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10课 梨园春秋
2023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 旳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旳法器和道具等。贵 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旳 傩堂戏、彝族旳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旳地戏等 丰富旳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旳农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关汉卿
《窦娥冤》插图
第10课 梨园春秋
《窦娥冤》插图
连环画《窦娥冤》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剧《窦娥冤》剧照
越剧《窦娥冤》剧照
第10课 梨园春秋
电视剧《窦娥冤》海报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戴敦邦《窦娥冤》(国画)
第10课 梨园春秋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 家、词人,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 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 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立即》《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泉州南戏以古老乐种“南音”(或称弦管、南曲)旳清唱曲和“指套”为其音乐唱 腔,故亦有“泉腔”之称谓。
泉州南戏较早形成旳剧种有梨园戏与傀儡戏。明清之间,又有布袋戏、高甲戏、打 城戏等剧种相继崛起。这些剧种均以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要声腔,均属“泉腔” 范围。
早在明代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广为流布之时,“泉腔”南音与梨园戏 剧种早已存在,并以其鲜明个性、独特风格挺立于戏曲舞台。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南戏行头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民国时期旳镜担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木偶头
返回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元杂剧与昆曲
第10课 梨园春秋
河南偃师酒流沟北宋墓杂剧砖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共16张ppt)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综 合 性
念 做 打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 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 置 演。
写 意 性 人物化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 妆 的一面。 人物服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 饰 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 动 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源头——傩戏: 原始时代,辟邪消灾的傩戏 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2.先秦汉唐的表演艺术
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更多的戏曲因素 唐代:歌舞戏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 ——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3、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 有直接关系: A 政治因素 B 宗教巫术 C 经济因素 D 文化艺人的创作 2、原始时代的人们戴起凶恶面具,口中高呼“傩 傩”,主要是为了: A、占卜凶吉 B、部落战争前先进行誓师 C、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D、驱除寒冷,热身抗寒
二、杂剧与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形成:北方地区 2、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 壮大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 会地位低下。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3、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和王实甫。 4、特点: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 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净
生‘‘净”亦叫花脸。 净角来自脸画彩图 的花脸角色,看 来并不干净,故 反其意为‘‘净”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0《梨园春秋》课件(30张)(共30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6时4分51秒 下午6时 4分18:04:51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 位低下。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会的底 层,使他们有机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1)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板眼。 载歌载舞,舞姿柔曼,唱腔婉转优雅。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代表: 汤显祖的《牡丹亭》
(4)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
生深远影响。
昆曲——百戏之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繁盛——京剧(国粹)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 隆的八十寿辰,徽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 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 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 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 称为“四大徽班”。徽调以其 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关众 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兼 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 和表演方式终于形成了一个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
唐时期,傩仪依旧盛行,但在功能上开始由祭祀转为娱乐,由娱神 (祈求神灵保佑)转为娱人。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2.春秋至唐代戏曲的发展
自 主 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学 “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 习 冲突。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国粹”京剧
京剧脸谱邮票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产生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 部因素);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自 形成过程:四大徽班入京后,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 主 学 腔、楚腔、汉调,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 习 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评价:京剧是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 之一,被公认为“国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艺术特征 表现 唱 念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自 主 学 习
综合性 做 打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定妆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写意性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2.春秋至唐代戏曲的发展
自 主 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学 “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 习 冲突。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国粹”京剧
京剧脸谱邮票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产生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 部因素);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自 形成过程:四大徽班入京后,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 主 学 腔、楚腔、汉调,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 习 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评价:京剧是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 之一,被公认为“国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艺术特征 表现 唱 念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自 主 学 习
综合性 做 打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定妆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写意性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共39张)PPT课件
角色:生、末、净、旦、丑
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13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4
京剧: 徽班进京 徽调 融合吸收京剧(国粹)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傩”的发展
三星堆铜人面具
傩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 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四、昆曲——百戏之祖
• 鼎盛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 地点:江南昆山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 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 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 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42页)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发展:明中叶后全国性剧种 影响:对都京产生剧深、远川影剧响、,湘被剧称、为越百剧戏、之黄祖梅戏15
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13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4
京剧: 徽班进京 徽调 融合吸收京剧(国粹)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傩”的发展
三星堆铜人面具
傩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 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四、昆曲——百戏之祖
• 鼎盛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 地点:江南昆山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 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 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 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42页)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发展:明中叶后全国性剧种 影响:对都京产生剧深、远川影剧响、,湘被剧称、为越百剧戏、之黄祖梅戏1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2)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 场景更替的手法,
讲练结合: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 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 四海九州”这些舞台形式体现了戏曲 表演艺术的( C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化
3.代表作: (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 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 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 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 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第 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 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 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 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 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由而抗争。
一、戏曲的源头 ——傩戏
考古挖掘——论从史出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以娱神来祈求神 灵保佑(傩戏的功能)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原因: 元朝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进取无望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根本: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3张)(共43张PPT)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 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京剧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 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 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 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 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 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京剧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 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 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 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 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傩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nuo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安徽贵池傩戏
一、戏曲的起源 1.原始社会——傩(萌芽) 2.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3.唐代——“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 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电影《梅兰芳》发行方中影集团宣布该片已在2008年12月5日上映。 剧中人物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11岁登台,20 岁已闻名于京沪。你知道她表演的是什么戏曲种类吗?在其中他最 擅长扮演什么角色?
三、戏曲的鼎盛——“国粹”京剧(新高峰) 1.背景:
(1)外因(社会):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满足各阶 层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内因:清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四喜 班、春台班、和春班) 。
现存最早的南戏 剧本《张协状元》是 一出婚变悲剧。写书 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 不认结发之妻。后其 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 又被许与张协,其妻 对张羞辱一番后,夫 妻和好。这出戏反映 出当时“富易交,贵 易妻”的社会现实。
二、戏曲的发展——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戏曲成熟 (1)背景: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文人地位低下(八娼九 儒十丐),仕途碰壁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
2.形成及发展:道光年间,几代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兼收并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湖北汉调一级昆曲、秦 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熏陶 浸染,更加规范考究。同光时期,出现第一个繁荣时期。 3.特点: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5张)(共45张PPT)
中国戏曲源头:傩之舞
• 傩(nuo)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 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 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 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 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 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 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 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 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为就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女驸马》选段
中状元着红袍
(谁料皇榜中状元)
帽插宫花
好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付过渠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
罩啊罩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衔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
花好月儿圆哪
《红楼梦》选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宝 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梨园”是盛唐时期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新唐书· 礼乐志》记载,当年随唐玄宗到华清宫演练的“梨园”弟 子有数百人之多。在这里,唐玄宗还和杨贵妃联手创作 了《霓裳羽衣曲》、《得宝子》、《凌波曲》等千古佳 曲。“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 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正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唐元 年间(公元714年),唐玄宗李隆基提出把“梨园”作为音 乐、舞蹈和戏剧的活动中心,并以教习和演出法曲为重 点,从而确立了“梨园”作为最高皇家音乐舞蹈学府的地 位。梨园从民间散乐、百戏和歌舞发展成为今天的戏曲、 歌舞、杂技、影视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因而,后世 梨园弟子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杂剧
• 兴盛原因: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 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问题1】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说明这里的“它”是什么?并指出“它”的特点、地 位及代表作品。
“它”是元曲。
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
京剧
第一个问题:京剧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吗?如果不 是,那又为何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 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 称为“京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戏种要到北京表演?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 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 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 良机。
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
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丑
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
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材料: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 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 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的加以保存。 【问题3 】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为京剧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②封建政府的推动。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基础。 ③徽汉合流促进京剧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形成: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 泉州、福州一带
2、原因:
宋代政治经济重心南 移,工商业发达,城 市经济繁荣,民间表 演技艺十分兴盛,南 戏在民间歌舞基础上 形成。
宋代 南戏
3、特点: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 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相同?
相异?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 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 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 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 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 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 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 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 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 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 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 术的总代表。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 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 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
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红楼梦》选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宝 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 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 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3、特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在众多地
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京剧”
畅音阁是紫禁城中最大一座 清代皇帝自乾隆开始, 戏台,始建乾隆三十七年。 无一不是戏曲爱好者。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 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 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和春、春 台等徽班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 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梨园春秋
第十课 梨园春秋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
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 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中 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 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 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 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 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 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 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 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 综合性“艺术学院”。
一、基础性练习
1、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A 傩仪的诞生 B 南戏的形成 C 元杂剧的出现 D 京剧的流
行
2、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最初是为了
A 吸取昆曲等剧种的长处
B 满足宫廷休闲庆贺的需要
C 满足北京居民娱乐的需要
D 推陈出新形成新的剧种
3、京剧的第一个繁盛期在
A 乾隆年间 B 道光年间 C 同治、光绪年间 D 民国初年
过一信、仰中原始国宗古教代的历戏史曲,的并产源生头了—本民—族傩的戏宗教职业
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
祀舞1、活称动为产,傩生称歌:为、傩傩原或舞始傩。时祭傩、戏代傩又,仪是辟。在傩傩邪师歌消所、灾唱傩的舞歌的、基所础跳上的出
现的。
是2、古当老发今傩中展文国:化一的傩些载地仪体区(。,据先还有保秦关存)专着家,相调当傩查完戏表整明(的,傩演贵戏变州,是)便我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 生和发展历程,说 明其艺术成就
内容概述: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二、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戏曲的繁盛——京剧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 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 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 为是“鬼”、“怪”作祟,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关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汉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
卿 《 窦
被诬为“药死公公”而 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
娥 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
冤 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
《西厢记》是元杂 王
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 实
经典,第一次在“存 甫
天理,灭人欲”的封 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 西 厢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 记
眷属!”的口号。
》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大批中青年艺术 表演家成长起来, 中国戏曲艺术后 继有人。
戏曲本质
• 亚里士多德:
戏剧是对人的行为的模仿。
• 黑格尔:
戏剧最重要的本质还不是实际行动而是内 心情欲的表现。
• 布莱希特:
戏剧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剧场乃是检验人 类的特定情境下行为的实验室。
戏曲的“人民性”
• 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与广 大劳动群众中间。 她必须为群众所了解 和爱好。她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 想和 愿望方面把他们团结起来并使他们得到 提高。 ——列宁
神仙脸
丑角脸
小妖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
整脸
三块瓦脸
十字门脸
六分脸
碎花脸
歪脸
僧脸
太监脸
元宝脸
象形脸
京剧的特点:
• 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 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
归依
• 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 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
• 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 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 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 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电视版乾隆皇帝与和珅
2、产生:京剧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
1、形成:北方地区
2、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3、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4、特点: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昆曲与弋阳腔
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
古老的剧种之一,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
4、意义:我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热闹的瓦舍和欢乐的节日
公元1206年,52岁的蒙
古酋长铁木真被推举为大 可汗,称成吉思汗,意为 “世界的统治者”。成吉 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 蒙古帝国,他的帝国经过 不断的征战,最终导致人 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 成——“蒙古帝国” 。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关汉卿
4、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①北京成为四方艺人
的聚集中心 ②北京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 ③清朝皇室贵族
、官员的欣赏爱好 ④闭关政策使民族戏曲剧种得到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问答题:清代的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发散思维】
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候,中国戏曲能得 到极大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不断的 发展。
(2)两朝的统治政策,都把中原文人处于低层, 使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只能通过戏剧来宣泄。
(3)文化观念:正统汉族文人不重视小说、戏剧 等,主要精力在科举,而蒙古族、满族思想不同, 重视小说、戏剧,并大力支持,甚至参与其中。还 保护艺人等。
在清朝同治、 光绪年间, 京剧迎来了 第一个繁荣 昌盛期。
由于几代皇帝的推崇加上百姓爱戴与艺人的 革新努力,京剧终于成了中华国粹。
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 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 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 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 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 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 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 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 首。
白朴
元
曲 马致远
四
大 家
郑光祖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 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 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 很难产生高品位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 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 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傩戏:从“酬神”到“娱人”的变迁
人们一直相信“傩仪”具有驱鬼酬神、消灾避难的神力。如 今傩师作为傩仪的传承者,其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他能否人们心 理带来平安,更取决于他能否带给人们现实的快乐和欢娱。庄重、 严肃的傩祭仪式被轻松、愉快的傩戏所取代,使古老的傩祭发生 了从“酬神”到“娱人”的重要变迁。
其实,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 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 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 “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 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 迹。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 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
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
的3、关注特与点兴:趣,服美饰国绚、日丽本、、载法国歌、载西舞德等10多个国
家的专家多次专程前往考察。
结4、合傩,意戏娱是义神由:与傩娱我祭人、国相傩最结舞合古发的展老古起的朴来、戏的原一剧始种源、宗独头教特与之的艺一戏术曲相样
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宝 玉: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黛 玉: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 玉: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