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文言文虚实词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知识汇总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知识汇总考纲规定的120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
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
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大全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大全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包括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教学,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一)治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4.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5.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王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4.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恶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微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二)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7.及花之既谢(凋落)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8.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10.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5.夙兴夜寐(起、起来)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三)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5.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幸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2.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幸亏)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3.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4.掌修国史(撰写)5.恐修名之不立(美好)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词类,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文言文,而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它可以表示一种实在存在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一种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它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还可以加上量词进行计数。
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示例:吾闻古之圣王,若舟中之司舵者。
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而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身份等。
示例:乐而不荒,哀而不痛,怒而不恚。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为谓语进行修饰。
示例:松柏之茂也,不断终夏。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副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示例:执志固不欲人之异已,持义固不欲人之非己。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它主要用来标示语法意义或构成语言的框架。
在文言文中,虚词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关系的词语,它通常出现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起到连接或限制作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等。
示例:圣人舜为司空,无射国之士。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分句或句子。
连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连接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实词指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需要依附于实词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整理:
一、实词
1. 爱:喜爱、珍惜、吝啬
2. 安:安定、安全、舒适
3. 被:覆盖、遭受、穿着
4. 倍:加倍、背向、违背
5. 本:根基、原本、本原
6. 鄙:低微、轻视、边疆
7. 兵:军队、武器、战争
8. 病:疾病、困苦、弊病
9. 察:观察、考察、审查
10. 朝:朝廷、朝代、早晨
二、虚词
1. 之:代词,代替名词,如“之子于归”
2.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递进,如“人而不知”
3. 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标准等,如“以诗会友”
4. 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肯定、停顿,如“孔子者也”
5. 其:代词,代替名词,如“其人虽已没”
6. 者:助词,用于名词后,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学者”
7. 于:介词,表示在、比、从、向,如“于归”
8. 与:连词,表并列、参与,如“与民同乐”
9. 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位置、范围,如“所见”
10. 则:连词,表条件、假设、推论,如“一则以喜”
这些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的基础词汇,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词的具体用法和语境,以及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功能。
高中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高中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整理:
实词:
1. 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2. 薄:薄暮冥冥。
3. 策:策扶老以流憩。
4. 乘:乘肥马,衣轻裘。
5. 胜:日出江花红胜火。
6.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 提:提刀而立。
8. 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9. 穷:穷岛屿之萦回。
10. 屈: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虚词:
1. 而: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3. 于:移其民于河东。
4. 以:以吾一日长乎尔。
5. 其:其皆出于此乎?
6. 乃:乃丹书帛日“陈胜王”。
7. 则:则有去国怀乡。
8. 或:或异二者之为。
9. 且:且焉置土石?
10. 虽:虽人有百手。
以上仅是部分整理,实际上高中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建议查阅教辅或总结资料,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课文实词、句式归纳表(必修二)14、《阿房宫赋》一、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字词)(1)爱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2)使使负栋之柱(动词,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动词,派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名词,使者。
)(3)一六王毕,四海一(名词作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使……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动词,聚集。
)(5)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取得。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
)2.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 (2)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3)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4)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5)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j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⑹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二、文言虚词 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高二语文课外专题文言文5 实词和虚词
高二语文课外专题文言文5 实词和虚词(一)
一.什么是实词?
答: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它在语法上的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古今变化,三是词性活用。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二.什么是虚词?
答: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高考常考查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文常用实(虚)词
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定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比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帝乃命禹卒布士以定九州〔〕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蜀之鄙有二僧〔〕伐十年春,齐师伐我〔〕鄙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以至仁伐至不仁〔〕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犯并皆暴犯百姓〔〕行收兵〔〕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未果,寻病终〔〕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病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是己而非人,俗人同病〔〕北方有侮臣者,愿籍子杀之〔〕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多方以捕之,弗获〔〕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请〔〕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更假设役,复假设赋,那么何如?〔〕赋岁赋其二〔〕公与之乘〔〕刻唐贤今仁诗赋于其上〔〕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必至陈,彻六七百乘,骑千余〔〕更更假设役,复假设赋,那么何如?〔〕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既克,公问其故〔〕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故是故贵可以问贱〔〕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康肃公咨善射,当世无双〔〕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顾庄子持竿不顾〔〕当失期当斩〔〕王顾左右而言他〔〕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唯道之所成而已矣〔〕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故今具道所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归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然得而惜之以为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好余幼好学,家贫难致〔〕虽鸡狗不得宁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简盖简桃核修狭者微之〔〕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故自号曰醉翁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涉乃立王,号楚〔〕曹〔〕于是入朝威王〔〕明道中,从先人家〔〕此鼠之而不得去者也〔〕便要家,酒作食〔〕古人云,“ 千遍,其自〞〔〕人其而其珠〔〕冀君或恕也〔〕又以鹿之、⋯⋯垓下之会最〔〕于是上乃使使持将〔〕会迁客人,多会于此〔〕此悉良死之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竭其地之出,竭其之入〔〕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一屠晚,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及及郡下,太守,如此〔〕尽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及既上,山雪,明天南〔〕以尽吾〔〕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譬如平地,覆以,,吾往也!〔〕极极天云一异色,臾成五采〔〕是亦,退亦犹〔〕然北通巫峡,南极湘〔〕令初下,群臣,庭假设市〔〕通一舟,人五〔〕佛印居右,直居左〔〕虎因喜,之曰:“技止此耳〞〔〕以其境清,不可久居〔〕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事〔〕居而半山居假设然〔〕卒使于一鼠,堕此虫之中〔〕居堂之高,其民〔〕今亡亦死,大亦死〔〕自吾氏三世居是〔〕以目成能,最是不事〔〕而索,中有死鼠〔〕其阴,水流〔〕傅于版筑之〔〕先王之〔〕加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今亡亦死,大亦死〔〕假非夫人之物而假焉〔〕罔不因象形,各具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具故今具道所以〔〕此人一一具言所,皆惋〔〕傅于版筑之〔〕仲永生五年,未具〔〕以神,蔽林之〔〕数月之后,而〔〕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之俱〔〕肉食者之,又何焉〔〕俱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又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一,使与俱〔〕青林翠竹,四俱〔〕聚太医以命聚之〔〕遽是方也,而遽死也〔〕曹〔〕其父善游,其子遽善游哉〔〕亦将于公而无以立矣〔〕舍,其奚决焉〔〕不少而众,不可知〔〕决孔子不能决〔〕佛印弥勒〔〕决不能,亦不能久也〔〕今黄生予,其借亦予〔〕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智者千,必有亦失〔〕把酒,其喜洋洋者矣〔〕困于心,衡于,而后作〔〕行,僧曰〔〕必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亭自足下皆云漫〔〕斗折蛇行,明可〔〕漫其古刻尽漫失〔〕晦明化者,山之朝暮也〔〕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明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难〔〕灭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理明亦,而或不达于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命徒属皆曰:“敬受命。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2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 26.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处罚,陷害) 27.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丰年,荒年) 28.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规定,养活) 2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则盍反其本矣(足够;哪里,有空闲;何不;返 30.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种植;穿)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学校;孝顺父母;尊重兄长;道理)
《齐桓晋文之事》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弟子,讲述,因此) 2.无以(以,同“已”,停止),则王乎?”(兴王道) 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怎么样)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安抚) 5.何由知吾可也?(从) 6.王见之,曰:“牛何之?”(到) 7.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样,走向) 8.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既然这样,那么;同“欤”,吗;交换;知道;兼词,之乎,这件事吗) 9.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这;认为;吝啬;诚然) 10.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他们,怎么) 11.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触动,的原因) 1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眼力) 13.百姓之不见保(被) 1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表现,用什么)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爱护) 1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作榜样,治理)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用秤称,用尺量,思 量) 18.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还是,结怨) 19.否,吾何快于是(在这件事上) 20.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统治,少数民族) 2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像) 22.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大概,恐怕;) 23.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24.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X(X:动作名,X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谣诼谓余以善X(擅长)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 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文言文虚、实词分类汇总汇总(海中)
高考常见虚、实词分类汇总一、常见虚词类: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无他,但手熟尔虽①即使②虽然;顾①只是②环视四周③回头看;但只是,仅仅;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
”①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①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第①只是②府宅③科举考试等级;特①只是②故意,特意;独①只是②难道;②府第③及第②特为此事来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①直好世俗之乐耳①徒以吾两人在也③郯子之徒直①只是②通“值”价值;徒①只是②白白地③类;识①只,仅②记住③标识;②徒见欺②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傥若;傥使微①如果没有②暗中;莫①没有人②没有③通“暮”;傥通“倘”,假如;②微察公子③至莫夜月明②亡矢遗簇②大臣犯法,无所宽假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亡①通“无”,没有②丢失③逃亡;假①假如②宽容③借;诚①如果真的②确实;③追亡逐北③是以从多以书假余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①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向/若/苟/向使如果;使①假如②使者③派遣;苟①如果②马虎,随便;③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②一丝不苟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①靡日不思邻国之民不加少/欲盖弥彰①饮少辄醉向①假使②一直以来;靡①没有②倒下;加/益/重/弥更加;辄①立即,就②总是;②随风而靡重为乡党所笑②浅尝辄止。
动辄得咎烟涛微茫信难求悉从尊便①圣益圣,愚益愚盍往依之?信/良/诚/真确实;悉全,都;益①更加②增加;盍(hã)何不;则①那么,就②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增益其所不能②欲速则不达兄故弱,恶能多樵?子(你)奚哭之悲也?恶(wū)怎么;奚/曷(hã)/何/恶/乌怎么,为什么;庸哪里;亦曷故哉?曷不委心任去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何时而乐耶?①固不如也曾不若霜妻弱子然后这样之后;然则这样那么;固①本来②坚持,坚决;曾竟然;而已罢了;②蔺相如固止之如是而已①幸先生生我③妇女无所幸④幸苑中①吾得兄事之②洋洋得意幸①幸亏②希望③宠爱④皇帝到某处;要之总之;得①能够,可以②得意③得到;②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汝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③各得其所①既罢,归国②食既(指日蚀、月食的蚀尽);既望(望日完毕)侔尊(等尊,齐尊);侔名(齐名;名望相等); 既①已经②尽,完③不久;或①有的人②有的;姑①暂且②家婆;侔等同,齐等;③既而②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①北乡自刭庶几差不多要,大概;诸兼词,“之于”;乡①通“向”,面向②通“向”,以前;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①亟需办理;亟待纠正。
高中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
重要实词&虚词贰: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军:驻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辞:推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犹不如人)许:答应(许之)缒(zhuǐ):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夜缒而出)济: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肆:延伸、扩张(肆其西封)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因:依靠(因人之力而蔽之)与: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易:替代(以乱易武)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君图之)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吾其还也)~\(≧▽≦)/~~\(≧▽≦)/~~\(≧▽≦)/~~\(≧▽≦)/~~\(≧▽≦)/~~\(≧▽≦)/~略:夺取(进兵北略地)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秦兵旦暮渡易水)谒:请(臣愿得谒之)购:重金征求(秦王购之金千斤)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收为奴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揕(zhèn):刺(右手揕其胸)拊(fǚ):槌胸,形容非常痛心(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濡:沾湿,浸湿(血濡缕)忤视(wǚ):正眼看。
忤,逆。
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人不敢与忤视)竖子:对人的蔑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瞋目:形容发怒时候瞪大眼睛的样子(士皆瞋目)比:并,列(比诸侯之列)谨:特别(谨斩樊於期头)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发: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引: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倒下(荆轲废)创: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尺兵:尺寸之兵,指代各种兵器(不得持尺兵)~~o(>_<)o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飨(“想”音):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旦日飨士卒)美姬(“季”音):美女(贪于财货,好美姬)善:友善,交好(素善留侯张良)之:到(之沛公军)鲰(“邹”音)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生说我曰)要:邀请(要项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秋毫不敢有所近)非常:意外的变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戮力:合力(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翼蔽:掩护(常以身翼蔽沛公)披帷:掀开帷幕(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眦(“字”音):眼眶(目眦尽裂)啖:吃(拔剑切而啖之)举、胜:“尽”的意思(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细说:小人的谗言(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须臾:一会儿操:拿(大王来何操)置:放弃,丢下(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为:句末语气词,常用于疑问句中(何辞为?)窃:常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为大王不取也)╮(╯_╰)╭╮(╯_╰)╭╮(╯_╰)╭╮(╯_╰)╭╮(╯_╰)╭╮(╯_╰)╭癸丑:“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里指永和九年。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最新最全)
文言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4-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5-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8-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11病故,物故(死亡)13-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14-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文言文虚实词归纳
在括号里写出下面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或词性
虚词
1、为
(1)为之奈何?(对、向)
(2)君为我呼入。
(替、给)
(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为了、因为;表目的)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 (6)皆为龙虎,成五采。
(成为、变成;动词)
(7)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认为、以为)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表判断,是)
5、其
(1)距其院东五里 (这个、那个;代词)
(2)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它的、他的,指碑;代词)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这些;代词)
(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自己;代词)
(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它、他,指华山洞;代词)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语助词,不译;那个、这个,代词)
(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代词)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或许;副词)
2、因
(1)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介词)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由于;介词)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根据、依照;介词)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依靠、凭借;介词)
(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副词)
(6)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原因、缘由、机缘;副词)
(7)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沿袭、继续;动词)
3、以
(1)具告以事(把;介词)
(2)籍何以至此 / 猥以微贱(凭着;介词)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来、用来;表目的)
(4)臣以供养无主(因为;介词)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介词,表工具手段)
(6)由山以上五六里(向、从;介词,表处所)
(7)以八月十三斩于市(在;介词,表时间)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由于;表原因)
(9)余船以次俱进(按照、依照;表依据)
(1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然后、接着;表顺承,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
为的手段或方式)
(11)险以远,则至者少(又、并且;表并列)
(12)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为;动词)
4、而
(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却;表转折)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来;表目的)
(3)立而饮之(不译,也可译为“着”;表修饰)
(4)拔剑切而啖之(不译,也可译为“就”;表顺承)
(5)劳苦而功高如此(又、并且;表并列)
(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因而;表因果)
(7)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如果;表假设)
(8)而母立于兹。
(通“尔”,你)
6、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到;动词)
(2)为之奈何?(这事;代词,起宾语提前作用)
(3)项王则手璧,置之坐上。
(它,代白璧;代词)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的;助词)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孝刘之日短也。
(7)蚓无爪牙之利,胫骨之强。
(的;助词,起定语后置作用)
(8)顷之,烟炎张天。
(句末语气词,不译)
(9)辍耕之陇上。
(到,去;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