱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情感表达的阐释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的歌曲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深深的情感投入和渴望;在表达自然风光或历史事件的歌曲中,歌唱者则需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展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五、文化内涵的阐释“扎恩达勒”不仅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歌词内容到歌曲结构,从歌唱者的演唱到听众的感受,“扎恩达勒”都蕴含着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民歌浅析

, ,
“
”
、
、
。
,
`
”
,
,
,
,
。
“
”
、
称 人 们 在砍柴 踩黄 花 放 牧 骑 马 踩 柳芽的时 候 会 即兴 演 唱 这 类歌 曲 扎 恩 达 勒 在 传 统的 达 斡 尔 族 民 歌 中也 有 无 词 和 有词 的 区 别 在 达 斡 尔 族 民 间 音 乐 中 无 词 的扎 恩 达勒 是一 种 具有 特 色 的表 现 形 式 大 多数都是 即 兴 演 唱 作 品 通 常会 采 用 油 一 呀 呢 一 呀 这 种 无 实质 意 义 的衬 词 配 合 曲调 进 行演 唱 与 有 词 的 扎 恩 达 勒相 比 结构较 小 从 曲调 的 固 定程 度 来看 有 词 的扎 恩 达勒 可 分 为三 种形 式 : ( 一 ) 不 允许随意改动 的 辞 去 固 定 的扎 恩达 勒 一 般是 世 代 流传 下 来 的 经 过 了 不 断的完 善 ( 二 ) 表现 为 一 曲 多词 的 可 以 即 兴 填词 却拥 有 固 定 曲调 的 扎 恩 达 勒 这 类 型 的歌 曲具 有 灵 活 性 可 以 根 据 唱 歌的 不 同 进 行 填 词 表 现 出 不 同 的 内容 ( 三 ) 根 据 情 境 即 兴 即 兴 演 唱 的 词 曲均 不 固 定 的 扎 恩 达 勒 会 使 用 衬 词 进 行 歌 词 的填充 艺 术 上 不 具 有 完 美 性 作 为 达 斡 尔 族 民 间 音乐 的 主要 部 分 扎 恩 达勒 同 时也是 达 斡 尔 族 民 间音 乐 文化的 基础 “ ” 二 民间 歌舞 音 乐 哈 库 麦 勒 哈 库麦勒 具有 节奏 鲜 明 衬 词 多样 音调 明 快 节拍 规整 可 舞蹈性强 乐 曲平 稳 的特 点 现 阶段 一 些 哈 库麦 勒 己 经 与舞蹈 脱 离 形 成 了 一 种在 群 众 中流行 的 新 形 式 哈 库 麦勒 可 以 分 为三 个 阶段 即 在表 演 的 过 程 中 比歌 困 此 在 哈库麦勒 的舞 打斗 赛舞 蹈动 作 中拖 步 压 腕 摆 胯成 为 了 其 主 要 元素 同 时也是 它最 明 显 的 艺 术特 征 在舞蹈的 过 程 中 以 曲线 行 进的 拖 步 能够 在平 稳 中表 现 出动 情 之 处 ; 优 美舒缓 的 压 腕 表 现 出 了 落落 大 方 的 美 感 ; 腰 肢随 着摆 胯 的动 作 平 稳 中 不 失 动态 美 感 寓静 于 动 以 下 是 哈 库麦勒 民 歌额 主 要 特 点 : ( 一 ! 调式 音 阶与 调 式的特 点 五 声 音 阶是 达 斡 尔 民 族 音 乐 的 主 要 构 成 宫 商 免也会 经 常出 现 在 一 些单句 体 歌 曲 中 宫调 式和 羽 调 式是 最 为常 见 的 调 式 微 调 式 和 商 调 式次 之 最 不 常见 的 要 素免 调 式 了 宫调 式的歌 曲一 般会 采 用 除 了 主音使 用 宫音 之 外 免 微 羽 几个音 也 起 到 了 主 要作 用 在 音 乐 结 尾 的部 分
达斡尔族民歌

达斡尔族民歌————————————————————————————————作者:————————————————————————————————日期:浅谈达斡尔族民歌班级 09音教1班学号 09084105姓名邱敏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春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北方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其深沉而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独特的表现手法等都是音乐文化的精髓。
而其中“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代表性的歌唱形式,更是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更多热爱民族音乐的朋友提供参考。
二、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音准与节奏的精准把握。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注意音高的准确性,以及节奏的稳定性。
同时,达斡尔民歌的旋律线条较为复杂,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也要求较高。
这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长期的实践锻炼。
2. 声音与气息“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声音与气息的协调统一。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气息流畅而富有弹性。
同时,声音的音色、音量等也需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整。
这需要歌手具备较高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情感表达“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其歌词与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恰当的表达。
例如,在表达悲伤、思念等情感时,歌手需运用低沉、柔和的音色;在表达欢快、喜悦等情感时,则需运用高亢、激昂的音色。
此外,歌手还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演唱中。
例如,“扎恩达勒”的歌词中常常涉及到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内容,这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音乐的表现,还要通过适当的解释和阐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五、结语综上所述,“扎恩达勒”的演唱不仅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声乐技巧,还需要对歌曲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

二、 达 斡 尔 族 表达 爱情 的方 式 —— 爱 情 欢歌 达 斡 尔族 人 用 歌 唱 来 丰 富 生 活 . 通 过 唱 情 歌来 表 达 爱 情 达 斡 尔 族人 有着 他 们 传 统 婚 姻 制 度 族 人 们 对婚 姻 有 一 种 传 统 的意识 . “ 血 缘 关 系 远 一 些 的 后 代 要 比 血 缘 关 系 近 的子 孙 更 健康 ” 从 而 形 成 以 族 外婚 制 为基 础 . 实行 交 错 从 表 婚 姻 。 “ 交 错 从 表 婚 是 不 直 接 从 表 兄 弟 姊 妹 近 血 缘 缔 结婚 姻 而 是 间 接 从 表缔 结 婚 姻 ” 达 斡 尔 人 族人 的婚 姻 制 度 及 饮食 、 待 客 习惯 受 他 们 世 世 代代 的生 活 文 化传 统 、 生 活 习俗 的
鉴作 用 对 于歌 唱者来 说 . 从传 统 的 民族艺 术中 吸取精 华 . 可 以帮助他 们提 高 对地 方 民
达 斡 尔 民歌 是 达 斡 尔 民族 声 乐 发 展
歌特 色的感 悟 . 对其 传承 和发展 起 到非 常大
的 源泉 , 更是 现 今 声 乐研 究 热 点 很 多 音 乐 艺术 工 作 者 。 从 民族 音 乐 本质 的 角度 出
发. 在体 验 了达 斡 尔族 的 生 活 , 吸 收 了 大 量 的 民族 精 华后 . 通 过 后 期 的 整理 和 自己 的吸收理解 . 创作 出了很多作品 . 借 以 表 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对 新 时 代 下 的
的推动 作用 本 文通过 对达 斡尔族 民歌 的风
格特 色 进行 研 究分析 .希望 可 以更好 地 继
独 特 的表 现 手 法 来记 录 着这 斡 尔族 历 史 的 变 迁 , 见证 着达 斡 尔族 人 民 的 生 活状 态的 改 变 。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作者:靳洪明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6期摘要:艺术形式的产生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歌也是一样。
达斡尔族民歌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达斡尔族的历史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达斡尔族民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是达斡尔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达斡尔族民歌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记录着达斡尔族历史的变迁,见证着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的改变。
关键词:区域文化达斡尔族民歌民族音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民族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少数民族族人们现在已经在学习新的思想,接受着最新的科技,生活也慢慢的趋于现代化。
那些体现着少数民族原始特色、极具地方魅力的民族民歌艺术,依然在传统的文化中存在、继承并发扬着。
这些民族艺术除了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其他艺术的发展起着借鉴作用。
对于歌唱者来说,从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吸取精华,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地方民歌特色的感悟,对其传承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民歌的风格特色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中华民族艺术。
一、达斡尔族歌唱文化的根本——游牧生活达斡尔族在他们的民族音乐歌曲中真实的反映着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
传统的达斡尔族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林海,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美动听的音符谱写着祖祖辈辈温馨浪漫的美好生活。
世世代代的达斡尔族人在这天然的环境中生活着,美妙的大自然赐予他们歌唱的灵魂。
达斡尔族人世世代代过着狩猎生活,在其中,他们不断的在生活劳作中提取音乐素材,在他们的狩猎生活中,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悄然而生,在之后漫长的历史生活中慢慢的雕琢发展。
传统的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在自然山林里,过着以狩猎捕鱼放牧采集为生的生活。
达斡尔族人经常会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感激大自然的哺育之恩,歌颂大森林的美妙景色,赞扬人民的辛勤劳作。
浅析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及文化传承

浅析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及文化传承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的表演形式可分为“扎恩达勒”、“哈库麦”、“乌春”、“雅德根伊若”四类,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按其传统也大致为上述四类表演形式。
一、“扎恩达勒”“扎恩达勒”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事情经过、生产过程、生活习惯、民族英雄事迹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
它在体载上主要包括抒情和叙事两部分,如:牧歌、猎歌、渔歌、祝酒歌、情歌、婚礼歌、放排歌、摇篮曲等;而在形式上则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其中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居多。
“扎恩达勒”分为有歌词和无歌词两种,有歌词的:如《心上人》、《德莫日根》等,这类歌曲曲调较为丰富,结构也多变,附有"讷-耶,呢-耶"的衬托词;无歌词的“扎恩达勒”大多是触景生情,即兴来吟唱,只充填"讷-耶,呢-耶"的衬词,节拍的处理也略有自由,曲词也不固定,也会随着感情变化而发生变化。
流传到今天,最为让大家熟悉的歌曲是《心上人》,曲调相当优美,歌词非常生动感人:“时光像流水哟,春天又到我家乡,辽阔的原野哟,披上嫩绿的春装,嫩江深又长哟,船儿却又要远航,心上人儿你哟,莫非你不在船上……”二、“哈库麦”“哈库麦”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又称为“鲁日格勒”,有的地区则称谓“哈肯麦”、“哈肯拜”,还有称“罕伯舞”的。
达斡尔族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般通过“哈库麦”来表现。
传统的“哈库麦”表演程序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洛是以歌唱为主要形式,舞蹈为辅助形式。
两个人为一组相对起舞,演唱的民歌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的“杭给”等,有的时候也即兴填加词。
表现的内容一般有:狩猎、禽飞、兔跳、鹿奔、熊斗等动作。
第二段以舞蹈为主要形式,歌唱为辅助形式。
舞蹈者的动作基本上是第一段的重复,速度逐渐加快。
表演者会加上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洗脸、梳头、照镜子等动作或者是农耕劳作,如春天耕种、夏天锄作、秋天收捆子、采摘豆角、赶放牲口等;表演者随着时间的进行,情绪会变得越来越高涨,常常跳的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歌舞也随之推向高潮,民歌也较短小、活泼,一般为跳跃式的曲子,多是两句一段或四句一段,节奏也很紧凑、越跳越快。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积淀。
其中,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背景、艺术特征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地区的文化背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其中,达斡尔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达斡尔族民歌是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三、达斡尔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一)音乐特点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
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变化,节奏明快,调式独特。
在音乐表现上,达斡尔族民歌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
(二)歌词内容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涉及劳动、生活、爱情、英雄传说等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三)演唱形式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来感染听众,达到艺术的表现效果。
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分析(一)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歌的现状和特点,我们采用了实地调查、访谈、录音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与当地民歌手、文化工作者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达斡尔族民歌的认知和传承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1. 传承情况: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地区的达斡尔族民歌仍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许多民歌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民歌传承给下一代。
2. 艺术价值:达斡尔族民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和丰富的演唱形式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作者:鄂明晶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7期【摘要】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是达斡尔族民歌中类似山小调民歌的统称,本文主要是从扎恩达勒的概述、音乐形态及其歌词特点和扎恩达勒的演唱形式三方面来谈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关键词】扎恩达勒歌词演唱形式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情感,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族民歌中的主要形式,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是类似于山歌和小调性质的民歌,最早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人在野外打猎、采伐、放排、放牧或采摘时所唱的高腔山歌或小调,一般没有固定的歌词,而是在高昂悠扬的固定曲调上即兴填歌唱,多以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和劳动为主题,也有表达思念亲人、表达爱情、歌颂劳动、赞美生活等内容。
一、达斡族及达斡尔族民歌简介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与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合称为北方“三少”民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等地,还有少数居住在新疆的塔城县。
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达斡尔人,能歌善舞,创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达斡尔族民歌可分为四大类:扎恩达勒、鲁日格勒、乌春、萨满歌曲。
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达斡尔人在生产、劳动中所唱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鲁日格勒又称哈库麦是对达斡尔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统称,其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也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一般在节庆或劳动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备一些奶食、美酒,一起跳鲁日格勒,开始妇女是核心和主体,男人往往是后加入进来的;乌春又名乌钦是一种吟颂性的民间说唱,一人自拉自唱,用四胡伴奏,内容多为赞颂英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一部乌春的曲调只有一个,多数从扎恩达勒演变而来的,由此可见乌春实际为达斡尔的曲艺说唱形式;萨满歌曲又称雅德根调,历史上达斡尔人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称萨满为“雅德根”,达斡尔人每当不舒服时,即请雅德根(萨满)祭神治病,主祭雅德根领唱祭词时唱。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一、达斡尔族民歌的起源达斡尔族民歌与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
原始社会形态中的达斡尔族先民,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劳动中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取更多的劳动成果。
在生产和劳动中遵循一定韵律和节奏的劳动的呼声无疑就是达斡尔族早期古老形态的民歌。
达斡尔族在远古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语言,使得先民们的交流不断丰富,那种简单的呼声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达斡尔族先民的思想情感,因此,有一定实质内容的呼声开始出现。
早期的达斡尔族的先民,在大自然的天籁之中获得了灵感,这种灵感源于风的怒吼、雨的婆娑、鸟儿的鸣叫、野兽的高歌、林间泉水的叮咚、山间瀑布的轰鸣……大自然像一台永远弹奏不完的交响乐,给人以灵感,激发了达斡尔族先民对于音乐的兴趣,民歌在模仿中探寻着音乐的真谛,通过艺术的加工,达斡尔族找到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音乐之路。
在达斡尔族的狩猎舞蹈中,依稀可以看出最初达斡尔族的唱歌方式是伴随手舞足蹈的。
达斡尔族在进行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收获和快乐,在大自然的艰苦生存中对神灵的崇拜与敬仰促进了民歌的发展。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早在6世纪达斡尔族名就已出现,达斡尔族的民歌与达斡尔族的历史同样久远。
达斡尔族民歌与其他各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在劳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最原始的民歌在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是应和劳动发出的呼声。
最初,达斡尔族先民民歌的表现只是劳动过程中的韵律和节奏,原始社会形态中的达斡尔族先民,为了生活与生存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取生活资料,就要不断地与大自然斗争、不断劳动。
为此,在生活劳动当中会伴随着对劳动的赞誉和呼声,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韵律与节奏,这种独有的韵律与节奏的赞誉与呼声是达斡尔族民歌的初始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斡尔族民歌在时间的长河中失传了许多的文字记录,没有失传的记录也不是原始的记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很难靠此发现原始的艺术美。
达斡尔族的民歌中,对原始生活的记载仍是主体,多为狩猎、耕作等。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 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说唱曲《午勤》(乌春)、民间舞《哈库麦》(鲁日格勒)的伴唱曲,以及用民歌曲调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器乐曲、舞曲等。
历史上达斡尔族没有专业作曲家和专业从事音乐工作者及其创造的音乐作品,只有以传统民歌为主的民间音乐。
民国时期在达斡尔族知识分子中,有人编创过名为《达斡尔民族的歌声多嘹亮》的歌曲,此歌流传至今,这是达斡尔族历史上第一首创作歌曲。
建国五十年来,达斡尔族的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绝大部分民歌得到收集、整理,据有人统计已收集到345首民歌,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歌得到挖掘抢救。
特别是几部达斡尔族民歌集和选集的出版,使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以文字和乐谱记录翻译、录音等形式得到了保存并公诸于世。
从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流传,为研究达斡尔族民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达斡尔民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旧曲填新词,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和作词编曲,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歌曲、舞曲和器乐曲等。
出现了一批作曲、声乐、器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形成了以通福(著名歌曲《草原晨曲》、《敖包相会》的曲作者)为代表的音乐家队伍。
同时也涌现了众多的民歌手,何徳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心上人》。
达斡尔山歌唱山歌,达斡尔语称“扎恩勒达”,曲调单调重复,悠扬高亢,是劳动者随意编词,在劳作时自演自娱的民歌形式。
这种曲调形式与鄂温克、鄂伦春族极为相似,可以跨地域交流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xx级09音教1xx
学号
姓名xx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
扎恩达勒,xx,xx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
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
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
“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
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程序上可分为“比歌”“赛舞”“打斗”三大段。
压腕、摆胯、拖步构成了“哈库麦勒”舞蹈动作的三大要素,也是“哈库麦勒”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
压腕优美舒展、落落大方;摆胯时腰姿稳健加之左右摇摆,
表现出稳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独特的拖步以曲线行进,既能表现出稳中之美又能展露动中之情。
哈库麦勒民歌具有以下特点:
调式
音阶与调式的特点达斡尔族音乐基本上由五声音阶构成,一些单句体歌曲中也可见宫、商、角三个音为核心的旋律。
在调式中主要有宫调式、羽调式最为多见;其次是徵调式、商调式;角调式较少见。
宫调式歌曲中,除了主音宫外,起骨干作用的常常是徵、商、角。
乐句尾音多是徵、商音、有时用角音。
由于商调和角调出现的比较多,由此使宫调式歌曲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有时带有羽调式色彩,以致出现宫调式歌曲终止音“宫”结束时非得下滑至羽音才感觉完满的现象。
节奏节拍
节拍与节奏的特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常用的节拍是2/4,4/4,3/8,6/8,节奏大都规整对称。
少部分民歌中有5/8,7/8拍及变换拍子出现:
而3/8,6/8,5/8,7/8拍子的运用使达斡尔族民歌更加别具一格。
变换拍子的出现,结合曲调结构中某音的自由延长,形成一种局部的不规整、不对称。
在节奏上,有的是前短后长,前紧后松式。
在某些扎恩达勒的引句中,节奏较自由,节拍不规整,甚至有散拍子的性质。
旋律
旋律旋法特点达斡尔族音乐的旋律一般以级进为主,有时四五度跳进。
乐旬通常是上行后再下行,形成一种“抛物线型”旋律线;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如小六度、小七度下行大跳,也会有四度、六度的连续跳进,上行六度的大跳不常见。
歌曲的最高音有时出现在乐曲的中部,甚至有些高潮则出现在乐曲的最开始处。
装饰
达斡尔族的装饰音、滑音较多多用喉部控制喉咙抖动的音用的比较多。
声音有“横”唱的感觉口腔也处于多变状态。
声音有张力弱音多用颤音的技法演唱形成特殊的韵味。
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歌唱家何德志演唱的装饰音华丽轻巧高音区上的装饰音大都用假声唱。
曲体结构
达斡尔族音乐的曲体特征大多是简单地乐段结构,一般是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而二句体中的后乐句为前乐旬的低五度模仿。
多句体大都是由乐句的重复形成,而四句体的结构并不多见。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和哈库麦勒歌曲中也能够体现到由一个相同乐句不断重复所构成的乐段结构,这种乐段结构有时也会出现在萨满歌曲中。
歌词特点
纯朴自然,舒展明快,乡土气息浓厚。
歌词内容丰富,舞蹈动作时而温柔娴雅,时而欢快激昂;时而稳重含蓄,时而热情洋溢。
它很注重人的情感表现。
无论是“比歌”、“赛舞”、或是“打斗”,都无不深刻地描绘着达斡尔族人的热情、勇敢、奔放、洒脱。
具有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这种原生态语言的个性张扬。
全然是自然平衡的摆动中所产生的流畅美感。
演唱特点
演唱达斡尔族歌曲时大都是自娱性的,大多是独唱式的,很少有齐唱的歌曲,也没有多声部的合唱歌曲。
达斡尔族音乐的演唱特点其根据不同的体裁而略有差异。
演唱扎恩达勒一般高亢明亮;哈库麦勒歌曲则要华丽、明快;乌钦调则要平缓叙述。
各类体裁中所共有的是“慢颤音唱法”,多出现在长音上,这点与京剧中长音演唱时的“抖音”及蒙占族民歌长调歌曲中的“鄂柔诺古拉”唱法很相似,只是带有一些哭腔的情感色彩。
三、说唱音乐“xx”
乌钦又称“乌春”,是达斡尔语的译音,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深受达斡族人民所喜爱。
乌钦一般都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的单牌子曲
体。
它的曲调多数来自于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每当演唱乌钦时,往往在正文之前加入几句唱词演唱,人们称为“序”,如:
大家落座听端详,由我来给诸位把乌钦唱,男女老幼乡亲们,故事还要从头讲。
“乌钦”是一种吟诵的民间说唱形式,也称“乌春”。
流传较广,深受群众欢迎。
一般无伴奏,但也有些民间艺人在演唱时用四胡自拉自唱。
“乌钦”无职业艺人,歌手一般在群众中产生。
演唱的曲调大致可分三类:
(1)小曲类
(2)长篇叙事歌曲类
(3)吟诵调
前两类曲调经常与民歌相混用,把它划归到民歌中。
吟诵调为“乌钦”形式的主调,我们把它划归到说唱音乐中。
“乌钦”的音乐富于说唱性,紧密结合语言特点,歌词多是韵文,一般压头韵,格律严谨,句式对称。
曲调比较平直,节拍多用复拍,减少重音,便于吟唱叙述。
一部完整的大段“xx”有三个部分组成:
(1)序
(2)本文
(3)尾声
一部“乌钦”基本有一个曲调通过反复来完成,类似多段分节歌的形式,段落之间不很对称。
曲调往往因为词的长短不同、语言轻重的不同有所变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是祖国音乐宝库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由于达斡尔人在几个不同的地方散居,内部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别,但作为一个民族,其风格特点仍然是基本一致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达斡尔族民歌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细致的种类划分达斡尔族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曲,它流传于本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用以
歌咏他们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生活,因而它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泥土气息。
由于达斡尔族早年居住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北方密林地区以及黑龙江上游各支流的广大土地上,散小集中的居住方式、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生活特点,直接影响了达斡尔族民歌风格的形成。
达斡尔族人民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民歌丰富多彩,有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类的山野之歌,其内容非常广泛,有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的宗教歌曲;有劳动歌、情歌、生活歌等;还有咏唱神话、历史、传说的叙事歌。
达斡尔族民歌如今已深深渗透到它的民族文化中去,我们应当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使它在历史的潮流中永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