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手
手
手
三
三 阴
头
阳
胸腹
足
足
三
三
阴
足
阳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三
小指端
阴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经
足大趾
手 三 阳 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
三
足小趾
三
阳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阴
经
经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 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 (GB3:耳前,颧弓上缘,下 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
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 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 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 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 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 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 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 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 至大肠,属大肠。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经脉系统
正经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督脉、任脉
络 系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课件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肢 后线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中线→前线
足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前线→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肢 后线
27
最新版整理ppt
手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
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属腑; 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属脏。
28
最新版整理ppt
5
最新版整理ppt
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不可见! 显微镜下不可见! X光不可见! MR不可见! 红外成像不可见!
6
最新版整理ppt
解剖, 我们可以看到骨 骼, 肌肉, 腱膜, 皮下脂 肪, 各种脏器, 血管, 神 经, 淋巴管道……就是 看不到经络。
7
最新版整理ppt
显微镜下, 我们可以看 到各种各样的组织, 细 胞, 甚至在电子显微镜 下甚至可以看到各种细 胞器……
气 气行于皮肉筋骨的缝隙中 经络就是皮肉筋骨之间的缝隙所构成的通
道。
16
最新版整理ppt
经络的功能
具有流通气血, 营养全身, 调节机体功能, 增强机体防御外邪的作用。
运行气血, 燮理阴阳;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
17
最新版整理ppt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主干, 多循行于深部, 纵行于固定的路
三、经络的规律
命名规律 分布规律 走行规律 交接规律
25
最新版整理ppt
经络的命名规律
手足 阴阳(太阴少阴厥阴, 阳明太
阳少阳) 脏腑
“手 太阴 肺经”
26
最新版整理ppt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一、十二经脉名称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起于或止于手部,主要循行 于上肢者为手经,起于或止于足部,主要循行于 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 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 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13
(二)具体名称
8
(一)经脉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包括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别 也包括在经脉系统中。 1、正经:“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
通道, 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 2、奇经:任、督、带、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 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穿插循行于正经之间,“别
19
2、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 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面 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厥阴经在颠顶 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0
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
手之三阴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之三阳均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之三阳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6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
1、经脉的“经”有路径之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
脉的“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2、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 3、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脉纵横交错,网络
全 身,无处不至。 4、经脉位置较深;络脉较浅。
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组成,包括 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 二经筋以及十二皮部。(详见教材列表)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经 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14
(一)走向交接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学习要求
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5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官窍,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 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的理论。
三 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 《灵枢·营卫生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5
(二)交接部位
1、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 食指末端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大趾后
22
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
体内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 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 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十
二 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1、四肢部位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分布于四肢内 侧面,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上肢内侧分为三阴 分别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 侧分为三阳分别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 后;下肢内侧分为三阴:内踝尖上八寸以下是厥阴 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是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道奇 行”,具有统率、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盛衰的作用。 3、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与十 二经脉有别,但仍属于经脉的范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9
(二)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 的不同又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1、别络:络脉中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五别 络”。别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条经脉
之 间在体表的联系和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并能 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而补正经之不足。 2、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
有 10
(三)连属组织
包括经筋和皮部,与经脉和络脉有紧密的联系。 1、经筋:又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
“结、 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
附 属组织,具有连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保持人体 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 用。 2、皮部:又称“十二皮部”,是与十二经脉相应
的皮 肤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11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学习要求 1、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2、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掌握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掌握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5、了解十二经脉大体的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
16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17
3.异名足、手阴经在胸腔内脏交接
心中 足太阴脾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18
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胸腹面 循行于胸腹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 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21
(二)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一、十二经脉名称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起于或止于手部,主要循行 于上肢者为手经,起于或止于足部,主要循行于 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 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 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13
(二)具体名称
8
(一)经脉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包括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别 也包括在经脉系统中。 1、正经:“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
通道, 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 2、奇经:任、督、带、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 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穿插循行于正经之间,“别
19
2、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 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面 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厥阴经在颠顶 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0
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
手之三阴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之三阳均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之三阳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6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
1、经脉的“经”有路径之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
脉的“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2、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 3、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脉纵横交错,网络
全 身,无处不至。 4、经脉位置较深;络脉较浅。
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组成,包括 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 二经筋以及十二皮部。(详见教材列表)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经 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14
(一)走向交接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学习要求
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5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官窍,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 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的理论。
三 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 《灵枢·营卫生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5
(二)交接部位
1、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 食指末端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大趾后
22
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
体内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 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 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十
二 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1、四肢部位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分布于四肢内 侧面,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上肢内侧分为三阴 分别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 侧分为三阳分别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 后;下肢内侧分为三阴:内踝尖上八寸以下是厥阴 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是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道奇 行”,具有统率、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盛衰的作用。 3、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与十 二经脉有别,但仍属于经脉的范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9
(二)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 的不同又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1、别络:络脉中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五别 络”。别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条经脉
之 间在体表的联系和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并能 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而补正经之不足。 2、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
有 10
(三)连属组织
包括经筋和皮部,与经脉和络脉有紧密的联系。 1、经筋:又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
“结、 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
附 属组织,具有连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保持人体 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 用。 2、皮部:又称“十二皮部”,是与十二经脉相应
的皮 肤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11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学习要求 1、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2、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掌握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掌握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5、了解十二经脉大体的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
16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17
3.异名足、手阴经在胸腔内脏交接
心中 足太阴脾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18
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胸腹面 循行于胸腹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 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21
(二)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