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解表药及解表方
中医-解表方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 臣药:白芍,益阴敛营。 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益 气补中滋脾。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 降气平喘。 【鉴别】与麻黄汤相鉴别
相同点: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为辛温发汗之重剂, 适用于外感 不同点 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 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 虚证。
麻杏石甘汤
【使用注意】本方为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 风寒咳喘者不宜使用。 【加减应用】若肺热甚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咳喘较甚者可加 苏子、葶苈子、地龙。可用于支气管肺炎、大 叶肺炎等。
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生甘草 荆芥
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
银翘散
【方解】 君药: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臣药: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荆芥穗、 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宣散在表之邪。 佐使药:芦根、淡竹叶、桔梗、甘草,清热生津,利 咽 化痰。
一、解表剂
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表寒证 分类及适应证 辛凉解表剂—表热证
解表药与方剂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常用中药 解表药 解表药
药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1 散风解表 2 透疹止痒 3 止痒
荆芥 【临床应用】
1.散风解表 外感表证
辛而不烈,微温不燥 药性最为平和,善散风邪 外感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皆可。
风寒感冒发热头痛
草+防麻风黄、活羌活、独
风热感冒发热 头痛+金银花、
连翘、薄荷
荆芥 【临床应用】
2.透疹止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 源于《本经》。 •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 (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 的根或全草。
荆芥
【注意事项】
• 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慎用 。
白芷
【基原】
• 源于《本经》。 •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 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 去根须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 燥。
白芷
草麻黄
白芷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1 发散风寒 2 通窍止痛 3 燥湿止带 4 消肿排脓
白芷 【临床应用】
1.发散风寒 风寒感冒
•轻扬升浮,芳香通窍,《本草纲目》“故头痛, 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 •因“善解风邪”,多用治与风邪有关的头痛头晕 。
草麻黄
薄荷 【临床应用】
3.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热束表,麻疹不透+蝉蜕; •风疹瘙痒+苦参、防风等。
草麻黄
薄荷 【临床应用】
4.疏肝—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兼入肝经,能“疏肝气”(《本草求真》) •《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郁” 对肝郁气滞证,轻重均可
痛经
• 吴茱萸 • 薤白
胸痹心
痛 • 枳实
风湿痹
痛 • 附子
桂枝 【临床应用】
中药学2解表药详解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紫苏
陈笑夫经验:紫苏叶,除了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作为发散药之外, 还偏重于用来治疗某些腹泻(相当于过敏性结肠炎),而收良效。这 种腹泻,在急性发病后,往往余“毒”未清,常因饮食不节,反复发 作。迁延日久,遂致酿成慢性。该药的适应范围:主要是病人有可追 忆的食物过敏史,并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过程。引起发病的食物, 主要是海产品中的虾、蟹、蛤类及某些鱼。急性发病是,肠鸣、腹痛、 腹泻、呕吐,并有恶寒发热等。重用紫苏叶(带茎)30g,配陈皮10g, 加焦山楂10g,焦麦芽10g,焦六曲10g,炒苍术10g,姜川朴10g,干 姜5g。此方应用一两剂即获显效。但治疗必须彻底,方可免于导致慢 性。 到了慢性阶段,腹泻时发时止,一日数次,夹有黏液,肠鸣,腹 痛绵绵,食欲减退。治疗用药,仍以紫苏叶(带茎)30g为主药,配 陈皮10g,并因证选用温中、补阳、理气等药。如青木香3g、桔梗9g, 山药20g,莲子15g,炒白芍15g,干姜3g,甘草9g,直至症状完全消 失。
对“夏不用麻黄”、“有汗不得用麻黄”之说,医界人 士尽皆知之。千百年来,多有人以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属发汗重剂,畏而不用,以求稳妥。个人的看法却有悖于 先贤。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常规剂量的麻黄并不致 汗,或仅致小汗。曾用于肺虚者患者,动辄汗出、喘咳, 也未见大汗亡阴、亡阳之例。麻黄单用(不配伍其他发汗 药物,不啜热粥),发汗力量缓和,有汗之人或夏月易汗 之季用,亦无过汗之虞。 中药的应用,以复方配伍形式居多,单味药与复方的 作用不完全相同,甚或完全不同。麻黄与桂枝并用,如麻 黄汤,在桂枝通阳畅行营卫气血的基础上,其辛散宣透功 效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发汗力量陡增,成为发汗解表峻剂; 若无桂枝相辅,也无其他发汗药配合,如麻杏薏甘汤,则 麻黄发汗力弱;若与石膏为伍,石膏之大寒可抑制麻黄温 散之性,虽仍有宣肺透邪之效,却无发汗之力,故越婢汤 用麻黄治风水汗出,麻杏石甘汤用麻黄治热壅汗出而喘。 总之,麻黄用于无汗和有汗病证,其机要在于配伍 《黄河医话》
解表药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主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禁忌:
?臭草 拼音:Chou Cao
拉丁:Herba Rutae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1.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肺寒、肺热均可使用。近年从本品中提取之蔊菜素,用治气管炎有一定疗效。2.清热解毒:用治咽喉肿痛,疮痈肿痛。3.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10-30g。外用适量。 禁忌:
采收加工:9~11月花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3-15g。
禁忌:《得配本草》:“气虚胃弱者忌用。”
?葱白 拼音:Cong Bai
拉丁:Bulbus Allii Fistulosi
药材性状:以鳞茎粗大而长、气味辛烈者为佳。
采收加工:于12月采收,先把落叶集中,再把带叶的地上茎割上,鲜用或晒干;或运到加工厂用蒸馏法蒸得艾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中止泻;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头风头痛;风湿痹痛;寒湿泻痢;寸白虫病;毒蛇咬伤;跌打伤痛;癣疮
用法用量:
禁忌:
?光梗丝石竹
拼音:Guānɡ Gěnɡ Sī Shí Zhú
采收加工:6~7月采收,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执业药师中药二解表药知识点总结及巧记方法
4、肺热燥咳
桑叶桑叶,风干两只肺: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清肺润燥
菊花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之目赤肿痛、头痛
2、肝阴虚之眼目昏花,肝阳头痛、眩晕,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3、热毒疮肿
菊花菊花,风干清热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
退热解肌
生津
升阳止泻(口诀)
3、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4、风热或肝热所致目赤翳障
5、音哑咽痛
大眼睛:明目退翳
动物药:息风止痉
蝉半透明的身子-怕痒:透疹止痒
木贼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止血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小眼睛:明目退翳
贼眉鼠眼-打出血
桑叶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清肺润燥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所致咳嗽头痛
2、肝阳眩晕,视物昏花,目赤肿痛
2、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3、风热咽喉肿痛
4、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5、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头疼脑热咽真干:清利头目、宣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凡风在头面之疾皆可选用)、牙痛
2、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慢性子,头痛: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牛蒡子
疏散风热
透疹(口诀)
1、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2、热病之烦渴,消渴症(糖尿病)
3、湿热泻痢热又渴又拉肚子,长疹子了:退热解肌、生津、升阳止泻、透疹
柴胡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口诀)
升举阳气(口诀)
1、感冒高热,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解表药及解表方》
14
8 辛 夷
29.09.2020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下流29.09等.2020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9.09.2020
10
5 防风
29.09.202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9.09.2020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9.09.2020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中医药概述: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表药
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 证的药物。
2 作用
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等途径,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新颜,并提高抵 抗力。
解表方的定义和作用
1 解表方
是指中医药中综合运用多种解表药物,根据 具体病情制订的治疗方案。
2 作用
通过解表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 程,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常用的解表药物及其功效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用于清热解表。
板蓝根颗粒
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用于清热解表,解毒。
银翘解毒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于解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
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止 咳。
典型的解表方剂介绍
银翘散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采用多味 解表草药制成的方剂。
桂枝汤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采用多种 解表药物制成的煎剂。
杨氏脱黄汤
湿热黄疸,腹胀纳差,采用中草 药煎煮而成的疗效方剂。
解表方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1
风寒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恶寒等症状。
2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口渴、发热等症状。
3
湿热黄疸
黄疸、尿黄、腹胀等症状。
解表方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表方剂时,需要考虑身体体质、病情轻重和其他疗法的配合。
2 禁忌症
个别病人存在特殊禁忌症,如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04 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阐 明了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 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等方 面。
活性成分研究
对解表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 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显著药 理作用的化合物,如麻黄碱、桂 枝苷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研究了解表药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 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 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01
02
03
药用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
疹瘙痒,破伤风。
04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其他常用解表药
01
02
03
紫苏叶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生姜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的功效。
香薷
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 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其他常用解表药
藁本
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散 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羌活
为臣药。柴胡辛凉解肌透表,川芎行气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前胡降气化痰,枳壳行气宽中,桔梗宣肺止咳, 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其他方剂中的应用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等 药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柴胡
苦、微寒。入肝、胆、 心包、三焦经。
和解退热 和解少阳经 之要药。 疏肝理气 治肝气郁结。 升阳举陷 力不及升麻, 两者多同用。适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 子宫垂脱,配黄芪、党 参、升麻等,如补中益 气汤。
2016/1/22 20
脾甘 、、 胃辛 、、 大微 2 升麻 肠寒 经。 。入 肺 、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升提作用较柴胡强,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垂脱之证, 与黄芪、党参、柴胡同用。
2016/1/22 3
2 功能特点
多具辛味、质轻、富含挥发油;
《内经》云:“其 在皮者,汗而发 之”。
多入肺和膀胱经。 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 汗而解,即具有发汗解表之功。 有些药物兼有宣肺利水、平喘、 透疹及升阳作用
2016/1/22 4
3 分类及其适应证
风寒表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方 辛凉解表方 扶正解表方
29
1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 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 桂枝 杏仁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发汗解肌 温经通阳 宣降肺气 止咳平喘 甘缓和中 协调诸药
30
助君药麻黄 发汗解表 助君药麻黄 宣肺平喘
甘草
2016/1/22
2016/1/22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辛散表邪 透邪外出 解表宣肺 祛痰止咳 清利咽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调和诸药 清热解毒
黄汗 外 ,, 感 脉口 风 浮渴 热 数咽 或 。痛 温 ,病 咳初 起 治 嗽 ,。 兼 舌发 热 证 苔 薄无 白汗 或或 薄微
33
解表退热
渗湿利水
宽中理气
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 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白肢 无 风 腻体 汗 寒 ,疼 , 挟 脉痛 恶 湿 浮, 寒 之 。咳 , 表 嗽皮证 ,紧。 舌肉发 苔硬热 ,
发 汗 解 表 , 散 寒 祛 湿
32
银花 3 连翘 银 淡豆豉 翘 荆芥穗 薄荷 散 牛蒡子 清辛 桔梗 热凉 解解 芦根 毒表 竹叶 。, 甘草
2016/1/22 21
甘、辛、凉。入脾、胃经。 疏散风热,解肌退热 升阳举陷 用于脾虚泄泻。 发表透疹 多与升麻配伍。
3 葛根
以上三味药均有退热、发表、 升阳举陷的作用。但以升麻 升提之力最强,柴胡次之, 葛根最弱。
2016/1/22 22
4 薄荷
辛、凉。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 为疏散 风热之要药。风热 感冒常配荆防、金 银花、连翘、牛蒡 子等 清利咽喉 治咽喉 肿痛。
2016/1/22
14
8
辛 夷
2016/1/22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2016/1/22 下流等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酌情加大。 体虚、气血不足、大失血、重剧腹 泻等应慎用。 本类药物不宜久煎。
2016/1/22 28
五 、 解 表 方 概 述
2016/1/22
定义 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具有解 表发汗等作用,能够解除表证的方 剂,统称为解表剂。 立方原则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解表剂 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适应范围 各种表证。 分类
解表药及解表方
许剑琴
解表药的概念、功能及适应证
一 、 解 表 药 概 述
2016/1/22
解表药分类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应用注意
解表方的概念、立法原则及适
应范围 解表方分类
辛温解表方 辛凉解表方 扶正解表方
2
1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 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解表药
苏梗 行气宽中,理气
3 紫苏
安胎,用于胎动不安。 苏叶 解表散寒 紫苏 和胃止呕
2016/1/22 9
4 荆芥
辛、温。入肺、肝经。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016/1/22 7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祛风寒 无汗、有汗均可 应用。风寒表证、发热 无汗,配麻黄;感受风 寒,表虚自汗,配芍药, 桂枝汤。 温经散寒 风寒湿痹 通阳化气 助利水药利尿, 配猪苓、茯苓、泽泻等, 见五苓散。
2016/1/22 8
辛、温。入肺、脾经。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脾胃气滞 引起的肚腹胀满,食欲 不振、呕吐等
2016/1/22 1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祛风解痉 力量较弱, 配天南星等治破伤风。
5 防风
2016/1/22 11
6 白芷
辛、温。入肺、胃经。 发散风寒,祛风止痛 散结消肿,通窍排脓 上行善通鼻窍,用于 疮黄肿毒。配瓜蒌、 贝母、蒲公英治乳痈 初起;配金银花、天 花粉、穿山甲等治疮 疡脓成久不破溃。
25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清 肝 明 目
疏 散 风 热
2016/1/22
26
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
8 菊花
发散 风热作用不及桑 叶。 清肝明目 清肝 明目作用强于桑 叶,又可解毒。
2016/1/22 27
四、应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久。 炎热季节用量宜轻,寒冷季节用量
表 证
风热表证
2016/1/22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016/1/22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宣肺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 喘,配石膏、杏仁、甘草。 利水消肿 水肿实证兼有 表证者,配生姜、白术
2016/1/22
23
甘、咸、寒。入肺、肝经。
5 蝉蜕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退目翳 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息风定惊 治破伤风、四肢抽搐,配防风、 天南星、全蝎等。
2016/1/22
24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疏散风热 生冒 利 叶 根 云 、 咽 、 、 解毒消肿 翳 咽 喉 菊 薄 治疮黄肿毒。 等喉 的 花 荷 清肺利咽 。肿 作 均 、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热、子 2016/1/22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降逆止呕 为止呕 之要药。能解半夏、 南星之毒。
2016/1/22
17
11 葱白
发散表寒
辛、温。入肺、胃经。
发汗力较弱,用于轻度风
寒感冒。 通阳气、散阴寒 治冷痛、感冒常与 生姜配伍。
2016/1/22
18
三、发散风热药
此类药多辛凉,发汗力较缓和,不 能散寒。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发 热、口渴、脉浮数)。有的兼能透 疹、升阳、治疗疹出不畅,热毒疮 肿、咽喉肿痛、以及脾虚气陷之脏 器垂脱证和泄泻。
2016/1/22
12
辛、温。入心、肺、肾经。
发散风寒,止痛
7 细辛
走 窜力强,用于风寒感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13
2016/1/22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2 荆 防 败 毒 散
2016/1/22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风寒挟湿之表证。发热无 汗,恶寒,皮紧肉硬,肢 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 脉浮。
31
2 荆 防 败 毒 散
2016/1/22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茯苓 枳壳 前胡 桔梗 甘草
辛温解表 Leabharlann 散风寒解表祛邪 祛风湿 止痹痛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