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菌种记录表格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菌种鉴定记录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名称:菌种来源:
传代代数: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待干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
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及«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鉴定结果:
检验人:复核人:
检验时间:复核时间:。
菌种鉴定记录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
鉴别现象
结果
精品文档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Βιβλιοθήκη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
鉴定结果:
检验人:
检验时间:
精品文档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来源:
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操作方法
所用培养基
培养条件
菌落形态特征
取接种环轻轻沾取
名称:
温度:
菌落菌液于琼脂平
皿上或斜面琼脂培
养基上
批号:
时间: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 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 待干后 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菌种记录表格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废弃菌种(物品)销源自处理记录代码页次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附表7:《废弃菌种(物品)销毁记录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纯度
检查结果
操作人: 复核人: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代数
来源
接收日期
接收人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保存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
代 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购进(领取)日期
年 月 日
来源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法
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表
核查结论:确认该标准菌株为:。
检验者:复核者:
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表
菌种名称及菌号
所内编号
工作菌株
供应商
核查时间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ATCC 33090
英诺-S01
冻存管
第3代
广东环凯
2019.10.15
鉴定依据
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核查方法:
1.增菌培养:无菌条件下,把冻存管中的英诺克李斯特氏菌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BHI_________________,充分混匀后于36℃±1℃培养过夜,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肉汤______________和营养琼脂_____________上,36℃±1℃培养24h。
2.3革兰氏染色。
核查记录:
1.增菌培养结果:24h后营养肉汤浑浊,营养琼脂斜面及平板生长良好。
2.选择性培养基结果:PALCAM平板上的菌落呈灰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周围有黑色水解围;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呈蓝绿色,表面有光泽、湿润,边缘整齐,无白色晕环。
3.生化鉴定结果:见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附件1)。
2.鉴定:
2.1选择性培养及鉴定:将上述培养物分别划线于下列相应的琼脂平板上,置36℃±1℃√PALCAM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24h~48h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24h~48h
2.2生化鉴定试验:利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G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念珠菌检查原始记录
白色念珠菌检查原始记录
1.培养基及菌种
沙氏葡萄糠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念珠显色培养基配制批号: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菌种编号:
2.增菌预培养
取1:供试液ml(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接种至ml(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3-5天。
3.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上,30-35℃培养24-48小时
4.鉴定:
若有疑似菌落则进一步鉴定:
用接种针挑去疑似菌落于念珠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必要时延长至72小时)
结果判定:□检出□未检出
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主要成分(处方):样品来源:样品规格:批号:样品前处理方法:取 g(ml)加(乳化剂) g(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ml验证用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黑曲霉 CMCC(F)98003。
菌液制备: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备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汤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备用。
枯草芽孢杆菌肉汤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备用。
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备用。
黑曲霉菌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5.5±2.5℃培养5~7d,使大量的孢子成熟。
取经25℃培养7d的黑曲霉真菌斜面培养物,加入生理盐水 ml洗下孢子,吸出转移至空试管作为原液,稀释至,备用。
菌液计数:分别取上述5种细菌菌液适量加入培养皿,每种菌液做平行2皿。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注入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20ml,30~35℃培养;白色念珠菌注入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黑曲霉注入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约15~20ml,23~28℃培养。
表1 细菌数计数结果表2 霉菌数计数结果回收率测定:(常规法)(1)试验组:分别取供试液1 ml和各试验菌液同时加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黑曲霉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小时观察结果。
(2)供试品对照组:除不加菌液外,其他同试验组。
(3)稀释剂对照组:除不加供试液,余下同试验组。
回收率测定结果结果:(1)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 70%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 70%大肠埃希菌回收率 70%常规法□适合□不适合该品种细菌计数方法(2)白色念珠菌回收率 70%黑曲霉菌回收率 70%常规法□适合□不适合该品种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回收率测定:(培养基稀释法) ml/皿(1)试验组:分别取供试液 1 ml,分置个平皿,每皿加入试验菌液,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黑曲霉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小时观察结果。
菌种鉴定报告文档
菌种鉴定报告文档简介本文档是对菌种鉴定的相关信息进行报告的文档。
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主要用于确定某个样品或环境中存在的菌种种类及其特征。
通过对菌种的鉴定,可以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菌种鉴定的步骤、方法和结果。
菌种鉴定步骤菌种鉴定的一般步骤如下:1.样品准备:收集样品,并将其转移到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净的菌种。
2.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菌种在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结构等。
3.生理特征测试:通过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生理特征测试,如酶活性测试、碳源利用测试等,以确定菌种的生理特征。
4.生化特性分析:通过生化反应检测方法,如氧化-发酵反应、氧化酶活性测试等,对菌种进行进一步鉴定。
5.分子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DNA测序等,对菌种进行分子鉴定。
菌种鉴定方法菌种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鉴定方法。
1. 传统鉴定方法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是通过对菌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定菌种的种类和特征。
•形态特征观察: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和镜下形态特征的观察。
•生理特征测试: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酶活性等的测试。
•生化特性分析:菌种的氧化-发酵反应、氧化酶活性等生化特性的分析。
2. 分子鉴定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方法逐渐成为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分子鉴定主要通过对菌种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16S rDNA测序:通过测定菌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进行菌种的分子鉴定。
•其他基因测序:除了16S rDNA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序列也可以用于菌种鉴定,如rpoB、gyrB等。
菌种鉴定结果根据菌种鉴定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得出详细的菌种鉴定结果。
鉴定结果应包括菌种的分类信息、形态特征描述、生理特征测试结果和分子鉴定结果等。
菌种证实记录怎么写范文
菌种证实记录怎么写范文菌种证实记录怎么写范文1. 引言菌种证实记录是在微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记录了对某种菌株的鉴定和确认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同时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室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菌种证实记录的撰写范文进行全面评估,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菌种证实记录的深度探讨2.1 背景介绍菌种证实记录的第一步是对所研究的菌株进行背景介绍。
在这一部分,需要提供菌株的命名、来源、保存地点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
还要对菌株的特征进行描述,包括形态学特征、生理特性和生化特性等。
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鉴定和确认提供基础。
2.2 鉴定方法接下来,菌种证实记录应该详细描述使用的鉴定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特性测试、16S rRNA基因测序等。
在描述过程中,应该注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和所使用的试剂、仪器设备等。
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以便读者对鉴定过程有全面的了解。
2.3 验证和确认在鉴定完成后,需要对菌株进行验证和确认。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以确保菌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证实记录中,应该记录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的解释和分析。
如果使用了其他鉴定方法或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也需要进行描述和讨论。
3. 菌种证实记录的广度探讨3.1 研究意义对菌种进行证实记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菌株的鉴定和确认,可以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偏差,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
在菌种证实记录中,应该强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相关领域的贡献。
3.2 实验可行性和可重复性菌种证实记录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其他实验室或研究者可以重现和验证实验结果。
在这一部分,需要提供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条件,同时注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还可以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4. 个人观点和理解菌种证实记录是微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各种菌落的检验记录
• •
• • • • • •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革兰氏染色阳性。 2、培养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 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 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3、生化特性: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 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 素等高度敏感。
沙门氏菌(GB4789.4-2010) 步骤 增菌 吸1ml于10mlTTB试管里 分离 接1环划线到BS培养基 接1环划线XLD培养基
(25g鸡蛋+225mlBPW)混合- 吸1ml于10mlSC试管里
生化试验:任何一个平板里挑取几个可疑菌落-接种于TSI(先斜面划线,再直中间穿刺) --(接种针不要灭菌)直接接种于赖氨酸脱羧酶(瓶状)与其对照管 也可以同时尿素 斜面划线; 接种蛋白胨(供做靛基质试验);接种于氰化钾(瓶)及 对照管
大肠杆菌MPN 计数的报告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 生化试验为++- -或 -+- -。只要有1 个菌落鉴定为大肠杆菌,其所代表的LST 肉汤管即为大肠杆菌阳性。依 据LST 肉汤阳性管数查MPN 表,报告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MPN 值。
两个平板上发荧光菌落数的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数 以CFU/g ( CFU /mL )表示。
乳制品中细菌的初步鉴定及记录格式
细菌的初步鉴定一、启动条件1、目地样坏包同一取样原因出现坏包,如表现性状相同,则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如表现性状不同,则对不同表现性状坏包分别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不同取样原因出现坏包,则按坏包的取样原因、表现性状分别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坏包同一时段出现坏包,如表现性状相同,则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如表现性状不同,则对不同表现性状坏包分别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不同时段出现坏包,则按坏包的时段、表现性状分别取其中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3、坏包产品的包装无明显破损。
4、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坏包:酶类及化学反应用不同的查验方式。
备注:坏包表现性状指酸包、胀包、苦包或其它的表现性状。
二、坏包样品的处理、准备1、已开包的坏包(酸包、苦包等)检测时发现产品感官及PH值有明显变化时,需快速将坏包产品的内容物移入无菌容器内(移入时需用75%的酒精棉对操作员手及开包产品的移出口进行擦试灭菌),并及时检测。
如不能及时检测,需冷藏保存2小时内进行检测。
2、未开包的坏包(胀包等)使用75%酒精棉对样品外表面擦试消毒后放于超净台内待检。
检测时,以无菌操作在无横纵封处剪一半圆或三角取样。
三、坏包微生物培养检测(划线、接种培养)低酸产品:主要检测细菌总数、芽孢总数、耐热芽孢,必要时增加霉菌、酵母菌、乳酸菌。
高酸产品:主要检测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乳酸菌。
1、细菌总数采用无菌手续取1ml样品接种于培养皿中,倾倒冷却至46℃左右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后于36±1℃条件下培养48小时;另以无菌操作使用接种环于提前备好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作划线,培养条件同上(36±1℃/48h)。
同时做一相应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总数的空白对照试验。
2、芽孢总数、耐热芽孢以无菌操作取10ml样品于两个灭菌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浴中加热10min。
细菌及大肠菌群检验记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3-2010
2、复发酵试验:用接种环从产气的 LST 肉汤 管中分别取培养物 2~3 环,移种于煌绿乳糖 胆盐 (BGLB) 肉汤中, 36℃±1℃培养 48h±2h, 阴性对照
(取稀释剂 1ml 分别加在 3 支定 量 10ml LST 双 料或单料管内)
阴性。 (取 10ml 或 1ml 分别加在 3 支定量 10ml LST 双料或单料管内) 观察产气情况。未产气为阴性。 样 量
管 别
1:10 稀释样液
10ml(1g)双料管
1:10 稀释样液 1ml(0.1g)单料
1:100 稀释样液 1ml(0.01g)单料
1g
1 2 3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g
2 3 1
管 别
1:10 稀释样液
10ml(1g)双料管
1:10 稀释样液 1ml(0.1g)单料
1:100 稀释样液 1ml(0.01g)单料
1g
1 2 3 1
0.1g
2 3 1
0.01g
2 3 1
0g 2 3
1
2
3
1
2
3
1
2
3
24 小 时 48 小 时
标 示
结果(MPN/g)
报告(MPN/100g)
检验员:
0.01g
2 3 1
0g 2 3
1
2
3
1
2
3
1
2
3
24 小 时 48 小 时
标 示
结果(MPN/g)
报告(MPN/100g)
检验员:
长沙市天心区天锦食品加工厂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