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激励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第十一讲激励

国际贸易第十一讲激励

激励原则(3)
2 物质利益原则:在员工的物质利益未得到充
分满足时,对员工的激励应注重物质利益原则; 即使在个人的物质利益已被认为充分满足之后, 也不应忽视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吴文 俊院士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 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 积极的影响。)
别人,对多数人而言不会构成太大问题,但研究 表明也有一些人会去努力减少这种不公。
启示:
管理者在激励工作中不应用孤立的眼光 看待某个人,而应该考虑其参照对象,充分
运用公平理论的原理。此外,公平理论表明 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感觉,个人判别报酬与 付出的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自己有利的一方, 这对组织是不利的,因此,管理者应能以敏 锐的目光察觉个人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 适时做好引导工作,确保个人工作积极性的 发挥。
企业内部可以采用的激励方式
激励
基本工资或薪水 绩效奖金
直接报酬
间接报酬
非金钱性报酬
股票购买权 加班费和假期津贴
利润分红
保险
非工作 服务和额 日工资 外津贴
满意的办公设备 指定的停车位
有魅力的头衔
满意的午餐时间 满意的工作分工 配有秘书
激励原则(1)
1 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恰当的 方式去激励人。 举例:
负强化
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 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 消失。
负强化的刺激物:扣发奖金、批评、开除
等等。在有些情况下,不进行正强化往往 也就是一种负强化 。 与正强化相反,负强化应主要采用连续方 式,即对每次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及 时予以负强化,以做到及时纠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第十一章激励ppt-第十二章激励

第十一章激励ppt-第十二章激励

• ,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了。4年前,黄大佑 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 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 体大字,是黄厂长亲自吩咐人秘部主任落 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 “助理”两字去掉。这确实使黄大佑当时 工作更卖劲。
•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于有条件申报 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若同志。 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未去找厂长,厂长却先来找他 了:“黄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 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个目的不就 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 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 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黄厂长当 着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 有创新的……”哪怕厂长再忙,路上相见时,总会拍拍黄 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 很有前途”"。这的确让黄大佑兴奋,“黄厂长确实是一 个伯乐”。此言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 的重任交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极满意
保健因素
1.supervision pany policy 3.Relationship with supervisor 4.Work conditions 5.salary 6.Relationship with peers 7.Personal life 8.status 9.Security 10.Relationship with subordinates
• Social needs: affection, belongingness, acceptance, and friendship.
• Esteem needs: internal esteem factors such as self-respect, autonomy, and achievement; and external esteem factors such as status,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第十一章激励精讲讲义

第十一章激励精讲讲义

第十一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动的活动过程。

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激励的三层含义1、激励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活动,是通过外部的刺激、灌输和影响,把激励机制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自觉行为;2、激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3、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二、激励的过程(一)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也即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方面。

1 、人的生理状态引发的。

2 、外界刺激引发的。

需要是行为的内驱力,是行为的力量源泉,也是行为的终极目标。

二、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行动,或者产生各种行为的主观原因,或称内在力量。

动机通常是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1.动机对行为的作用1)引发行为。

(始发功能)2)维护行为。

(强化功能)3)导向目标。

(导向功能)2.动机产生的原因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

人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需要,这种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既有生理需要,又有心理需要。

人一旦有了某种需要,就会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或者说动机。

动机就促使人为满足这种需要而行动。

(三)行为行为是指个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行为有因的基本心理过程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紧张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

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第十一章激 励《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激  励《管理学》PPT课件
个群体的生产率提高作为收益评价指标并在雇员与企业之间分享生产率提高 带来的收益的计划。
• 2.收益分享计划的种类
(1)斯坎伦计划。 (2)拉克计划。 (3)分享生产率计划。
• (三)利润分享计划
1.利润分享 计划的含义
•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员 工根据其工作绩效而 获得一部分公司利润 的组织整体计划。
• 3.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主管人员在运用强化理论改造下属的行为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因人制宜采取不 同的奖励方式。
(2)奖惩结合、以奖 为主。
(3)及时反馈、及时 强化。
• (二)归因理论 •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将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因于4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 任务难度和机遇。这4种因素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分类:从内外 因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属外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 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与机遇则属不稳定因素;从可控性来看,努力是可以 控制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超出个人控制范围。
• (二)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 • 1.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的内容
• 图11-4 •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 (2) 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的应用 • (1)尝试估计每个员工可能想要的成果及满意水平。 • (2)确定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怎样的业绩表现,且确保所要求的业绩表现是可以达到 的。 • (3)把员工想要的结果和其工作业绩相联系。 • (4)确保整个制度的公平。 • (5)要使职工对自己工作的期望更有力,就要设法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激励。 • (6)如果这些期待不够有力,就需要重新考虑激励是否恰当,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激 励的。
• (3)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少,则 对较低层次需要的渴求也就越多。

第十一讲激励演示文稿

第十一讲激励演示文稿

自我实现 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意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吃、穿、住、行等基本需要的 满足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
管理者必须确定你要激励的对象那个层次的需要 最为迫切,从而选择和确定激励的方式和激励物。 对于不同的人针对其最迫切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 励方式。
善于发现那些最优秀的人,并且激发起他们自我 实现的强烈愿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不满意
满意
[美]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20世纪50年代后期):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
怠工 流动
工作 消极
公平理论的实践意义与运用难点:
实践意义:
管理者在设计报酬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其公平合理 性,公平感受比收入的绝对值更直接地影响工作态 度。
在一个组织内部,不考虑贡献大小简单化地普遍 增加薪金报酬,其激励做用极为有限。
管理者要注意与企业外部的横向比较,在财务状况 允许的条件下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有利 于稳定员工队伍.
实践中的难点——源于主观估算的感受往往误导行 为,用客观指标量化工作绩效和每一项报酬是避免 盲目攀比、减少内耗的有效途径。
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Reinforcement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反应, 当刺激对他有利的,他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若刺激对他不利,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
觉察到的比较结果 评价结果
>

第11讲激励.ppt

第11讲激励.ppt

重复期望行为 继续高绩效 重复期望行为 继续准时 减少不期望行为 开会时少讲话 减少不期望行为 偶尔或不吸烟
版本:2004
管理学
15
11.4激励理论
个人满足
高成就需要
能力
奖酬标准
主导需要
个人努力
绩效
组织奖酬
个人目标
任务难度
绩效评估系统
行为强化 公平性比较
目标引导 激励的综合模型
版本:2004
管理学
管理学
3
11.2人性假设理论
麦格雷戈的理论
1.X理论 2.Y理论
孔兹的理论
1.理性经济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沙因的理论
麦格雷戈的人 性假设理论
沙因的人性假 设理论
孔茨的人性假 设理论
三种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1.X理论 2.Y理论 1.理性经济人
人天性厌恶工作;宁可受人指挥,力求避免承担责任, 必须通过强制的办法使其工作
人愿意工作,有责任感,有创造性,只要给予适当的 激励
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
2.社会人
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的满足
3.自我实现人 人是自我推动的,以求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4.复杂人
人的需求和潜力不同,且多变复杂
1.人起着不同作用 2.没有一般的人 3.个人的尊严是重要的 4.把人作为整体来看待
原则和方法 1.使薪金和奖金能够反映每个人的绩 效; 2.预期报酬与现在的报酬相比差距较 大; 1.目标管理; 2.合理化建议。
1.给工人更多工作的决定权和自由; 2.鼓励工人参与管理,鼓励工人之间相互交往; 3.加强工人对工作的个人责任感; 4.确保工人能看到其工作对产品做出的贡献; 5.把工人的工作完成情况反馈给他们; 6.让工人参与分析和改变工作物质环境的工作。

第十一章--激励PPT课件

第十一章--激励PPT课件

公平的报酬 继续保持同样工作水平
多于公平的报酬 工作更努力 要求减少报酬
2020/2/13
可编辑
17
(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一次行为 的后果将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后果对他有利,则这种行 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即行 为是结果的函数。利用强化手段来激励员工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四种: ❖ 正强化。是指对组织所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使这些行为继续、重复 地出现。 ❖ 负强化。负强化仍然是针对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实施的,但它 不是从正 面去鼓励,而是从反面去约束。 ❖ 惩罚。惩罚是在组织所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采取的手段,包括批评、 处分、罚款等。 ❖ 忽视。是对组织所不期望出现的行为采取的、类似于“冷处理”的手 段。
2020/2/13
可编辑
18
请大家注意: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前者是针对组织不期望出现的行 为所作的事后处理,后者则是为组织期望出现的行为所作 的事前约束。
上述四种强化方式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但应以正强化为主。
2020/2/13
可编辑
19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激励的基本方法
◆有效的激励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的水平,经过调查发现原因是因为受“民工荒”的影响,同行业的企业 已经纷纷调高了工资水平,而东美公司则因为漠视这一现象,导致生产 工人流失,因此生产部经理希望能对工人的工资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地开发人力资源;激励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能有效地统一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激励对职工提高
工效的作用表现在它能有效地L协O调利G益O分配中的矛盾。
2.激励过程
激励的心理机制:需要、动机、目标。 激励模式:根据行为学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与满足之间,可以用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售经理通过制定奖励措施,通过说服等手段来激发其事业心,强化 其前一种需要,从而使其产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事实上,往往
人们作出的选择最后并不是完全偏向一种需要,而是多种需要的调和
与相互妥协。如何能在这种调和中去强化最有利于组织目标的需要, 这里就包含着激励的艺术。
2.动机的引导。
强化了需要不一定就能得到预期的行为,因为可能有多种行为都 能提供同一满足。如一名销售员想要得到更多的报酬,他既可以更加
事而异的,是处在变化中的,这就使得在激励过程中对人的需求的引
导和改变成为可能(盖大印的例子)。 (三)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人的需求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 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强化过程。因此研究激励,先要了 解人的行为过程。
揭示了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人的行为的始点是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 渴求和欲望,包括基本需要(如各种生理需要:衣、食、住、空气 等),到各种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交、自尊、地位、成就、自我实现
富人又想吃鸭掌,就叫厨师做。菜上来,只有一只掌。富人不高兴了,
问厨师怎么回事,厨师说,这头鸭子就只有一条腿。富人不信,厨师 就带他到鸭棚看,果然,有的鸭子两条腿,有的鸭子一条腿(站立睡
觉)。富人可不是傻瓜,他“啪,啪,啪”地拍起掌来,鸭群受惊,
纷纷走避,双腿尽露。厨师说:“你看你看,你不鼓掌时,只有一条 腿,你一鼓掌,就是两条腿。我给你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菜,你却从来
要高些,若情况相反,则可低些。
3、激励程度。 指激励量的大小。激励要适度,过大或过小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激励程度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主要:任务的复杂 和繁重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时间和效果等。
有关人的需要方面的理论很多,有人将需要分为存在需要、关系 需要和成长需要;还有人按需要的起源把它分为自然需要与文化需要
法与手段来激励人。 1.“经济人”假设,或称为“理性经济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
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经济报酬。所以组织就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 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绩效。基于
“经济人”认识的最为传统的激励手段和管理工具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工作之前,也必须首先对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人的认识包括对人本身的认识,即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
所处的环境特性的认识,即对客观存在的周围环境的认识。这里
主要讨论的是对人的认识,即对“人性”的假设。在不同的近代 历史时期中,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对“人性”
的假设,在不同的“人性”假设指导下,管理者会采用不同的方
织功能的一部分,如果将激励功能从组织的领导功能中剥离出来,那 么,余下的功能是可以替代的。比如,通过授权,就可以把这部分功
能转交给别人。但是,激励功能则是不可替代的,一定要领导自己来
完成。因此,如果领导本身因精力或能力问题,在组织功能方面作用 发挥得较少,却可以用激励的功能来弥补。三国中的刘备就是个例子,
的奖金,而不是举办一个庆祝酒会。二是在激励中应努力以较小的
激励成本取得较大的激励效果。比如,经理决定给清洁工发放相当于 其一个月工资的奖金。为什么发这个数目呢,经理认为发得太少,不 足以激励她们,但发得过多,激励成本高了,而且也没必要(退休教 师)。 激励相容原则是根据人的需要确定的,因此,管理者首要的工作 便是要识别、了解和掌握人的需要。由于人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 因此需要也可能各不相同,它给管理者识别、了解和掌握人们的需要
行为的动机就会更强烈,或产生进一步的需要;相反,如果这种需要
没有很好地被满足,那么显然就会影响下一次的激励效果。
(四)激励相容 在讨论激励相容的间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家酒店的经理对厅堂清洁工小组的工作十分满意,并决定对她们进 行奖励以进一步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那么是举行一次庆祝酒会, 让她们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还是给她们发一笔奖金呢?经理选择了 后者。那么发多少奖金呢?经理经过考虑,决定给每个清洁工发相当 于其一个月工资的奖金。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就有着激励相容问题。所 谓激励相容,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恰当的方式去激励人。 所谓恰当,事实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激励中应该为人提供对其来 说效用最大的需要满足。比如,经理选择给清洁工发放一笔实惠
切定义却有相当的难度。“激励”从字面上看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 在管理工作中,可把“激励”定义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过程。简单说,
就是通过内、外在需求,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达到预定的目标。
美国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一个职工,一般只要发挥20-30%的 能力, 就能基本保证不被企业解雇(这个比例是否低了一点?), 如果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较好,职工能力的发挥最多也不超过60%,如 果受到激励,则能达到80%,甚至在短期内能超过80%。 有一个有关激励的故事。有一个富人,很喜欢吃鸭掌,不仅搞了 养鸭场,还专门高薪聘请了一位厨师,一想吃,就现杀现做。有一天,
种力量或状态恰恰可以起到加强、激发和推动人们积极性的作用,并
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相反,如果激励不能改变人们的内心状态而只
得到机械、单调而且是被动的行为时,那恰恰是激励的失败。
(二)对激励中人的认识
激励的对象始终并且也只能是人。因此,正如人们操纵一台
机器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一样,管理者研究激励人的
的依据。
第一,人的需求是复杂的。人的需求是多样而复杂的,有经济的、
社会的等等,因此,不能单纯地将某人当作经济人、社会人或是自我 实现的人来对待,人在不同程度或不同时期,这些特性可能都具备,
所以如何全面综合地识别人的需求,成了激励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青
年教师的激励问题)。 第二,人的需求是变化的。人的需求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
第十一讲 激励
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组织中,两个人的能力相仿,客观条件 也差不多,工作业绩却大不一样,有时甚至是能力差的人反而比能力强
的人干的更好出色。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积极性的问题,积极性没有
被调动起来,或者说有能力者缺乏激励。 一、什么是激励
虽然激励一词在组织管理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但要对它下一个确
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因此,组
织应创造条件,在让人们的这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组织的目 标得以实现。
4.“复杂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任何假设都不能适用于一切人。由于人是复杂的, 人的需求随着各种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人,因人 因事而异,灵活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即用“权变理论”做指导,来 达到激励人的目的。 事实上,实际生活中的人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绝不是用几 种类型就能简单归纳的。实践证明偏信某种“人性”假设都可能会陷 入误区。然而也应该看到,这些“人性”假设对管理工作还是具有很 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的,至少每种假设都给管理者提供了一种识别人 们需求的重要标准。综合这些一假设,可以把以下两点认识作为激励 工作
3、提供行动条件。
要鼓励人行动就应该为他们的行动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例如,要让一名销售员提高其销售业绩,就应该为他提供各种产品和 客户信息,通过激励措施,让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他的工作,这样为其 实现目标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提高他的工作积极性,获取工作业绩。 可见为人们提供行动条件也是激励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激励过程中,行动结果提供的反馈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当人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时,这种需要就会得到强化,其
等)。除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人的其他需要往往不是独立的、内生
的,而是受环境影响的。例如看到杂志封面上的漂亮人物,可能会引
起购买化妆品的欲望;看到报纸上招聘高学历人才的广告,可能会激
起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想法。
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会促成一种导向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就是动机。所谓
激励法。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即要使一头驴向前走的最好办法是在 它前面放一根胡萝卜引它或在它的后面用一棍子捅它。也就是用奖惩
的办法来激发所要求的行为。
2.“社会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 们,所以组织应更加注意从事工作的人们的要求,重视员工之间的关 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3.“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们除了物质和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
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提成或奖励,也可以考虑保持现状而业余再兼
一份销售工作,甚至干完就跳槽到另一家收入更高的公司,甚至有更 糟的情况,他会违反公司的纪律,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更高的收入。
这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说服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杜绝其不良动机,
从而引导其动机导向对组织目标有利的行为上来(国有外贸企业的业 务员,学校印刷厂的业务员,高校教师的兼职)。
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激励的次数。激励频率应根据任务的内容、
性质及复杂程度,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对象的素质及对工
作的满意程度、劳动条件和人际关系情况等来决定,并非频率越高越
好。一般来说,工作性质复杂、难度高、时间长,激励频率应低些;
工作较简单,易完成,任务明确,短期内可见成果的,激励频率可适 当高些。工作满意度低,劳动条件和人际关系较差的组织,激励频率
不说我的手艺好,给我鼓鼓掌,所以只有一只鸭掌也就没有什
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一)激励的目的和作用 1.激励的目的性。
任何激励行为都具有其目的性,这个目的可能是一个结果,也可
能是一个过程,但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明确的目的。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讲,任何希望达到某个目的的人都可以将激励作为手段,但组织中
的激励工作却主要是由管理者来负责的。激励功能从本质上说也是组
存在着矛盾(比如,是花这笔钱来学习业务,还是用它去旅游),即
使同类需要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比如,是先买一台空调呢,还是先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