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服饰特点及发展副本
民国时期服饰特点及发展副本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服饰特点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对民国时期服饰特点及其发展的详细论述:一、服饰特点1.欧化风格: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中国的服饰产生了巨大影响。
服饰开始出现西装、西裤、衬衫等西式服饰,以及西方的剪裁和款式。
同样,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也更多采用了西式的裁剪,强调简洁大方。
2.女性短发: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长发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柔弱,是女性的重要标志。
但民国时期,许多女性开始剪短发,尤其是在城市中。
短发的流行使得女性在视觉上更具现代感和解放感。
3.混搭文化:由于境内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民国时期的服饰也开始出现混搭的风格。
人们开始穿着传统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相结合,比如在中国礼服的基础上加上西式剪裁和图案,或者在西方服饰上加上中国元素的装饰。
4.维护传统:尽管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服饰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服饰,如旗袍、长衫、对襟等,虽然在款式上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影响,但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元素。
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也是一种对者传统身份认同的表达。
二、服饰发展1.初期的混搭:民国初期,由于民众对西方服饰的接受程度有限,服饰往往呈现出传统与西式的混搭风格。
男性仍然穿着长袍和蓝布长衫,女性则在长衫或旗袍上穿上外国式的开襟西服。
2.裁剪革新:民国中期,随着对西式服饰的接受程度逐渐加深,服饰裁剪和款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男性开始普遍穿着西装西裤,女性的旗袍和长衫也开始采用西式的裁剪,强调腰线和身材的修长。
3.民族主义情绪的崛起: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国内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主义情绪渐渐抬头,这也对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人开始强调汉族传统的服饰,如长衫、马褂、袍子等,以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4.社会变革: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变革对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女性服饰也经历了明显的变迁。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在社会中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与此同时,女性的服饰也逐渐转变,反映出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在民国初期,女性的服饰还相对保守,注重的是稳重和庄重的形象。
在这个时期,流行的服装风格受到西方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比如长裙、高领衬衫、小礼帽等。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也仍然存在,并与西方元素相互融合。
此时的女性服装色彩以素雅为主,大多采用深色调,以体现出女性的成熟和稳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开始发生了转变,她们的形象也逐渐变得更加活跃和自由。
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反映在女性的服饰上。
在民国中期,女性开始大胆尝试新的时尚元素,并开始以“时尚”为导向。
这个时期,宽松的蓬裙和吊带设计的上衣成为时尚的代表。
颜色上,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传统的黑色、蓝色,到浅粉、米黄等明亮的色彩都在女性服饰上得到了体现。
到了民国晚期,女性的服饰变化更加明显。
这个时期,女性的形象更加年轻、活泼,服装也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
时尚的短裙和迷人的花纹成为潮流,女性开始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和个性。
同时,背心、无袖和半裸露的设计成为女性服饰的亮点,体现出女性地位提升后的自由和自主。
总的来说,是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的。
在这个时期,女性地位的提升和角色的变化促进了女性服饰的转变。
从保守到时尚、从素雅到多彩,女性服饰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这一时期的女性,不仅追求自由和个性,还通过服饰来展示自己,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她们的时尚选择和个性化的服饰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元化和活力,也为后来的时尚潮流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是与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升的关系密切相关的。
女性服饰从保守到时尚,从传统到现代,展现了女性地位转变的历程。
这个时期的女性通过时尚选择和个性化的服饰来展现自己的美丽和个性,为当时社会带来了活力和创新。
【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
长 袍 、 马 褂 、 小 帽
西 服 、 革 履 、 礼 帽
学 生 装
中 山 装 、 遮 阳 帽 、 文 明 棍
学生装(留日中国留学生)
长袍、西裤、礼帽、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
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
成功的一套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表性的男子服饰
形象
军警服:北洋军阀时期,直、皖、奉三系服英军式 装束
的改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及社会环境。(表 现女性曲线美的改良旗袍)
第二节 男子长袍与西服
这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
装等,虽然取消封建社会的服饰禁例,但各阶层人 士的装束仍有明显不同。
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子,蹬
布鞋或棉靴——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 、
西服、革履、礼帽。礼帽即圆顶,下施宽阔帽檐,微微翻起, 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可配套的 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学生装:头戴鸭舌帽或白色帆布阔边帽——资产阶级人士和 青年学生
中山装:基于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据说因孙中山 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对襟马褂
松鹤纹长衫
为“文明新装”。
旗袍: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实际上未入八旗的普 通人家女子也穿这种长而直的袍子,故可理解为满 族女子的长袍。 参见教材P64-65
文明新装
穿 短 袄 套 裙 的 妇 女
高领窄袖长袄
彩绣高领长 袄、马面裙
低领、彩绣、圆 角下摆短袄
近代穿旗袍 的妇女
旗袍——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
有何关系?
2.女服有何重大改变?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近现代化进程中女性服饰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她们参与了社会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对于女性服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主要特点以及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饰款式的改变,二是面料和色彩的更新。
首先,从款式上看,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逐渐摆脱了旧式的束缚和拘束,形成了更为宽松和舒适的设计风格。
曾经在清朝流行的紧身旗袍被逐渐取代,而改为呈宽松剪裁的中式长袍。
女性穿起了这种长袍,整体线条流畅,穿着方便,突显了女性的曲线美。
同时,也开始尝试西式服饰的穿着方式,引进了西式的连衣裙和西装。
这些新款式不仅让女性更舒适,也展示了她们独立、自信的形象。
其次,面料和色彩的更新也是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丝绸面料仍然使用,但逐渐被新的面料如纤维织物所取代。
这些新型面料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和易打理性,也更符合现代女性生活的需求。
色彩方面,过去的传统深色被更亮丽、鲜艳的色彩所取代,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这种明亮的色彩让服饰更具活力和时尚感。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反映出当时女性地位的变化,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加,也促进了服饰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她们开始追求更为独立和时尚的服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在经历了封建社会束缚的传统观念后,女性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她们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礼教的束缚,而是通过穿着来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而这种服饰风格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通过新式服饰的展示,女性的时尚意识被唤醒,她们开始更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权益和解放。
同时,新式服饰的传播也为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提供了平台,让她们在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民国时期女装样式的演变初探
二 、女 子文 明新 装
民 国初 年 ,西 方 教育 模 式 的女 子学 堂 兴起 , 五 四新 文化 运动 使 青 年 女子 服 装更 趋 简约 朴 素 , 出现 了一种 新 式 女套 装 , 即简洁 而 又有 时代 风 格 的袄 裙 ,合 身修 长 的 高领 衫袄 和 黑色 长 裙相 配 , 袄 裙 基 本不 施 绣纹 ,被 誉 为 “ 文 明新装 ”。这 股 文 明新装 热 潮 ,
一
、
袖长 及 肘 ,袖 口为喇 叭形 的倒大 袖 。腰 臀 曲线 收 的 明显 ,衣 长 长 导下 ,旗 袍 恢 复低 开衩 ,长度 甚 至及 地 ,完 全盖 住 双脚 ,但这 种 度 缩 短 ,多 流 行在 臀 部 以上 。下 摆 流行 的样 式 较 多有 圆 弧形 、折 样 式 不利 行 动 ,长度 又 慢慢 改为利 于 行走 的 长度 。抗 战 爆 发后 旗 线形 等 等 ,在 边缘 略 施 纹绣 花边 。张 爱玲 文章 中 曾写 道 : “ 时 装 袍 的衣 长和 袖长 都 变短 ,甚至 流 行过 两 寸 的小袖 和 史无 前 例 的无 上也 显 现 出空 前 的天 真 ,轻 快和 愉 悦 。喇 叭管 袖 子飘 飘 欲仙 ,露 袖 样式 。 出一 大 截玉 腕 。短 袄腰 部极 为紧 小 … …短袄 的下 摆忽 而 圆 ,忽而 繁 华 过 后 的 整个 4 O 年 代 中国 都 硝 烟 弥 漫 , 由于 战 争 和 外 敌 尖 ,忽而 六 角形 。 ” 侵 略 , 国 内经济 萧 条物 资 匮乏 ,政府 大力 提 倡 国货 。这 时 的旗 袍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特点探析
[ 关键 词 ] 民国时 期 ; 女 性服 饰 ; 西 学东 渐 [ 中 图分 类 号 ] J 5 2 3 .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0 4 - 0 0 5 2 — 0 2
服饰 是 时代 的产 物 , 表 现 出 时代 的 印记 和 审美 倾 向 , 服饰 记 载着 时代 的发 展 与社会 的变 迁 。
明新 装 , 即上 为 窄而 修 长 的高 领 衫 袄 , 下 为 黑 色 长裙 , 但
不施 绣纹 , 裙 子不 绣 花 , 上衣 多用 朴素 的 自 、 黑、 蓝 色 。② 民
国 时期 流行 两种 类 型 的旗 袍 。分 别 是京 派 旗 袍 和海 派旗 袍 。京 派旗袍 是 纯粹 的 中国式 服饰 , 其 特 点是 宽大 、 平直 , 下长 至 足 , 材 料 多用 绸缎 , 衣上 绣 满花 纹 , 领、 袖、 襟、 裾都 滚 有宽 阔的花 边 , 着 重强 调 衣 服 的装 饰美 。与 坎肩 、 大 拉
长 短等 随流 行趋 势而 变化 。与之搭 配穿 着 的是西 式 大衣 、 绒 线外 套 、 玻 璃 丝袜 、 高跟 皮 鞋 、 大波 浪 烫发 、 手 袋 等 。京 派 是传 统 的正宗 , 海 派则 是 对 传 统 Biblioteka 标 新 。 是 中西 结 合 的
女 子 的 时兴 装束 ,裤装 大 受 女性 青 睐 ,裤 装外 穿 不 分 阶
层, 行动 方 便 , 合 乎 潮 流 。在 1 9 1 9年 至 “ 五四” 运 动 之前 ,
女 装 流 行 短上 衣 、 裙、 裤, 倾 向 于用 牡 丹 、 海棠 、 梅、 兰、 菊
直角 、 圆角 、 半 圆弧 型等 , 其 式样 随 流行趋 势 而变化 。这时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Abstract
Republic of China’S establishment caused to receive the female whose body and
mind was suppressed and devastated by the feudalism,the most obvious aspect is
female’S change on clothing.Because this time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culture
ideological trend,the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 process is also the process where
establishment For example,before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ought change and the clothing transform of Chinese majority of women are at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两玉
伽p留年c7月7 El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 日
3
绪论
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物化表征。每一段历史时期的服饰 变迁都直接或问接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时期某个社会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 俗等,反映着这一时期人类的思想及文化。正所谓“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 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历程,在护卫着人类身心的同时,成为社会文化风尚的表 征。"n1而女性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服饰的变迁更加明显,不仅反映出社会的变 革与进步,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
民国时期的服饰
• 除了旗袍,还有其他服饰在中国非常流行。其中, 西式的连衣裙在中国流行较为突出,它有多种款 式。 • 另外,在大城市的女性还喜欢穿着大衣、西装、 长裙、短裙、马甲、披风等等,
影响女性服饰流行的诸种因素
1 , 审美观念对服饰演变的影响甚大。 2, 时装展示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服饰变 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变化的 重要因素。 4 , 近代服装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为民国时期女 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世纪30年代)近 代民国中期的服饰: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 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 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 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 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 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 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 领,领子越低越“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 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 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 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二十世纪中晚期 :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 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 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 中国的政权性质 军装----蓝、灰、绿成了 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服饰的特点从ຫໍສະໝຸດ 闭走向开放青楼女子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者,曲线初露别 样的风情、追求摩登化
结语
• 在民国那样一个东西方相碰撞的时代, 变化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从变 化的表象中找出变化所带来的的种种原 因,分析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并且从中 找出对现实有意义的地方加以利用。
•
•
那些落入风尘、开放的妓女们或者是那些走 出深闺的新潮女性。民国时期服饰革命的最先引 领者是模特儿。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长三堂 子中的名妓们。她们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着。
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
当代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民国时期服饰变革主要指清末的宫廷服饰制度被淘汰,出现了民国新的服饰文化的变化过程。
这一时期服饰大变革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大的服饰变革不同,是在封建帝制被推翻、“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进行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殊现象1服饰变迁的原因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
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时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
社会性质决定了整体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
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洋枪、洋炮,直到洋烟、洋火和洋葱。
“洋货旺销,无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国工商业者也纷纷以“爱国”、“挽回利权”的名义,投资于新式机织业。
由于洋布比国产土布便宜,布线密实且细,颜色艳丽,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将土布挤出市场。
民国以后,民族纺织业兴起,布庄增加了国产的机织布。
这样一来洋布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即这些新的东西在慢慢的扩张和渗透,由于东部沿海城市又跟多的港口,国外产品第一时间会在市场出现。
加上东西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城乡的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日益凸显为两个独立的世界。
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妇女运动越演越烈,首先表现在婚姻和服饰上,显现出她们极强的妇女地位解放意识。
清末民初,人们还任然保留着及其浓重的封建保守思想。
其中表现在男人对女人裹小脚的畸形性需求的传承,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保守思想在慢慢退出人们的社会生活。
女子缠足一方面迎合中国传统的对女性要求纤细、柔软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满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缠足一直在封建传统势力中存在。
由民国女子服饰变化看社会变迁
、
引领 女 性服 饰 变 化 的主 体 — — 青楼 女 子
在 中 国封建社 会 ,服装 显示 着一个 人 的身份 地位 。辛 亥革 命 后 , 自 由、平 等 观 念 高 涨 ,其 服 饰 等 级制 必定 灭 亡 。但 对于 几千 年来接 受尊 卑思 想 的人们 来说 ,迈 出打破 传 统 的第一 步实 属不 易 。因其职 业特 殊性 ,青 楼女 子在 女 性服饰 潮流 中成为 引领 者 。 娼妓 历来为 人所 不齿 的 ,这 也 使得她 们 也很少 在乎 世 人 的眼光 与评 价 。出于职 业 需要 ,她们 需要标 新立 异 以求 得在 众 多人 中脱颖而 出。因此 , 多数时 候青楼 女子 的服 装 是最 为新潮 的。 女性 解放 运动扩 大 了女 性的活 动 空间 ,尤其 是公共 娱 乐场 所总 是 少不 了她们 的身 影 。茶馆 、剧 院、舞 厅 , ’ 皆是 女 子们 结伴 相约 的好地 方 。为 了招揽 客人 ,增加 自己的声 名 ,青楼 女 子也 多出现 于此 。 因此 ,女性 爱美 的天性 使得 些 女子 开始 模 仿青 楼 女 子 的装束 。除活 跃于 风 月场 所 , 青 楼 女子本 身也 具有 广告 意识 。清末 民初流 行 印刷精 美 的 广 告 画, 多 以女 性为 主体 。“ 这 些美 女的 原型往 往是 妓女 , 既为香 烟作 广告 ,也为 自己作广 告 ,一举两 得 。 ”川 在 过去 ,青 楼女 子的 装束代 表着 放 荡与淫 秽 ,为平 民 百姓 所唾 弃 ,更 谈不 上模 仿 。而在 民 国,青楼 女子 则成 为
民 国时期 ,新事 物竞 相涌 现 。一直 以来作 为社 会底 层 的女 性群体 思 想观念 、生 活 习俗也 发生 了重大 改变 。其 中 女性 服饰 的流 行最 为 引人注 目,样 式 的多样 化 、新 颖化 不 仅是 她们 对美 的追 求 ,更是 时代 的产物 ,记 载着 时代 的发 展和 社会变 迁 。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女性服饰发展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女性地位和角色也得到了重大改变。
与此同时,女性服饰的设计与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思潮变化。
本文将着重探讨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影响。
在清朝末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服饰以传统的旗袍为主,这种服装束缚严密,缺乏灵活性。
随着民国的建立,中国开始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服饰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的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开始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例如玻璃马蹄镶钉腰肩、小中衫、大香蕉包头巾等。
这些服饰的引进使得传统的旗袍得到了一些改变,逐渐演化为更加宽松自由、便于活动的束身上装。
随着跨境贸易的发展,丝绸成为流行材料,而色彩也变得更加鲜艳多样,反映出女性身份、地位的变化。
到了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开始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
旗袍逐渐从显露女性曲线的紧身裙变为宽松的长款裙装,肩部和腰线的设计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由度。
同时,中式元素和西式元素的融合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
纽扣大衫、高腰裙和宽肩翻领等设计成为当时女性时尚的代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时尚风格。
在服饰配饰方面,民国时期的女性也开始注重挑选合适的饰品来修饰自己。
手绢、项链、耳环、手镯等都成为了装点女性妆容的必备品。
此外,一些特殊的配饰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高高的竖髻、大面积使用蝴蝶结、花朵和流苏等,为女性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然而,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战乱,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发展遭遇了许多限制和困扰。
因为战争和经济不稳定,许多女性被迫放弃时尚,只得过上朴素的穿衣生活。
同时,由于时局不稳定,中西文化的碰撞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尽管如此,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变迁仍然是中华民族服饰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特点探析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特点探析作者:赵燕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04期[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女性服饰的变化尤为显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多元化、时装化、个性化、自由化的特点。
这些特点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其中不管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还是社会走向文明开化的趋势所致,都促成了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
[关键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西学东渐[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52-02服饰是时代的产物,表现出时代的印记和审美倾向,服饰记载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
一、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民国时期,在新的文化观念不断冲击和影响下,女性服饰伴随时代发展的节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
第一阶段(1912~1919):1911年,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建立民国。
社会风气开化,上衣下裙和上衣下裤成为女子的时兴装束,裤装大受女性青睐,裤装外穿不分阶层,行动方便,合乎潮流。
在1919年至“五四”运动之前,女装流行短上衣、裙、裤,倾向于用牡丹、海棠、梅、兰、菊的大花纹布料。
这时候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女性的服饰趋向西洋化,追新求异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
第二阶段(1919~1933):自唐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服制一直是采用直线裁剪,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也无美感可言。
1919年之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的重要性。
以旗袍的变化为例,受欧美服饰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中叶以后,宽大的旗袍开始收腰,长度缩短。
1926年,旗袍下摆一升再升,到1929年升至膝盖,女子大方地露出她们秀美的小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到30年代,无腰身旗袍、有袖无袖、长袖短袖各式旗袍层出不穷,旗袍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一度成为“国服”。
第三阶段(1933~1949):抗战时期,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尺丝寸缕也变的非常昂贵。
民国时期北京女性服饰形象研究(1912-1949)
民国时期北京女性服饰形象研究(1912-1949)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对于北京的女性服饰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国时期北京女性服饰形象的演变,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
在民国初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北京的女性开始摒弃传统的束缚,追求更为自由和舒适的服饰。
西式服饰逐渐流行起来,女性开始穿着宽松的西装、长裙和高跟鞋,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尚感。
这种时尚风潮主要来自于北京的上流社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阶级地位使得他们更容易接触到西方的时尚潮流。
然而,由于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导致了服饰的简化和普及化。
女性开始穿着更为朴素和实用的衣物,以适应经济困难的时期。
传统的汉服和旗袍成为了更为常见的选择,因为它们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也相对经济实惠。
然而,尽管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形象受到了西方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女性的服饰必须符合社会对于女性身份和角色的期待,保持着传统的婚姻观念和性别角色分工。
例如,婚礼仍然是一个女性最重要的时刻,新娘的婚纱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她的纯洁和忠诚。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北京女性服饰形象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的复杂性。
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女性服饰变得更为时尚和多样化,但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仍然对女性的服饰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矛盾和融合成为了民国时期北京女性服饰形象的独特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从1912年至2017年,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经历了多次改变,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风格和设计。
1912年至1949年:传统服饰与现代运动装在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主要受到传统服饰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变阶段,女性在运动领域的角色也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服饰以宽松、舒适、透气为特点,符合运动的需求,但由于受到束缚,不利于运动员的活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逐渐引进西方的运动装,例如运动裤、短裙、T恤等,并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以满足运动员的需要。
此时的运动装虽然已经发展了出来,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资金的限制,多数女运动员仍穿着传统的运动服饰。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精神与实用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变迁受到社会主义精神和实用性的双重影响。
此时期代表性的女子服装是碎花花边无袖麻布运动衫和运动裤。
运动衣服主要是白色为主,上面会印有一些政府赞美和激励人民锻炼运动的标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运动员的服饰从传统服饰和西方运动装中汲取灵感,开始注重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注重政治宣传色彩。
这一时期的女性运动装更注重运动功能,对于服装设计也逐渐有了进步。
1978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与时尚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更多的外国文化和时装,由于服装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开始呈现出时尚化的趋势。
销售良莠不齐的“名牌”服装流行起来,女运动员的装束逐渐以运动时尚为主。
除了功能性之外,舒适性和时尚性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方向。
时尚与运动相结合的概念开始在女性运动员的装扮上体现出来。
这一时期的女性运动员服饰不再局限于传统运动装,而是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
民国旗袍的发展
民国旗袍的发展历程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饰了。
民国时期旗袍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
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
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
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
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
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
这些裁剪和结构上的改变,都是在上海完成的。
上海鸿翔公司的后人金泰钧先生对此坚信不疑。
他本人虽未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于鸿翔时,还可从老师傅处获得有关于此的很多消息。
这时旗袍已经成熟已经定型,以后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确定的基本形态,只能在长短、肥瘦及装饰上作些变化。
全世界女性们所钟爱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为典型的。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摘要: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
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清来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
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渡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
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
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
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
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关键词:中华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因素衣食住行的风俗文化中,服饰历来是涉及面最广,最能迅速与直观的反映社会时尚的部分之一。
女性服饰从一个侧面,生动具体的反映了女性生活的景象,折射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其中,旗袍“国服”地位的确立,演绎了女性服饰的华采乐章。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总体来说是朝着自然、简便、时尚、美观的趋向演变的,这种趋势的背后是社会的进步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化。
本文拟对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诸多因素,做一初步考察。
一、清末民初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演变中国一向有“衣冠王国”之称。
传统“冠服”制度既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又表现出某种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
清代实行的是“满汉分途”、依制着装的制度,这是君主专制时代服饰的特点。
历朝《大清会典》严格规定了上至皇后、太后,下至朝廷命妇的服制,包括朝服、吉服和一般礼服。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1912年-1949年:传统与束缚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初期,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她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通常穿着传统的旗袍或改良旗袍。
旗袍虽然优雅大方,但却束缚了女性的身体,影响了她们的运动表现。
在这一时期,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的旧有观念的影响,被指责为“不雅观”、“不庄重”等,因此女性运动员的服饰设计更加偏向于传统和保守,以体现女性的“端庄”和“得体”。
1949年-1978年:政治与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地位也得到提高。
在这一时期,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开始逐渐走向功能性、简约的方向。
运动服饰的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使运动员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体能优势。
政治因素也对女性运动员服饰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女性运动员的服饰更多地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呈现为朴素、简单、平等的形象。
1978年-2008年:改革与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对女性运动员的服饰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运动服饰开始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更加贴合运动员的身体曲线和运动需求,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既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获得更好的运动体验。
在这一时期,女性运动员的服饰设计也更加注重科技含量,采用了更多轻便、透气的材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舒适、自由。
设计师们也致力于为女性运动员设计更多款式多样、种类齐全的运动服,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
2008年-2017年:崛起与国际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女子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频繁亮相,她们的服饰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大促进了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女性运动员的服饰设计更加国际化,致力于展现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时尚风采,并契合国际化的运动风格。
运动服饰的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和工艺,提高了服饰的品质和档次,使中国女性运动员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顶级赛事。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一、引言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其中,女性在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工作机会等方面的变化都对其服饰造成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旨在通过对该时期服饰的研究,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转变及其对时尚的影响。
二、早期时尚的呈现在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新旧交替的变革,女性也开始追赶西方时尚潮流。
当时,舶来的西式服装成为时尚的代表,许多女性穿着类似西装的套装。
同时,民国时期女性的头饰也受到了影响,许多人开始戴起宝莹帽和法帽,突显了时尚与新潮的形象。
三、改革开放的时尚新思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呈现了更为多样化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女性出现了更多日常生活的化妆和穿衣方式。
面具式化妆和浓妆成为青年女性的时尚标志,不同的妆容和服饰方案展示了女性更大胆、更自主的一面。
四、服饰的正式化与功能化20世纪30年代,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进一步的社会变革,女性服饰开始趋于正式化和功能化。
服装材质更加注重舒适性和耐用性,注重实用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
同时,更实用的西装和连衣裙成为女性的主要选择,展现了她们独立自主的形象。
五、新文化运动对女性服饰的革新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服饰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变。
时尚界提出“自由,新颖,美丽”作为理念,鼓励女性摆脱束缚,在服饰上展示个性。
此时,女性开始追求独立的包容和舒适感,对自然风格的注重开始浓墨重彩地呈现。
六、战争年代的朴实风格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服饰也受到了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为了适应战争年代的生活需要,女性服装变得更为简约朴实。
战争年代的女性服饰偏向于实用性和工作服装的特征,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七、穿越时空的传统元素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当中,新与旧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在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不少服装设计师引入了传统元素,如汉服的款式、刺绣工艺等。
[精品]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
[精品]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时期,服饰作为民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多样的变化。
从最初的清末以传统服饰为主,到20年代的近代化改革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西式服装的流行,再到30年代的韩国、日本、苏联等国的时尚影响,民国服饰的演变跨越了数十年的中国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一、传统与近代的合并民国初年,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着装仍然比较保守,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
男性依旧穿着长衫、长裤、顶帽,女性则穿着旗袍、褂子、裙子等传统服装。
然而,由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人开始推崇近代风格的服饰,尤其是一些翻译、学者、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近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倡导穿着日益近代化的服饰。
为了表示自己的新思想,他们开始采用西式的上衣、长裤、领带等服饰,但仍保留着传统中式的元素,如褶、盖肚以及门头沟等。
这段时间的服饰风格是中国近代服饰流派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西式服装的流行20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饰也不例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西式服装的流行趋势愈加明显。
这段时间的服饰非常多样化,比较流行的服装有燕尾服、西装、格子衬衫、皮靴、马甲等。
当时街头巷尾的男子几乎都着着西装,加上各种颜色和款式的领带,这一套装扮成为20年代的标志性时尚。
同期,女性服装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女性穿着革命时期的“时装”,这是一种都是有长袖、长裙,直筒、腰设计的服饰,简洁、端庄,是体现女性新形象的时代新款式。
此外,还有比较流行的青丝绒旗袍,这种服饰十分贴身,非常适合体态娇小的女性。
这一时期,除了服装的形态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装饰性的改变。
珠宝、化妆品、手提包、花束等物品,都成为了女性展现魅力的必备道具。
三、国际时尚的冲击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再次发生大的变革,寻求现代化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外来时尚文化的冲击也让当时的中国人无法拒绝。
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
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中西交融的现象。
民国时期的服饰有传统的袄裙,中西结合的改良旗袍、文明新装,西方引进的服饰。
女子的服饰变迁表现了女性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她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成为新一代女性。
(一)袄裙1912年颁布的《服制》,女子礼服为齐领、对襟、长上衣、下穿白裥裙,衣长与膝同齐,有领,裙子左右、后下端开衩,民国服制的颁发对礼服样式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础。
袄裙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唐代已经有记录,一直延续到民国。
民国初期,袄裙是主要的流行服饰,基本延续着清代汉族女装遗留的服饰特点。
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一直在中国流行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摒除了繁杂的花式纹样,逐渐趋向于简便的服装形式。
民国初期,袄裙受留日女学生的影响,逐渐简洁合身、朴素淡雅,很快成为青年女学生青睐的主要服装之一。
民国中期,袄裙受西方服饰的影响逐渐变得华丽,裤裙在20世纪20年代末流行。
袄裙一直活跃在民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即使后来出现了“文明新装”“改良旗袍”“洋装”等新式服装,它的地位也不可动摇。
(二)文明新装民国时期,服饰各式各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文明新装”彰显出新时代、新思潮的气息,女子崇尚自由的社会风潮。
“文明新装”的出现引领了服饰风向。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引发了人们思想的高潮,出现了一种新式女式“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以素雅简洁的风格为主,首先出现在留洋的女学生和本土的教会学校学生中,后来流传至大城市女性中。
在此期间,女学生穿着白、灰、蓝布衫、黑色长裙,不佩戴耳环、发簪等饰品,一时间在全国流行起来。
“文明新装”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而产生的服装,符合人们追求新民主的愿望。
“文明新装”又被称为“五四装”,是追求新文明、新知识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新装”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lemented one another,and endowed the new style female attire with new structure and the connotation.Besides clothing at that time feminine making—up and
Republic of China mainly influenced b3,the primary factors of feminist movement,+ new esthetic idea,War,movie,idol and SO on.From the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
the embryminine clothing moved toward the virilization,
new esthetic idea established,and Cheongsam was popularized;in the 30s many
hair style also changed.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S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
Chinese and western feminine clothing displayed their different clothing change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殆,玉
硼年彳月t目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6
produce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esthetic idea of modem female,the popularity of modem traditional—feature clothing,the multiplication and the personalization of modem clothing popularity and the popular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minine clothing,therefore,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S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 also had its special social historic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4
至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服饰的变迁。总之,中西方文化 及服饰风格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促进了民国女性服饰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而且在 发型、化妆等方面也进一步自由、多样,从而推动了女性自身的进步与解放。
在民国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西方女性服饰分别表现了其不同的服饰特点, 展现了服饰变迁的历史过程,中西方文化及服饰风格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20 世纪Ij{『半期的发展来看,民国建立之前和建立初期中国大部分女性的思想变化及服 饰变革均处于萌芽状态;二十年代女性服饰走向男性化,新的审美观念确立,旗袍 得以普及;三十年代多种服装样式并行不悖,旗袍大行其道,不断改良,逐渐平民 化、大众化:四十年代旗袍又趋于简化,受战争影响,服装及化妆品市场遭受沉重 打击。透过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解放,女性在传统生活中的历史地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改 变。从现实的情景来看,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对现代女性审美观念、现代传统 特色服饰的流行、现代服饰流行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和中西方女性服饰流行都产生了 一定影响,而且为现代女性服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因此,民国时 期的女性服饰变迁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isplayed consciously the feminine body characteristic,created and produced the typical clothing一一Cheongsam,which Chinese and Westem type combined and
作者姓名: 陈玉 指导教师: 董丛林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文化史 论文开题日期: 2006年6月20日
摘要
民国的建立使受到封建制度束缚和摧残的女性获得了身心的解放,其中,十分 明显的表现便是女性在服饰上的改变。这一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较 大,因而女性服饰的变迁过程其实也就是中国女装西化的过程。民国时期,随着中 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 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 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 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服饰变化首先开始于身体的解放,废除缠足陋习,并在服装上 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款式趋于多样化,并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特征。这种变 化不仅在于女性上衣下装的变化,还创造产生了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旗袍,为 新式女装赋予了新的结构和内涵。旗袍的特点与变迁满足了女性追求个性与美感的 强烈愿望,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历史大潮中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使女性真正成为自 己的主宰,是女性解放的标志之一。除服装外当时女性的化妆与发式也伴随着服装 的变化而显得自由、清新、多变。
kinds of clothing styles were compatible,and Cheongsam Was in vogue greatly, improved unceasingly,gradually civilianized and popularized;in the 40s Cheongsam tended to simplification,while influenced by the war,the clothing and the cosmetics market suffered serious attack.Through Chinese and Western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S comparison we may see that the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 of
at 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 we may see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female pursuing self-liberation and individuality freedom,and simultaneously this clothing vicissitude
actually the Chinese female attire westernizes.The clothing change first started in
body’S liberation,abolishing the foot-binding vulgar customs,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 consummation on the clothing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esign,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两玉
伽p留年c7月7 El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 日
3
绪论
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物化表征。每一段历史时期的服饰 变迁都直接或问接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时期某个社会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 俗等,反映着这一时期人类的思想及文化。正所谓“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 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历程,在护卫着人类身心的同时,成为社会文化风尚的表 征。"n1而女性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服饰的变迁更加明显,不仅反映出社会的变 革与进步,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
[关键词] 女性服饰变迁旗袍女性解放服饰流行
Abstract
Republic of China’S establishment caused to receive the female whose body and
mind was suppressed and devastated by the feudalism,the most obvious aspect is
female’S change on clothing.Because this time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culture
ideological trend,the feminine clothing vicissitude process is also the process where
Key words: female clothing vicissitude Cheongsam feminine liberation clothing popularity
7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剖性成采。除文中溅经注明葶|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establishment For example,before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ought change and the clothing transform of Chinese majority of women are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