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论文
机械原理绪论课程设计论文
机械原理绪论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基本方法,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2. 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认识机械设计的重要性;3. 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如杠杆原理、齿轮传动原理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运用基本的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机械原理相关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国机械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包括机械、机构、机械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机械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动力源、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装置、辅助装置)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机械原理基本原理:讲解杠杆原理、齿轮传动原理、摩擦原理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二章4. 机械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原理在各类机械设计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展示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5. 机械原理实验:开展杠杆实验、齿轮传动实验等,使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机械原理毕业论文
机械原理毕业论文机械原理毕业论文工程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机械原理毕业论文,希望你会喜欢!摘要: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对于实现工程机械高效运作、平稳运行、经济便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在矿山机械、工程车辆等领域中已经被应用广泛。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机械一、工程机械中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一是运用于主要负责铲装砂石、煤炭、土壤等散状物料以及轻度铲挖硬土、矿石的装载机。
通常装载机变速器包括液压传动、机械传动和动力合成,其中机械传动涉及4个行星排和制动器,以及1个离合器,同时根据相应的组合元件状态、转速关系、输出构件、效率等指标可以判断出其有2个行星排负责转向,2个行星排负责变速;针对涵盖变量马达和变量泵的液压传动部分,主要是在伺服阀的控制下变化斜盘角度,进而达到机械无级变速的目的;动力合成中,当装载机处于I、III档时,e、f行星排会形成差动轮系,并经构件7和8分别负责输入机械和液压两大传动动力,然后经10输出;若装载机处于n档,此时f为差动轮系,8和9分别负责输入液压和机械两大传动动力,且经合成后也经10输出;后根据科学公式计算和运动分析后得知,当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为零时,传动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装载机中的发动机会将功率全部转化为机械传动动力,进而实现了传动功率最大化,而且换挡更加便捷,微动性能较好,燃料更加经济,运行更加平稳,足以见得,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在装载机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二是运用于主要负责安装作业和装卸物料的汽车起重机,而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效果通常体现在起重机的`功能实现中。
如用于车身支承和稳定,即基于合理的进油路和回油路,促使前后腿液压缸伸出活塞,用于支承车身,而伸出稳定器位置的液压缸活塞时,则用于刚性连接后桥与车体进而起到稳定的效用;在吊臂伸缩、变幅中,主要基于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完成伸缩、变幅、起升、回转等任意机构组合的动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但为避免吊臂因重力荷载而自由下降,分别在伸缩与变幅回路中增设了平衡阀,并用于对液压缸进行单向锁闭,以此可靠支承吊臂[3];针对吊重升降动作的实现,也离不开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如对于起升吊重,可通过操纵换向阀促使泵油进入制动液压缸,然后经换向阀和平衡阀进入起升马达机构,此时起升马达便会在机械传动动力的作用下回转卷筒完成吊重上升,而在下降吊重时则会促使起升马达进行反向转动,同时结合回油路,吊重稳定下落;最后是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回转工作台用于实现吊重回转,同时为保护液压元件免受损伤,故为液压泵中的排油回路增设了滤油器,而在调节工作机构的速度时,往往需要改变发动机转速结合手工调节换向阀,以此实现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在起重机吊重回转中的作用。
841机械原理范文
841机械原理范文841机械原理是一种用于传动平行轴的直线运动的装置,在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它由一个螺旋齿轮和一个滑块组成,通过螺纹齿轮的旋转产生直线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841机械原理的工作原理、应用和特点。
具体来说,当螺旋齿轮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旋转时,滑块会随之进行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螺旋齿轮的旋转会使滑块沿着螺旋沟槽向前移动。
螺纹的螺距决定了滑块的运动速度,而螺纹的方向决定了滑块的运动方向。
841机械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常常用于工业生产中需要精确控制直线运动的场合,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床加工等。
841机械原理还可以用于输送装置、自动门窗、自动垃圾桶等领域。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运动平稳、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重复性。
除了应用广泛外,841机械原理还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由于螺纹传动的特性,它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
其次,滑块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改变螺纹的螺距来调节,从而实现不同速度的运动。
再次,它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和扭矩。
最后,由于采用了螺旋齿轮传动,它的运动平稳,噪音小。
然而,841机械原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螺纹的形状,滑块的运动速度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这意味着在一些需要恒定速度的应用中,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恒速运动。
其次,螺纹的螺距决定了滑块的运动速度,但改变螺距的方式相对较为困难。
最后,螺纹传动的效率相对较低,摩擦和磨损会导致能量损失和寿命缩短。
总结起来,841机械原理是一种用于传动平行轴的直线运动的装置,通过螺旋齿轮的旋转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它在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具有结构简单、运动平稳、精度高和承载能力大等优点。
然而,由于螺纹传动的特性,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作文《简单的机械原理》
简单的机械原理篇一简单的机械原理说真的,一开始听到“简单的机械原理”这几个字,我脑子里就蹦出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纸,感觉头都大了。
但其实,想想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机械原理的应用,只是咱们平时没太注意而已。
就拿我前几天修自行车的事儿来说吧。
我的自行车后轮轴那儿老是叽里呱啦响,烦死人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链条松了,结果捣鼓半天没啥用。
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后轮轴的螺母松了,导致轮子有点歪,跟车架摩擦才发出噪音。
这螺母啊,就像是个简单的螺丝钉,但它用上了“螺旋”这个绝妙的机械原理。
螺纹的斜面让螺母随着旋转产生轴向位移,拧紧的时候,螺母就能牢牢地固定住后轮轴,让它不晃动。
我当时拧螺母的时候,还特意感受了一下用力方向和螺母转动的关系,感觉还挺有意思的,这小小的螺母,竟然蕴含着这么大的学问!要是螺母的螺纹设计得不好,可能拧半天也拧不紧,甚至螺纹还会磨损,那我的自行车就更惨了。
修完自行车后,我感觉自己对“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它根本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反而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工作着。
篇二简单的机械原理接着说我那辆“叽里呱啦”的自行车。
除了后轮轴的螺母,我还发现了另一个“简单的机械原理”的应用,那就是车闸。
我那辆自行车是那种最普通的V型刹车,就是那种用一根线拉动刹车块夹住车轮的刹车。
这个刹车的原理其实就是“杠杆”。
刹车把手就是杠杆的支点,你的手指用力的方向是动力,然后通过刹车线传递到刹车块,而刹车块夹住轮子产生的阻力就是阻力。
这个杠杆的作用,就是能够放大你的手指力量,让你轻松地把车停下来。
我试着轻轻捏刹车,车轮稍微有点阻力,用力捏就停得很快,这力量的放大效果太明显了!而且我发现,刹车把手和刹车块之间的距离,以及刹车块和车轮的接触点,都影响着刹车效果。
这个距离的设计,也是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既能有效制动,又不会太费力。
所以,看似简单的自行车刹车,里面其实也包含着杠杆原理的精妙之处,这都是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在发挥作用,而且和螺母的原理完全不同,这让我觉得挺神奇的!篇三简单的机械原理最后再总结一下吧,我修自行车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简单的机械原理其实就蕴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不起眼的小物件里。
机械原理论文
贵州民族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论文(设计)《缝纫机主要机构》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班级09 电子姓名刘玲学号************指导教师葛一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及缝纫机机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缝纫机原理结构首先: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1.缝纫机机头结构简图如下:(1)上轮(2)上轴(3)挑线凸轮(4)挑线杆(5)小连杆(6)针杆(7)送布凸轮(8)牙叉(9)牙叉滑块(10)针距座(11)送布曲柄(12)送布轴(13)牙架(14)送布牙(15)抬牙曲柄(16)抬牙轴(17)摆轴偏心凸轮(18)摆轴(19)大连杆(20)摆轴滑块(21)下轴曲柄(22)下轴(23)摆梭托,摆梭引线机构:(1),(2),(3),(5),(6)挑线机构:(1),(2),(3),(4)钩线机构:(1),(2),(19),(18),(20),(21),(22),(23)送布机构:(1),(2),(7),(8),(9),(10),(11),(12),(13),(14),(15),(16),(17),(18)图上未画的压紧杆部分也属于送布机构还有自成一体的第五大机构:绕线机构。
由于它是辅助机构,故未在图上画出②.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从上图中看他的交合情况,要使两根线交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线上面的线团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环,绕过轮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间组成一个交合点,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下面通过梭摆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缝下方运动,此时摆梭逆时针旋转也到极限位置,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曹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形成了一个梨行的线环,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运动论文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运动论文摘要: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矢量方程图解法是其教学难点,对于其基本原理和求解方法,应做到概念明确和思路清晰。
新补充的解法不仅仅是对原有求解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原有求解方法的更正,避免错误的长期存在。
尤其是作为教材,更不能起到误导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原理平面机构运动分析《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机构及由其所组成的机械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它的知识结构承前启后,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的基础。
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无论是设计新机械还是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都要用到机构的运动分析知识。
而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矢量方程图解法是运动分析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内容。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通用的《机械原理》教材中对矢量方程图解法的一些说法有语焉不详或不准确的地方,现提出问题的所在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更正和解法补充,与大家探讨。
1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作法矢量方程图解法是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可同时进行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分析,其基本原理是理论力学的运动学理论:“刚体的平面运动是随基点的牵连运动和绕基点的相对运动的合成”及“重合点的绝对运动是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合成”。
在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时,首先是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建立点与点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然后根据矢量方程图解条件作图求解,按比例绘出机构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求得未知的运动参数。
机构运动分析可为分两种情况: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速度及加速度的关系;2)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2 引例及其传统的求解方法在图1(a)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尺寸和原动件1以角速度ω1匀速转动,则A点的运动已知。
机械原理设计范文
机械原理设计范文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机械系统中的力、运动和能量转换等基本问题。
机械原理设计是指在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原理来实现设计目标,提高机械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机械原理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对机械原理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机械原理是机械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中力的平衡与传递、运动的规律和能量的转换等基本问题。
机械原理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系统的设计,如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通过机械原理设计,可以合理地选择机械元件的类型和尺寸,优化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其次,机械原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力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在机械系统中,力是驱使运动和变形的基本原因,力的平衡和传递是机械系统设计的关键。
在力的平衡过程中,要考虑机械元件之间的力的平衡关系,通过合理的力的分配和传递,实现机械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运动规律方面,机械原理设计要考虑机械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和相对运动关系,通过合理的运动规律设计,实现机械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此外,机械原理设计还应用于机械能量的转换。
在机械系统中,能量是机械系统正常工作和运动的基本条件,能量的转换是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机械原理设计要考虑机械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通过合理的能量转换设计,实现机械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效率的优化。
在机械原理设计中,需要对机械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首先,要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根据机械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确定机械系统的设计指标和性能要求。
其次,要进行力学分析,通过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机械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关系。
然后,要进行运动分析,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法,计算机械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和相对运动关系。
最后,要进行能量分析,通过能量守恒和转换原理,计算机械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
在机械原理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机械元件的选型和布置。
课题研究论文:《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21258 学科教育论文《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机械原理"课程属于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工程类本科生必修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之一,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机械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1]。
但是,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造成理论知识偏多偏深,实践技能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课程教学内容以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为主,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的综合等综合性的实践应用环节在创新设计课程中进行,是独立的课程[2],容易产生实践与理论分离的现象,教学很难适应工程教育培养的需要。
在课程实施上,课程教学基本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基本采用以前的理论教学模式,即侧重于知识传授、重记忆、重考试,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程教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与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检验的滞后[3]。
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课程考试成绩(或者平时作业成绩+考试成绩)核定,而且考试内容一般不会(或不允许)超出教学大纲规定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看似合理,实际上失去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创新能力的机会[4]。
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考量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
它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合格品。
这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使得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必须参加社会培训后才能上岗就业。
此外,造成了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技术型人才短缺。
为此,对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高校教改的重点。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其它院校同类课程的经验,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学时的穿插教学课时按照现有的模式不调整,理论课课时针对模块化教学的需要,设计为54 学时;实验课时5学时,此外进行的为时2 周的课程设计(创新设计)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关于机械原理毕业论文
关于机械原理毕业论文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中的核心学科,它涉及到机械运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多方面知识。
机械原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行,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在机械工程的教育中,机械原理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机械原理的相关研究,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几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机械设计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的目的。
一、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原理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
机械原理研究的是刚体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力、力矩、加速度和速度等与刚体运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刚体运动的基础知识,例如欧拉动力学和拉格朗日动力学等;(2)机械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例如刚体动力学、振动分析和计算等;(3)机械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方法,例如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因此,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在学习机械原理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便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中灵活应用。
二、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机械设计是指将产品或机械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等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构造技术和制造方法,以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可靠性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可靠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
可靠性设计方法就是选取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和测试,以确保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2. CAD/CAE/CAM技术CAD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缩写,它借助计算机对机械物体的各种几何形态和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
CAE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的缩写,它可以对机械物体的结构、力学特性等进行计算和分析。
CAM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缩写,它可以对机械设计进行数值控制加工、激光切割、注塑成型等生产加工。
3. 创新设计方法创新设计方法就是通过创新和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段,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汽车的机械原理及应用论文
汽车的机械原理及应用论文汽车的机械原理是指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包括引擎、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汽车的机械原理是汽车能够运行的基础,其应用则体现在交通运输、日常出行以及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首先,汽车的机械原理体现在引擎上。
汽车的引擎一般采用内燃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燃料和空气之后,被点火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内燃机中的重要部件包括汽缸、活塞、连杆和曲轴等,它们的运动转化为引擎的输出功率。
引擎通过曲轴连接传动系统,将输出的转动力传递给汽车的轮胎,从而使汽车得以前进。
其次,汽车的机械原理还体现在传动系统上。
传动系统是将引擎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并调整车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动系统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组成。
离合器负责将引擎的输出和传动系统分离,在换挡时保证平稳过渡。
变速器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挡位,以提供适合行驶的转速和扭矩。
传动轴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汽车的前后轮,从而实现汽车的驱动。
此外,汽车的机械原理还体现在悬挂系统上。
悬挂系统主要通过减震弹簧和减震器来保证车体与车轮间的连续接触,并在行驶过程中吸收和消除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和冲击。
悬挂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
最后,汽车的机械原理还体现在制动系统上。
制动系统通过对车轮施加摩擦力,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车辆的停止。
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片、制动盘和制动油路组成。
当车主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系统会使制动片与制动盘接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产生阻力,从而减慢车速并停止车辆。
总结起来,汽车的机械原理包括引擎、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
这些机械原理的运作相互配合,从而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
在应用方面,汽车的机械原理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功能特点,使得汽车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同时,汽车的机械原理也为交通运输、物流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机械原理课程论文
机械原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摘要: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
人们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的装置。
机器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
关键词:机械原理;机构;机械;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引言:近年来,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不论是在基本原理方面,还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
在机构的类型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创造,有些已突破传统机构学的范畴,而进入所谓“广义机构学的”领域,创造了具有气、液、光、电等环节的机构。
当前尚有由三本基本机构组成的组合机构,和包括挠性构件的组合机构。
对空间组合机构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运动及动力性能的组合机构也有所研究。
随着机械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很快。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较快发展。
从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可以看出,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动力。
而学科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的水平。
可以期望,随着生产对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原理学科也会继续迅速的得到发展。
一、机械原理学科与先进制造技术1.机械原理学科的概述不同的机器往往由有限的几种常用机构组成,如内燃机、压缩机和冲床等的主体机构都是曲柄滑块机构。
这些机构的运动不同于一般力学上的运动,它只与其几何约束有关,而与其受力、构件质量和时间无关。
1875年,德国的 F.勒洛把上述共性问题从一般力学中独立出来,编著了《理论运动学》一书,创立了机构学的基础。
书中提出的许多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1841年,英国的R.威利斯发表《机构学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解释机械运动规律。
3.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力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受力分析。
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图纸绘制的能力,掌握机械设计的表达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目标设定需兼顾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力学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并解释其运动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纸,展示机械设计成果。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能够撰写课程设计论文,阐述设计思路、方法及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基本原理:涵盖课本第一章内容,介绍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机械受力分析:涉及课本第二章,讲解静力学基本定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
3. 机械运动规律:结合课本第三章,阐述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实际机械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机械原理发展史论文
机械原理发展史论文机械原理的发展史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涉及了机械系统中各种运动和力学原理的研究。
本文将对机械原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从古代开始一直到现代,总结每个时期的重要进展和影响。
古代:在古代,人们对机械原理的认识还相对有限。
然而,早期的文明却已经展现了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在古希腊,阿基米德等学者对杠杆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杠杆定理。
这一原理奠定了现代机械原理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工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在中世纪,机械原理的研究相对停滞了一段时间。
人们对自然力学的认识较少,对杠杆等基本机械原理的理解停留在定性的层面。
然而,这一时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并没有停止发展。
例如,在农业领域,人们发明了各种粮食加工机械,这些机械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近代: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近代机械原理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伽利略等科学家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机械原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们提出了摩擦、弹性、惯性等概念,为后来的工程实践和机械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牛顿的力学定律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在现代,机械原理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应用于机械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机械原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新的领域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如机器人学、自动化技术等,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原理的支撑。
结论:机械原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机械原理的发展推动了机械工程学科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会。
机械原理 论文
机械原理论文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研究力学基础的应用与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针对机械原理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探讨,包括力的原理、公式推导以及实际应用。
在机械原理中,力的原理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型。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例如摩擦力或弹簧力。
非接触力则是通过距离作用的力,例如引力和电磁力。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牛顿定律进行计算,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机械原理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可以用于推导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一个物体在杠杆上的平衡点。
杠杆原理基于力矩的平衡,即一个物体的力矩和力矩之间的平衡。
除了力的原理和公式推导,在机械原理中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机械原理可以应用于机械结构设计,通过合理地设计机械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工作任务。
此外,机械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通过研究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运动规律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力的原理、公式推导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机械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从而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
杨宁 机械原理论文 文档
数控机床发展史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development姓名:小宁学校:贵州民族学院所属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所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 200907040050指导教师姓名:葛老师时间:2011年10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第一章数控机床的发展 (2)第二章各国车床的发展 (3)1. 车床的发展史 (3)2. 车床的类型 (3)3.各国机床的水平 (4)第三章各国数控机床的特点 (6)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6)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7)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7)4.我国的现状 (7)第四章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论文摘要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一名学生,从这学期开始,开始接触机械原理专业基础课。
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数控机床发展史的简单认识。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自动化技术 Automation technology数控机床技术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technology机械发展Machinery development第一章数控机床的发展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
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机械原理课程论文
机械原理课程论文机械原理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
对于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来说,理解机械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机械系统的性能与机械原理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从杠杆原理、摩擦力、平衡条件等方面,深入探讨机械原理的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用性。
杠杆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杠杆原理是最基本的机械原理之一。
它提出了一般条件下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
图1. 杠杆原理的示意图杠杆原理可以应用在很多机械设计中。
例如,设计一种能够进行较大功率输出的手摇发电机,可以采用杠杆原理来实现,使得较小的力量能够输出大的功率。
摩擦力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力是机械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它会对机械系统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必须对摩擦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图2. 摩擦力的示意图除了减缓运动速度外,摩擦力在机械设计中还有一些实用的应用,例如,在制动器设计中,摩擦力能够实现对旋转系统的控制。
平衡条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平衡问题是机械系统设计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平衡状态与物体和作用力的关系密切相关。
图3. 吊桥的平衡示意图在机械系统设计中,平衡状态的维护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设计吊桥等大型机械系统时,平衡状态是非常关键的。
这时,可以通过外加作用力来实现平衡状态的维护。
结语本文从杠杆原理、摩擦力、平衡条件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机械原理的应用。
我们可以看到,机械原理是机械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分析和研究工具,机械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机械原理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篇一: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小型活动式起重提升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摘要:提升机是大型固定机械之一,主要用于各种重物的升降和输送.小型提升机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升机的动力来源选择了微型电动葫芦,由电动机和减速器以及滚筒三部分成,各部分之间分别由联轴器联接。
电动机是动力源,减速器是传动系统,滚筒为执行和控制部分,其中以减速器最为重要。
它采用准平行环面蜗杆。
这种蜗杆不需要修形就能达到直廓环面蜗。
杆修形的效果,而且瞬时接触线和相对运动速度方向夹角稳定,接近90度;蜗齿面是用铲背滚刀加工而成,因此蜗轮齿面接触面大,质量稳定。
同时参加啮合的齿轮齿数多,蜗轮齿面无脊线,传递运动时不会产生干涉。
因此,这种蜗杆传动承载功率大,动压油涵稳定传动、噪声低、平衡温度低等特征。
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活动式;提升机the design of small-scale and movable hoistabstract:the lifting machine is one of the large-scale regular machinery ,sed in the rise or fall and transport of various kinds of heavy objects mainly. the small-scale lifting machine playsan important role too in daily life. the lifting machine is madeup of motor , decelerator and three parts of cylinder , is linked by the shaft coupling respectively between every part. themotor is the power source , the decelerator is a transmission, the cylinder ,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d control some, among them thedesign of the decelera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it adopts the worm the accurate parallel ring developed . this kind of worm does not need to repair the shape to reach the worm the wide ring directly and repair the result of the shape , and is exposed to the line and relative motion tempo direction contained angle stability instantaneously , is close to 90 degrees; carry the hobbing cutter and process with shovels but succeed the teeth of a cogwheel of snail, so contact the surface greatly the teethof a cogwheel of snail, quality is steady. participating inseveral more than gear wheel teeth that clench the teeth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no spine line the teeth of a cogwheel ofsnail , will not be produced and interfered while transmittingsports. so, this kind of worm transmission bears the weight of the power largly, move and press the oil to contain the stability transmission , low , balanced temperature low grade characteristic of noise. have good practical value and economic worth.key words:movable;hoist目录第1章绪论 ....................................................................................................... (1)1.1概述 ....................................................................................................... (1)1.1.1提升机载荷的种类 (2)1.1.2提升机的稳定性问题 (2)1.2提升机的发展 ....................................................................................................... .. 2第2章设计 ....................................................................................................... (3)2.1选题背景 ....................................................................................................... . (3)2.2方案论证 ....................................................................................................... . (3)2.3主要部件的选择 (4)2.3.1 h-k201微型电动葫芦的选择 (4)2.3.2钢丝绳的选择 (6)2.3.3轴承的选择 (6)2.4设计计算部分 ....................................................................................................... .. 72.4.1焊接要求 (7)2.4.2拉力计算过程 (8)2.4.3钢丝绳拉力计算 (11)2.4.4轴的计算 (1)12.4.5外力偶矩的计算 (11)2.5使用要求 ....................................................................................................... .. (14)2.5.1提升机的使用和管理 (14)2.5.2相关安全 (16)2.6技术措施 ....................................................................................................... .. (17)2.7结论 ....................................................................................................... . (18)致谢 ....................................................................................................... (19)参考文献 ....................................................................................................... . (22)第1章绪论1.1概述很高兴能设计本题目,本设计是通过从主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后又经过计算等各个工作,完成了本设计。
805机械原理范文
805机械原理范文805机械原理是一门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力学性能以及机构结构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调试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机械运动的描述、机械动力学以及机构分析等方面展开对805机械原理的探讨。
一、机械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中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类型。
平动是指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转动则是指物体围绕固定点或固定轴旋转。
机械运动的描述通常使用坐标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1.1坐标系机械运动的描述需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和柱坐标系等。
机械系统的运动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描述,通过建立坐标系可以方便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1.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快慢。
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在机械系统中,速度和加速度与位置的关系可以通过微分和积分求解。
二、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机械动力学主要研究力的作用、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等问题。
机械动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2.1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或匀速运动情况下力的平衡。
静力学主要包括平衡条件、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等内容。
平衡条件指的是物体受力和力矩的合力和合力矩等于零。
力的合成是指通过多个力作用获得一个等效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方向上的分力。
2.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加速运动情况下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动力学主要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动量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是指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机构分析机构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发展史
姓名:XXX
学号:XXXXX
专业:XXXXXXX
【摘要】: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地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些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
法和手段进行设计。
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光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
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地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
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学
前言
设计一词的英语为Design,它源于拉丁语Designar,由De(记下)与Signare(符号,记号,图形等)两词组成。
因此,“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图形之类记下来的意思。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越来越深刻和越来越先进。
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设计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造福人类。
1 机械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
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
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1)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
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
唐代的时侯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
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2)近代机械设计
17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部题,1644年英国组成了“哲学学院”,德国成立了实验研究会和柏林学会,1666年,法国、意大利也成立了研究机构。
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意大利人伽利略(1564--1642)发表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还进行过梁的弯曲实验;英国人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1688年,他提出了计算流体粘度的阻力的公式,奠定了古典力学的基础;英国人虎克建立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体的应力 - 应变成正比的胡克定律;1705年伯努利提出了梁弯曲的微分方程式,
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近代机械设计的理论,为18世纪产业革命中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176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为纺织、采矿、冶炼、船舶、食品、铁路等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多种行业对机械的需求,使机械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机械化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进入了产业革命时代。
这一时期,对机械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各种机械的载荷、速度、尺寸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械设计理论也在古典力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力学、疲劳力学、疲劳强度理论、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等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在1854年德国学者劳莱克斯发表了著作《机械制造中的设计学》把过去溶在力学中的机械设计学独立出来,建立了以力学和制造为基础的新科学体系,由此放生了“机构学”,“机械零件设计”,成为机械设计中的基本的内容。
(3)现代机械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机械学继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摩擦学,可靠性分析,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计算,尤其是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迅速推广,使机械设计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机械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现代的具有明显的特色。
因此,机械设计在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发展的催化剂。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产品市场竞争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目前已经不宜作为机械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认为是与机械学并立的一门技术科学了。
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随着机械向高速、重载、精密和自动化等方向的发展,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机械设计的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①可靠性设计
②创新设计
③摩擦学设计
④优化设计
⑤快速变形设计
⑥绿色设计
⑦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
⑧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特征是,它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专门的内容。
其核心技术有3个方面:
①以产品的“功能”作为机械计的核心目标。
美国麦尔斯提出了“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产品所具有的功能”,明解地说明了“功能”是产品的本质和灵魂。
这一原理的提出大大地解放了设计师的思想,为了实现某一功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原理和结构。
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计时装置、文件复制设备、通讯方法等方面的飞速发展看出,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多方面的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②“人机学”的形成和发展。
机械的工作往往与人是不可分割的,如汽车、飞机有些操纵的信号要靠人输入。
必须考虑操纵者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限制,还必须考虑操纵者和乘客的传舒适性。
如有一些武器设计者已经考虑使用中,虽然磊部分是作右手方便的,但是习惯于用左手的也占有一定的百分率。
虽然许多产品已经向自动化发展,许多民用产品对使用者的拔术要求日益降低。
但是机械产品竞毕竟是为了人类设计的。
考虑“人机学”是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
③建立系统的“工业设计”学科体系。
工业设计是设计者使产品在外观、色彩、形状、尺寸比例等方面的合理设计,使产品与人、环境更协调,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与况争力。
2 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机械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及新概念、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设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体积从米级向微米级设计
(2)从单个零件到整机系统的设计
(3)设计用的工具的改变
(4)设计--加工的一体化
(5)对机械的人性化设计和等寿命设计
3 我国机械设计现状
我国在现代机械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1983年5月才召开了“第一次机械设计方法学讨论会”,但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的中国可以自豪地称为“世界的工厂”,“MADE IN CHINA”已经是世界闻名了。
但是相对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来说,我国的机械设计还是相当的落后的,具体表现为:
(1)对客观设计过程研究,了解不够,尚未很好地掌握设计中的客观规律。
(2)当前设计的优劣主要取缺于设计者的经验。
(3)设计生产效率低。
(4)设计进度与质量不能很好控制。
(5)设计手段与方法有待改进。
(6)尚未形成能为大家接受的,能有效指导设计实践,较为系统的设计理论。
面对这一形势。
唯一的回答就是: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地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些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
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光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地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科学研究,必须集中探讨机械设计各主要环节的正确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收集开发新产品的成功经验和范例,积累大量的设计资料,了解世界有关行业的发展动向,致力于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水平,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产品。
相信我国学者们要总结过去设计经验并吸收外国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定能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国情。
高效优质,经济地进行设计的规律和方法来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吴宗泽.《机械设计》:16 - 24
梁光启林子为.《工程材料力学》:7 - 10
张萍.《机械设计基础》:1 - 5
蔡兰寇子明刘云霞.《机械工程概论》:100 - 121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2006,5(7):1 - 4
《机械设计丛书》编审委员会,《机构系统设计》:8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