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一、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材料:
1. 青菜叶片
2. 显微镜
3. 盖玻片
4. 剪刀
5. 含有碘液的滴管
步骤:
1. 将青菜叶片放在显微镜下,用剪刀剪下一块小碎片。

2. 将青菜叶片碎片放在盖玻片上,加入一滴碘液。

3. 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叶片中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等。

4. 细细观察并记录每个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

5. 细胞结构的观察结束后,将盖玻片上的叶片碎片丢弃。

结果分析:
1. 观察到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它具有透明性,且厚度不一。

2.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呈现出绿色颗粒状的结构,参与光合作用。

3.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拓展实验:
1. 观察其他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如根茎、果实等。

2.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探究不同组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注意事项:
1. 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碎裂。

2. 碘液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评估方法:
1. 观察记录的细胞结构特征和结果是否准确。

2. 对植物细胞结构的描述是否清晰具体。

3. 实验中是否遵守实验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测量食物中有能量,明确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进一步地比较实验测量数据,明确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使用温度计、酒精灯,还了解到实验会有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这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并且对本实验中的“能量”有科学的认知,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但是如何感受到化学能的存在,他们可能并没有思考过。

同时,能量的多少怎样测定更是难点。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使用过一些实验器具,但没用过温度计、酒精灯,在本实验中要培训学生使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课下培训。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步骤的知识,对于本实验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认同食物中含有能量,能够通过燃烧食物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理性思维:通过开放性的实验问题设计,能够说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能得出科学测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的过程,体验、尝试,总结出科学实验探究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在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学会关心、互助、合作、创新的去解决问题。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实验误差产生原因,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验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种简易测定能量的方法,了解不同食物所含能量是不同的。

2.学会对探究数据的处理,解决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难点:1.对所测得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2.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启发式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型课时探究性实验课1课时七、教学过程附:板书提纲测定某些食物中的能量一、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化学能燃烧光能、热能二、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计算公式:1g食物释放的能量=4.2*清水体积*(实验后温度-实验前温度)/食物质量三、减小热能散失的方法附:《生物学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评分要点。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白话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篇一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气体释放情况,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
1. 鲜豆子植物叶片
2. 水槽
3. 放大镜
4. 水杯
5.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鲜豆子植物叶片放入水槽中,加入足够的水,确保叶片完全浸泡在水中。

2. 遮挡一部分水槽,使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3. 在强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在弱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取出叶片,将其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气泡释放情况。

实验结果:
1. 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多。

2. 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少。

3.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气泡停止释放。

实验总结: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比较它们的光合效率。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并能够准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片、显微镜、盐水溶液、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洋葱,在显微镜下切取一小块叶片,并将其放入盐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使其软化。

2.用镊子将叶片取出并放在带有两滴水的玻璃片上。

3.轻轻压住叶片,用另一块玻璃片向下刮,以释放细胞内容物。

4.将盖玻片贴在玻璃片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以避免空气泡现象。

5.将制好的玻璃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6.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胞核、质壁、液泡等植物细胞结构。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其速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培植物、盆土、光照仪、测光计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两株健康的水培植物,并将其分别置于光照强度不同的环境中,如室内、阳台、日光灯等。

2.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每组都有足够数量的植物样本。

3.使用测光仪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

4.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测量,记录下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5.根据数据变化判断不同环境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并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操作。

实验材料:新鲜洗净的卵清液(鸡蛋)、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新鲜的鸡蛋并打开,将其中的卵清液倒入玻璃杯中。

2.用一滴卵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压在上面。

3.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调节装置和镜头来调整焦距和倍数。

4.观察并记录卵清液中可见的动物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膜等。

以上是三个简单的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技巧和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每个实验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展和探究,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豆子、土壤、小盆、水壶、标签、铅笔、尺子
实验步骤:
1. 将豆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2. 在小盆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用铅笔在土壤表面留出几个小孔。

3. 将发芽后的豆子分别放入土壤的小孔中,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豆子上。

4. 在小盆的一侧标示出种植的豆子的品种和日期。

5. 给小盆中的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6.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变化。

7.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其他杂物影响实验结果。

2.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注意给植物适量的光照和水份,避免植物长势不佳。

4. 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实验评价:
1. 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实验结果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够总结出植物的生长规律性;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延伸:
1. 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生长对比实验;
2. 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土壤、光照、水分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些。

(三)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

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

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四)实施计划
实验开始前,教师强调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五)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教师应引导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下课之前,提醒学生保持环境整洁,清洗实验仪器,还原实验台。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初中生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生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生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探讨不同条件对酵母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实验材料:
1.酵母菌粉
2.葡萄汁
3.砂糖
4.温水
5.试管
6.烧杯
7.搅拌棒
8.温度计
9.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试管、砂糖和温水洗净,保持清洁。

准备好葡萄汁。

2.实验步骤:
a.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和砂糖,搅拌至砂糖溶解。

b.将试管分为三组,分别加入适量的葡萄汁和酵母菌粉。

控制每组试管中酵母菌粉的用
量相同。

c.在第一组的试管中保持室温,第二组的试管放在冰箱中,第三组的试管放在温水中。

观察并记录每组试管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3.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每组试管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总结:比较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讨论不同条件对酵母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用具的清洁卫生。

2.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溅洒到眼睛或口中。

3.实验后,将用过的试管等实验用具及时清洁并妥善保管。

4.实验过程中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应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果汁或调整葡萄汁中的糖含量,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效果,探讨影响发酵的因素。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知道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人体的呼吸器官;
2. 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1. 呼吸气体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2.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模型或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模型,向学生介绍呼吸器官及其功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1. 讲解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包括吸气、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等,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正常呼吸和深呼吸的区别,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过程。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 介绍呼吸气体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包括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等。

2. 进行实验,通过观察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让学生了解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四、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 讲解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各系统之间
的协调作用。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五、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内容和完成实
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上为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篇一: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设计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材分析学生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好动,好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2、情感态度教育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的准备:馒头、唾液、碘液、试管、玻璃管等)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

然后让学生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4、实验步骤:个陷讲:有开水、冷水、37 ℃的温水、大小不一的试管)(全班分为11个探究小组))有6个小组参考书上的实验设计,用了3支试管分别放入:试管:切碎的馒头、唾液、玻棒进行搅拌试管: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试管:没有切碎的馒头、唾液、b、c 3支试管放入 37 ℃水浴中加热 10 min,滴加碘液,摇匀观察)有2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a、b、c管:与a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有1个组的学生进行了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他们将2块馒头分别放入2个学生的b试管放入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33 ℃水浴中加热。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建立蕨类植物的相关实验,深入了解其功能与特性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建立蕨类植物的相关实验,深入了解其功能与特性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建立蕨类植物的相关实验,深入了解其功能与特性。

一、实验目的建立蕨类植物的相关实验,深入了解蕨类植物的功能与特性,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蕨类植物的认识,特别是对其生长、繁殖等方面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蕨类植物包括了根、茎、叶,其中根和茎的结构与普通植物相似,但叶的结构就不同了。

蕨类植物的叶子是成叶状的,叶子是由许多细小的叶片组成的。

2、蕨类植物的生长方式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同,有一种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称为无性繁殖;另一种是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称为有性繁殖。

蕨类植物的生长方式是通过地下茎或根茎,在地面上逐渐生长成枝状结构。

三、实验内容1、制作蕨类植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组成对蕨类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制作培养基是进行有关实验的前提。

制作培养基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蕨类植物生长的成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调制。

2、蕨类植物的无性繁殖实验利用自行培养的蕨类植物,进行无性繁殖实验。

首先要将蕨类植物的孢子种子埋入到培养基中,然后进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逐渐培养起来。

3、蕨类植物的有性繁殖实验利用自行培养的蕨类植物,进行有性繁殖实验。

首先要将蕨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分解开来,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了解生殖器官中的具体结构和特征。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蕨类植物的无性繁殖实验结果在无性繁殖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基中的孢子种子逐渐发芽,长成细小的苗木,最终发育成成熟的蕨类植物。

2、蕨类植物的有性繁殖实验结果在有性繁殖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蕨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

五、结论通过本次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蕨类植物的生长方式、繁殖方式和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了解到实验成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蕨类植物的实际认识和了解。

因此,建立蕨类植物的相关实验,深入了解其功能与特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点,并对其生态环境、生长过程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生物类的实验模板教案

初中生物类的实验模板教案

初中生物类的实验模板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了解质膜在细胞结构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鲜植物叶片、玛瑙刀、盐水、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移液管、甲醇、碘酒。

实验步骤:
1. 将鲜植物叶片切成薄片,用盐水浸泡片刻,使细胞膨胀。

2. 将切好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甲醇,用另一滴甲醇挤压叶片,使细胞破裂。

3. 在叶片上滴一滴碘酒,盖上玻璃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

4. 观察细胞中是否有质膜存在,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质膜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围着细胞质,保护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

质膜的存在能够维持细胞的形状,调节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玛瑙刀时要小心,避免伤到手指。

2. 实验时要注意用甲醇和碘酒时要戴手套,避免接触到皮肤。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调节适当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保持显微镜镜头的清洁度。

4. 实验完成后要注意清洁实验台和工具。

实验延伸:
1. 可以观察其他植物的细胞结构,比较各种植物细胞的异同。

2. 可以尝试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细胞,比如施加不同的压力、温度等条件下细胞的变化。

实验评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质膜的作用,培养观察
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7下教案

初中生物7下教案

初中生物7下教案年级:初中七年级教材:《初中生物(下)》主题: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掌握细胞有机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细胞有机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的器官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2.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案、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重点强调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等有机体的作用。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异,并解释其区别。

三、实验操作(20分钟)进行细胞结构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并提高观察与实验能力。

四、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类别的细胞图像,让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细胞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安排学生自行搜集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资料,并撰写综述报告。

2.设计细胞模型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详细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详细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详细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情况,比较它们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玻璃烧杯、棉花、水、吸水纸、透明塑料袋、四种不同的种子(例如小麦、玉米、豌豆、花生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四种种子分别放在四个玻璃烧杯中,每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棉花和适量的水;
2. 将棉花浸泡在水中,让其吸水后挤干,放入玻璃烧杯中;
3. 将相同数量的每种种子均匀分布在棉花上,确保每种种子数量相同;
4. 在每个烧杯外面贴上标有种子名称的吸水纸,以便识别;
5. 将四个玻璃烧杯放入透明塑料袋中,用绳子或胶带封口,确保环境温度湿度适宜;
6. 每天定时观察四种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每种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
7. 持续观察并记录一周,比较四种种子的发芽情况,分析其原因。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完整版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完整版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完整版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透明玻片、载玻片、玉米叶片、尖头剪刀、甘油、碘液、叶绿素浸提液、盐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调整至适当倍数,并插上擦镜纸擦拭透镜;将叶绿素浸提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取一片玉米叶片,用尖头剪刀切下透明薄片。

2. 取一片玉米叶片,将其小心放在玻片上,加一滴甘油,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盖住。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调节清晰度。

4. 用眼睛观察细胞的特征:细胞壁、胞质、叶绿体等。

5. 随后加入一滴碘液,再次观察变化。

6. 最后,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盐水,观察细胞的反应。

【实验记录】:观察并记录每一步的实验现象和变化,写出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特点,了解了细胞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确保安全。

2.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倍数和清洁透镜。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4. 学生在实验中要有耐心和细心,按照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大型植物叶片(如菠菜叶或绿萝叶)
2. 透明塑料袋
3. 黑色纸板
4. 大量盐水
5. 大量酒精
6. 碘液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叶片放在明亮的光源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

2. 将一片植物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包裹,确保其完全隔绝光线。

3. 将另一片植物叶片用黑色纸板遮挡,使其处于暗处。

4. 分别将以上三种情况的植物叶片放置在试管中,注入足够的盐水,并用酒精浸泡。

5. 在每个试管内加入碘液,观察植物叶片的变化。

6.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分析:
1. 明亮的光源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叶片会呈现出深绿色。

2. 被隔离光线的植物叶片会变成淡黄色。

3. 处于暗处的植物叶片会变成蓝黑色。

实验讨论:
1.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只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是植物生长的关键。

3.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扩展实验:
1. 可以尝试对其他植物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

2. 可以利用不同浓度的碘液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叶片的变化。

3. 可以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貌。

(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试剂和保持实验环境清洁整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舌尖上的中国》制作馒头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描述馒头的味道,学生可能会回答馒头是没有味道的、甜的或是刚开始没味道后来变甜;接着我会提问学生馒头味道变化的原因,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出,馒头进入口中由淀粉变成麦芽糖,淀粉没有味道,而麦芽糖是甜的,所以味道会变化;最后抛出一个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呢?由此引入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吃馒头的过程和口腔的结构进行猜想。

学生能根据牙齿猜测与牙齿咀嚼有关,根据舌头猜测与舌头搅拌有关,根据唾液猜测与唾液分泌有关,根据体温猜测与温度有关或是根据吃馒头时间的长短猜测与时间有关,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出影响因素是哪个或者哪些。

(三)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

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

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